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 桂花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2课时

3《 桂花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2课时

3《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3 桂花雨教案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9个字,会写“桂花、糕饼"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

1.导入: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2001年10月,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全班交流。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

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预设:

(1)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花的乐趣。

(2)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三、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知道“箩"是指“用竹子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具”,所以是竹字头。

(2)我从地图上见过“杭州",所以我认识“杭”。

教师可出示箩筐的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

(3)写“糕”字时要注意“米"的末笔捺改成点。

(4)写“捡”字时,要注意右半部分是“佥",中间有一横,不要漏掉。

(5)“箩”是竹子做的,不要写成草字头,中间的“四"的“竖折弯”要写成“竖"。

(6)要注意“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

(1)缠:“纟"的起笔和“广”上面的“丶"齐平;右边“广”字旁的“丿"要撇到绞丝旁“”的下面,实现字的穿插和避让。

(2)浸:“彐"和“又”要写得稍扁,中间的“冖"要写得稍宽,能盖住下面的“又”,使整体显得紧凑。

(3)懂:“忄"的左“点”要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董"的“艹”写得扁些,“重"写得大些,第二笔“长横”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方,“重"的“竖”笔在田字格的竖中线右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桂花、糕饼"等4个词语。

3.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回忆上节课主要内容

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识记情况。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的乐趣;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二、感受“摇花乐”

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桂花雨",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段直接写了“桂花雨”。

预设:第5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时仿佛在下一场桂花雨。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摇花”之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的急切盼望的心情;从“使劲”摇、“喊着"等处可以看出“摇花”时“我"的快乐心情。

教师归纳点拨:这就是“摇花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的时候快乐兴奋的心情。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4.整体感知“摇花乐”。

(1)提问: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作者还写了什么?再次默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摇”桂花。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享受。

(2)指导朗读第3—6自然段。

要提醒学生读出母亲因怕台风而对桂花收成的担心,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第3自然段要关注母亲的动作和语言,读出母亲担心的语气。第4自然段介绍为什么必须“摇”桂花,要在平静的语气中透露对家乡这一习惯的熟悉。第6自然段要读出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之情。

三、领略“桂花香"

1.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除了“桂花雨”,文中还写了桂花的香气。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说一说从这些语

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提问: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

(1)第一句前,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这一句是在总写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第二句写桂花摇落之前在枝头的香气。作者用了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

(3)第三句写摇落桂花后的花香。这时候有桂花的香气,更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这一个“浸”字,则写出了桂花香早已渗透在作者心里,渗透在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里。

(4)前三句作者写的都是小时候家乡的桂花,第四句写的是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飘十里,但是即使这样,依然不是家乡院子里的那种桂花香。

3.指导朗读: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朗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

四、品悟“思乡情"

1.引导学生思考:这桂花雨香了整个院子,香了前后十几家邻居,香了整个村子,也香了作者的童年。琦君一家人是这样地喜爱桂花,所以她每次从外面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这是为什么呢?

2.补充琦君的资料,启发学生理解。

补充资料: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十二岁,她和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也种满了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可在母亲的心中,这个

家却不是家乡的那个家,琦君带回的桂花也不是家乡的桂花。母亲哪里是在想家乡的桂花,分明是在思念家乡啊!

3.让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的内容,思考:只有母亲想家了吗?

点拨:不光是母亲,琦君也想家了。母亲用这句朴实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琦君则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4.小结:母女心中的那份对桂花的情感,是因为她们在故土的生活与桂花曾经密不可分,桂花是母女思乡情的依托。正所谓“月是故乡明”。桂花的香,摇花的乐,其实也都是源自对故乡的思念。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香甜,是快乐,更是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让我们把这芬芳扑鼻、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

5.让学生带着上面的这种感受,再次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桂花香

思乡情

3《桂花雨》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整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每个月,……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1.你有什么感受。 2.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3.“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1、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引读第8自然段。 2、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2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章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课文后面,除了本课需要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以外,还有两道练习题和一个阅读链接。第一题,梳理文章写了哪些美好回忆(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本课教学重点);第三题,拓展阅读资源,互文印证,深入体会情感。这三道题连贯起来,就是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课内学习借助桂花这个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阅读链接,了解更多的阅读内容,把课内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实践。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桂花雨》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基于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是对于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桂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桂花雨》教案15篇

《桂花雨》教案15篇 《桂花雨》教案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__,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3《 桂花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共2课时

3《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3 桂花雨教案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9个字,会写“桂花、糕饼"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 1.导入: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2001年10月,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全班交流。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 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预设: (1)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花的乐趣。 (2)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三、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知道“箩"是指“用竹子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具”,所以是竹字头。 (2)我从地图上见过“杭州",所以我认识“杭”。 教师可出示箩筐的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简析】 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 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

3《桂花雨》一等奖创新教案

3《桂花雨》一等奖创新教案 《桂花雨》教学案例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桂花之美好和故乡之美好。 全文八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乍看波澜不惊,一想却已有法有情。有故乡,情便有了发端;有桂花,情便有了寄托。点明桂花开花时节是在中秋前后,便与下文八月是台风季节相勾连,为风前摇花铺路。第二段说明自己因香爱花,唯桂花最爱。第三、四段说“靠海”,说“台风季节”,说“被风雨吹落香味便差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起“风”了,爱桂花的人是不忍让桂花被风雨吹落的,这样,第五段的提前摇桂花就理所当然了。第六、七段时间上由八月延伸到全年,空间上由故乡延伸到杭州,但不管时空如何变换,故乡的桂花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故乡的桂花香已经浸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深深的爱恋。 寓情于物是本文创作的一个特点。让学生懂得这种写法,就能透过“桂花”看到“故乡”,就能透过“物”看到“情”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箩、杭”,会写“懂、箩、婆、糕、浸、缠、茶、捡”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领悟“寓情于物”写法。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爱恋,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诗句导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学生欣赏有关桂花的诗句,从中领悟诗人笔下的桂花。 2.欣赏图片,引出课文。同学们,我们一边喝着桂花茶,吃着桂花糕,吟诵者诗人的桂花诗,欣赏着不同种类的桂花跟随琦君一起去欣赏《桂花雨》。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桂花的了解,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赏析 1.读课文,思考:桂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2.交流:找出文中描写桂花的语句。出示课件,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3.“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三、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四、精读感悟作者(心情)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

《桂花雨》优秀语文教案

《桂花雨》优秀语文教案 《桂花雨》优秀教案精选一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创新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3、齐读课题。 4、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 5、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这篇课文。 6、师:老师已经把阅读提示细化了,请看阅读要求。(出示课件) 7、生:齐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师: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3、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1、师:指名读。你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生: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为什么喜欢这段?这段描写了什么情景? 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适时表扬) 4、师:知道这篇文章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 5、生: 6、师: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雨有什么不同?(老师追问) 7、生:自由发言。 8、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9、生:自由发言。 10、师:大家说得真好!这篇课文通过写摇桂花的事,看出了

《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人“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本篇课文,能够从文字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但学生毕竟年龄小,缺乏领会文本内在意蕴的深度理解,对于本文作者表达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运用在前两课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体会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计划课时2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桂花香和摇花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复习导入(8min)一、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桂花雨,闻到了桂花迷人的香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顺着桂花香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去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理念] 本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预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发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 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 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感情→交流对话 (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桂花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相继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1/ 5

______(时间),“我”就______(动作),______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师: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摇桂花。 师: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桂花真香呀! 师: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真像下雨呀! 师: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将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 5

桂花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教学内容:《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 2、谁能用一个俗语说说桂花有多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3、桂花这么香,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摇桂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缠着母亲问呢?(请三位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 3、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4、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板书:摇桂花) 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 6、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出示课件: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我”摇桂花时的欢乐的语句。 7、桂花摇下来了,父母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小结:摇桂花是我们大家的大事,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也寄托了我们对来年丰收的期盼,使我们一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引读摇花乐趣的语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摇桂花的乐趣对于我来说是无穷的,桂花摇下来了,我们大家还在做什么?请全体女生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小组讨论。(板书: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3、我们全家人是这样做的,那么村子里的人又是怎样的?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请全体男生把它读一读,从“沉浸”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欢乐。) 4、这种事情在作者的家乡是一种风俗,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有没有什么风俗呢?(请一两位学生说一说) 5、全村的人都在享受着桂花带来的丰收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自己最爱桂花,因为桂花香气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和浓浓的乡情。【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爱花之心、摇花之乐,思乡之情。3、随文入境,想象桂花雨飘落时情景,练习写作。【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设境入文(课前播放抒情音乐,渲染教学气氛,课件出示作家琦君晚年潜心写作的相片和文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家琦君,走进她的---《桂花雨》2、学生朗读课题【设计意图】“情随境生,言由情出”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是一种有效手段,面对如此一篇浓浓脉脉的美文,我们选择了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以一曲舒缓的音乐奠定了文本学习的基调,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想象等非智力因素,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整体感知1、播放课件:一组桂花图片,师引读课文第一小节第二、三句:看,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3、学生交流,师小结:板书:香乐【设计意图】系统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同时要考虑和照顾局部,承认局部的相对性及其独特的作用。在文本学习中,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字里行间,若割裂开来,学生所得不免局限和破碎。从整篇课文出发,引导学生以全局的眼光关注文本,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整体性思维来思考教学问题,以整体渐进的方式推进教学,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式。三、花香四溢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2、组织交流,重点理解以下两句话:◇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抓住词语“香飘十里、至少、没有不、浸”感受花香浓郁;着重理解“浸”字怎样才是“浸”,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课文中关于花香的描写语言丰富,如颗颗珍珠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桂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复习字词“桂花、木兰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 3.个别读,男女赛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4.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作者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部分(7-8):“我”怀念童年的“桂花雨”。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体会桂花的香。 (1)桂花到底有多香?请你默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香飘十里”的意思: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特别香。这里是指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 一个“浸”字,将桂花的香气化无形为有形,传神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是指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而“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则是说桂花的香气留在了人们的心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身心沉浸在桂花香里的幸福感受。 (2)指导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指导学生用平缓的语

3《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作品,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习惯,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对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感知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作者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课题】 3.桂花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浸、缠、挑”等字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摇桂花时的情景,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3.初步了解文中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搜集作者琦君的资料及有关母亲的散文、制作PPT课件。 【教学方法】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桂花雨》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 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 2、谁能用一个俗语说说桂花有多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3、桂花这么香,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 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摇桂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 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 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缠着母亲问呢?(请三位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 3、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 读课件中的语句。) 4、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 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板书:摇桂花) 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 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3 桂花雨 第二课时 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重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后练习中重点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乐甜 请你读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生朗读,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浸”字?(用“浸”字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桂花香.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用得传神,文中还有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生读,画出“浸"。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其实,要理解这句话需要联系第3、6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3、6自然段.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邻居们泡茶,做糕饼,

《桂花雨》教案_2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模式(或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虽然现在漫步校园,我们已经闻不到那阵阵诱人的桂花香。但是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琦君的脚步,一起回到她的童年,与他共同迎接这一场姗姗来迟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师:作者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很香,更难忘的是摇桂花时的情景————————板书:摇桂花。

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呢? 师:光想还不行。摇桂花还有讲究呢! ①以香为突破口,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先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一找这段话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传递给大家。 师: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来,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桂花香中———生齐。 引读:这么好的桂花,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多可惜啊,所以桂花成熟时就应当…… ②紧扣摇花乐,学习第三节。 师:同学们,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而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更是让她难以忘怀。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摇花时感受的字。 师:一个“乐”还不足以体现作者全部的快乐,要细细读__才能领会这种快乐。 下面请同学自学第三自然段,我给大家一些提示。 1、品读摇花乐 ⑴“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师:那你觉得自己最想读好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为什么? 学生读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