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思政122 11号李梦蝶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对于基督教的认识,我们应该辩证地来说。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因此,对基督教任何单一化的肯定或否定、称颂或贬损,都是片面的。

关于基督教的教义,他的基本预设是二元论的:现世——包括现世生活、人性、现世秩序,总之,现世的一切——是痛苦的、不平等的、不完美的、罪恶的、黑暗的、虚假的、不纯的、短暂的,而天国则是充满正义的、平等的、永恒的、光明的、真理的、纯洁的、善的。人要获得拯救,就要按照教义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上帝和爱他人。

第一、基督教反对盈利赚钱。

第二、基督教反对性爱。基督教作为理性的、积极的禁欲主义把性爱作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弃。而且把性爱看作粗俗之事,正与超越、升华、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它只接受受理性调节的婚姻。

第三、基督教反对艺术。在作为拯救性宗教的基督教看来,艺术会具有一种独立性的价值,它会提供另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拯救。

第四、基督教反对科学。基督教和科学有着一种对立的紧张关系。理性认知的、经验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导致世界的除魅化,越来越把世界看成是由因果关系的机制组成的;这和基督教的前提性假设直接冲突。

第五、基督教反对政治斗争。基督教主张“爱”“泛兄弟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拯救人的灵魂,甚至“勿抗恶”。

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

在公元初,庞大的罗马帝国内部宗教林立,为什么最后基督教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盛行的宗教呢?因为基督教满足了当时欧洲被压迫、被压榨的贫苦平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

首先,基督教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

其次,基督教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基督教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每一个基督徒,都在致力于实现基督在大地上的胜利,通过自己对基督教义的身体力行,因为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因为是在为至高无上的上帝而工作,从而获得了生活的目标、生命的意义,并因此而感到自豪荣耀。

再次,基督教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基督教给人们以普遍的关怀。她既拥抱男人,也拥抱女人;即拥抱奴隶,也拥抱贵族;

既拥抱罗马人,也拥抱欧洲人,拥抱亚非拉人民;她拥抱每一个愿意接受她的人。

最后,基督教给信徒们以归属感。在基督教普及的地方,每一个信仰她的人都不再孤独;每一个信徒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大集体中的一员,这个大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物质生活悲惨,社会地位低下,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令人痛苦的;但在基督教的教诲下,这些反而具有了积极意义。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禁欲、苦行、对现世的漠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这样,基督教就给罗马帝国以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贫苦大众,带来了尊严、生活的目标、公平感、永恒幸福。因此,基督教对于罗马帝国乃至中世纪欧洲的苦难的百姓们来说,是无可奈何中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而只要一旦有可能,人总是要去追求现实幸福的。

基督教在鼓励人们追求来世和天国中的拯救和幸福的同时,鼓励人们对现世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它鼓励人们接受现实,漠视现世,把注意力放在来世上,放在与上帝的沟通上,这在客观上有助于当时社会秩序与格局的稳定。所以,作为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欧洲最盛行的思想体系,基督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第一,对于社会来说,基督教的盛行有助于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道德规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基督教提供或者说允诺了尊严、幸福等等,但要得到这些,就要禁欲、忍耐,就要服从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的现实社会秩序。如果一个人总想着禁欲苦行,那就特别容易遵守

社会的道德规范。

第二,基督教在欧洲的普及,有利于欧洲形成一个文化统一体,有助于欧洲的社会团结。罗马帝国后的中世纪欧洲,虽然四分五裂,但因为有基督教作为共同信仰,所以仍保持着一定的整体感,所有成员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信仰,成为了重要的凝聚力。

第三,基督教成为欧洲的军事从业人员对亚非那人民发动掠夺性战争、进行压迫性征服的神圣旗帜。

第四,基督教是僧侣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当基督教和基督教会充分发展后,就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宗教从业者”,他们具有一种在宗教方面的组织性权威,这就是基督教的僧侣统治集团。

第五,基督教成为国王和教会争夺统治权正当性的阵地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人民心中“神圣性”“正当性”的代名词。

基督教正由于能满足当时欧洲人的心理需要、而且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所以能在近代以前的欧洲成为控制性的思想体系。

基督教自创立以来已经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长盛不衰是有它独特的魅力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原罪、堕落、救赎等观念,已深深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基石。对西方人的言行举止、生活规范、风俗习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及文学艺术等领域透射出来。没有基督教,西方文明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得益于基督教。

辩证地看待基督教,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深入地认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西方文明、文化、历史和社会,能对现今产生更大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浅谈基督教神学的发展 摘要:基督教被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悠久的发展史及其中心神学思想源远流长,其神学发展主要经历了“早期神学”、“诺斯替教”、“护教者的学说”、“逻各斯学说”、“自由意志和原罪”等阶段。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为信仰天主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 基督教分为众多派系传遍全球,其主要包括有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东方教会(景教)在3、4世纪传入中国、亚洲中部和蒙古等地。 基督教中的罗马公教(天主教会)在全世界是信徒发展最多的宗派,人数占基督徒半数以上。在我国大陆,以新教教徒居多,教义及名词以新教《圣经》即和合本圣经版本最为普及和认知。罗马公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仍保留着七大圣事和弥撒的圣礼。全球共约有21-26亿人口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30%-37%、有信仰人口的 40.21%,为全球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1]。 一、早期神学 “神学”源于希腊文“theologia”,由“Theos”和“logos”两词组合而成,古希腊哲学家用以指关于诸神谱系的研究和

记述。基督教早期教父用以指对《圣经》中论述上帝、基督及其与世人的关系的研究。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一般立论的出发点,都根据所信仰的启示,包括圣经和教会传统,并借用哲学推理对信仰以及基督教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作出论证。 在基督宗教早期信仰体系的形成中,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两希”(古希伯来宗教和古希腊哲学)传统与基督宗教诞生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其中的基督宗教,在直接秉承希伯来—犹太教信仰传统的同时,也从希腊哲学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正是在与希腊哲学的交流与对话中,基督宗教不仅丰富了神学表达形式,而且为当时他的社会合法性寻找到了必要的依据。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弗兰克〃梯利认为,新教不久即被迫规定和保卫其学说,建立基督教神学,表明它对盛行的犹太和希腊思想方式的态度[2]。 二、诺斯替教 诺斯替教又称灵智派,一般被公认为起源于公元1世纪,于公元1至3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各地,它是一种融合多种信仰,把神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的密传宗教,强调只有领悟神秘灵知,才能使灵魂得救。诺斯替教同时也是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流行的许多神秘主义教派,他与基督教在组织上互不相属,并无统一一致的机构。但在教义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 什么是宗教?我归纳为:宗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从仅仅是生存向社会属性出现后,自然的有意识地崇拜自然,是一种群体性的崇拜。宗教是一种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这个词源自哪里呢?在东方语言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解字》中提到:“宗者,尊祖庙也,宗教人士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 直至公元10 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体。西方语言的“宗教”源自古罗马时代的拉丁语Religio。古希腊人虽有表达对神的敬畏、虔诚及与之相关的戒律礼仪,却未形成宗教的特定概念。奥古斯丁又在《订正》及《上帝之城》中使用Re-eligere 来表示人在信仰上的重新抉择及决断,人需要靠重新考虑和选择与神修好。故Religio 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 然而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环境,宗教的发展也就不尽相同了。 就中国本土而言,最大的本土宗教就是一直在南方的道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神仙方术、黄老道的某些观念和修炼方法,在东汉中后期形成的一种中国本土宗教。该教奉老子为教主,《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相信通过一定方法修炼后可以长生不

老,成为神仙。道教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社会习俗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佛教也是中国的一大宗教,但并非中国的本土宗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博士求法说(公元前2年,西汉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授佛经,故将这一年定为佛教正式入华之始。)和明帝感梦说(公元64年,东汉明帝梦到头顶白光之金人入殿,大臣傅毅说此为西方佛陀。明帝遂于67年遣使请大月氏国迦叶摩腾、竺法兰入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佛教入中原) 佛教是释迦牟尼在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于古印度的宗教,强调通过一定的修行方式,使人圆满地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达到彻底解脱。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精密深邃的哲学体系。佛教分为三大体系: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佛教从前三世纪开始向外传播,逐渐覆盖了中亚、南亚、东亚大部分地区,对这些地区的精神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代表东方文明精髓的世界宗性教。 佛教教义的精髓和核心被认为是缘起法又叫因缘法。缘起,指的是一切现象皆因为一定的因缘而生起,因缘指的是原因和条件。也就是把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生起,看做是一种相依、相缘、相资的关系,即互为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过程。“此有则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则彼灭。” 在古代和现代,宗教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代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浅显,畏惧自然界的各种神秘,不了解的物,将之归结于神,也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浅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思政122 11号李梦蝶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对于基督教的认识,我们应该辩证地来说。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因此,对基督教任何单一化的肯定或否定、称颂或贬损,都是片面的。 关于基督教的教义,他的基本预设是二元论的:现世——包括现世生活、人性、现世秩序,总之,现世的一切——是痛苦的、不平等的、不完美的、罪恶的、黑暗的、虚假的、不纯的、短暂的,而天国则是充满正义的、平等的、永恒的、光明的、真理的、纯洁的、善的。人要获得拯救,就要按照教义要求的去做,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上帝和爱他人。 第一、基督教反对盈利赚钱。 第二、基督教反对性爱。基督教作为理性的、积极的禁欲主义把性爱作为非理性之物加以摒弃。而且把性爱看作粗俗之事,正与超越、升华、拯救的基督教主旨相悖。它只接受受理性调节的婚姻。 第三、基督教反对艺术。在作为拯救性宗教的基督教看来,艺术会具有一种独立性的价值,它会提供另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的拯救。

第四、基督教反对科学。基督教和科学有着一种对立的紧张关系。理性认知的、经验的科学知识不断地导致世界的除魅化,越来越把世界看成是由因果关系的机制组成的;这和基督教的前提性假设直接冲突。 第五、基督教反对政治斗争。基督教主张“爱”“泛兄弟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拯救人的灵魂,甚至“勿抗恶”。 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 在公元初,庞大的罗马帝国内部宗教林立,为什么最后基督教能脱颖而出,成为最盛行的宗教呢?因为基督教满足了当时欧洲被压迫、被压榨的贫苦平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 首先,基督教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 其次,基督教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基督教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每一个基督徒,都在致力于实现基督在大地上的胜利,通过自己对基督教义的身体力行,因为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因为是在为至高无上的上帝而工作,从而获得了生活的目标、生命的意义,并因此而感到自豪荣耀。 再次,基督教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基督教给人们以普遍的关怀。她既拥抱男人,也拥抱女人;即拥抱奴隶,也拥抱贵族;

[俄罗斯语,基督教,文化]浅谈基督教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文化相互影响。宗教思想通过影响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道德伦理、价值取向、哲学思想等)来影响人类社会进化和演变。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以期通过控制民众思想来巩固自身政权。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社会各方面都融入了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思想对俄罗斯文化、民族思想、价值评判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基督教与俄罗斯语言概述 俄语是东斯拉夫语的一支,属于印欧语系的范畴,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以前,共同斯拉夫语是斯拉夫人所使用的一种共同、具有相当一致性的语言。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古俄语,也就是东斯拉夫语逐渐形成。 公元9世纪,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产生了斯拉夫字母(被人成为基里尔字母)。古代斯拉夫语言自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宗教领域获得了非常普遍的应用,教会斯拉夫语也逐渐产生。与作为国教的基督教思想相适应,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专用于表述宗教事件、人物、仪式和神职人员称呼的词语,也有很多表示东正教节日和《圣经》书名、事件的教义词汇。 语言词汇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变迁反映在词汇的变化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民族价值评判等。基督教相关词汇的出现再现了它作为国教的事实。 二、基督教对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在俄语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有体现,且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督教带入大量的宗教词汇 俄语中出现大量带有基督教思想的宗教性词汇。最为典型的是бог以及对应的谚语、俗语。人们认为,бог大多是崇奉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表现上帝万能,明察秋毫,或者奉劝人们听信上帝将幸福如意等等。例如,жить---богуслужить(人生在世,听命上帝);богневсиле,авправде(上帝靠理不靠力)。 (二)基督教影响俄罗斯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 19世纪著名文学家果戈里是一位基督教信徒,他脑海中基督教意识、基督教思想的存在非常明显,且这些意识和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作用其文学创作过程。在果戈里的《死魂灵》作品中,作为基督教主要教义的天堂地狱观点构成了其作品的主要框架,天堂、炼狱和地狱的相关观点共同组成了这一文学作品的总体结构。此外,在这一文学作品中还体现着基督教的善恶观思想,果戈里用这一观点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乞乞科夫为了实现自己的金钱欲望,从事着贩卖死农奴的活动;其逐渐良心发现,脑海中逐渐萌发了造

中西人性论之比较

中西人性论之比较 中西文化都讲人性,尤其中国讲得多。中国传统文化把人性看作纯真、纯善,与道相通的形而上的东西。《周易.系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善,道义之门。”《中庸》开宗明义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右经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颐诠解:明德就是人的天性,它通晓一切道理,能够应对万物,但却受气禀的蒙蔽,有时昏昧,但它本体的灵明一直存在,学者应该去掉外物对本性的污染,以恢复人们本来的明德。(原文经过作者翻译)不仅儒家,佛教也讲“佛性”、“觉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道教讲“性命双修”;都是把人的本性看作纯真、纯善的生命之源,人的本质。 不过,儒家对人性的看法并不一致。孔子未说性善或性恶,而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同孟子辩论的告子,看法同孔子差不多。告子认为人的天性无善无不善,好比流水,你从东方开口子,它就向东流;你从西方开口子,它就向西流。告子还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就是说:人性就是人的欲望和知觉运动。孟子用诡辩论批判告子,实际上批判了他的太太老师孔夫子。后于孟子的荀子提出“人性本恶”。西汉的杨雄提出“善恶混”,就是人性有善有恶。唐代的韩愈提出“性三品”,就是人性分上、中、下三等。宋儒程颐、程颢和朱熹又把人性分为天理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气质、才、情均有不善,只有天命之性有善无恶。宋明两代的儒者把心性之学搞得繁锁不堪,矛盾百出,越说越玄虚,越说越糊涂。还是那些并非正统儒学大师的学者能够讲出一些常识性的道理。中唐诗人杜牧在《三事立性辩》中说:喜、怒、哀、惧、欲、爱、恶等七情就是人性;而在七情之中,喜、怒二者生而有之,是性之根。婴儿见了奶就爱,就要拿起来吃,求之不得就要哭,要发脾气,可见,爱和怒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孩子长大后,喜、哀、惧、恶、欲这五种欲望才逐渐产生。至于善恶的观念,那是孩子受了教育、有了社会阅历以后才会有的。北宋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安石在《原性》中,也从常识方面提出异议。他说: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我都不赞成。事实上,人既有恻隐之心,又有怨毒愤恨之心。如果性善说正确,怨毒忿恨之心从哪里来?如果性恶说正确,恻隐之心又从哪里来?晚清最后一个大文人王国维运用从西方引进的经验论批判了从《尚书》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到孟子、荀子再到宋明理学家的先验的人性论。他说:“善恶之对立,吾人经验上之事实也。自生民以来至于今,世界之事变,孰非此善恶二性之争乎?故世界之宗教,无不着二神教之色彩。野蛮之种,虽多至不可稽,然不外一种,即有爱而祀之者,有畏而祀之者,即善神与恶神是己。” 西方的人性论,也是发展变化,各有不同的。基督教的“人性论”认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人同上帝有相似之处,包括心灵、良知、自由意志、道德观念,等等。但是,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以后,人们所具有的上帝形象是否完全丧失,在神学上存在不同观点。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等认为:人类完全丧失了“原始的公义”,因此,人性仅有作恶的自由。新教自由主义学派则认为:亚当堕落之后,人性中的上帝形象受到缺损,但未完全丧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伦理原则,把人性从神授转移到自然形成的基础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中心,人的欲望就是人性,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快乐是合理的。这一时期的人道主义者也强调理性;不过,他们强调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中国语言文学类1003班 1703100311 于慧摘要:基督教两千多年前起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它以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死亡与复活为根基。本文简单叙述了基督教产生的渊源、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浅析了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西方文明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直接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而其实它还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基督教对于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因此 ,要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大致了解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对我们来说是很必要的。 国际上,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的统称,这三个教会的信徒都称为基督徒。在三个教会中,天主教会是原始基督教会的直接延续和继承者,又称罗马公教,也就是普世大公教会。东正教是在1054年由天主教分离出来的东方教会,也称为东方正教。而新教则是16世纪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宗派,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总称。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因为屡遭奴役的犹太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幸福和安宁,于是他们就只能在宗教中去寻找安慰。在犹太教最早的经典《摩西五经》中,犹太人表述了这种基于不幸意识和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罪孽意识使得犹太民族把受苦受难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祖先和族人不敬上帝、不遵行诫命和不遵守法律,从而招致上帝的惩罚。而这种罪孽意识为基督教准备了精神范围,犹太人的圣教历史是一部充满了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沉重的罪孽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犹太民族的选民意识。犹太教的圣教历史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精神说到底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是神秘的唯灵主义。这种唯灵主义最初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表现在希腊民间神秘祭的轮回转世说中,然后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中得到理论上的提炼和表述,并通过斐洛的“隐喻”神学和普罗提诺德神秘主

大学生对于基督教的认识和态度

大学生对于基督教的认识和态度 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名称: 专业: 以下问题均为不定项选择,多选或单选不限(有特别注明的除外) 1.民族? (1)汉族 (2)壮族 (3)回族 (4)维吾尔族 (5)其它: 2.您否信仰基督教? (1 ) 是(2)不是 3.您对基督教感兴趣吗? (1)很感兴趣(2)不感兴趣(3)不知道,以后可能感兴趣。 4.您愿意加入基督教吗? (1)已经加入(2)即将加入(3)不愿意加入(4)不知道,以后可能会加入。 5.您是否关注过基督教的日常活动? (1)一直很关注(2)不太关注(3)完全没关注过。 6.您是否愿意参加基督教的礼拜活动? (1)很愿意,并经常参加(2)感觉不错,偶尔参加(3)不感兴趣,完全不想参加。 7.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基督教的? (1)电视、网络等媒体工具(2)通过有关基督教的课程了解的(3)通过圣经等基督教的书籍(4)家人、同学、朋友(5)其他: 8.您是否同意基督教在长沙各大高校的传播? (1)相当支持,并希望其传播更广(2)可以传播,因为宗教信仰自由(3)不太感兴趣,所以无所谓(4)不赞成,宗教是封建迷信。 9. 您在大学校园里曾遇到哪些向你传教的人员? (1) 本校信教的同学 (2) 外校信教的同学 (3) 国内教师(4)外籍教师(5)校外宗教人士 (6) 从没遇到

10. 如果他们向你介绍宗教知识,您态度是? (1)认真聆听(2)出于礼貌听他们讲解(3)直接拒绝 11.您认为应不应该对学生加大宗教信仰宣传力度并开设相关课程? (1)应该大力支持(2)应该,但要适度 (3)无所谓,听听也可以(4)应该坚决反对 12. 您是否相信有上帝的存在? (1)不相信,世上根本就没有神(2)相信(3)不知道,没考虑过此类问题 13. 您是否想读一读如《圣经》之类的宗教典籍? (1)想(2)不想(3)曾经想过 14. 在您眼中,什么是真正的基督徒? (1)供奉本宗教的神灵,如供奉佛、菩萨或者上帝等,以获得解脱 (2)经常或者定期进行宗教仪式,守宗教戒律,如吃斋念佛,敬礼拜,救灵魂,以进入极乐世界 (3)修身养性,独善其身(4)发挥爱心,服务众生,爱人如爱己 15.您是否有过皈依基督教的想法? (1)是(2)从未想过 (3)目前没有,也许将来会有 16.您如何理解基督教和科学的关系? * (1)二者不相容(2)二者有矛盾,但可以并存 (3)两者完全可以相容,且宗教对科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4)两者没有关系 17.您觉得大多数人信基督教的原因是什么? (1)家庭环境的影响(3)对某种宗教文化的向往(3)教义本身的说服力(4)敬拜神灵,为自己及亲人朋友祈福避灾获 18.您如何看待命运? (1)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命由我不由天 (2)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力只能改变某一些因素 (3)命运是注定好的,由不得自己 19. 您觉得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如何? (1)迅速传播(2)没怎么传播(3)不清楚 20. 您觉得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否有积极意义? * (1)是,能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减轻压力,找到精神寄托 (2)无意义,使得大学生逃避问题,不适应社会 (3)不知道,或许有或许没有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吴丽红 10020126 摘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仍对西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回溯以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对西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学等各方各面都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基督教在人们最绝望的年代中产生,从精神上拯救了人们,带给人们希望,也在物质上给了人们一定的慰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中世纪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西欧;贡献;禁锢 漫长的中世纪,许多人都将“黑暗”作为它的标志。而基督教神学统治就是这个标志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对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起源 基督教产生于乱世之中,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前期,罗马帝国奴隶制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逐渐走向瓦解,生产力倒退,全国普遍出现物资匮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民不聊生,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不满,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无法摆脱的贫困和苦难,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心灵鸡汤”的滋润。于是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这大大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人们普遍地寄希望于来世,向往天堂,向往那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的另一个世界。“这样,‘基督教拨动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脑中唤起共鸣。’使信仰和跟随的人越来越多。”【1】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越来越大,基督教神学统治正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并对当时的西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贡献 中世纪西欧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除了少数信奉犹太教的人之外,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接受教会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度的宗教认同也为中世纪西欧带来了一些益处。 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教会中的重要人员如教士,修道院里的人还有全教会的施济活动总是频繁地开展着,大大减轻了许多穷人的生活压力,在加之基督教的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每个世纪都会有乐意为穷人做主的君主出现,愿意给穷人经济上或法律上的援助,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穷人的苦痛。另一方面,本着博爱的精神,教会对病人也照顾有加,不但会直接看护病人,而且还鼓励政府多建医院,造福群众,多行善行,积善功。这无疑是病人带去了福音。另外,在奴隶制普遍的时期,基督教却提出了解放奴隶的口号和要求,“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之反对奴隶制度,固然全由于其

对基督教与欧洲科学关系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 谈对基督教与欧洲科学关系的认识 提起基督教,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与伽利略、布鲁诺、开普勒等人联系起来。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囚禁,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开普勒受尽天主教种种迫害而惨死在索取薪金的旅途中……因此,长期以来,关于基督教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两者本质上相互排斥,一直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基于这种思想所进行的广泛研究也就得出了基督教阻碍科学发展的结论。 然而我们只要对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的大科学家们稍加关注,不难发现这些大科学家们在走出实验室后,也能够走进教堂、虔诚敬拜上帝。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对欧洲的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重新加以思考,基督教与科学是否只有相冲突的一面,人们是否忽视了它们存在的共同点。 怀着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理念和自然辩证法中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的理论,在对欧洲的科学发展史稍微加以研读,撇开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对科学工作者的迫害问题后,我认为:无论基督教还是科学,都对自然与生命怀有很大的兴趣。一部科学发展史,不仅记录了科学对基督教部分理论的不断否定,也记录了科学与基督教的密切联系。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冲突,还是表现为促进,则要决定于基督教在该历史时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科学的评价,以及科学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及受到的评价。即基督教和科学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问题,两者都只是研究问题的方法。 科学属于经验事实的领域,基督教属于信仰精神的领域;前者涉及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实,后者涉及的是个体生存的价值态度;前者属于可说者,提供事实判断,为工具理性;后者属不可说的神秘,它只诉诸于生存体验,为价值判断。在认知渠道上,前者切于逻辑和理性,后者则及于想象和灵性。怀特海强调道:“我们必须记住,宗教和科学所处理的事情性质各不相同。科学所从事的是观察某些控制物理现象的一般条件,而宗教则完全沉浸于道德与美学价值的玄思中。一方面拥有的是引力定律,另一方面拥有的则是神性的美的玄思。一方面看见的东西另一方面没有看见,而另一方面看见的东西这一方面又没有看见。” 科学和基督教二者都试图解释同一个神秘的世界。有条理的基督教借助于生活的意义系统地解释世界,并通过敬畏、崇敬、热爱和善恶观念把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科学旨在创造非个人的和客观的知识,它借助于这种知识系统地为我们解释世界,并通过合理性的认识和惊奇把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在协调科学和基督教之间能够做出任何进展之前,必须理解的

浅谈对宗教的认识

浅谈对宗教的认识 经过对于宗教的学习,让我对宗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世界比较活跃的几大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我的眼里宗教的世界还是陌生和神秘的,只有亲身去接触了才会了解。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下面我来谈谈我对它们的看法。 在《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地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应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所以,宗教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人们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宗教寄托着人们对命运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关注。想让世界更美好,是信教者的心愿,他们希望把神的恩泽撒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祈求人类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天下大同。宗教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愚昧、落后和无知。一方面,当今的社会,信教的人中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修养好的人不少。另一方面,实际上宗教的教义、经典著作中也有许多积极有益的哲学思想、文化因素和高深学问。虽然我们知道天国遥不可及,但是每个人,特别是信教的人们,心里都有个神,可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与宁静。从一定角度上说,宗教满足了人的情感需求,通过其超越性帮助了别人。 但是宗教中也有不好的地方,如犹太教的一些习俗却是极其残忍的,比如说割礼,割礼是犹太人在七到八岁时要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仪式,在外人眼里是无法理解的,在其宗教中解释器意思是说是当时卫生条件的制约,这样做的话有利于某种疾病的减少,但这仅仅是对于犹太教的男性而言。对于犹太人女性来将就更为残忍,而这种残忍的事情仍然在残害犹太教的信徒们,所以这是信教其中的一个弊端。 总的来说,宗教是长期的,在未来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对于黑暗势力、邪恶势力利用传统宗教或创立邪教进行危害社会的非法活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当然要保持必要的警惕;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必须以更大的努力发扬传统宗教当中所包含的那些正面的、积极的、有益的文化因素,这才是我们当前更需要做的事情。我认为,我们将来的努力方向,是要把宗教建设成一种文化宗教。 初二(8)班 施娇娇

浅谈中西方人性观

浅谈中西方人性观 一、中国文化中的人性观 人性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代表人物有孔子,他把仁作为人之根本属性,且其政治主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部《论语》更充满了圣人、君子、仁义。另一个代表是孟子,他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性善的思想。如,他说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人之初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说明一个人是否会是恶人还是好人,关键在你是否能“尽心”、“知性”,挖掘、培养这些善的萌芽。 因为认为的是人性善,所以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光靠政令与刑法来约束民众,那么即使大众不敢违法乱纪,也会虚应故事,没有真正地建立廉耻之心。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从“性善论”出发,还很容易导致这样的结论:人性都是善的,那么,被神化为天子的君主、皇帝,他的人性本善,就更不必说了。因此,人性本善论成了皇帝君临天下的“合法”根据。君王专权在手,本来就很容易干坏事,本该受到比常人更严格的监督,但山于他的人性本善,全国人民都深信他一定会大公无私,绝不会担忧他会干什么坏事了。皇帝只须监督下属,用不着谁来监督他。这就理所当然地导致等级森严的人治社会。“人性善”给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给专制者披上了伪善的合法外衣,钳制了中国人的思想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别的关于人性的理念。比如性恶论,其代表人物便是荀子,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能导致人求私存利,而个人追求私利物欲是社会纷争和动乱的根源。因此,社会才有必要建立起严密的礼法制度来改造约束人性之恶。还有就是人性自然论,如老子的人性自然——主张无为、寡欲、绝圣、弃智、不争不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将一切权力集中到“善为道”的圣贤手中。还有韩非子,他说:“……故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慢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韩非子》),因此韩非子主张顺着人性自然而然地发展,他认为正因为人具有好利恶害的本性,所以就要因循人性,利用法律制度的赏罚机制来控制引导人的行为。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在孔孟之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的人性善的思想主导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成为历代帝王将相治国安邦之道。直至现在,它对中国人的习惯、法律和世界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西方文化中的人性观 同样西方对人性也有比较多的思考,但是真正对西方人的人性观点起到普遍、巨大、长久影响的应是基督教教义。在基督教思想中,“原罪”是理论核心。《圣经》中所揭示的“原罪”是人类脱离自然状态走入社会时所带有的“罪”,此罪将永远与人类同在,直到获得上帝的拯救。[2]在圣经中有一些经典的描述,“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3]。可以看出基督教认为的是,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们必须接受耶苏基督,必须要向主忏悔,然后就可以上天堂,而避免受地狱里的各种磨炼之苦。

基督教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的意义逐渐得以彰显。当然,出于不同的考虑和基于不同的认识,人们对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亦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其价值判断的多样性和对基督教在华影响回升的迥异态度。随着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和真正对外开放,在经济理论界和重新崛起的社会学思潮中,曾兴起了一股持续较久的“韦伯(Max Weber)热”。人们尤其关注其涉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种种说法,以及他对东西宗教伦理与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的比较。不少经济学家在谈及韦伯关于新教伦理等所起的“潜在的精神力量”之作用时,既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一种感触,又体现为一种在现实中国社会的呼唤和渴望。这种现象是颇值得人们玩味和深思的。人们在打开国门看世界时,忽有一种惊讶和警醒,随之便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失落感。这种自知之明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而导致的对外在思想文化体系的客观研究和虚心学习,以及这种研习的坦诚和认真,亦是史无前例的。在借“他山之石”的此刻,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基督教及其对现代化的意义。不可否认,一些人因感到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太厚、传统负担太重而对之失去信心和耐心,简单地认为“现代化”即“西化”,而“西化”即“基督教化”,试图以这种绝对而极端的“拿来主义”来将一切推倒重来,由此圆其“现代化”的美梦。然而,静观基督教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其对现代发展某些弊端的批评和否定,以及弄清基督教的“普世”意义和价值取向,则使不少中国人深感不能将“现代化”或“西化”与基督教完全等同,二者之间是有着本质不同之处。对于基督教与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外学者已有诸多研究和评述,故不必在此重提或详谈。但有关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中国学者则议论不多,且有各种疑虑。而这一问题亦是我苦苦思索、刻意求解的关切所在,它涉及到基督教对现代中国的精神启迪和其本身在中国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促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及其意义的彰显,在此谈谈自己的管见浅识,与大家交流和讨论。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影响,其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自然也是多方面的。从宗教和哲学的研究角度来看,我们侧重于基督教对此的价值层面和精神意义,而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各层次的作用和影响只能附带来谈、不作为本题讨论的重点。这里关注的是在基督教精神、价值体系中比较独特、突出和值得弘扬的基本因素,它们能给现代中国人带来清新的感觉,和全然不同的启示,从而构成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些独有意义。大体而言,这些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督教原罪观对现代中国人自我审视的反省意义 中国人在其文化传统上对人的本性或本质通常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强调人的“性善”、“良知”、“有为”和“人定胜天”,不认为人本性有罪,因此对基督教的原罪观感到难以接受,尤其对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而“失乐园”的神话诠释不以为然,形成对基督教罪之意识、罪感、认罪态度和忏悔心境的一种文化隔膜。然而,中国人这种历史悠久的向善论、进步观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在其社会发展步骤明显加快的今天,却受到严重的挑战,出现了本质性动摇。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的“船坚炮利”曾迫使中国人痛定思痛、奋发图强,以引进西方科技、开展洋务来力图迎头赶上。但看到这种科技上之差距、实力上之劣势的同时,中国人在整体上并没有改变其反观自身的传统基调和对其国民性之乐观、自豪乃至优越的肯定见解。其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乃“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为中用”。回顾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社会现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文化革命以及当前的改革开放举措,都是从肯定、积极的意义上争取或重新恢复中国人的“自强”、“求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伴随着这种政治经济运动和社会发展选择的国民心理基础,仍不离一种乐观的自我审视、以及对人格不断完善和人性正面发展的坚信不移。不过,多次政治运动唤起的激情和人们对社会改革全身心地投入,在中国今天社会转型时期却已出现与传统经历意味深长的不同转向。一些中国人已感到其激情耗尽的疲惫,更有人因机经拼搏后仍面临差距的加大而灰心失望。许多人在几度兴奋、真心参与各种具有自我奉献精神的公共事业之后,却看到当今社会中,个人主义泛滥、拜金主义流行、崇高境界消退、理想主义丧失,这一幅无情的图景。在社会腐败、人性堕落、道德沦丧、丑陋及丑恶现象和沉渣泛起、人们追求享乐和实利、沉溺于低俗之举、价值观念混乱和多元化这一严酷现实面前,许多现代中国人对基督教古老而传统的原罪观有了深刻的醒悟和体认。在这种对基督教原罪观的冷静认识中,人性自我可自觉达到“道德完美”的观念开始动摇,中国人开始对其传统的人性论和人生观加以反思和反省,尤其是对近代以来中国

浅谈基督教建筑

课程名称: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主讲教师:娄宇 学号 2011211736 姓名陈爱梅成绩: ____ 浅谈基督教建筑 摘要:基督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教堂建筑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可分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有圣菲索亚教堂、圣马可教堂等,罗马式有比萨大教堂等,哥特式有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夏特尔大教堂等,风格各异,但都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自己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字:基督教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首的基督教,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容忽略的地位。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在早期,政权与神权的结合非常明显,政治家们往往通过宗教来统治人民,可宗教深刻复杂的教义要怎样才能让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民理解呢?通过艺术,比如建筑、图像、雕塑等等。在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立了很多很多非常著名的教堂。 基督教美术可以分为早期基督教美术(2-5世纪)、拜占庭美术(5-15世纪)、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早期基督教在教堂建筑、玻璃画、镶嵌画、圣像画及圣像雕刻等方面成就显赫。尤其是关于《圣经》的圣像画以及圣像雕刻,出现很多作品,至今无人可超越。在建筑方面有圣玛丽亚大教堂、圣康斯坦察教堂等。圆顶教堂——圣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个主教大教堂。这个著名的历史性纪念物成为了古老的里加镇的象征。圣玛丽亚大教堂位于欧洲的拉脱维亚,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它几次被重建,因此建筑包含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艾伯特主教于1211年开始修建新的大教堂和修道院,1270年第一期建筑工程结束。圆顶教堂的尖顶一度是这个城市中最高的尖顶,高140米。1776年重建之后,尖塔被改建后,高90米。圆顶教堂的著名的管风琴制于1884年,至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有 6717管子。 拜占庭式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史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拜占庭式有圣菲索亚教堂、圣马可教堂

小谈我对宗教的看法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交了一位美国朋友,于是他与这位朋友交流基督教,交流圣经。通过交流,他对于西方人们的宗教观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相信基督教的,也会质疑批判它。于是他们就去想方设法去反驳去批判,但是发现宗教上所说的东西是现在的我们无法用任何方式去反驳的,比如人的起源问题,虽然我们现在最让人认同的是生物进化论,但是我们有无法百分之百认为这种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而基督教却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宗教却能告诉我们答案,虽然我们并不能断定宗教上给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宗教本身就是一种超经验超自然的存在,是我们无法证明和证实的,这样一来至少我们的内心会减少一分对未知世界的一点恐惧。而我们的宗教学开篇就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存在宗教,为什么需要宗教,为什么要有宗教学。 一、宗教存在的意义以及宗教学存在的原因 1.宗教使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如果说经验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宗教就是人们把握世界超经验的超自然的另一种方式。经验更多的反映的是一种表象并不能反应本质,虽然我们可以用发达的科学来弥补经验的不足,但是科学却无法解释善恶真假,,虽然有艺术来掌管善恶真假美丑,但是依然无法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人是否有前世今生,人死后去哪里,有没有灵魂等等的我们觉得很玄乎的问题,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宗教当中找到慰藉寄托。而且,人们生活在这个繁杂的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欲望,也就有了欲望得不到的痛苦,这时人们往往需要一份纯净的、不受他人干扰的的一方净土来寄托,给予安慰,是他能够继续活着,宗教无疑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2.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伴随者。 人类世界经历了:虚无、理性、实证三个阶段,不论是迷茫想象的虚无期,还是到理性哲学思考的理性期,还是到用科学解释世界证明世界的实证期,人们都无法对这个世界真正的了解,真正把握这个世界,人们依然会有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这样,人们必然需要一个信仰来支撑,于是伴随着每个时代的的新情况,都会出现新的问题,于是就会出现新的宗教文明,他们伴随着人类文明一同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人们的语言、礼仪风俗习惯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宗教具有教化人的作用。 我们会发现具有虔诚宗教信仰的人总会时刻用教义去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主动去忏悔,寻求原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死存在恐惧,而宗教告诉教徒死后的生活,死后生活的好坏来自于你在世时所作善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言行,不至于使人罪大恶极,这就是宗教教化人的特殊作用。 4.宗教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 回归与现实当中,正是因为宗教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当中,总是存在于许多人的生活当中,于是统治者如果想要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如何处理宗教问题就是一个关键。这样,就需要设立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宗教,理解他们所颁布的相关宗教政策,这门学科就是宗教学。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宗教的错误认识,对我们宗教政策缺乏正确理解,使得社会上存在许多迷信活动,甚至有些阴谋家将宗教与政治挂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对于国与国之间来说,宗教是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同时,宗教典籍、宗教理论艺术等等蕴含着自古以来的人类智慧,是人类只要的文化遗产。而且,各地宗教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的宗教现状 1.宗教现状

浅谈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浅谈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原因和影响 课程名称:基督教与中国社会 任课教师:王静 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公共管理1301 姓名:李佳彤 学号:201340504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督教信仰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继承家庭信仰传统是大部分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群体独特又普遍的心理因素作用。很多大学生在信教之后, 对社会体现出乐观、包容的态度, 在意志力和自制力方面有所长进。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信徒因过分倚重教义, 在人生观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 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 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等。因此, 本文想通过探究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影响,来说明社会和高校正确引导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尊重、关怀与管理并进的原则, 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基督教信仰原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推进, 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文化的选择之一。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 一些宗教书籍、宗教器物就已成为大学生中十分畅销的抢手货。而现在,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逐渐增多更加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很多大学生即使无某种具体的宗教信仰, 也对宗教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和爱好。以基督教为例, 许多大学生不仅有兴趣研读圣经故事、基督教书籍,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践履着一些以基督教文化为底蕴的流行时尚。比如, 佩带十字架项链, 发送圣诞贺卡, 去教堂听赞 美诗等。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更是出现了许多校园团契,像在北京,从北大、清华、人大、矿业大、北京医科大、北京航天大、北京语大、北京师大、北京传媒等,团契遍地开花,一个比一个大。90后信基督的年轻人,呈井喷式增长。 本文致力于探究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简而言之,基督教即是指对信教徒上帝的信仰。信仰,一定程度上就是信赖,当我们说信仰包含有不顾一切,义无反顾,排除一切及完全地的时候,我们把握到在信仰之中只有“你可以”而没有“你必须”的事实。是主张让人积极的相信和尊敬,朝拜,信奉,祭奠神明的行为,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和目标。依靠神来帮助和挽救自己的思想和生命,真心实意的把自己的身心交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