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谈我对宗教的看法

小谈我对宗教的看法

小谈我对宗教的看法
小谈我对宗教的看法

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交了一位美国朋友,于是他与这位朋友交流基督教,交流圣经.通过交流,他对于西方人们地宗教观有了全新地认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相信基督教地,也会质疑批判它.于是他们就去想方设法去反驳去批判,但是发现宗教上所说地东西是现在地我们无法用任何方式去反驳地,比如人地起源问题,虽然我们现在最让人认同地是生物进化论,但是我们有无法百分之百认为这种理论是完全正确地,而基督教却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无法解释地现象,宗教却能告诉我们答案,虽然我们并不能断定宗教上给我们地答案是否正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宗教本身就是一种超经验超自然地存在,是我们无法证明和证实地,这样一来至少我们地内心会减少一分对未知世界地一点恐惧.而我们地宗教学开篇就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存在宗教,为什么需要宗教,为什么要有宗教学.

一、宗教存在地意义以及宗教学存在地原因

.宗教使人们把握世界地一种方式.

如果说经验是人们把握世界地一种方式,那么宗教就是人们把握世界超经验地超自然地另一种方式.经验更多地反映地是一种表象并不能反应本质,虽然我们可以用发达地科学来弥补经验地不足,但是科学却无法解释善恶真假,,虽然有艺术来掌管善恶真假美丑,但是依然无法解决我们生活中地一些问题,比如人是否有前世今生,人死后去哪里,有没有灵魂等等地我们觉得很玄乎地问题,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宗教当中找到慰藉寄托.而且,人们生活在这个繁杂地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许许多多地欲望,也就有了欲望得不到地痛苦,这时人们往往需要一份纯净地、不受他人干扰地地一方净土来寄托,给予安慰,是他能够继续活着,宗教无疑就是一个好地选择.b5E2R。

.宗教是人类文明地伴随者.

人类世界经历了:虚无、理性、实证三个阶段,不论是迷茫想象地虚无期,还是到理性哲学思考地理性期,还是到用科学解释世界证明世界地实证期,人们都无法对这个世界真正地了解,真正把握这个世界,人们依然会有对未知世界地恐惧,这样,人们必然需要一个信仰来支撑,于是伴随着每个时代地地新情况,都会出现新地问题,于是就会出现新地宗教文明,他们伴随着人类文明一同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人们地语言、礼仪风俗习惯等生活地方方面面.p1Ean。

.宗教具有教化人地作用.

我们会发现具有虔诚宗教信仰地人总会时刻用教义去约束自己地言行,在做错事情地时候主动去忏悔,寻求原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死存在恐惧,而宗教告诉教徒死后地生活,死后生活地好坏来自于你在世时所作善恶地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地言行,不至于使人罪大恶极,这就是宗教教化人地特殊作用.DXDiT。

.宗教具有一定地政治、经济、文化作用

回归与现实当中,正是因为宗教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当中,总是存在于许多人地生活当中,于是统治者如果想要更好地管理这个国家,如何处理宗教问题就是一个关键.这样,就需要设立一门专门地学科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宗教,理解他们所颁布地相关宗教政策,这门学科就是宗教学.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宗教地错误认识,对我们宗教政策缺乏正确理解,使得社会上存在许多迷信活动,甚至有些阴谋家将宗教与政治挂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对于国与国之间来说,宗教是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和交流地重要渠道.RTCrp。

同时,宗教典籍、宗教理论艺术等等蕴含着自古以来地人类智慧,是人类只要地文化遗产.而且,各地宗教旅游业地发展对于经济地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5PCzV。

二、我国地宗教现状

.宗教现状

我国是个多宗教地国家.当今我国地宗教,是指流传于我国并被部分群众所信奉,并且

受到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而世界上,宗教有万多种.全国性地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宗教活动场所万余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约万人,全国性和地方性宗教团体多个,宗教院校所.各宗教团体已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宗教组织、宗教人士建立了联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3亿多人.又,世界人口亿,信教人口亿,其中佛教信徒亿多.jLBHr。

.宗教政策在世纪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地基本特点:

群众性:使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满足地需要,具有较为广泛地群众基础.

民族性:各民族都有自己地宗教信仰,但是这些信仰之间又有所交叉,有相似地地方.

国际性:中国地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地,这些都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地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方面地对外交往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宗教方面地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有利于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也会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作为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地一个重要手段.这是时刻要警惕地. xHAQX。

复杂性: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长期性: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地消灭,宗教存在地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宗教有较强适应性,在中国较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影响. 对此,我国采取了宗教信仰自由地基本国策,即公民有信仰宗教地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地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地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地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地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地自由;由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地自由,也由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地自由.简单地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既有信教地自由,也有不信教地自由,这就是我国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LDAYt。

.如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从法律上,应该把宗教信仰自由作为长期地基本国策,只有在法律层面上对宗教信仰自由加以保护再能使这项权利得到真正地保障和落实.Zzz6Z。

从政策执行上,在执行地过程中,在法律规定地范围内,我们坚持尊重每一个公民地宗教信仰,把宗教当作私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地公民和不信仰宗教地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地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保护一切正常地宗教活动. 从地位上,承认宗教存在地合理性,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信教群众是完全平等地,不存在信仰马克思主义就高人一等地情况.同时应该承认宗教界人士政治上地平等,允许他们参政议政.dvzfv。

从实施方式上,为了防止政治对宗教地过多干预,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地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地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地团结.同时应允许rqyn1。

其他方面,在生活上照顾宗教界人士地生活问题,解决他们地后顾之忧,比如养老问题;在学术上,鼓励他们多做学术研究、公益演讲,著书立说、整理典籍等等,并鼓励宗教界人士地交流往来.当然,不要忘记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防止违法地、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地发生.Emxvx。

三、宗教与迷信地区别

在学习宗教学之前,对于宗教和迷信活动我并没有清晰地认识.我生活地周围很多人特

别是老人都有诵经拜佛地行为,我认为那虽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也是一种宗教活动,是老人们地一种精神寄托,对于两者之间并没有做很大地区别,对于宗教和迷信有所混乱,通过宗教学地学习,我对两者之间地区别有了一定地认识,再次做一下简单归纳.SixE2。

1、组织形式地区别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一般由宗教组织、信仰和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律、经典等基本要素构成,与我国民族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地组成部分,并成为重要地社会力量.而封建迷信是旧社会遗留下来地一种陋习,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地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正式组织形式、仪规、戒律、经典,没有像宗教那样具有群众性、民族性、世界性地特点,一般是迷信职业者随意活动随聚随散. 6ewMy。

.活动内容地区别

宗教活动有一定地表现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固定不变地经典、信条、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固定地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中所用地所谓经书,有地是从佛教、道教中摘抄地,有地是迷信职业者根据自己地需要胡编乱造地.封建迷信活动所崇拜地对象,基本上是些臆想地鬼神,以及神话中地人物,或者所谓地精灵等.封建迷信活动一般没有固定地活动场所. kavU4。

.行为结果地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地行为结果有明显区别,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自由选择地私事.一般而言,正常地宗教活动所产生地行为结果,对社会生活不会构成现实地直接危害.而封建迷信活动,是神汉神婆以看风水、看相、算命为借口,进行骗取钱财,他们妖言惑众,装神弄鬼、进行诈骗活动,甚至伤害人命,危害社会秩序和群众地身心健康. y6v3A。

.国家所采取地政策法律地区别

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地自由”.尊重公民地宗教信仰权利,保护正常地宗教活动,是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地政策.而对封建迷信活动,我国一贯地政策是坚决依法取缔.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封建迷信.我国《刑法》第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地,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地,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封建迷信活动不受国家法律保护.M2ub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作者: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编 出版者: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它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工作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是对宗教的认识和分析不能仅从宗教本身出发,不能单纯用精神性的因素去解释宗教现象,要到宗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的根源和本质,要从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出发来认识和说明宗教。二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宗教的发展,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找到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宗教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能动性,要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并把握其规律,从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消亡条件、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等。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它的精髓。 宗教的本质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宗教以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圣化,使之成为主宰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这是宗教之为宗教的根本,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规定。宗教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较大,经济基础对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同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交织,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突现。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社会历史中探寻宗教的起源,认为宗教是在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自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原始观念中产生的。在原始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会计学院注册会计是专门化三班32010041530 李桂莲 内容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起源,本质,社会功能三方面进行论述,随着宗教的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也有其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对其简要分析。最后对宗教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正面评价。 自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人们开始了对宗教起源、本质以及社会作用的科学的探索。人们对宗教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至高的神佛的崇拜,而是以人类认知、社会功能的角度上对宗教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研究。我们说在18、19世纪一些无神论者,如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之前,人们对宗教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的本身,即它自身的内容。他们所阐述的只不过的是针对于教义、神的启示、人与神的关系以及与其相关的宗教仪式和戒律更加详细的解释。在那一时期,神的存在、宗教的起源与本质,从来不是神学家们和经院学者们所讨论的主题。而狄德罗、费尔巴哈等人的贡献就在于:他们站在人类认知的角度上,即宗教的思维形式,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根源与本质并做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这一进步使人们对宗教的研究从仅仅局限于其内容上升到了对人类认知能力以及宗教的思维形式研究的高度。可以说,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宗教学它不同于一般的宗教理论和宗教学说这才真正诞生了。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则被称为世上唯一科学的宗教观,“它将唯物主义原则和辩证法原理彻底贯穿在社会历史领域,对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从而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最后一个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驱逐了出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无神论和宗教理论体系的优秀成果后创立的。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马克思将宗教这一上层建筑的范畴归于与它相适应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即宗教的最初产生,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由于知识匮乏的原始人在物质生活中见到的不可理解而又威力巨大的自然现象而产生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在常年累月的生产生活中,在原始人间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简单的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给人格化,从而在原始人脑中出现了万能的神并加以崇拜。马克思的理论本来颇为精彩,可惜的是,后人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神秘感时将其简单的归为人类对危及自己的自然力量的恐惧,这就造成了他们攻击宗教的起源和本质的口舌。他们割裂了宗教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另一因素——正像亚理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求知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本身就有探索和研究未知的、神秘的世界的本性,这种本性并不因为人类知识的多少而有区别,人类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释世界以及宇宙的本质本身就是无可非议的。正如原始人用他们的知识将世界描述为神的创造,而现代的人们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宇宙的起源一样。这两种探索动机的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受了人类渴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求知的本性的引导。而当知识不足时,人们通常会用先验的抽象思维来弥补,否则的话,人类会对自己未知的知识领域不感兴趣,而不对自己的抽象思维加以运用,人类就不会是拥有求知性的人类,而真正的知识也无法获得。一般来讲,对未知的神秘的事物的研究,正是宗教和哲学的领域。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现实意义 院系:哲学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姓名:乔连军学号:H200902005 摘要: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对于宗教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泛起了争论的火花。马克思宗教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马克思的宗教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体系主要由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等几个方面构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之更能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宗教的认识也将不断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统筹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涵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故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渊源 19世纪30—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集中表现为以施特劳斯、布鲁诺·鲍威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彻底否定了宗教和上帝超自然的神圣本质,而把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提升到一个新的境地。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马克思总结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关于人创造上帝和宗教的思想,并以费尔巴哈所揭示的人是神圣家族的世俗基础为立足点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以及存在的社会根源及其宗教在阶级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不仅从费尔巴哈所奠定的反宗教的批判的基础出发,即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且马克思更向前迈进了一步,指出:“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1所谓“颠倒了的世界”,就是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阶级社会,具体就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专制国家。在这种颠倒的世界里,人没有人的权利和地位,不能过自主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在依靠自己力量摆脱不了现实苦难压迫下,就把希望和幸福寄托于在未来的幻想的天国里,因而“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马克思特别提出了把宗教批判同无产阶级革命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看法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及其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宗教之间理论与实践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但有些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而且科学与宗教信仰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关键字: 哲学宗教信仰科学并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就是科学无神论。因为它认为一切宗教派别所崇信的各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和境界,都不过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幻想,是根本不存在的;它的这种彻底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发现的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有科学的、无神论的宗教观,就有不科学的、有神论的宗教观,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相信信仰,而且我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是可以并存的。 1.1:用事实去证明 人类生活的地球,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当。太阳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自转的速度、地球的大小、大气层的组成等,都恰到好处。地球特殊的生态条件,使它成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如果地球离太阳比现在更近,地球将太热,反之则太冷。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66o33’,而且此倾角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始终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如果没有这个偏角,热的地方将总是热,冷的地方将一直冷。 水的重要性不须冗述。水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反膨胀”。地球上的物质,大都是热胀冷缩。但水在4oC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oC时,反而膨胀,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也越冷越缩,一结冰就会往下沉,那在冬天,河、湖、塘、池从上到下将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没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继续生活。由于水的反膨胀,冬天的水面皆被冰所覆盖,起到保温层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严冬的伤害。这是何等奇妙!人们可以从水化学的角度解释水如何会反膨胀,但却解释不了为何水会反膨胀。这难道不是神的独具匠心吗? 1.2.: 地球上的生物变化万千、奇特多姿,但彼此配搭得十分巧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变为植物体中的化学能,直接或间接地为所有的动物提供了食物;而动物的排泄物和遗体又是植物生长的原料。六、七十年代在大陆兴起的县级小化肥厂,是用水、CO2和N2合成碳酸氢胺(NH4CO3)。这一简单的合成需要高温、高压才能完成。可是在生物霉的催化下,植物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将来有一天,当我们能在体外复制叶绿体和各种霉的时候,在温室里,这边输进太阳光、CO2、和H2O,那边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牛奶、面包、肉类、水果……”这是中学生物老师曾为我们描述的令人无限憧憬、神往不已的前景。几十年匆匆过去了,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啊!除食物链外,气体循环也很合理。一切生物呼吸时,需要吸收O2,吐出CO2,植物的光合作用则用CO2合成各种有机物,同时释放出O2。这些巧妙安排,只能是造物主的精心设计。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04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县民宗局供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它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工作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是对宗教的认识和分析不能仅从宗教本身出发,不能单纯用精神性的因素去解释宗教现象,要到宗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的根源和本质,要从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出发来认识和说明宗教。二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宗教的发展,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找到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宗教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能动性,要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并把握其规律,从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消

亡条件、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等。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它的精髓。 宗教的本质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宗教以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圣化,使之成为主宰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这是宗教之为宗教的根本,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规定。宗教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较大,经济基础对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同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交织,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突现。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社会历史中探寻宗教的起源,认为宗教是在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自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 自然的原始观念中产生的。在原始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宗教就是在原始人关于灵魂和神等原始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

浅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浅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应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观察宗教现象、分析宗教本质、处理宗教问题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涵,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理论全面认识,而且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我国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制定宗教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内涵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化的19世纪中期的欧洲。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在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宗教现象、分析宗教的本质、根源和社会作用、处理宗教问题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种开放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后经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宗教的社会根源、社会作用等的进一步论述和阐释,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宗教的一系列政策而臻于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基本理论结构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首先在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关于宗教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①“宗

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案(初稿)

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 抵制不良侵袭反邪教 专题课程教案(初稿) 生物系 2014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13秋季班、14春季班 教师:黄迪

专业生物系学科德育课题 如何树立正确的宗 教观念 课时 2 时间月日 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1.什么是宗教 2.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3.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4.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能 力 目 标 了解我国法律对宗教的约束 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目 标 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学重点1.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2.了解我国法律对宗教的约束 3.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 学 难 点 理解宗教的定义 教 学 方 法 PPT课件和视频教学 课题导入播放《山东招远围殴女子致死6嫌犯系邪教成员》系列视频,引出以下话题: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领人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着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都渴望这个体的崛起。很多人

在寻求个体崛起的过程中迷惘了,于是近年来很多如“全能神”这样典型的 假借宗教之名,行害人之实的邪教组织。便开始四处散布歪理邪说,骗钱 害命,欺骗拉拢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攻击党和政府、破坏正常的生产生 活秩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职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健康的宗教观念。正确理解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宗教 2、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3、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4、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宗教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这次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说人类究竟需不需要宗教。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就是反对理性,就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但是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有宗教信仰,如牛顿、亚里士多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许多人都自我嘲讽地说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只相信赤裸裸的物质利益。甚至还有的更尖刻地说,中国人最功利,没有信仰,没有主义。请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宗教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反映很情况总结,并导入教学难点:理解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 作者: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编 出版者: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它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宗教工作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是对宗教的认识和分析不能仅从宗教本身出发,不能单纯用精神性的因素去解释宗教现象,要到宗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的根源和本质,要从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出发来认识和说明宗教。二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宗教的发展,只有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找到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宗教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能动性,要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并把握其规律,从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消亡条件、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等。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它的精髓。 宗教的本质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采取了幻想的方式。宗教以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反映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神圣化,使之成为主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宗教的根源与社会作用 姓名:孙语晗 学号: 3140105304 年级:大二 专业:求是科学班(生物科学) 指导老师:浦永春 班级和序号:周三下午班 96号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导纲领、政策的总和。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无神论和宗教理论体系的优秀成果后创立的。它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际性、发展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1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宗教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唯物史观中“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将宗教作为一种反映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的上层建筑加以研究和阐释,得到了这样近似宗教定义的结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2结合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宗教产生于人在现实的难以解决的矛盾中,其本质是自然与社会异己力量压迫的产物。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它的雏形是当原始人类在物质匮乏的状况下最初进行对未知自然的探索时,由于缺少科学知识而对种种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敬畏和神秘感,进而将自然的力量形象化而产生的各种为人所崇拜的“神”。3 1刘仲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新疆社会科学》,1998(4):1-8; 2恩格斯/著《反杜林论》; 3孙文君《浅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章编号]1003-6547 (2009). 09-0032-02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 和对待宗教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 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

宗教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人们用幻想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种力量既 包括自然力量,也包括社会力量。在宗教里,这些力量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对这种力量人们往往视以崇拜的仪式来与之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关系。 2、人为宗教:人为宗教是相对原始的自然宗教而言的。它是指借助于有意识 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阶级特征的神学观念性和宗教组织严密的宗教。它具有很强的人为因素。 3、图腾:图腾是每个氏族认为自己源于某一动植物。他们把该动植物视为自 己的亲属祖先。在古代,人们禁止杀食图腾动物,同一图腾的人不准结婚。 相信图腾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认为现存的图腾动植物的兴衰象征氏族的兴衰,对图腾动物加以保护。 4、宗教基本命题:指使宗教得以存在和立足的一种理论观念。这些理论观念 基本上对各种不同的宗教所共同具有。 5、灵物:灵物是人们在行使巫术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神性观念把具有可以产 生某种神秘影响的某种特征的事物视为灵性之物。 6、巫术:根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神秘联系而运用某种神秘的手段去达到控制 对象的目的或满足人们的某种愿望的操作方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7、宗教学:以对宗教现象的研究来对宗教的性质产生发展以及与宗教有关的 问题进行理论阐明的学科,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揭示宗教的本质以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8、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 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取了古代流传下来的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巫术,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与理论支柱。以修真悟道、羽化登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宗教。 简答题: 1、恩格斯关于宗教的解释为什么可以作为宗教的定义。 A、世界上没有本质上不是“幻想的反映”的宗教含义 B、它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 C、它说明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2、从对待宗教的态度看,宗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哪几个学派? A、神学宗教学,以唯心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社会的宗教现象,目的在于 为上帝和神明宗教和教义,信仰和虔诚的神圣性,永恒性和必要性提 供种种说明和解释 B、非神学宗教学,在研究上相对摆脱了神学宗教学家的立场,他们立足客 观的态度来研究宗教和说明宗教现象。 C、无神论宗教学,主张无神论,批判宗教,人神论。 D、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一切旧无神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无 神论的最高形式。 3、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与无神论宗教学有什么异同? A、旧无神论学派在自然观上虽然是唯物主义的,但社会观却是唯心的,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启示 摘要:当今世界,宗教在国际国内社会的影响力日益上升,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宗教观,是我们观察宗教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开展宗教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搞好宗教研究的基本科学方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启示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there is a gr owing influence of religion both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s the issue of religion been more evident than now. Recogniz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religious problems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essential for the peace an d development of China. Marx’s view of religion is based on the modern 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and thinking scienc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an not be achieved unless the government handle the issue of religion correct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research on Marx view of religion. Key Words:MarxismReligionsRevelations A 当前,我们正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宗教关系”列入要促进的“五大关系”和谐之列,这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往往和民族问题相联系,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实际上就是正确对待群众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关于宗教的本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作出了一个科学的界定,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及存在的根源,说明了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667页。]。恩格斯认为,宗教就其本质来说首先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反映,这是宗教这种意识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之所在。 (二)科学地说明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抵御宗教渗透

一、渗透范围与方式 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把学校作为渗透的重点,千方百计地利用宗教在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推销其政治和价值观念,拉拢学生信教,渗透活动增多,渗透形式多样,渗透力度加大。宗教渗透具有政治恶毒性、文化侵略性、范围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隐蔽性、破坏严重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要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宗教渗透的几种方式主要有: 1、外籍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进行传教。学校内的一些涉外人士利用自身的特殊身份,通过学术讲座、授课、外语口语交流、英语角等方式,有意识地向学生们灌输宗教的相关知识,向学生们潜移默化的传递宗教观念,使学生们对宗教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便进一步的抓紧时机,向同学们宣传和推销宗教教义和价值取向,继而发展为信徒。 2、打着慈善的旗号进行传教。一些宗教组织和传教人,以捐资助学为名而行传教之实,向经济困难的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资助,或者在校园内招募学生组织扶贫、助残等慈善小组,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好感,以善良、博爱、友好的表象,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与兴趣而加入其中,最后达到宣传教义、发展成员的目的。此外,还有的宗教组织积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表面上对他们表示关心和帮助,并通过表达希望好好学习,成人成才的良好祝愿等表面目的,去利用贫困生感恩的心理进行教义宣传,从而将他们拉入宗教组织

3、通过网络、散发宗教传单等宣传媒介进行传教。境外宗教势力利用网络、广播和光碟,或者寄发传单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宗教宣传或散布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内容。特别是通过目前网络的快捷性及普及性,建立一些网站开展网上学习宗教内容,大肆宣扬西方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同学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被一些美丽的内容所诱惑和吸引,继而对宗教产生好感而迷恋其中并沦为教徒。 4、组建地下宗教团体进行传教。宗教组织派出专门的传教人员在学校周边租住房屋而将传教职业化,通过以点带面对学生及教师进行宗教渗透,当形成一定规模后组建学生宗教团体并定期进行聚会开展教义的学习,使组织规模化、正规化,从而对校园进行渗透。 二、具体做法 1、要加强对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领导,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是保证学校稳定的大事。学校应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和上级的决策上来,把做好学生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摆上工作日程。要建立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定期分析学生的思想形势,切实掌握重点人员的思想动态,掌控他们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学生被敌对势力和宗教渗透利用要及时报告,采取果断措施切断其与宗教势力的联系。 2、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集中式和面对面宣讲。宣讲内容包括:让各族干部群众、各组团员青年了解、熟悉党和国家的宗教事务管理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法宗教活动以及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吕大吉)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作者:吕大吉张世辉 字体:【大中小】 把宗教归结为政治意识形态有片面性 记者(张世辉):我们现在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可是,在相当时期内我国对宗教的基本内涵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基本表述:宗教是在历史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吕大吉:把宗教归结为政治意识形态具有片面性。这种宗教观念在相当时期内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宗教政策上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根源于宗教观念上的失误,最终受到历史的惩罚。“文革”的失败,使社会受到震惊,也使学界得到启发,大家认识到,我们必须对宗教的性质、意义及其社会历史作用等问题,重新进行一番认真的反思。 宗教其实是一种文化形式。传统宗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无疑具有政治性质,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政治性质和政治作用并不一定是完全消极和反动的;而且,就宗教本身的性质和内容看,它也并不完全限于政治领域,它还包含着多方面的意义和内容,如哲学、伦理、社会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医学、天文……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因此,

从整体来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的意识形态。近年来,宗教学术界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认为:宗教是文化。从过去的“宗教是政治意识形态”到“宗教是文化”,这是宗教学术观念上的一次突破和更新。 文化是人性化的自然 记者:宗教是一种文化形式。您怎样界定文化这个概念? 吕大吉:我认为,文化的本义就是人性化的自然。人作为生命之物,其自然本能和基本人性,就是维持人的生存。但是,在人类之初,这种维持人的生存的过程仅是一个自然过程。一旦人超越生物性的本能,对其有新的自觉或意识,并作用于自然,从而改变自然的原有特性而使之具有新的功用,以适应提高或升华了的人的人性需要,这个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的过程便不同于过去的那种“自然过程”,而是一种因人性的需要而改变自然的创造性的过程,其创造性的产物便是“文化”。对文化和文化创造过程的这种理解,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人类的“劳动”。劳动是人类把自身的人性需要加于自然之上使之适用于人类生存所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劳动所改变和创造的结果,已不是本来的自然,而是一个“人化了的自然”。劳动的产物就是文化。人类作为群居动物,不仅生活在自然之中,而且也生活在群众之中;不仅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也与群体内各个个体发生关系。当群体关系完全循着人的生物本性的途径发生和运行时,那不过是一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010级广告学32010062229邓涵秋一、宗教的本质 什么是宗教?宗教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各种宗教理论最基本的问题。但是直到马克思与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宗教,才对宗教的本质有了科学正确的认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做了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论述既概括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它包含了以下四点内容:一是宗教是幻想的反映。一切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人幻想出来的,客观是不存在的。二是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是讲宗教崇拜所反映的内容并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客观力量(包括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宗教幻想有其现实基础。三是宗教反映采取的是“超人间力量”的特殊形式,是说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并不直接是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宗教的神圣性。四是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才有可能在人的头脑中反映为“超人间力量”。由此可以理解,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在于它是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上帝、神、佛、真主等)的形式来扭曲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是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幻想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二、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的。人类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的一定阶段,才产生了宗教。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对他们彼此之间及对他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解释,而产生神秘感。因此,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除了自然力量以外,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人们既不能解释又不能控制,同样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劳动者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在于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列宁在《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中指出“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里,这种根源主要是社会根源。劳动群众受到社会的压制,面对时时刻刻给普通劳动人民带来最可怕的灾难、最残酷的折磨的资本主义(比战争、地震等任何非常事件带来的灾难和折磨多一千倍)捉摸不定的力量,他们觉得毫无办法——这就是目前宗教最深刻的根源”。 三、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社会功能的分析主要是指阶级社会的宗教,从宗教对社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来考察和揭示了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一,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观,剥削阶级利用宗教,宗教为剥削制度辩护。马克思经典作家们认为宗教为现实的阶级对抗社会提供感情上的安慰、道德上的评价和理论上的辩护,用神、佛、上帝的名义从各方面论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Word版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 1.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1.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浅析宗教与神秘性

浅析宗教与神秘性 旨在对宗教神秘性做客观性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宗教与神秘性。第一部分是对宗教与神秘性的内涵界定及其关系的表述;第二部分是对二者关系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是从信仰主体、对象以及宗教从哲学中吸取思想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对宗教与神秘性關系的演变历程做了一个阶段划分。 标签:宗教;神秘性;神秘主义;现代宗教的世俗化 一、宗教与神秘性的内涵及关系 关于宗教的定义,学术界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定论。由于对宗教本质的规定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所以对宗教的定义也就出现很多种。一种观点是以神为中心来规定宗教的本质,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存在物的信仰。另一种关于宗教本质观点是以宗教信仰主体(个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和德国神学家鲁道夫·奥托。詹姆士认为宗教是“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鲁道夫认为宗教是信仰主体在一种“受造感”支配下发生的对“神圣”的一种既敬畏又向往的感情和经验。还有一种观点是从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这种观点认为宗教是为了解决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人们获得最高幸福的手段。以法国的杜尔凯姆为代表,他认为宗教的基础是社会的需要,被宗教奉为“神圣”的事物,本质上是被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社会。 笔者采用吕大吉先生的宗教四要素定义,他在《宗教学通论新编》一书中对宗教的定义如下,“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1] 关于另一概念“神秘性”,则主要是从宗教的非理性这一层面上来进行界定的。 宗教的观念与思想这一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在宗教的灵魂观中,无论是原始时期的物质性灵魂观,还是逐渐发展到后来的非物质性灵魂观,它们都是指一种寓于个体之中,赋予个体生命力,并主宰着个体的一切活动的超自然存在。一旦作为一种超自然存在,我们便无法用理性来认识它。从考古中呈现出的早期人类的墓葬方式到今天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愿火葬的现象,都可以反映出人类仍有灵魂观念。毋庸置疑,宗教中预设的天堂和地狱等后世观,则表明了灵魂观念作为宗教的重要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性。 宗教观念还包括神灵观念和神性观念。在宗教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种神灵观,诸如自然神、氏族神、职能神和至上神等。其发展轨迹为:从多神教到一神教。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一种宗教是否为其所信仰的思想有过严密的神学体系建构,它们都内在地承认神灵的客观存在性。而这一实体的存在性,却是人类无法用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