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三大宗教对性的态度

浅谈三大宗教对性的态度

浅谈三大宗教对性的态度
浅谈三大宗教对性的态度

浅谈三大宗教对性的态度

基督教对性的态度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奥利金认定性爱的本质是恶,他说:“亚当、夏娃犯罪之前,根本没有性生活。如果他们没有犯罪,人类很可能会以另一种奥妙得多的方式来繁衍(就像天使那样),而不用进行这罪恶不堪的性交活动!”中世纪时期,加尔都西修士伊微尔教导信徒一个礼拜要禁绝房事五天:周四纪念主耶稣被,周五纪念主受死,周六纪念童贞圣母玛利亚,周日纪念主复活,周一向离世的信徒致敬。

神为性爱设定的规范是:交合的必须是一夫一妻,换言之,一切婚姻以外的性爱都偏离神的旨意。我们看耶稣的教训,就知道神不愿意人有婚前性行为。“性”与“爱”当然不可分割,但“性”与“委身”也同样的不可分割,所谓“委身”,单单是指夫妻之间的终身承诺——婚约不仅是一纸盟约,婚礼也不仅是穿着盛装与亲友会晤。婚姻是庄严而神圣的仪式,是男女双方在众人面前订定终生有效的盟约,而婚姻证书也是公众可以查阅的文件。在神眼中,性交不单象征,更确认了男女双方的彼此奉献。如果交合双方没有婚盟约束,性爱的价值就荡然无存。

由创世纪最初数章的整体要旨,以及由旧约圣经对一些理想婚姻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性能力在那包容整个生活的男女之间人性爱情中,以及在为这爱情所制定的婚姻中,获得适当的实现。旧约圣经也讲出,男女二人借婚姻内所实现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结合,一起见证他们的爱情,并产生新的生命。旧约圣经也在原则上肯定了婚姻是

天主所创造的两性团体。旧约圣经一方面提到性生活的基本美善,同时又提到人因犯罪而使性生活反常了。罪恶的后果正是在于破坏人性的完整和稳固性。这样一来,性生活也失去了人性化。男女双方借以互相充实和在人性上完满地结成一体的人性的爱,就此消失,大部分取而代之的,是自私的欲望和管辖他人的野心,这都是贬低自己伴侣,成为满足自己的工具。

总结圣经对性的看法,基本肯定如下:人类的性能力是天主所造和愿意的。这能力是人类本性的构成因素之一。性能力的圆满实现是合乎天主意愿的事,这实现就是男女双方在婚姻内的精神和肉体的结合,在这结合中的性行为,就是整个人性奉献的表达,和人类新生命的泉源。性能力是整个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因此它也显露出未获救的人类的罪恶性。在婚姻内适当地安排的性生活,受到基督与教会之间的救赎关系所提升。受到救赎和圣化的人们,连他们的身体,也成为基督的肢体和圣神的宫殿。信友有责任以自己的伦理行为,按照基督徒圣召,去实现一个性生活的秩序。

婚前性行为在圣经里被称作一种奸淫罪。而奸淫可谓是神最憎恶的一种罪行。所以最好不要触犯。不可否认性会使人愉快,神是这么设计的:神要男人和女人享受性行为(在婚姻范围内)。但是性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人愉悦,而是繁衍生息。神禁止婚前性行为不是要剥夺我们的快乐,而是要保护我们,防止意外怀孕,防止孩子出生在没准备好或不想要他们的家庭里。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听从神关于性方面的劝诫,这个世界会好很多:少一些性病传染,少一些未婚母亲,少

一些不必要的怀孕,少一些堕胎,等等。神对婚前性行为是绝对禁止的,它拯救生命,保护婴孩,树立性关系的正确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荣耀神。而且婚前性行为本身在道德层面也是不好的,是不负责任的。现在欧美有个银指环组织,专门号召青年戴上银色的指环并宣誓婚前绝不发生性行为。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教育部于五月九日,在联会教牧中心主办“性—文化、新道德”专题讲座之第三讲“教会如何牧养青少年”。聚会由圣公会圣约翰座堂主任牧师陈讴明法政牧师主讲,有六十名教牧同工及信徒参与。

陈讴明法政牧师指出,现代社会受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解构主义等思潮影响,从六十年代起“性解放运动”开始,使华人社会也受到冲击,导致在台湾、香港等华人地区对性的戒心愈来愈低,也导致华人社会中一些原有词汇在社会及媒体出现演变,例如把“通奸”写成“多元婚姻”等。陈牧师认为,青少年在社会中受到性解放运动思潮的冲击,作为教会应关注整个思潮的背后力量对青少年的影响。他说,作为教牧同工及导师在辅导青少年时,第一,青少年遇到任何性的困扰及挣扎,应细心聆听,接纳他们的挣扎,并成为他们的同行者。第二,分析对与错的教导。教导青少年正确的心理正常性、生理正常性等,让青少年明白“性”的真义。第三,教会应教导青少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承担责任等来抗衡现世代错缪思潮的冲击。

佛教对性的态度

一般人看来,佛教是不能“情”说“爱”的,然而色空不二,佛法在最深处,打破一切界限。从一个男性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解释。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概念就代表了性或欲以及情或爱。性与情,或欲和爱乃交织在一起,是无法分开的。常人的爱,男女的爱,没有无欲的情,也没有无性的爱。性或欲乃生命的原动力,藏在情或爱的背后。唯有性或欲,非人也,只认情或爱,不承认有性或欲,人之伪也。性、情、生命三者互动,单有情,不能有生命,但没有性,一定没有生命。各种各样的爱情模式、男女相悦,外在是一种很美的情感,内在是人类传宗接代的欲望驱使。这是从普通人层面讲的,并不是佛洛伊德式的泛性论。泛性论主张性决定一切,而佛教主张心决定一切。女人爱打扮,性感,从普通人心理上说是取悦吸引男人,最终达成性事,反之亦然。性事既成,生命之流便不断延续。性、欲爱,正因为能够创造生命,从佛教的角度讲,便成为轮回之因,轮回之根本,成为获得解脱的羁绊。但以佛教等宗教看来实际上,性、欲爱是对人的解脱的束缚。但人是自由的,佛教开许,任何人可以随时觉悟了断。

不管是佛教的僧尼,也包括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士、修女,以及其它宗教,尽管方式不同,都有出家离欲的制度。仅以佛教为例,出家修行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断除欲爱,截断生命之流,为走上解脱之路、济世度人打下第一个基础。因此不再滞着于男女之间人之常情,而将之转移成一种超越的爱。

关于性欲,佛陀明白告诉弟子们,性是世界四种众生生命诞生的

根本原因,也是一切众生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这里仅从健康层面来归纳一下佛教对性欲的看法:

1. 淫欲宜少不宜多; 性行为以精的耗损为表现形式,这种耗损如果过

多,意味着生存质量的降低与生命历程的提前结束。

2. 宜正不宜邪:佛教论淫欲有正邪之分,所谓正者,与自己妻子发

生性行为,是为正,与妻子以外的任何男女发生性行为,都是邪淫。

3. 宜有爱心不宜唯兽行: 人的性行为如果没有爱心,则如同禽兽,性

行为也就会无益身心。

4. 性行为要有所讲究: 性行为要有情趣,不可以仅仅是性欲的发泄,

环境要协调美好。

5. 性行为要有所忌讳: 佛教中对性行为有很多限制,主要从几个层面

来考虑:①维护尊严,不令众生憎恶轻视;②避免为鬼神所乘。

伊斯兰教对性的态度

一向以严肃、保守而著称的穆斯林的性文化的确与众不同。穆斯林社会一向以两性隔绝而著称。如果你到穆斯林国家去旅行,在公共场合就可以看到许多头戴面纱的妇女。如南也门哈达拉毛妇女,出门时戴黑色面纱,仅露两眼。北也门某些地区的妇女,只能躲在屋子里窥看街道,出门时需戴黑面纱,迅速穿过僻静的小巷,不能经过闹市区,而且必须在日落之前回家。阿富汗妇女的面纱长得出奇,一直拖到脚背,整个身子都被遮住,只在面部开两个小洞探路。沙特阿拉伯

的妇女不许开汽车,没有家里亲人的陪同不许只身外出旅行。她们在公共场所同样需要戴面纱。

伊斯兰不把性看作是肮脏的行为,但是,当性行为从合法界限,越过了非法的境地,那么,它就是肮脏的罪恶的。至于合法的,正当的性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宗教功修,是一种施舍,会得到真主丰厚的报酬。

当先知谈到施舍的种类时,他对圣门弟子们说:“和自己的妻子过性生活也是一种施舍。”弟子惊愕了,问道:难道我们满足了性欲还有报酬吗?先知回答道:“难道你们不知道吗?假若他把种子撒在非法的地方,是否要承担罪责呢?”同样,如果他把种子撒到合适的地方,会有丰厚的报酬。这句圣训的意思是说,难道你们只认为性是罪恶,而没有认为性是善举吗?也就是说,这个伟大的宗教考虑到了人类的实际需要,坦率地,毫不隐晦地把生活当中的具体事务教导给了人们。伊斯兰,对穆斯林从小就进行性教育。如:在学习破坏大小净有关事项时候,就学到了这方面很多的知识。但是,他是在干净的,积极的环境之中学习的,而不是肮脏的、有害的环境。

伊斯兰认为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心中应常惦记安拉,这样,当他面对诱惑时,便能保持警惕。从穆圣的言行中,可以看见:穆斯林可享受婚姻与性带来的乐趣,这些都是安拉所给予的,只要不超越她的规范便可;为了避免一己的私怨,夫妇间应遵守一些性行为时的礼仪;那些希望保持贞节但又无法结婚的人,最好便是以斋戒来洁净心灵。任何宗教度严禁婚外性行为,及不正常的性行为,伊斯兰教也不例外,

女性不贞,将被群众用石头砸死。伊斯兰教允许一夫多妻,一个男人可娶四个妻子,第二位必需获得第一位的承认,第四位同样必需获得前三位的承认。多妻制是为了拓展人口。文明的伊斯兰教徒,多数奉行一夫一妻制。

参考文献:

甘力克.寻询问问——为你解答基督教信仰七大疑难.黄大业译.台北:高示有限公司,2007.68

马明良.伊斯兰教与穆斯林性文化.回族研究.2002(01):93

吴思源.性解放运动思潮冲击下教会如何牧养青少年.基督教周报.2009(2334):3

田秋.谈佛说道话养生.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178

优素福?格尔达维.伊斯兰教对性的态度.伊斯兰之窗.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352725863.html,/zjxy/Class80/Class81/200904/30225.html

(2012-12-27)

慈光静思.佛教对性的观点.佛缘网站.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352725863.html,/article-440435-1.html(2012-12-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