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运动的快慢》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运动的快慢》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运动的快慢》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运动的快慢》。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物体的运动。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就是在低年段静态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观察并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运动的形式与特征,并用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时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本单元是对低年段学习运动内容的延续与深人,同时为初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辩证地认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打下基础。第7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路程与时间,这实际上是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两个量,最后揭示出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学会测量路程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计算速度;活动二,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地给出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

的学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了解运动速度极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极慢的物体,最后提出如何判断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在运动的问题,回应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2.难点:测量并计算走路的速度。

四、学情分析。

对于中年段学生来说,运动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地区分运动形式。另外,本课动手操作活动多,因此,教学本课,比较容易。

五、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秒表、卷尺。

六、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速度

1、出示一张运动员赛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情景,想一想在赛跑的时候,为什么要设置起点和终点呢? 预设:

生1:设置起点和终点,可以比一比同样的一段距离,谁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跑完。

生2:这样可以看出,同样的一段距离,谁能够第1个冲向终点,看出谁的速度更快。

教师小结:是的,赛跑就是要看一看同样的一段距离,谁能够最先到达终点?谁的速度最快?

2、继续引导:同一场比赛,我们要想比较运动员的速度可以设置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场比赛的运动员,怎么比较它们的快慢呢?

预设:

看他们跑完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谁用的时间长,谁的速度就慢。

看他们在同一段时间里跑了多远。谁跑得远,谁的速度就快,谁跑的短,谁的速度就慢。

看他们一样的路程,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谁用的时间长,

谁的速度就慢。

3、什么是速度?

出示课本20页的下面一段文字,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速度的概念。

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教师讲解:这里的单位时间,一般是指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

设计意图:

从赛跑话题聊起,贴近学生的生活,比较赛跑成绩时也能够引入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概念,利于学生理解速度概念。

活动二:测一测自己的走路速度

1、了解了速度这个概念,下面我们来测一测我们自己走路的速度,看看我们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多远。

2、出示课本21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反方法。

3、活动要求:

两人一组,一个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另一个人用正常的步行走5秒钟,测量所走的路程。比较一下,你和同伴走路的速度一样大吗?

4、出示速度测试记录表

5、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按要求活动,完成活动之后,再次回到班级。

6、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的请几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测量的过程,并且出示速度测试记录表。

7、交流:你和同伴走路的速度一样大吗?为什么?

不一样的,因为通过测算,我们俩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

步行是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对自己的步行速度没有概念,从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学习是关注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测量走路速度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活动三:认识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1、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都有自己的速度,有的物体运动的快,速度就大,有的物体运动的慢,速度就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

2、出示课本21页下面的表格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民航飞机、动车、自行车、台风、沙尘暴、海豚等物体的运动速度.

3、全班交流,通过这幅图,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4、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正常运动速度?

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5、教师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有大有小,同一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运动速度越小,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小。

6、情境题

出示课本22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的跑下来?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7、既然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从高空抛物,这两个行为都很不安全,那么我们今后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讨论楼梯奔跑、高空抛物这样的现实话题,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样做的危害,尤其是楼梯奔跑,减少校园伤害。

活动四: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

1、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大。

出示课本22页声音和光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再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体会声音和光的速度快的特点。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来/秒。

2、而有一些物体看上去似乎一动不动,其实他一直在运动,比如说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天上的白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判断出他们是在运动呢?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方法。

3、出示课本22页最后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研看,并照着做一做。可以根据长出指甲部分的长短看出生长运动:可以以树木或是房屋作为参照物观察月亮是否在运动。

这种方法可以判断月亮、白云、星星等物体是运动的,不过运用这种方法要有耐心,因为月亮、白云、星星等物体高我们比较远,看起来运动的非常慢,所以就算用这种方法我们也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判断出他们是在运动的。

设计意图:补充阅读材料,拓宽学生对于速度的认知,同时了解声音与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指甲生长与月亮移动也是对前面所学的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次复习。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同时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同一种物体,运动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因此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慢步行走,也不能高空抛物,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材分析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 1.运动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当中 2.生命在于运动,形容运动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3.运动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4.运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 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 编写理念 主题涵盖了物体运动的位置与状态、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这三个主要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关注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朴素的世界观。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 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4.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知识 1.描述物体的运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中年段 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从运动与位置、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等方面对运动进行研究,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高年段 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运动与位置》:从相对位置描述运动状态; 《不同的运动》:从运动形式描述运动特征; 《运动的快慢》:从运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 单元活动框架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第一篇:《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制定,对教法学法的灵活应用,再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基于以上几方面,我将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运动的快慢》是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下一节测量平均速度的基础。速度是中学物理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概念,不仅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为后续概念的学习方法起到引领作用。所以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操。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速度单位的换算。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体验和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将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谁跑的快?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运动的快慢》。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感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后,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我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可以得出:观众和裁判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对问题的交流和讨论,进而分析归纳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应动快。 在此基础上我会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小聪和小明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用路程除以时间,值越大,运动得越快。进一步明确同学们归纳的这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速度以及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学生要知道速度的物理定义以及公式,理解它的关键是要知道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等于速度,学生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它还与单位换算甚至与以后的加速运动都有关系,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目标分析: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能理解速度的公式并且明白各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就是指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运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就是能辨别哪些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会计算某些运动的平均速度。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单位换算,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与以前的单位换算不同以往都是10的几次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从变式训练上让学生体会。关键是从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入手另外要把握好题目的难

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支持条件 在本课教学中可能用到的教学设备室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一: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二: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的成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开云镇中心学校王力波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动的快慢》,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速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研究物体运动必不可少,也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中要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使学生感兴趣,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另外学生第一次运用公式解题,教师也一定要注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体会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变速运动物体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解决、身边事例。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我校正尝试推行“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每三名学生分为一组,结成帮扶对子,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不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教师补充。因此,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课前体验热身,课上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从而乐于探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学情,本节课中采用: 教法:体验法、基本概念“六问”法、启发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提高 四、教学设计 (一)课前体验,预热新知 (二)先学后教,小测过关25分钟 (三)运用提高,形成技能15分钟 (四)归纳小结,评价指导3分钟 (五)分层作业,巩固创新2分钟 (一)课前体验,预热新知 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获得学习经历的体验。因此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我尝试课前把学生分组带到操场开展运动快慢的小比赛,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有人跑、有人计时、有人发令、有人记录。采取两种比赛方式,第一种,比10秒钟内跑的米数的多少;第二种比跑完50米用的时间的多少,每个人感受自己的相对快慢。(二)先学后教,小测过关 本节是以概念教学为主,所以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后,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课前亲身体验,从而掌握基本知识部分,那么“自学指导”是学生自学的航标,我采用基本概念“六问”法,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即:(1)物理学中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2)是怎样引入这个概念的?(3)物理意义是什么?(4)它的定义是什么?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运动的快慢》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7课《运动的快慢》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7课《运动的快慢》。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物体的运动。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就是在低年段静态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观察并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运动的形式与特征,并用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时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本单元是对低年段学习运动内容的延续与深人,同时为初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辩证地认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打下基础。第7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路程与时间,这实际上是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两个量,最后揭示出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学会测量路程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计算速度;活动二,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地给出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

的学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了解运动速度极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极慢的物体,最后提出如何判断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在运动的问题,回应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2.难点:测量并计算走路的速度。 四、学情分析。 对于中年段学生来说,运动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地区分运动形式。另外,本课动手操作活动多,因此,教学本课,比较容易。 五、教学准备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通过执教《运动的快慢》,现对该课教学做如下反思: 一、巧设问题,诱发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习热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当学生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案时,我及时追问:“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呢?”这时,学生的回答必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争论。我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激发,从而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体验学习,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大胆尝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实验、交流等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课的结尾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这个要求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总之,《运动的快慢》一课以“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主线,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交流”为手段,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2《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7《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7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了解速度的快慢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运动员赛跑的图片,想一想:赛跑时为什么要设置起点与终点。教师总结:起点与终点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课堂探究,完善认识。 活动一:认识速度。 过渡:运动的快慢在科学上可以用“速度”来表示,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认识速度。(板书:速度) 1.出示活动一单活动一,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一。 3.学生展示交流。 4.小组讨论问题二 5.小组展示交流。 6.教师总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活动二:测量走路的速度。 过渡:知道了速度是什么,那你们知道你们平时走路的速度是多少吗?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活动二来探究一下吧。 1.出示活动二,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板书: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2.学生领取材料,小组完成活动,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展示。 4.教师追问:通过这个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5.学生思考并交流。

6.教师追问:你们能按从快到慢的顺序给各种运动速度排序吗? 7.学生排序。 8.学生展示交流。 活动三:速度的影响 过渡:运动员在赛场上都要用尽全力,争取跑出最快的速度,但是在生活中速度过快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走进活动三,认识速度的影响。 1.出示活动三,学生阅读活动三要求。 2.学生观看图片,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 4.师总结追问:你还知道哪些速度过快的影响吗?是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速度过快并不是好事,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同学们要慢走路不奔跑的原因。(板书:不能速度过快) 三、课堂总结,拓展交流。 1.教师:自然界中,有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快,适合用米/ 秒作为单位。例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米/ 秒,而光的速度则达到3亿米/ 秒。而有的物体速度却非常的慢,比如说树的生长,也需要数年才能看到明显的长高,不同的速度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有趣。 四、检测反馈 1.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描述。 A 路程 B 时间 C速度 2.小明和小亮参加运动会比赛,小明跑50米的时间是8秒钟,小亮跑100米的时间是15秒,()跑得比较快。 A小明 B小亮 C一样快 3.高速公路上有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北往南行驶,小红坐在客车上,看到货车在慢慢往后退,这是因为()。 A 客车速度快 B货车速度快 C 货车在逆行 五、板书设计 13.运动的快慢 速度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速度不能过快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运动的快慢》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第二课《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物体运动的属性,即速度与方向。教材用较多证据和材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首先,揭示什么是运动的速度。通过猎豹与羚羊比快慢,引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即运动速度。其次,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通过羚羊为了躲避猎豹的追捕,除了要注意运动的速度外,还需要注意运动的方向。再次,了解研究物体运动快慢对生活的影响。从而知道科学最终是为生活服务。本课的【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的科学教学方式就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或常见的东西让他们学习,学生会更感兴趣、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学生也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很自然的实验、探索。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二、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经验能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3、能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4、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学生感悟科学的真实性,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三年的学校生活,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但是,升入四年级后,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烦恼和学习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刚进入中年段的学生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刚刚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发展的程度也不平衡。这一时期若不注意引导,有的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这就是为什么此阶段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7.运动的快慢》优秀教案

7.运动的快慢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画图、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距离与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影响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揭示出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面学会测量距离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所到的知识去计算速度;第二个活动是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的给出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的学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第四部分阅读运动速度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最后回应第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判别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是否在运动。 【学情分析】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取自于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参考系、坐标系等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后提出的,这一节的学习是对这些内容的运用。教材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明确运用矢量描述位置变化的方法,然后将其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定义为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建立好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对后面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以及对力学和电磁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于“速度”的概念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对“速度”的严格定义显然没有概念。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展现速度快慢的现象,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度。 高中物理课中所说的速度,被严格地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对初学者来说,达到理解并不容易,需要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物理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及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关系; 2.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4.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体验速度的意义,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体会物理学的乐趣、思考及合作交流精神。 具体教学过程是: 1、通过生活实例,体悟判断快慢的方法 首先在多媒体投影展示:自行车、摩托车运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现象,并让学生比较两者运动的快慢,并追问学生是如何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得出两种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思路,即: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 以及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 从具体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隐约体会快慢的感觉,唤醒学生的原有认 知,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思考,得出比较快慢的方法。 2、运用比值法,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师再展示自行车、汽车、火车和飞机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四者的初位置、经历时间以及末位置,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火车、飞机在不同初、末位置,经历不同的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者运动的快慢。这样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从“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以及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中受到启发。让学生思考“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表示的意义,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合理性。 在计算速度的过程中,再次出现以坐标系中研究位置坐标和坐标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思考与讨论”栏目中问题生从开始处理矢量问题,就认识到正、负值与方向关系的重要性。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通过多媒体展示利用传感器探测小车运动速度变化情况,形成一条速度时间曲线,让学生回答小车在20s的时间跑完50m,每秒平均跑多少米?提出当我们只需要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对于瞬时速度的概念的建立,为了加深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我安排了下面的实验,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从同一高度滑下,在滑块上放置不同宽度的挡光片,用光电门测出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通过A点所需时间,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速度。再师生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当时间小到一定程度后,滑块通过A点的瞬时速度就等于平均速度额结论。提醒学生关注“变化”和“变化率”的思想。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一课。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几个方面来阐述。理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 一、教材分析 前一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学生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本课和下一课就引导学生研究运动快慢的问题。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指向的是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为:首先,告知不同动物运动完相同距离所需的具体时间,比较快慢;接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最后,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限定长度、同时运动---限定长度、秒表计时。 二、学情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年级的学生虽

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科学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视频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力与运动》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力与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三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距离与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影响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揭示出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第二部分是给常见的交通工具、动物等运动速度排序;第三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面学会测量距离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去计算速度;第四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整节课用运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通过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给运动速度排序等,从量化的角度去描述运动。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运动并不陌生,从每天自己做的运动到身边各种物体的运动,运动有快有慢,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测量运动的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

同时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理学概念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存在严谨性和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矛盾,小学科学的教学既要保证概念的严谨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将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难点∶测量并计算走路的运动速度。
 五、说教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

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讲课的题目选自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速度》。 围绕本课题,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部分来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的基础概念。它即是对初中所学知识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知识外延性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掌握了两种简单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这就为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对于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理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单位和方向②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并掌握其区别与联系。③能够根据V-t图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以及例题的引导,使学生对速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情感与态度:应用所学的速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速度与时间图像。 ②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平均速度的计算。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本节讲的是高一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有较强的认识,本节将以讲授、启发式教学法为主。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类比等活动主动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引入新课 我将例举出一个刘翔和自行车的实例,让学生来判断二者运动的快慢。 这时学生将陷入迷惑之中,此时我再点出主题:“这样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在物 理学上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一个概念。”从而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2、进行新课 我将通过直接提出的方式,提出速度的物理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里可以通过速度的定义来导出它的计算公式,再对公式进 行分析:介绍速度的性质,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接着向同学们介绍速度 的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和常用的单位,然后再回过头和学生一起解决老师课前提出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

第4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说课稿 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毕文龙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物体运动的速度》,为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一、教材内容与本节地位分析 必修1第一章,内容包括认识运动、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其测量、以及用数学与图象语言描述运动三大板块。很多内容对高中物理来说都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 在速度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非常重要,这一节当中涉及的物理学科素养很多是第一次出现。 如:在位移概念后,再一次接触到矢量;这是难点。 在高中第一次抽象地领会物理学中的“变化率”的含义; 第一次涉及到平均速度的“等效”思想方法; 第一次在物理问题中渗透极限思想; 第一次用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等实验方法进行定量的“间接测量”,第一次测量、读数; 包括后面,第一次用数据、描点、连线用图象方法来定量描述某个物理量,以及第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物理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重要的“第一次”,既要使学生扎扎实实从这些第一次中获得基本素养的提高,同时又要兼顾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学习基础,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初高中物理学习方式的巨大反差。这是在本节学习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粤教版中的本节教材是安排在用打点计时器、数字计时器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之后,而人教版则是在打点计时器之前。纸带直接记录了位移与时间信息,也间接测量了速度。一前一后,这反映出编者思路的差异。本人更欣赏粤教版的处理,这样的一个时间差,让学生有一个一步一步走入博大的物理世界的惊喜感。 具体内容上,粤教版比较直接从初中学过的速度迁移到高中平均速度的学习,直接给出定义,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再通过生活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通过讨论与交流,领会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进页过渡到瞬时速度概念,再通过速度测量、车速里程表将生活实践与物理理论联系起来。 配备的练习题选题精巧,有定量计算、估算、单位换算、实验方案设计,也有历史与生活气息。 而人教版则先说明如何用一维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对于“速率”粤教版没有提到,需要补充。 人教版教材非常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无论是概念的引入、阐述、应用、练习都注意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生活、现代科技。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STS《速度与现代社会》介绍了交通工具的速度与城市发展规模等各方面的关系,也介绍了交通网络促进经济发展和交通堵塞、污染等带来的社会问题,从一个侧面使学生对科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所认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对常见速度介绍,“说一说”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课后练习的设置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使用速度和速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设定 综合两个版本教材之所长,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能在具体问题中计算平均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