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3《快与慢》说课稿

23《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来自鹤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学习更有目的性。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

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引入,告诉学生,当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快与慢的运动现象还有很多。运动的世界有快有慢。

从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着手,用归纳总结实验的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理念。

在物理学中,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激烈的田径赛跑正在进行,观众和裁判采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得出观众和裁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多少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告诉学生,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方便的判断出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发学生讨论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多数学生会选择“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多少”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这本身符合正比例思维。

从而为引导出速度的概念打下基础。

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它的定义就是: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规律,通常采用数学公式的表达方法。即速度=,用字母v来

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定义式就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读作“米每秒”,用符号“m/s”或“m·s-1”。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这样的(此部分为了省时间,可直接展示)。

速度单位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应详细讲解。

速度的物理意义即,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则表示运动快,速度小则表示运动慢。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是20m/s,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通过的路程是20m。60km/h的物理意义是: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60km。

讲解课本上例题,严格要求格式严谨,步骤规范,培养科学习惯。

物理学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活动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较好的方式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达成既定学习目标,同时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由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跟通过的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有关。用刻度尺或卷尺测出路程(长度)s,用秒表测出时间t,用即可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将本次测量活动内容分为三个学生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活动。内容分别是:1.利用脉搏和步长,估测走路的平均速度;2.学读汽车、摩托车的速度表;3.学会看《列车时刻表》。

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情况非常复杂,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我们从简单的直线运动研究。在直线运动中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为此,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分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探究一:计算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的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记录其运动时间。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通过计算可知,这辆小车在做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其实,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在自然界中严格做匀速直线运动得物体很难找到。

探究二: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其运动时间。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由计算可知,天鹅在这3段路程中的速度是变化的,因此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若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将其运动的一段路程以及通过的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带入速度公式,计算出来的速度就是该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们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请学生们了解一些运动的大概速度。

本节最后是学生归纳总结和当堂练习。

谢谢大家!

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是一节物理概念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3)速度的计算。(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概念课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对本节课作出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神州十号的升空视频,并这样为学生介绍: 当神舟十号的熊熊火焰,在万众瞩目之中成功升天时,中国这条千年巨龙亦已在这一声声呐喊,一次次期望中勃然腾飞!他,终将神游于层云之上,长啸于九天之间! 在这振奋人心的一刻,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十号的飞行速度吗?它的飞行速度约每秒7.9千米,每小时飞行2.8万千米,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 这段视频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体会速度的意义 2、接着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用词汇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此时,“慢慢吞吞、风驰电掣、一泻千里、健步如飞、大步流星、转瞬即逝”一个个美妙的词汇从学生嘴里脱口而出,这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此时,让学生在速度带来的震撼与快乐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齐读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比赛中人们最关心谁得冠军,我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对于这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以“传递小国旗”的游戏引入,相同人数的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递火炬,我喊停时,比一比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的快,然后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地快,使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从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接着展示“赛跑比赛图片”,让学生从观众和裁判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及时巩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让学生列举:体育赛场上还有哪些项目是通过运动的快慢来决定胜负的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速度概念的理解 此时,自然过渡抛出问题: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进而开始突破本节的一个重难点问题:速度概念的理解.这里,我采用分部探究引入速度概念,首先展示例题引发思考,我专门挑选了海、陆、空的运动冠军来让学生进行比较,他们的速度谁更胜一筹呢?学生在好奇中根据已学知识,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很快比较出了雨燕最快,猎豹次之,旗鱼最慢,也有学生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采用哪种方法更好呢?经过分析发现,根据人们的思维习惯第一种方法更胜一筹,此时,我向学生介绍我们物理上常用的一种定义概念的方法——比值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速度的定义,并进一步得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其单位。启发学生完成m/s和km/h之间的单位换算,及时进行巩固练习. 接着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练习解释速度的物理意

《溶解的快与慢》的说课稿

溶解的快与慢 一、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烧杯、玻璃棒1根、红糖 (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二、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 三、过程: 1、问题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溶解的概念,知道食盐在水中能够溶解。同学们知道什么办法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问题,让学生讨论食盐溶解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将学生分成6组进行讨论。(收集各小组讨论的影响因素:搅拌,加热、碾碎等)接着师口头表扬的学生(如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常识真丰富呀),紧接着问—那你们准备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接下来请同学门讨论下怎么做“搅拌、水温”对溶解影响的实验? 2、讨论怎样做“搅拌对溶解的影响”“加热对溶解的影响”的对比实验(包括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学生根据使眼桌上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 3、(课件出示)实验一、“搅拌对溶解的影响”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烧杯倒入等量等温的常温水;(2)将等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的两份红塘分别同时倒入两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二、“加热对溶解的影响”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把加热过程换成“热水和常温水”做实验,请班级的朗读之星朗读实验步骤,

其他学生认证听并注意关键字眼:重复做上述的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并且都不搅拌。 4、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 (1)哪一杯中的红塘溶解得更快一些? (2)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吗? (3)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溶解吗? 6、填写“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 7、实验小结:由学生先汇报实验结果,老师概括,课件出示小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动有关,即:在相同条件下,搅拌能加快溶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固体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课件出示。) 想一想:如果水的温度再高些,红糖的溶解能更快吗? 8、学以致用:怎样加快洗衣粉的溶解? 9、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23《快与慢》说课稿

《快与慢》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来自鹤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学习更有目的性。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 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引入,告诉学生,当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快与慢的运动现象还有很多。运动的世界有快有慢。 从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着手,用归纳总结实验的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理念。 在物理学中,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激烈的田径赛跑正在进行,观众和裁判采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得出观众和裁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多少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告诉学生,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方便的判断出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发学生讨论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多数学生会选择“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多少”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这本身符合正比例思维。 从而为引导出速度的概念打下基础。 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它的定义就是: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规律,通常采用数学公式的表达方法。即速度=,用字母v来 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定义式就是。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 说课稿培训讲学

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 稿

初中物理沪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经常也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让学生学习一些与速度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描述了运动学的初步知识。全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动与静与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三节快与慢的基础,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则是第三节的拓展与应用。同时,速度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运动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是全章的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自主设计实验,学会通过实验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对研究物理的方法感到比较陌生。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爱好和兴趣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学生普遍喜欢参与自己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三、教学流程 1. 生活出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使物理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奥运会游泳比赛录像,让学生观察哪位运动员游得最快? 2. 创设情景,建立概念 学生比较运动员游泳时的快慢,发现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具有可见、重现、可控的特点,使稍纵即逝的现象能定格在学生面前,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的快与慢》。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科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溶解的概念。本堂课基于溶解快慢这个问题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以后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冲糖水、泡奶粉等溶解现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前几节课对溶解概念的具体认识以及在上学期初步体验的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不成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亲历控制单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几种因素。 教学难点: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实验。 五、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 两个大烧杯、两个小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方糖、记录表等。 六、教学教法 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探究中合作。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置了一个泡糖水情境导入,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题目。(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根据学生人数情况分成六组,在老师的引领下,设计验证搅拌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交流的能力。根据实验方案,引导控制单变量的实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注意实验操作事项等。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学会分析总结,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讲稿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溶解的快与慢》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在学习中注意到了溶解的快慢这个问题。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冲糖水、泡奶粉等溶解现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前几节课对溶解概念的具体认识以及在以前的初步体验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容易调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不成问题。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确立的三维目标,与此同时,我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我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我把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能力,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突出重点、难点呢? 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五、教法学法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所以我将适当引导学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新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组内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既加强了各小组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增加了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教学准备)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分成小组,确定好分工(组长、记录员、操作员)。 2.为每组学生准备:2个烧杯、1根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红糖)、水果糖(肥皂)、实验记录表等。 (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七、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 2.活动探究 3.应用延伸 (下面我将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三个层次具体说一下这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冲糖水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课开始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给客人冲糖水并要让客人尽快喝到糖水的情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这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生活的经验用科学的概念表述出来)

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快与慢》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快与慢》教学设计 仁寿县钟祥镇幼儿园代雪兰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音乐节奏快慢,认识简单的打击乐器。 2、通过身体律动,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以及节奏感知 能力。 二、活动准备: 音乐《节奏乐快与慢》、铃鼓、沙锤、节奏棒、一张营救公主的线路图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老师带领幼儿玩看谁反应快的游戏,老师随机说出身体各个部位,请幼儿快速在自己身上找到老师说出的部位,看谁反应快又准。 2、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节奏乐快与慢》,让幼儿熟悉旋律,引导幼儿说出这首音乐旋律的特点,听到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2)、拿出打击乐器,先给幼儿介绍乐器的名称、作用、演奏方式。再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演奏乐器。 (3)、分三个小组,一组幼儿各拿一种乐器,一组演奏一段音乐(这首音乐由慢到快再到慢一共有三段),等幼儿熟

悉音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节奏说出乐器名称,拿着对应乐器的小组开始演奏。(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节奏随时变换乐器,这就要让幼儿注意力集中,仔细听音乐节奏和老师的乐器变化) (4)、律动游戏:给幼儿讲公主被坏人抓走的故事,拿出我们准备好的营救公主的线路图,告诉孩子们要经过三道关卡才能成功营救公主。每一次邀请5个小朋友上来挑战营救公主,在终点放一个玩偶当作“公主”,下面的小朋友可以观察谁没有跟上节奏或者谁反应慢了就重新开始,最先营救到公主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的小英雄。 第一道关卡:加油跑。第二道关卡:翻山越岭(用双手交替做爬山的动作)。第三道关卡:过河(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泳姿势)三道关卡都要跟随音乐的快慢节奏律动。 四、结束 本次活动能让幼儿熟悉打击乐器,通过游戏律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四年级科学物质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物质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溶解的快与慢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的快与慢》,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研究与思考。 一、教材的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在此课前学生已经基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已经观察过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也间接感受到了溶解速度的不同这一现象,这节课将进一步探究物质溶解的快与慢,并用科学活动来探究影响溶解的快与慢的因素,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初步的感知对比实验的设计,为今后设计更加复杂的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热水泡砂糖,炒菜的时候加盐等溶解的现象,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溶解的概念,这节课学生将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通过变与不变来研究影响溶解的快与慢的主要因素。四年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与概括的能力,对科学实验课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这节课的研究活动的开展还比较理想。 上课之前我还做了一些准备: 学生一共分成了8组,每组发了三张记录表、两个烧杯、一根玻璃棒、热水、常温水、四个糖果等。 三、教学目标 1、研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快与慢的因素,观察和记录搅拌、加 热、颗粒的大小对溶解的现象的影响。 2、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控制单个变量 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学交流与合作,养成严谨与科学的学

习态度。 四、教学的设计 1、导入 问题一: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解?问题二:老师这里有一颗糖果,将它放入水中能够溶解吗? 我通过两个问题导入这节课,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再次回忆溶解的概念,第二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这节课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 问题一:如何能够加快这颗糖果在水中的溶解呢? 学生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搅拌、用热水的方法。还有的学生会说出将糖果碾碎等。 问题二:以上使我们的猜想,那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呢? 问题三:怎样设计实验能够证明搅拌和用热水就能加快这一溶解 过程呢? 学生能够说出做实验。个别的学生能够较快想到用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观察实验。我引导学生说出这就是对比实验。 问题四:在进行对比实验的时候,有什么条件我们需要控制的呢? 这个问题中学生提到了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说明今天的实验我们用食盐作为溶解的物质。我将8组学生又分成了2大组,第一大组的学生设计出怎样证明搅拌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第二大组的学生设计出怎样证明热水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我提示学生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条件。 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各小组长汇报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法,然后完成手中的实验记录表格中的前四项。 3、动手实验 接下来分小组进行实验。并由学生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第一大组 第二大组 4、巩固新知 回到问题的开始,怎样使老师手中的这颗水果糖溶解的最快?

张库 4年上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938094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永吉县口前镇第二小学张库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有以下2块内容:1、哪一个溶解的快。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2、较快水果糖的研究。让学生设计“加快水果糖的溶解”亲身经历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与慢。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能力。在整个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动、水的温度、物体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2.搅拌、研碎、加热可以加快溶解。 过程与方法: 设计“搅拌加快食盐溶解”的实验为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拓展到加热水和研碎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和培养探究的严谨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设计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 小组学生:每组250毫升烧杯两个、筷子1根、凉水、 2包食盐(每包 10克)、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师:红糖2包(每包5克)、 1个装满热水的暖水瓶、凉水、250毫升烧杯两个、水果糖粒50块、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 说课稿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溶解的快与慢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溶解实验材料(如盐、糖、水)。 3. 实验器材(如、勺子)。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引入溶解的概念,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溶解。 - 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提出问题: - 提问:溶解的快与慢有哪些因素? - 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 3. 实验探究: - 分组进行实验。 - 实验一:比较盐、糖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速度。 - 实验二:比较不同大小的颗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 实验结果分析: -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因素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5. 扩展拓展: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或讨论。- 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6. 小结: - 审视教学目标,进行简要总结。 - 确认学生对溶解的快与慢因素有了基本的了解。

研究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溶解现象,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对 溶解的快与慢的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有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础。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授的课程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溶解 的快与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掌握溶 解的快与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我将通过引入概念、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分析、扩 展拓展和小结等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所以把食盐换成了红糖,用红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观察。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烧杯、搅拌棒1根、红糖、冷水、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学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1.师:出示一些药片,将它放入水中,仔细观察,这些药片要开始怎样呢?(溶解)同学们觉得药片溶解的速度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加快药片溶解的速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老师想加快溶解速度,请大家想想办法。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 二、教师引导,尝试探究 (一)以加热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们这节课用红糖做实验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大家说一说,你们怎么证明加热水的比加冷水溶解得快呢?(引出对比实验) 师:相同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水,另一个加冷水)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课上叫做对比实验。 师:现在就按照同学们刚才说的,老师来做这个实验,看我做得对不对。 2.师做加热水加快溶解速度演示实验。 过渡:观察加热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先想想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物质应该一样多;水一样多;放入时间应该一样,水的温度也应该一样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杯子;(2)取两份同样多的红糖;(3)把两份同样多的红糖分别放入两个杯中;(4)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2、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汇报: (1)哪一杯中的红糖溶解得更快一些?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王彩艳 一、教材分析: 二、《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 节有 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冰糖溶解的方法。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玻璃棒4根、盐8包(每包10克)、水1桶、热水、冰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 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 学结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问引题 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1、对比实验一:《搅拌影响溶解》(搅拌加快盐的溶解) 学生根据欣赏视频资料获得的实验方法做搅拌加快盐的溶解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把两份同样多的盐(大约10克)同时放入两个盛同样多水(大约150毫升)的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盐溶解得更快一些。把实验记录下来(附表1: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过程搅拌不搅拌 溶解的快与慢快慢 2、交流:搅拌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吗反馈总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动有关,即:在相同条件下,搅拌能加快溶解。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井陉县北方学校马雪军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溶解的快 与慢》一课。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溶解”为切入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一步步 向学生渗透有关“溶解”的科学常识,融科学知识和实验于一体,既 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在研究教材过程中,我发现用水果糖效果不太好,起不 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因此我把水果糖改为了肥皂。体现了有效利用,大胆 改造教材的新课标理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奇心重,学习的兴趣容易调动。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 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点: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切碎)、搅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能力点: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 过程。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 究当中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我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我把引导学生经历“问题——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 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 —证实”科学探索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照实验的过 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 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四、教学难点:对照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玻璃杯、热水和冷水、方块糖、烧杯、 搅拌棒、水槽、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老师拿起一杯放入了一块方块糖的纯净水,请大家帮老 师想想办法,怎样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搅拌、加热(热水)、切碎……(教师板书)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 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哪个溶解的快?实验要怎么做? ( 1 )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 须相同,每一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相同,每 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 ( 3 )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 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 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2、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报告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报告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 3、生汇报实验结果。 A、搅拌能加快溶解; 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 三、延伸拓展,实际运用。 师:咱们在课堂上把知识学得很好,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就运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加快溶解的办法搅拌热水捣碎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故把食盐换成了红糖,用红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观察。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

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红糖两包(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以问引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充满激情的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认真的听,仔细的看,开心的玩(实验)!好吗?好!一起用你们甜美的声音读读课题吧!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1、观看肥皂溶解的对比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获得物质溶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2、探究活动1:《搅拌影响溶解》(搅拌加快红糖的溶解) 学生根据欣赏视频资料获得的实验方法做搅拌加快红糖的溶解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把两份同样多的红糖(大约10克)同时放入两个盛同样多水(大约30毫升)的杯中,用筷子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红糖溶解得更快一些。把实验记录下来(附表1: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一 溶解过程搅拌不搅拌 溶解的快与慢快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24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科学地判断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导学过程: 一、导学1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24页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2、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必须同时考虑哪两个因素? 3、什么叫速度? 4、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5、速度的计算公式怎样写?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意义及其单位是什么? 6、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是什么? 换算关系是:。 二、导学2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_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⑶。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2.速度的概念: 3.速度的公式: 4、速度的单位:m/s ,km/h, 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三、导学3 自主阅读教材25-27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

的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 、大人 B 、小孩 C 、一样快 D 、无法确定 3、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 、1.33m/s B 、7.2km/h C 、2.5m/s D 、4.8km/h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 内通过路程为200m ,那么,它在第1s 内通过__________m ,第2s 内通过__________m ,前5s 内通过__________m 。 五、课堂小结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t s ,变形式s=vt ,t=v s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 换算单位:1km/h= 6.31m/s 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3《快与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快与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理解速度的概念。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概念及其单位 难点:1.速度单位换算;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学科关联 数学:计算运行时间、距离、统计与计算,用表格表示实验结果,按运动的快慢给物体排列顺序。 语文:用通顺流畅有条理的语言将自己对快与慢的理解进行描述。 体育:了解当今世界短跑记录的一些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图片展示生活中快与慢现象。 2.物体运动有快有慢。

五、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名称目标生成活动能力目标 利用脉搏和步长,估 测走路的平均速度 练习使用卷尺和 秒表 长度和时间的测 量,速度的计算 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 用科学方法的能力、2.活动过程: 每次脉搏的时间/s脉搏跳动的次数n1t=脉搏每次跳动的时间×n1 v= s t 步长/m走的步数n2s=步长×n2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八、当堂检测 1.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 蜗牛地爬行,骏马地奔驰。(请给物体的运动加上形容词) 2.速度 (1)意义: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内通过的。 (3)公式:。 (4)两个变形公式:①s=;②t=。 (5)单位: ①国际制单位:符号:或m·s-1,读作:。 ②常用单位:符号:或km·h-1,读作:。 ③20m/s表示的物理意义:。 ④换算关系:1m/s= km/h 72 Km/h=m/s 20m/s= km/h 3. 给下列数值补上合适的单位。 (1)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 ,(2)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8 ,(3)快速火车的速度约为120 ,(4)光速约为3×108。 4.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5.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要求学生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养成科学习惯。 已知: 求: 解: 答: 6.【例2】一列火车长250 m,它以108 km/h的速度通过长2.45 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已知: 求: 解: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教案_7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 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我们都知道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就存有一个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讨论: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实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来理解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提问:甲和乙两同学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点拨:甲同学快,在相同时间里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小结:这个秒钟可叫单位时间,在这样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