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从香港廉政公署对腐败的“零容忍”看内地政府廉洁处理的启示

从香港廉政公署对腐败的“零容忍”看内地政府廉洁处理的启示

从香港廉政公署对腐败的“零容忍”看内地政府廉洁处理的启示
从香港廉政公署对腐败的“零容忍”看内地政府廉洁处理的启示

从香港廉政公署对腐败的“零容忍”看内地政府廉洁处理的启示

----《香港廉政公署35周年纪念》影评

纪录片《香港廉政公署35周年纪念》主要讲述成立于1974年2月14日的香港廉政公署(即我们常听到的香港ICAC)在成立的35年里如何于香港立足并取得香港公民广泛认可、取得其无与伦比威望的廉政公署自身及其政府而进行的一场静默的革命。纪录片首先以廉政公署未成立前由香港警察队反贪污部负责监管却屡屡出现香港政府部门严重的贪污问题,尤其是维持治安的警队精英们的贪污更为严重,从而顺理成章引出了廉政公署的于那个时代成立出现的原因:当时的香港是贪腐盛行的社会。而后廉署成立后短短数年,调查对象初期限为公务员,继而扩展至公共事业机构,进而包括所有私人机构,围绕着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氛围,廉署破案如神,敢于扳倒高官,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香港开始跻身全球最清廉地区之列。

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国内地政府向来的官官相护而导致各种贪污腐败现象,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虽然也开始着重治理,新闻里几乎每天都在报道着某地某高官因贪污受贿而被撤职、判刑,相对于香港廉政公署的执行力却显得如此地微小。经常有些高官在往后的几年又默默重现于某职位上,因而司法的不独立,权力得不到监督,官官相护而形成权力的压迫导致我们即使想进行任何彻底的反腐行动都仅能是徒劳!香港廉政公署权力是独立的,由第三方监督的,而我们都悲哀地发现,它那曾经一下子揪出一大堆贪污受贿政府官员并进行处置的无所畏的辉煌历史之举,在现下的大陆政府里却是无法实现的。

史密斯认为,政策可以被界定为由政府在旧的机构内,设立新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模式或机构,或改变原来的处理模式的复杂行动。香港廉政公署的出现,是为了反腐,是香港政府自我救赎的一种政策实现。它在行使职责时,不断循环着执行纲领、资源分配和监督这三个环节同时一直遵守合法、理性和共识这三个原则,共同决定着此项公共政策成功执行,使香港成为现今一个如此廉洁自由的地区。香港廉政公署一直以严格著称,成立伊始,廉署便下设三个处: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这一架构延续至今。执行处的职责是出现贪污去查处,依据《防止贪污贿赂条例》执法;防贪处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主要是审查政府及商业机构的工作程序,堵塞潜在的贪污漏洞;社区关系处则是教育市民有关贪污的危害。

跟据一位香港廉政公署里颇为资深的职员称,“我们的策略,是要部门担起责任,防贪也是部门的责任,他们要确保自上而下的防贪策略。廉署当顾问,问责在你”,因此可以看出,廉政公署这项政策的执行采取的是一个自上而下推进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这种方式往往会出现容易忽视其他行动者的重要性的现象,但香港政府在反腐制度中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廉政制度体系来避免本来有的缺陷,这个体系不仅子系统齐全,还要求制度系统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形式结构配置科学合理,因而可以说香港廉政公署的成功出现和维持是在政策执行中多个制度共同发生作用的产物。

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运作是社会体制完善的表现,它保障着香港里每个人都有追逐的自由,用不同方式去接近不同的目标。法律是这个城市的最高游戏规则,生活于亚洲最富有也最廉洁的城市之一,廉政公署也确保了香港人能够呼吸着自由、公平和清廉的空气。“将调查权与检控分开,调查后检控与否属于最高检察院的权力。调查和检控权分立,可以确保不会单以廉政公署的判断而作检控决定,防止滥权”是保证廉政公署取得民心的基础。所以,这座城市的成功关键是其拥有完善的体制,以及香港廉政公署拥有着其特有的独立性。此外,其实最重要的是香港政府有坚定不移的防贪决心,致力于对反贪防贪在政治上、法律上提供充分保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项政策的确得到香港老百姓的支持和热捧。

通过纪录片的介绍,香港廉政公署对公众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将其拍成广告、电影电视剧的做法最为影响深远,至今那句“廉署请喝咖啡”对香港乃至内地公民仍记忆深刻。政府的这些努力使廉政公署成为在香港公民心中公共利益勇敢而有力的捍卫者,香港公民逐渐熟知接受这个政策,并使他们的廉洁意识逐渐增强,多者的配合下,进而才使香港的廉洁指数保持在世界先进之列。政策的执行离不开对政策内容的宣传和传播,正如戴维·伊斯顿所言,“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任何政策,一经制定就确定了相关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影响群众”,不同利益群体就会有不同的反映,为了消除抵制或拒绝此类的不正当态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有效的政策宣传。香港一直以享有高度的新闻自由和公开性闻名,所以除了上述常见的公益性广告电影的宣传方式,广大市民还可以通过其他大众媒介更加明了廉政公署的工作,以此来增加香港廉政公署的透明度,使市民监督更为方便。

此外,除了对外执行力度大和宣传程度到位之外,廉政公署更要求内部职员恪守最高的诚信水平。廉署自成立以来已设有一个内部调查及监察单位,专责调查监督廉署工作人员,以确保自身清廉高效。廉政公署人员如被指称涉及贪污或相关的刑事罪行,该

内部调查及监察单位将会对其进行严格的调查。廉署作为一个反贪调查机构,其自身的清廉除了依靠“以身作则”的个人自律外,必须有良好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加以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廉署的独立性又只能是相对的。法律赋予廉署广泛的调查权力,故需设有完备的监察与制衡机制,防止权力被滥用。

因而毫无疑问,在中央现行大力打击贪污受贿的行动里,我国政府想要取得颇为彻底的成绩的话,必须要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以往的一些做法:加强宣传,同时要强有力地执行、拥有坚定的整治信念和一个不畏强权的行政机关并持之以恒等。虽然社会体制不同,但香港的成功并不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拥有着相同的处境和愿望:现在的中国社会就如纪录片中的廉署成立前的香港,乱而脏,公民亟需一个廉洁干净的社会。没有一个能够完全中立的发腐败机构,是我们内地政府难以顺利治理各种腐败行为重要原因。而随着公民意识增强,我们都明白,这种乱而脏的现状明显是无法使社会像我们所期待下发展去的,因而政府只有致力于反腐行为中并取得成效,建立起一个信息公开、横向结构配套科学合理具有有力法律效力的发腐败机构,才能使社会得到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得到跨越式的飞腾。

反思香港廉政的过程,人们不难认识到,社会的廉洁昌明,不是单靠肃贪机构的厉打击所能奏效的,我国廉政建设如果不从体制建设,法规建设,政策建设乃至意识形态方面下功夫,就不可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意识决定行为,政府有心行之、公民有意助之、两者共同执行,我国千呼万唤有效的廉政建设才能应运而生。

香港廉政公署的“三管齐下”,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治理,其中肃是治标,防贪和教育是治本。治标与治本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不治标,严重的贪污问题无以整肃,贪官污吏逍遥法外,廉政便无从谈起;不治本,肃贪如同水过鸭背,贪污的基础和条件依然存在,肯定会死灰复燃,而廉政也最终成为空话。因而,我们政府在反腐过程中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采取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扎扎实实地推进廉政建设,不断归除贪污罪行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包括对贪污的错误认识,形成以廉养荣,以贪污为耻的社会风气。

怕的不是过程艰辛,怕的只是政府的屡次止步于每一次的困境。廉政制度建设实质上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弥补制度“漏洞”的过程,正如香港廉政公署从成立至今法理依据增加完善、反腐范围的扩大等,都是在制度执行中逐渐变化的。因而,我国政府必须在随时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及时进行制度创新以弥补制度缺失,在坚持反腐的决心下,廉政制度建设的步伐坚决不可停止。香港廉政制度建设的成功说明,

只有持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使腐败行为得以最大遏止,反腐行动方能取得成功。在新型政府建设中,当代中国政府声称大力开展许多次反腐廉洁行动,但是效果颇小、执行力度不够、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如果要想廉洁真正立足于我们面前,我们就必须要依靠像香港廉政公署里的那些坚定的执行者、一个提供强有力后盾的政府以及具有廉洁意识并给予支持的公民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本建.香港廉政透视.北京.亚太研究,1994年01期

[2]廖建翔.从香港廉政公署展望内地反腐法制建设.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刘汉永.香港廉政公署预防腐败工作对我们的启示.北京.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裴宝莉.香港廉政公署的简要介绍与分析.云南.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读书报告

齐心方能治天下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读书报告 姓名: 专业: 学号: 联系电话: 任课教师: 上课教室:

齐心方能治天下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读书报告摘要 该书作为国内外第一本专门研究和分析廉政公署的书籍,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廉署成功侦办的多起惊心动魄的大案为经纬,全面提示廉署的历史和作用,让读者了解了为什么“香港胜在有ICAC”,可以了解在香港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廉政程度比较高,为什么廉署使贪赃枉法者闻风丧胆。 关键词 腐败;反贪;反腐倡廉;廉政公署 一作者简介及内容概要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何亮亮,毕业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是国际问题专家,侧重研究中国外交、军事、俄罗斯和东北亚事务。2001年加入凤凰卫视的他,是《新闻今日谈》及《时事直通车》的评论员,现任言论部副总监。著作包括《八面来风》、《江泽民时代》、《俄国新总统普京传-从克格勃到叶利钦的接班人》、《中国新总理朱镕基传》、《汪道涵传》、《第三次海湾战争》、《解密香港廉政公署》等,多次荣登畅销榜。多家大学的特约与名誉教授。 从内地移居香港近20年,对于香港的法治及文明程度,何亮亮有着深刻而直接的感受。为了写作本书,他对香港廉署进行了长达3年深入持久的观察与分析,搜集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史料,所研究的资料始于1973年以来的报刊。

(二)内容介绍 本书客观全面地介绍了香港廉政公署的概貌和特点,探讨了香港廉政公署的建立、廉政公署的内部框架和管理及香港廉署的反贪法规等内容。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以来的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廉署所成功侦办的多起惊心动魄的大案为经纬,全面揭示廉署的历史和作用,是国内外第一本专门研究和分析廉政公署的书籍。阅读此书,读者可以了解为什么"香港胜在有ICAC",可以了解在香港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廉政程度比较高,为什么廉署使贪赃枉法者闻风丧胆。“香港胜在有ICAC”,这句话在香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香港的法治与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廉政公署这一独特的机构。 二读后感 (一)腐败 廉政公署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仅听命于特区行政长官,也仅向特区行政长官报告,是一个专门从事公私企业机构反贪任务的特殊机构。在香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可谓是廉政公署的代名词,因为廉政公署展现给社会的是一个维护法治的强力权威部门,令市民敬仰,令贪赃枉法者闻风丧胆。腐败都是大同小异的,根源都是在强势权力失去制衡与监督。腐败分子也是大同小异的,敛财之后能藏则藏能躲则躲能逃则逃。当年香港“四大探长”敛财后一个个奔国外去,如今的内地贪官外逃也如出一辙。腐败根源和方式相同,然反腐败却有很大的不同:机构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侦查手段不一样、效率效果不一样。 香港廉署与内地反贪机构的不同之处有很多,最核心的区别就在于“独立性”问题。《解密香港廉政公署》一书中说到:“廉署虽然不属于公务员系统和纪律部队,但在待遇方面与公务员、纪律部队完全相同,只是完全独立。”“完全独立”的廉署,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直接向特首负责,其独立性为独立办妥案件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可以想象的是,一个“被领导”的反贪机构去监督查处“领导者”,效果会是如何。

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本文着重从香港地铁果断、可靠、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先进、完各、全而的培训中心,机动、快速、应变能力强的救援队伍等方而,介绍了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的情况,分析其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不和借鉴。 关键词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经验启不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nd- dons of Hongkong n们R Corporation, focusing on decisive, reliable, e伍- dent regulation command system, advanced, welleqt叩ped, comprehen- sive training center, mobile, rapid, flexible emergency rescuing team,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e analy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oper- ations management of Hongkong MfR Corporation, as well as the elicita- tion and reference to us. Keywords Hongkong n们R Corpora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experience elicitation 香港地铁开通运营20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下交通网络。香港地铁优良的运营管理以及全体员工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搞好地铁运营管理的良好范例。 1运营管理情况 1. 1服务最佳和最安全 香港地下铁路公司从1975年9月成立至今,逐步扩展为5条地铁线路(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线路总民82. 2km.44个车站(14个地而站,其余为地下站).4个车厂,每日运行时间19. 5小时。其中,1998年7月投入运营的机场快线是川_界上第一条专门为服务机场而设计的铁路,是连接香港新国际机场与ili中心最快捷可靠的交通工具,乘客可在地铁5条线路上的任何一个车站乘地铁到达新国际机场,并可在香港站、九龙站为机场快线的乘客预办行李登机手续。在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上运行的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80km;在东涌线、机场快线上运行的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135kmo 3条地铁过海隧道把人屿山和新国际机场与九龙和香港岛勺_相连接起来。3条地铁线路(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形成一个环状,四通八达,服务范围遍及九龙与香港各卞要商业及住宅区;加上新建成的机场铁路(东涌线、机场快线)连接港岛的中区和人屿山北部,给乘车带来方便。地铁行车线每周日平均载客量达230万人次,机场快线每日平均达2. 85万人次,1995年,在香港7家卞要公共交通运输机构(地铁、九)’一铁路、城巴、九巴、油麻地小轮、轻铁和山顶缆车)中,占总载客量的280a}已成为川_界上乘客人数最多的铁路系统之一。)’一人il}民已逐渐接受了地铁作为快捷、可靠、准时、方便的交通工具,对地铁有一种依赖感,特别是从外地来港的人员,在人街上看到地铁标志,都有一种亲切感、踏实感。地铁对缓解香港拥挤的路而交通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铁已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香港地铁是川_界上使用量最人、利用率最好的铁路之一,也是川_界上少有的无需接受资助而靠票务收入达到收支平衡的地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是全体员工不断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结果,也是地铁公司人力推行“服务至上、准时按值,4_敬4_重”信念的结果。1994年11月香港地铁公司提出了与载客量相当的铁路系统进行标准借鉴的建议,五个地铁公司(香港地下铁路公司、柏林交通管理局、伦敦地下铁路有限公司、纽约城ili公共交通局、巴黎ili政府交通局)参与了标准借鉴活动。比较的范围是:服务品质、可靠性、效率、资产使用率、财政表现五个方而。通过相勺_交流经验,取民补短,积极、卞动地查找不足之处,寻求改善,力求尽善尽关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始终保持了在商业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根据ili场调查,以乘客满意程度计,香港地铁公司在香港各交通运输机构

城市规划-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精品

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反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高尚 摘要:新加坡是赤道附近一个极小的岛国,在刚建国时被人戏称为一个仅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然而依据坚持将近40年的严谨而又全面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一下发展成为亚洲最美丽的城市,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而今中国也在经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新加坡的总体规划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身为大学在校学习的建筑系学生,但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思想很值得我去学习与思考,对我未来的建筑设计以及职业发展会有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及发展基本情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在战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经验是我国城市发展可借鉴的良好范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由于自然资源的约束,新加坡需要在狭小的641.4平方公里的国土内完成诸如过滤水的提供、污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的建设。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对于其国家的生存尤显重要。 新加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有化,

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第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于有很多发展限制,规划者必须很好地协调土地的各种利用,以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绿色而美丽的多功能城市。要达到一个平衡非常困难。尽管如此,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30 年内得到了飞跃提高。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矛盾突出时期 上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1 / 4 的居民挤在岛上1 % 的地区里。生活条件更令人震惊,常常是50 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为解决问题,合理进行土地的利用,新加坡于1985年出台第一个总体规划。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并把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列为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2.城市初步形成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共完成了5.4 万套公寓,这比由新加坡殖民当局建造的2.3 万个单位超过了一倍还多。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6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恢复工程因为活跃开展。期间为指导长期的城市开发推出了概念规划。这项规划设计用于指导基础设施的开发,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一项周密的分散政策,将市中心的居民人口和工业人口逐渐转移。与此同时,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3.特色发展期 随着城市建造的不断发展,新加坡逐渐解决了市中心的拥挤问题,并于80年代开始将城市建设的中心转向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多的重点转向了生活质量,其中重点包括环境品质。重心在于建造一个现代金融中心,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热带城市。对品质和特色的格外重视甚至波及到公共住宅领域。住宅开发部试图改变延续至今的房屋设计标准,以实现每个城镇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4.城市发展新时期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改革,同时,新加坡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加坡政府面临的已不仅是人口过剩,其政策也相应地转变为通过各种发明和有选择的移民来鼓励人口增长。在经济方面,政府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增长更加适度。政府预留了充足的土地给商业、贸易和工业。港口、道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平衡和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新加坡将目标瞄准为独特的、怡人的热带城市。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_杨靖

Design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to 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分析 及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发 文/杨靖 杨磊 Yang Jing Yang Lei ABSTRACT 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 “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 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This article describes four stages of the prototype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nd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the design flexibility and universal design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作者简介 杨靖 东南大学 杨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香港公屋,单体设计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ORDS 阶段原型时间建设标准特点典型平面 第一工字型系列50年代—60年代使用面积2.2m2/ 成人、1.1 m2/儿 童 以工字型为基础,左右两翼是背靠背的房间,每个房间 大约12 m2,各房间面向敞开式长走廊。 共用厨房、卫生 间、洗衣间、公共浴室。后期,引入电梯(每隔三层停 靠)、中央内走廊,每间添设了设有厕所及自来水的阳 台。建筑高达16层。 第二长型、 塔型、H-Block 70年代—80年代 初 使用面积3.25 m2/人 通过内廊或外廊式组织,套型面积稍有增大并且套型的 通风状况得到改善。卫生间与厨房与工字型系列后期的 设置相似。建筑高度大约20-24层。 第三三叉型、 相连长型 80年代使用面积5.5 m2/ 人 空间标准有重要的提高。单一房间概念被一套多房的设 计所取代。客厅、卧室、卫生间或厨房都有较佳的日照 及通风。建筑高度约40层。房间的隔墙仍是租户自己设 置。 第四和谐式 康和式 90年代使用面积7.5 m2 人 和谐式单体有三种:1型(“十”字形)、2型(“Y”字 风车形)及3型(“T”形、“Y”形)。1型、2型均为塔 式高层,36-38层,每层约有16户。3型配合香港多山的 基地条件,其Y形的翼可在90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层数为 20至26层。 康和式单体有两种:1型是十字形平面, 40层,每层8个 户。2型是曲尺形, 30层,每层6个户。面积标准有所提 高,三居室套型设有主卧室卫生间。 1953年圣诞夜,在石硖尾大火中5万8千人痛失 家园。之后,又发生几起大火,总共有10万人无家 可归。连续的火灾迫使香港当局不得不转变立场,采 取由政府投资兴建公屋,为这些灾民提供住所,以解 燃眉之急。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香港公屋建设。 1、公屋住宅单体的原型设计及其四个阶段 为了快速解决居住问题,房屋署在一个时间段内 仅用几种住宅单元平面作为原型进行公屋建设。这样 节省了设计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建造成本。当空间要求 和建设标准提高时,就会提出新的原型。公屋经过这 么多年的发展,其原型可以明确的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代的居住空间标准不断提高,这对空间的设 计和使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对居住者的生活品 质产生重要的作用。(图1) 最初,第一阶段的工字型公屋是1954年开始兴 建,是作为居住应急之需的迁置大厦,其标准低、成 本低、租金低。发展到90年代期,出现的康和式住 宅是香港公屋建设中的最高标准住宅,它也是香港 “居者有其屋”计划中主要采用的房型。我们对其住 1 1 | 公屋单体的四个阶段 2009 12 A+C论文 P097

4、央行揭秘六种洗钱方式

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服刑的银行家安迪,通过投资理财等多种方法,帮监狱长把收入的黑钱变成白的。为此,安迪为监狱长使用了虚构的身份。 最终安迪花了19年时间逃脱监狱,而监狱长也因罪证暴露而畏罪自尽。 电影不同于事实,在上世纪40年代背景下的电影情节也和如今的情况大有出入。但有两点仍然是没有变化的:第一不管手段如何高明,洗钱是有风险的;第二,洗钱不再是“开洗衣店”就可以实现,各种渠道的“洗钱”越来越依赖于专业人士或者专业机构。 上周,一款叫“优汇通”的境外人民币汇款产品被央视指责涉嫌违规洗钱。虽然“优汇通”的合规性仍未得到权威定性,但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资金转移境外市场需求很大,除了“优汇通”,正规银行的“内保外贷”和隐秘的地下钱庄、汇款公司也大行其道。 事实上,资金流出境外的渠道颇多,在“漏洞”层出不穷的同时,个人5 移民“起步价”是换汇额度限制的8倍 从2011年起,中国人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海外房地产买家。同时在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等海外置业热门城市中,境外买家中有20%—40%来自中国。 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变动,使得国内大额汇款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些需求既包括正常的留学、移民、海外置业,也包括其他一些腐败或者灰色需求。 此前波士顿咨询的预测数据称,2011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中国人拥有约33万亿元的资产,其中2.8万亿资产已经转至海外,约占当年GDP 的3%。 海外媒体披露的数据则显示,从2011年起,中国人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海外房地产买家。同时在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等海外置业热门城市中,境外买家中有20%—40%来自中国。 国内机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今年2月份发布的报告认为,由于教育、环境、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等因素,中国的移民和资产向外转移的速度还将加快。 移民的资金门槛有多高?昨日,上海振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一位移民顾问对记者表示,投资移民美国至少需要合法收入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10万元)且无犯罪记录,但该项目成功概率只有20%,且中国移民中介难以掌握投资资金的流向,风险较大。而欧洲移民普遍是买房即可,成功率较高,西班牙与葡萄牙

香港地铁AFC系统运作的启示

香港地铁AFC系统运作的启示 发布: 2004-08-04 00:00:00 作者: 来源: 查看:0次 1香港地铁AFC系统运作概况 香港地铁(MTR)始建于1975年,1979年首条线路开通运营,并采用了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简称AFC)系统,现有6条线路,线路网络全长87.7公里,共有49个车站,每天运营长达19小时,每天乘客量超过230万人次,已成为香港客流交通的重要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轨道系统之一。 AFC系统是对自动售检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车票管理、现金管理、收益管理、客流统计分析管理、以及为这些管理提供载体的硬件设备系统管理和提供信息处理的软件系统管理。香港地铁与AFC系统相关的工作涉及AFC系统、收益管理、电子工厂和AFC系统训练中心四大部分。收益是核心,AFC系统是基石,各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以AFC系统为主线把四大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效稳定可靠地运作,在地铁运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1AFC系统 香港地铁AFC系统采用了美国的Cubic 公司,法国的Alcatel公司,瑞士的Ascom 公司和澳大利亚的ERG集团等公司产品。单程票采用磁卡,储值票采用SONY公司Felica非接触式IC卡,即八达通(Octopus)卡,八达通卡的发行量超过1000万,八达通卡每日平均交易量800万宗,八达通卡每日平均交易金额5600万港币,八达通卡的使用量在地铁超过85%。 AFC系统车站自动售检票终端设备(简称终端设备)的维修已完全适应车站一体化管理,按线统一管理,在每条线上分几个组,根据工作需要,每个组管理几个车站,车站是具体工作的执行单位,车站终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由车站的人员和线上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车站一体化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的趋势,是高效运营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运营管理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AFC系统中应用软件系统是在不断兼容旧终端设备和旧应用软件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起来的,现在采用的应用软件系统是ERG集团在集成香港八达通收费系统时,将地铁的AFC系统作为一个服务对象进行升级改造的,在地铁中心有中央电脑系统,在车站有内部资料处理系统,地铁中心是八达通清算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地铁信息管理组成部分之一。 从终端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应用来看,香港地铁采用了很复杂的地铁AFC系统,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同一个系统中集成,在技术上难度大,在软件维护和硬件维护维修上要求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但在终端设备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上高度集成了不同公司的优势,终端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供应打破了垄断局面,是香港地铁AFC系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收益管理 高效、稳定、可靠、安全的AFC系统是香港地铁收益管理以最少人力和物力高效运作的基石。经过二十多年的地铁收益运作,收益管理已日趋科学化,操作已日趋简单化,收益管理的具体操作由现金承办商或车站的站务人员来完成,收益管理已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现场操作。公司的收益数据与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容为一体,收益管理工作主要是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来揭示收益规律,而不单纯是表面上的数据处理工作和报表传递。 1.3电子工厂 经过十多年的地铁运营,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各系统趋于稳定,为了适应地铁运营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在1997年3月成立电子工厂。电子工厂为地铁采用的电子设备系统提供全面可靠的中央维修和检测服务,支持地铁车辆、信号、电讯、AFC系统等系统的电子产品的维修和检测,保证其高度可靠稳定地运行,还提供其它形式的技术支援,包括预防性维修、车卡翻新、故障分析、事故调查、仪器校准、物料管理、代用部件供应、设计及技术革新等工作。

香港36年的“廉警”恩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44941782.html, 香港36年的“廉警”恩怨 作者:肖舟 来源:《廉政瞭望》2011年第07期 不管发生在香港的“警廉冲突”的起因是什么、责任怎么界定,能将分别直属于保安局和直接向特首负责的两大强力机构的“冲突”公开化、阳光化,才更符合法治的要义。 风水轮流转 “廉署请你去喝咖啡!” 在香港,如果一大早有人敲门,说出这句香港人耳熟能详的话,定会令香港政商要人闻之色变,也足见位于港岛中部北角渣华道303号的香港廉政公署(ICAC)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但2010年11月19日上午10时30分,在廉署总部发生的一幕,却让人顿生“风水轮流转”之感——香港警务处数十名便衣探员持法官签发的搜查令,对廉署展开大规模搜查。期间,警方以维持秩序为名,安排逾十名警队机动部队在门外戒备;廉署也不甘示弱,派出多名保安在地下大堂列阵。壁垒分明的局面,令现场一度气氛紧张。至下午4时,在大批记者包围中,警方将戴着头套的廉署总调查主任曹永年等3名高级执法人员押上警车,并带走了扣押的大批物证资料。 这是廉署自1974年成立以来,警方第一次进入这栋25层银灰色办公大楼并拘捕调查人员,开创了廉署成立36年来首次成为警方执法对象的先例。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事实上,这已是廉署第5次“栽跟头”。早在2003年,就有一名助理调查主任被指在侦破一宗诈骗案时引诱他人作假口供,结果,这名调查主任被判入狱9个月。其实,要想弄清楚廉署与警队的“恩怨情仇”的背景和实质,还得翻翻旧账。 三次“警廉冲突” 看过电影《金钱帝国》或者《五亿探长雷洛》的人,一定会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的腐败印象深刻。当时警队贪污受贿是公开的秘密。1973年,香港宣布成立一个“与任何政府部门包括警务处没有关系的独立的反贪组织”,即香港廉政公署的前身——“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_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第10卷第5期 2011年10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 l.10 No.5Dec. 2011 [收稿日期]2011-09-08 [作者简介]王晓红(1963-),女,北京密云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跨国直接投 资、国际贸易等.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 以中环和ION Orchard 购物中心为例 王晓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 要]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其目的是实现城市土地空间充分利用、工作与生活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香港、新加坡同属于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其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具有交通立体化、功能综合化、土地集约化、节奏高效化、生活便利化等特点,对我们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城市;立体化;综合化;便利化[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11)05-0052-06 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 omplexes i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ake Central Surrounding and ION Orchard Shopping C enter as Example WANG Xiao -hong (M acro eco no mic Resea rch Instit ute o f ND RC,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 he pur pose o f the dev elo pment and construction o f urban co mplex es is to achiev e a full use of ur ban land space,and to realize w o rk -life harm ony,man -environment harm ony.H ong Kong,Sing apore belong to areas w ith the same land r esource constraints,population density;their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ur ban co mplex es have the follow ing features:transpo rtation three -dim ensional,functional integration,intensificatio n of land,efficient pace,living facil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 istics,w hich have important im plications to us.Key words:City;Three -dim ensio nal;Integration;Facilitation 一、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的商业、办公、居住、酒店、餐饮、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交通枢纽等若干 关系密切、性质不同的服务形态在区域范围集聚, 城市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间建立一 种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当代城市社会、经济相互交融、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图1)。 (二)主要特征 52

香港住房政策与国内住房政策对比及启示

一、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透明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为遏制楼市投机行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香港政府不断加强新房屋预售、销售环节的透明度,降低开发商对房屋售价与现房供应的操纵,从而抑制了因新房销售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哄抬房价现象。香港政府对开发商预售、现售环节、信息披露、首次放盘量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指引文件,还明确规定了有关预售新房(含楼花)示范单位的细则。 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香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批租给受让人,土地批租主要采用公开拍卖、招标、私下协议和临时租约四种形式。香港有比较健全的土地法例体系,包括《香港房地产法》、《收回官地条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条款》、《拍卖地产条例》等。政府只是根据这些法例进行管理,实行有偿、有期、有条件使用土地。所有要使用土地的人都需要通过土地市场获得土地。既有垄断控制,又有自由转让。在楼市出现泡沫的时候政府采取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的做法,在楼市萧条时期政府采取减少土地供应的措施,以保持楼市的平稳发展。 完善的公屋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不仅包括政府出资建造建筑实体,还包括货币化的综援金制度。到1997年,香港650万居民中居住在出租公屋、政府补助出售房屋的人口达331.38万,占全港人口的51%。公租房制度与香港的房地产大规模开发几乎同步,不仅解决了众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还为香港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持了社会稳定,提高了城市竞争力。

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房,香港引入了短期交易“额外印花税”。目前,香港物业交易须缴纳最高4.25%的从价印花税,而“额外印花税”则分为三级税率:6个月或以内转售的交易,税率为该转售交易金额的15%;6个月以上至12个月之间转售,税率10%;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之内转售,税率为5%。换言之,持有物业的时间愈短,业主需要缴纳的“额外印花税”税率便愈高。 楼宇按揭成数调整。楼宇按揭成数也是香港调控楼市的主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比较明显。香港楼宇的按揭成数一般在5成左右。香港金融管理局根据楼市冷热程度适时调整楼市按揭成数。在楼市萧条时期上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高;楼市出现泡沫时下调楼市按揭成数,一般楼价越高按揭成数越低。2010年1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下调楼宇按揭成数。新政一出,之前热火朝天的香港楼市顿入寒冬。据香港美联物业的统计显示,在楼市新政出台的首个周末,香港十大指标性二手楼盘的成交量已经比前一周减少近八成,二手楼看楼量普遍下跌五成以上,还有许多楼盘罕见地出现“零成交”。 二、香港与内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比较 香港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比内地强。一般来说,香港政府楼市调控的针对性很强,目标直指短期炒楼行为,加大炒家转手成本,进而遏制楼价快速上涨。在遏制纯投资购房者以金融杠杆炒楼的同时,也确保了真实自住型需求不受政策影响。所以香港楼市调控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特别是楼市泡沫期间,每一轮楼市新政出台后的数周内,

香港公屋制度对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启示

第17卷 第1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l .17 No .1  2007年1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 I V ERSI TY Jan .2007  文章编号:1009-3907(2007)01-0036-04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周精灵(1982-),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香港公屋制度对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启示 周精灵,刘 丹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 摘 要:廉租房制度是住房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是解决城镇新贫困人 口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分析了香港公屋制度的具体特点,在借鉴香港公屋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我国廉租房制度现存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香港公屋;廉租房;政府支持;专业运营;资金筹集;准入与退出机制中图分类号:F293131 文献标识码:A 1998年下半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传统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向商品性住房制度的历史性转变,逐步建立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住房新体系。广大城镇居民开始转向通过市场渠道解决住宅问题。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居民的住宅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市场化取向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大量低收入家庭没有经济能力通过市场化渠道购买住房,因此早在1999年4月,政府部门就已经出台《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希望通过廉租房计划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200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城镇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负有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的责任。但从我国目前廉租房计划的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城镇廉租房计划的进程。 1 香港的公屋制度 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屋制度,经过50多年的实践,已日趋完善。截止2004年3月 底,香港约20119万人,即占香港人口的30%,居住在香港房屋委员会提供的公屋,租住公屋单位 的数目为6418万个,占全港房屋总数的三成[1] 。 香港公屋计划的巨大成功,与香港政府的长期积极投入、公屋管理部门高效务实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有效的财政资金安排密不可分,这些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内地的廉租房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11 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 在公屋的发展中,香港房屋委员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3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员会不以赢利为目的,它由政府直接经营,以满足那些市场不能为其提供基本住房的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要。房委会负责统筹所有政府公屋供应、编配和管理事务,通过其执行部门房屋署规划及兴建公屋。同时房委会还注重成员在社会和专业背景方面的多元化,以确保房屋政策的研究和制订能反映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对于房屋事务,房委会聘用专业房屋事务经理管理辖下房屋。 在公屋的建设过程中,香港房委会不仅照例建设有效率的公屋社区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还尽量争取各项配套设施的同步完成,并通过对公屋进行持续的维修、改善和重建计划,以提高公屋的居住质量。 112 政府土地政策的支持 香港政府对公屋建设最大的资助是免费拨地给房委会。政府定期及准确评估房屋需求,供应足够建屋土地并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为达到土地供应平稳,政府尽量灵活和弹性地处理土地供应,为不

_精明增长_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第30卷 第1期 热 带 地 理 V ol.30,No.1 2010年1月 TROPICAL GEOGRAPHY Jan.,2010 收稿日期:2009-07-13;修订日期:2009-10-15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07YE05) 作者简介:蔡小波(1972―),女,广东湛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E-mail )gzcaixiaobo@https://www.sodocs.net/doc/c44941782.html, 。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蔡小波1,2 (1.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2.广州市规划局,广州 510070) 摘 要:以“精明增长”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基本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介绍了“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内涵,阐述了美国“精明增长”发展计划的实践并对此作出评价。基于中美差异的思考对“精明增长”在我国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提出了从理论实践和技术手法上用“精明增长”的理念来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理念更新的建议。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发展;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10)01-0084-0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面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城市蔓延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导致城市边界的模糊化;另一方面,郊区中私有化住宅日渐增多,传统的城市规划已无法应对新的城市发展变化。针对西方城市出现的城市无限蔓延带来的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人们对私家车的过度依赖产生的不可持续性,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这一理念。20世纪90年代,“精明增长”这一新的规划思潮在西方诞生。怀特(white ,1994年)指出,因为他们(城市蔓延)的发展,建立在“对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和消耗”的基础之上。如果发展中国家重蹈覆辙,那就意味着,“我们很快将面临大规模的生态系统的崩溃―我们必须竭力发展出另一种模式”[1]。“精明增长”的规划理念成为取代旧的城市规划思想的一种新思潮。此后,在美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者们均针对这一种思潮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美国还进行了不少试验。美国的经验表明,“精明增长”所倡导的理念在美国的城市规划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精明增长”引入中国,在中国的规划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中国与美国国情的巨大差异性,“精明增长”理念目前仍停留在学术讨论的层面,很少有付诸实践的案例。因而,“精明增长”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成为本文研究出发点。在理清“精明增长”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美国城市发展差异,探讨“精明增长”理 念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1 精明增长的内涵 1.1 精明增长概念提出的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持续无序蔓延引起自然资源退化、开敞空间丧失、交通拥挤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基础设施大规模支出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学界和规划实践者们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治理和规划细则,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精明增长的理念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背景(表1)。 表1 美国“精明增长”理念提出的背景 Tab.1 Background of the concept of "Smart Growth" of United States 需求角度 引发的原因 导致的后果 寻找解决措施 经济 需求 城市无节制蔓延使旧城公共基础设施弃置,而城外大量公共设施需要投资新建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庞大,难以为继,引发高征税 充分利用现存的城市基础设施,以最低基础设施成本创造最高土地开发收益,政府减少在基础设施新建的投资,同时避免高征税 环境和 空间 需求 私人小汽车推广及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使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际的开敞空间;在个别地区,有限的土地空间难以支撑城市爆炸式蔓延 自然资源退化、开敞空间丧失,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限制郊区蔓延,已建成区见缝插针,新开发区地尽其 用,保护开发空间和生态敏感地,使开发者、环保者、消费者和政府之间容易达成协调 社会交往需求郊区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逐渐成为郊区商业与文化娱乐中心,交往和娱乐空间与居 住空间分离[2] 人们习惯于周末开车购物导致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同感越来越低 通过土地混合使用,恢复市区与郊区的活力和社区感,营造利于各阶层交往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适合步行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 社会 公平 需求 由于对近郊低密度独立小平房模式的偏好,近郊单家居所成为“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社会各阶层居住分离,低收入阶层住房难以保障 通过高密度住房的建设缓解“可支付住房”(affordable housing)的要求带给城乡政府巨大的政治压力

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The Overview of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赵进 香港公营房屋建设及其启示 作者:赵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zhaojinsh@https://www.sodocs.net/doc/c44941782.html, 导言 居住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住房建设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福利性实物分房制度的结束,城镇住房供应基本转向了房地产市场,由此,我国城镇进入了住房商品化的时代。住房商品化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推动了住房市场的扩大,使得城镇房屋总量和人均居住面积不断上升,交易也空前活跃。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价节节攀升。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导致城市住房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基于市场机制的分配不均,社会趋于两极分化,公共干预势在必行。在中央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镇住房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涉及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整体设计、房屋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区位选择、交通条件、配套设施建设、准入申请和监管制度等。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一个“高度自由、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全盘市场化。为了保证整体经济的效率及改善社会的公平性,香港政府通过各项政策与措施来干预住房市场,为全港近一半的居民提供低廉的公营房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香港在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制度的形成和演进,分析其政策实施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讨论其借鉴意义,期望对内地正在探索中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政策设计有所启示。 1 香港公营房屋政策与实施 1.1 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占地1 104 km 2,人口约700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6 410人。香港多山,地势陡峭,可供兴建工商和住宅楼宇的土地只有225km 2,仅占总 摘要:本文介绍香港公营房屋的政策演进、住房政策的目标与原则、公营房屋政策所涉及的机构及其职责、公营房屋计划及实施状况以及公营房屋住区的规划设计等内容;分析其基本经验,进而讨论对内地城镇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和具体运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Abstract: First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the objective, the principle and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s public housing policy. Second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enlightenments of Hong Kong ’s practice to the set-up of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关键词:香港;公营房屋;启示和借鉴Keywords: Hong Kong; Public Housing; Enlightenment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50978188

香港地铁TOD开发模式的启示

栏目主持: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王进坤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in Jiangsu 江苏城市综合交通专栏 Special Colum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in Jiangsu 香港地铁TOD 开发模式的启示 香港地铁(MTR )于1979年起开始逐段投入运营,至2007年与九铁的车务运作合并后,正式形成全长168.1公里的综合铁路系统,包括9条市区线和80个车站,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前地铁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 )负责运营。香港地铁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铁路系统之一,其“地铁+物业”的独特开发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交导向型开发)开发的典范,值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地城市学习借鉴。 1、功成名就的偶然与必然 TOD 模式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 北美,但其具有实践意义的开发案例则大多来自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西欧和北欧国家,并在其后逐步推广至亚洲、南美洲等地,成为“新城市主义”者在全球范围内倡导的一种城市开发模式。港铁的“地铁+物业”开发模式起初并非源于TOD 理论,其联合开发模式的产生甚至早于TOD 理论的提出,这与香港地铁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港府采取的审慎商业原则有重要关系。实际上,香港地铁的规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迫于政府严格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局势等原因,直至1975年初才成立政府全资拥有的地下铁路公司,开始全长15.6公里的“修正早期系统”建设。从香港地铁建设之初,港府就秉承“量入为出”的财政理念,拒绝使地铁设施成为政府长期的财政负担。因此,香港地铁公司受“平衡财务”的驱动,在其后多年的运营实践中逐步摸索到地铁结合物业蕴含的巨大价值,并创造出“地铁+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通过地铁公司统筹,将铁路规划、建设、运营与沿线上盖物业规划、建造、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地铁和物业达到最大协同效应。可以说,香港地铁的开发模式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与市场经济碰撞出来的一 朵精彩“火花”,它虽然没有TOD 成熟理论的指导,却以一种无心插柳的偶然之机,后知后觉地成为TOD 发展模式的典范。 当然,香港地铁开发模式巨大成功的背后也有其必然原因,具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三大支撑要素:体制设定、技术协调和策略保障。首先,在体制上,港府通过立法,明确法规与政策要求,成功设定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物业发展的联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轨道交通建设从纯粹的公益性事业,转化为具有商业经营和地产开发支持的良性发展实体,建立了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机制,并最终实现拉动城市人口外移,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港府为适应人口高速增长,缓解住房与城市空间紧张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就着手新市镇(卫星城)的规划建设,开辟了一批远离港九建成区,位于乡郊的功能性组团,并通过轨道交通的便捷联系,成功将核心区的密集人口逐步疏解至9个新市镇,验证了TOD 开发模式的巨大成效。其次,在技术上,通过规划强化市民生活方式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在站点出入口、周边地区优先布置一些综合性的、易于吸引人流的商贸、购物、居住等设施,从而强化其对人流的吸引。在城市规划的土地分区计划大纲图和法定图则中,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均在规划上设置综合发展区(CDA ),充分为地铁物业发展提供支持,使地铁公司能够通过主导站点周边地区规划,统筹商业、居住、办公等的高强度土地混合使用以吸引、集聚客流,同时为更多市民提供交通便利,引导城市人口疏解。通过结合轨道站点设置社会停车场、公交总站等设施,建立发达的综合交通换乘体系,充分提高轨道站点可达性,进而强化轨道交通对周边中远距离地区居民的吸引力。最后,在策略上,港府坚守审慎的商业原则,利用和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允许港铁公司参与沿线土地开发经营,尽享地铁建设带来的巨大土地增值效益,这也是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