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总结这几年各地的工程实践,感到按含泥量的思路定石粉含量有待改进。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一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都起好的作用。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更多些。那么超出标准限制的问题如何解决?

关于人工砂的标准,正在送审的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已增加了人工砂的种类和技术要求,而且,其将C30以下的混凝土石粉含量放宽到10% , C10混凝土石粉含量还可以放宽到20% ,不承认人工砂或洗走石粉的现象将随着该标准的实施而改变。但随着人工砂的逐步应用,目前生产实践对标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国标上。即按标准规定,I 类人工砂(宜用大于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 ,Ⅱ类人工砂(易用大于c30-c50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5%。Ⅲ类人工砂(宜用小于C30 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7%。定这样的指标,当初的考虑点是出于我国地域广阔、矿产复杂、各地生产和使用人工砂的水平相差很大,对全国来讲人工砂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地应用人工砂石粉的工程经验还不多。因此,标准中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还是按传统限制含泥量的思路来对待石粉含量,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和较严的指标。

其实,在标准编制时也从贵州的经验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当时,贵州地方标准就规定,配制强度等级大于C3O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0%,配制强度等级为C20-C3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5%,配制强度等级小于C2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20%。为此,在国标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指标上特别加上了注,即允许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限制。现在,使用石粉有经验的单位,完全可以用这条来找到依据,用供货合同来确定石粉含量限制指标也是有法可依并受法律保护的。当然,在时机成熟时,标准也会改变,编标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相反。

从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人工砂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人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人工砂的优点,克服缺点,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成本。例如: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用人工砂比天然砂水灰比放大0.05 后,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但不降,反有提高。再如,我们探索用少量比例的石粉代替粉煤灰配混凝土,发现其28 天强度比对照组高10% 一15% ;有的生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试验,且替代的比例很高,结果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和易性改善,流动性提高并减少泌水。还有人做过人工砂与天然砂的电镜分析,观察发现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间结合紧密,界面处无裂缝,几乎分不出两者的界限,而天然砂与水泥水化界面多有裂缝,有的宽度达1 一2 微米。因此,系统地研究人工砂对混凝土的作用与影响,特别进行其机理研究很重要。比如,像石粉中特细级配的组成研究及其对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石粉在骨料与水泥界面中的作用等。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人工砂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小于0.16mm的颗粒的含量,人工砂石粉中小于0.08mm的颗粒可以视为一种惰性掺合料看待,适当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对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在国内,绝大多数水电站混凝土用砂技术参数要求中,石粉含量要求在6-18%,对碾压混凝土用砂的石粉含量要求12-22%。国内大型人工砂石系统大多碾压砂石粉含量不足,也有工程用砂石粉含量超标现象发生。 干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高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也有发现存在石粉含量大于标准的情况,这时应考虑部分湿式生产,洗去部分石粉或选用风机吸尘器设备吸出部分石粉,以满足标准要求。目前一种三分离选粉机成功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项目,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海新源沟砂石系统也安装了四台三分离选粉机去掉成品砂多余的石粉。湿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低大多数工程均要求回收部分石粉以满足工程需要。水电工程人工砂中的石粉回收主要有机械回收方式和人工回收方式两种。在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狭窄的工程,工艺上需设计石粉回收车间(或称细砂回收车间)。即将筛分车间和制砂车间螺旋分级机溢流水中带走的石粉通过集流池,再回收利用。目前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旋流真空脱水设备较多。在小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宽敞的工程,也采用人工回收方式,来控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即对生产过程中洗砂机排放溢流水进行自然存放脱水,自然存放脱水后的细砂可以用装载机配合直卸汽车运输进行添加。为了有效地控制石粉含量,常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不断实验,有效控制石粉的添加量。 (2)在石粉添加斗的斗壁附有震动器,斗下安装一台螺旋分级机,通过螺旋分级机均匀地添加到成品砂入仓胶带机上,使石粉得到均匀混合。 (3)废水处理车间尽量靠近成品砂胶带机,能用胶带机顺利转运,经压滤机干化后的石粉干饼经双辊破碎机加工松散粉末状,防止石粉成团。 (4)在施工总布置中要考虑一个石粉堆存场,堆存场既可以调节添加量,又可以通过自然脱水降低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砂的含水率。 3.6细度模数的质量控制 在湿式生产时,一般配置棒磨机制砂,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工艺取决于棒磨机和细砂回收工艺。在干式生产时,其小于0.16mm颗粒的含量已存在砂中,无需考虑回收细颗粒。在成品砂的质量控制中一方面处理立轴破碎制砂与经多级破碎后的粗砂,其细度模数偏大问题,在工艺上去掉3一5mm部分的粗颗粒,使其自身的细度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着重分 离处理0一0.16mm微粒的含量,以保证控制成品砂细度模数。为了有效地控制成品砂细 度模数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验测试砂的细度模数,使成品砂细度模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若发现细度模数偏大,颗粒级配偏差,应调整棒磨机进料粒径,进料量、装棒量等或调整筛分楼的开机组数,调整生产量。 (3)调整筛分楼的筛网直径,也可以调整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4)有许多系统配备超细碎车间进行粗砂整形,有效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组成。 3.7含水率的质量控制 为了使含水率降低到规定范围内且稳定,目前大型工程主要采取了机械脱水方式:中小型工程采用自然脱水为主:另外在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堆料砂仓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堆存也可以有效控制人工砂含水率。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一般系统工艺中首先要采用机械脱掉砂中大部分水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振动筛脱水

机制砂最佳石粉含量的技术总结

机制砂最佳石粉含量的技术总结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的发展,建筑行业的主材-河砂日趋 匮乏,国家加强对环保治理及水土流失的防治,限制了河砂的开采,机制砂成了 唯一的替代品。由于是通过机械加工而成,石粉含量也随机波动,直接影响混凝 土性能的稳定。业内人士都在致力研究石粉对混凝土的影响,目前仅处在探索阶段。 【关键字】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 1.引言 由于国家限制了天然河砂的开采,机制砂已成为我国建设用砂的主要来源。 就地取材,现场加工,有效利用了碎石加工的副产物,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有利 于环保。但由于其产地及加工工艺不同,导致机制砂的质量参差不齐,石粉含量 随投料状况及加工工艺而变化,降粉除尘设备各异,使用效果不径相同,导致混 凝土性能不稳定,TB10424-20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强度等 级≥C50、C30~C45、<C30混凝土中石粉含量的上限作出了明确规定,分别是 ≤5.0%、≤7.0%、≤10.0%,即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对石粉含量的控制越严格。在实际应用中凝土强度等级C30~C45的混凝土石粉含量8%左右其拌合物性能和 工作性能最佳,现就宜兴铁路项目机制砂混凝土使用情况做技术总结。 一、石粉含量的定义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叫石粉含量。其吸附性指标通过 亚甲蓝试验的MB值来判定,石粉的亚甲蓝MB值不会随石粉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亚甲蓝MB值随着泥粉含量增加而增加,因此通过检测亚甲蓝MB值来分析机制砂 细粒中膨胀性粘土的含量,来判定机制砂石粉的质量。 TB10424-201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和MB 值的技术要求附表: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 方法 混凝土用机制砂石料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2011年05月13日 人工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一些人将人工砂混凝土的大用水量归咎于石粉,认为石粉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其实这是错误的。人工砂尖锐的颗粒形状对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和砂浆的和易性很差,而适量石粉的存在便弥补了这一缺陷。我们应该改进对石粉的认识,更好地利用其配制良好的混凝土和砂浆。 石粉的定义标准石粉的定义是:加工前经除土处理,加工后形成粒径小于75μm,其矿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物质。GB/T14648—1993将0。08mm以下颗粒含量划分为“泥",这一方法用于天然砂尚可,石粉的粒径虽然小于0。08mm,但是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天然砂中的泥土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害的,必须控制其含量,而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利的,人工砂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或多或少会掺入泥土,而这又是目测和传统含泥量检测所不能区分的,国外许多国家都用亚甲蓝实验评定黏土成分含量,我国新标准中也特别规定了测人工砂石粉含量必须先进行亚甲蓝MB值的检验或快速检验,这样就避免了因人工砂石粉泥土含量过高而给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带来的负作用。干法机制砂中石粉的作用机理混凝土中若存在大量的孔隙,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抗冻、抗渗等方面是不利的.石粉不具有活性,但是石粉的粒径一般在75μm以下,从而具有微集料填充效果。在人工砂混凝土中,石粉填充了其中

的孔隙,可以较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特征,改善浆--集料界面结构。资料表明,石粉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 加速水泥水化,并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并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转化.而粒径在0。08mm以下的石粉可以与水泥熟料生 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导致混凝土晶相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高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化程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使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得以改进。石粉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泵送混凝土用砂石粉含量宜控制在8%~15%左右,级配越合理,石粉含量越高,混凝土和易性越好,沁水率越低,尤其是低 强度等级混凝土更为明显,混凝土刚出机时看上去略有“蓬松”的感觉,流动度扩展时间较天然砂拌制的混凝土略长. 石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据有关试验表明:(1)机制砂制成的混凝土中小于0。075mm骨料(石粉)含量在特定范围内提高时会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而用天然砂制成的混凝土中小于0。075mm 骨料含量则对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善;(2)当配合比、石粉含量相同时机制尾矿砂较天然砂早期、后期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含有石粉的机制砂对混凝土耐久性、渗透性的影响机制砂粒形越方正,级配越好,在一定范围内石粉含量越高,就可以保证骨料能够被有效压实,混凝土拌合物更黏稠。混凝土破型后显示砂浆部分水化反应充分,胶结状态优于天然砂,特细颗粒有效填充空隙,能阻止液体的流动、减少渗透。同时,由于防止了化学物质和液体侵入混凝土中,提高了其耐久性。石粉在机制砂中的含量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的限值规定是争议 较大的问题,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石粉含量的试验与研究。国标中对石粉含量严格限制为3%、5%、7%,比天然砂含泥量相对放宽2%,但实际生产中可以再 进一步放宽这种限制,很多研究表明,在低标号混凝土中石粉含量高达15% ~18%时混凝土仍然具有很好的性能,并且在碾压混凝土中,只有高石粉含量才能满足工作性的要求。但在高标号混凝土中,对人工砂中的石粉应进行严格的限制,因为在高标号混凝土中水灰比较小,石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标准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2.1.3 混合砂 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 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总结这几年各地的工程实践,感到按含泥量的思路定石粉含量有待改进。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一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都起好的作用。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更多些。那么超出标准限制的问题如何解决? 关于人工砂的标准,正在送审的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已增加了人工砂的种类和技术要求,而且,其将C30以下的混凝土石粉含量放宽到10% , C10混凝土石粉含量还可以放宽到20% ,不承认人工砂或洗走石粉的现象将随着该标准的实施而改变。但随着人工砂的逐步应用,目前生产实践对标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国标上。即按标准规定,I 类人工砂(宜用大于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 ,Ⅱ类人工砂(易用大于c30-c50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5%。Ⅲ类人工砂(宜用小于C30 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7%。定这样的指标,当初的考虑点是出于我国地域广阔、矿产复杂、各地生产和使用人工砂的水平相差很大,对全国来讲人工砂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地应用人工砂石粉的工程经验还不多。因此,标准中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还是按传统限制含泥量的思路来对待石粉含量,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和较严的指标。 其实,在标准编制时也从贵州的经验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当时,贵州地方标准就规定,配制强度等级大于C3O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0%,配制强度等级为C20-C3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5%,配制强度等级小于C2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20%。为此,在国标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指标上特别加上了注,即允许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限制。现在,使用石粉有经验的单位,完全可以用这条来找到依据,用供货合同来确定石粉含量限制指标也是有法可依并受法律保护的。当然,在时机成熟时,标准也会改变,编标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相反。 从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人工砂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人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人工砂的优点,克服缺点,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成本。例如: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用人工砂比天然砂水灰比放大0.05 后,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但不降,反有提高。再如,我们探索用少量比例的石粉代替粉煤灰配混凝土,发现其28 天强度比对照组高10% 一15% ;有的生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试验,且替代的比例很高,结果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和易性改善,流动性提高并减少泌水。还有人做过人工砂与天然砂的电镜分析,观察发现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间结合紧密,界面处无裂缝,几乎分不出两者的界限,而天然砂与水泥水化界面多有裂缝,有的宽度达1 一2 微米。因此,系统地研究人工砂对混凝土的作用与影响,特别进行其机理研究很重要。比如,像石粉中特细级配的组成研究及其对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石粉在骨料与水泥界面中的作用等。

公路原材料砂石含量标准

公路原材料砂石含量标准 一、砂石分类及粒径要求 1. 砂石分类:砂石主要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等,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砂石类别。 2. 粒径要求:砂石的粒径应符合公路工程的设计要求,一般采用连续级配,粒径范围为0.15-5.0mm。 二、砂石含水率及颗粒级配 1. 含水率:砂石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一般要求砂石含水率不超过4%。 2. 颗粒级配:砂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一般要求砂石的级配连续、均匀。 三、砂石强度及耐磨性 1. 强度:砂石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抵抗外力的作用,一般要求砂石的压碎值不超过25%。 2. 耐磨性:公路工程中要求砂石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一般要求砂石的耐磨值不低于20%。 四、砂石杂质含量及有害物质 1. 杂质含量: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树叶等有机杂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有害物质:砂石中不得含有对混凝土有害的物质,如云母、硫化物等。 五、砂石颜色及均匀性

1. 颜色:砂石的颜色应一致,以避免对路面的视觉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 均匀性:同一路段或同一结构的混凝土应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砂石材料,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外观质量。 六、砂石天然级配与机械加工级配 1. 天然级配:天然形成的砂石级配受自然条件和采矿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采用合理的开采和加工方式来满足级配要求。 2. 机械加工级配:通过机械加工方式来调整砂石的级配,以满足工程需求。机械加工级配应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进行选择和调整。 七、砂石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1. 含泥量:指砂石中粒径小于0.075mm的泥质颗粒含量,该指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一般要求含泥量不超过3%。 2. 泥块含量:指砂石中粒径大于5mm的泥质颗粒含量,该指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较大影响。一般要求泥块含量不超过1%。 八、砂石针片状颗粒含量 1. 针片状颗粒:指砂石中形状不规则、有尖角或薄片状的颗粒。这些颗粒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一般要求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15%。 2. 颗粒形状:砂石的颗粒形状应较为接近圆形或椭圆形,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用于混凝土中石粉 标准

用于混凝土中石粉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 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其中,石粉是混凝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混凝土 中石粉的质量和性能,本文制定了一份适用于混凝土中石粉的标准, 以供参考。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于混凝土中的石粉,包括天然石粉、人工石粉等。 三、术语和定义 1. 石粉:指通过破碎、磨碎等工艺处理后,粒径小于0.075mm的石 材碎片。 2. 物理性能:指石粉的密度、吸水率、矿物组成、颜色等方面的性能。 3. 化学性能:指石粉的含水量、含碳酸盐量、含有机物量等方面的性

能。 4. 技术指标:指石粉在混凝土中使用时,需要满足的要求和性能指标。 四、技术要求 1. 石粉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密度:天然石粉应大于2.6g/cm3,人工石粉应大于2.4g/cm3。 (2)吸水率:天然石粉应小于2%,人工石粉应小于5%。 (3)矿物组成:石粉中含有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天然石材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4)颜色:石粉的颜色应均匀,不应有明显的色差。 2. 石粉的化学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含水量:石粉的含水量应小于1%。 (2)含碳酸盐量:石粉的含碳酸盐量应小于5%。

(3)含有机物量:石粉的含有机物量应小于0.5%。 3. 石粉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石粉的细度模数应在2.4~3.2之间。 (2)比表面积:石粉的比表面积应大于300m2/kg。 (3)PH值:石粉的PH值应在7~10之间。 (4)粒度分布:石粉的粒度分布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5-2011《建筑用石粉筛分分析方法》的要求。 五、质量控制 1. 石粉的采购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5-2011《建筑用石粉筛分分析方法》的要求。 2. 石粉应按照工程需要进行分选、清洗等工艺处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3. 石粉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指标等方面。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XX年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说明:关于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建设部曾颁布《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XX年等规范,本文是以最新规范《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XX年为标准摘录。 一、概念 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二、砂的质量要求 1、砂的细度模数uf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u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XX年 2、砂的颗粒级配区 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真径和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 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直径为5.00mm和0.630mm的累计筛 余外,其余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不大于5%。 3、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

砂石验收标准

砂石验收标准 金砼课程中的砂石验收标准是为了确保各站点进货的砂石原材料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产成本。以下是砂石料进货质量标准及结算方法的规定: 1.河砂和江砂的细度应控制在 2.3- 3.0之间,高于3.2的将 被拒绝收货。 2.河砂和江砂的含泥量应≤3%,含泥量超标不足0.5%的将扣除总数量的0.5%。含泥量超过5%、或夹有杂物、有害物质(如石灰、机油)的将被拒绝收货。 3.特细砂的细度应≥0.6,细度<0.6的将被拒绝收货。 4.镍砂和机制砂的细度应控制在3.1-3.5,泥粉含量应≤3%。含泥量超标不足0.5%的将扣除总数量的0.5%。泥粉含量≥5%、细度>3.6的将被拒绝收货。石粉含量大于5%的,每超过 0.5%,总数加扣500Kg。

5.砂中4.75mm以上颗粒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超 过10%的部分应进行砂、石吨位折算。具体的折算办法详见 相应规定。 6.河砂、江砂、镍砂、机制砂的含水率应≤6%。超过6% 的部分将按照实测数据扣除吨位。具体的折算办法详见相应规定。 7.5-31.5或5-25碎石应属连续粒径级配。高标号专用石子,≥C40混凝土所用压碎指标≤12%属正常验收范围。一般标号混 凝土石子,≤C35混凝土所用压碎指标≤16%属正常验收范围。 大批量石子与样品不一致,按照超标额折扣。 8.石子的含泥和石粉含量应严格控制。含泥含量≤2%的属 正常验收范围,含泥量超标不足0.5%的将扣除总数量的0.5%。含泥含量超出3%、夹有泥块、有害物质(如石灰、机油)等 杂物的将被拒绝收货。石粉含量超过4%的,每超过0.5%,总数加扣500Kg。

混凝土中石粉添加标准及使用方法

混凝土中石粉添加标准及使用方法 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它由水泥、砂、石等材料混合而成。而石粉是通过破碎石头或者矿物加工而得到的细粉末状材料。石粉具 有很好的填充性和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还 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成本。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添加石粉成为了一种 常见的做法。 二、石粉的添加标准 1.石粉应符合以下标准: (1)粒径:石粉的粒径应小于75微米,且细度模数应小于3.0。(2)含水率:石粉的含水率应小于2%。 (3)杂质含量:石粉的杂质含量应小于5%。 (4)化学成分:石粉的化学成分应符合混凝土用细集料的要求。 2.石粉的掺量: 石粉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要求、材料品种、环境条件、 施工要求等因素来确定。在普通混凝土中,石粉的掺量一般不超过10%,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石粉的掺量可以达到20%以上。 3.石粉的掺入方法:

石粉可以和水泥、砂、石料一起混合,也可以在混凝土搅拌的后期加入。为了保证石粉的均匀分散,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将石粉与水混合,形成石浆,然后再加入砂、石料和水泥一起搅拌。 三、石粉的使用方法 1.混凝土的制备: (1)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适当的水泥、砂、石料等材料。 (2)根据石粉的掺量,计算出所需的石粉量,并将石粉与水混合,形成石浆。 (3)将石浆与砂、石料和水泥一起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 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其强度等级、施工环境和养护期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至少要保持7天,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期 则要更长。 3.注意事项: (1)石粉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石粉。 (2)石粉的掺量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过量使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石粉的掺入应在混凝土搅拌前进行,以保证其均匀分散。 (4)混凝土的养护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5)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力学性能达

人工砂检测

人工砂石粉含量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1石粉含量与MB 值 1. 1试剂和材料 本试验用试剂和材料如下: a )亚甲蓝:(O H S C I N H C 2318163∙)含量≥95%; b )亚甲蓝溶液: 1)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 g,精确0.01g ,记为M 。将该粉末在 (l00士5)℃烘至恒量。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称重,精确到0.01,记为M 。按式((1)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 100⨯-= g g h M M M W (1) 式中: W —含水率,%; h M —烘干前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克(g); g M —烘干后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克(g)。 每次染料溶液制备均应进行亚甲蓝含水率测定。 2)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 )/10]g(相当于干粉10 g),精确至0.01g 。到入盛有约600 mI_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 ℃~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 ,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士1) ℃,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 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 d), 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3)定量滤纸(快速)。 1.2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士5) ℃; b )天平:称量1 000 g 、感量0.1g 及称量100 g 、感量0.01g 各一台; c )方孔筛:孔径为75μm 、1. 18 mm 和2.36 mm 的筛各一只;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 (JGJ52-2006)标准介绍 普通混凝土中的砂石用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四分之三,因此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 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 ? 1979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砂石标准(JGJ52-79,JGJ53-79),以后水电、交通、 港口等部门陆续在有关标准规范中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 泛地吸取了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将 (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形成新标准JGJ52-2006。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砂石检验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标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石》GB/T14684-2001),二是行业标准(JGJ52-2006),两个都是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用行业标准对砂进行检验。 如果砂用于其他目的。则可以按国标进行检验。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混凝土用砂

时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和检验。 1.0.3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4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 将原砂(JGJ52-92)和石( JGJ53-92 )合并;砂增加了人工砂和特细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要求和质量检验。对用于港口、水工、道路等工程的砂和石,除按照各行业相应标准执行外,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环境, 直接与水或潮湿土壤接触的混凝土,如:地下构筑物,建筑物桩基、地下室、处于高盐碱地区的混凝土工程、盐碱化工污染范围的工程。引起混凝土中砂石碱活性反应应具备三个条件:活性骨料、水、高碱。骨料产生碱活性反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作为强制性条文。 三、砂的质量要求 3.1.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 符合下列规定: 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特细砂:μf=1.5~0.7

混凝土用砂标准

(JGJ52-2006)标准介绍 ●普通混凝土中的砂石用量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四分之三,因此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 来说相当重要,它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 ●1979年建设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砂石标准(JGJ52-79,JGJ53-79),以后水电、交通、 港口等部门陆续在有关标准规范中针对各行业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992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了(JGJ52-92,JGJ53-92)标准。 ●2006年总结了92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广 泛地吸取了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将(JGJ52-79,JGJ53-79)合二为一,形成新标准JGJ52-2006。本标准对保证混凝土质量将起到到重要这作用。 ●砂石检验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标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石》GB/T14684-2001),二是行业标准(JGJ52-2006),两个都是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用行业标准对砂进行检验。如果砂用于其他目的。则可以按国标进行检验。 总则 ●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混凝土用砂 时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和检验。 ● 1.0.3 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4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定 ●将原砂(JGJ52-92)和石(JGJ53-92 )合并;砂增加了人工砂和特细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 要求和质量检验。对用于港口、水工、道路等工程的砂和石,除按照各行业相应标准执行外,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环境, 直接与水或潮湿土壤接触的混凝土,如:地下构筑物,建筑物桩基、地下室、处于高盐碱地区的混凝土工程、盐碱化工污染范围的工程。引起混凝土中砂石碱活性反应应具备三个条件:活性骨料、水、高碱。骨料产生碱活性反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建筑物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因此将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作为强制性条文。 三、砂的质量要求 ●3.1.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 符合下列规定: ●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特细砂:μf=1.5~0.7 ●颗粒级配与细度模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颗粒级配指的是砂的各粒径组成 情况,即“大小搭配情况”,而细度模数反映的是颗粒的粗细程度。 ●3.1.2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筛的公称直径与方孔筛的边长 应符合表3.1.2-1的规定。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确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实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等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备用。

《普通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及检验方法标准 一、总则 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适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例:5~10的石子:计算:5+10=15/2=7.5 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二、砂的质量要求 1、砂的细度模数μ

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30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直径为5.00mm和0.63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不大于5%。 3、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4、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5、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6、特细砂一般没有筛余,只有些区有些筛余。 注意问题: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为两个概念。两者不存在直接关系。 注:①、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C2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应≤3.0%,泥块含量≤1.0%。 4、砂的坚固性: 注:①、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云母含量应≤1.0%; ②、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可采用。6、人工砂的总压碎值指标应小于30% 7、砂的碱活性: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用砂,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砂的碱活性检验。经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3,或采用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

最新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与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 月l 日 1 总则 1.0.1 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 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天然砂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 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dust content 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 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tight density 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soundness 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l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 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elongated and flaky particle

最新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 1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 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 tight density 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 bulk density 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 soundness 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 l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 2000kg/m3 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 elongated and flaky particl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