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_王鑫

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_王鑫

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_王鑫
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_王鑫

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

The Original Motive Force and Its Functional Deduction of the Creative Culture

王鑫

杨光飞

内容提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崛起,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创客文化应运而生。创客文化以创新性与个性化为内核,以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为原生动力,以草根性的“DIY ”精神为基础内容,以开放、共享为人文价值观,具有去中心化、创新和教育功能,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精英文化。就大学创新教育而言,创客文化具有推动教育模式变革、促进校园文化融合以及探索科学研究创新等积极功能。关键词创客文化创新创业经济发展新动能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01197

Wang Xin Wang Rong Yang Guangfe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the mass culture,the Maker Culture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Maker culture takes innovation and individuation as the core belief,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the grassroots DIY spirit as the basis content,and the open -mindedness and sharing as the humanistic values.Moreover,the Maker Culture has multiple functions such as de-centering,innovation and education.Therefore,it keeps challenging the extant elite culture.In terms of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education,the Maker Culture can help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mode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and inspire the exploration in the area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creative culture,innovation and starting a business,new kinetic ener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该标题为《重庆社会科学》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创客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功能演绎:基于大学创新教育的探讨》。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创客运动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批准号:1812000002A531)。

创客(Maker )一词源于美国,是指一群具备特定知识含量,具有创新、实践、共享、交流意识,愿意挑战技术并将创意转变成现实的人。创客运动由创客发起,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理念的运动:创客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新颖的物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的网络与他人分享创作的过程与作品;通过信息共享,创客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也吸引着更多基层大众进入创客领域。创客以自下而上的主动创造为主导,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普及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性人才,遂衍生了创客文化。近年来,Roadshow 上随处可见自制的发明,手工作品和各种通过简单技术的创意———Arduino 板、树莓派、Beagle Board 和血多微控制器,制作出来的互动艺术装置、机器人、食物监控等作品,或激发思想,或改变生活,吸引着众多爱好者

的眼球。[1]

一、创客运动:创客文化的载体

国内的创客运动同样发展迅猛。截至2015年,国内初具规模的创客空间有70余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如“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广州“Dimension+”、深圳“柴火创客”、成都“创客坊”、南京“嵌入之梦”。创客们通过线上技术交流、线下产品制作,积极创造新事物,既有推动分子生物学普及的开源分光光度计项目,也有推动生物支付所研发的植入芯片技术,甚至还有在众筹平台上获得巨大成功的电动滑板项目。

创客运动不仅为创客们提供了工作中心、社交中心和网络中心,而且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许多企业构建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2]以创客运动为载体和基础,创客文化应运而生。一方面,创客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鼓励对创新的崇拜,推动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创客运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激发社会大众对创客文化的兴趣、传播创新的火种,进一步推动大众创新的发展。因此,创客运动培植了创客文化,创客文化推动了创客运动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创客文化和创客运动亦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关于创客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将创客视为经济创新的一种形式,如姜奇平认为,创客是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引领新工业革命2.0的改革,达到制造业服务化的增值效果,提高国家竞争力与民众福利。[3]第二,将创客视为教育变革的一种形式,如万力勇、康翠萍提出,“互联网+创客教育”有利于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4];王同聚进一步认为在创客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需要依托创客空间、创客文化、创客教师、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资源和创客环境等进行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进而构建了“ZC Space 创客教育模型”,引入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探索了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推进策略。[5]第三,关于社会创新领域的研究,如图书馆创客与社区创客研究,借鉴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运营服务,探讨我国图书馆情报业引入创客空间的模式构建和策略研究[6];通过分析美国将创客行动纳入区域与社区的发展计划的背景与动力,探索社区创客运动的功能和运用。[7]上述研究是学术界对创客这一新生事物的及时回应,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示性,但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其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扩大。

二、创客文化的时代背景

创客文化大体是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贝尔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他认为,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过渡不是一种断裂性的,而是一种辩证的演化过程,贝尔引用了富永建一的一段话来印证:“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所展现的种种趋势的继续,而且很多发展是很久以前就已预见到的。”[8]学术界对后工业社会的起始时间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后,有学者则认为是在服务业取代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时。但无论依据何种标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而我国正在进入后工业社会。与传统的加快经济增长目标不同,后工业社会的核心目标是追求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幸福感。创客文化正是在后工业社会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服务业迅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从业人口聚集,为创客文化提供主体支持。后工业社会产业变革,由工业主导转变为服务业主导,工农业劳动人口持续下降,非工农业劳动人口大量聚集。这些劳动人口除了从事传统的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教育和管理外,以创造性劳动为主要活动;劳动与消费独立进行的行业悄然诞生并聚集大量从业人口,为创客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第二,教育的普及、知识和技术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为创客文化提供技术支持。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以知识和技术的集中化与具体

化为中轴原理,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是它的经济基础;人作为一种资本已经成为社会资源,技术则是社会分层的基础。[9]通过教育的普及,知识和技术不断发展,这不仅体现在深度上,亦体现在广度上:一方面,知识和技术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知识领域集中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力量,知识阶级在后工业社会占据重要地位。此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知识阶级不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更包含积累生活经验、实践经验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知识和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和掌握,知识不断拓展、技术创新空间不断开发,为创客文化提供了工具支持。

第三,社会创新的思想发展、领域多元化,为创客文化提供方向引导。德鲁克的社会创新是在社会各领域、各种组织中实践创新和创业精神,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组织和整个社会的进步。[10]社会创新理念的展开,将人的观念、经验、智能等要素组合,打破传统社会结构的资源配置,升级社会要素的功能,构建新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发展转型。社会创新领域多元,包含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活方式创新等类型。由公民推动的创客运动,其本质就是社会技术创新引导的生活方式创新和组织创新,是一种以民众为主体、跨领域多元化创新的产物。社会创新不仅是科学与技术的助推器,对创客文化也有导向作用,影响着创客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与深度。

第四,互联网的升级进步,大众文化不断冲击精英文化,为创客文化提供了环境基础。精英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具有精英性、学术性和引导性的特点,但传播范围有限。大众文化是群众的文化,表现为更多的平民性、通俗性和随意性,传播具有广泛性。互联网的兴起,拓展了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体现了更高水平的文化包容度,降低了普通人参与和传播创新的难度,增加了产生创新的维度,甚至改变了创新的内涵。上述过程有时是直接的,例如网络上的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有时是间接的,例如开启了电子商务时代,使创新产品有了市场需求。从事创造性劳动的门槛降低,进门变得容易而传播创新成果也变得更加简单:一方面许多以前容易被市场忽略的创新维度(如体验创新、关注度创新)受到关注和开发,另一方面许多从前缺乏市场需求的小众创新,也能通过网络扩大受众、占领小众市场,进而支持创新生存。这种大众文化的传播和多元文化包容的情境,为创客文化提供了成长的丰沃土壤。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迅速发展,从业人员聚集;知识和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大多数人轻易掌握;信息网络的进步,精英文化不再能满足社会需求,大众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被广泛接受,社会创新思想自由生长、创新维度不断拓展,共同推动着创客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三、创客文化的核心理念

创客文化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在中国逐渐壮大。创客文化属于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通常植根于有独特兴趣且抱有执着信念的人群,这种文化糅合了“DIY”元素,代表了反叛、反权威、个人主义和自由思维的结合。[11]以下从创客文化的内核(创新性与个性化)、原生动力(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基础内容(草根性的“DIY”精神)、人文价值观(追崇开放、共享)四个层次来探讨创客文化的核心理念。

(一)创新性与个性化

创客坚守创新、持续实践,借助科技与专业技能,融入艺术与设计元素,将创意的想法付诸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创新精神得到充分体现。这种精神与最后是否创造出物化的制品无关,创客更享受的是创造的过程以及创新的乐趣。他们的最初目标往往是回归自然,重拾劳作的乐趣,享受创造的过程。但随着社会发展,工业社会流水生产线上生产的高度复制品,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于是创客用技术和手工制作迎合了少部分人的个性需求,体现了个体与大众的不同之处,从而获得彰

显自我存在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就像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提出的,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12]“长尾”即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需求。如今,创客的创作欲望正被这些个性化需求点燃,激发了全民创新的浪潮,而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的充分发展正是创客文化的内核。

(二)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贝尔论证了以技术作为分析社会中轴的合理性,他认为,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技术一直是区分社会时代变化的主要力量之一,因为实行一种新的度量制或扩大我们对自然界的控制,就是技术改变了社会关系和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13]技术同样是创客文化的中轴:宏观上,由于互联网技术、开源软件及硬件的发展,人们自由共享包括软件、电路原理图、材料清单、设计图等专业技术,完全以开源的方式去授权使用;微观上,3D打印机、CNC雕刻机、机器人、造物系列、LittleBits、Grove系列工具和电子元件的技术发展,使有创意和想法的个体,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能够轻松制造出产品,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生产者。对技术更新升级的不懈追求,成为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

(三)草根性的“DIY”精神

“DIY”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概念,本意指不依赖或不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工具与材料自己动手开展家具修缮、庭院维护工作。“DIY”渐渐传播开来,扩及所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物上,如自行维修汽车与家电产品,甚至购买零件组装个人计算机等。随着创意文化、休闲文化的兴起,“DIY”作为一种创意的自我表达途径,拓展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DIY”不需要任何专业资质,只要有想法有动手能力就可以加入,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融入其中,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和草根性。创客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意,把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需求通过“动手做”融为一体,这就是创客文化的基础。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海“新车间”门口挂有一个意见箱,底是空的,下面就是垃圾桶,这代表对自己动手的极致追求。[14]草根性的“DIY”精神正是创客文化的基础内容。

(四)追崇开放、共享的精神

里夫金认为,互联网时代很多的边际成本趋于零,要实现一个协同共享的经济,所有人在其中既可以协同,又可以共享。[15]通过互联网传播,专业知识和生产工具走向大众化。以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例,他们通过创客圈、网络社区,共享Elekit电子焊接、Makey Makey互动设计、机械臂、Arduino小车、树莓派开发板、电子交互设计等专业知识课程,提高知识的普及和运用程度。在创客空间,他们提供包含3D打印机、数控雕刻机、超声波焊接等大型设备、手持设备、桌面设备和常用工具,并搭配使用说明和注意指南。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开放、共享,一方面,任何有创意的人可以通过编程或图纸设计,配合工具操作,将想法变为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开放和网络共享,创客可以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或得到经济回报。在工业社会,由于掌握知识和技术,精英往往处于社会创新的垄断地位;后工业社会,虽然单个个体的知识、技术背景不如精英,但由普通大众发起的创客运动想要改变精英垄断的局面,就需要依靠开放共享、共同协同,形成比精英文化更具有创造力、凝聚力的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因此,创客文化的使命之一,是帮助全社会培育协作分享的精神,以实现基于草根大众融合创新的愿景。[16]对开放、共享精神的追崇也成为创客文化的人文价值观。

四、创客文化的功能与大学创新教育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近年来,创客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创客文化的核心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它使人们对传统观念、精英文化的绝对性、优先性不再那么笃定,打开了人们思维的新空间,甚至辐射到教育领域,人们尝试将创客文化的核心理念运用到大学教育中,推动教育改革。具体来说,创客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去中心化功能、创新功能和教育功能。

创客文化的去中心化功能是指创客文化的兴起一方面冲击了传统观念和精英文化的权威

性,打破了其垄断地位;另一方面肯定了“非中心”的大众文化,追崇开放、共享,促进了多元文化包容性发展。创客文化的创新功能从宏观上分析是指在打破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并不会消失,而是在冲击的主客体之间形成对抗空间,创新在此产生;在肯定的过程中,大众文化的开放性、共享性带来结构重组,引发创新。从微观上分析,创客的持续实践,借助网络运用知识和技术,

将创新意识转变为物化产品,体现创新性和个性化。创客文化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将有价值的创客文化传递,提高创新教育质量;通过创客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援助、网络平台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服务,同时开放和共享资源,以达到民众想法自由表达、创意思想充分交流、草根大众融合创新的教育引导作用。

上述内容通过对创客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和显性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全景阐释了创客文化的现象和本质。如今,创客文化已经辐射到教育界,推动教育改革的浪潮,发挥教育功能的良性互动。2015年4月,由清华I. Center工业技术训练中心牵头,全国50余所高校、1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创客教育基地联盟,探讨推动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创客文化的教育功能,建立融合创客文化的教育体系。

(一)教育模式变革:知识与技术的互动生成创新

教育的过程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主义理论提倡教学中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者了解一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17]也就是由传统的教师主体管理性教育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自主性教育模式,这是一种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术,而且学会学习与运用,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基于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创客文化内涵,可将教育模式构建为由浅入深的认知层次,技术层次和态度、价值观层次(见图一)。

通过培训师资力量强化专业知识、引入创客实验室强化技术能力、完善创客课程教育强化创新意识,三个层次逐一推进,我们最终将创客文化融入新型教育模式,加强知识与技术的互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力量,强化创新知识学习。创客的知识领域丰富,包括科学知识(尤其是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技术知识(如3D打印机、雕刻机等工具的使用)、设计知识(如电脑编程、图纸设计等)、工程知识(如建筑结构、施工步骤等)等诸多领域,不同领域的融合就需要跨界导师或导师团队的存在。在大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思想甚至创客经历,都对教学过程有重要影响。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承担着学习情境的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和实践质量的提升者等多重角色。[18]目前,能够胜任创新教育的导师人才相对匮乏,强化跨界导师或导师团队力量的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第二,引入创客实验室,改造创新技术环境。引入创客实验室,从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知识和技术的结合提供连接资源,实验室提供基础工具设备(如大型设备、桌面设备、常用工具、测量设备、手持设备和常用耗材等)和创客电子套件(如电路贴纸、吸管机器人、导电墨水、积木式电子等适合教学的电子元件),注重实验室功能性和开放性规划,设置讨论体验区、开源智能硬件区、基础设计加工室、3D打印制作室、机器人加工室等,遵循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过程,强化协作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程度和创新能力。

图一教育模式结构

认知层次

技术层次

态度、价值观层次知识

技能

创新

第三,完善创客课程教育,加强创新精神培养。根据教育模式的结构设计,在制定创客教育课程时应遵从层次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原则。具体包含科普通识类课程、技术使用类课程、软件编程类课程以及各种成品课程(如R-pi机器人课程、电子交互设计课程、造物盒子课程、树莓派卡片电脑课程等),学生在完成前三项基础课程后,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有目的性地选择成品课程,开展项目学习。创客课程将跨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课程教育具有开放性:一方面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全球开源社区,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课程教育注重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教材、教案,使用指南、操作软件、微视频等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生成个性化的个案资源,丰富教育素材。多样化的主题课程,结合体验工作坊、能力训练营、社区分享和协作等多元学习手段,提高学习趣味性和操作体验性,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校园文化融合:开放共享、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我潜能的实现,通过直接经验体验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进而培养独立个性、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9]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内化知识和升华技能,也需要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大学校园通过创建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上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塑造,并能吸收、消化、辐射新思想,使学生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20]具体而言,可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客文化,构建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最终推动创新教育发展。

第一,探索建立创客实践教学基地,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如今,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地创客空间迅速发展,运行模式日趋完善。学校可结合地缘优势,一方面邀请创客空间的导师来校讲学,推广创客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创客空间,探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创客环境下亲身感受创客文化的气息,把握创客文化的内涵。

第二,开设创客文化论坛,举办创客竞赛。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创客导师和学生就创客文化或创客前沿动态开展专题讲座或沙龙,了解创客最新发展趋势,拓宽研究视野和研究深度,在师生中营造研究创客的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创客竞赛,每届赛事设定竞赛领域主题,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无人机等领域,设置创客论坛,竞赛同时鼓励交流与合作,并安排参赛作品展览和介绍,线上线下分享创客成果,推广创客文化。

第三,设立创客社团,激发学生自发参与创客热情。通过社团形式来开展创客研究,使其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草根性。学校导师应对社团加强指导,在研究方向、研究途径等方面宏观把握,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实践和调研,同时鼓励社团出版相应刊物,分享并传播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科学研究探索:独创精神的建构

科学研究与创新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科学研究本质就是探索未知、发现、发明和创造。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建构而成。[21]因此,建构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生会主动搜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将已有知识和学习知识进行排列、重组,产生新的思考。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建构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将创客文化融入科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有两种。

一是应用型科学研究。启发学生创意,引发学习兴趣;开展基本逻辑结构和电子电路知识的学习;训练学生工具使用技能和手脑协调能力,开展动手实践;进行分享演示和应用延伸。这种研究层次相对较低,适合与日常生活、学习结合,开展发明创造,如以水的科学为启发,制造出自动浇花器、天然加湿器或自动浮沉装置等。通过应用型研究,加强学生对生活与科技的观察,提高逻辑与思考反应效率。

二是项目型科学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形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制定项目方案,包含问题解决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案并及时调整方案设计,提高操作技能;进行成果交流和项目推广。这种研究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团队分工与合作,适用于高技术高难度的专题研究,如以无人机、潜水球、机器人为主题的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型研究,整合各学科专业知识并反复实验,解决生活中甚至社会中的难题,同时训练学生社交与表达能力,培养分享的独创精神。在科学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加强指导,又要尊重学生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善于把握思维的“闪光点”,支持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实现设想。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创客文化的培育与推广尚缺乏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模式和机制。创客文化是一种西方舶来文化,在国内的本土化过程必定任重道远,需立足中国文化场域,结合特定情境理性地吸收与融合,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宏观层面,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扶持政策,为创客运动搭建平台,营造全社会关注和体验创客文化的氛围;中观层面,各级教育部门加强创新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为创客运动和创客文化修桥铺路,夯实基础,培养创新人才;微观层面,个人积极投身创客运动,体验创客文化,培养独立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11][18]刘燕:《创客文化的特质与教育改革》,《大学生研究》2016年第1期,第79~83页[2]徐广林林贡钦:《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文化与创客空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年第2期,第11~19页[3]姜奇平:《史诗般的创客与新工业革命》,《互联网周刊》2012年第23期,第6页

[4]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7期,第59~64页

[5]王同聚:《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推进策略与实践——

—以“智创空间”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6期,第65~70页

[6]宋甫等:《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图书情报知识》2015年第6期,第28~35页

[7]李卢一郑燕林:《美国社区创客教育的载体——

—社区创客空间的发展动力、功用与应用》,《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第41~48页[8][13](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33页[9]严翅君:《后现代理论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7页

[10]纪光欣岳琳琳:《德鲁克社会创新思想及其价值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9期,第1~6页

[12](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中信出版社,2006年

[14]王佑镁:《发现创客:新工业革命视野下的教育新生态》,《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第49~56页

[15](美)杰里米·里夫金:《零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经济时代》,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56页

[16]祝智庭:《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7期,第5~ 13页

[17][19][21]杨曼英:《创新教育导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页

[20]束霞平:《论大学人文教育实施途径》,《江苏高教》2009年第3期,第94~95页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策略

创客教育实施方案 一、校园创客空间建设的背景 校园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教育与创客运动的平台,一方面,它整合了创客活动所必须的工具、材料等硬件资源;另一方面,它是链接各个学生创客的纽带,是创客实践、创造、交流、分享的平台。学校可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创客空间实验室,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项目中,大胆尝试,打破年龄歧视,开展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二、建设目的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热潮的风起云涌,3D打印技术、Arduino等开源硬件平台日趋成熟、新能源新科技的运用普及化,越来越多热衷于将创意变为行动的年轻人踏上了“创客”之路,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 在学校建设面向青少年的创客室验室,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最前沿的软件、电子、机械、新能源等科学技术,在创客空间,学生们可以将想法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创客空间必将引领更多学生走上爱科学、爱学习的道路。创客空间建设,可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用知识”的机会,

努力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实现出来,来这里的学生为了制作或创作他们想要的东西,通过聚会来共享资料和知识。创客空间其实具有了开放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图书馆、学校教育理念展示窗口等功能。可以说学校的创客空间是创客教育的载体,承担了支持课程教学、支持学生活动的重要功能,也是培养学生创客精神、创客能力,推广创客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建设思路 现在简单来说建设我校校园创客空间的主要目标体现在 以下方面: 1、建成一个可供学生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提升技术的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创客空间中可以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并将想法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与开放氛围中,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而这恰恰是当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现有单一类型的校园实验室所欠缺的。因此,这个在校园内的创客空间,更多的也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自主的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合作,艺术、工程、电子、机器人等领域的整合学习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创造资源,以及动手实验的场地。 2、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和交流场所,打造一个传播创客文化的造梦工厂。创客不仅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也是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他们在交流中聆听建议获取启发,整合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创意,创造出各种类型创新作品。因此,以校园内的

“创意十二月”之XX文化创客月活动认定及扶持办法【模板】

XX“创意十二月”之XX文化创客月活动 认定及扶持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精神,推动XX 区文化创客发展,鼓励企业、园区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XX “创意十二月”之XX文化创客月活动,根据《XX市XX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扶持资金由XX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以下简称文创经费)列支,资金审批及拨付按照文创经费的审批拨付程序执行。 第三条本规则由XX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文产办)具体实施。 第四条本规则适用对象: (一)由XX区文化企业、园区或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在XX创意十二月期间主办或承办的文化创意活动; (二)经区政府审批同意的其他活动。 第二章认定及扶持标准 第五条XX认定为XX“创意十二月”之XX文化创客月活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活动必须是“十三五”期间XX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扶持领域的相关活动; (二)活动的起止时间必须在当年12月1日-31日期间; (三)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对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活动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并与文化创新创意或文化创客创业相关联; (五)活动形式必须公开、开放,接受企业、从业人员和市民的广泛参与。 第六条按活动的举办目的、规模档次和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活动认定分为以下四类: (一)重点活动。为丰富XX文化创客月活动内容,由区文产办根据每年产业发展特点,发动和指导企业、园区或行业协会举办的大型专题文化创意产业活动; (二)关联活动。不以XX文化创客月为主要依据,根据其他目的而举办的,符合第五条规定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活动; (三)一般活动。以活动申报单位自身运作为基础的,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活动; (四)特殊活动。对我区文化创意产业有特殊推动作用的,经区政府审批同意的文化创意产业活动。 第七条按照活动认定分类的不同,根据《XX市XX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对文创领域的高端赛事及其它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重大文创活动的组织和推广等费用给予扶持,每个活动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扶持,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扶持: (一)认定为重点活动的,对活动的组织和宣传费用给予50%,不超过100万元的扶持; (二)认定为关联活动的,对活动的组织和宣传费用给予50%,不超过50万元的扶持;

创客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创客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弘扬创客文化,促进创客交流,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创新创造意识、提升创新创造能力,积极开创学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团市委联合北京市属部分高校开展创客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努力开创学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活动主题: 创新新时代,创客大空间 三、活动口号: 创客、创业、创意、创新 四、活动时间: 2016年4月至6月 五、主要内容 (一)创客系列主题讲座

1 以部分北京市属高校为代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及优秀创客代表进行创客知识、创客文化系列主题讲座与沙龙活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二)创客文化体验活动 选取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参观青年创客联盟中的优秀企业,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意识与精神,强化创业能力 六、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高校要从高素质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创客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紧抓好。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发布活动方案,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高校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的宣传工作,使创客文化进校园在学生中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同时,注重做好优秀成果和典型人物的宣传展示工作,提升影响力与感召力,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创造文化氛围。 2

创客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构建活动,开展幼儿园的创客教育 令狐采学 课题研究报告 潮州市兰英第一幼儿园课题组 “信息技术+构建活动,开展幼儿园的创客教育”这一课题是我园2017年初向潮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小组“十三五”课题组项目提出申报,获得立项通过。2017年2月正式成立课题组,开始实施研究。课题的提出、立项和实施,受到了上级部门及园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选题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新课程变革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最突出的变革重心就是如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创客文化的核心思想正好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当前,我国许多中小学校以学校创客空间建设、开设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为主线索,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文化正在学校生根发芽,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幼儿园引入了这种教育理念还是少见,创客教育更注重的是幼儿的兴趣和素养的启发,提供一种长效机制将创新创造固发下来,这恰好弥补了幼儿园传统教育中忽略兴趣和创新的缺陷,因此,我们

选择推出了相关的益智的创客课程,信息技术+构建活动培养幼儿园的“创客文化”作为研究课题,在如何让孩子们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结合身边兴趣的事物,大胆想象,巧手制作,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让幼儿园的创客文化深入家长、幼儿和老师的内心。 在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幼儿园里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前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创客教育,传播创客文化,是对人类科技文明和文化的有效传承,它完全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科技创新胡精神。是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幼儿园开展创客教育,培育新一代科技创新思维和能力,这样国家才有真正的未来和希望。 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基础条件:我园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硬件上:我园覆盖了网络,采用视频教学、信息服务、幼儿园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一体机等,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软件上:我园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全园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我园多年来以建构游戏为特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课程。我们认为,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创造的过程,建构游戏的

创客与创客工坊

创客的定义 “创客”(Innovator)是指拥有创新想法,并通过硬件创造、软件开发、设计等手段,努力把创新想法变为现实的人群。 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的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共享资源和知识,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赢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简单的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 创客(Maker)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在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典型体现。Fab Lab及其触发的以创客为代表的创新2.0模式,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用户创新环境。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 在中文里,“创”的含义是:开始做,创造,首创,开创,创立。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有一种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在里面;

“客”则有客观、客人、做客的意思。客观,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客人、做客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开放与包容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乐于分享。 没有分享,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分享和传播知识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将分享作为乐趣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但分享绝不意味着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鼓励抄袭和盗版,恰恰相反的是,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首创精神的坚实基础上,否则创新会变成建立在流沙上的建筑。创客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玩”是一种状态:放松、惬意、自由。 “玩”是一种实践: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 “玩”是一种分享:与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义。 “玩”是一种境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一起玩时,世界将因“玩”而改变。 创客的标准定义其实是未经最终确认的,有着多元化的理解,目前所说的中国创客也是不仅包含了“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了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代表。 玩创工坊:培养创客的创客空间(图) 18日,龙岗首个创客教育实践点—玩创工坊,在龙岗中心城天安数码城落成。 源于去年一家玩具公司举办的玩创汇活动,如今,玩创工坊的成立,将为龙岗在“培养创客”、“引导创客”、“服务创客”上,为所有创客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玩创工坊不仅仅为创客提供了包括CNC、3D打印机、铣床、钻床、车床、电磨等专业设备及工具,工房内还开设布艺工作坊、木工工作坊、机械工作坊、电子工作坊,为创客提供更多的创新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刘婷婷

什么是创客文化

什么是创客文化 创客,最近是一个很火的热词,更是随着ChrisAnderson的新书《创客:新工业革命》的火爆而进一步大火特火了一把。不知道是为何,两年前我发现国内的“创客”是翻译于英语Hacker,而不是Maker,同时将Hackerspace翻译成了“创客空间”!原先觉得这个翻译实在是很贴切,将黑客伦理和创客文化有机结合,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翻译!可是随着一年多的观察,以及入职DFrobot以后的行业观察:国内所谓的“创客”以及其秉承的“创客文化”实在是偏离黑客精神太远太远了,完全没有一点开放的影子了,瞬间感觉非常失望。本文所讨论的事先约定俗成如下:Maker表示“创客”,Hacker特指那些热爱编程,善于改造计算机的“黑客”,而不是在网络上盗取个人信息或者破坏网络的“骇客”。骇客不在讨论之列,而黑客和创客还是分开的,不会混为一谈。 黑客伦理及其文化背景 首先谈黑客伦理,黑客伦理是伴随“黑客”(Hacker)一词诞生来的,最早的Hacker一词表示五十多年前,在麻省理工(MIT)的一些学生,业余喜欢鼓捣一

些计算机编程,且技术很强的人,也就是现在说的“老鸟”或者“大牛”,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要想称得起“hacker”,它必须有创新、有风格、有技术含量(摘自StevenLevy的《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后来成立了一个著名的“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TechModelRailroadClub,缩写为TMRC),世界上最早的“黑客”群体就此诞生,从这里走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程序员。包括有“人工智能之父”之称的JohnMcCarthy(约翰·麦卡锡)和“自由软件之父”RichardStallman(理查德·斯托曼)。四十年前,互联网的原型ARPAnet 也诞生在这里!随着ARPAnet连接了主要的高校,这样的文化氛围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并最终形成了“黑客伦理”。黑客伦理和黑客文化紧密关联,其核心精神是“开放、共享、分权和对技术的崇拜”。而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内涵存在,黑客文化开始广泛传播,并最终渗透到了全球互联网的每个角落。而自由软件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和“实例化”。当1984年RichardStallman深刻的感受到自由开放正在远离这个世界,黑客伦理正在被商业化的拜金主义所取代的时候,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并最终发起了GNU计划和自由软件运动。可以说自由软件运动是现在一切开放、开源以及CC(CreativeCommons,创作共用)的理论基

创客

创客 创客(Mak-er)"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Mak-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创客"。"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创客排第五。 简要定义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简单的说就是:玩创新的一群人。 释义

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自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在中文里,“创”的含义是:开始做,创造,首创,开创,创立。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有一种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在里面; “客”则有客观、客人、做客的意思。客观,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思维。客人、做客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在里面,而开放与包容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乐于分享。 没有分享,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分享和传播知识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将分享作为乐趣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但分享绝不意味着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鼓励抄袭和盗版,恰恰相反的是,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首创精神的坚实基础上,否则创新会变成建立在流沙上的建筑。创客鼓励创新各种分享盈利模式,在分享的同时,保护首创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玩”是一种状态:放松、惬意、自由。 “玩”是一种实践: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 “玩”是一种分享:与他人一起玩,才更有趣,更有意义。 “玩”是一种境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客一起玩时,世界将因“玩”而改变。 创客的标准定义其实是未经最终确认的,有着多元化的理解,目前所说的中国创客也是不仅包含了“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了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代表。

创客教育的定义和概念解读与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研究

创客教育的定义和概念解读及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研究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这个定义来自2016年2月的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创客、创客教育界的20余位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的成果。因为开研讨会的那天正好是元宵,这一定义也被称为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 创客教育的定义看起来就一段话,但是研讨的过程却颇费周折。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几乎每一位从事创客教育的创客或者教师,都有自己的定义。一开始做创客教育的几位骨干教师和创客,是采用“和而不同”理念,彼此都相信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后来发现,不同的表述会带来一些误解,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一个研讨会。应创客教育专委会的要求,我们对这个定义做以下解读,以期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形成最为广泛的行业共识。 首先,我们发现教育学当中的很多概念,都受到每个时代对教育要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公众认为哪一类人的工作方式和能力模式,将会是影响时代未来发展走向的方式,那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学习潮流或者教学模式。比如当教育目标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以落实基本功、以“学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潮,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口袋插满钢笔的大学生”样子,因此很多教育行为围绕着

“升学”展开。当时代要跨入信息社会,国家需要计算机人才的时候,“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学科整合、融合,WebQuest之类的教学模式就纷纷出现。 旁观国外也是如此。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提出也分别受到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特别是软件工程师的影响,探究(Inquiry)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常常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或者“像专家那样思考、解决问题”,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则要求教育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体会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面对某个需求,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请教专家,自学知识,团队协作,最后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而互联网时代中工程师的网络协作模式,也影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最终走向网络协作。也许会有人质疑,“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为科学家”,“程序员的生活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这是事实,但是也不必担忧。 这就像一场接力,每个时代影响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人才模型,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人看好创客将成为下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群体,于是就产生了“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的社会背景。事实上,创客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大教育,很多最为原始的创客,就是自由的软件工程师——一批开源文化的创立者和粉丝。

很火的创客教育

很火的创客教育,你知道它具体的含义吗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这个定义来自2016年2月的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创客、创客教育界的20余位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的成果。因为开研讨会的那天正好是元宵,这一定义也被称为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 创客教育的定义看起来就一段话,但是研讨的过程却颇费周折。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几乎每一位从事创客教育的创客或者教师,都有自己的定义。一开始做创客教育的几位骨干教师和创客,是采用“和而不同”理念,彼此都相信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后来发现,不同的表述会带来一些误解,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一个研讨会。应创客教育专委会的要求,我们对这个定义做以下解读,以期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形成最为广泛的行业共识。 首先,我们发现教育学当中的很多概念,都受到每个时代对教育要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公众认为哪一类人的工作方式和能力模式,将会是影响时代未来发展走向的方式,那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学习潮流或者教学模式。比如当教育目标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以落实基本功、以“学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潮,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口袋插满钢

笔的大学生”样子,因此很多教育行为围绕着“升学”展开。当时代要跨入信息社会,国家需要计算机人才的时候,“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学科整合、融合,WebQuest之类的教学模式就纷纷出现。 旁观国外也是如此。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提出也分别受到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特别是软件工程师的影响,探究(Inquiry)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常常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或者“像专家那样思考、解决问题”,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则要求教育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体会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面对某个需求,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请教专家,自学知识,团队协作,最后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而互联网时代中工程师的网络协作模式,也影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最终走向网络协作。也许会有人质疑,“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为科学家”,“程序员的生活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这是事实,但是也不必担忧。 这就像一场接力,每个时代影响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人才模型,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人看好创客将成为下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群体,于是就产生了“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的社会背景。事实上,创客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大教育,很多最为原始的创客,就是自由的软件工程师——一批开源文化的创立者和粉丝。

创客教育的实践形式(精)

创客教育的实践形式 作为时下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也许你可以从众创空间中看到商业,也可以在其中发现它的背后,其实是文化与教育的巨大支撑。目前,全球有1000多个“创客空间”,奥巴马政府从2012年开始,计划在4年内将“创客空间”推向1000所学校。这种打破专业、技术、人群壁垒的创新模式,不仅已经走入中国,还走入了学校。 学校作为创新人才培育的主要阵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利用的场所,同时它还因其自身的教育功能,成为创客教育的最佳土壤。 什么是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指以培养学习者创新、创业所需知识、能力、视野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行为,以及活动、课程和环境的总和。创客教育的发展要得益于两个条件:首先是开源硬件、3D打印机以及易于学会的编程语言,让学生们动手创造更加简便。其次是在线教育的发展,让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场所。 创客教育的显著优势在于,相比较传统的学校科技实践教育来说,创客教育更注重兴趣和素养启发,提供了一种长效机制将创新创造固化下来。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鼓励将创意变成行动的创新活动,创客教育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忽略兴趣和动手能力的缺陷,让孩子们自主探究,“玩创新”,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的能力。 在中国,创客培养基本有三种形式。 一是体验式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国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最初萌动,基本来自于课堂。浸入式的科技制作课、神奇的科技馆之旅,都点燃了年轻人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强烈好奇心。于是,一些教育者们通过开发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拼装实验,将青少年慢慢带入动手实践的环节。这种体验式的培养效果功能明显,但不足也在于大多数体验都停留在“耳闻”或“模仿”阶段,即使有一些制造机会,也是成品或半成品的拼装组合,很难让学习者保持长期的兴趣,并真正开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二是素养式培育。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体验式培养的基础上,教育者们开始注意青少年科技兴趣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课程使之连贯起来。这种方式更重素养的培育,把创新当作个人素养的必须品,进行补充强化。长期的兴趣才能让兴趣转化为成果,一些小创客在这样的机制下快速成长,虽然不一定就能百分之百成为一个完整创意,或称为创业的起点,但却给了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0后一个尝试的机会。 三是平台式教育。体验和课程是创客培育的条件,二者不可偏废。可仅有这些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目前,创客教育已经进入了平台式的教育阶段。如果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辅以技术支撑和导师支持,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

中国创客文化的兴起

中国创客文化的兴起 传统与创新,似乎永远是在冲突与博弈的两个概念,正是在这不断碰撞的过程中,生活被挖掘出了无限的希望和可能。比如提到打印,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文字或图片的平面输出。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原本平面的生活一下子立体起来。只需等待半个小时,就可以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约3厘米高的“你”;垃圾桶变成一个可以发出声音表达开心、失望等不同情绪的互动小怪兽;可以吃可以玩的水果钢琴……打印从此不再只有平面。它的制作者可能是IT工程师、白领、建筑工程师,等等。他们被统称为“创客”。 悄然兴起中国创客文化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代表了创意、创新,是寻求改变并且付诸实践。创客是一群喜欢或者享受创新的人,追求自身创意的实现,至于是否实现商业价值、对他人是否有帮助等,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他们通常活跃在开源硬件社区,笃信开源精神,创客的群体与开源硬件运动的兴起密不可分。创客是追随于心的人,他们的创意和发明以及闪亮的眼神,都鲜活地展示着梦想

的力量,以及对社会生活如此切实的改变和参与。就是这种创客的开源精神,成为了这芸芸世界里色彩鲜明的存在。 在国外,“创客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浪潮,“全民创造”因为创客文化的兴起而不再只是梦想。闻名遐迩的“乔帮主”,乔布斯堪称是创客界的元老,从小爱“倒腾”的他曾尝试改变电话中的脉冲频率来打免费电话,也正因为他的创新成就了今天的“苹果”。随着国外的创客形成的这股新兴潮流,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创客活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创客空间,中国的创客文化正在悄然兴起。 中国创客文化的发展 中国创客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创客空间的成长密不可分。自2016年从第一个国内创客空间在上海开办以来,已经为所有喜欢发明创造的创客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社区。国内创客空间的迅速发展,随之带动了创客文化在中国生根发芽。 如今,国内比较知名的创客平台除了上海的“新车间”和DFROBOT,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和北京的“创客空间”等。这些创客空间的创始人可谓是国内创客界的先驱,比如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和DFROBOT创始人叶琛,都是中国创客

创客教育的定义和概念解读

创客教育的定义和概念解读

创客教育的定义和概念解读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这个定义来自2016年2月的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聚集了创客、创客教育界的20余位专家和实践者共同研讨的成果。因为开研讨会的那天正好是元宵,这一定义也被称为创客教育的“元宵定义”。创客教育的定义看起来就一段话,但是研讨的过程却颇费周折。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几乎每一位从事创客教育的创客或者教师,都有自己的定义。一开始做创客教育的几位骨干教师和创客,是采用“和而不同”理念,彼此都相信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后来发现,不同的表述会带来一些误解,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一个研讨会。应创客教育专委会的要求,我们对这个定义做以下解读,以期促进创客教育的发展,形成最为广泛的行业共识。 首先,我们发现教育学当中的很多概念,都受到每个时代对教育要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公众认为哪一类人的工作方式和能力模式,将会是影响时代未来发展走向的方式,那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学习潮流或者教学模式。比如当教育目标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时候,

出现了一些以落实基本功、以“学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潮,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口袋插满钢笔的大学生”样子,因此很多教育行为围绕着“升学”展开。当时代要跨入信息社会,国家需要计算机人才的时候,“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学科整合、融合,WebQuest之类的教学模式就纷纷出现。旁观国外也是如此。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提出也分别受到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特别是软件工程师的影响,探究(Inquiry)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常常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或者“像专家那样思考、解决问题”,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则要求教育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体会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面对某个需求,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请教专家,自学知识,团队协作,最后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而互联网时代中工程师的网络协作模式,也影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最终走向网络协作。也许会有人质疑,“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为科学家”,“程序员的生活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这是事实,但是也不必担忧。这就像一场接力,每个时代影响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人才模型,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人看好创客将成为下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群体,于是就产生了“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的社会背景。事实上,创客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大教育,很多最为原始的创

创客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们作为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在创新2.0时代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很多很多的思想才会转化为一句语言,很多很多的语言才会变成一次行动,持续不断的行动会变为习惯,许多人长久的习惯成就了文化,而对一种文化思想长久的坚守与实践最终成为信仰。如此看来,“创客”与其说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一种信仰,科技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个人通讯,也将改变个人设计、个人制造。同时,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创客”们站在彼此的肩膀上,越站越高。 软件学院立足创业教育二级学院的实际,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方面为学生们打造成长成才的平台,在前期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客”文化节适时而生。 活动主题:“创业梦想,乘风而上!” 活动宗旨: 活动旨在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建立相对完整的学生创业模式,整合校内优秀创新创业资源,选拔扶持优秀学生创业团队,进一步提高软件学院创业教育质量。 活动一:创新创业大讲堂 1.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创业,增加同学们对创业理性的认识,增加校内外对“创业”教育实践的交流,以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学院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邀请校内外参加各类创业企划竞赛的典型、业内的创业成功人士与专家,在学生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念及创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解答同学们的实际问题,为同学们以后走向社会和创业提供帮助。也为校内创业教学与校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打造一个交流平台。 2.参与活动对象: 软件学院2016级全体在校生。 3.活动时间和地点: 拟定于2016年10月下旬,在安阳师范学院(文明大道校区)举办。

创客教育的理念

创客教育的理念 创客教育起源于近年来欧美创客运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而这些实践正赢得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创客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通过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践,旨在培养学生“面向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因此,创客课程更多地呈现出“工程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属性,并秉持不同于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独特的课程理念。 立足学生的亲身体验 传统课程以特定学科为中心,以抽象的文化符号为学科知识载体,通过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为主要教学方式。而创客课程以“做中学”为基本特征,将学生参与创造活动的亲身体验作为知识建构与意义生成的直接来源。这里的体验超越了传统课程中以认知为核心的间接经验,而是将学生的兴趣、直觉、反思、情感、价值等相关要素也囊括其中,并承认这些要素之于学习的合法性和价值性,使得整个的学习过程与意涵更加鲜活立体、深刻丰满。 虽然创客课程立足学生的亲身体验,但并不否认学生原先的间接经验作为其从事创造活动的基础性和前提性价值。实际上,在创客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将有助于原有间接经验的内化,赋予间接经验以更切身的个人意义;反过来,原有的间接经验又有助于将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到抽象的、逻辑的科学世界。 架设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创客课程通过真实的设计创造过程将科学世界中的知识经验组织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架起了沟通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桥梁,使得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都具有现实意义。创客课程的实践项目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必须像专业人员一样展开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动手操作、得出结果。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学生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知与完善自我,达成“生活即教育”的状态。因此可以说,创客课程是一种沟通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真实性学习。 整合各学科的工程类综合实践 现代知识生产方式是从人类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具有显著的跨学科、非线性特征。创客的创造过程正是符合这样的认知特征,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经验以达成问题解决。 由此可见,创客课程的这种认知模式还原了现代知识生产的本来状态,与现行学科制课程编制模式互为补充,并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征。 本文参考自: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

创客相关概念:创客、创客空间、创客教育、STEAM、创客文化 创客运动源于美国硅谷的车库文化,在创新理念激发下,美国创客们将车库、地下室当作发明创造的集聚地,很多企业以车库为起点,缔造一个又一个传奇。1981 年,德国柏林诞生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混沌电脑俱乐部,随之,创客空间这一概念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我国,目前创客空间分布处于一种非均衡的状态,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于经济实力,这些城市经济技术发达,资金雄厚;于政策倾向,政府支持力度大,提供完善的平台支持与政策优惠策略,因此,创客空间的发展如火如荼。如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是独立运行进行科技制造的空间,极具创作热情的创客们汇聚于此,完成众多作品与项目,充分展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创客文化:创客运动是创客文化的载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一,安德森给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全新的解读——“创客运动的工业化”,以数字制造、个人制造、信息技术、绿色能源交互融合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人类历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二,开源硬件的民主化。近两年,以Arduino 为代表的开源硬件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其软硬件设计资料均全面开放,体验群已然从行业专业人士扩展到学生、大众群体中来,开源硬件平台的出现,降低了普通人参与开源硬件的门槛,全世界的信息资源得以共建共享,加速信息更新速度。其三,我国制造业模式的转变。基于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我国制造业由大工业化、复制化向数字化、定制化方向转变,工业与人类劳动日渐分离,大规模、高成本生产转向小规模、低成本制造。 创客运动:在中国,创客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荼,其源头可追溯于20世纪80 年代的DIY 文化,DIY 人群的共性是基于内在的兴趣驱使,借助于小范围的团队力量,实现个性化定制。近两年,深圳通过自身完善的硬件产业链,发展为全球制造业重镇,创客人群一时间在深圳大量涌现。2015年首次将创客运动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成为创客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助推器。 创客教育的起源: “创客”又名“Maker”,最早起源于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以创新为理念、个人制造为内容的实验室(Fab Lab)。 创客教育起源于具有创新精神内涵的全球“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迄今已引起全球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2009 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 to Innovate)”大会上的发言,以及美国白宫于2012 年启动的“创客教育计划”(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 MEI) “创客”一词源于克里斯·安德森著作标题中的“Maker”,我国学者将其翻译为“创客”[3]。克里斯·安德森在其著作《Maker:The New Industiral Revolution》中,将“创客”定义为:“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的人”[4]。创客实践,则一般认为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 项目。随着互联网、云平台和开源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种“人人皆为创造者”的创客运动正在逐步向高校渗透和发展。 有学者提出可以引入教育中的七种创客理念,分别是将创意变成现实、做中学、乐于分享、协作学习、跨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工匠精神。1. 创新常态化。2. 开源共享精神。3. 实践接入性强。4. 数字工匠精神。 创客教育的类别:当前中小学创客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两类:一是在校内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或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二是校外教育机构所开发的商业性课程。 创客的涵义: 美国著名杂志人安德森总结了创客运动的三个特征:一是人们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出模型样品(数字DIY);二是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设计成果,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三是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通用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

创客文化简介

关于创客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创客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人,相反的是,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以及各不相同的特长,一旦他们聚到一起,相互协调,发挥自己特长时,就会爆发巨大的创新活力。 创意者 他们是创客中的精灵,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改进的办法,将其整理归纳为创意和点子,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 设计者 他们是创客中的魔法师,他们可以将一切创意和点子转化为详细可执行的图纸或计划。 实施者 他们是创客中的剑客,没有他们强有力的行动,一切只是虚幻泡影,而他们高超的剑术,往往一击必中,达成目标。 “创客”最早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CBA)发起的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Fab Lab基于对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制造,到调试、分析及文档管理各个环节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发明创造将不只发生在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将不仅仅属于少数专业科研人员,而有机会在任何地方由任何人完成,这就是Fab Lab的核心理念。Fab Lab网络的广泛发展带动了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的浪潮,创客空间应运而生。 创客空间是什么? 创客空间(hackerspace,hackspace,hacklab,makerspace,creative space)是一个人们能分享兴趣——多数是电脑,技术,科学,数字或者电子艺术(也包括其他更多方面)——合作,动手,创造的地方。创客空间可以被看作开源社区创客能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识,创造新事物的实验室,厂房,工作坊,工作室等等。很多创客空间参与自由软件,开源硬件,新媒体的活动。他们经常在大学,社区活动室,成人教育中心,但是有些需要更多空间的可以直接在厂房里。 不同创客空间的活动差别很大。创客空间是人们以工作坊,演讲,讲座等形式分享知识的地方。空间常举办聚会等社会活动。他们为成员提供地点及设备供成员们进行个人项目,或者集体项目。创客空间也可以运作物理或虚拟设备租借。创客空间的房间很重要,它提供创客们完成他们的任务的基础设施。作为空间的补充,大多数创客空间提供电脑。设备好一些的创客空间提供机械工具,音箱设备,投影仪,游戏中心,电子设备(例如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电路元件和其他电子制造所需要的设备。一些创客空间提供食物储备,并举办厨艺讲座。 组织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习题及其答案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习题及其答案 林少雄 ①所谓“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与音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 ③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观念,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而创客运动首先考虑的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技术还是功能,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造型、色彩却千差万别,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