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南京市建康路小学郑超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而青少年是制造和追随流行文化的主力军。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少年炮制并演绎着一轮新的文化浪潮。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等文化在中国出现,韩国文化就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征服了我国的受众群,尤其在青少年中最受欢迎和追捧,引发了所谓的“韩流”现象。据上海团市委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对36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知道“哈韩族”的青少年人数高达80%;知道“流氓兔”的青少年有292名,高达81.10%;其中真正接触“韩流”的青少年人数多达65.80%;明确表示喜欢“韩流”的人数占53.7%[1]。“韩流”在我国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由北京、上海、成都、江苏等“韩流”策源地蔓延至全国其他城市乃至农村,一举成为流行文化的新景观,在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市场上渐呈强势。“韩流”之盛,不禁使人疑惑:为什么韩国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韩流”又为何能风靡华夏大地?

一、“韩流”的文化内涵

(一)、“韩流”的各种表现形式

1、音乐:1999年,韩国的“酷龙”组合来华成功演出后,2000年2月,韩国组合“HOT”的演出继续受到热烈欢迎。这一年,强劲的“韩流”在中国年轻人中迅速蔓延。同年10月,安在旭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演出至少收益10万美元以上,观众达1.7万人[2]。此后每年都有大量的韩国流行音乐涌入,加上韩剧中总是同步推出的动人的主题曲,韩国音乐已成为亚洲音乐一股取代不了的势力,并在中国有广泛影响。

2、韩剧:韩剧来到中国应从1993年算起,《嫉妒》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韩剧,但在当时的反响并不大。直到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爱情是什么》,“韩剧热”才开始逐渐扩散。往后韩剧均有很高的收视率,韩国电视剧至此风靡中国,仅2002年,中国播放韩剧就达67部之多[3]。时至今日,每一部韩剧都让“哈韩族”们欲罢不能,也使这些偶像们赚足了人气。可以说,“韩流热”在很大程度上是“韩剧热”,并由韩剧热引发或带动的一系列文化现象。

3、电影:2002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票房奇迹,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哈里波特》、《指环王》等电影,“野蛮”成了一股女权热潮,也为“韩流”在中国的市场打开了另一扇门。再到后来的《触不到的恋人》、《太极旗飘扬》、《空房间》、《撒玛利亚城的女孩》等,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并且在世界不少电影节都获得大小奖项。这些奖项充分体现了韩国电影的实力与受欢迎程度。

4、文学:继韩国的影视、歌曲之后,韩剧的同名影视小说成为2005年韩国图书输出的又一高

潮,韩剧小说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畅销书势力。而《那小子真帅》等青春、言情小说又为“韩流”又刮了一股文坛新风。

5、偶像:韩国的电影和音乐,尤其是电视剧能如此深入人心,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归功于一代接一代成长起来的优质青春偶像。无论“哈韩族”是否愿意,他们不得不承认,美貌是“韩流”暗藏的一把最锋利的尖刀,被它击中,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抵御的能力。“哈韩族”对偶像的发型、服装、爱好、性格、甚至相貌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韩流”的士气。

6、动漫:即动画与漫画的简称,是深受全球青少年喜爱的文化形式。韩国政府对其动漫产业的扶持以及韩国动漫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使得其动漫产业突飞猛进。十年前的韩国动漫杂志上90%是日本作品,10%是本国作品,现在则反了过来[4],动漫产业利润也大幅度地提高了。不仅在韩国,其在中国也大有取代日本漫画、迪斯尼动画的趋势,在我国当代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韩国动漫形象有“流氓兔”、“中国娃娃”、“猫咪DOGO”等,这些卡通形象伴随着韩国动漫产品一起走进了青少年的心里。

7、游戏:韩国的游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仅韩国的网络游戏来说,其市场规模从1997年之前只有100一200亿韩元发展到了2004年突破40000亿韩元[5]。目前韩国号称亚洲网络游戏第一大国,在亚洲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劲舞团》《奇迹》等都是中国青少年玩家们所热衷的韩国网络游戏,而这些游戏也一直牢固占据着各大游戏排行榜的前列。

8、附带产业:在韩国,“韩流”是一项利润巨大的产业。“韩流”虽以韩国文化为代表,但却没有局限于娱乐领域,而是通过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发展为以韩国娱乐产品为代表,包括韩国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食品、小商品、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在内的一个相互影响和带动的循环体系,形成一个商业链条。在“韩流”文化的推动下,“韩流”经济势不可挡。

(二)、“韩流”的含义

“韩流”是一种现象。从浅层意义上讲,是各国文化的一种广泛和深入交流的结果。从深层次来看,是一种文化的国际化、全球化、市场化的表征。以1993年中国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为“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那么“韩流”入境己有16年之久了。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韩流”,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广义上的“韩流”,它泛指在中国文化领域中所涉及到的一切韩国文化现象,它包括韩国音乐、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韩国游戏、韩国动漫、附带产业等;二是按照中韩学者的说法,“‘韩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及其他’四类,‘其他’中则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也有分为五类的,把‘游戏’换成‘文学’,另单列‘其他’一类,‘游戏’也包括‘其他类里’”[6]。三是狭义上的“韩流”,仅仅指韩国电视剧。其实不管对“韩流”

的内涵如何定义,“韩流”的核心部分是韩国电视剧,毕竟它是在中国受众面最广的,也是影响面最大的。此后,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场,“HOT”,“NRG”等韩国流行音乐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韩流”作为一种文化定义下的现象进行阐释。“韩流”由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游戏等一系列文化传播媒介所组成,融合了韩国本土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和欧美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它是各国文化的一种广泛和深入交流的结果,是文化的国际化、市场化的表征,是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同化下的产物。

二、“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一)、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厘定

1、美学,它是关注人的生存境况,以提升人生境界为旨趣的人生哲学。从学科特性上看,美学从本质上属于哲学。美学所面对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所要做的不是对其进行一般的归纳、概括、分析和推演,而是对其进行一种哲学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在哲学层面上进行的。美学以自身可能的方式参与当代人生存论这一态度的建设,以其对理想深情呼唤为人的存在架设起超越性的坐标,更好地肩负起为人类“操心”的使命[7]。美学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使理论本身成为直接关涉当代生活、当代文化价值变异的批评性存在,从而为现实文化的合理建构提供新的阐释。当代美学已经逐渐突破过去狭隘的就美论美的框架,它深入到人的各种生存活动中,以其在对当代人的生存活动的解读中,强化美学介入现实的力量、化解人的困惑、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与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美学知识就是审美价值观了。

2、审美价值观是一个人受自己审美意识的支配,对客观事物和对象做出美与丑、优与劣、悲与喜等美感价值判断,由审美经验积累和归纳而成的观念形态,它表现为人们从审美角度做出的判断、评价和行为方向。审美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既积极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又反作用于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审美价值观受其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的影响,并与之高频次地交织参与在一起。人们对社会事物、现象进行审美参照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既融合着主体对客体一种愉悦性的领悟和把握,又蕴含着主体对客体有意识的认同和选择,从而驱使着其审美心理的发展和求美行为的变化[8]。

(二)、“韩流”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笔者认为:任何事物对于人都有相对的两方面影响,因此我们不可偏激的坚持哪一方面是对的,指责哪一方面是错的,这都是不理性的表现。对于“韩流”现象亦如此,我们既不否认它的积极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它的消极影响。

1、“韩流”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韩流”满足了青少年多元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它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精神。文化的多元化使青少年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更倾向于那些具有活力的新文化,并与其一起成长。而“韩流”以及类似的“哈日风”,“港台风”是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具有一定新鲜感与时尚性,因此对青少年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在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青少年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一味地崇拜权威、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个人的选择,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新的审美价值观。这种普遍的文化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主”。虽然有学者指责这种文化低俗,没有深度和个性,但它毕竟给多数人的身心带来了愉悦和快乐,并从中各取所需。

其次,如果跆拳道、击剑也算一种“韩流”的话,那么它的影响绝不逊色于其他韩国文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韩剧或者自己喜欢的韩国明星的影响,进行着不同方式的体育锻炼,如跆拳道、击剑、游泳、街舞、滑冰等。对于学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的青少年而言,体育锻炼既能健体强身、磨练意志或又是一个很好的解压方式,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近些年来,每逢寒暑假,健身会馆的健身者中绝大部分是大中学生,而他们大多数都是人们所说的“哈韩族”。这也难怪,爱屋及乌,韩国演艺圈中跆拳道高手不在少数,电影《王的男人》主演李俊基是黑带二段,而“神话组合”的主唱申彗星更是达到了黑带四段的水平[9]。锻炼的同时,也能让这些平时待在家里与电脑电视为伴的独生子女,更多地与外界接触,未尝不是件一举两得的益事。

最后,“韩流”激活了青少年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拉康在他的镜像阶段理论中表明:认同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过程得以建构的。例如婴儿的自我形象是在他者的目光(镜子)中形成的、映像中的自我,即被反映的自我。这种在“他者”观看中形成的自我活动开启了儿童与外界的符号系统关系,同时也是儿童进入各种符号系统(语言、文化、性别关系)的途径。从想象的阶段发展出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主体和客体是模糊的,但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确立了自我中心[10]。以此来解释“韩流”中青少年意识形态的转变,那是极具有启发意义的。“韩流”的风行带来了新的镜像,在媒介依赖中,青少年通过文化消费完成心理“转移”和“补偿”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外来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并在这样的心理“转移”过程中,完成了对本国文化的反省。在反省中,青少年看到了中华文化中深邃的内涵和悠久的文化底蕴,从而在意识形态上激活了青少年自觉与不自觉地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青少年重视起了儒家文化,传统道德。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在青少年中大受好评、易中天等文化大家在青少年中深受欢迎、节目中的观点被青少年拿来讨论并发表自己简介,这就是一个极好

的现象。通过各位文学大家的赏评,青少年掌握了历史知识,懂得了人生哲理,遵循起传统道德。

2、“韩流”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并非意味着男女混淆,审美歧趣化。不可否认,韩国明星拥有耀眼的时代感,因而他们的服装、发型和色彩的搭配,总能引起青少年的好评和效仿。2005年的夏天,年度“超女”李宇春凭其帅气的中性外形将一种性别错位的审美以娱乐化的方式打造成焦点,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又一次被颠覆——“本是女娇娥,却偏像男儿郎”的风格成了众多青少年热衷和追逐的对象。周笔畅、李宇春等一大批在个人魅力中点缀着力量、弹性的女孩,使“中性美”在受众中进一步蔓延,并逐渐确立为一种新的前卫风向标。当"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女性不再成为所有人垂青对象的同时,男性的传统审美视角也在随着"韩流"的侵袭而悄然生变。不久前,韩国演员李俊基在电影《王的男人》中将阴柔美男的倾城绝色演绎到极至:他那彻底颠覆传统阳刚威猛形象的长发、凤眼、樱桃小嘴,不仅助长了近年来在亚洲地区的“美男旋风”,就连我国的“加油好男儿”等选秀节目中的许多男孩都呈现出“阴柔”的气质。性别的复杂化也经常闹出各种笑话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畸趣”的危害也非常之大,丧失了自己的个性特征、独创精神与独立思想。对于审美价值观尚未定性的青少年来说,跟风改变自己是很轻而易举的事,而其中的严重后果则无人知晓。

其次,青少年的攀比心理在“韩流”的影响下愈演愈盛。吃韩国料理、穿韩式服装、做韩式发型、买韩剧光碟、听韩语歌曲成了青少年中的一种时尚消费方式。更有青少年由关注韩剧、韩国明星到主动学习韩语、去韩国旅游、留学韩国,让人不禁感叹“韩流”的魅力之大。韩国明星在中国的每一场演出几乎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哈韩族”的追捧,他们有的省下吃饭钱,有的利用学习上的借口问父母要钱,甚至有些学生在上课时间偷偷跑出来去机场接自己的偶像。而2009年4月4日,南京的东方神起演唱会,开票仅4天就已是一票难求了,一张1680元的内场票在网上至少被炒到了3500元以上[11]。而“哈韩族”的80%都是青少年,看一场演唱会的金钱花费以及浪费的时间不仅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不利,还会带来青少年之间的攀比,造成不良影响。

再次,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尚未定型,他们的思想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其成才方式、价值取向受“韩流”的影响也越大。“韩流”的作用下,青少年的成才观、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功利性、世俗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多的青少年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不少青少年盲目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这种功利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折射到实际行动上的表现就是: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质的满足,追求世俗的幸福,更多的青少年幻想“一夜成名”、成为明星,而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漠视青少年年龄心理差异,强调平民参与、平等参

与;推崇和树立平民偶像、明星梦想,无限放大选手的成功几率;大胆改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价值观[12]。在这种价值理念的引导下,更多的青少年将放弃对于知识的追求、对道德的崇尚,他们不再相信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花在了成名的路上。

第四,受“韩流”影响,青少年审美追求呈感性化趋势。“韩流”的本质特点是平面化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这正是“韩流”涌入青少年中的原因。越来越多的韩国电视剧改编自漫画、小说,就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它的“无根性”。“韩流”对感性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想意义放逐并使得青少年在生活中模仿,不思进取,不辨是非。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升学难、就业难等成了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最直接原因。在这种心理压力的作用下,青少年容易产生一种浮躁心理,韩剧里的主人公颓废、逃避、荒唐的做法,他们照学不误,甚至认为这样挺“酷”。2004年中国新闻网的一份针对上海十余所中学文学爱好者的调查表明,日韩偶像剧模式的校园文学已力压武侠小说和魔幻小说,成为中学校园里最热门的阅读种类。根据这份调研结果,校园文学凭借46%的得票排在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的首位,而最喜欢的校园文学风格的评选中,选择“像韩剧那样较纯情风格”的学生占到了32%,与此同时仅有17%的学生选择“客观描写学生生活”。针对青春文学“韩流来袭”现象,这次中学生阅读调查的主持人认为:“韩国文学有其宣扬人性美的可取之处,但大量内容仍是其民族价值观念的反映,这次调查中‘桀骜不驯的男生远比善良老实的男生更受欢迎’的结果表明,“韩流”已悄悄影响了我们学生的审美倾向。”[13]据新浪网统计,从2005年至今,共有十一名韩国艺人先后自杀身亡,其中自杀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2005年有1人,2007年有2人,2008年有5人,2009年的情况则愈加严重,平均一个月一个,连串数据令人心惊肉跳。[14]韩国娱乐界的明星接二连三的自杀事件让我们看到所谓的偶像们的生命观,价值观是如此的不理性,面对压力,挫折他们选择了最消极的解决方式。最让人担心的是是非分辨能力弱的青少年是否也会追随此解决方式呢?

第五,许多韩剧中的主人公都有着鲜丽的外表,奢华的生活,不切实际的遭遇。审美世俗化不知不觉地侵蚀着青少年。许多人放弃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沉溺于一时的享乐之中。有的甚至以玩网络游戏、玩爱情游戏来消磨人生、游戏人生。近些年韩国的网络游戏一直紧紧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占据中国游戏排行榜前列的韩国游戏有《天堂2》、《A3》、《仙境传说》、《天上碑》、《奇迹MU》、《精灵》等[15],这些都是青少年玩家们所热衷的,对韩国游戏的乐此不疲,造就了一大批疯狂的青少年玩家。青少年审美世俗化还表现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超前消费的现象在青少年当中非常普遍,有些青少年学生铺张摆阔,只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而较少将精力放在气质

的培养、学识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上。韩国明星的招牌式的精致面孔,不知道迷到了多少观众,他们是韩国的化妆品行业的宠儿,偶像的品牌号召力在化妆品行业更加容易得到体现,新浪网的调查表明:200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韩国大韩化妆品协会发表的统计结果表明,2003韩国有50家企业向57个国家出口化妆品1.104亿美元,与2002年的9611万美元相比,增长了17.3%。其中,受“韩流”影响,对中国大陆出口同比增长31.5%,达到1695万美元,位居第一。韩国化妆品对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出口分别占据出口总额的16.7%和16.1%。[16]很多青少年聚在一起谈论的多是明星的轶闻趣事,谈减肥健美谈体育比赛、谈某种款式的衣服、谈某个品牌的化妆品……就是不谈或很少谈及与理想世界有关的事情,他们关心自己的即时快乐与现实幸福,而很少触及自己的精神。这些对青少年的价值、理想、传统观的消极影响几乎是致命性的。

最后,“韩流”对中国的青少年来说,多数还是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带来的“形象大于理性”容易孵化出一种浅陋、粗鄙、萎靡的文化风尚,导致了青少年审美趣味低下、格调不高。具体表现为易满足于日常生活层面上的感官享受,而缺乏宏大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片面追求娱乐的感性刺激,而弱化了文化批判与反省能力。青少年大量接受来自韩剧中优于我们社会状况的信息时,就会对本民族文化中的审美价值观、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在他们身上也容易产生一种脱离、排斥、甚至抵制本土文化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自己原先文化的丧失,从而派生出一系列与我们原本社会环境里相对立的不和谐的声音。

总的来说,“韩流”是中国整体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对这种文化现象的接受和认可,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对价值观多元化现实的坦然,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青少年个性化要求的宽容和尊重,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当然,对待“韩流”,我们也不应该对其放任自流,青少年尽管思想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较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在这之中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青少年热衷“韩流”的原因探析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和措施

(一)、青少年热衷“韩流”的原因探析

“韩流”已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时尚。“韩流”之盛,不禁使人困惑,这一外来文化为何对我国青少年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到底是什么让青少年“背叛”了自己的原本生活和文化,而去追逐另外一种我们并不太了解的东西?

首先,全球化这一社会背景是“韩流”兴起的外在动因。任何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都与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社会变革时期尤为突出。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中国正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这个时代,又恰逢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多元经济、

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共存,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外文化既互相冲突,又相互融合,在相互交流、对话中求同存异,各尽其美。费孝通先生在此问题上曾有精辟的论述:“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韩国文化以其强势经济为后盾,大有引领时尚之势。[17]其次,中韩文化的相通性为“韩流”来袭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和韩国同处于东亚地区,有一种天然的地缘亲近,长期的亲善交往和交融,使两国既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跨国文化的传播中存在着文化趋同性:文化根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等都存在着相通之处。历史上都曾接受过儒家文化的洗礼,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同属于以重人伦为内在本质的汉字文化圈体系。与欧美文化、日本文化相比较,韩国文化显得优雅而恬淡,这一点上,和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比较相近,所以中国人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再次,本土文化的缺失是“韩流”兴起的内在诱因。我们一直自豪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但就像拥有四大发明并不意味着能永远引领世界科技的步伐一样,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并不意味着古老的东方文化就会踏着丝绸之路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直到今天,我们似乎仍旧没有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交融点。所以,传统文化几近被淹没,而现代社会文化又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就当前来说,外来文化正在抢走年轻的观众群体,传统文化艺术一溃千里,甚至包括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相声在内。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是因为艺术本身没有发展,因而和观众有了距离。大众文化不同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她首先应当根植于现实,贴近大众群体,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纵观韩国电影、电视剧,生活气息都比较浓,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是它热衷表现的内容,而在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的表述里,又处处渗透着生活的哲学。[18]

最后,笔者浅以为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文化,让青少年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烦恼,与其说他们对自己原本生活的“背叛”,不如说这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求在这个转型社会中日益缺失的那种温暖的情感。当今的青少年背负着繁重的学习负担,致使青少年感到精神压抑。有人说: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世界上最重的。[19]除此之外,学生在学校,每天要应付各种考试,整天进行着无休止的题海大战,充斥在大脑里的都是书本世界,解题技巧。回到家中,还有父母一遍遍的教诲和看不见头的家庭作业。正是这种繁重的压力,让他们感到极度的压抑,而韩剧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温馨,韩国音乐让他们感到了精神的愉悦,韩国游戏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韩国偶像让他们找到了精神寄托,让内心的压抑得以释放。在现代化传媒的作用下,“韩流”长驱直入,对青少年的心理得到了极致攻击。而在“韩流”当中,让青年似乎找回了自我,证明了自我,演绎了青春。(二)、“韩流”对青少年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和措施

对“韩流”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接受和认可,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对价值观多元化现实的坦然,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青少年个性化要求的宽容和尊重,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当然,

对待“韩流”,我们也不应该放任自流。因为青少年尽管思想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较弱,审美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在这之中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的是理智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应当看到,韩流仅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的表征,没有必要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更没有必要把它当作一个政治问题而大加渲染,现实要求我们去理性思考和积极行动。笔者通过自身观察,结合前人经验,认为针对“韩流”对于青少年审美观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们应当呼唤人文精神。首先应加强教育制度改革,提倡人文教育,让青少年得到身心解放。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可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重压中解放出来,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读书机器,真正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人文精神的真正价值在于使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塑造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质。因此人文教育必不可少。其次加强人文性文化建设。应当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创造出适合他们口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等大众媒体在青少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它们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同时,还应加强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让青少年在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本土文化环境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释放自己的感情,增长自己的才干。

其次,加强美育。美育是美学走向生活的重要环节。美育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侧重于以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20]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人的感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人性的塑造和发展,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能使人的感性生命得到丰富,以清醒的理性、批判精神荡涤欲求带来的生命重负,涵育具有超越性的理想人生观。审美教育侧重于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格调的塑造,重在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美育不仅可以制衡人的物欲化、个性的丧失,而且之于人的直觉感受力、想象力的恢复和培养,之于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改善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美育要坚守美育自身的价值目标,消除审美文化中平庸和低俗的因素,传扬美的价值,提高人的欣赏口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审美情感,健全人格。学校应该通过积极开展美育活动、建设美好的校园文化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学生的审美理想、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最后,应加强亲情教育和师生交流。加强亲情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要让青少年认识到父母在一个人生命中的作用,要学会感恩。同时,应鼓励加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对青少年来说,要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要能理解和宽容父母的要求和期望,使家成为释放感情的场所,使父母成为倾听内心世界的忠实听众。而教师,作为青少年人生路上的导航者,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

和他们交流,灌输给他们积极,正面的审美价值观,正确引导他们对待“韩流”这些外来文化,才能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从而真正的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结语

“韩流”对中国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应该说积极与消极并存,至于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以后的发展目前很难判断,因为“韩流”在中国的命运与“韩流”自身的发展流变和中国青少年的成长过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后二者都是动态发展着和变化着的。因而,我们无需对此妄下断言。作为青少年人生路上的导航者,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和他们交流,灌输给他们积极,正面的审美价值观,正确引导他们对待“韩流”这些外来文化,才能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从而真正的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也许“韩流”只是青少年生活中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它们带着与生俱来的轻松与洒脱,还有叛逆与浪漫,闯入年轻的心扉,也许不能长久,却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了新奇与改变。真正的艺术是让人类自然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是跨越国界、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交流媒介。也许“韩流”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深刻,但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的确是不可抹煞的。

参考文献:

[1] 马建青. 仰滢.追因与探寻:关于“韩流”[J].中国青年研,.2004(1).(以下按照这个修改,并要写上你引用的页码)

[2][3] 刘亚力.《韩剧,不仅仅是韩国电视剧》[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08月23日 .

[4] 赵乾海.《几大举措助力韩国重振动漫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4年12月20日.

[5] 马萃菩.《宽带世纪的全民狂欢一一韩国网络游戏产业探秘》[J].《传媒》.2005年7月:第27页.

[6]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J].《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

[7] 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董玲玲.《论后现代美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审美价值观教育》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8年5月

[9] 李小晨.《跆拳道成为一项时尚运动韩流文化影响不亚于明星》[N].《东方体育日报》,2008年8月3日.

[10]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J].《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5期.

[11] https://www.sodocs.net/doc/b510374685.html,/gb/longhoo/news/nanjing/ent/userobject1ai947107.html

[12] 赵德江.《论电视选秀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https://www.sodocs.net/doc/b510374685.html,/wenhuayanjiu/090216/11235430-2.html

[13] 阎云飞.《“韩流”入侵校园文学偶像剧影响中国少年审美》[N],中新网《新闻晨报》2004年11月16日.

[14] https://www.sodocs.net/doc/b510374685.html,/s/blog_5edb3b020100d35i.html

[15] https://www.sodocs.net/doc/b510374685.html,

[16] https://www.sodocs.net/doc/b510374685.html,/s/blog_4752f9b6010003fl.html

[17][18] 薛宝林.张丹.《关于“韩流”的观察和反思》[J].《理论观察》.2006年10月.

[19] 胡百良.《青年学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受害者》[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第5期.

[20] 黄希庭.郑滴.当代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另:你引用的材料都没有带引号,希望你将直接引用的材料带引号,不是直接引用的材料就不需要注明出处。

有什么不清楚的明天下午第二节课后找我。

你在论文提要中提到两个年龄段,一个事内涵,一个事外延。你要清楚为什么提这两个年龄段?内涵与外延怎么区分?这个不用写在论文中也可以,但答辩时可能会问到。

卡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一)

卡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一)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青少年的价值观也在急剧的发生变化.卡通文化以其独特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此,我们要通过卡通给青少年以真善美的教育。 【摘要题】当代青年时尚 【关键词】卡通文化/青少年价值观 【正文】 今天的孩子们置身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文化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的冲击,使得他们眼界大为开阔,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卡通作为科技时代一种新兴的文化艺术,随之伴生了独特的卡通文化,其影响力已经不亚于游戏文化的影响力。 一、卡通文化从各个角度介入青少年的生活 卡通,《辞海》里的注解为“动画影片”,我理解“动”就是动画片,“画”就是连环漫画,“影”就是电影,这几个方面是连为一体的。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在动画电影史上,法国的雷诺被尊为创始人。但动画片真正诞生始于1907年,以美国的勃拉克顿发明“逐格拍摄法”作为标志。中国动画电影的拓荒者是著名的万氏四兄弟,他们受聘“长城画片公司”,于1926年制作了我国第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该片主要讲的是躲在墨水瓶里的纸人偷偷从瓶子里溜出来,同正在写字的真人捣乱,弄得真人火冒三丈,其新奇效果当年轰动全国。

目前市场上的卡通种类繁多,主要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卡通。 日本卡通片在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起飞而迅速崛起。因环境及人文思想和中国相近,日本卡通片几乎每一部都风靡中国。日本卡通的特点:(1)日本民族的骨子里有一种危机意识。这种思想体现在长片《奥特曼》中。(2)日式英雄更多是依靠个人顽强的意志和战友间的紧密合作来赢得胜利,体现团队力量强大。卡通片也体现这种团体不屈的人文精神。(3)在大量动画片中加入日本人血液中顽强不屈的斗志和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4)较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宣扬青春期的“荷尔蒙”作用。 美国卡通文化可以说是枝繁叶茂,形成了一个底蕴厚实的文化产业。概括起来则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大量的童趣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大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人性化的笔触刻画动物明星的情趣生活,以夸张、幽默的手法让人捧腹大笑。卡通形象可爱,动作噱头十足。第二类是高科技科幻片。如《变形金刚》等,以出奇想像力,展现高科技的强大魅力。第三类是影院卡通大片,如《狮子王》、《人猿泰山》等。 对于中国的动画片,依稀中我们还能回忆起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山水清》……一大批经典的动画名作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这些作品曾经震动了当时整个世界.它们以其特有的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使中国动画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形成了特点鲜

韩流对青少年的影响

“韩流”来了 在亚洲东部有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它没有像中国一样稠密的人口,没有像俄罗斯一样广阔的疆土,但是它却能让世界都认识它,它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祖国——韩国。一提起韩国,人们最可能联想到的非整容、化妆品以及KPOP莫属了. “韩流”又可以称为KPOP,对于现在的韩国来说,KPOP无疑已经成为韩国的一项支柱产业,在KPOP的影响下多少国家的金钱从各国流向韩国。因此,一些打着所谓的“爱国主义”的旗号的人常常谩骂和侮辱那些伴随着韩流而来的韩国明星,更有甚者连带他们的粉丝也一起恶意中伤,一味地排外。对此我觉得这些人太过偏激了。他们所谓的“爱国”是真正的爱国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当认同别人的优点,而不应该对于别人的优点只是嫉妒,继而转化为愤怒。而且爱国并不是盲目排外,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手又怎么能战胜对手,又怎么会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的谚语呢?如果我们因为排外不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那在大型国际事务中谁充当翻译的角色呢?还怎么在国际上与各国交流呢? 为什么韩流主要存在于青少年之中?青少年为什么会对韩国明星那么崇拜?首先,韩国从事流行音乐已经好多年了,他们对于流行音乐有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在SM Entertainment、JYP Entertainment、YG Entertainment等韩国公司的大手笔包装和宣传下,不想认识都难。其次,青少年们在沉重的学业负担下压力巨大,他们的糟糕心情无法发泄,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高兴的事,心情非常烦闷浮躁。由于现在的青少年们基本没有自己的信仰,当有人问起时要不就说没有,要不就是说在我们党执政的情况下当然是信仰“无神论”了,年龄稍微大点的孩子会说马克思主义,其实这些真的大部分都是说说而已。所以当那些由大公司斥巨资打造的非常帅气或漂亮的明星进入青少年的视野时就会觉得那些明星很美好,很完美,简直就是自己心中的男神或女神。最后,一个人的成功虽然与外界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内因还是要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和奋斗。青少年对于韩国明星的喜爱不仅仅因为他们外表亮丽,更是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夜以继日地奋斗,尽管已经伤痕累累但是仍然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年轻一代。他们每个人在正式站上舞台出道之前都已经训练了四五年,有的长达六七年,而且每天训练的时间长达十二个小时,这期间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有些人经常羡慕那些韩国明星很瘦,要是你能像他们那样每天跳十几个小时的舞,你也会瘦的。当他们看着自己的偶像拼命地为了梦想而奋斗,他们也会为了向偶像看齐而努力。 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位记者问孩子的母亲:“你不怕你的孩子早恋吗?” 母亲说:“不,因为她有她偶像。” 记者接着问:“你不怕你的孩子受不了学习的压力吗?” 母亲说:“不,因为她的偶像是她的精神支柱。” 记者又问:“你不拍你的孩子乱花钱吗?” 母亲说:“不,她还攒着钱买她偶像的专辑呢” 虽然这段话听着有点夸张还有点搞笑,但真的有好多青少年们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或正在向这样的状态转变中,家长也会利用这个牵制住孩子,让孩子们能有明确目标的学习,而且这个目标不再迷茫。 最近韩流大势偶像当属于EXO这个由SM Entertainment 2012年推出的男子组合,作为新人的EXO虽然还不能和东风神起、Super Junio r、BigBang等已经登顶的男团相比并论,但它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那就是这个十二人的组合中有四名是中国成员。众所周知,韩国是一个非常排外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作为一名外国人与本国人争夺那凤毛麟角的出道机会无疑会遭到别人的妒忌,他们是拥有了多么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及付出了多少比别人多的多的血

中国现当代美学三大家美学观点之历史比较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我国的美学科学体系的建设有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个他自己的美学体系并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渊源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虽然发源于康德,但对他的美学观念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学说:一个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一个是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朱光潜在英国留学期间对西方美学史进行了极为深入、细致的钻研,谙熟西方美学史上的客观派和 主观派的美学论争。他并不赞同其中的任何一派,认为这两派的观点、体系都有偏颇之处。他主张调和、折中这两派并超越这两派的思想,但无法做到。当时他的主导思想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即把主客观统一于心。他认为自然界元所谓美与不美,美是人们心中的看法,即欣赏,你认为它是美的,那么它就美,你认为它不美,它就不具备美的特性,美丑完全在于人的心。他说:“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在他这里,欣赏就是表现,就是创造,就是艺术,这是一系列的等式。它具有以下特点:不用抽象地思考,不起意志和欲念;必须在观赏的对象和实际人生之间隔出一段距离;在无意中把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模仿在想象中所见到的动作姿态,使人体器官起特殊的生理变化。这些特点融会了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路斯的内模仿说等,形成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欣赏思想。另外,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能在中国形成很大影响,还有其美学的历史根源。他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都源于康德。王国维认为欲望是人的生活本质,人因为有欲望并受到压抑而觉痛苦,要想解脱痛苦,惟有美。因为美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朱光潜的美学欣赏思想和他是一致的。 (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对时代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问世之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他的美学理论只能使文艺成为超现实、超阶级、超道德、超功利的东西,而人则成为超然于物表和世外,清净无为,不带人间烟火气的“神仙”。在那样一个危急的时刻,很多青年看不到出路,彷徨无所依,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正好成了一些人的解脱良药,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精神家园。 (三)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的对立面 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相对立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另一条美学路线。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受王国维、尼采和El本的厨川白村的影响,在哲学基础上都认为是外界物质力量压抑人的生命而产生苦闷,这种苦闷的象征即是文艺。后期的鲁迅翻译了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他毕竟是从文艺理论这方面来谈美学的,并不是纯美学。所以,当时的美学领域还是由王国维、朱光潜的思想影响着。要想清除其影响,必须在哲学的基础上,对美学的根本问题加以清理和批判。这项重要的工作是由蔡仪先生担当起来的。 二、20世纪40年代美学的代表——蔡仪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日益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日益成熟。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总结,虽然主要阐述的是文艺政策和文艺理论,但也提出了美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这样,旧美学的矛盾、弱点就暴露了出来。批判旧美学,建立新的美学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这一时期蔡仪先生出版了《新美学》一书,构建了新的美学体系。 蔡仪的新美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就是:美应该在美的事物本身去寻找,既不能求诸外界,也不能在人心中寻找。这便确立了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当时唯心主义在美学领域还占统治地位,而朱光潜是各种唯心主义美学理论的译介者和综合者,所以,蔡仪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进行了集中批判,同时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美学观。主要批判内容有以下几点。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整理)

关于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网络信息更加大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其“本我”的监管难度。 3.网络的精神依赖与日俱增 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更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于是沉迷网络游戏(或聊天)往往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这将导致他们学习精力分散,性格孤僻,背离社会行为准则,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 4. 信仰危机凸显 很多人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质就是导致人们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及情感荒漠;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人生信仰的重要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还未成熟,对一些事物的价值判断还停留在肤浅阶段,对人生意义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如认为幸福就是有钱、快乐、自己过得舒服),这无疑向我们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他们人生信仰的塑造和引导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三、问题归因:

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

中国古典文学与主观审美 ----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 内容提要: (1)文化(culture)与美(beauty) (2)中国古典文化发展中的审美注意力(the attention of beauty appreciation)转移(3)文学审美的主观动力机制(the mechanism of subjective motive force) (4)主观价值(value)取向与文学审美 参考文献: (1)《时尚美学》刘清平著(2)《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张娅娅著(3)《美学》朱立元主编(4)《美学教程》张玉能主编 (5)《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李天道主编(6)《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王晓华著(7)《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丁来先著(8)《美学》邢建昌姜文振主编 (9)《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10)《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著(1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12)《历代文学作品》朱东润主编(13)《文学的艺术作品》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文: 我国古典文化渊源而流长,从三皇五帝时“精卫填海”式的神话传说的扑朔迷离,到先秦诸圣的《诗经》,《楚辞》的琅琅上口,到《上林赋》般汉赋的铺叙华美,到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慷慨任气”、“五言腾涌”,到南北朝时期骈文巨著华丽恢弘,到唐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浪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心,到宋词的风花雪月、优哉游哉而又胸怀天下、志在千里,到元曲”断肠人在天涯“的缠绵绮丽,最后到明清小说的匪夷传奇、缠绵悱恻,千年的文化传承,文人骚客代代相传的文采。 文化的美传承了五千年,美的文化也流淌了数十个世纪。 这一段记忆对于我们而言,也许并不仅仅只是欣赏那么简单,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除了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条明线(thread of bright)外,还有一条暗线(thread of dark)那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审美感受注意力的转移,也正是是这种审美主观注意力的转移间接造就了一代代的璀璨斐然的文化的传承与更替。 因为对于自然的敬畏,人们倾向于赞美自然的强大,所以三皇五帝时代神话(mythology)传说成了人们寄托审美情趣最佳的方式。 因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人们倾向于描绘生活的淡然,所以人们把生活的美好向往寄托于先秦诸子的四言诗章。 因为对于天下一统,国威远扬的心悦诚服,人们开始着力铺叙生活的美好,华美铺叙的汉赋因适应了人们审美主观的需要而风靡全国而长盛不衰。 因为对于生活的珍惜,人们逐渐被务实的新生文学吸引,在人们主观审美感受的推动下建安文学的朴实激荡日渐繁荣。 因为对于歌舞升平的迷恋,逐渐的沉迷于纸醉金迷,于是乎华美取代了朴素,骈文取代了建安文学,人们日趋华丽的主观审美倾向促使骈体走进我们的视野。 因为对于繁荣盛世的顶礼膜拜,对于急转直下的忧心忡忡,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惊世之作络绎不绝,人们在盛世与乱局中的审美转向造就了五万多首风格各异的诗歌。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回顾这一历程,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中把握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脉搏。 众所周知,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在那个政经合一的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也与社会总体价值观一致。其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异而且带有强烈的绝对的排他性。极“左”思潮在给我们造成灾难性的经济建设恶果的同时,也扭曲了人的灵魂,塑造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圣人”价值观。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企分开到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确认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20年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年对人生思考的光芒。 如果我们把青年人生观的变化作全过程的分析,便会发现有不同的阶段。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有四个基本阶段:(1)1980年,主要特征是以潘晓的“人生观”讨论为主题;(2)1981年至1985年,主要特点是开始以一种多取向的、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寻求新的价值观念;(3)1985年至1989年,主要特征是价值观的高期望值与低评价率之间发生冲突;(4)1989年至今,主要特点是人生价值观趋于现实(谢和,1993)。另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嬗变轨迹经历了五个时期:(1)70年代末,价值观的解冻、复苏期;(2)80年代初,价值观的批判、讨论期;(3)80年代中期,价值观的裂变、探索期;(4)80年代末,价值观的冲突、分化期;(5)90年代中期,价值观的筛选、重建期。 上述见解对当代中国青年人生观的发展作了细致而深刻的研究,但事实上各阶段或各时期之间往往很难作出如此细致的科学界定。特别是社会发生的变化与人生价值观变化之间的那种必然联系、那种标志性的相互作用体现得不够清晰。笔者的意见是分成两个阶段:(1)80年代,青年思考的主旋律“人为什么活着”;(2)90年代,青年思考的主旋律是“人怎样活得更好”。这样的划分似乎是以时间坐标为出发点,其实不然,笔者的意见恰恰基于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请你就网络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调查

请你就网络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调查

————————————————————————————————作者:————————————————————————————————日期: ?

请你就网络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请你就如何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页数:1/1 题目数:13 亲爱的朋友,恳请您于百忙之中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我们将不胜感激。 1.请问您的性别为* 男 女 ? 2.请问您的年龄为* 请选择 3.对于当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你的看法是:*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 利弊相当 不清楚 ?

4.在电视、广播、报刊所传达的信息中,你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可多选)* 新闻类 文化教育类 休闲娱乐 法制类 其他 5.对于大众传播媒体的各种各样的广告,你的态度是* 置之不理 购买其产品 仔细观看,并记住其产品 作为下次购买的参考样品 ? 6.对于美剧、日本动画片等占据了我国一定市场份额的“外国货”,您的态度是* 抵制外货 可以引进,但要有度 本来就该引进 不以为意,怎样都可以 ?

7.假如你连续几天都不曾接触大众传媒,你会* 很难受 没什么感觉 想方设法接触 8.你认为上网、看电视,占用你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吗?*没有 占用学习时间 占用休息时间 占用和同学交流时间 ? 9.对于你喜爱的明星,你会(可多选)* 收集、购买他们的照片、CD 模仿他们的衣着、打扮及造型 上网搜索他们的资料 买票观看他们的演出 10.您认为大众传播媒体的主要作用是* 传播知识 舆论监督

韩流产生的原因

20101344032 黄芳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工<1>班 韩流的成因 流行风潮一定不是凭空制造的,流行的背后蕴含着文化的浸入,因此韩版的风行背后是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不遗余力的推广。 “韩流”最初从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涌现的。中国消费者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图书、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国服装,韩国电影、韩国电器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而《大长今》让韩国文化的推广走向了高潮,韩国饮食迅速的渗透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中国餐桌,甚至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还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韩流”的浸入揭示了对于企业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化的依托,任何一个产品要想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必须有文化的支撑,因为产品的功能影响的只是消费者的表面消费,而文化是可以在无形中与消费者头脑中的意识想融合的,就好像很多消费者并不一定能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韩国服装的理由,但是她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深深被韩流所改变。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政府重视,战略明确,全社会形成共识;二是设立专门产业促进机构;三是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产业集聚发展;五是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有关政策对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不难看出,在中国刮起的这股巨大的“韩流”,都是以文化作为推手的,韩剧的成功最主要来自于准确的文化定位,及其中反映出的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即观众可以通过剧作品深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觉到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等韩式传统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韩国的影视剧,依靠媒介作为载体,通过影视剧潜移默化的将韩国的流行文化推向中国消费者,在无形中制造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韩国似乎不管是自己原创的文化,还是拿来的文化都可以打上“韩国文化”的商标,其目的还是在于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打开市场,文化发展成熟后会带动其他产业都走向市场,做成一个产业链条,其中电影、电视剧成为其最快的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法宝;而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的兴起之后,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甚至,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挖掘大众文化,利用各种载体传播文化,引导消费者追随流行文化,这才是营销的最高境界,就这点而言,中国的企业目前还缺少文化推广的意识,也缺少相应的营销手段,值得向韩国学习:青少年一直是引导时尚和流行文化的主流群体,因为年轻和时尚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但是在中国,青少年由于受到上一代人的观念上的影响和束缚,真正属于青少年的文化较少,对于文化触角异常敏锐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得不到主流文化足够的重视,对文化关注的重点自然地就转移到外来文化之上,因此,中国的青少年文化基本都是海外文化的传递,比如美国的可乐文化和汉堡文化,日本的卡通文化等等。 而韩国则是巧妙的依靠深情浪漫的影视剧文化,撬动了年轻人对于韩国文化的情感认同,同时造就了社会流行符号和风潮。比如“韩剧”中的人物拥有耀眼的时代感,他们的服饰、发型、化妆总能彰显个性,牵引时尚,《蓝色生死恋》使格子裙和黑西装白衬衫刮起流行风;而《冬日恋歌》播出后,从裴勇俊飘逸的金发到崔智友“无助”的短发,再到剧中李民亨时尚的围巾,PAUI SMITH的眼镜,POLO的毛衣、羊绒长外套,甚至包括民亨藏在雪球中送给唯珍的北极星项链,无一不成为新新人类津津乐道的流行话题。而在青少年的带动下,很多白领人群逐步加入流行的狂潮中,逐步扩散到社会的整体人群。 对于营销而言,抓住时尚的链条的开端,就锁定了时尚扩散的核心,因此年轻人的力量

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在我国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而他们又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和支流,迫切需要价值疏导和引领,这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价值建设提供了最佳时机。因而,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价值观塑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我认为青少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内化为青年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就是要引导青年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就是要引导青年将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从而全面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 二、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使青年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里面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价值评判和追逐取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主观方面: 个人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较浅。成长期的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与人不同的价值观,显得有些迷茫甚至手足无措。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价值观不稳定,可塑性较强。青少年阶段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变化较大的人群,因此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波动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也越来越大。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吸收快,效应强,可塑性较高。这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的“一打婴儿”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充分说明了可塑性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 客观方面: 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形成;而学校是他们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场地,师资力量、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等都直接关系着他们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以及观念的形成。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社会,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网络信息膨胀,势必会有些许封建迷信的歪理邪说、对党不满、崇尚西方的不良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眼前,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甚至异化。 二、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长期的迷茫性。成长都是伴随着阵痛——有多少突破和进步,就有多少汗水和艰辛。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社会诚信缺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诚信缺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自身身心发展等原因,青少年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存在已久的社会诚信缺失这一不良行为不可避免的介入了青少年的生活,进而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要预防社会诚信缺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让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我们从社会、青少年自身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青少年价值观影响 Summar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youth,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Long-standing social honesty this bad behavior inevitably involved in the adolescents’ life, and which will affect teenagers’value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ociety lack of integrity on youth values and let the teenagers grow healthily, we need the supports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the youth themselves. Key words: Lack of social credit Teenagers Values Influence 一、社会诚信缺失的含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以诚立德;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信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信要求人们守信履约,不弄虚作假,不欺诈为恶。它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讲诚信,却成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最突出的道德问题。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人都成了商人,因此就是要讲赚钱第一。在他们看来,不讲诚信,不讲规矩,不讲道德才能赚钱;讲诚信、讲规矩、讲道德只能赔本。一些人由于上过当、受过骗或者曾经不同程度地做过不讲诚信的事,以至于认为诚信的道德信条适用于古而不适用于今。在他们那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已荡然无存,非但认为别人说的话不可信,就是亲眼看见的事也认为值得怀疑。由于社会上坑蒙拐骗现象的存在,从而增加了人们的设防心理,有些人常常既不肯对的确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也不肯轻易在真正需要人们帮助的时候接受人们善意的帮助。由于不少地区确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论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班级:2012级广电班 学号:122001041014 学生姓名:李玉欣 指导教师:熊燕妮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

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拂,许多异国文化悄然进入。比如大和抚子、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文化,迈克杰克逊、滚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同时,剧情凄美的韩国电视剧也进入全国观众的屏幕上。 《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让当时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讨论剧中人物,幻想着自己的韩国世界,而后的H.O.T、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BIGBANG的乐队也相继被中国青少年所熟知并疯狂迷恋上。 还记得那个每天哼着Gangnam Style,网络疯狂模仿骑马舞鸟叔的日子吗?毫无疑问,韩国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然而,韩国国内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到乐观,表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

中学生审美观念

大家都知道九中“一日常规”,那么又有多少人真正遵守了呢?上面明确的说明了在教室走廊里不追逐打闹、喧哗,不讲粗话脏话,不开无聊的玩笑,不玩不正当的游戏,做到讲话轻一点,语言文明一点,走路慢一点;可是我们的行为又是怎样呢?似乎完全相反了吧! 注意仪表,穿校服,戴校徽,举止文明,见师长同学应主动问早、问好,进校后要使用普通话交谈。校服,不仅仅是穿,还要穿的符合中学生的要求。现在,改校服的问题日益严重,校服,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它能反映出一个学校所独具的风格特色。所以,校服的合适与否,美观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认为中学生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身特点。中学生就像高粱拔节,本身就具有一种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觉得把它引伸到衣着打扮上也是合适的。中学生的美不在于华贵,带耳坠、戒指反而让人看了别扭。中学生的美在于自然、青春、朴素。 大家都不喜欢校服吗?是校服的问题?还是我们审美问题?一个人的穿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需要和审美取向,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目前,一部分学生以穿着“奇装异服”为美,在校园中形成了一股爱慕虚荣、哗众取宠的不良风气。 中学生正确的服饰审美观念要在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教育,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其次,审美个性受到学校文化、学习者、消费者、自身自然条件、年龄、性别、时代特色因素的制约。中学生在服饰审美方面,如果能把握这样一个总原则,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饰审美素质,形成良好的服饰审美修养。 服饰要与本人的年龄、身材、时令场合等因素相吻合。比如,有一些同学的头发搞得怪怪的。于是我就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一个座谈会告诉学生这样的头发很很难看。但这些学生却说:“老师,你不知道这是风度。”我觉得中学生对真正的风度没有理解。我就告诉他风度是指人的举止姿态,通常用潇洒、端庄、大方等溢美之辞形容风度之美。如举止彬彬有礼、仪态淳朴大方、谈吐高雅有致,风度并不是虚浮于表面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的自然延伸。你们学生的风度,应该具有学生和青春、自然、朴素的特点,在学习、工作、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勤奋向上、进取、求实、朴素、大方、乐观、谦和、活泼的精神风貌。相反,沉迷于模仿明星的举止仪态会使人感到装模作样。同时我还告诉中学生语言是人的心灵之窗,语言的文雅得体或粗俗失当也反映人的外在形象的重要方面。因为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操、知识素养和性格气质的外露,语言是外在形象的重要标志。行为是一个人最直接最实际的表现。行为美最能反映人的心灵美。 二、我认为应该鼓励中学生爱学校,穿校服。因为这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以朴素大方为主,因为校服是朴素的,而学生经常穿校服也是想学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种美德。校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校服不但能让别人知道这学生就读的学校,更让学生在穿校服时记起自己的学校,学生经过这样的思想,可以令他们对学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优点便是能给其它人一个有礼貌的样子,因为校服穿得整齐便能给人有一个好印象。可以说穿校服是中学生的责任,而穿校

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从传统向自我向他人价值导向的转变——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演变 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指的是青年对人生目的、意义、态度、生活准则等与人生终极 目标、理想相关的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它是青年的价值观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本文将对青年人生观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考察,来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及 其特征。 (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回顾这一历程,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当代中 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中把握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的脉膊。 众所周知,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中国是一个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在那个政经合一的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 并且也与社会总体价值观一致。其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国家的需 要就是我的需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人生价值观发生变

异而带有强烈的绝对的排他性。极左思潮在给我们造成灾难性的经济建设恶果的同时, 也扭曲了人的灵魂,塑造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圣人”价值观。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 。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企分开到多种 经济成份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确认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 并进……20年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年对人生思考的光芒。 如果我们把青年人生观的变化作全过程的分析,便会发现有不同的阶段。一种代表 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有四个基本阶段:(1)1980年,主要特征是 以潘晓的“人生观”讨论为主题;(2)1981年至1985年,主要特点是开始以一种多取向的 、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寻求新的价值观念;(3)1985年至1989年,主要特征是价值观的高期 望值与低评价率之间发生冲突;(4)1989年至今,主要特点是人生价值观趋于现实(谢维 和,1993)。另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嬗变轨迹经历五个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问题与辅导策略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008 年汶川地震及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少年志愿者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印证了这一点。可见,爱国主义、国家民族认同是当代青少年社会意识的主流。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青少年的责任感、道义感是毫无异议的,这也使得他们的政治思想观念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对社会文明产生历史使命感和推动力。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源性引力和市场经济的外引性拉力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学校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他们讲究现实、追名逐利的思想,对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是必要的,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并无实质上的冲突。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有着两套不同的运作逻辑。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他们反对早恋,自己却早早地步入“爱河”;他们把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看作是幸福,但同时又认为功成名就也是幸福;他们讨厌别人考试作弊,自己却步其后尘;他们反感某些同学言行过于“yellow”,自己却通过手机等隐蔽渠道接触色情信息。这说明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这极易导致其人格内部发生相异的变化:原本由本我、自我、超我分立而制衡的人格结构,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空场,本我获得了前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