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丁红霞《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丁红霞《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丁红霞《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丁红霞《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⒋风向与风速电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风的观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看到风,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来感受风的变化。

第一部分:风向和风向标。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第二部分:风速和风速等级与怎样描述风速。风的速度是以每秒风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

二、教学背景:

天放风筝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风的大小和风往哪个方向刮,这与气象学上的风速和风向类似。本课中,学生是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

《雷雨》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雨”,念作——雨,能用上雨说几个词吗?(2)、随机出示四字词语,齐读词语。 师:雷雨是夏天的好朋友,一场雷雨带来凉爽,我们大家可喜欢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放声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贝壳,小蜗牛,自然段比较多,可以标标小节号。 2、检查: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指名读 (1)、第一位孩子读1-3 段。(小眼睛可真尖,没错就是8 小节。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能眼、口、脑并用,来读读1——3 自然段。小评委们听听他是否读准了。) 第二段:藏着好几个生字朋友,读一读:压(压下来)——指名读字、词乱(乱摆)——指名读字、词,男女生读。 垂(垂下来)——读字、词。 (2)、第二位孩子读4-6 段。(刚才他读得真棒,你们也听得很认

真,老师还发现读词语时这个小朋友的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可专注了,我把4——6 小节奖给你读)第五段:指导“树哇、房子啊”变音,教师示范,指名读,齐读。 (3)、第三位孩子读7-8 段。(读得真好听,我还想听我们班的小朋友读,谁来读7、8 两小节)第八段:鼓励孩子发现并读通长短句。指名读,齐读。(发现了吗,句子特别多,有些句子只有三个字,五个字,一起来读读好吗?) 3、梳理课文:响亮的告诉大家他们分别读了哪几个自然段,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别急,快速默读课文,看谁能发现这个秘密?再次自由默读全文。 交流反馈: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小结: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雷雨前??的景象。 三、品读 (一)学习1——3 自然段 1、出示第1——3自然段,师范读,生放电影,问感受到了什么?(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放放电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风向与风速

风向与风速 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风的观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看到风,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来感受风的变化。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风向和风向标。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还可以用简易办法测量风向,比如红旗飘动方向,树枝摇动方向等。 第二部分:风速和风速等级与怎样描述风速。风的速度是以每秒风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而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小学四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和区分。所以采用观察吹动红旗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并以此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由于四年级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本课通过形象的课件图片和学生亲身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风”。同时本单元第二课中要求在这一个月中观察记录“天气日历”,而作为四年级学生还不能够做到长期坚持观察天气,记录“天气日历”,所以在课堂中要适当引导并提示学生观察记录风向和风速,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做观察记录的习惯。 本课教材内容安排偏多,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或者将制作风旗作为课前准备性作业,以利于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风向标制作、风向和风速测量的自主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过程与方法: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兰村学校李晓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若干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画:上面有晴天,阴天,雨,雪等天气现象)师:同学们,猜猜看,图上说的是哪种天气现象呢? 水见它皱眉,花见它弯腰,树见它摇头,云见它就跑。生:风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几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

生:树叶在动,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动物的皮毛扬起,衣服的飘动,窗帘的起伏,天上的风筝,风车的转动,水中的波纹荡漾,围巾、头发的飘动,尘土的飞扬……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风的影子,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认识风向和风向标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反。)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回答的也很棒。是的,风是有方向的,你都知道哪些方向和位置呢?生:……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风向。(多媒体出示风向图)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生:东,东南…… 师: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 2.激发兴趣,动手制作风向标 师:同学们,认识了风向,那么怎样测定风向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玩吗?(出示课件) 师: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风向就是指风吹来

《雷雨》课后教学反思

《雷雨》课后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雷雨》课后教学反思 《雷雨》是选自人教社课标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雷雨》向读者展示了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我上的是《雷雨》的第一课时。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的目的。课堂上,师生共创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这节课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先上”雷雨中”,再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这种方法,并结合我们年级的教研课题《在情

境中有趣地识字、写字》,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识字写字教学。 本学期学生要认的生字是400个,要写的生字是300个,学习任务重,但如果每节课将学习生字和阅读教学分开,这样让学生学得枯燥,老师教得无趣.怎么办呢?我也一直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单纯的朗读感悟,必须体现写字认字这个难点”这个指导思想牢记在心,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穿插识字写字而不显得唐突呢? 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在教学雷雨前景象时,我说:“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感受?是啊,乌云密布,乌云很多。黑沉沉是说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你能将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压”字,理解“压”下来的感觉,从而指导书写”压”字:老师先范写,学生书空。 2、指导学习第二段(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

走了)时,我问:蜘蛛为什么要逃走?(说明风很大,蜘蛛特别害怕,都从网上滑下来,逃跑了。)你能不能把风的剧烈、蜘蛛的害怕读出来? 在指导学生朗读完后,点击“乱”字,指导读准,说说识字方法;出示“逃”字,指导读准,组词。点击出示“垂”字,指导读。 接着,我问:同学们,如果我说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行吗?为什么?看图片,了解蜘蛛怎样从网上垂下来:“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所以“垂”比“掉”更好。然后我又故意出示一个空出“垂”字的句子,故作惊讶地问学生:“蜘蛛逃走了,看,‘垂’字也逃到哪里去了?蜘蛛逃到课本去了,我们赶快把它捉回来。”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蜘蛛”两字,观察字形,老师再范写,学生书写。 3 、教授”雷雨后”景象时,指导学生读完该段后,我说: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老师

中国大陆风资源分布统计

中国大陆风资源分布统计 简介 1.中国大陆风资源总体介绍 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4-2005年,中国气象局分别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得出中国陆地10m高度层风能资源的理论值,可开发储量分别为32.26亿kW和43.5亿kW、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亿kW和2.97亿kW的结论。此外,2003-200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国际研究机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风能资源评价的研究,得出中国陆地上离地面50m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以达到14亿kW的结论。2006年国家气候中心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中国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是:在不考虑青藏高原的情况下,全国陆地上离地面10m高度层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5.48亿kW,大大超过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的数据[1]。 根据第三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技术可开发(风能功率密度在150W/m2及其以上)的陆地面积约为20万km2。考虑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能力,按照低限3MW/km2、高限5MW/km2计算,陆上技术可开发量为6亿~10亿kW。根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中国大陆沿岸浅海0~20m等深线的海域面积为15.7万km2。2002年中国颁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对港口航运、渔业开发、旅游以及工程用海区等作了详细规划。如果避开上述这些区域,考虑其总量10%~20%的海面可以利用,风电机组的实际布置按照5MW/km2计算,则近海风电装机容量为1亿~2亿kW。综合来看,中国可开发的风能潜力巨大,陆上加海上的总量有7亿~12亿kW,风电具有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基础[2]。 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故而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借助Interface Vortex在线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 、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会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标。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标——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一)认识风向标。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 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标。)从而引出课题——《4、风向和风速》。然后,老师展示风向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标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部分。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标,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小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标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制作风向标。 这个环节分五步: 1、讲解示范。教师首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

(完整版)重庆风速和风向

重庆风速和风向 重庆处于东亚季风区, 又受东北西南向平行岭谷地形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则偏南风 明显增多。全市累年平均风速为 1.12M/S ,西北部地区平均风速最大,达 1.26M/S ,东南部 最小为 0.9M/S ,其季节变化是秋季 9 、 10 月份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一)风速 全市各地年平均风速 0.9 -

2.1M/S , 是全国风速最小的地区之一。 云阳的累年平均风速 最大,为 2.1M/S 。奉节、长寿的累年平均风速也较高,在2.0 - 2.1M/S ,万州、城口的平 均风速最小仅有 0.6M/S 。 一年中,冬季风速较小,为 0.97M/S ,春季最大,为 1.3M/S ,夏季次之,为 1.2M/S 。 从全市月极值状况看,万州、开县 12 月平均风速仅 0.4M/S ,云阳、长寿

3 月平均风速达 2.4 M/S 。 最大风速,是指凤翔风速自记仪器记录 10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它比月平均风速大很多,沙坪坝 1961 年 8 月 4 日最大风速 27M/S ,万州 1973 年 8 月 27 日最大风速竟达到 33.3M/S 。瞬 时极大风速各地均有超过

17M/S 的记录, 1985 年 5 月 2 日重庆市气象台记录到 36.8M/S 的极 大风速,荣昌 1986 年 5 月 20 日的极大风速甚至超过 40M/S 。 二)风向 从盛行风向看, 大多数地区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北风。西南部的綦江、 万盛因受到 地形影响,

全年盛行偏西风和东南风。 永川最多风向为偏西北风和东风。 巫溪处于大巴山的 低麓, 风向受大山的影响以偏东风为主。 南川因地势较高, 常年以东风和西南风为主。 丰都、 石柱全年最多风向吹偏西风。武隆常年盛行东风,彭水也以偏东南风为主。 在全市各地资料累年平均中,静风的频率最多,越占全年 36 %- 50 %,涪陵、南川、 彭水的静风频率高达 60 %以上,各地类年最多风向资料中偏北风占 60 %左右,偏西风占 17 %,偏东风占 1 %,说明重庆地区的主导风是偏北风。以沙坪坝站的类年资料为例,全 年静风频率占 41 %,偏北风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风向和风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风向和风向标。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学生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风向标来观测风向。 第二部分:风速和风速等级与怎样描述风速。风的速度是以每秒风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学生可以通过自制小风旗来观测风速。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他们已经注意到天气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对他们来说确定风向和风速是困难的事,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需要指导学生明确。另外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同时,学生是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否制作并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 2.学生能否利用小红旗判断风力等级。 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1张大图画纸、1张风向图。 各小组或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吹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①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②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③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④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

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 大家在生活中都知道风的存在,那么大家对于风向和风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小学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音乐《夏天的雷雨》课后反思-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音乐《夏天的雷雨》课后反思 音乐《夏天的雷雨》课后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歌曲;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答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活动开始了,首先练声活动。我截取了歌曲中的一段旋律和小朋友们互相问好,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然后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来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老师有节奏的说第一段歌词,刚说完谜面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想要回答,借着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ⅩⅩ,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谜面歌词。就在猜一猜、说一说的过程中,很快孩子们掌握了第一段歌词并能有节奏的说一说。在第一段歌词理解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孩子有节奏的创编第二段歌词,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孩子创编的还不错。很快孩子就掌握了两段歌词,接下来我利用不同形式引导孩子学唱这首歌曲。最后我又给孩子提供了几种乐器,让孩子利用符合的乐器进行伴奏,提高对乐曲的感受能力。 本次音乐活动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引导孩子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也乐意的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节活动结束后,我觉得有存在很不足的地方如:整节课我都是让幼儿随我的思路走,把问题抛给了幼儿,他们也有回答,但是又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答案走,这样幼儿不仅没有得到肯定,也会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发挥,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做得不足的地方,一节活动,幼儿是的主体,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一节音乐活动中要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要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风向和风速》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 、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会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标。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标——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一)认识风向标。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 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标。)从而引出课题——《4、风向和风速》。然后,老师展示风向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标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部分。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标,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小结风向标的主要构成。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标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制作风向标。 这个环节分五步: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

变化顺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

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1.4风速和风向习题教科版

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1.4风速和风向习题教科版 一、基础题 1、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 2、风有大小、方向。( ) 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4、风向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纪录。() 5、我们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6.、和西北方向相对的是东北方向。() 7、风向标可以用来测风向,也能准确测出风的大小。( ) 8、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二、综合题 1.我们可以用()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向是指()吹来的方向,它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北风是由()向()吹来的风。当红旗向西方飘时,吹的是()风。 3.风向是指风()的方向。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4.风速是以风()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5.()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6.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这里()以上的风很少遇见。 三、提高题 1、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里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 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请问:这时的校园里刮的到底是什么风?这是怎么回事? 2、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烟”能笔直地升上天空,此时的风力为几级?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二、综合题 (1)八个 (2)风风向标风向北南东 (3)吹来风向标西北风 (4)每秒风速仪 13 (5)风的速度风速仪 (6)8级 三、提高题 1.北风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2.0级 附送: 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习题教科版 四、基础题 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 、( ) 和( ) 等,( )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50~100毫米是(),小于()是小雨。 五、综合题 1.下面这几样器材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全球风资源分布统计

全球风资源分布统计 简介 1.全球陆地风资源总体介绍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计,在地球1.07×108km2陆地面积中有27%的地区年平均风速高于5m/s(距地面10m处)。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世界气象组织于1981年发表了全世界范围风能资源估计分布图,按平均风能密度和相应的年平均风速将全世界风能资源分为10个等级。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上风能则一般不超过7级,其中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较大。 表1 全球风能资源分布[1] 地区陆地面积(km2)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面积(km2) 风力为3~7级所占的 面积比例(%) 北美19339 7876 41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8482 3310 18 西欧4742 1968 42 东欧和独联体23049 6783 29 中东和北非8142 2566 32 撒哈拉以南非洲7255 2209 30 太平洋地区21354 4188 20 (中国)9597 1056 11 中亚和南亚4299 243 6 总计106660 29143 27

2.分析工具介绍 VORTEX公司是专门从事风能数据提供及风能地图的西班牙在线服务公司,主要服务是协助技术部门进行风资源的评估,产品范围包括: MAPS:在24小时内提供1或3公里分辨率内的风力资源数据。 MAST:可被WAsP使用的指定地点一年的测风数据。 FARM:用于WindPRO或Windfarmer软件的一个地区内无限个点(100m分辨率)长期(30年)的平均风速、湍流和极端风力数据。 SERIES:提供具体地点在3公里分辨率内,10年内每小时的风速及风向等长时间序列关联数据。 ICING:提供寒冷天气下的相关风资源数据以避免由于冷冻天气对产能带来的损耗。 表1 VORTEX公司产品信息[3] 产品分辨率测量项目 数据 (年) 报告交付期 限(小时) 报告格式备注 MAP1-3km风速3024KML, GIS MAST100m风速、风向1/ 2036PDF, TAB一个点 FARM100m风速、风向、湍 流、极端风力3072~96 KML, GIS, PDF, WRG 一个区域 无限个点 SERIES3km风速、风向1036TXT Interface Vortex是Vortex公司的一款在线风资源分析软件,可以将全球各个区域的风速分布状况以不同的颜色,直观地展示出来。本文借助Interface Vortex的免费账号(分辨率为9km),得到全球陆上及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分布图,如图1所示。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反思 珠海实验小学杜晓芳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 效,引出课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 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 习打好了基础。 二、注重生字词的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 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 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 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 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

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四、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像”,我采用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以运用文本中“越来越”这个描写景物变化开始,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用句式说雷雨中,雷雨后看到的景色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追溯全文,从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做到有详有略,对于第一课时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次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

四年级科学上册《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教科版

《风向和风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块内容,风向和风速。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日历里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风向和风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和方法: 2.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小风车、电风吹、指南针、制作风向标的材料。 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风向。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5分钟) 1、导入:听说六一小学的学生上课课堂秩序好,同学们各个争先恐后的发言,学习积极性

特别的高。为了向你们学习于是我准备了见面礼。 1、出示风车。 老师:请同学们猜,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风车) 老师:请问风车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动起来? 老师:不错!哪位同学谈谈对风的认识?(风,看不见,转不住,无色,五味,无形状。能用皮肤感知,感受到。能借助其它物体的变化感知感受风的存在。) 老师:请问同学们平时怎样干知道风的存在呢?(植物的叶子、叶子摇摆,动物的皮毛扬起,衣服的飘动,国旗的飘扬,窗帘的起伏,天上的风筝,风车的转动,水中的波纹荡漾,围巾、头发的飘动,尘土的飞扬…………) 老师: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振振有词,可见个个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个个是个有心人,个个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发现了风,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 2、教师演示电风吹吹动小红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电吹风吹的风的方向和小红旗飘动的方向,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和红旗飘动的方向相反。) 老师:对,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回答的也特棒。是的,风是有风向的,风有多少风向和位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学习研究 (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合作探究学习(5分钟) 1、学习风向和风向标 要求:A弄清概念,什么叫风向。 B、生活中有那些方向和位置? C、风向标是做什么的? D、我们看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和位置的? E、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画一画,风向图中这八个方向位置 2、学生汇报。

雷雨教案与反思

18《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观察留意大自然变化的奇妙景象,感受自然美。 3、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 能够根据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特征,知道文章哪几部分分别是写什么的. 重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一、复习导入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美丽的雨景,一起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朗读(点按“课文朗读”按纽),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景象? A、研读“雷雨前” (1)(出示课件,点按“课文学习中”的“雷雨前”播放动画):你看见了

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雷雨前) (3)现在我们读一读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4)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5)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课件播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感情朗读1─3自然段。 B、研读“雷雨中” 1、不一会,雨下起来了,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默读课文4─6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吗?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点教学课件“雷雨中”的动画按纽)"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

四年级科学风向和风速教案4 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室外活动的地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室外) 、我们平常用哪些词来描写“风”。 2、现在你们感觉到了风吗?什么是风呢?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观测风向 、辨别方向。 2、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 教师介绍:风向标的作用与观测方法。 3、用风向标观察当时的风向。 4、指导自制风向标。 5、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6、拓展观测方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7、观察风中的树、红旗飘动的方向。 分析:现在的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 比较:树、红旗动的方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三、观测风速 、阅读第10页资料,了解风速和风速的等级 2、指导认识风速仪、风杯。 3、观察学校的国旗状态 分析:现在是几级风。 4、指导用旗子来简单确定风速的方法。 四、巩固与制作 、每天观察风向与风速,说出判断的方法与依据。 2、用第11页的方法自制风旗。 3、观察记录一个月的风向与风速。

风速分布函数简介

● 韦伯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1()(),0,,0k v k c k v f v e v k c c c --= ≥> 累计分布函数:()0()1k v c F v v e -≤=- 式中:x 为随机变量,c 为比例参数(scale parameter ),k 为形状参数(shape parameter ) ● Gamma 分布 ()1()exp v v f v ααβαβ -??=- ?Γ?? MATLAB 实现:

彰武的weibull分布拟合结果(逐年数据拟合)①以0.5m/s为组距

Dec 2.6205 1.5180 1.6710 0.9836 1.91449 1.2363 4.7080 0.9648

?密集城市高层建筑屋顶风资源评估大纲 ①introduction 介绍风资源评估的手段,城市建筑风能利用的潜力,有哪些人做了研究(可列表) ②method 介绍用到的方法与公式,主要集中在风速分布的不同模型密度函数与累计函数,然后是参数的估计方法,然后是拟合的检验方法。 2.1 weibull distribution; gamma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beta distribution; wakepy distribution 2.2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2.3 Chi-square error 和R2检验的原理、公式,结果的含义 ③results 3.1 逐年,逐月,总计的各种分布函数参数估计的值,及图(2~3个左右的图或表);参数跟平均风速的关系(经验公式) 3.2 风速分析,逐月的平均风速+平均风向日分布曲线(12张图或者2张图) 3.3 风向分析(玫瑰图) 3.4 湍流强度分析(一到两张图) 3.5 most energy-carrying wind speed analysis(公式和计算结果图表) ●用韦伯分布进行风能密度估计 ●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最新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