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1.廉政公署/独立反贪机构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

廉署的独立性是其成功的制度性原因。即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

1.机构独立,指廉署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其最高官员“廉政专员”由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直接任命;

2.人事独立,即廉署专员有完全的人事权,署内职员采用聘用制,不是公务员,不受公务员叙用委员会管辖;

3.财政独立,指廉署经费由香港最高行政首长批准后在政府预算中单列拨付,不受其他政府部门节制;

4.办案独立,指廉署有《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等赋予的独立调查权,包括搜查、扣押、拘捕、审讯等,必要时亦可使用武力,而抗拒或妨碍调查者则属违法。

2.内地/监督工作受权力中心利益的牵制

廉署的独立性正是内地制约监督机构的致命缺陷。在内地,目前行使制约监督专门机构,如党委系统的纪检机关,行政系统的监察、审计机关和司法系统的反贪机关等,在体制上同时受党委或行政首长和上级机关的双重领导,工作不独立。尤其是这些机关的人、财、物等权力,一般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或者行政首长手中,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依附型的隶属关系,制约监督工作受权力中心利益的牵制,对于权力中心的腐败行为,制约监督机构往往无能为力。

3.香港廉署/三管齐下的反腐败策略

4.内地/公共财政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缺失

5.香港廉署/全港对腐败“零容忍”

内地/对腐败过于宽容

6.香港廉署/并非只有高薪养廉

谈及香港廉署队伍的高效廉洁,内地不少人会将之归咎于“高薪养廉”,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廉署职员薪水只比同级别公务员高10%左右。更重要的是,相关资料表明,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纪律要求的情况下,廉署职员中没有人投资股票,这在有80%的人投资股市的金融中心香港,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廉署对此的

回答是,廉署人员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到与股价变化有关的信息,如某公司财务状况等,如果他们参与股票投资,其所拥有的这些信息可能会发生作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正是廉署这种近乎苛刻的“严于律己”和不知疲倦的高效工作,使其在公众调查中,曾获得超过99%的被调查者支持。

7.内地/高薪养廉成托词

二、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高薪养廉的条件

(一)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中政府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首先,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制约作用不大。在我国监督政府的职能主要由有党、人大和政府下的监察部门行使。而现实中我们发现,这些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原因主要在于监督主体缺乏其应有的权力和独立性,而且也缺乏具体的监督法规,存在大量的“虚监”现象。其次,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不甚理想在现阶段,监督政府行为所需要的知情权、批评权和建议权还没有得到保障,随处可见的是政府工作不透明、暗箱操作、对民众的批评反应消极,导致了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制约的有限性。

(二)高薪养廉难以被公众接受

三、在我国实行高薪养廉的局限性

首先,高薪养廉对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类型的腐败行为效果有限。其次,高薪养廉无法防大贪。最后,导致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失衡。

“高薪养廉”制度中的“高”包含着四层含义:高级官员、高竞争标准、高透明度、高复杂结构。

香港文化现状及其走向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香港文化现状及其走向分析 吴仲柱 内容提要本文从文化的本义切入,力图透过香港文化纷繁杂呈的表现形态及其独特的成长历程,尝试着从香港文化载体)))港九人群特性及行为方向的影响力的综合分析中,验证今日香港文化实质上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西式工商文明为主流的边缘性极强的次生文化,而随着九七回归,香港文化潜在的内倾态势将越来越强。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物质、观念思维以及行为等三个层面的表现形态。 透析文化概念和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文化赖以生长的载体是人类。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有什么样的人群,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化类型。人群的内在特质对文化的形成及其走势具有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因此,进行文化分析首先必须立足于诠释与之相应的人群内在特质。二、文化是人类实践的创造物。文化直接导源于人类的行为。人类行为的方向及其变更都会对文化的发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人类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其外部导因的。故解析人群行为发生的外部导因,是揭示文化内在机理及生成发展趋向的重要途径。 由上述文化本义及其涵概的相关阐释切入,透过香港文化纷繁杂呈的表现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今日香港文化实质上是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西式工商文明为主流的次生性边缘文化。这种混合多元文化随着九七回归,在客观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内倾态势。 香港文化是专指港九地区被英国殖民后逐步形就的区域性次文化。该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港九居住民。 港九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行政原属广东新安(即今深圳市)。从该地区大量的文物遗址及考古发现,可以清晰地看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该地域的传承与影响。时至1842年夏秋香港开埠之际,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还牢牢地占据着当时港九居住民的观念中心,并指导着他们的思维与行动。他们对港英殖民当局所推崇的西式文明的内涵还不能理解,也无法把握,甚至出现排斥与拒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使刚刚被迫与母体文化断裂的香港文化的起步陷入了困惑和迷惘。文化的停滞和倒退是当时香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深刻危机。直到本世纪初叶,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和/五四0新文化运动才从根本上打破香港/文化沙漠0的困局,为香港文化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徘徊指明了开拓的方向。 辛亥革命与/五四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 ) 1 )

简述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

《行政监察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新加坡“高薪养廉” 任课老师:张晶 姓名:曾英武 专业班级:10级行政管理2班 学号:20100704310088

浅析新加坡“高薪养廉” 【摘要】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将公务人员的廉洁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以及高薪养廉的有效作用。通过对新加坡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国家经济水平来分析现阶段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公务员廉政建设。 【关键词】高薪养廉可行性 新加坡是世界上有名的廉政国家。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廉政的日益关注,新加坡的高薪养廉也成为各国研究和借鉴的对象。而且我们国家,腐败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新的领导人上台后,致力于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一、新加坡高新养廉简介 高薪养廉就是为保证公务员廉洁性而给予其以较高的工资的制度设计。公务员掌握公共权力和极大的社会资源,还有一些涉及到社会正义和对财富的再分配,其玩忽职守或是滥用职权,侵犯的将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些都决定了保障廉洁性是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新加坡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很多,高薪养廉是新加坡政府实施高工资的逻辑基础。新加坡的高薪养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让大多数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保持在社会的重伤水平。另一方面,对内阁部长等高层公职人员实行“高薪养廉,厚禄养廉“,并且给予部长实际、堂堂正正的薪金,而不是藏着其他额外利益的低薪。 为此,新加坡政府为了保障高薪养廉政策的有效性,采取了如下的措施: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确保公务员的晋升较快;重视公务员的进修、培训;享有定期休假,退休后享受养老金;提高福利待遇。 在高薪养廉以及其他的廉政措施取得有效结果下,新加坡的廉政指数历年来都排在了世界前列,是世界著名的廉政政府之一。(详情见下图:新加坡廉政世界排名)正因为如此,尽管很多新加坡人说“我们养了一个全世界最昂贵的的政府”,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对政府持很定态度的,他们认为相对于政府提供的服务来说,这个政府是“物廉价美”的。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香港与内地文化比较-语言,政治,娱乐

香港与内地文化的比较-----语言,政治与娱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特制意识形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香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边陲地带,文化基础极为薄弱,与当时中国内地风起云涌,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形成很大反差。自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香港的法律、统治模式及体制与内地更为不同。而文化在香港也成为了奢侈品,为此,香港一度被称作文化的沙漠。 20世纪上半叶,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和香港本土文化的崛起,随着内地文化的南下,香港文化终于引起了世人注意。 好景不长,1950年罗湖设立关卡,香港与大陆隔断,两地互不往来长达47年。这个时期,两地文化各自独立发展。此时香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和世界著名的自由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言论环境再次刺激了香港文化产业。 而此时的内地,内地正经历文化的闭塞,几乎和世界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完全割裂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这里遇到了上锁的大门。改革开放之后,这扇尘封的大门才终于被打开,一切禁锢人类文明的枷锁被打碎,香港和内地的文化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对撞与交锋。1997香港回归以后,内地人对香港文化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比较香港和内地文化的异同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里,笔者将主要从语言文化,政治文化和娱乐文化三个方面对香港和内地的文化进行比较。 1语言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同时语言也可看作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一个社会的语言观察到该社会的文化特征。 香港通行多种语言。广东话是华南地区的方言,也是香港最普遍的口语,香港有百分之九十七人口能听懂广东话。不少人也能听、讲英语,而本港的政府部门及法庭亦使用英语。本港有部分人能操普通话,而一般人能听懂普通语,但随着中国大陆日渐改革开放,多了国内商人及举家南移,所以普通话亦日益普及。 香港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所有官方标志均以双语标识,大部分商店和餐馆的招牌都兼有英文显示。 相比之下,内地语言文化则更为复杂,官方语言为中文,正式的口语为普通话,但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虽说中文同是香港和内地的官方语言,但是使用的范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内地所有正式的文件或法律条例都是用中文签署的,但在香港,政府使用的书面语言多为英语,法律条例也都是由英语签署。就我2010年寒假去香港旅游的经历来看,香港人现在大多能听懂普通话,但说的并不流利。由于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至今保留着英文交流的习惯,说起英文来通常比普通话流利的多。旅游期间有一次去茶餐厅吃早茶,和邻座的一位大概50岁左右的香港妇人聊天,刚开始的时候用的是普通话,障碍非常明显,她听不太懂我的普通话,我更听不懂她的普通话,后来改用英语聊天才顺利了多。可见普通话的普及在香港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语言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文化之一,要让香港接受并融入中华文化,就必须从语言抓起。有句话说:母语是最好的教育,的确,共同的语言可以激发出共同的民族感,可以促进民族的融合度。。如今,香港与内地的民间交流也日益增多,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但语言和文字使用上的不统一,给交流合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因此无论从自身的利益和是全中国的利益来看,香港都应加强母语教育,至少要把普通话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到和英语同样的高度,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被更多的港人接受。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对香港、内地的“高薪养廉”政策进行比较: 1.廉政公署/独立反贪机构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 廉署的独立性是其成功的制度性原因。即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 1.机构独立,指廉署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其最高官员“廉政专员”由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直接任命; 2.人事独立,即廉署专员有完全的人事权,署内职员采用聘用制,不是公务员,不受公务员叙用委员会管辖; 3.财政独立,指廉署经费由香港最高行政首长批准后在政府预算中单列拨付,不受其他政府部门节制; 4.办案独立,指廉署有《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等赋予的独立调查权,包括搜查、扣押、拘捕、审讯等,必要时亦可使用武力,而抗拒或妨碍调查者则属违法。 2.内地/监督工作受权力中心利益的牵制 廉署的独立性正是内地制约监督机构的致命缺陷。在内地,目前行使制约监督专门机构,如党委系统的纪检机关,行政系统的监察、审计机关和司法系统的反贪机关等,在体制上同时受党委或行政首长和上级机关的双重领导,工作不独立。尤其是这些机关的人、财、物等权力,一般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或者行政首长手中,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依附型的隶属关系,制约监督工作受权力中心利益的牵制,对于权力中心的腐败行为,制约监督机构往往无能为力。 3.香港廉署/三管齐下的反腐败策略 4.内地/公共财政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缺失 5.香港廉署/全港对腐败“零容忍” 内地/对腐败过于宽容 6.香港廉署/并非只有高薪养廉 谈及香港廉署队伍的高效廉洁,内地不少人会将之归咎于“高薪养廉”,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廉署职员薪水只比同级别公务员高10%左右。更重要的是,相关资料表明,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纪律要求的情况下,廉署职员中没有人投资股票,这在有80%的人投资股市的金融中心香港,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廉署对此的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文化对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论文论文题目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对比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HUM237 课程名称香港发展史 学号 200838006 姓名衡凯鸿 学院保险学院 专业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 考试时间 2010年11月

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文化对比 凡事都要辨证地去看待,我认为在香港和大陆的电影对比上这个问题更是这样。 首先在电影的内涵方面,香港电影可以上升到文化的高度的几乎没有,文化品位、层次大多不高,在这方面大陆电影胜于香港电影。这主要是普遍的香港电影从业者与大陆电影从业者在文化教育修养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从细微上讲,香港演员与美国及西方的演员在电影中的言行举止气质上都明显的层次不如欧美演员,这是文化教育的修养形成的,教育层次的差距,在人的精神气质言行上都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怎么表演都无法达到的,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他的言行都会透发着他的文化思想、精神气质,即使他一言不发,其精神气质面貌也不是没有那个文化教育底蕴熏陶的人能够透发出来的。梁朝伟、葛优,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是因为他们在电影里及在媒体面前都沉默少言(沉默少言就会显得高深,浅薄、错误就会少,不过仍然能看出他们的思想文化底子、层次与西方演员还是有明显差距)。 香港电影与平民百姓观影的情感心理期待,距离不如大陆的电影靠的近,与平民百姓的生活靠的也不够近。对情感的细腻表现、真挚的情感表现、人们向往的真善美,表现的少、不足、不深、不够,假、恶、丑的东西则表现太多——这点是香港电影失去观众的最重要、主要的原因。 任何外在的、感官的新鲜刺激都会产生人们感官上的疲倦,只有真善美、真挚的情感、美好的心里向往这些是电影永远不会让人疲倦、厌恶的永恒。表现情感人性的艺术都如此。 当然大陆电影与香港电影一样,几千年的封建糟粕思想还在电影里大行其道(老少配、老少淫乐、女性基本上还是个玩物等等),此些文化甚至成为三地电影人文化共通的认同点。新一代的真正殖入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文化的电影人还没有机会成为独立的电影行业的主宰者、创作者,所以现在几乎还看不到真正意义的代表新中国最优秀人群气质及思想精神文化品质的电影出现,现在还只有看垃圾人群主宰创作的众多的垃圾毒品。 当然大陆的电影也存在自己的问题,很多不仅仅是文化层面上的,更是其实质和体制上的。 中国大陆的电影总是在痛苦的挣扎。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韩国和七百多万人口的香港,电影业蓬勃发展,而对中国大陆的影迷来说最熟悉的国产导演也不过张艺谋、冯小刚几个屈指可数的老导演和每年最多一部出自他们之手的影片。新出的导演也只有陆川、贾樟柯几个人,姜文这个才华横溢的导演一直没有找到感觉。而象陈凯歌、田壮壮这样的老导演也在大部分的时间上保持沉寂。最近总见到媒体报道对中国大陆电影洋溢之词,但事实是我们根本看不到多少我们喜爱和为之感动的电影。《天下无贼》就像一部童话剧;《十面埋伏》《英雄》和正在拍摄的《千里走单骑》都是躲在历史的角落跳舞;《窒息》终于可以拿恐怖说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人很陌生;《世界》慢的叫人着急;《可可西里》虽好但是太少;《功夫》充满了奇思妙想,却是人家香港的;《理发师》一波三者倒能引起人们好奇(也许会因为好奇而走进电影院)。还有多少?我想不起来了,数量太少。还有什么?我也想不起来了,质量太差。 虽然大陆的部分电影确实在文化素养和内容层次上比香港的电影更好。但是从现在能看到的是更多的大陆影片,好像人家香港三流导演的拍摄水平。香港一

中国高薪养廉的制度分析

中国高薪养廉的制度分析 纵观当今世界推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国家,它们大都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经济比较发达,有雄厚的实行高薪制度的物质基础。二是公务人员素质较高、总人数不多。这些国家大都重视精简机构,且对各级公务人员实行严格的审查与考核制度。三是法制化程度较高,大都属于法制国家。这些国家尤其是在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了全面的、系统的、严密的法制体系,有打击腐败的强有力的法制手段。 所谓高薪养廉,就是对官员实行比较高的薪俸,使官员不仅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平,从而不至于因经济状况而滋生腐败行为。司法部司法所王公义研究员曾说过:“给干部很高的工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要轻易的去犯错误,而失去自己的职位。”这句话给很好的解释了“高薪养廉”的含义。 纵观当今世界推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国家,不难发现,养廉并非仅仅是高薪的结果。这些国家除了实行高薪制以外,还采取了其他种种的手段,这其中包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完善反腐败的法制建设等。在新加坡,反贪污调查局在肃贪倡廉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特区的廉政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廉政公署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果没有这样~些配套措施,工资再高也不一定能达到养廉的目的。事实上,高薪只是一个有助于养廉的条件,它既不是唯一的条件,也远远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我国的腐败问题有其文化和历史根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仍主要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我们在寻求反腐制度设计时,不能好高骛远的希冀从源头上,只能着眼于现实,谋求把腐败抑制在一个社会可以容忍的范围内。高薪养廉制度就是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提出的。我们不能任凭公职人员的薪俸相对于私营部门的水平持续下降,不能让公职人员系统内部的薪俸差~J wlA,N不能使他们产生勤政廉洁以争取被提升的动机,否则抑制官员腐败的困难就会增加,腐败问题就会日趋严重。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高薪养廉

姓名:邓坤学号:201001070404 班级:行政管理2010-2 1、试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对政策的哪些功能的认识和应用? 2、你认为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发挥政策的哪些功能的作用?为什么? 1、公共政策的功能主要有四个: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我认为,在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到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作用。 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包括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 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那些事情和不该做哪些事情。高薪养廉这个政策的制 订的出发点就是着眼于通过提高政府部门里公务人员的薪酬,以此能够使他们对 目前的收入现状满足,从而减少甚至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在观念上就是一种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要仅仅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公共利益,进一 步增强勤政廉政的服务理念;在行为上的导向就体现在公务人员能够从政策中理 解其目的,然后在行政过程中,严以律己,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杜绝腐败行为 的发生。 管制功能就是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 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高薪养廉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避免腐败行为这 一严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对行政部门里的公务人员进行约束。 通过提高薪酬,使行政人员对自己的收入能够满足,进而对社会上存在的贿赂行 为的作用减小,以此来使腐败行为的致灾因子破灭。 调控功能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 制,指明人们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高薪养廉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控,通 过这个政策指明行政人员应该把什么摆在第一位,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关于 此事的争论正是源自与对政策是否能够起到必要的调控的作用。反对的人认为, 现在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一直很高,不是通过高薪就能够杜绝腐败案件的发生。 1、我认为,针对腐败问题主要应该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管制功能。 导向功能,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注意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使政策能 够对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有导向作用。加强思想道德的观念,增 强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对腐败等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从心理上有抵触,有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清代养廉银制度与我国高薪养廉

清代养廉银制度与我国高薪养廉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困扰中国政府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公务员的腐败。纵观世界各国,应对腐败的措施林林总总。而“高薪养廉”政策就是其中一种。从历史的角度,以雍正朝的“高薪养廉”政策——养廉银制度为例,通过对养廉银制度的分析,得出对当代实施“高薪养廉”政策的几点启示。在论述过程中,重点分析了养廉银制度确定的形成原因、实施过程以及积极影响。在对养廉银制度进行历史事实的梳理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的“高薪养廉”制度,以及对“高薪养廉”制度的看法和评价。 【关键词】养廉银制度;薪俸制度;高薪养廉

引言 养廉银为中国清朝特有的官员之俸禄制度。创建自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后,清政府将所有税收(包括酒醋税等地方税)改归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财政困难,看似高薪养廉,实际上将地方行政费用归于地方首长所有,导致清朝地方贪腐情况为史上之最。进入20世纪,随着香港、新加坡等地实施高薪养廉政策的成功,高薪养廉政策逐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高薪养廉政策是反腐败的措施之一。 一、养廉银制度 (一)养廉银制度出台的原因 清朝的低俸制度沿袭明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认为“凡官皆贪”,因此在他制定的“祖制”中官吏俸禄就被压得极低。《明史·食货志》有云:“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所以在明朝官员从朝廷拿到的俸禄实在是低的可怜。再加上明朝为了稳定官俸,又制定了俸帖折银之例,更使官俸微乎其微。 因为清初沿袭明朝的低俸政策,使官吏们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自身生存和正常办公的需要,所以,在正俸之外他们又谋求许多其它的方法搞“创收”,且上上下下都司空见惯,。耗羡私征就是他们创收的一个主要渠道。虽然康熙下令禁征火耗,但火耗禁而不止,康熙对这种现象无可奈何,道:“如州县官止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是好官。”[1] 除了因为清朝实行的低俸政策以外,实施养廉银制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到清朝,皇帝的权力不断地加强,最终导致皇权越来越尊、臣民越来越卑。 此外,养廉银制度的实施与赋税制度的改革不无关系。赋税制度采取单一金钱的方式,使得“耗羡私征”成为可能。在“一条鞭法”实行后,赋税普遍征银,因熔炼碎银过程中产生损耗,百姓又要多交“火耗”。这样,官吏们为了自己的私利,随意加征“火耗”,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这些都坚定了雍正解决耗羡问题的决心,推进了“耗羡归公”最终实施的进程。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从电影文化方面比较香港与内地文化

香港与内地文化之比较 ——从电影文化方面谈起 电影文化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诞生于西方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时代,它本身就是一项机械发明,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产物。可以说,城市是电影生存的土壤,同时它也是电影注视的对象。城市与电影,一个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空间,一个捕捉光影、具有穿透力的视听媒介,在一个多世纪中,彼此依靠,互为镜像。在光影流动之中,电影犹如镜子,映照出想像之城,讲述着城内的故事。同时,电影构成的文化之域又成为都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文化的风貌与进程。 香港和内地尽管政治经济境况差异巨大,但由于同处于中国灿烂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背景下,都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之处,文化上相互交织,难分彼此。但由于历史因素,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在某些方面又各具特色,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在电影文化方面变现得尤为明显。 下面分别详谈内地电影和香港电影的特色。 内地电影 内地早期的电影大都通过影片故事对作者人生态度的主观表现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郑正秋的“戏剧者,社会教育之实验场,优伶者,社会教育之良师”的主张,洪深的要求影戏“以普及教育表示国风为主旨”的声明,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戏理论注重对电影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认为“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人们在这一前提下,对电影剧作的选材、结构、冲突、高潮、语言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要求剧情曲折有趣、耐人寻味,要求保证叙事的“调和”、“流畅”。代表影片是192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该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到了中国近代,内地电影从革命的功利目的出发,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舆论工具。这时的内地电影超越了抽象的“为人生”和“教化社会”,而进入到更广阔、更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奠定了中国电影理论进步的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基础。代表影片是《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 1949年后,内地电影贯彻了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总方针。在这中间,曾产生过不重视艺术规律、过分强调电影直接为当时政治运动服务的偏向。代表影片是《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 60年代初,内地电影开始向民族传统学习,主要是向传统的姐妹艺术学习,如传统的叙事艺术(特别是说唱艺术)、传统美术和画论。代表影片是《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内地电影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 “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地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

“高薪养廉”在我国不宜实行

高薪养廉在我国不宜实行 摘要:当今社会,作为应对腐败现象日益猖獗的措施之一,高薪养廉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纳,有的效果不错,如新加坡、香港等。于是在我国就有许多人提出我们也应该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然而,高薪可以养廉,但并非必然养廉。要实现高薪养廉,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高薪养廉”在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合适的政治、经济条件,不能推行。如果不顾现实条件盲目推行,不仅起不到养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关键词:高薪养廉;概念;制度;条件 目前,“高薪养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国的腐败现象也比较严重,那么“高薪养廉”在我国是否可行呢?最近几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在我国推行高薪养廉制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还将遏制腐败的希望寄托到这一制度上。似乎实行了高薪制度,就一定能达到养廉的目的。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的条件。 一、高薪养廉的概念分析 “高薪养廉”是指给政府公职人员以优厚的待遇,使其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维持较高的消费水准,不致因为经济状况不佳而以权谋私,滋生腐败行为。从而安心工作,不贪污、不受贿、秉公办事,保持廉洁。 从哲学意义上说,“高薪养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它实质上是政府预先支付的反腐败的机会成本;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也符合关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说,高薪养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认为人都是理性的,由于人在作决定的时候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高薪养廉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基于上述的理论,再加上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国内一些学者和不少公职人员提出在我国也应该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其实,在我国,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这种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高薪不一定能够养廉,高薪养廉是与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的职业道德背道而弛的;而且,高薪养廉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广东海洋大学 公共政策学:高薪养廉

1、试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对政策的哪些功能的认识和应用? 2、你认为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发挥政策的哪些功能的作用?为什么? 1、公共政策的功能主要有四个: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我认为,在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到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作用。 公共政策的导向作用包括对人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那些事情和不该做哪些事情。高薪养廉这个政策的制订的出发点就是着眼于通过提高政府部门里公务人员的薪酬,以此能够使他们对目前的收入现状满足,从而减少甚至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在观念上就是一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要仅仅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公共利益,进一步增强勤政廉政的服务理念;在行为上的导向就体现在公务人员能够从政策中理解其目的,然后在行政过程中,严以律己,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管制功能就是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高薪养廉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避免腐败行为这一严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对行政部门里的公务人员进行约束。通过提高薪酬,使行政人员对自己的收入能够满足,进而对社会上存在的贿赂行为的作用减小,以此来使腐败行为的致灾因子破灭。 调控功能是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指明人们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高薪养廉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控,通过这个政策指明行政人员应该把什么摆在第一位,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关于此事的争论正是源自与对政策是否能够起到必要的调控的作用。反对的人认为,现在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一直很高,不是通过高薪就能够杜绝腐败案件的发生。 1、我认为,针对腐败问题主要应该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管制功能。 导向功能,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注意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使政策能够对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有导向作用。加强思想道德的观念,增强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对腐败等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从心理上有抵触,有意识的排斥,知道自己的角色责任;加强对公职人员行为的规范,制定明确的行为标准,严格依法行政。 管制功能,政府的政策应该能够避免那些影响公职人员腐败的致灾因子,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功能。政府的政策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 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突出正激励原则的政策,对勤政廉政的公职人员进行精神或者是物质方面的奖励,给予荣誉称号奖励

初探高薪养廉的可行性分析

初探高薪养廉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1212250 邢毓珠 近年来,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一直是我国中央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推进反腐工作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合理的制度。高薪养廉作为自古有之的一项反腐制度,至今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得到广泛运用。然而在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社会背景下,高薪养廉这一话题引发了众人的广泛争论。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高薪养廉制度,特别是在我国的可行性。 一、根源分析 1.腐败的原因 提到高薪养廉,就不得不讨论提出这一制度的根源——腐败问题。任何廉政制度的提出都是为了预防或解决国内的腐败问题,一个有效的廉政制度应当是紧密契合其本国的腐败特点及有效改善方向的。高薪养廉作为廉政制度之一,在正式讨论其可行性之前,要先分析我国腐败的根源及特点。 腐败是与经济人假设分不开的,是“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下的行为。我们可以将国家公职人员看做政治领域内的市场参与者。假设公职人员腐败的成本为C,收益为R,惩处概率是P,则其腐败的利润则是π=R-P×C。当π≥0时,则可能发生腐败行为;当π≤0时,则可能放弃腐败行为。 我国腐败的成本低——对于腐败的公职人员而言,其腐败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①预付成本。即为了取得腐败权预支出去的成本,是腐败收益的底线,即经济意义上的盈亏点。预付成本的上升,整体腐败的收益曲线上升,腐败程度相应加深。对于腐败官员而言,阿谀奉承付出的精力、资金与心理损耗是整个腐败过程中体会最为直观的付出,也是利益回收点。 ②直接成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腐败的直接成本是很小的。通常打个电话、当面交办、批字条或伪造账本即可获益,偶尔也需要请客送礼以疏通关节,但相对于后续的收益来看还是相比甚少。 ③交易成本。即腐败分子把权力变成个人财产所要支付的成本。这一成本的高低与制度漏洞和权力交易市场发育两个因素相关。现在,权力交易市场发育非常成熟。交易渠道、价格形成、信息传递都形成了“制度化”流程,所以腐败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这是腐败普遍化的另一个原因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香港文化与内地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影、文学、城市文化 摘要本文将通过论述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以及同内地的比较,阐述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论点涉及电影事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文化产业 ●内地文化产业 在电影文化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内地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还是没能赶上香港电影的进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内地电影起步于二十世纪初,《定军山》应为中国人自主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早期的内地电影多与外国电影公司或导演合作,多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叙事型影片,尚处于稚嫩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内地电影事业迎来了一个发展小高潮,《松花江上》、《小城之春》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电影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虽不是积极向上为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打开了思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林则徐》、《林家铺子》、《五朵金花》等一批思想上高度统一的影片接连面世,与那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相符,但在体裁上没有太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黑洞,期间严重限制了内地电影事业的发展,致使内地电影界万马齐喑,停滞不前。政治环境逐渐好转后,电影界也开始复苏,除了红色电影之外,一批青年导演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颇有收获。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但从特定角度来看也陷入了一个窘境,主流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人对电影的诠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叫好不叫座”和“叫座不叫好”的两种极端。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导演们过于注重情节的表现,而忽视了电影的灵魂——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没有核心思想的电影只能是空壳,视觉效果永远比不上思想冲击恒久。想要走出这种尴尬境地,可以参考欧美等国以及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走出禁锢思想的怪圈。 ●香港文化产业 东方有个好莱坞,她的名字叫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原因,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香港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不仅仅收到外来文化、中西文化的影响,还和内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曲、时装、广告、粤剧等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行。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是香港文化产业回归十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块仅仅几百万人的弹丸之地,却坐拥全球数一数二的娱乐王国。在亚洲,商业电影一度只有唯一的标签:香港制造;粤语歌曲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处处一呼百应,红馆朝朝爆满;无线剧集成为华人观众最大的娱乐……“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香港文化普及的重要转折点,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香港电影朝着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飞速前进,并随着电视的普及化扩大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当时最具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