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卫生简史-黄建始

公共卫生简史-黄建始

公共卫生简史-黄建始
公共卫生简史-黄建始

中国公共卫生

第一卷 公共卫生概论

主编:曾光,黄建始,张胜年

第二章 公共卫生简史

黄建始

一部公共卫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作为群体对健康和疾病体验和认识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遭受战争和自然灾难后不断探索,扩展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经济、政治体系如何创造健康的或不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为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或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条件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地寻求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历史(Fee,1993; 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农业革命1副作用的应急反

1农业革命:在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这段时间因人口增长的压力全世界大部分人类从采集和狩猎转变为农业。这个转变是猿人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史称“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每一平方公里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比采集食物能养活的人口要多得多。农业革命反过来导致了更多规模的人口增加,产生了定居和群居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村庄和随后城市的出现。(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应2,现代公共卫生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科学革命3和工业革命4副作用的应对反应5,发展于人类现代化6的过程中。今天,公共卫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起源

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当时人类认为没有疾病7就是健康。那么什么是疾病呢?从最早的医学模式来看,疾病其实是一个语言学上的词汇,用来称呼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可能发生在社会任何成员身上的一类特有的,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通常,人类用特定的模式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模式,就是用于解释自然现象,消除困惑的信仰系统(Engel,1977)。最早的医学模式就是解释疾病现象的信仰系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用于解释健康和疾病的模式经过多次变迁,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螺旋式上升的演进过程。

公元前10 000年的史前文化(Brannon,2007)认为,疾病这种现象

2应急是被动地对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一系列无计划但有针对性的或盲目的活动。(黄建始,2006)

3科学革命: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3年)到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之间的一个半世纪里以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成果为标志的重要科学进展,史称“科学革命”。由科学革命引发的各种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4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出于各种实际目的而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巨大变化。史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带来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世界各地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5应对是主动地针对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理性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活动。(黄建始,2006)

6现代化是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的过程。(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7在英文中,有三个单词都可以翻译成中文的疾病。1.Disease, 从字面上看,指的是舒适的反面,泛指所有偏离正常健康的状态。从学术上来看,疾病是一个由临床,病理学,和流行病学标准界定的,能够系统地予以研究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在生理上和/或心理上偏离了正常功能的状态。在生物医学模式下,disease 所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可以通过病理学的特征来诊断。 2. Illness指一个人经历疾病的主观感觉。研究illness主要是直接对所经历的痛苦的现象进行分析。一个人可以有严重的disease但没有illness,如高血压;也可以有严重的illness但没有disease, 如忧郁症。 3.Sickness 主要是指社会对一个人患病时社会功能障碍的承认,常用的是“病人角色”(Sick role). 病人角色是医学社会学用于描述病人行为的专业词汇,具有病人角色的人通常有以下特点,失去独立自主性,依赖性,一系列的情绪表现如生气,消极,经常哭泣等。病人角色可以使病人免去一些正常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获取一些优待,如休病假,得到一些紧缺物质等。简言之,disease是指生理或心理机能障碍,illness是指个人感到不适的状况,而sickness则指当个人患病是所出现的某种社会功能障碍的状况。(Last, 2007;Emson, 1987;施侣元,2001)

是由体外邪魔侵入人体产生的。把邪魔从体内驱除出去就可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考古学中发现古人类头盖骨上的小洞就是当时巫医使用颅骨环钻术(trephination)(Taylor,2006)为病人驱除邪魔的证据。

公元前1800年的巴比伦和亚述时期,人类健康被认为是上帝的恩赐,疾病是来自上帝的惩罚。这种健康观念在希伯来人中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000年(Brannon,2007)。公元前1500-1200年,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可以从对古希腊神话中女神Hygieia和医神Aesculapius 的崇拜中窥见一斑。Hygieia通常被认为是掌管健康的女神,代表了人类最早对健康的认识。她确信健康是人们与生俱有的权利(Wolinsky,1999)。英文Health一词来自古英语,主要含义为健壮的(Hale)、壮实的(hearty)、精力充沛的(Sound in wind and limb)(Last, 2007)。公元前1046-771年,我国文献《周易·乾象》中出现了最早的“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刚强、有力;“康”则出自《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意为安乐、安宁(辞源修订组,1988)。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需求是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认识到健康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权利的同时,人类也认识到健康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人类的早期,要生存下来,不但需要每个人具备健康的体格,还需要有相互合作的血亲关系来保证小孩能在漫长的依赖期成长起来。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中因血亲关系而形成的小规模群居生活方式一直占据人类社会的主导地位。由于当时人口数量少,靠采集和捕猎为生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食物相对丰富,来源相对可靠,加上游牧生活避免了不卫生的居住环境,当时的人类相对比较健康(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当人口增长的压力促使人类在距今10 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这段时间里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后,这一史书上称为“农业革命”的变化带来的最明显的影响是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和群居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

流浪群体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定居和大规模群居带来了各种各样影响健康的问题,如人、畜粪便和垃圾的大量堆积,经蚊子、苍蝇、老鼠等传播的传染病和食物源性及水源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等(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面对这些健康问题,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人群中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但这些问题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互相联系,很难分别单独处理的。比如说,要成功地控制人群中的传染病流行就离不开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以及对病人的治疗(Rosen,1993)。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渐渐地认识到处理群体的健康问题不简单地等于单个健康问题处理的总和。要保护群体健康,必须通盘考虑,综合解决诸如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控制和改善与生活有关的自然环境(如垃圾和废物处理等),保障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和数量,治疗和照料老弱病残等与群体健康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因为综合治理这些影响群体健康的问题涉及面广,个体不可能单枪匹马去完成,所以需要整个社区参与,有组织有计划地去解决。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人人健康,才能使整个群体都能生存和发展。这些事实促使人类产生了对公共卫生最早的朴素认识和具体行动。农业革命带来了定居和大规模群居,带来了城市化和阶级分化,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健康问题。人类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解决因大规模群居带来的负面健康问题,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Rosen, 1993;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正像人类社会及其生活方式在过去200年里发生的变化要比此前5 000年里发生的变化还要大一样,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在过去200年中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要比此前5 000年里的发展速度还要快,发展规模还要大。如果说,早期朴素的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是人类对农业革命副作用应急反应的产物;那么,现代公共卫生的理论和实践则是人类应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副作用的产物,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Fee, 1993; 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可以说,公共卫生概念的演进和公共卫生的发展是和人类文明8的演

8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不足六千年。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人类有400万年

进同步并且密不可分的。因此,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公共卫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第一章讨论的公共卫生的定义和宗旨,基本任务、公共卫生的特点、价值和相关学科以及公共卫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本节中人为地将现代公共卫生9的出现与否作为一个分界线,把公共卫生史划分为“现代公共卫生前期”和“现代公共卫生期”。

第二节 现代公共卫生前期 (公元1830年以前)

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农业革命带来的新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社会制度相互作用促使人类社会从简单的新石器时代的以村庄为特征的部落文化转化为以城市为特征的古代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人类最初的文明具有四个特征。(1)人类食品的生产出现剩余;(2)乡镇和城市及政府开始出现; (3)劳动分工;(4)纪录时间的系统形成和书写的发明(Miller & Eckel et al,2000)。这四个文明的特征都与有组织的公共卫生行为的出现密切相关。食品剩余要求人类解决水和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安全问题;乡镇和城市的出现要求政府解决城市规划中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及其他环境卫生问题以及个人卫生和由于群居所带来的传染病流行的控制问题;劳动分工要求解决职业病问题;而纪录时间的系统形成和书写的发明则对人类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的记录和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 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实践和理论萌芽 (公元500年以前)

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实践是从饮食、供水、个人卫生、社区居住和环境卫生及传染病的预防开始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来说,清洁的环境,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人类因为生

的历史。文明社会有别于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的特点是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由制度确立国家政治权力,纳贡或交税,有口传的和文字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法律、共同的价值观和习惯,社会有分工和等级,巨大的建筑以及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最早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人类文明的过程改变了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因此,文明和疾病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高级文明可以减少或控制大多数的传染性疾病,但同时面临其他公共卫生问题的挑战如营养失衡,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等。(Last, 2007, 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9现代公共卫生的主要特征是1.公有、公用和公益的公共事业属性;2.对政治的敏感性;3. 对科学的依赖性;4.对公众参与的需求性。

活和生产而带来的污水和废物的处理和对传染病流行的应急最重要,是比复杂的关于疾病病因和疾病传播的医学科学知识更基本,更值得关注的问题。(Rosen,1993)。文献记载,古中国,埃及,希伯来,印度等古代文明的社区宗教/信仰系统中都有关于卫生的礼仪要求并有具体的措施来保障城市饮水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污水处理(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从甲骨文和出土文物中已经发现,在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人类已经养成洗脸,洗手,洗脚等个人卫生习惯。中国的早期文献有不少与环境卫生有关的记载,如水源保护,清洁处理和尸柩处置等。考古资料发现,远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知道通过建设畜圈来保护环境卫生。到夏商时期,人类已经知道凿井而饮并在住宅附近挖掘排除积水的水沟。《左传》中已经有关于挖除井中积垢淤泥,维护水源安全的记载。《周礼》、《礼仪》、《诗经》中记载了许多管理环境卫生的具体方法,如通过抹墙,堵洞来除虫和灭鼠等等。关于传染病,《周礼》中就记载了流行性疾病和季节的关系。商代已有麻风病的记载(江晦鸣,1984;《中医学》编辑委员会,1997)。

在西方,公元前15世纪的希腊医生已经注意到疟疾和潮湿洼地有关。古希腊十分强调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个人卫生,营养,强身和社区环境卫生。古希腊城市已经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同时,希腊还在新殖民地设置医生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铅中毒作为一个职业卫生问题也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派的文献中首次出现。当罗马征服了地中海世界,罗马文化取代了希腊文化之后,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罗马在继承希腊医学的基础上从工程和管理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公共卫生。罗马帝国设计和建立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是古代文明的典范。当时的罗马城已经有精心设计的设有大理石座位的公共厕所。罗马的公共澡堂使每个公民保持个人卫生成为可能。罗马豪华的公共澡堂除了提供热水浴,温水浴和冷水浴之外,还设有锻炼身体的设备,休息室,花园和图书馆。罗马供水局长Frontinus一千九百年前写的《罗马供水系统》一书不但完整地描述了罗马公共供水系统,还首次全面地记录了公共供水这个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重要工作。据历史记载,罗马还有效地提供了污

物处理,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并通过雇佣医生和建立公共医院为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公元前2000-公元500)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的传染病的记载(Tulchinsky & Varavikova,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2000;Rosen,1993)。

与罗马文化几乎同时,中华文化在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已有下水道,“都厕”(即公共厕所),洒水车等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对于传染病流行的预防,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大疫”。预防手段主要是设坊隔离。《汉书.平帝纪》就有利用空官邸收治病人(类似隔离医院)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疟疾和狂犬病的记载。然而,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关心的只是宫廷内的健康,从来就漠视百姓的生死,与希腊罗马社会重视公民健康形成明显对比。由于没有政府的有效组织,虽然民间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和应急知识,但中国几千年来在传染病的预防和应急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在1910年伍连德博士在东北控制鼠疫之前,中国一直缺失政府主导的有效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江晦鸣,1984;《中医学》编辑委员会,1997;邓铁涛,2006)。

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理论也是在具体的饮食安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应急等公共卫生的实践中开始出现萌芽。早期的中国文献中已经出现了预防的思想,如《周易》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在此豫通预);《淮南子》提出“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中医学》编辑委员会,1997)基本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黄帝内经》在其《素问 四季调神大论》明确提出“治未病”的理念,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邓铁涛,2006)

在古希腊医学中,维护健康一直是比治疗更重要的任务。因此,医生都非常关注和促进个人和群体的卫生。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

名著《空气、水和地方》提出不健康状态或疾病是人与环境不平衡的结果。希波克拉底认为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生活方式及营养,是导致古希腊人健康或生病的主要原因。作为基本的流行病学教科书,该书用了2 000多年,一直是西方社会理解疾病流行的理论和实用指导经典。古希腊不断扩张的历史在选择适于居住的殖民地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气候、土壤、水、安全饮食和健康关系的知识。《空气、水和地方》一书就是为选择新殖民地而写的。上文描述的罗马豪华澡堂其实就相当于现代一个规模宏大的健身运动俱乐部,体现的就是“健全的脑袋生长于健康的身体之上”这一整体健康的理念(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Rosen,1993)。

二 中世纪的公共卫生实践 (公元500年到1500年)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已见雏形。当时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已经很具体,如取水的河流上游禁止抛弃动物尸体,也不准洗脏衣服;对传染病人进行检疫隔离;对穷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救济帮助,开始食品卫生监督,设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等。尽管当时并没有具体的公共卫生科学知识,但是中世纪的城市已经具备能力建立合理的公共卫生体系来应对基本的公众健康问题。然而,大部分农村人口的营养、教育、住房和环境卫生条件都很差,传染病流行造成很高的婴儿,儿童和成人死亡率。75%的新出生的孩子在5岁前死于疾病。产妇死亡率也很高。麻风,疟疾,麻疹和天花都是地方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公元1096年到1270年的十字军远征加快了麻风在欧洲的传播,在十三、十四世纪达到高峰。当时,将麻风病人隔离于麻风病院已经很普遍。十四世纪光法国就有2 000多家麻风病院。在欧洲历史上,中世纪最具毁灭性的瘟疫是1348-1361年的黑死病(鼠疫),有估计因黑死病死亡的人数在2 400万到5 000万之间,几乎是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英国,黑死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社会的普遍瘫痪。黑死病流行的后果之一是人类认识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以政府主导的现代公共卫生萌芽开始出现。欧洲维尼斯为此于1485年建立了国境卫生检疫制度,来自鼠疫流行区的船只在进港之前必须在港口外检疫观察40

天。在俄国,文献有记载十一世纪僧侣医院已经开始为病人和濒死的人提供慈善和缓解痛苦的护理服务(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Rosen,1993)。

在中东,阿拉伯医学在波斯湾地区及稍后在巴格达和开罗地区进入全盛时期,其代表人物阿维森纳继承了希腊和罗马医学,发展了解剖学、生理学和描述性临床医学。在环境卫生方面,开罗在九世纪就有水管供水的记载(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Rosen,1993)。

中世纪中国的公共卫生停滞不前。西方经历了1 000年的中世纪相当于中国从南北朝到唐、宋、元、明等多个朝代经历的时期。由于战争和频繁的改朝换代,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皇帝从来不重视人民健康,这1 000年期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基本上停滞不前。在这漫长岁月中值得一提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进展有:唐代(公元618-907年)长安的城市卫生设施已经很先进,有排除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地下水道,有公共厕所,还有管理厕所卫生的官员。唐宋代均有清洁水源,消毒井水的具体记载。宋朝以前历朝虽有医疗卫生机构,但主要是为宫廷服务。在宋代,由于皇帝的重视,政府对民间传染病的防治比较重视,如预防散药,夏季定时义诊,专项医药救济经费,赈灾防疫等。隔离防疫的伦理问题也受到南宋大儒朱熹的关注。他反对放弃传染病人,也不赞成谎称疫病不会传染。同时,宋朝设有综合性慈善机构“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和专门的医疗慈善机构“安济房”以及专门掩埋无人安葬尸体的“漏泽园”。在环境卫生方面,南朝已有重视城市街道清扫的记载。北宋京城已用洒水车减少灰尘。南宋已经出现专门清理粪便的行业,专人清除垃圾并发明了具体的垃圾处理法。在个人卫生方面,唐代开始有刷牙和注意饮食卫生的记载。宋代已有商业性的浴室出现。在劳动卫生方面,公元7-8世纪已有如何检测有毒工作场所的方法。明代已有用竹筒排除矿井有毒气体的记载。由于种种原因,宋代出现的以政府主导的现代公共卫生萌芽像宋代商业革命后出现的原始资本主义萌芽一样,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了(江晦鸣,1984;《中

医学》编辑委员会,1997;邓铁涛,2006;黄仁宇2006)。

三 现代公共卫生诞生前夜 (公元1500年到公元1830年)

十四世纪的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的剧减。鼠疫使农民和贵族同样地死亡,导致农业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和土地所有权的大量更换。可以说,鼠疫在摧毁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引发新的农业技术革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圈占和开发荒地及改进耕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在追逐商贸效果的利益驱动下,欧洲兴起航海热,引发了欧洲的海外扩张和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西方在近代几百年内从贫穷落后中崛起,成为全球最发达的地区(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以重商主义和专制主义强国的西方国家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公共卫生是从事海外扩张活动不可或缺的国家保障行为。通过国际商业贸易建立的强大国家需要大量健康的国民。世界范围的贸易造成了疾病的国际化,帮助了健康的征战者更容易征服缺乏免疫力的当地人。文艺复兴10、宗教改革11、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加快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欧洲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12,使欧洲在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中从此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为现代公共卫生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顺利诞生准备了条件和积累了需求(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Rosen,1993)。

伴随着文艺复兴,工匠与学者结合,劳动与思想结合,导致科学空前繁荣,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0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指从1350年到1600年间以古典文化再生为标志的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过渡时期,史称“文艺复兴。在此期间,人文主义成了西欧思想界的主流。对人本身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视推动了随后西欧的海外扩张和国际贸易(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11宗教改革是十六世纪起源于德国的打破西方基督教统一世界的重要运动,史称“宗教改革”。宗教改革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在西欧出现和西欧现代化的进程(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12政治革命是以十七世纪英国的以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和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中产阶级革命为开端,以随后的美国独立革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发展,在十九世纪影响整个欧洲,20世纪席卷全球的社会运动,史称“欧洲政治革命”。欧洲政治革命的主要成分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伴随着发达的工业和贸易,中产阶级大量出现。由于新兴中产阶级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商业贸易并非土地,他们特别关注数字。由于关注数据,人们开始对传染病如白日咳,猩红热等进行科学定量观察。科学定量观察提供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科学证据。科学观察还发现了新传染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立克次体病与经济萧条,贫穷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海外扩张要求长期航海,海员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使得坏血病成为海员的职业病。领土扩张要求军队征战,伴随军队征战的贸易和旅游将新传染病带到没有免疫抵抗力的人群,造成疾病的跨洲流行,如欧洲军队将天花带到美洲造成无免疫力的土著印第安人大量病死;梅毒登陆意大利后很快就传遍欧洲大陆。这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贸易、工业和军事活动产生了新的公共卫生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催生了现代公共卫生事业(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Rosen,1993)。

首先,保护和促进公民的健康和福利成了现代国家的一项最重要的功能,因为大量健康的国民资源对以工业和国际贸易为特征的现代国家的崛起非常重要。1601年《不列颠伊丽莎白贫穷法》(简称《贫穷法》)明确规定地方自治政府对穷人的健康和社会福利负责任,每个公民在理论上都应对住处所在街道的清洁负责任(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基于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考虑后形成的这项重要公共政策为现代公共卫生的诞生铺平了一条阳光大道。公共卫生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功能标志着现代公共卫生出现已经为时不远了(Rosen,1993)。

其次,欧洲的启蒙远动(1750年到1830年)的两个关键概念(对理性的信任和人类会不断进步)为现代公共卫生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起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挑战传统和权威,认为通过智力和理性,人类可以设计甚至保证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机构改革和社会条件改善的宗旨就是为国民提供教育和自由的机构,因为教育和自由的机构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公共卫生的目的就是将以上启蒙理想转变为具体实践。如果说法国人是思想家,英国人则是行动者。法国哲学家只关注人类理性的力量和社会

进展的可能性,而现实的英国人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将上述理念变成法律和社会政策。发源于法国的理论和付诸于英国的实践相结合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公共卫生会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大环境下诞生。(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Rosen,1993)。

第三,发生于十六、十七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深深地影响了现代公共卫生的产生和发展。生命统计、实验室研究、临床对照试验和免疫接种等新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为现代公共卫生的诞生做好了科学准备:(1)起家于国际贸易的欧洲新兴中产阶级关注科学定量观察,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就开始收集生命统计数据。国家为了动态了解人口和劳动生产力,开始系统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统计学开始从数学家的好奇心中走出来成为建立国家人口账本的重要工具。(2)自1538年起,英国部分地方自治政府开始发布《人口死亡报告》周报和年报。1629年开始,英国全国《人口死亡报告》包括了死亡原因表。(3)1662年,约翰·格兰特(John Graunt)在英国发表了“基于人口死亡报告的自然和政治观察”的论文。在论文中,他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解释死亡统计数字,发现了一些社会和生命现象的规律,如死亡率和生活条件的统计学关系。格兰特的论文奠定了使用卫生统计资料进行卫生服务规划的基础,确立了人口学,生命统计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提供了用年龄、性别和区域死亡率来评价群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方法。(4)1722年俄国彼特大帝出于军事目的在俄国建立了男孩出生登记系统。人口生命统计数据的收集提供了现代公共卫生需求的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也为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5)1667年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提供了研究微生物的科学手段,为现代微生物学的诞生和“病菌学说”的出现铺平了道路。(6)1747年英国皇家海军军医詹姆斯.林登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流行病学临床对照试验,用六种不同的食谱治疗12个患坏血病的海员。进食橙子和柠檬的两个海员在六天内恢复健康,其余海员病情无改善。10年后林登发表了题为“论坏血病:关于该病性质,病因和治愈的探索”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的应用使海船在海上的时间延长了一倍,打破了拿破仑对欧洲海洋的控制。(7)1755年罗蒙诺索夫(M.V.

Lomonosov)在俄国进行了出生统计,婴儿死亡率,医疗服务质量,酗酒和职工健康的研究。(8)1798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关于牛痘的原因及其结果的研究”论文的发表标志牛痘接种法正式诞生(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Rosen,1993;Hennekens & Buring,1987)。

可以说,公元1500年到公元1830年在西方是一个巨变的年代。虽然中世纪的主要技术发明大多出自中国,但西欧的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穷则思变,西欧拿来中国的技术发明,用于海外扩张,促进科技迅猛发展,引发工业革命,迅速走向现代化。现代化带来的威胁群体健康的新问题促使人们应对传染病流行,规范环境,保护健康,由此孕育出了现代公共卫生。

反观中国,这一时期正处于明朝末期和清朝的早中期。不幸的是,明清帝国的主流是收敛,内向和停滞。中国自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在宋代略有松动后到了明清朝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收敛。同时,统治集团出于控制的目的竭力反对海外扩张。虽然“郑和下西洋”证明了中国在当时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但很快就被皇帝下诏禁止了(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黄仁宇,2006)。“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1984)

贫穷愚昧漠视国民健康的国家是不可能孕育出现代公共卫生的。由于大环境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期间中国的公共卫生没有出现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由于政府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必须保护国民健康,国民只有通过自我养生来提升个体体质预防疾病。因此,明清期间中医养生学有了长足进步,养生知识涵盖了现代公共卫生饮食平衡和环境卫生的概念。面对大量的传染病流行,政府做的主要还是被动的医药救济、赈灾防疫和疫后收埋尸体。因此,有组织的民间力量开始在救疫中发生作用。这时期政府的医疗卫生系统还是主要为宫廷官员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在预防和控制天花方面做的工作。

因为清朝统治者来自无天花的中国北方,入主中原后马上受到天花的威胁。为了保护皇亲贵族的健康,清政府在1681年充分肯定了人痘接种技术并列入政府计划予以推广,很快传到其他国家。1742年清政府正式颁布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宗金鉴》中也详细地记载了人痘接种技术。牛痘术诞生不久,也很快传入中国并由英国医生皮尔逊和中国人邱熺大力推广到全国(《中医学》编辑委员会,1997;邓铁涛,2006)。

第三节 现代公共卫生时期 (1830年至今)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能够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种族。欧洲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带来生产力史无前例的提高,经济十分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环境。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人类在学习和提高自己对外部环境控制能力的现代化过程中孕育出了现代公共卫生。现代公共卫生起源于英国,就是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实现现代工业化的国家,最早面临工业革命带来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环境。

英国为工业化新环境付出的不健康和早死的代价是巨大的。工人们超负荷工作,一天工作有时长达16小时。从1831年到1844年,英国主要工业化城市死亡率上升惊人。伯明翰市每千人口的死亡人数从14.6人上升到27.2人,利物浦市从21人上升到34.8人。英国对这个新环境带来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的第一个直接反应是1834年通过的《贫穷法修订法案》(简称《新贫穷法》)。《新贫穷法》取代了1601年的《贫穷法》,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穷人的健康和社会福利负责任,提高了城市和社区应对环境和供水卫生问题的能力,标志着有组织的政府主导的现代公共卫生时期的到来(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Rosen,1993; 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一 西方现代公共卫生 (1830年到2008年)

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与西欧的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密不可分。西

欧海外扩张和国际贸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欧洲出现了惊人的经济发展,史称“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为欧洲工业提供了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市场要求工业改善其组织和技术;市场要求制度变革;市场催生了一个不依赖现有需要而且能够创造新的需要的机械化工厂体系。新的工业体系需要大量的工人集中到大工厂,因为蒸汽机和其他大型新机器不能搬到原有分散各处的家庭式工业小作坊里去。正好从1714年到1820年的英国圈地运动使大量的农民失去安家立业的土地,为工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充裕的粮食。

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来到城市,资本家为了利润,新建的住房一定要靠近工厂,以免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建尽可能多的住房,工厂附近供工人居住的简易房窄小拥挤、通风不良、灯光昏暗、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工作的,营养不良的工人高密度地(有时可以高达一张床睡五人)生活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中。将垃圾、粪便和工业废水直接倒入河流是当时最常见的污物废水处理方法。到1830年,英国大工业城市已经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因为河流已经污染到连鱼都不能生存了。工业化城市出现的这些负面健康问题其实原来在农村就存在。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田野广阔,随地丢弃垃圾和粪便和饮用不安全水源不会对人群构成有规模的健康威胁。当带着这些不卫生生活习惯的人群集中在到城市,聚集在空间局促,住房狭小的环境里,传染病一旦出现,大规模爆发的灾难就不可避免了(2000;Rosen,1993; 斯塔夫里呵诺,2005;Cartwright & Biddiss, 2004)。

面对工业革命的阴暗面,1795年英国第一个工业城市曼切斯特自发成立了卫生委员会来对付传染病流行等问题。然而,由于缺乏权威性,委员会无法解决因工业化带来的污水和垃圾处理,拥挤的贫民窟,户外厕所,低劣掺假的食品和药品,工厂或其它社会的和环境的污染问题。1832年英国国会任命了由埃德温.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负责的皇家委员会调查1601年《贫穷法》的执行情况。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如实反映了上述恶劣的状况,认为疾病是贫穷和

高成本扶贫的原因之一。基于调查报告结果制定的《新贫穷法》旨在减少贫穷率,解放劳动力市场,同年被国会通过。新法揭开了英国社会改革的序幕,提供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健康问题的平台。查德威克被任命为《贫穷法》实施委员会主席。

1842年,查德威克发表了现代公共卫生起源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大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提出了采取全面行动的框架,成为正在兴起的英国卫生改良运动(Sanitary movement)的蓝图。该报告最大的影响是推动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1848年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Board of Health),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

如果说收集生命统计资料,出版区域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定量分析健康问题为卫生改良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大众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文章的大量出现为卫生改良运动提供了理性的民众支持基础;那么,当时最具有争议性也是最激烈的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全民接种天花疫苗则显示了卫生改良运动中公共卫生科学的力量。英国卫生改良运动的最有意义的成果是查德威克等人基于公共卫生法提出的城市卫生委员会的概念。城市卫生委员会的出现首次确定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监察和规范社区卫生状况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开启了政府主导现代公共卫生的先河(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Rosen,1993)。

1850年,伦敦流行病学协会成立,标志着现代流行病学的诞生。伦敦流行病学协会成立初期对现代公共卫生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通过对天花的调查和积极的游说促使英国国会通过1853年疫苗接种法,开创了英国,也是人类历史上以公共卫生的名义强制全民接种

疫苗的先例(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

伦敦流行病学协会成立的背景是当时烈性水源性传染病霍乱在伦敦的流行。十九世纪以前,霍乱仅局限于印度。可以说,霍乱的世界性大流行主要是航海业发达和国际贸易繁荣的副产品。十九世纪中期霍乱在欧洲工业化城市施虐基本上可以归因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没有带来健康保障。航海业的发达在1825年至1854年期间将霍乱带到了欧洲和北美洲。没有公共卫生的保驾护航,霍乱成了欧洲工业化城市的夺命恶魔。1829年,莫斯科霍乱暴发,3万3千人死于霍乱。1832年,巴黎霍乱暴发,六个月内1万8千人病死,相当于当时巴黎人口的2%。1831年到1833年,霍乱在英国流行,2万人死于非命。1848年到1849年,霍乱再次施虐英国,夺去了5万人的生命(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Rosen,1993)。

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公共卫生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现代流行病学之父约翰.斯诺(John Snow ,1813-1858)出现了。如果没有控制伦敦霍乱流行的紧迫需要,斯诺也许只是伦敦一个成功的社区医生和麻醉医生,不会名垂现代公共卫生史。和当时大部分医学界和卫生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不一样,斯诺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家庭,14岁跟班做外科学徒,后来经过系统的医学教育训练,在31岁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3。除了认真地开诊所行医之外,斯诺还热衷于探索研究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839年他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一生共发表近五十篇论文,内容涉及铅中毒、猩红热、天花等。对乙醚和氯仿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使他成为伦敦最有名的麻醉医生,一年要施行数百次麻醉手术,并成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无痛分娩的麻醉医生。如果没有1848年到1849年的霍乱大流行,斯诺的临床研究将局限于个

13 在当时的英国,想行医的人有三条路可走。(1)跟药剂师学徒后获的药剂师执照。再接受一些训练后,可以自己开业,看常见病,甚至可以做小手术或牙科小手术。(2)经过医学院的训练,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成员,可以开业做外科和社区医生。(3)最高级的医生必须接受大学训练,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只有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才能到私立医院工作。斯诺十四岁跟一位外科医生学徒,23岁进医学院学习。二年后在25岁时获药剂师和外科医生执照。随之在离金广场步行不到五分钟路远的地方开了一个诊所。1843年斯诺获伦敦大学医学士学位,一年后通过医学博士学位考试,31岁时获医学博士学位。(Johnson,2006)

体疾病和疼痛控制的水平上。伦敦霍乱暴发给斯诺带来了新的、在群体水平上的智力挑战。

当时包括查德威克和法尔14(William Farr)在内的卫生改良运动和医学主流的代表人物和政府官员都相信“瘴气学说”15,认为霍乱是由“瘴气”经呼吸道传染的。然而,斯诺研究乙醚和氯仿的经验和对1848年霍乱暴发的分析发现“瘴气学说”不能解释为什么救治病人的医生与病人长时间接触没有得病的现象;也不能解释为什么霍乱可以从一个社区传到另一个较远的社区,而两个爆发社区中间的社区反而没有霍乱爆发的现象。1849年,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斯诺发表了“论霍乱的传播和传播途径”论文,提出霍乱的传染不是呼吸源性而是水源性的。然而,他的论文并没有引起主流社会注意。

斯诺没有放弃,在做麻醉医生的同时,他继续关注和研究霍乱。五年后,1854年8月28日,在离斯诺诊所不到十条街的金广场附近的宽街发生了霍乱暴发。5天内,127人死于霍乱。一周内四分之三的居民出于恐惧逃离社区。三周后,死亡人数达到500人。42岁的医学博士斯诺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出现这么大量的病死提示有一个集中的污染水源。从第一天开始他就每天到现场进行调查。然而,他在自己的实验室分析了附近几个井取的水样后发现宽街井水比附近所有的井水都清澈无味,也没有发现任何浑浊物。而且,离爆发区最近的宽街井水一直是社区最可靠的干净水源。要怀疑宽街井水是污染源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否则没人相信。

斯诺从分析已有的死亡资料开始收集证据。在分析政府提供的宽街附近霍乱死亡名单并和病人及其死者家属交谈后,斯诺了解到绝大多数病人和病死者都在发病前喝了宽街井水。斯诺还发现了三个奇怪的现象:(1)在宽街井附近一个有535名员工的圣詹姆工厂的

14法尔(William Farr,1807-1883),英国出生和死亡注册局(the Registrar General)医学统计官。他建立了一套常规的死亡人数和死因的汇编系统。他编制的《出生和死亡注册局年度报告》确立了认真应用生命统计资料评价公共卫生问题的传统。(Rosen,1993;Hennekens & Buring,1987)

15瘴气学说认为疾病是由居住地腐败物质产生的传染性瘴气引起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是清洁处理城市居住区的垃圾,污水,动物尸体。瘴气学说是十九世纪欧洲卫生改良远动的理论基础(Rosen,1993, Johnson,2006)。

员工的霍乱病死率远远低于宽街附近居民的霍乱病死率;(2)在宽街的狮子酿酒厂没有人死于霍乱。(3)而在宽街附近欧力兄弟工厂的员工却有很高的霍乱病死率。为什么会出现这三个怪现象?

带着问题,斯诺再次来到现场。调查结果证实宽街井水确实是霍乱暴发的源头:(1)圣詹姆工厂有自己的安全水源,没有人喝宽街井水;(2)狮子酿酒厂的工人可以免费喝啤酒,所以,也没有人喝宽街井水。(3)欧力兄弟工厂安装了两条连接宽街井的水管,专门满足工人的日常饮水需要。调查中,斯诺还了解到欧力兄弟的母亲和表弟,住在离宽街数英里之外的伦敦郊区,最近也死于霍乱。进一步询问发现,因为欧力兄弟的母亲喜欢宽街井水的口味,孝顺的兄弟每周定期将宽街井水送到他们母亲的家里。

有了以上证据,斯诺来到9月7日晚上社区管理委员会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要求发言。尽管社区委员会成员对斯诺的宽街井水病原说持怀疑态度,但是,因为斯诺收集的证据很有说服力,加上社区委员会也没有其他高招,所以,社区委员会投票同意斯诺的建议:关闭宽街井。

1854年9月8日上午,宽街井水泵把手卸掉,宽街井关闭。在数天时间里,已经开始下降的霍乱病死率迅速下降,最后一个霍乱病人死于9月19日。后来的调查发现,霍乱的传染源是一位住在宽街40号,8月28日发病的5个月大的女婴。宽街40号住房离宽街井只有几步路远。当病婴母亲将清洗病婴呕吐物和腹泻粪便的污水倒进门前的污水粪便处理池时,霍乱弧菌就乘机随着满了溢出的污水悄悄地通过井边的裂纹污染了宽街井水。有意思的是,宽街霍乱爆发从宽街40号开始,也在宽街40号结束:5个月大的女婴8月28日发病,5天后死去。死婴的父亲,一位年轻的警察,在宽街井水泵把手卸掉的那天9月8日发病,十一天后病死。所以,斯诺在宽街霍乱爆发后采取的卸掉井泵把手的干预措施,不但有效地控制了已经发生的宽街霍乱爆发,还成功地预防了宽街很可能发生的第二次霍乱爆发。

卸掉宽街井水泵把手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由此在多年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使它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史中的一个伟大转折点。首先,它标志着伦敦最恶劣的霍乱暴发的终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个公众服务机构(地方政府)在科学理论指导上做出的有可靠证据支持的对霍乱暴发的干预决策。更重要的是,决策证据来自于科学系统调查发现的疾病的实际分布规律,并与根据疾病病因理论所做出的预测相符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疾病干预的决策证据主要来源于当地组织和个人收集的生命统计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这是人类首次根据理性而不是根据迷信来面对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典范。在发现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菌前30年,斯诺也许是全面应用流行病学三元素(发病人数,分布规律和致病因素)开展现场调查的第一人,开创了流行病学历史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干预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的先例。他开创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结束了宽街霍乱暴发调查之后,斯诺继续他一直进行的霍乱研究,完成了另外一个经典的关于霍乱的流行病学调查。使用政府收集的资料,他计算了伦敦两个供水公司服务区域内客户七周时间里的霍乱病死率。(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S & V供水公司服务区客户的霍乱病死率几乎是L供水公司服务区客户霍乱病死率的九倍。进一步调查发现:S & V 供水公司的取水点在泰晤士河的垃圾和粪便污染区,而L供水公司的取水点则在相对比较干净的泰晤士河段。这个研究结果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流行病学证据,支持斯诺的霍乱暴发来自污染水源的假说,同时也成为流行病学实际疾病暴发时有病例和对照的自然试验的经典案例(Tulchinsky & Varavikov,2000;Rosen,1993;Johnson,2006; Hennekens & Buring,1987)。

表1. 伦敦各区七周时间内霍乱病死数和病死率,1854

供水公司服务区 户数 病死于霍乱数 霍乱病死率/万户 S & V 公司服务区 40 046 1 263 315

健康科普专家

健康科普专家 健康科普专家应该具有博学的知识、科学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普通百姓的健康教育必须做到有根有据、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在聘书颁发会上说。 30位特聘专家名单:殷大奎、王陇德、洪昭光、杨秉辉、郭冀珍、向红丁、胡大一、曾光、李立明、黄建始、范志红、纪小龙、刘玄重、钮文异、孙树侠、杨凤池、周玉杰、唐登华、于康、赵仲龙、邓小红、何丽、徐凤芹、马长生、马辛、郑毅、唐旭东、李可基、于欣、胡邓。 很多健康教育专家在以自己的模范言行传递健康知识。 此次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特聘专家讲师团中,殷大奎71岁了,腰板依然挺得倍儿直;洪昭光72岁了,依然面色红润;郭冀珍也72了,却是鹤发童颜…… 有研究显示,人的健康长寿8%取决于医疗条件,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所以,糖尿病专家向红丁才有勇气告诉他的病人:活不到99,坚决不能走。 他们的健康经,就是生活方式健康,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日行万步不动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听听特聘健康教育专家们的健康建议,做个快乐的健康追求者吧!

人要乐到“第二春” 洪昭光教授的养生经总是朗朗上口:30岁努力,40岁注意,50岁轻松,60岁成功。要过好人生100岁,最关键的先要过好第一个春天,即60岁以前。 第一个春天过好了,第二个春天——60岁以后,即收获享受的春天,就快乐好过了。因为退休后,压力减轻了,时间富裕了,阅历丰富了,就容易一马平川,一路平安到80岁。80岁以后只要好好关爱自己,不伤害自己,可以平安治到100岁,无病无痛,无疾而终。 退休以后的赵仲龙,任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他有个让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不长皱纹”的办法,就是网聊。“与年轻网友交流,心情非常愉快,使我有了回到年少时代的感觉。”赵仲龙说,他有qq号,还有msn邮箱,打开电脑就能与大家问好,年轻人都夸他是时髦老头。 和年轻人在网上聊天,脑子要灵,手指要紧跟上。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既延缓了手功能的衰老,还让大脑一直能得到“锻炼”。 像养车一样养身体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干科主任徐凤芹经常拿养身和养车 做类比。 “你想想,你买了一辆车,每跑5000公里是不是得保养一次,

央视揭密 感冒输液的危害

央视新闻1+1 输液,为何泛滥成灾 主持人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天气寒冷,感冒的人多了,像这样的画面,在医院当中就是再寻常不过了。有人非常形象的把这样的场面称作是“吊瓶森林”。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今天我们关注这个问题。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反而会演变为输液泛滥医生:非常严重的(会)休克,甚至引起死亡的都有。过度输液危害巨大,面对慎重输液的医学警告,医院里却是如此场景。患者:最好是输液,输液快一点。"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感冒药大国",药品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胡皓夫:药品的收入占到整个医院的40%。黄建始:抗生素合理应用缺少管理、缺少监督。 《新闻1+1》今日关注,"请强制我们远离危险!"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天气寒冷,感冒的人多了,像这样的画面在医院当中就是再寻常不过了,有人非常形象地把这样的场面称作是"吊瓶森林"。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今天我们关注这个问题。 2011年1月6日 这是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这也是北京各大医院每天出现的场景:拥挤的人群,忙碌的医生,还有这成排的吊瓶。 患者: 感冒了。 记者: 您这是打的第几瓶了 患者: 我这是打第三瓶了。 患者1: 第二瓶吧。 患者2: 第五瓶了。 当农历节气进入小寒这个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也同时进入了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发烧、打吊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哪家医院不是如此呢 患者家属: 发烧、咳嗽,昨天打的(点滴),今天也打了,她不吃药,她不爱吃药。 输液,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惯性选择,正在演化成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近日,国家发改委就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0年12月28日新闻晚间新闻8瓶!输液输出"高"水平

健康在我心中——投资健康 拓展享用生命93分

健康在我心中——投资健康拓展享用生命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黄建始教授所讲,中国人均期望寿命是多少岁? A.61岁 B.71岁 C.81岁 D.91岁 2. 根据黄建始教授所讲,在美国过去一百年人均寿命提高的30岁中,下列哪项提高了其中25年? A.医疗服务 B.公共卫生和预防 C.医学高科技 D.美国综合国力 3. 根据黄建始教授所讲,中国第一大癌是() A.肺癌 B.胃癌 C.肝癌 D.脑癌 4. 根据黄建始教授所讲,2004年,北京市6至18岁孩子的吸烟率是() A.5% B.7% C.9% D.11%

5. 首届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是每天生活的(),并非生活的目的。 A.资源 B.目的 C.结果 D.财富 6. ()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A.保健(功能)食品 B.药品 C.营养品 D.绿色食品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黄建始教授指出,健康资产包括下列哪几方面的和谐? A.身体 B.心理 C.精神 D.与外界环境(自然和社会) 2. 根据黄建始教授所讲,健康投资的15字重点除了“管好嘴”之外,还包括哪些? A.用好腿 B.不抽烟 C.少喝酒 D.好心态 3.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黄建始教授指出,健康投资需要自制力,要从培养健康的好习惯做起。 B.黄建始教授指出,衰老过程只有30%是由基因决定的,其他70%是在您手中,主要靠营养和训练。 C.黄建始教授指出,管好嘴的关键要吃对。 D.黄建始教授指出,过量的动物源蛋白质为主的食物,是现代富贵病的罪魁祸首。 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黄建始教授指出,健康是预防太快的衰老过程。 正确 错误 2. 黄建始教授指出,每天吸烟25支,12%的人会得肺癌。 正确 错误 3. 黄建始教授指出,我国二分之一保健食品是假冒。 正确 错误 4. 黄建始教授指出,药食同源本身没错,但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 错误 5. 黄建始教授指出,中国肺癌死亡率30年增5倍。 正确 错误 6. 黄建始教授认为,我国四分之一的保健品注册品种在休眠。 正确

公共卫生简史-黄建始

中国公共卫生 第一卷 公共卫生概论 主编:曾光,黄建始,张胜年 第二章 公共卫生简史 黄建始 一部公共卫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作为群体对健康和疾病体验和认识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遭受战争和自然灾难后不断探索,扩展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经济、政治体系如何创造健康的或不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为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或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提供条件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地寻求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历史(Fee,1993; Tulchinsky & Varavikova,2000)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农业革命1副作用的应急反 1农业革命:在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这段时间因人口增长的压力全世界大部分人类从采集和狩猎转变为农业。这个转变是猿人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就,史称“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每一平方公里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比采集食物能养活的人口要多得多。农业革命反过来导致了更多规模的人口增加,产生了定居和群居的生活方式,导致了村庄和随后城市的出现。(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应2,现代公共卫生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科学革命3和工业革命4副作用的应对反应5,发展于人类现代化6的过程中。今天,公共卫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起源 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当时人类认为没有疾病7就是健康。那么什么是疾病呢?从最早的医学模式来看,疾病其实是一个语言学上的词汇,用来称呼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可能发生在社会任何成员身上的一类特有的,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通常,人类用特定的模式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模式,就是用于解释自然现象,消除困惑的信仰系统(Engel,1977)。最早的医学模式就是解释疾病现象的信仰系统。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用于解释健康和疾病的模式经过多次变迁,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螺旋式上升的演进过程。 公元前10 000年的史前文化(Brannon,2007)认为,疾病这种现象 2应急是被动地对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一系列无计划但有针对性的或盲目的活动。(黄建始,2006) 3科学革命: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43年)到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之间的一个半世纪里以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成果为标志的重要科学进展,史称“科学革命”。由科学革命引发的各种变化影响了整个世界。(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4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出于各种实际目的而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巨大变化。史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带来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世界各地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5应对是主动地针对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理性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活动。(黄建始,2006) 6现代化是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的过程。(斯塔夫里呵诺斯,2005) 7在英文中,有三个单词都可以翻译成中文的疾病。1.Disease, 从字面上看,指的是舒适的反面,泛指所有偏离正常健康的状态。从学术上来看,疾病是一个由临床,病理学,和流行病学标准界定的,能够系统地予以研究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在生理上和/或心理上偏离了正常功能的状态。在生物医学模式下,disease 所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可以通过病理学的特征来诊断。 2. Illness指一个人经历疾病的主观感觉。研究illness主要是直接对所经历的痛苦的现象进行分析。一个人可以有严重的disease但没有illness,如高血压;也可以有严重的illness但没有disease, 如忧郁症。 3.Sickness 主要是指社会对一个人患病时社会功能障碍的承认,常用的是“病人角色”(Sick role). 病人角色是医学社会学用于描述病人行为的专业词汇,具有病人角色的人通常有以下特点,失去独立自主性,依赖性,一系列的情绪表现如生气,消极,经常哭泣等。病人角色可以使病人免去一些正常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获取一些优待,如休病假,得到一些紧缺物质等。简言之,disease是指生理或心理机能障碍,illness是指个人感到不适的状况,而sickness则指当个人患病是所出现的某种社会功能障碍的状况。(Last, 2007;Emson, 1987;施侣元,2001)

吃什么怎么吃 才能真正吃出健康

吃什么怎么吃才能真正吃出健康——2009-03-01 公共营养师:武景存 营养状况影响民族竞争力 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营养不仅影响人民的体质、智能、发育和健康程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竞争力与创造力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想健康就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通行证。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譬喻:一个人毕生从事的事业、成功、家庭、财产等等可以描述成下面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就是前面是一个1,后面有无数个零。第一个数字1就代表健康,如果失去了1,一切都会变成零。 健康就是GDP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在过去4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的8%至10%都是来源于健康的人群,而亚洲的经济腾飞有30%至40%也源于健康的人群。全国城乡居民因疾病、损伤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2%,相关的医药费消耗相当于GDP的6.4%,所以不难看出健康就是GDP。中国有13亿人口,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患病人不在少数,如果得了病才忙于治疗,高昂的医疗费不仅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不仅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增加公费医疗投入与医疗保险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重视营养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才能把庞大的医疗费用节省下来。 把最后28天的抢救费用于预防 中国国民平均寿命是71.5岁,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平均每个人有9.5年是带病或残疾生活。人在晚年60岁以上,消耗的医疗费用约占一生的4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医

疗费是在人生的最后28天花费的,也就是抢救费用。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把抢救费用改为进行预防,可以使人的健康生命延长远远超过28天。 全球1/3患者死于药物滥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的模式在发生变化,首先就是食源性疾病增多,2000年WHO宣布,全世界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首次超过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第二,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据WHO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死于药物的滥用,我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如果住院病人平均每天合并用药5种的话,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1.8%,伴随化学合成药物特别是抗菌素的滥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难以治愈的疾病不断出现。第三,医源性疾病,医疗模式的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医源性疾病不断增加。最近国际医学界有人批评中国,临床过度输液的问题,根据我们与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联合研究结果,发现输液问题不能忽视。香港保健协会周文轩主席指出,由于化学合成药物有非常明确的作用点和药物作用效果,因此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副作用很难避免,所以老年人用药后往往出现较多的副作用。导致药越用越多,病越来越多。 孕妇吃药生出两万无手海豹儿 “甘蔗没有两头甜,凡药都是双刃剑”。职业妇女为了不影响工作,克服妊娠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中医治疗妊娠反应常用伏龙肝(即农村烧柴的灶心土)煎水喝。但西方不知道这个方法,于是德国格律塔尔公司生产了合成药物“反应停”(困特甘),这个药物做了许多实验,据说老鼠点头了、猴子也点头了,但人类食用之后,最后在全世界诞生了两万个海豹儿,生下来的孩子没有手、没有脚,像海豹一样。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药物丑闻! 再就是拜耳药厂新的降脂药“拜思亭”带来的教训,全球31人服用后,因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而致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