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5)

制定人: 郑春生审核人:刘建国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代码:060101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历史学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师范技能的中等学校历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0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

1.1公共基础知识

1.1.1 具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1.1.2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

1.1.3 具有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1.4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5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1.2学科基础知识

1.2.1较系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1.2.2较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2.3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及主要的历史要籍。

1.2.4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

1.3专业知识

1.3.1中国史知识。掌握中国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2世界史知识。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

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世界历史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知识。掌握历史认识论,掌握中国和世界主要史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及其发展演变情况,了解中国和世界经典史学名著,熟读一些经典史学名著。

1.3.4专门史知识。深入探究和学习中国断代史或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发展史,深入探究和学习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或西方思想、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的

历史发展演变,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1.3.5历史教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方法。

1.4学校管理知识

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

1.4.2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

1.4.3了解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标准

2.1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

2.1.1学会历史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1.2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主动更新知识

2.1.3理解和应对教育发展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应关系的能力

2.1.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2.2学科基本能力

2.1.1具有历史思维能力

2.1.2具有史料收集、阅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1.3具有写作历史论文的能力

2.1.4具有历史教育教学的能力

2.3应用知识能力

2.2.1具有从史料和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2.2.2具有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2.3具有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和建议的能力

2.4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2.5.1具有用语言表达、沟通和交流能力

2.5.2 具有用文字、图表和电子及多媒体等形式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5.3具有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

2.5.4勇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2.5组织协调和团队工作能力

2.6.1具有系统思维的能力,能分清重点、难点和主次因素

2.6.2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组织、协调和开展集体合作的基本能力

2.6.3具有应对和处理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2.6具有国际的视野

2.7.1了解本学科的世界主要发展趋势和先进理念

2.7.2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世界主要发展趋势和先进理念。

2.7.3具有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标准

3.1人文素质

3.1.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1.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3.1.3具有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的精神

3.1.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3.1.5具有全球视野、人类关怀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2科学素质

3.2.1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2.2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3.2.3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

3.3职业素质

3.1.1具有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3.1.2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3.1.3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

3.1.4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

四、主干学科

中国史、世界史

五、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概论、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思想文化史等。六、特色课程

地方史专题研究、口述史学概论、历史学应用基础、历史学导论、温州华侨史

七、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映射图

历史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与核心课程体系映射图:

八、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校内实训项目、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毕业论文等。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历史学学士

十、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160+12毕业学分,其中课内160学分,课外项目12学分。

课内学分中必修课要求修满118.5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33.5学分;公选课要求选修至少

8

学分(不超过14学分),必须包括艺术类2学分。

十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科教学(历史)培养方案及作业整理

学科教学(历史)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三、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程(4学分) 1.外国语(2学分,外语通过六级水平考试者免修) 2015级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 经课程主持教师同意,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案现更改为只保留两个必做作业。请各位同学按照新的考核评价要求按时提交作业。 考核评价 作业标题:(必做)Practice the key words by translating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作业要求: Practice the key words by translating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这位老绅士抱怨法律如此有利于罪犯,使得审判看来像是一场运气的游戏。(to grumble) 2.如果我们只坚持这样的紧缩措施,国家将滑入更深的经济萧条。(austerity) 3.全世界科学家的共识是地球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中变暖。(consensus) 4.如果抓住他们痛打一顿,他们会向警察告发我们。( to denounce) 5.我们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extravagance) 6. 政治家和商界领袖们常常质问,无需负责的机构为什么有权这么做。(unaccountable) 7. 他告诉我,他有坏消息相告,我准备听坏消息。(to brace oneself for) 8. 别让她在你们之间挑拨离间——她嫉妒心太强了。(to make mischief) 9. 警方让她放心,她的孩子很安全。(to reassure)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附件4: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科大类 培养方案 (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大类名称工商管理类 大类代码1206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大类介绍 为进一步适应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重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想下,管理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工商管理类下设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方向。 1)会计学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环境会计、财务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向特色鲜明。 2)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 3)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营销中的应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模式创新等方向形成独有特色。 二、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法规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业能力,能够基于现实资源与条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我们将全面深化执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大学社会职能,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始终坚决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使学生达到以下水平。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行; 第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三,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第五,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培养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类 历史学专业 世界历史专业 历史学类(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专业 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历史学类培养方案 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

二、专业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专业要求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

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制与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 毕业总学分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历史文献学、课程安排参考表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2016-2020级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而制订的具体计划,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主要依据。为了保证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将第十五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成果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途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等关系,优化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6-2020级本科大类和专业培养方案,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注重通识教育,确立适合理工科学生和人文与经管类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注重大类培养,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注重本研贯通,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递进的课程和通选互认课程,科学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方案构成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类别或专业名称 (2)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3)培养目标及要求 (4)毕业生能力 (5)毕业学分要求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变化,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数学家、博土生导师陈志华、陆洪文、姜礼尚教授等来数学系工作,教学和科研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系后就已设立,文革期间中断了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随之恢复了招生。至今本专业已培养了毕业生3000多人,数学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国家,有的继续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在大型国企和外企,特别是银行、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数学。 七、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理)、数值分析(理)、数理方程(理)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 公共基础课中的有3门计算机课程,其中在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Web技术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门课程中应至少选修1门。 2. 培养方案中打*的课程为研究生阶段设置的课程,供要求较高的学生选修。 3. 各类选修课要求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在如下的专业选修课中,选修15学分。 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运筹学(理)、应用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研)*、抽象代数(研)*、微分流形(研)*、矩阵分析(研)*、李群与李代数(研)*、偏微分方程(研)*、有限元方法(研)*、运筹学通论(研)*、图论及其应用(研)*、有限差分方法与谱方法(研)*。其中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这三门课程是金融数学方向的课群组,如果想选修金融数学方向建议3门课程全部选修。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建议选修打*的10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课程任选,其中至少要有一门艺术类课程。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 制定人: 郑春生审核人:刘建国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代码:060101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历史学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师范技能的中等学校历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0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 1.1公共基础知识 1.1.1 具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1.1.2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 1.1.3 具有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1.4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5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1.2学科基础知识 1.2.1较系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1.2.2较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2.3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及主要的历史要籍 1.2.4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 1.3专业知识 1.3.1中国史知识。掌握中国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2世界史知识。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 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世界历史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知识。掌握历史认识论,掌握中国和世界主要史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及其发展演变情况,了解中国和世界经典史学名著,熟读一些经典史学名著 1.3.4专门史知识。深入探究和学习中国断代史或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发展史,深入探究和学习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或西方思想、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的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设计_哲学

大学哲学系、学系 一、院系简介 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友兰、贺麟、朱光潜、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独秀、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学专业,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

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7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1目的 为规范大学生的管理,使其尽早融入公司,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快速成长起来,特制定本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2017年毕业的大专及本科学历大学生。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 3.1.1负责大学生的入职培训工作; 3.1.2建立大学生档案,负责跟进大学生入职1年内的培育成长情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指导; 3.1.3负责协助、监控各用人部门对大学生的培育工作; 3.1.4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3.1.5负责定期为大学生组织各类团体活动,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以丰富其业余生活,加强大学生的稳定性。 3.2各部门职责 3.2.1负责大学生的工作分配与安排及考核; 3.2.2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培养管理措施,如相关培训课件的开发、导师安排等; 3.2.3各生产事业部负责车间实习大纲的编制及考核试卷的编制。 3.3导师职责 3.3.1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工作辅导,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分派工作任务、进行工作指导、反馈工作结果等; 3.3.2负责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动态。 4培养内容及方式 大学生的培养周期初步规划为一年,包括二个阶段:试用期阶段(6个月),主要工作措施为入职培训、生产实习、在职学习;转正成长阶段,主要工作措施为专业学习、专项工作、兼职工作。 5试用期阶段(入职后6个月) 5.1入职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养和户外拓展训练两部分(7天)。 5.1.1新员工入职培养(2天) 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课堂培训为主,座谈会和交流会为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促使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大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年月制(修)订

培养目标 目标撰写说明如下: 关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描述应具有专业特色,要表述清晰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思维、方法等,体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领域,体现最终培养的人才类型等。 参考模板: 本专业培养符合(或适应)********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掌握****、*****等专业知识,熟悉(具有或熟练掌握)******、******、******等专业技能(或思维、方法),可在******领域(岗位)从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毕业规格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要求对人才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撰写(要参考国家标准、工程认证、行业认证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 主要内容如下: (一)素养结构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忠诚。 2)具有较丰富的知识结构,较熟练的表达与国际交流能力。 3)具有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思维、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以及应用能力。 4)能与人合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创新创业基础素养。 5)能自我调节心态,积极乐观,能自我锻炼保持健康体魄。 6)(专业素养)…… (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1、…… 2、…… (三)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1. 2. 3. (四)其他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要求等明确要求)

三、专业教育矩阵关系图 表1 毕业规格要求与课程矩阵关系图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基本学制 4 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 3~6年。 授予学学士学位 五、基本学分要求 本科培养毕业总学分为不低于学分,其中含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创新素养教育10学分。 六、专业核心课(只需列出课程名称) 七、主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专业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各专业根据《北京城市学院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试行)及《北京城市学院校外实习实践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文件规定选择相应的教学环节,并按要求进行简述。 (一)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二)课程设计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三)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四)专业岗位实习内容简述 (五)毕业实习内容简述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宗教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内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课中全面推广“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形成了训练扎实、少而精的课程体系。第四学期分专业方向选课,两系共有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哲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宗教学专业。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 1)哲学专业; 2)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等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以及宽广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光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方面工作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受到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会综合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会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具备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数学归纳法等,具有初步的理论推导、演绎和证明能力; 4.具有通过网络或其它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会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分析课题、评价检索结果,初步具备科技写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的主干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组成,体现了厚基础与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学科基础课围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理论物理的基本知识设置。主干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物理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信号探测、光纤光学及应用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6.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3.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文科方向)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文科方向)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https://www.sodocs.net/doc/f310098053.html,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系统的历史学专业及综合文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基层学校、科研机构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为人师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具有从事历史及综合文科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训诂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史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具有课堂教学的能力、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好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6学分。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四、专业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人文地理学概论、政治学、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中学历史教学论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教育调查、教育实习、实习支教、参观访问、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撰写及答

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

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 (2018级开始实施) 一、总体要求及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学校鼓励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培养方案在满足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评估要求的基础上,应比肩国际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专业水准,突出我校作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特点,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强化学科交叉、国际化教育和实践教学,全面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和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落实我校“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担当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既应保障基础够扎实、专业有特色,还应强调学科交叉、知识复合,更要面向实际需求、未来发展。工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充分体现“新工科”建设理念。 (一)通识教育 1. 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16学分(理论课11学分、社会实践5学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程设置遵循教育部统一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2)外语课程:强化外语语言能力培养,为学术交流奠定良好基础。非外国语专业本科生必修英语10学分,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英语水平高者,根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免修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细则》,可申请免修,同时鼓励其修读更高水平英语课程/参加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高考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参照执行。 (3)体育:必修4学分。关注学生体魄康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侧重体质训练、体育精神培养。以体育俱乐部及相关活动方式进行。 (4)军事理论、军训:必修2学分。军训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5)新生研讨课(由各专业组织开设):必修1学分。为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触著名教授、培养学术品质、感受研究的乐趣,分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重在研讨,强调师生互动、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通识(文化素质公选)模块课程:通识教育旨在传递科学和人文精神,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多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有责任心的公民。学校为此构建五大模块的通识(文化素质公选)核心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修读12学分(必修《中华文化》3学分、“大学计算机类课程”2学分、

历史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S)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60101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把学生培养成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历史教育专业特长,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基础教育工作和教育研究、史学研究的“教学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和谐互助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达到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合格公民的基本道德与文化素质要求。 2.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修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3.在不断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培养。能够使用一门外语有效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并能初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 4.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受到必要的体育与审美训练,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审美训练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义务。 5.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能为人师表,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论,受到较严格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教学基本理论,具有从事教育职业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初步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应做到普通话、三笔字和现代教育技术“三过关” 。 二、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根据学生学习学分获得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在4—6 年之间浮动)。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66 学分方准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2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1学分;教师教育课程19学分;通识教育课程12 学分;实践环节22 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哈尔滨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结构与设置: 历史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为“平台+模块+环节”,即由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航天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初稿) 机械工程学院 2003年12月30日 引言 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 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历史地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历史地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60103) 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历史地理学专业的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 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历史地理学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历史地理学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历史地理学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2、中国边疆历史地理 3、城市历史地理 4、中国地理学史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专业课。 前沿讲座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前沿讲座(或讨论班)的目的、范围和形式 主要研讨本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从而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本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形式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讲座为主,由导师或有关教师主讲,或外请相关专家主讲,亦可由博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 教师(或外请专家)和学生讲授交叉进行。教师主讲,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题论文,与专家对话;由学生主讲,要求主讲者撰写有关课题报告,并准备接受有关提问。要求学生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0次,主讲不得少于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