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_魏红敏.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_魏红敏.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_魏红敏.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_魏红敏.

[收稿日期 ]2015-03-

31 [

基金项目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9G B 2D 100235 。 [作者简介 ]魏红敏 (1989- , 女 , 硕士生 , 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技术。通信作者 :田志宏 , z h t i a n @y a n g

t z e u . e d u . c n 。 [引著格式 ]魏红敏 , 田志宏 .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J ]. 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 20

15, 12(15 :58~6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魏红敏 , 田志宏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湖北荆州 434025

[摘要 ]简要介绍了氧化石墨烯 (G O 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 详细介绍了其在生物医药、生物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 并对氧化石墨烯 (G O 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G O ; 性质 ; 制备方法 ; 应用 [中图分类号 ]O 7

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09(2015 15-0058-

051石墨烯的发现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

自从 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安德烈 ·盖姆 (A n d r e

G e i m 等 [1]

用机械玻璃法成功得到了单层石墨烯 (g r e p h e n e 晶体 , 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对石墨烯 (g r a p h e n e 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石墨烯具有新颖的物理化学特性 [

2, 3]

, 它可以折叠成零维的富勒烯 , 卷曲 360°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 , 叠加成三维的石墨 [4]

。而氧化石墨烯 (G O 是石墨粉经强氧化后再加水

分解得到的 , 是石墨烯 (g r a p

h e n e 的重要衍生物之一。 2氧化石墨烯 (G O 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2.

1氧化石墨烯 (G O 的性质由于 G O 具有与石墨烯 (g r e p

h e n e 基本相似的结构 , 因此 G O 具备了与石墨烯相似的特点 , 比如光热转换性能 [

5, 6]

、电学性质、光学性质。从成分分析 , G O 是在石墨烯的结构基础上 , 通过化学方法引入了丰富的含氧官能团 , 使得其表面含有羟基 (-OH 、环氧基 , 边缘有羧基 (-

C O OH [7]

, 这些亲水性基团使得 G O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 这些官能团为连接各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及其他功能基团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 [

8~10]

, 所以 G O 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G O 的这些性质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2氧化石墨烯 (G O 的制备方法

G O 的制备是利用超声、长时间搅拌或高速离心等方法 , 将氧化石墨 (g r a p

h i t e o x i d e 剥离而得到。目前常用的制备氧化石墨的方法主要有 B r o d i e 法 [11]、 S t a u d e m n a i e r 法 [12]和 H u mm e r s 法 [13, 1

4]。早在 1859年 , 英国科学家 B o r d i e 利用发烟硝酸处理鳞片石墨 , 然后加入高氯酸钾作为氧化剂对鳞片石墨进行再次氧化而制备出了氧化石墨。 1899年 , S t a u d e n m a i e r 用发烟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对石墨进行处理 , 仍然是以 K C l O 3为氧化剂再次氧化制备得到了更高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而 H u

mm e r 采用了交替氧化的方法 , 以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作为强氧化剂进行制备得到氧化石墨。这 3种方法的原理均为先采用强酸处理石墨 , 待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后 , 再加入强氧化剂。其中 , 产物的氧化程度可以通过反应时间调节控制 , 可以通过产物中 C 、 O 原子比进行衡量。虽然 S t a u d e n m a i e r 法和B r o d i e 法的氧化程度比 H u mm e r s 法要高 , 但是反应过程中会生成 C l O 2、

N

O 2等有害气体 , 且相对较长的反应时间 ·

85·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

15年 5月第 12卷第 15期 (农学下旬刊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M a y

2015, V o l . 12N o . 15

产生的消耗更大 , 因此 H u

mm e r s 法为化学法制备 G O 最常见的方法。现在很多制备氧化石墨的新方法大多是在其基础上稍作调整而得的。

3氧化石墨烯 (G O 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G O 在水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 并且它的生物相容性和没有明显的毒性扩大了其在各个领域上的应用 , 尤其是在医药载体、生物传感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方面广泛应用。 3.

1生物医学近 10年来 , 以纳米粒子为基础的药物载体和运输系统已广泛研究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中。尤其是近几年来 , 由于单层的石墨烯或者 G O 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药物负载量等特点 , 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已开始将探索方向转向以石墨烯或者 G O 为基础的药物载体和输送系统的研究。 3.

1. 1药物载体与传输 G O 具有单原子层结构 , 其表面积很大 , 且 2个基面

都可以吸附药物 , 因此非常适合用作药物载

体 [15]

, D a

i 等 [16]首次开发了一种纳米尺度的 G O 作为新型有效的纳米载体 , 将芳香族非水溶性的抗癌药物输送到细胞内部。 Z h a n g 等 [17]

通过共价交联的方法将叶酸分子 (F A 和磺酸基团 (S O 3H 修饰到羧基化的氧化石墨稀表面上 , 将 2种化学药物链霉素 (D O X 和喜树碱 (C P

T 吸附到氧化石墨稀表面上 , 通过叶酸受体 , 将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内部。该方法对人类乳腺癌细胞 (M C F -7 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 , 并且 2种药物的同时输送比单纯一种药物的输送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 3.

1. 2生物传感器由于 G O 表面含有羟基 (-OH 、羧基 (-

C O OH 、环氧基等含氧基团 , 所以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 , 石墨烯及 G O 在能量转移过程中是一种优良的能量受体 , 科研工作者基于石墨烯的这些特性构建了很多荧光传感器和其他生物传感器。

C h e n 等 [18]

构建了一个 G O 的传感平台用于目标 D N A 的检测。其研究结果表明 , 当不存在目标

D N A 时 , 标记有荧光基团的探针 D N A 吸附在 G O 上且荧光被猝灭 ; 存在目标 D N A 时 , 目标链和探针

链杂交形成刚性的双链结构导致荧光基团远离 G O , 从而使其荧光恢复。 Y a n g 等 [19]

将 G O 和酶切信号

放大结合制备了一种高灵敏的荧光传感器用于 A T P 的检测。没有目标物存在时 , G O 可以保护核酸探

针不受脱氧核糖核酸酶 I (D n a s e I 的切割 , 所以核酸探针可以吸附于 G O 上并且荧光被猝灭。当加入 A T P 后 , A T P 和核酸探针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并且远离 G O , 此时 D n a s e

I 可以切割上述复合物并将 A T P 释放出来 , 被释放的 A T P 可参与下一次的循环切割 , 最终导致荧光信号大大增强。另外 , C h

u 等 [20]还将标记有荧光基团的肽链共价连接在石墨烯表面 , 当有目标蛋白酶C a s p a s e -3存在时 C a s p a s e -3可以特异性水解多肽使得荧光基团远离石墨烯 , 从而荧光信号增强。 C h a n g 等 [21]设计了基于石墨烯的

荧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凝血酶的检测 , 先出限 31. 3p

M , 比基于碳纳米管的荧光传感器低了 2个数量级。 Z h o u 等 [22]

已经建立了一套基于使用 G O 快速探测 m i

R N A 的荧光淬灭系统 , 这种基于 G O 的方法被证明对同类 m i R N A 有高特异性 , 并且不用反转录 , 这简化了探测步骤和降低了整个分析时间和费用。冯亚娟等 [23]将通过 H u

mm e r 法所制得的 G O 与金纳米颗粒、辣根过氧化酶和壳聚糖混合修饰到玻碳电极上 , 制取了具有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过氧化氢传感器。

3.

2生物环境由于 G O 合成条件温和 , 与其他的吸附剂相比成本较低 , 而且在其表面可以比较容易修饰一些其他功能化基团。另外 , G O 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复合改善其吸附效果。因此 , G O 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Y a n g 等 [24]

发现 C

u 2+可以促进 G O 的折叠与聚合 , 使氧化石墨的分散性降低 , 这主要是由于 C u 2+与 G O 上的氧原子结合的缘故 , 利用这一原理将 G O 用于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 发现 G O 的吸附效果是活性炭的 10倍。 A j a y a 等 [25]

将亲水性的核壳结构 G O 砂粒以及通过对氨基苯硫酚共价修饰氧化石墨上的S P 2

碳原子 G O -S H 砂粒作为重金属去除的吸附材料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 , G O 砂粒吸附汞的效果是沙

·

95·第 12卷第 15期魏红敏等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子的 5倍 , 且 -S H 的修饰也大大提高了其吸附能力 , 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90m g /g

。可以通过不同的功能基团修饰易功能化的 S P 2碳原子以达到好的吸附效果。 S r e e p r a s a d 等 [26]利用 R G O 与 KM n O 4、

HA u C l 4、 A g N O 3、 H 2P t C l 6、 P d C l 2的氧化还原反应合成 R G O -金属复合物 , R G O -A g 、 R G O -M n O 2

又与 R (R 指壳聚糖复合得 R G O -A g -R S 、 R G O -M n O 2-

R S , 拉曼结果表明 R G O -金属紧紧地固定在 R S 表面。 3.

3能源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G O 特殊的性能赋予其在能源相关领域 (包括电化学、光学和热力学等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 包括催化、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石墨烯及 G O 因具有优异的光热性能 , 是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

3.

3. 1电化学 20

08年 , MU l l c n 等首次报道了利用还原的 G O 作为染色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材料 [27]

。随后 , C h

e n 等 [28]

发现 ,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 G O 与贵金属盐之间进行 , 分散均匀、尺寸均一的贵金属纳米 -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氧化甲酸、乙醇性能。 S t

o l l e r 等 [29]

利用还原 G O 制得的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 , 考察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 其在水溶液和有机电解液中的比电容可以

分别达到 135F /g 和 99F /g 。 R a m e s h 等 [30]

首先将石墨烯氧化物涂到玻碳或金电极表面 , 并考察了这些修饰电极对 D

A 、 A A 、 F e (C N 36-/F e (C N 46-等的电化学反应特性。 W a n g 等 [31]

通过对石墨烯氧

化 (C R G O 和多壁碳纳米管 (MWN T

s 2种碳纳米材料与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的研究 , 得出了相对于 MWN T s , C R G O 是一种更优良的复合材料的结论。

G O 在其他能源方面也有很广泛的运用 , 比如透明导电薄膜 [32]、清洁能源器件 [33, 34]

, H e 等 [35]报道了在 S i O 2

/S i 衬底上 C WG 0/P t 结构的阻变存储器 , 器件的电流开关比为 20, 保留时间

为 104s , 转换电压小于 1V 。 J e o n g 等

[36]

研究了以 P E S 塑料为衬底的 A I /G O /A 1c r o s s -p o i n t 架构的 R e R AM , 得到了 102的开关比、 105s 的保留时间、 ±2. 5V 的转换电压 , 且当衬底的弯曲半径达到 7mm 、连续弯曲 10

0次后 , 器件的性能没有明显的降低。 3.

3. 2光热学由于 G O 具有独特的光热转换性能 [

37, 3

8], 使得其在光热治疗等方面具有很有意义的应用。研究发现 , 将不同浓度

功能化 N G O -T f -

F I T C 微粒与 U 251脑胶质瘤细胞孵育培养 , 与空白组比较 , 功能

化 N G O -T f -

F I T C 微粒细胞毒性低 , 且对脑胶质瘤 U 251细胞具有显著靶向光热杀灭作

用 , 为进一步在体外和动物体内开展对胶质瘤靶向荧光显像和光热治疗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39]。董如林等 [40]

用水热法在

水性体系中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 G O 质量分数的 T i O 2/G O 复合光催化剂 , 当 G O 复合量为 10%时 , 显示了对亚甲基蓝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 尤其是热处理后 , G O 被还原为石墨烯 , 使其光催化活性进一步

大幅度提高。 C a o 等 [41]报道了用 C d

2+

为前驱体 , 以 D M S O 为溶剂和 S 源 , 在含 G O 的 D M S O 溶液中直接合成

了 C d S 量子点修饰的石墨烯。这种新型的石墨烯 /量子点复合材料在光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韩国科学家用传统的溶解铸造的方法制备得到含有 G O 含量约 10%的 G O 与聚丙烯腈的复合材

料 [

42]

。令人惊奇的是 , 这种简单的方法分散 G O 到聚丙烯腈体系中却能够使聚丙

烯腈的耐热性能大幅度的提高 , 由原来的 200℃的分解温度提高到了 40

0℃以上。 4发展前景与展望

G O 表面丰富的官能团为其表面改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并且氧化石墨烯能增加其复合材料的特性 , 因此 G O 复合材料将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 这为 G O 在生物医学、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 虽然 G O 的制备工艺相对成熟 , 常用方法为 H u mm e r s 法以及改进的 H u

mm e r s 法 , 但是这些方法得到的产物均含有很多杂质 , 使得成功获得纯净的G O 成为了难题 , 这种现象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 所以研究新的制备法显得尤为重要 , 一方面可以尝试采用少引入或者不引入杂离子的强氧化

·

06·

农学下旬刊 *生物技术 2015年 5月

剂 , 如氧、过氧化氢等绿色强氧化剂制备 G O , 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 G O 。

在 G O 复合材料的研究方面 , 由于 G O 的表面能较高 , 使其能更好地与基体材料形成复合材料 , 而对于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 G O 复合材料 , 其实际应用还远远落后于对它的理论研究 , 应加强其产业化研究 , 使得其在信息电子、生物医疗、建筑以及能源行业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

[1]N o v o s e l o v K S , G e i m A K , M o r o z o v S V , e t a l . E l e c t r i c f i e l d e f f e c t i n a t o m i c a l l y

t h i n c a r b o n f i l m s [J ]. S c i e n c e , 2004, 306:666~669.

[2]R i t t e r K A , L y d i n g

J W.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e d g e s t r u c t u r e o n 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g r a p

h e n e q u a n t u m d o t s a n d n a n o r

i b b o n s [J ]. N a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s , 2009, 8:235~242. [3]J u n g

I , D i k i n D , P a r k S , e t a l . E f f e c t o f w a t e r v a p o r

o n e l e c t r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r e d u c e d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s h e e t s [J ]. J o u r n a l o f P h y s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C , 2008, 112:20264~20268. [4]M e y e r J C , G e i m A K , K a t s n e l s o n M , e t a l .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s u s p e n d e d g r a p h e n e s h e e t s [J ]. N a t u r e , 2007, 446:60~63. [5]W a n g

Y , J a i s w a l M , L i n M , e t a l . E l e c t r o n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n a n o d i a m o n d d e c o r a t e d g r a p h e m e [J ]. A C S N a n o , 2012, 6:1018~1025.

[6]Y a n g K , Z h a n g S , Z h a n g

G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i n m i c e :u l t r a h i g h i n v i v o t u m o r u p t a k e a n d e f f i c i e n t p h o t o t h e r m a l t h e r a p y [J ]. N a n o L e t t e r s , 2010, 10:3318~3323.

[7]N i e H G , L i u S J , Y u R Q , e t a l .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c o a t e d c a r b o n n a n o t u b e s a s s e n s i t i v e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l a b e l s w i t h c o n t r o l l e d -a s s e m b l y

-m e d i a t e d 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 f o r m a g n e t i c s e p a r a t i o n i mm u n o a s s a y [J ]. A n g e w a n d t e C h e m i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d i t i o n , 2009, 48:9862~9866.

[8]G e i m A K , N o v o s e l o v K S . T h e r i s e o f g r a p

h e n e [J ]. N a t M a t e r , 2007, 6:183~191. [9]N o v o s e l o v K S , J i a n g

D , S c h e d i n F . T w o -d i m e n s i o n a l a t o m i c C r y s t a l s [J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 2005, 102:10451~10453.

[10]S a l l o o N G , B a o H , P a n Y , e t a l . F u c t i o n a l i z e d

c a r b o n n a n o m a t e r i a l s a s n a n o c a r r i e r s f o r l o a

d i n g

a n d d e l i v e r y o f a p o o r l y w a t e r -s o l u -

b l e a n t i

c a n c e r

d r u g

:a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J ]. C h e m i c a l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 2011, 47:5235~5237. [11]B r o d i e B C . O n t h e a t o m i c w e i g h t o f g r a p h i t e [J ].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R o y a l S o c i e t y

o f L o n d o n , 1859, 149:249~259.

[12]S t a u d e n m a i e r L . V e r f a h r e n z u r d a r s t e l l u n g

d e r g r a p h i t s a u r e [J ]. B e r i c h t e d e r D e u t s c h e n B o t a n i s c h e n G e s e l l s c h a f t , 1898, 31:1481~1487.

[13

]傅玲 , 刘洪波 , 邹艳红 , 等 . H u mm e r s 法制备氧化石墨时影响氧化程度的工艺因素研究 [J ]. 炭素 , 2005,(4 :10~14. [14]H u mm e r W S , O f f e m a n R E .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g r a p

h i t i c o x i d e [J ]. A m C h e m S o c , 1958, 80:1339. [15]B a o H

Q , P a n Y Z , P i n g

Y , e t a l . C h i t o s a n -F u n c t i o n a l i z e d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a s a N a n o c a r r i e r f o r D r u g a n d G e n e D e l i v e r y [J ]. S m a l l , 2011, 7:1569~1578.

[16]S u n X , L i u Z , W e l s h e r K , e t a l . N a n o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f o r c e l l u l a r i m a g i n g

a n d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J ]. N a n o R e s e a r c h , 2008, 1:203~212.

[17]Z h a n g L M , X i a J G , Z h a o Q H , e t a l . F u n c t i o n a l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a s a n a n o c a r r i e r f o r c o n t r o l l e d l o a d i n g

a n d t a r g e t e d d e l i v e r y o f m i x e d a n t i c a n c e r d r u g

s [J ]. S m a l l , 2010, 6:537~544. [18]L u C H , Y a n g H H , Z h u

C L , e t a l . A g r a p h e n e p l a t f o r m f o r s e n s i n g

b i o m o l e

c u l e s [J ]. A n g e w a n

d t

e C h e m i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d i t i o n , 2009, 121:4879~4881.

[19]L u C H , L i J , L i n M H , e t a l . A m p l i f i e d a p t a m e r -b a s e d a s s a y t h r o u g h c a t a l y t i c r e c y c l i n g

o f t h e a n a l y t e [J ]. A n g e w a n d t e C h e m i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d i t i o n , 2010, 122:8632~8635. [20]W a n g H B , Z h a n g

Q , C h u X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p e p t i d e c o n j u g a t e a s a n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r o t e a s e s e n s o r f o r c a s p a s e -3a c t i v a t i o n i m -a g i n g

i n l i v e c e l l s [J ]. A n g e w a n d t e C h e m i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d i t i o n , 2011, 50:7065~7069. [21]C h a n g H X , T a n g L H , W a n g

Y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r e s o n a n c e e n e r g y t r a n s f e r a p t a s e n s o r f o r t h e t h r o m b i n d e t e c t i o n [J ].

A n a l y t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 2010, 82:2341~2346. [22]L u Z X , Z h a n g L M , D e n g Y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f o r R a p i d M i c r o R N A s d e t e c t i o n [J ]. N a n o s c a l e , 2012, 4:5840~5842. [23]冯亚娟 , 魏玉萍 , 赵晓慧 , 等 . 氧化石墨烯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在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J ]. 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

11, 23(4 :444~450. [24]Y a n g S , C h a n g Y , W a n g

H , e t a l . F o l d i n g a g g r e g a t i o n o f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C u 2+r e m o v a l [J ]. J o u r n a l o f

C o l l o i d a n d I n t e r f a c e

S c i e n c e , 2010, 351:122~127. [25]G a o W , M a j u m d e r M , A l e m a n y

L B , e t a l . E n g i n e e r e d g r a p h i t e o x i d e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w a t e r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J ]. A c s A p -·

16·第 12卷第 15期魏红敏等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p

l i e d M a t e r i a l s &I n t e r f a c e s , 2011, 3:1821~1826. [26]S r e e p r a s a d T S , M a l i y e k k a l S M , L i s h a K P , e t a l . R e d u c e d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m e t a l /m e t a l o x i d e c o m p o s i t e s :f a c i l e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w a t e r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J ]. J o u r n a l o f H a z a r d o u s M a t e r i a l s , 2011, 186:921~931. [27]W a n g

X , Z h i L , M f i l l e n K. T r a n s p a r e n t , c o n d u c t i v e g r a p h e n e e l e c t r o d e s f o r d y e -s e n s i t i z e d s o l a r c e l l s [J ]. N a n o L e t t e r s , 2008, 8:323~327.

[28]C h e n X , W u G , C h e n J , e t a l . S y n t h e s i s o f “ c l e a n ” a n d w e l l -d i s p e r s i v e P d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w i t h e x c e l l e n t e l e c t r o c a t a l y t i c p r o p e r t y

o n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J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C h e m i c a l S o c i e t y , 2

011, 133:3693~3695. [29]S t o l l e r M D , P a r k S , Z h u Y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b a s e d u l t r a c a p

a c i t o r s [J ]. N a n o L e t t e r s , 2008, 8:3498~3502. [30]R a m e s h E , S a m p a t h S , B h a g y a l a k s h m i S .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e x

f o l i a t e d

g r a p

h i t e o x i d e [J ]. J o u r n a l o f C o l l o i d a n d I n t e r f a c e

S c i e n c e , 2004, 274:95~102. [31]W a n g Y , L i Y M , T a n g

L H , e t a l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g r a p h e n e -m o d i f i e d e l e c t r o d e f o r s e l e c t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d o p a m i n e [J ].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s t r y

C o mm u n i c a f i o m , 2009, 11:889~892. [32]L i X , Z h u Y , C a i W , e t a l . T r a n s f e r o f l a r g e -a r e a g r a p h e n e f i l m s f o r

h i g h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r a n s p

a r e n t c o n d u c t i v e e l e c t o d e s [J ]. N a n o L e t t e r s , 2009,

9:4359~4363.

[33]W a n g Y , S h i Z , H u a n g Y , e t a l . S u p e r c a p a c i t o r

d e v i c e s b a s e d o n g r a p h e n e m a t e r i a l s [J ]. J o u r n a l o f P h y s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C , 2009, 113:13103~13107.

[34]Z h u Y , M u r a l i S , S t o l l e r M D , e t a l . M i c r o w a v e

a s s i s t e d e x f o l i a t i o n a n d r e d u c t i o n o f g r a p h i t e o x i d e f o r u l t r a c a p

a c i t o r s [J ]. C a r

b o n , 2010, 48:2106~2122.

[35]H e C L , Z h u g e F , Z h o u X F , e t a l . N o n -v o l a t i l

e r e s i s t i v e s w i t c h i n g

i n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t h i n f i l m s [J ]. A p p l i e d P h y s i c a l L e t t e r s , 2009, 95:232101~232103.

[36]J e o n g H Y , K i m J Y , K i m J W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t h i n

f i l m s f o r f l e x i b l e n o n v o l a t i l e m e m o r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J ]. N a n o L e t t e r s , 2010, 10:4381~4386.

[37]Y a n g K , Z h a n g S , Z h a n g

G , e t a l . G r a p h e n e i n m i c e :u l t r a h i g h i n v i v o t u m o r u p t a k e a n d e f f i c i e n t p h o t o t h e r m a l t h e r a p y [J ]. N a n o L e t t e r s , 2010, 10:3318~3323.

[38]W a n g

Y , J a i s w a l M , L i n M , e t a l . E l e c t r o n 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n a n o d i a m o n d d e c o r a t e d g r a p h e n e [J ]. A C S N a n o , 2012, 6:1018~1025.

[39]李忠军 , 邓跃飞 , 庞家栋 , 等 . 功能化纳米氧化石墨烯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微粒对胶质瘤 U 251细胞的靶向光热作用 [J /C D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

13, 7(24 :11503~11506. [40]董如林 , 莫剑臣 , 张汉平 , 等 . 二氧化钛 /氧化石墨烯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 [J ]. 化工进展 , 2014,

33(3 :679~684.

[41]C a o A , L i u C , C h u S , e t a l . A f a c i l e o n e -s t e p

m e t h o d t o p r o d u c e g r a p h e n e -C d S q u a n t u m d o t n a n o c o m p o s i t e s a s p r o m i s i n g

o 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t e r i a l s [J ]. A d v a n c e d

M a t e r i a l s , 2010, 22:103~106. [42]P e i S F , Z h a o J P , D u J H , e t a l . D i r e c t r e d u c t i o n o f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f i l m s i n t o h i g h l y

c o n

d u c t i v

e a n d

f l e x i b l e

g r a p

h e n e f

i l m s b y h y

d r o h a l i c a c i d s [J ]. C a r b o n , 2010, 48:4466~4474. ·

26·

农学下旬刊 *生物技术 2015年 5月

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综述

氧化石墨烯还原的评价标准 摘要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是一种 有趣的有潜力的能广泛应用的纳米 材料。虽然我们花了相当大的努力 一直致力于开发还原方法,但它仍然 需要进一步改善,如何选择一个合适 的一个特定的还原方法是一个棘手 的问题。在这项研究中,还原氧化石 墨烯的研究者们准备了六个典型的 方法:N2H4·H2O还原,氢氧化钠还 原,NaBH4还原,水浴还原 ,高温还原以及两步还原。我们从四个方面系统的对样品包括:分散性,还原程度、缺陷修复程度和导电性能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半定量判定氧化石墨烯还原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将有助于理解氧化石墨烯还原的机理和设计更理想的还原方法。 引言 单层石墨烯,因为其不寻常的电子性质和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潜力,近年来吸引了巨大的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微机械剥离石墨,外延生长法和液相剥离法。前三种方法因为其获得的石墨烯的产品均一性和层数选择性原因而受到限制。此外,这些方法的低生产率使他们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大部分的最有前途生产的石墨烯的路线是石墨在液相中剥离氧化然后再还原,由于它的简单性、可靠性、大规模的能力生产、相对较低的材料成本和多方面的原因适合而适合生产。这种化学方法诱发各种缺陷和含氧官能团,如羟基和环氧导致石墨烯的电子特性退化。与此同时,还原过程可能导致发生聚合、离子掺杂等等。这就使得还原方法在化学剥离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花了相当大的努力一直致力于开发还原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展示一个简单的分类:使用还原剂(对苯二酚、二甲肼、肼、硼氢化钠、含硫化合物、铝粉、维生素C、环六亚甲基四胺、乙二胺(EDA) 、聚合电解质、还原糖、蛋白质、柠檬酸钠、一氧化碳、铁、去甲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酸/碱、热处理和其他类似微波、光催化、声化学的,激光、等离子体、细菌呼吸、溶菌酶、茶溶液)、电化学电流,两步还原等等。这些不同的还原方法生成的石墨烯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大型生产水分散石墨烯可以很容易在没有表面活性稳定剂的条件下地实现由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烯。然而,水合肼是有毒易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水浴还原方法可以减少缺陷和氧含量的阻扰。最近,两个或更多类型的还原方法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导电率或其他性能。例如,水合肼还原经过热处理得到的石墨烯通常显现良好的导电性。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总结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 由天然鳞片石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大致分为3 个阶段,低温反应:在冰水浴中放入大烧杯,加入110mL 浓H2SO4,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放入温度计让其温度降至4℃左右。加入-100目鳞片状石墨5g,再加入NaNO3,然后缓慢加入15g KMnO4,加完后记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反应90min,溶液呈紫绿色。中温反应:将冰水浴换成温水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将烧杯里的温度控制在32~40℃,让其反应30 min,溶液呈紫绿色。高温反应:中温反应结束之后,缓慢加入220mL 去离子水,加热保持温度70~100℃左右,缓慢加入一定双氧水(5 %)进行高温反应,此时反应液变成金黄色。反应后的溶液在离心机中多次离心洗涤,直至BaCl2检测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没有SO42-的存在,样品在40~50℃温度下烘干。H2SO4、NaNO3、KMnO4一起加入到低温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温度容易控制且与KMnO4反应时间足够长。如果在中温过程中加入KMnO4,一开始温度会急剧上升,很难控制反应的温度在32~40℃。技术路线图见图1。 方法二:Hummers 方法 采用Hummers 方法[5]制备氧化石墨。具体的工艺流程在冰水浴中装配好250 mL 的反应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搅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 硝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再分次加入6 g 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20℃搅拌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升温到35℃左右继续搅拌30 min再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续拌20 min 后并加入适量双氧水还原残留的氧化剂使溶液变为亮黄色。趁热过滤并用5%HCl 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直到滤液中无硫酸根被检测到为止。最后将滤饼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保存备用。方法三:修正的Hummers方法 采用修正的Hummers方法合成氧化石墨,如图1中(1)过程。即在冰水浴中装配好250 mL的反应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磁力搅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硝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再缓慢加入6 g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0 ℃,在冰浴条件下搅拌2 h后取出,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 d。然后将样品用5 %的H2SO4(质量分数)溶液进行稀释,搅拌2 h后,加入6 mL H2O2,溶液变成亮黄色,搅拌反应2 h离心。然后用浓度适当的H2SO4、H2O2混合溶液以及HCl反复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使其pH~7,得到的黄褐色沉淀即为氧化石墨(GO)。最后将样品在40 ℃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获得的氧化石墨入去离子水中,60 W功率超声约3 h,沉淀过夜,取上层液离心清洗后放入烘箱内40 ℃干燥,即得片层较薄的氧化石墨烯,如图1中(2)过程。

石墨烯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作业 学生姓名 年级专业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目录 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 (1) 第二部分文献总结练习 (7) 第三部分科技论文图表练习 (8) 第四部分心得体会 (11)

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 1、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第39卷第9期:887-896 摘要: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纳米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已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分散性和溶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研究人员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但是,关于石墨烯的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各种功能化的方法和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石墨烯进行预期和可控的功能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功能化应用 2、胡耀娟,金娟.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Acta Phys.-Chim.Sin.,2010,26(8):2073-2086 摘要: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制备功能化应用. 3、杨永岗,陈成猛,温月芳.新型炭材料.第23卷第3期 2008年9月:193-200 摘要: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也是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复合填料。近三年来,石墨烯从概念上的二维材料变成现实材料,在化学和物理学界均引起轰动。通过述评氧化石墨及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改性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

石墨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石墨烯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崔志强 (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近几年来, 石墨烯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轰动。本文引用大量最新的参考文献,阐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加热 SiC 法、爆炸法、石墨插层法、热膨胀剥离法、电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球磨法等,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论述了石墨烯材料在透明电极、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能源储存、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简要分析了石墨烯材料研究的现实意义,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材料;制备方法;现实意义;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TQ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graphene materials Cui Zhiqiang (Faculty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has caused a sensation in chemical, physical and material science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properties. Cited in this paper a large number of the latest references, expounds the graphene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layer method, thermal mechanical stripping method, orientation epiphytic method, heating SiC method, explosion, graphite intercalation expansion stripping metho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hemical vapor phase deposition method, graphite oxide reduction method, ball milling method,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repar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materials in transparent electrodes, sensors, super capacitors, energy storage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graphene materials, and gives a prospect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aphene 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prospect 0 引言 1985 年英美科学家发现富勒烯[1]和1991 年日本物理学家Iijima 发现碳纳米管[2],加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于2004 年成功制备石墨烯[3]之后,金刚石(三维)、石墨(三维)、石墨烯(二维)、碳纳米管(一维)和富勒烯(零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碳系材料“家族”。从理论上说,石墨烯是除金刚石外所有碳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果从石墨烯上“剪”出不同形状的薄片,进一步就可以包覆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堆叠成三维的石墨,如图1 所示[4]。由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性能,近年来各国科研人员对其的研究日益增长,已经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5-6]之后,人们对石墨烯的研究和关注越来越多,新的发现不断涌现。在不断深入研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过程中,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于石墨烯缺乏带隙以及在室温下的超高电子迁移率、低于银铜的电阻率、高热导率[7]等,在光电晶体管、生化传感器、电池电极材料和复合材料方面有着很高

石墨烯介绍

1石墨烯概述-结构及性质 1.1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形成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碳原子规整的排列于蜂窝状点阵结构单元之中,如图1所示。每个碳原子除了以σ键与其他三个碳原子相连之外,剩余的π电子与其他碳原子的π电子形成离域大π键,电子可在此区域内自由移动,从而使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同时,这种紧密堆积的蜂窝状结构也是构造其他碳材料的基本单元,如图2所示,单原子层的石墨烯可以包裹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单层或者多层的石墨烯可以卷曲形成单壁或者多壁的碳纳米管。 图1 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石墨烯:其他石墨结构碳材料的基本构造单元,可包裹形成零维富勒烯,卷曲形成一维 碳纳米管,也可堆叠形成三维的石墨 1.2石墨烯的性质 石墨烯独特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其拥有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如前所述,石墨烯中的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成键的π 电子,这些电子可形成与平面垂直的π轨道,π 电子可在这种长程π 轨道中自由移动,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出色的导电性能。研究表明室温下载流子在石墨烯中的迁移率可达到15000cm2/(V·s),相当于光速的1/300,在特定条件,如液氦的温度下,更是可达到250000cm2/(V·s),远远超过其他半导体材料,如锑化铟、砷化镓、硅半

导体等。这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的性质和相对论性的中微子非常相似。并且电子在晶格中的移动是无障碍的,不会发生散射,使其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质。同时,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结构还使其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电学性质,比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由于石墨烯中的每个碳原子均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结合成很强的σ 键,因此石墨烯同样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试了单层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发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约为1100GPa,断裂强度更是达到了130GPa,比最好的钢铁还要高100 倍。石墨烯同样是一种优良的热导体。因为在未掺杂石墨中载流子密度较低,因此石墨烯的传热主要是靠声子的传递,而电子运动对石墨烯的导热可以忽略不计。其导热系数高达5000W/(m·K), 优于碳纳米管,更是比一些常见金属,如金、银、铜等高10 倍以上。除了优异的传导性能及力学性能之外,石墨烯还具有一些其他新奇的性质。由于石墨烯边缘及缺陷处有孤对电子,使石墨烯具有铁磁性等磁性能。由于石墨烯单原子层的特殊结构,使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石墨烯也具备独特的光学性能,单层石墨烯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达97%以上。这些特性使石墨烯在纳米器件、传感器、储氢材料、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等重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3石墨烯的应用 2石墨烯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由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质以及低的成本,石墨烯作为聚合物纳米填料被广泛报道。为了获得优异性能的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首先要保证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石墨烯的分散与制备方法、石墨烯表面化学、橡胶种类以及石墨烯-橡胶界面有着密切关系。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熔体加工、原位聚合和乳液共混四种方法。 2.1 溶液共混法 溶液共混法主要是采用聚合物本身聚合体系的有机溶剂,充分分散石墨烯于体系中,随着体系聚合反应进行,最后石墨烯均匀分散并充分结合于聚合物基体中,得到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种方法。通常先制备氧化石墨烯作为前驱体,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使之能在聚合体系溶剂中分散,还原后与聚合物进行溶液共混,从而制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的关键是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均匀分散在能溶解聚合物的溶剂中。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 文献综述 材料0802班 李琳 200822046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 李琳 摘要:石墨烯(又称单层石墨或二维石墨)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被认为是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的基本结构单元[1]。石墨烯可通过膨胀石墨经过超声剥离或球磨处理来制备[2,3],其片层厚度一般只能达到30~100 nm,难以得到单层石墨烯(约0.34 nm),并且不容易重复操作。所以寻求一种新的、容易和可以重复操作的实验方法是目前石墨烯研究的热点。而将石墨氧化变成氧化石墨,再在超声条件下容易得到单层的氧化石墨溶液,再通过化学还原获得,已成为石墨烯制备的有效途径[4]。通过述评氧化石墨及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改性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石墨烯,氧化石墨,制备,表征 Oxidation of graphite surfaces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LI Lin Abstrat:Graphite surfaces (also called single graphite or 2 d graphite )is the single atoms thickness of the 2 d carbon atoms crystal, is considered fullerenes,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ite basic structure unit [1].Graphite surfaces can through the expanded graphite after ultrasonic stripping or ball mill treatment topreparation [2,3], a piece of layer thickness normally only up to 30 to 100 nm, hard to get the single graphite surfaces (about 0.34 nm), and not easy to repeated operation. So to search a new,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be repeated the experiment method of the graphite surfaces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And will graphite oxidization into oxidation graphite, again in ultrasonic conditions to get the oxidation of the single graphite solution, again through chemical reduction get,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of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ite surfaces [4]. Through the review of graphite oxide and oxidation graphite surfaces of the preparation, structure, modification of polymer and the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1物理法制备石墨烯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这些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对简单,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1.1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或微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Novoselovt等于2004年用一种极为简单的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 解石墨上剥离并观测到单层石墨烯,验证了单层石墨烯的独立存在。具体工艺如下:首先利用氧等离子在1mm厚的高 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进行离子刻蚀,当在表面刻蚀出宽20μm —2mm、5μm的微槽后,用光刻胶将其粘到玻璃衬底上, 再用透明胶带反复撕揭,然后将多余的高定向热解石墨去除并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最后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利用范德华力或毛细管力将单层石墨烯“捞出”。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所获得的产物尺寸不易控制,无法可靠地制备出长度足够的石墨烯,因此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

1.2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 PeterW.Sutter等使用稀有金属钌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基质的原子结构“种”出了石墨烯。首先在1150°C下让C原子渗入钌中,然后冷却至850°C,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钌表面,在整个基质表面形成镜片形状的单层碳原子“孤岛”,“孤岛”逐渐长大,最终长成一层完整的石墨烯。第一层覆盖率达80%后,第二层开始生长,底层的石墨烯与基质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第二层形成后就前一层与基质几乎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耦合,这样制得了单层石墨烯薄片。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石墨烯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石墨烯和基质之间的黏合会影响制得的石墨烯薄片的特性。 1.3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 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指的是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C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Coleman等参照液相剥离碳纳米管的方式将墨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超声1h后单层石墨烯的产率为1%,而长时间的 超声(462h)可使石墨烯浓度高达1.2mg/mL。研究表明,当溶剂与石墨烯的表面能相匹配时,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平衡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能够较好地剥离石墨烯

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 . .. . . 报告题目: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一、书目信息: 二、评分标准 1.格式规、容简明扼要。报告中引用的数据、观点等要注明出处20分 2. 报告结构合理,表述清晰20分 3. 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概述正确、新(查阅5篇以上的文献)20分 4. 石墨烯的应用研究进展概述(文献)全、新(查阅5篇以上的文献)20分 5. 心得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20分 三、教师评语 请根据写作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注1:本页由报告题目、书目信息有学生填写,其余由教师填写。提交试卷时含本页。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注3:不符合规试卷需修改规后提交。 摘要 碳是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元素。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典型的单质碳,也是最早为人们所熟知的两种碳的三维晶体结构,属于天然矿

密封线 石。除石墨和金刚石外,碳材料还包括活性炭、碳黑、煤炭和碳纤维等非晶形式。煤是重 要的燃料。碳纤维在复合材料领域有重要的应用。20 世纪80 年代,纳米材料与技术获得 了极大的发展。纳米碳材料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历史的舞台。1985 年,由60 个碳原 子构成的“足球”分子:C60被三位英美科学家发现。随后,C70、C86等大分子相继出现, 为碳家族添加了一大类新成员:富勒烯。富勒烯是碳的零维晶体结构,它们的出现开启了 富勒烯化学新篇章。三位发现者于1996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91 年,由石墨层片卷曲 而成的一维管状纳米结构:碳纳米管被发现。如今,碳纳米管已经成为一维纳米材料的典 型代表。发现者饭岛澄男于2008 年获卡弗里纳米科学奖。2004 年,一位新成员:石墨 烯,出现在碳材料的“家谱”中。石墨烯的发现者,两位英国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于2010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 奖。 关键词:碳材料复合材料晶体结构 1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是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厚度仅为单层原子的排列成蜂窝状六角平面晶体。在单层石墨烯中,碳碳键长为0.142nm,厚度只有0.334nm。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型体的基本单元:例如:石墨,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石墨烯被认为是平面多环芳香烃原子晶体。 2 石墨烯的制备 2.1 物理法制备石墨烯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这些方法原料易得, 操作相对简单,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2.1.1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或微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Novoselovt 等[1]于2004年用一种极为简单的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并观测到单层石墨烯,验证了单层石墨烯的独立存在。具体工艺如下:首先利用氧等离子在 1 mm厚的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进行离子刻蚀,当在表面刻蚀出宽20 μm—2 mm、深 5 μm的微槽后,用光刻胶将其粘到玻璃衬底上,再用透明胶带反复撕揭,然后将多余的高定向热解石墨去除并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最后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利用德华力或毛细管力将单层石墨烯“捞出”。 2.1.2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

石墨烯制备方法研究

石墨烯制备方法研究 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及电子学性质的石墨烯,近些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简单介绍了石墨烯制备的主要方法,包括微机械分离法、化学插层法、加热SiC法及气相沉积法。 标签:石墨烯;制备方法 0 引言 自2004年Novoselov,K. S.等使用微机械剥离法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观测到石墨烯以来,碳元素同素异形体又增加了新的一员,其独特的性能和优良的性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掀起了一波石墨烯的研究高潮。 石墨烯又称单层石墨,是只有一个C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是构建其他碳质材料的结构单元。通过SP2杂化成键,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以C-C单键相连,同时每个碳原子中未成键的一个π电子形成与平面垂直的π轨道。结构决定性质,石墨烯具有强度很大的C-C键,因此其具有极高的强度(其强度为130GPa,而无缺陷的石墨烯结构的断裂强度是42N/m)。而其可自由移动的π电子又赋予了石墨烯超强的导电性(石墨烯中电子的典型传导速率为8×105m/s)。同时,石墨烯还具有一系列奇特的电子特性,如反常的量子霍尔效应,零带隙的半导体以及电子在单层石墨片层内的定域化现象等。 规模化制备大批量石墨烯是石墨烯材料应用的第一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按照石墨烯的制备途径,可以将其制备方法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制备以及自下而上制备。顾名思义,简单地说自上而下途径是从石墨中获得石墨烯的方法,主要依靠物理过程处理石墨使其分层来得到石墨烯。自下而上途径是从碳的化合物中断裂化学键生长石墨烯的方法,主要依靠加热等手段使含碳化合物分解从而生长石墨烯。 1 自上而下制备石墨烯途径 自上而下途径是从石墨出发(又可称之为石墨途径),用物理手段如机械力、超声波、热应力等破坏石墨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制备单层石墨的方法。根据石墨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插层法。前者是直接使用机械方法将石墨分层来获得石墨烯的方法。后者则是将石墨先用化学插层剂处理转换为容易分层的形式如石墨插层化合物,然后再对其处理来获得石墨烯。 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操作较为简单,制备一般不需高温,对设备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这类方法是通过石墨分层得到的,得到的单层石墨混在石墨片层中,其分离比较困难,而且生成的石墨烯尺寸不可控。 1.1 机械剥离法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讲义

实验十、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2、了解氧化石墨烯结构与性能表征。 二、实验原理 1、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其颜色为棕黄色,市面上常见的产品有粉末状、片状以及溶液状的。氧化石墨烯薄片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氧化石墨烯是单一的原子层,可以随时在横向尺寸上扩展到数十微米,因此,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氧化石墨烯长久以来被视为亲水性物质,因为其在水中具有优越的分散性,但是,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实际上具有两亲性,从石墨烯薄片边缘到中央呈现亲水至疏水的性质分布。 经过氧化处理后,氧化石墨仍保持石墨的层状结构,但在每一层的石墨烯单片上引入了许多氧基功能团。这些氧基功能团的引入使得单一的石墨烯结构变得非常复杂。鉴于氧化石墨烯在石墨烯材料领域中的地位,许多科学家试图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进行详细和准确的描述,以便有利于石墨烯材料的进一步研究,虽然已经利用了计算机模拟、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的制备方法,实验条件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石墨来源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氧化石墨烯的精确结构还无法得到确定。大家普遍接受的结构模型是在氧化石墨烯单片上随机分布着羟基和环氧基,而在单片的边缘则引入了羧基和羰基。 图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 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一般有三种方法:brodie法、Staudenmaier法、hummers法。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利用石墨在酸性质子和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而成的,但是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点。Brodie 等人于1859年首次用高氯酸和发烟硝酸作为氧化剂插层制备出

石墨烯的制备及评价综述

石墨烯的制备及评价综述 摘要:近年来,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通过大量引用参考文献, 简要了解石墨烯的应用方面,并综述石墨烯的几种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与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晶体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1]。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对几种方法进行评价,并指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O613 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Abstract: Graphene has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unique and outstanding properties. Different routes to prepare graphene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chieved. Brief introduction of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is given in this articl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graphene used in recent years are intensively introduced, including micromechanical cleavag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iquid/gasphase-based exfoliation of graphite, epitaxial growth on an insulator, chemical reduction of exfoliated graphene oxide, etc.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are further discussed in detail. I have also given my own opinion by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 graphene; preparation; overview 正文 2010年10月5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盖姆与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因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时间,石墨烯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以及其优越的电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在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石墨烯或称纳米石墨片,是指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薄膜,它是由单层六角元胞碳原子组成的蜂窝状二维晶体。简单地说,它是单原子层的石墨晶体薄膜,其晶格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六角蜂窝结构。其厚度为0.34nm,是二维纳米结构。它是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组成。当包裹起来的时候,就组成富勒烯。同时,他也是另一种重要材料――碳纳米管的组成,碳纳米管就是由这种结构卷曲构成的。三维的石墨则是有许多的石墨烯层叠而成。[2]

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最新研究进展

2019年3月第46卷第3期 云南化工 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Mar.2019 Vol.46,No.3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9.03.062 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最新研究进展 程扬帆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000) 摘要: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及应用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石墨烯特性应用于电容储能、环境治理、导热散热性能和导电等多领域的研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巨大,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Q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75X(2019)03-157-02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t Home and Abroad Cheng Yangfan (Hub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Hubei,437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p rospects and progress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t home and abroad.It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haracteristics in capacitance energy storag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eat dissipation,conductivity and other fields. Graphene composites have great potential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s. Key words:Graphene;Compound material;Application prospect 1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1.1定义与特性 石墨烯被称为“单层石墨片”。它是一种二维的结构,密集的碳原子与石墨的单原子层十分类似,是一种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多种优点造就它多种用途,比如它的比表面积大,可以用于吸附和环境治理;机械强度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等;载流子迁移率高可以用于半导体与电容等设备。应用的环境非常广泛,随着石墨烯新型材料国内外发展,石墨烯不但可以显著提升传统产业,还可以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推力。1.2国内外石墨烯复合材料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关于石墨烯的讨论。2012年,有近2万篇关于石墨烯研究的论文被纳 入科学研究。中国和美国是前两个国家。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积极参与石墨烯相关专利申请的布局。截至2013年6月,它已申请了3,000多项相关发明专利。从2006-2017年,国内和国际研究呈上升趋势。在“十一五”期间,石墨烯复合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十二五”期间,国外开展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的制备和化合物的研究上。随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过去两年中,研究数量已超过以前的总数。其中,国外研究数量急剧增加,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则在重点领域不断扩展提升。 由于石墨烯的重要特性和巨大应用价值,全球多个国家将其定义到发展战略高度。比如亚太地区的日本和中国,美国、以及欧洲欧盟等区域国家。这其中不少国家投入的研究和开发金额达到十亿美元,专门用来研究用于石墨烯材料。美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样包括石墨烯技术。各国企业也积极进行石墨烯产业的布局,相关开发和研究涉及多家公司,像比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三星、IBM、杜邦、陶氏化学、索尼等巨头均在公司名单中[1]。 2石墨烯复合材料国内外应用进展 由于石墨烯具有多种独特的优点,将它作为复合材料的填充相,就可以增强材料的相应性能,这就为它的应用提供了多种方向。比如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于能量储存、液晶器件、电子器件,而在其他领域比如生物材料、传感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也有较多的报道。随着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1石墨烯储能复合材料应用 锂电池是当前用途最广泛的电池能源,锂电池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是开发新的电极材料。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碳质材料,加入到锂离子电池中能够大幅提高其导电性,因为它为锂离子电池解决了两个问题,大幅度提高能量密度与大幅度提高功率密度。相对应的,石墨烯就可以作为电池导电的添加剂了。国内也有报道将它作为复合电极材料的正负极[2]。 157--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氧化石墨烯和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吸附性的研究 项目类型:一般项目 项目年度:2014年 项目负责人:李柯学号:32012080015 负责人院(系):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专业(方向):环境工程 项目组成员:杨梦凡、杨舒、卢光远 指导教师:任冬梅 教务处制 二〇一五年 摘要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排列组合而成,呈六边形网状结构,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质。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在表面及边缘上大量含氧基团的引入,易于修饰与功能化,且保持着化学稳定性。本文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本文采用改良hummers 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改进后制备较高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的原料:天然鳞片石墨1g,浓硫酸23ml,高锰酸钾3g,硝酸钠0.5g,30%双氧水10ml,35%的盐酸,蒸馏水若干(实验中采用了多组不同的原料用量配比,过程记录以此组数据为例)。并得到如下结论:制取氧化石墨烯时,一定范围内,天然鳞片石墨用量减少可以提高氧化程度;硝酸钠用量的变化对石墨烯氧化程度影响不大;适度增加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的用量同样可以提高氧化程度。实验过程中,高锰酸钾对石墨烯的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入高锰酸钾时长时间缓慢增加对石墨烯氧化程度的效果比一次性直接加入要好。改进后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合成氧化石墨烯的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制取磁性氧化石墨烯的过程中,是在强碱性(PH>12)的环境下,让氧化石墨烯与FeCl3和FeCl2水浴恒温,使生成的纳米Fe3O4直接镶嵌复合到氧化石墨烯上。最后在不同浓度的PH条件下测得氧化石墨烯和磁性氧化石墨烯对甲基橙和重金属离子的吸收。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磁性氧化石墨烯、吸附性

综述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

半导体物理课程作业 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材料)

目录 一、石墨烯概述 (2) 二、石磨烯的制备 (3) 1、机械剥离法 (3) 2、外延生长法 (5) 3、化学气相沉积法 (6) 4、氧化石墨-还原法 (6) 5、电弧法 (9) 6、电化学还原法 (9) 7、有机合成法 (10) 三、石墨烯的应用 (11) 1、石墨烯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 (11) 1.1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 (11) 1.2 石墨烯基计算机芯片 (12) 1.3 石墨烯信息存储器件 (13) 2、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14) 2.1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 (14) 2.2 锂离子电池 (15) 2.3 太阳能电池 (16) 2.4 储氢/甲烷器件 (17) 3、石墨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18) 3.1 特氟龙材料替代物 (18) 3.2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18) 3.3 光电功能材料 (19) 4、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20) 4.1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纳米载药体系 (20) 4.2 氧化石墨烯对DNA/基因/蛋白的选择性检测 (21) 4.3用于生物成像技术 (23) 4.4 石墨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23) 四、总结及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一、石墨烯概述 碳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元素之一。碳基材料是材料界中一类非常具有魅力的物质,从无定形的碳黑到晶体结构的天然层状石墨;从零维纳米结构富勒烯到一维碳纳米管无不给人们带来炫丽多彩的科学新思路。而二维碳基材料石墨烯的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碳材料的家族,而且其所具有的特殊纳米结构和性能,使得石墨烯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验研究方面都已展示出了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为碳基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目标和方向。 碳的晶体结构—石墨和金刚石(三维)是自然界中最早为人们熟知的两种碳同素异构体,因化学成键方式不同而具有截然相反的特性。1985年,一种被称为“巴基 (零维)被首次发现,三位发现者于11年后, 即1996年获诺贝尔球”的足球形分子C 60 化学奖。1991年,由石墨层片卷曲而成的一维管状结构: 碳纳米管被发现,发现者饭岛澄男(Sumio Iijima)于2008年获卡弗里纳米科学奖。石墨烯(Graphene)是只有一个原子层厚的单层石墨片,是石墨的极限形式。作为碳的二维晶体结构, 石墨烯的出现最终为人类勾勒出一幅点、线、面、体(从零维到三维)相结合的完美画面(图1)。 图1 碳的晶体结构 石墨烯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晶体,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理论值为2630m2/g;机械性能优异,杨氏模量达1.0TPa;热导率为5300W·m-1·K-1,是铜热导率的10多倍;几乎完全透明,对光只有2.3%的吸收;在电和磁性能方面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双极性电场效应、铁磁性、超导性及高

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姓名:学号: 20150700 密封线 报告题目: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一、书目信息: 二、评分标准

姓名:学号: 20150700 密封线

姓名:学号: 20150700 密封线 2. 报告结构合理,表述清晰 20分 3. 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概述正确、 新(查阅5篇以上的文献) 20分 4. 石墨烯的应用研究进展概述(文献)全、新 (查阅5篇以上的文献) 20分 5. 心得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 20分 三、教师评语 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密封线 注1:本页由报告题目、书目信息有学生填写,其余由教师填写。提交试卷时含本页。学生从第二页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摘要 碳是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元 素。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典型的单质碳,也是最早为人们所熟知的两种碳的 三维晶体结构,属于天然矿石。除石墨和金刚石外,碳材料还包括活性炭、 碳黑、煤炭和碳纤维等非晶形式。煤是重要的燃料。碳纤维在复合材料领域 有重要的应用。20 世纪80 年代,纳米材料与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纳米 碳材料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历史的舞台。1985 年,由60 个碳原子构成 的“足球”分子:C60被三位英美科学家发现。随后,C70、C86等大分子相继 出现,为碳家族添加了一大类新成员:富勒烯。富勒烯是碳的零维晶体结构, 它们的出现开启了富勒烯化学新篇章。三位发现者于1996 年获诺贝尔化学 奖。1991 年,由石墨层片卷曲而成的一维管状纳米结构:碳纳米管被发现。 如今,碳纳米管已经成为一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发现者饭岛澄男于2008 年获卡弗里纳米科学奖。2004 年,一位新成员:石墨烯,出现在碳材料的“家 谱”中。石墨烯的发现者,两位英国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 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于2010 年获诺贝尔物理 学奖。 关键词:碳材料复合材料晶体结构 1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是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厚度仅为单层原子的排列成蜂窝状六角平面晶体。在单层石墨烯中,碳碳键长为0.142nm,厚度只有0.334nm。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型体的基本单元:例如: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