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字城市建设探析

数字城市建设探析

数字城市建设探析
数字城市建设探析

数字城市建设探析

一、数字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数字城市”的提出,源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数字地球"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城市化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文、政府治理等发展提升意义重大,对拉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也极为重要。“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架构为地理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伴随

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政府施政、环保、节能、交通拥堵、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等方面待优化问题逐步增多,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管理工具来有效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阶段。"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实现互通互联,更进一

1

采用GIS

渔业)、应急系统、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还把数万幅地图数字化,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法国巴黎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建设城市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协调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合作。据调查,巴黎市政官员的40%时间用于研究部门间的各种信息,以协调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城市管理工作。

2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内,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是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一项综合型大型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10月建设部把城市数字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十五”建设计划之中,并研究推

五”“数码21

。此外,

村的网络连接,1700多家市级单位和1600多家区县级单位接入了政府专网。全市统一的小区服务中心网站已经建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公共交通部门创建了智能化管理网络。这些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数字北京创建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字城市的方法研究

国际上数字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

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网络实现互通互联;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到第四阶段的基本任务。虽然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实施过程并不顺利,

效应

认为:

理、业务和信息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善组织管理;

②通过正式的战略规划过程,界定数字城市的目标与范围,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项目长远发展与实施建议;

③数字城市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规划的组织与计划、用户调查、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可行性研究和审批;

④组织与制度环境也是影响项目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当充分重视。

五、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数字城市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由于数字城市项目是投资大、周期长、复杂度高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科学的规划可以减少盲目性,使整个数字城

⑴前期准备:为即将进行的战略规划做计划,成立数字城市项目的战略规划组,以保障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⑵用户调查与资料汇总:通过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有关参与数字城市建设组织的资料。

⑶战略评估:汇总用户调查资料,总结组织内部各种业务的详细流程、各个科

室的责任与职能、使用各种文档(图件、档案、表格、计划与地图)、涉及的各种数据、用户对于系统应用的期望,将部门、功能、数据、需求进行组合,形成几个比较规范的表格;并进一步抽象、分析,形成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⑷机会分析:通过研讨的方式,审查各个组织的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应用优先级、部门优先级评估。分析业务、功能、流程、数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

“凡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6-01-04T14:26:59.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任凤梅 [导读]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任凤梅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区域政府有关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所谓的智慧城市是在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之后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状态,也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深度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的发展对于变革居民生活方式、转型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受到各种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已经经历了信息城市和数字城市等阶段,并朝着智慧化城市迈进。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属于更新发展理念、革新信息技术、创新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1]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较多的难点。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分析 (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来分析,智慧城市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产物,也是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城市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系统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通过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进行智慧城市的发展能够保证高技术产业规模得以壮大,逐渐提升这种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2]而且智慧技术对于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和工业发展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保证传统企业的组织、技术以及服务模式都能够实现创新发展,以较大的限度来提升传统企业的发展生产力,保证城市经济从“人口、经济红利”转变成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创新发展”的大方向。 (二)贯彻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要想保证经济社会实现永续发展,就要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经济朝着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方向迈进,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主要的地位,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适度宜居。贯彻并落实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的本质所在就是要尽可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转变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以3S、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作为核心技术支撑,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带动区域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还能够引导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及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属于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发挥出政府所具有的先导作用,从而能够达到规划统一、循序渐进的发展目的。还要能够引导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要素实现有效配置。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成本预算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建设效率相对低下。[3]而且社会群众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内涵特征、战略意图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过度重视项目、建设、模仿,轻视规划、应用、研发”等问题。“信息孤岛”要想能够实现整合,存在较大的难度,单纯地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治理难以实现。 1、传统建设思路影响严重 我国过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是由政府部门引导下开展,相关部门通过建设工程设计来取代艺术设计,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当前城市建设出现“过度统一”的局面。智慧城市建设属于创造性的发展层面,在全球范围之内都缺少可以参照的模式。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很容易出现继续使用传统建设思路和建设经验的现象,导致发展路径过度依赖,让城市的发展以及创新受到约束,从而诱发智慧城市的建设出现功能重复、大同小异、城市之间难以形成互补关系。 2、缺乏市场导向引导 个别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智慧城市发展的形象以及政绩效益,希望通过巨资来购买信息量化效果显著的基础设备,通过产品技术所具有的领先性来凸显项目建设所具有的成效,但是,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市场发展的需求,让群众普及推广以及应用开发受到影响。配套制度和设施的缺位导致一些在本市具有发展前景的智慧城市项目不具有实际意义,设备无法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且,传感器标签、物联网产品等产物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智慧应用难以实现进一步推广。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先进设备的使用周期逐渐缩短、更新速度开始提升,市场需求若得不到重视,必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3、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要想实现智慧城市的顺利建设,就要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物的支撑。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中,我国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对外技术依存度相对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的都掌握在他国手中。一些智慧技术的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入资金较多、风险较好,从而导致抄袭和模仿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发展技术路线。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我国自出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产生负面影响,让相关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较多的安全漏洞,导致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较多的挑战。 (二)智慧城市发展措施 1、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关部门要能够充分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自由竞争、价格杠杆等方式来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市场,并且推动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首先,要能够确定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中的定位,并且从根本上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要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良思想,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发展机制来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来满足需求发展;其次,还要能够强化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主体地位,并引导企业参与到智慧项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矛盾凸显,如何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运而生。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本文试图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以个案为例,剖析 G 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智慧城 市建设的经验,以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绪论部分:一是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三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四是指出本文研究 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辨析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异同。通过对智慧城市理论尪础的深入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探究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探讨 G 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 成效也有问题,问题主要是:缺乏务实的顶层设计以及有效的宏观指导;技术发展不均衡,高科技含量技术成本高、普及率低;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方向存在问题;智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资源安全缺乏保障。G 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国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有重点地推动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部分:提出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二是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三为落实资金投入,扩宽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队 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五是保护信息安全,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安全

数字城市建设的四个切入点

数字城市建设的四个切入点 随着1998年“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城市已成为城市信息化的关键。 国外数字城市发展基本上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是城市政府与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城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接,第四阶段是完成数字大厦、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的建设。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的任务,正在开始第四阶段的建设。而中国数字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体系研发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已有近40个城市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规划。这些工程大多是在省市信息化目标框架下的3S工程。 数字城市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城市门户网站,是政府以后台数据库为支撑,面向公众统一提供信息及服务的窗口。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在因特网上先后推出一批标以数字城市的网站,以及城市门户网站,估计超过5000个。二是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据不完全统计,80%的城市信息都与空间位置有关。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信息以及与空间信息相关的应用已成为联接城市信息化系统的纽带。

1 城市生活服务型 这种模式以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开发应用信息数据资源为重点,以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分发与应用机制为核心。以空间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化水平高的美国为代表,联邦地质局(FGDC)和国际宇航局(NASA)掌握着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不同分辨率、不同层次的空间数据资源。几乎美国各州的主要大中城市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各自的 城市门户网站,发布所有与本城市有关的信息,为公众提供方方面面的城市生活向导服务。 典型城市 早在1994年,上海就提出建设“信息港”。信息港的概念与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概念相比,相对来说,其内容的综合性要强一些,能反映城市的特点。上海是个港口城市,“港”首先是开放,同时既有航线、码头、货物,也有管理,是一个集约性的综合概念,能全面反映社会信息化。所以最后把整个上海的信息化建设定为上海信息港建设。 1996年上海正式部署建设上海信息港,力求用10至15年时间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2000年,上海又把优先发展城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统筹推进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审议出台数字城市建设有关总体规划、政策文件,研究决策数字城市建设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任务分工,组织实施数字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督促检查数字城市建设有关部署落实情况、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统筹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组成人员 组长:张建慧(市长) 副组长:吴祖明(常务副市长) 成员:任善礼(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常亮(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朱向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殷鹤修(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韩涛(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张建民(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红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李明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于水旺(市民政局局长) 王全国(市财政局局长) 王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新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丁凡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侯永(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付绍玉(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王爱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玉明(市水利局局长) 海继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薛涛(市商务局局长) 孙玉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张树仁(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李中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戚征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伟岸(市统计局局长) 贺生勤(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梁清民(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 孔令伟(市金融工作局局长) 刘彦华(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国防(市邮政管理局局长) 徐庆志(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行长)辛作义(商丘师范学院副院长) 薛天江(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大立(永城市市长) 张兵(梁园区区长)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以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宜老师就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发表的一篇论述,共享行业人士。 首先基本上大家提到智慧城市都应该是将物联网放在前面,智慧城市放后面。美国IBM 公司提出来物联网就是智慧地球。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物联网造就智慧城市。我还有一点不同的想法,我想智慧城市是一个大的,物联网实际是含在智慧城市中间的。我特意查了一下字典,智慧这两个词的解释,智表示建设,那建设从我们整个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体现在一个信息源。就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信息来源越新,你的信息越智能,那你的智也就是越大。慧表示聪明,信息怎么会使它变得聪明呢?那就是靠我们的智能化。就是说智慧加起来我们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实现了智能化。它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服务对象是城市,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建筑物,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建筑。因此我们说实际上智慧城市最亮点在于信息化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提升,以及附属于信息化的一些产业和技术。 因此,归纳为信息的主导它是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也就是说我们信息首先要能够提供从各个智能化的单元来提供相关的信息。第二个我们信息要通过传递,要实现信息的互通,资源的共享。我认为智慧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高度发展的信息得到一种合理的应用。 浅谈智慧城市 第一有三网融合的通讯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它的共享资源,在这个大的平台上有三个信息会聚点,首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包含了单体建筑和建筑群。 第二方面是智能家居,住宅同样包含了单体的住户和智能小区,另外还包含了社区、园区等等。 第三大块就是物联网。实际上整个智慧城市是由一个品牌、三个信息会聚点组成的。我个人是这么去理解的。 只有当这三个信息会聚点通过我们的三网融合平台进行互通、传递、共享的时候,我们城市才展现出它智慧的能力。 从我们建筑智能化来说无非就是体现这三大块: 第一就是信息通讯,这个信息通讯涵盖于人与人,主要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在我们提出智能建筑初衷的时候并没有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所以智慧建筑的通讯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讯。 第二大块就是设备管理。就是我们说的楼宇自控。通过一个系统对我们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和管理。对这部分体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信息流通,也体现了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三大块就是安防系统,这个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强。每一部分它在建筑物内起的作用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2010年08月25日来源:机关党委(宣教处)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丢失个性、缺乏特色,往往千城一面、千城同类;二是在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公共安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城市变大了,却出现了管理失范、社会失衡的现象。作为一市之长,我们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群众期望。如何把握传承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城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作出回答。我先后担任过县级市昆山市、地级市扬州市、省会城市南京市的市长,3个城市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我结合在这3个城市的实践,谈一些感悟和思考。 城市要有“魂”和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不管规模大小、建城史长短,都有自己血肉相连、代代相传的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DNA,都有自己

的故事。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的内核,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宝贵财富。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看到一些文化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要么在建设中被破坏。作为现任市长,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须薪火相传,发扬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三个敬畏”的理念。就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珍惜历史遗存,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扬州是古城,在扬州时我们提出坚持“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古城遗址、保护古城非物质形态文化;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传承古代文明,转换功能,实现古城改造复兴。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六朝遗址有孙权墓、南朝陵墓石刻等;明朝文化有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民国文化有中山像、中山陵、总统府,包括许多近现代建筑;宗教文化有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玄奘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等。我们强调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现在一些地方把历史文化简单地当做包袱,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城市历史文明;也有地方搞大量的“假古董”,亵渎了古代文明。历史遗存、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是

德阳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德阳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深化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助力我市打造“世界智造之都、国际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态田园典范”四张名片,引领德阳转型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社会对政务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政务云、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平台亟待规划、建设和完善,部门之间信息化系统比较封闭,“信息孤岛”已成为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瓶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统筹推进需要建设更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建设管理体系。 —1—

(二)发展趋势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要求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建设成果和建设经验,新型智慧城市将以全覆盖、全共享、全数据、全运营等为发展趋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城市服务管理深度融合的载体,将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态。 1.全覆盖。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光纤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全面覆盖是保证充分信息获取、广泛信息传输的基础。 2.全共享。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已被公认为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打造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信息资源集中整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成为当前及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3.全数据。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据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需要建设一套数据共享交换的数据标准,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整合部门业务数据,长期保存、更新和提供共享服务。 4.全运营。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探索一套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运营机制,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运营模—2—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 智慧城市建设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姓名:高建东 学号: 04 专业: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张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初探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初探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3-18T03:07:15.012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2期作者:吴志华[导读]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对测绘工作的措施,更快地推进城市数字化进程。 33038219831014XXXX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基础测绘是实现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对测绘工作的措施,更快地推进城市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应用 一、测绘技术对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测绘技术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为城市建设提供大量准确的基础测绘数据源。数字城市在科技时代是通过采集信息化数据,利用空间发射功能,在城市中建立起城市信息化体系。而测绘技术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数字城市进行准确的测绘工作,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机城市区域规划等部门。对城市测绘部门来说,依据科学的测绘技术所产生的准确的资料数据是进行数字城市建设的有利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测绘是测绘部门根据地方的标准测绘系统,运用科学技术进行高空拍摄,来获得此地区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由此制定、修改或更新此地区的信息系统。由于其提供的准确信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测绘技术相关种类 1.GPS GPS 也被叫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原理指的是将通信工具和卫星成功的结合到一起,具体的运作原理则是指借助导航卫星来对时间以及距离进行监测,在类别上属于一种监时以及间距技术。仅仅可以给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进行实时信息的提供,同时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的信息提供,进行信息提供的同时还可以提供三维坐标,具有非常高的精准性。因此,GPS 是具备有全天候、多功能、高效率、高精度等多重特点的一种测绘工具,具有操作非常便捷、观测时间比较短、抗干扰性以及保密性都非常强等多项优点,现如今,GPS 已经在航空航天、陆地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伴随着GPS 的进一步改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必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指的是一种物理特征,几何形态以及位置的传感手段,其可以借助遥感器对处在地面的物体的一些性质展开探测,并且将不同物体会对波普造成不同响应作为依据来实现对地面上多种物体进行识别的目的。现如今,遥感技术已经在地质、气象、水文以及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航空遥感技术作为地形图测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在城市建设中获得了实践性应用,与此同时,卫星遥感技术也在测图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成就。 3.GIS GIS 也被叫做地理息系统,具体指的是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基础,借助计算机系统来对整个地球的所有相关空间地理分布数据展开描述、整理以及采集的一个技术系统。GIS 的操作对象具体指的是地理空间数据,其核心以及本质则是将测绘测量当成基础,将整个数据库当做对数据进行储存的数据源,并且将计算机编程当成平台,从而实现对全球地理空间的实时分析。针对现阶段的情况,在现如今的测绘技术中, GIS 必将朝向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多维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三、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1.技术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础测绘相关技术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就以空间定位技术(GPS)来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定位方法,被应用到诸多领域之中,如航空、地质勘测、工程建设等等,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具有多种独特的特征,如高分辨率、多时相、精准度高等,这使得此项技术能够满足航天航空、军事作业等方面的需求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正从二维向多维动态和网络方向发展,这使其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地质勘测、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所以,将基础测绘有效的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之中,就意味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能够支持数字城市建设,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数字城市创造条件。 2.在对数字化城市进行精确建设方面的应用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范文一) 一、主要成效与问题 1.极大地丰富了地理信息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投入总额中,50%左右的经费都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市、县的基础测绘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基础测绘数据如高分辨率数码真彩影像、地名地址数据、1∶500地形图、1∶2000地形图、三维精细模型、地下管线等数据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建共享,还整合了大批政府部门的专题数据,地理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数字城市“数据资源池”的效能初步显现。 2.开创了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共建共享”机制已逐步为各个部门所接受。省级层面,已与40多个厅局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集成了249类、1500多个图层的专题数据。 于此同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成的各项成果,已成功运用到了规划、国土、公安等行业,累计已有400多个应用系统,不同类型的应用项目也近120个;全省投入(或拟投入)资金总额和节支总额双双超过10亿元。XX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还在现有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版———战略合作协议,即在当前共建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专业技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从而实现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共建共享。

3.进一步完善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队伍 数字城市建设转变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的方式,由原来的提供数据间接支撑到当前的直接服务城市发展,凸显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与意义,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在建设中得到加强。各地在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程中,增设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增配了管理人员。 为了更好地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维护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部分市、县(市、区)专门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或在原有测绘院(队)的基础上增挂了地理信息中心的牌子,落实了人员编制,明确了职能。各地还通过引进、培养专业地理信息人才,壮大了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队伍。 4.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 XX省一些城市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部分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城市,已主动为智慧城市的项目提供服务。智慧路灯、智慧高速、智慧治水、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规划等一批智慧化信息建设项目中,都已出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身影”。 5.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仍然是困扰各地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地方现有技术人员缺少数字城市建设和运维相关的地理信息、计算机网络、内业建库等知识,对省、市级技术支持单位的依赖度较高。受限于地域、待遇等因素,市县一级对地理信息专业高学历、高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足,较难引进。 (2)平台中各类数据的丰富程度和实用性有待提高。现有大比例尺基础数据覆盖面积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公安、水利、林业等强需求部门的应用需求。脱

浅谈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第07卷 第07期 中 国 水 运 Vol.7 No.07 2007年 07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ly 2007 收稿日期:2007-4-17 作者简介:罗伍平 男(197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 (432000) 邓 锋 男(1974—)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生 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注册造价师 浅谈GIS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罗伍平 邓 锋 摘 要:数字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以GIS 为基础搭建各类城市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构建出一个既能服务于政府进行城市管理,又能服务于城市公民、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多功能“数字化”信息系统。本文概述了GIS 与构建数字城市的密切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其在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技术作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字城市 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07-0076-02 “数字地球”是1998年由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全球信息数字化,即在三维地球的数字框架上,按照地球坐标集成有关海量空间数据及相关信息。它包括构成体系的数字形式的所有空间数据和与此相关的文本数据,及其涉及到的把数据转换成可理解的信息并可方便地获得它的一切相应的理论和技术。而“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结点,是指运用遥感、航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和机制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辅助决策与服务的技术体系。“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GIS 与“数字城市” 自从20世纪60年代有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概念以后,GIS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从简单的制图、辅助测量、辅助设计发展到现在的 OPENGIS、WEB GIS、四维GIS 等,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20世纪末,GIS 领域一些专家提出了“GI Services”的概念, 认为 GIS 应以人为本;另一些学者则指出,GIS 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科学,即“GI-Sciences”。随着“数字城市”的提出,GIS 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领域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给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应用,为地理信息系统如何从“System ”向“Sciences”和“Services”转变,成为与计算机科学相区别的、以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信息科学提出了发展思路。 现实中的实体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地域系统,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要素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设施以及它们的承载体-城市土地。城市实体具有两个重要的性状,即他们各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及其具有的相应属性。由于地表面相对不可移动性。因此,实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 不变的:它们的属性值则按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可以选用多个。对城市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的虚拟就是将城市对象用点、线、面、体等集合对象,构成数字地图,再将城市实体的相关属性与集合对象相关联,这就是基于GIS 的数字城市。 城市的快速膨胀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产业和结构调整、持续的交通状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要解决这些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矛盾,必须改进和提高传统城市规划、城市房产、城市综合管线和城市测绘等行业管理手段,“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能服务于城市公民、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于市政府的多功能“数字化”信息系统。 二、GIS 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1.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建立基于GIS 的数字城市主要有两方面应用:其一,是用于空间分析决策。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中,需要对人口、产值、资源的空间分布、对城镇的布局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空间分析,对地面高程、坡度、坡向、视野及洪水淹没、缓冲范围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视化地表达在地图上,规划师可从中发现新知识、并得出新结论。因此,建立在GIS 基础上的城镇规划设计将更为科学、合理。其二,是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事务管理和物资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它与地理空间数据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要对规划图进行反复操作。另外,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行政许可,有其严格的办公程序与数据管理。因此,将GIS 与传统的MIS 相结合,组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规划管理,这以趋势正在我国加速进行。 2.城市实施功能的虚拟实现。城市设施的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市民提供能量、物质,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另一类是提供信息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肥物质能量。将城市设施实体的相关功能属性与虚拟对象相关联,形成基于GIS 的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城市救灾

_新都市主义_思想与中国城市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男,1977年生,工程师,唐山市,063000 “新都市主义”思想与中国城市 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王 涛 唐山市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 要 以西方国家郊区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开始较深入分析了西方的“新城市主义”的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新城市主义”和现在在国内颇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的区别.并探讨了“新都市主义”在国内城市住宅建设中优势. 关键词 新都市主义;郊区化 中图分类号 TU 0 绪论:几年来在国内住宅房地产及建筑设计领域兴起了一股“新都市主义”的风潮,其实在国外“新都市主义”的建筑理念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它的优点及缺点都已经现行出来,作为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新都市主义”潮流,我们应该了解其发展过程,并应该了解“新都市主义”的主要特征以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使“新都市主义”这种新的城市建筑理念能更好的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达到丰富现有住宅建筑模式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内“新都市主义” (New Urbanism )作为都市住区发展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内地产界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由于“新都市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在英文字面上完全一致,使得许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但事实上,时下国内地产界广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与西方“新城市主义”真正的内涵并不相同.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部分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尽管其扩散方式具有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晚期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 n )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但人们普遍的看法仍然是,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郊区化进程已经开始发生. 1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念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是设计新邻里社区(t he design of neighborhoods ),其主要原则有13条,这是有规划专家安德列.段尼(Andr és Duany )和伊丽莎白.普莱特-泽别克(Elizabet h Plater 2Zy 2 berk )提出来的,他们是新城市主义最重要的机构“新城市主义大会” (t he Congress for t he New Urban 2ism )的创建人之一.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基本设计准则: (1)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2)最优规模是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英里; (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4)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 第28卷第2期2010年6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V ol 128No 12June 2010

三维数字城市建设

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探讨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源于“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数字地球最早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1998年1月31日,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科学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我们的星球》(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在各国政府和全球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便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风靡全球,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建设数字地球和城市的浪潮。 戈尔在他的文章里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可以在其上添上许多与我们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戈尔的“数字地球”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数字地球”引发了“数字城市”的概念。目前对数字城市的研究风起云涌,虽然对数字城市还没有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但对其都有共性的认识:数字城市以现实城市为基准,是对物质城市的数字模拟和仿真,并以空间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具有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但是,通过阅读文献,作者发现目前现有的有关数字城市的研究很多都只是在简单地介绍“数字城市”的概念以及功能,并没有分析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难点,更是鲜有学者就如何在中国的国情下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出相应的方案。针对这一学术界的空白,本文将从比较中外建设“数字城市”的异同入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的路径——建立我国三维数字城市统一化信息管理平台,并展望路径下的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的前景。 二.中外数字化城市建设现状比较 回顾国际上数字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市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第三阶段:市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轮到第三阶段的基本任务。而我国仍处于四个阶段并举的局面。相对而言,通讯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比较缓慢,水平参差不齐;政府、企业互联互通刚刚起步;网络社会、网络社区和数字城市尚未形成。政府、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政府、企业信息系统间的

浅谈“数字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浅谈“数字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尹建国 1 曲党政 1 张英2 (1.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2.青州市国土资源局) 【摘要】城市是为人而存在的,“数字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文章通过“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容、体系结构的分析,总结了“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体现了“数字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的辅助及变革作用。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数据共享 一、概述 城市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中心,“数字城市”是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是真实城市的对照体[1]。“数字城市”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地球”战略的集中表现。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3S技术(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时相、多尺度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和分析,构筑数字化的城市。 “数字城市”将现代城市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并按照地理坐标建立完整的信息模型,借助网络,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众提供快速、完整、形象得获取城市各种信息的手段,为城市的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公安消防、防灾减灾等提供有效的辅助,为调控、监管、预测城市提供现代化手段和服务。 二、发展现状 “数字城市”是1998年1月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欧美等先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好,而我国起步较晚,2000年3月工程才正式启动,但发展较迅速[6]。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城市纷纷根据需要采集空间数据、城市影像数据,建设高程模型、城市三维模型等,构建数字城市数据库[2]。国家二次土地调查、人口普查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获取,正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数字北京”、“数字南海”、“数字大连”、“数字哈尔滨”等等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实践[3]。 随着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应用系统发展迅速,已经从二维电子地图时代走进数字三维城市信息化时代,以前只能在单机运行的程序,现在只需要打开网页,便能够轻松获取需要的信息。 三、“数字城市”建设内容 1、建设由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和城市电信基础平台组成的核心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建立基础数据建设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空间基础数据尤其是框架数据更新机制,建立服务规范化体制,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2、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分发和服务体系,使空间基础数据更好的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建设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数据产品的应用潜力和效益。 3、建立应用系统,各行业应用系统的建立才能真正让“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在各行业中切实应用。 4、网络与信息接入设备,这是“数字城市”的前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 5、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它为数字城市建设及运行提供法律、经济、标准、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7]。 建立健全城市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和保障体系,完成“数字城市”空间数据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行业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