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2011年3月17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 数字城市介绍 (2)

1.2 数字城市的宗旨 (3)

1.3 数字城市的价值 (5)

1.3.1 一般性城市目标 (5)

1.3.2 数字城市的技术价值 (6)

第2章数字城市设计 (7)

2.1 概述 (7)

2.2 数字城市架构 (9)

2.3 数字化交通 (10)

2.4 数字化公用事业 (14)

2.5 水资源管理数字化 (16)

2.6 数字化建筑 (16)

2.7 数字化城市安防系统 (19)

2.8 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 (20)

第3章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 (22)

第1章概述

1.1 数字城市介绍

城市正面临众多挑战,这些挑战威胁着城市的长期可持续性。这些挑战可能影响城市的经济、商业和居民,涵盖诸如交通、水资源、能源、通信在内的核心基础设施。城市必须全面解决这些挑战,才能建设并维护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本方案关注了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本文件中,我们对城市和数字城市定义如下:城市

城市是指一起生活工作的个体集合,他们相信集体联合的产出大于个人产出的简单相加。城市一般有卫生、公用事业、土地使用、住房、安全、交通等先进的系统。这种近距离关系极大促进了人与商业之间的互动,使参与其中的双方获益。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属于城市的一种,可以平衡社会、商业和环境需求,同时优化可用资源。本方案阐述的城市使命就是要提供各种流程、系统和产品,促进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为其居民、经济以及城市赖以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带来利益。通过应用信息技术(IT)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生活质量和经济福利,我公司正是通过这个方面对数字城市进行定义。下表指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城市组件及其结果。

图一:数字城市使用的技术整合

从数字城市使用技术整合中可以看出,城市各个领域都需要内部优化。这些领域需要在城市层面上互联并优化,实现城市目标。我公司将从三种基于技术帮助城市实现此目标:

1、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必须通过第三方或城市本身拥有的现有或新型基础设施,了解城市活动。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受监督活动之间构建一定程度的联系,树立全局观点。

3、更深入的智能洞察:从原始数据入手,将其转化为信息,再经分析,创造洞察能力,实现智慧的决策。

1.2 数字城市的宗旨

数字城市远不只是高度集成的技术集合。城市要进化,就必须利用并优化其经济能力、实物资产、文化、政治意愿、科技以及商业环境。

在传统意义上,城市由各司其职的独立部门建立并管理。要成为数字城市,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观念。必须将城市视为由多个互联互通的子系统构成的单一体系,而非各个独立的领域。

该文件旨在通过运用技术,优化这些独立领域,将他们实时互联,保证重大的城市活动可以通过全局方式得到管理。

从技术观点来看,数字城市有以下主要领域:

●水资源数字化

●能源数字化

●公共安全数字化

●废物处理数字化

●建筑数字化

●交通数字化

不管在传统上还是政治上,这些都是独立的领域,有各自的运作目标,如传统城市运作方式所示。

图二:传统城市的运作模式

数字城市方法就是优化这些领域,并将信息汇集到城市指挥中心,如图三所示。

图三:数字城市运作模式

注:CCC为城市指挥中心

1.3 数字城市的价值

1.3.1一般性城市目标

为保证城市繁荣和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下表中的九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这些目标并非各自为政,市长和机构官员们在设置长期、短期城市目标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同时应付多重问题。这些目标更多的是定义了城市未来,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吸引最佳的人力资本和产业,并在日益全球整合的社区中更具竞争力。

1.3.2数字城市的技术价值

第2章数字城市设计

2.1 概述

本方案对于数字城市解决方案的架构方式如图四所示。

图四:数字城市设计架构

●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

基于传感器的系统将我们的可视性扩展到现实世界的交通、公用事业、水资源和建筑,提供以前无法获得或收集成本异常昂贵的全新实时数据源。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事件处理软件从传感器输入的原始数据流提取业务相关事件,与此同时,集成中间件将这些事件置于所需的业务背景之下,实现对现实世界运行系统实际行为的全新洞察。事件也可以来自专门的输入渠道,这一点在在数字化城市安防系统一节中有所论述。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

可视化配合业务规则及分析的运用,可以优化这些运作系统。不管是改善交通流量,最大化使用水电公用事业,还是在这些基础城市进程中实现创新,都能用到。

架构层功能描述:

1、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

――数据捕获与控制

●整合广泛覆盖的传感器

●智能移动数据

●执行本地命令

●运行分布式操作逻辑

――管理分布式设备基础设施

●发现设备及传感器

●远程配置

●监控

●安全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事件处理和服务

●复杂事件处理

●流处理

●各种服务,包括数据汇总、地理信息、识别与关联、条件、命令与权限、持久性――数据建模与集成

●特定领域信息集成

●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

●整合遗留数据

●联合数据管理

――过程整合

●扩展遗留系统,实现全新业务流程

●监控业务流程

●向人们提供信息

3、更深入的智能洞察

――分析

●特定领域分析应用

●数学模型运用

●绩效仪表板及关键绩效指标(KPI)

――业务优化

●建立业务流程优化模型

●应用数学优化技术

●优化资产使用及业务流程

●改善操作逻辑和业务规则

――业务流程服务

●事件驱动的SOA过程

●感知并应对动态变化

●企业应用程序集成

●与城市战略保持一致

2.2 数字城市架构

数字城市解决方案架构由三个层面组成。

1、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层面可以与传感器直接交互,例如用SmartBay测量水质,或通过数字电网解决方案中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现有的行业系统,与传感器间接交互。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层面通常根据接近实时的处理约束添加事件服务,这些服务将传感器输入与业务相关事件一一对应。此类事件可以是检测不符合规定的水质测量方式,也可以是对公用设施网络进行故障定位。

3、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层面在更广范围内处理业务相关事件,它通过基于SOA的模型与多个遗留应用程序及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交互。该层面通常还包括面向人员的各种功能,通过可视化、仪表板与工作流程编排来实现。

图五:数字城市软件架构

图六:数字城市应用软件架构

2.3 数字化交通

有效且高效的交通体系对于一个城市的感知度、可用性及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城市

交通体系在城市的旅行体验和环境影响方面,对城市生活的成本和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下,修建全新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成本高昂且干扰民众正常生活的长期过程。新的交通基础设施会影响旅行习惯,促使个人优化出行,引发需求和使用的转移,导致产生新的瓶颈和拥挤区域。

单纯建造基础设施并不是适当之举,不能在市内实现快速安全、划算可用的通行。新基础设施确实需要,但必须应用明智的交通管理和使用方式,才能最好地利用现有和将来的输送能力。

必须将市内不同的交通模式及相关设施作为一个全局交通网络来处理,并将其与指挥中心相连接。这样旨在使每个交通资源的能力实现最大化,将负荷分配到不同的交通模式,实现居民自由移动,避免对任何一种交通模式造成无法接受的使用和拥堵程度,而与此同时,其他模式却使用率不足。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本质上有两方面;搜集、分析和利用有关城市交通网络如何运作的信息,以及利用各种“杠杆”控制交通体系并影响旅客行为。

图七:数字交通架构

数字化交通遵循的架构模式与数字城市的其他领域相同。正如图七所示,其架构由三个层面组成:传感器、操作和企业。在传感器层,与各个离散的交通功能相关联的传感器(及促动器)被集成起来,用于收集信息,处理源自特定功能的事件。交通功能将包含交通管制、自动化停车场、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和数字监控等。

如图六所示,在数字城市的数字交通的应用中,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在传感器层进行适当

利用,并可以在分配至操作层之前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例如聚集、关联、融合或充实等。操作层包含与特定交通能力的运作和监督相关联的那些功能:提供公共汽车服务、管理停车场和管制交通等。

操作层(见图六)之上是企业层。企业层汇集了与提供和管理交通服务相关的状态、业务流程、历史数据、分析、预报以及其他工具。企业层内可能存在多个“子层”,通过交通方式(如公共汽车、火车、有轨电车、地铁、自行车或步行)或功能(如停车管理和交通管制)反映组织职责。这些“子层”组合在一起,提供整个城市交通服务的全局视角,然后在适当情况下,呈现给公共服务部门员工、商业交通合作伙伴以及广大旅客。

整合并利用交通信息

在许多城市,不同交通体系的信息按交通方式、管理职责区域和地域界线而分开单独显示。对现有及新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绘制涵盖整个交通网络的通用运营图是数字化交通的基础。

可以应用系统软件,利用从交通网络中收集的信息来预测交通流量和运输量、计算行程时间及具体站点的公共汽车到站时间。并将分析结果通过手机、共用信息站、短信服务及其他工具向旅行者提供正确可信的信息形式上是一种授权,既可增加他们的满意度,也能够鼓励他们为实现个人旅行目的做出正确决策。

扩充基本的旅行规划服务使旅行者可以登记一整天的旅程,这为城市交通当局创造了实时散布更新信息及建议的机会。例如,如果交通堵塞中断某公交线路,可向旅行者发送信息,建议其考虑其他替代服务重新规划旅程。这种建议可以基于旅行者的预计位置或实际所在位置(如果旅行者注册了支持GPS功能的设备)。这种方法为城市交通当局影响旅行者行为创造了机会,可以根据需求在可用的交通能力范围内更好地分配旅行者。

同时还可以间接散布信息,例如在公交站点发布公共汽车实时到达时间,利用各种路边标志提供堵车警告或预计行程时间。

整合、利用并散布城市交通网络运行状况及数字化交通功能,例如整合的交通控制系统、公共汽车或有轨电车的车载智能设备、公共运输的动态调度及智能停车等,为最大程度发挥当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潜能提供了平台。电子道路收费及综合收费管理等其他功能也可以加入到此解决方案中。

电子道路收费

电子道路收费(ERP)通过在一天中使用部分或全部城市道路网络,尤其是在具体时间或时间段,对过往车辆进行收费。道路使用收费旨在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改变在经济上对私人和公共交通的平等对待,向公共交通倾斜

●作为额外收入来源,为城市交通网络改善提供资金

最常见的电子道路收费为道路通行费,驾驶员因使用某具体道路设施而支付费用,例如高速公路或桥梁。这个趋势正向自由出入道路通行费发展,这样会自动检测车辆,并通过车载设备或使用视频技术识别车牌来辨别车辆。收费标准可根据一天内的具体时间或该具体资源的使用水平而定。

综合收费管理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使旅行者无需现金购票,用提前充值的智能卡即可取代现金的使用。更精密的系统则将智能卡与信用卡或银行账户相关联,当余额减少到某限定额度时自动按照设定金额为智能卡充值。此类系统也为运输经营者带来好处,他们无需再处理现金交易,也有效地避免了员工欺诈行为的发生。我们可能需要提高收入保障活动的水平,确保旅行者每次旅行都能切实使用智能卡。

AFC为个别运输方式提供了方便,而综合收费管理(IFM)方式则有可能为旅行者和城市交通当局均带来益处。有了IFM,普通AFC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市内多种交通方式: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火车,甚至ERP和停车场。这个解决方案使旅行者能够在市内各种交通方式中使用单一支付方式,通过至少避免了交通工具换乘中的一个障碍提供了灵活性,如综合收费管理解决方案所示。

图八:综合收费架构

2.4 数字化公用事业

电力系统电网是最后实现自动化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尽管基础电网的电磁技术原理并没有改变,但对电网可观测性和控制的需求却发生了变化。该方案,从电厂到消费者的角度探讨当前电网的主要组件,包括发电、输送和分配。

数字电网产生的原因:

●数字时代的人们对可靠且优质电能的依赖性日益增加。

电压的存在仅仅是基本的电能质量,然而,在一切实现数字化的时代,谐波含量、瞬间故障、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则成为更成熟且日益重要的电能质量评估标准。

●可再生能源的整合需要更好的电网控制能力,特别是在能源分配后。

电网是为实现集中可靠发电和电力的广泛分布而产生的。现在,我们在分布和输送点引进了风力和太阳能。分布式发电和供应的短暂性需要改善电网的管理。

●消费者积极介入电力能有效避免建立新发电厂,进而为气候变化作贡献。

为满足一年200小时的最高需求,公用事业部门建立了新电厂。能够察觉电力短缺并缩减可选负载(即使有此类动机)的做法可有效减少对新发电力的需求。

数据来源

数十年来存储在公用事业中的操作数据既包括即时数据,又包括归档数据;既涵盖了静态数据,也涵盖了动态数据。现场技术人员对过去的系统故障不断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才生成了如此丰富的信息。高级计量架构(又称智能电表)实施细粒度的配电传感器网络,它不断给通信聚合系统提供数据。这些数据来源经过架构,可以为数字化电网组件的实时信息改善、支持和提供背景信息。

数据模型

获取数据之后,为了以标准格式保持它们的价值,通常会把它们存储面向XML的数据库中。现代的数据库实施已经大幅改善了数据的性能。在一些情况下,所采用的数据模型往往比数据的技术实施更为重要。设计严密的数据模型不但更易于进行数据交换和调整遗留程序,还有助于数据的安全性应用和性能需求。通常情况下,数据模型的存在与否是公用事业项目中完整监管体系的有效指标,这是因为它能通过多个应用程序促进数据的利用,并能提升未来的投资回报率。

通信

数字电网中最常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广域通信系统的设计。公用事业资产遍布全国。数据通信架构往往会影响数据速率、配电智能成本和安全漏洞的识别。目前尚不存在一项通信技术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公用事业,也没有一项通信技术能够适用某公用事业的所有操

作领域。本方案设计的数字化电网架构侧重数据的安全性和标准的接口,它能兼容新技术,允许远程配置设备,进而减少了数字化电网安装后的二次接触,它还支持面向未来的协议。公用事业部门绝不希望在部署单一的AMI网络五年之后就又要重建通信网络。通信架构同样还考虑到了电力故障的问题,由于数字化电网必须随时保持感应能力,即使其部分网络断电也是如此,因此需要准备后备电池,需要建立太阳能充电和其他电能供应设备。

安全性

毫无疑问,数字化电网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而不是降低其安全性。根据有关标准,安全性已经跃升为数字化电网建设中的首要考虑事项。数字化电网架构的第一阶段就要解决安全性问题。与其他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工作不同,现场部署的安全性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挑战。首先要考虑变电站的安全性,要明确谁能在哪些时间在控制楼内访问哪些网络。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专用AMI系统中电表数据的安全性,要保证只有授权的应用程序和人员才能访问该信息。同时,只要数字化电网一搭建完成,安全前景也会随着黑客的变化不断演变,服务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架构能够处理动态的、可信赖的虚拟安全域,它不但包括入侵防护系统,还包括异常检测系统。如果黑客能在数据中携带病毒(如利用音频播放器的漏洞植入畸形的视频图像),那么在讨论数字化电网数据时就要考虑到类似的安全问题。

分析

虽然数字化电网能产生出更多的信息,大部分的公用事业却不会额外派工程师来解释数据。因此,面对海量的新电网观测数据,数据分析能够支持数据的处理、解释和建立数据间的相互关联。部分的分析由已有的程序完成,这时数据模型和整合会发挥关键作用。而另外一部分数据分析则需要借助新的应用程序和工程师。工程师们会使用工作台在自助服务模型中创建定制的分析仪表板。大部分的公用事业中都会有许多电力系统工程师在后台借助电子表格工作。数字化电网就是要让所有相关人员能够获得数据,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对它们进行分析,保护电网的正常运作。

为了通过及时有效的服务支持运作状况分析,分析工作需要一个专用的数据总线,而不是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或企业SOA总线。这是因为电网中的情况瞬息万变,只有及时的分析才是最相关的分析。建立一个两层或三层(如果考虑到变电站的话)的总线是一种架构方法,这样便能按照速度分流数据,同时又能维护数据的相互关联性,支持整体运作。

整合

数据经过感知、安全通信、建模和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果需要被应用到业务优化中来。数字化电网在整个公用事业内部进行智能传播,绝不是说要替换现有的一切,而是要使一切

都可提供相关信息。

数字化公用事业设计架构参见图六:数字城市应用软件架构。

2.5 水资源管理数字化

水是地球上生命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水元素在我们的环境中储量丰富,但却是最容易被污染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将是我们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九:水资源管理架构图

2.6 数字化建筑

不管是商品楼还是居民楼,肯定都不只是一个住所那么简单。也许您觉得高耸入云的大楼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也许您在家里有专门的寓所供娱乐休闲,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建筑都有两个共同点:

●它们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一员

●它们也是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一员

建筑系统整合

数字化建筑中需要整合的系统中列出了为了优化整个建筑或建筑群而需要整合的各个系统。当前,这些系统大都是在独立运作。

图十:数字化建筑需要整合的系统

数字化建筑中需要整合的系统:

1、建筑内部的各种传统的系统。它们与建筑物息息相关。供暖和空调系统使住户更加舒适,安全和防火系统可以确保大家的安全。总之,这些都对建筑物都至关重要。但问题是这些系统都在独立地运作。就个体而言它们也许都运作良好,但如若能与其他系统合作效率应当可以更高。实现系统优化的前提是必须先收集各种传感器数据,以便可以更规范和合理地做出决策。

2、建筑外部的系统。它们可以提供各种重要的信息,能帮助前瞻性及应对性地优化有关建筑的各项运作和措施。公用事业连接包括了某些数字化的公用事业功能。如果充分加以考虑,可以大大地提高住户舒适度,也能降低能耗。

3、管理和服务系统,它们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管理者及用户的效率。它们可以优化功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利润率。收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可以供收费时参考,也可方便规划,进而决定建筑的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此外,这些系统还有报告功能,可用来提高建筑物管理效率,并加强合规性验证。

图十一:数字化建筑构建组件

数字化建筑构建组件功能图显示了构成解决方案的六个重要部分。它们分别是:

1、外部

通过借助多种外部因素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效率、耐用性和舒适度。这些可以是电路信号,也可以是网络连接。它们提供的数据可用来提高效率或请求采取行动,如帮助电力系统降低峰值负荷。它们也可以提供各种公共信息,如交通报告或突发事件警报。外部输出也可以向外部系统或服务提供信息或服务请求。

2、软件集服务

一些服务是由软件集提供的,供软件集的其他组件使用。这些服务包括安全服务、通信服务和数据服务。将这些服务集合到一起可以使解决方案的开发及运营管理变得容易很多。数据服务将包括存储、备份和同步服务等。

3、物理层

物理层将传感器与收集数据的系统连接起来,同时通过它可以访问建筑物内的控制机制。任何数据规范化都会在这一层产生。这一领域具有广泛的标准,但由于当前没有标准来管理所有必需的访问点,协议转换也会在此进行。收集到的指标数据会被存储在一个数据存储库中,供其他级别使用,以进行显示、分析和历史存储。

3、操作层

操作层主要负责数据分析、监控及行动计划实施,以推动每日顺利完成操作任务,并进

行预防性的维护。数据的相互关联使得建筑物运作效率提高,也使各项预防性的操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4、功能服务层

这一层主要提供各项具体的用户服务。这些服务跨度很大,包括简单的请求维修到复杂的空间管理服务。策略定义工具及流程自动化也在该层提供。

5、显示层

显示分多种形式,从实时仪表板到长期的报告。将面向状况和任务的仪表板以计量表、图表和表格数据等形式提供给用户。同时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覆盖图显示数据,使用户可以很快地确定趋势和模式。这些数据还将生成报告。这些报告可以是简单的状态或使用情况报告,也可以是用于合规性的环境报告。

2.7 数字化城市安防系统

建立公共安全意识,这里我们不仅是指平安城市、电子警察等城市安防系统的建设,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城市中建立的任何一种有关社会、、社区、建筑、人员安全的应用产品和系统都被看作是建立数字化城市安防系统的传感器,该系统通过这些传感器收集前端信息,并在中心机房实时实施分析、处理做出明智的应对举措。它支持迅速构建运作概念原型,这样危机管理人员就能很快地设计、部署并修改协调的区域应对方案:

1、各个机构可以创建并修改各自的计划及流程

2、将多种协议聚集到一个协调的区域应对方案咨询处

3、在整个命令链内沟通、聊天并发送即时消息(IM)

4、简化对安全访问准确信息的管理

5、根据需要增加部署协调的应对方案

6、连接复杂的组织层级

数据整合

该方案设计需要通过各种前端设备对城市安全信息记录并整合到数字化城市安防系统中。并经过该系统做出计算式判断为操作员提供决断依据。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6-01-04T14:26:59.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任凤梅 [导读]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任凤梅 新疆印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区域政府有关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所谓的智慧城市是在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之后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状态,也是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深度结合的产物。智慧城市的发展对于变革居民生活方式、转型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受到各种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已经经历了信息城市和数字城市等阶段,并朝着智慧化城市迈进。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较为复杂的一项工程,属于更新发展理念、革新信息技术、创新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1]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较多的难点。做好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分析 (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来分析,智慧城市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产物,也是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城市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系统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成果,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通过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来实现。进行智慧城市的发展能够保证高技术产业规模得以壮大,逐渐提升这种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2]而且智慧技术对于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和工业发展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保证传统企业的组织、技术以及服务模式都能够实现创新发展,以较大的限度来提升传统企业的发展生产力,保证城市经济从“人口、经济红利”转变成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创新发展”的大方向。 (二)贯彻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要想保证经济社会实现永续发展,就要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城市经济朝着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方向迈进,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主要的地位,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适度宜居。贯彻并落实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低碳发展的本质所在就是要尽可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转变为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以3S、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作为核心技术支撑,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带动区域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还能够引导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及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属于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发挥出政府所具有的先导作用,从而能够达到规划统一、循序渐进的发展目的。还要能够引导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等要素实现有效配置。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成本预算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建设效率相对低下。[3]而且社会群众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内涵特征、战略意图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过度重视项目、建设、模仿,轻视规划、应用、研发”等问题。“信息孤岛”要想能够实现整合,存在较大的难度,单纯地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治理难以实现。 1、传统建设思路影响严重 我国过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是由政府部门引导下开展,相关部门通过建设工程设计来取代艺术设计,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当前城市建设出现“过度统一”的局面。智慧城市建设属于创造性的发展层面,在全球范围之内都缺少可以参照的模式。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很容易出现继续使用传统建设思路和建设经验的现象,导致发展路径过度依赖,让城市的发展以及创新受到约束,从而诱发智慧城市的建设出现功能重复、大同小异、城市之间难以形成互补关系。 2、缺乏市场导向引导 个别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智慧城市发展的形象以及政绩效益,希望通过巨资来购买信息量化效果显著的基础设备,通过产品技术所具有的领先性来凸显项目建设所具有的成效,但是,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市场发展的需求,让群众普及推广以及应用开发受到影响。配套制度和设施的缺位导致一些在本市具有发展前景的智慧城市项目不具有实际意义,设备无法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且,传感器标签、物联网产品等产物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智慧应用难以实现进一步推广。在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的影响下,先进设备的使用周期逐渐缩短、更新速度开始提升,市场需求若得不到重视,必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3、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要想实现智慧城市的顺利建设,就要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物的支撑。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中,我国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对外技术依存度相对较高,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的都掌握在他国手中。一些智慧技术的研发周期相对较长、投入资金较多、风险较好,从而导致抄袭和模仿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发展技术路线。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对我国自出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产生负面影响,让相关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较多的安全漏洞,导致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较多的挑战。 (二)智慧城市发展措施 1、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作为推动智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关部门要能够充分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利用自由竞争、价格杠杆等方式来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市场,并且推动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首先,要能够确定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中的定位,并且从根本上处理好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关系。政府有关部门要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良思想,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发展机制来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来满足需求发展;其次,还要能够强化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主体地位,并引导企业参与到智慧项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需要通过完善的服务体制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支撑。 A.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B.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实现城市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健”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C.经济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D.社会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E.城市两极分化 用户答案:[ADE] 得分:8.00 2.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A.更加提倡人文与和谐 B.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 C.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 D.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 E.更加强调认知与关联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C.和谐社区 D.主动服务 E.信息技术 用户答案:[AE] 得分:0.00 4.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D.促进信息交流 E.知识共享 用户答案:[AD] 得分:2.00 5.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发展矛盾凸显,如何解决城市面临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技术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运而生。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本文试图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以个案为例,剖析 G 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智慧城 市建设的经验,以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绪论部分:一是说明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了本文选题的研究现状。三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四是指出本文研究 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并进一步辨析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异同。通过对智慧城市理论尪础的深入挖掘,为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到科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探究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还可以培育个性化的消费市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分:探讨 G 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 成效也有问题,问题主要是:缺乏务实的顶层设计以及有效的宏观指导;技术发展不均衡,高科技含量技术成本高、普及率低;投资力度不够,投资方向存在问题;智慧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信息资源安全缺乏保障。G 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反思。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国外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结合本国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有重点地推动当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部分:提出了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重大政策制度;二是强化社会参与,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水平;三为落实资金投入,扩宽融资渠道;四是强化队 伍建设,保障人才供给;五是保护信息安全,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关键词:城市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安全

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

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5-09-28T10:38:11.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5期供稿作者:陆璐 [导读]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优先办法,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 陆璐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530022 摘要:智慧城市不仅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所使用过的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城市的制度、空间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优先办法,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具体发展状况、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对城市规划以及未来智慧城市相结合的思考等问题出发,对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进行探究。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当下,由于城市扩张速度过快,很容易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城市病,例如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产业发展、交通拥堵、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城市的发展中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智慧城市不仅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所使用过的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城市的制度、空间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所以,建设智慧城市是解决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优先办法,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 一、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具体发展状况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受到各国高度的重视,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 计划”等。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发源地,在提出了智慧地球的观点后,美国政府逐渐加强与商业机构的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将服务与业务创新作为发展重点的相关绿色经济政策。其中,智慧城市的具体建设是以智能城市、数字城市以及信息城市等为基础的,以信息融合、数字化、无线网络、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技术为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智慧城市是由云计算、数字城市以及物联网等内容组成的,智慧城市可以通过职能的分析处理、感知以及建模等动态的方式对城市中的管理、运行以及生活等进行相应的优化配置与处理,从而科学合理的对城市来进行一定的规划,让城市可以在智能的状态下进行运行,从而促进城镇化融合、城市信息化、城市工业化的发展[1]。相应的,我国的智慧城市所获得的快速发展是经由温家宝总理在对无锡视察的时候所提出的“感知中国”的伟大宏图构想之后进行的。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将建设智慧城市列为现阶段的重点规划项目,并开始着手实施。宁波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推动六个智慧产业基底以及十大智慧应用建设,明确提出将宁波打造成智慧产业集群以及具有一定的国际港口城市特点的智慧城市。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深圳、武汉以及厦门等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城市。在首批公布的90 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明确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在副省级以上的地方规划共22 个[2]。一个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镇的高潮已经到来。 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智慧城市是在城市的发展规划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产物,将会对城市的规划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形态,是对城市规划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实施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 1、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包括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以及智慧能源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对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智慧产业的业态进行创新的同时,也会促使产业规划进行创新,从而在城市的规划体系中应用新的产业规划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城市的规划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也使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3]。 2、从国外对于智慧城市的成功建设经验出发,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能有效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新的产业问世,并在发展过程中作为新的中心枢纽促进整个城市的运行与发展。 3、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智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对无限的虚拟空间进行利用,使城市的规模放大。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相应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进而减少对空间以及土地资源的占用,加快我国的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4、在当下,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难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得到满足。例如,环境污染、公用设施匮乏、交通拥堵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缺少准确智能数据支撑,在编制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使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就可以使这部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4]。 三、对城市规划以及未来智慧城市相结合的思考1、以人为本作为工作重心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来说,居民是城市组成的主体成分,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须将居民作为这一工作的主要考虑对象,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工具以及系统的方法来对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以便能够合理的对资源进行运用,从而编制出比较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智慧城市需要在现有的城市的核心系统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建设,使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其中包括医疗、经济、政府服务、居住、交通、公共设施以及教育等,通过城市规划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也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对相应的城市规划政策制定制度,深入落实,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使智慧城市能够融入到城市的规划中,为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5]。 2、智慧城市的公用设施规划布局、城市的道路网络与环境保障是对城市的质量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智慧建设与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本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例如地形、资源以及气候等要素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对各种功能区域进行相应的划分,使用智慧城市的相应系统对分散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整合,创建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系统平台,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与分析,对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中的局限性降低[6]。 结束语在现阶段,使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结合起来,是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的一次全新的变革,随着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态各异的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开始不断出台,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一定会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使城市规划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1]董宏伟,寇永霞.智慧城市的批判与实践——国外文献综述[J].城市规划,2014,38(11):52-58.DOI:10.11819/cpr20141109a.[2]刘安全.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4).DOI:

数字城市建设的四个切入点

数字城市建设的四个切入点 随着1998年“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城市已成为城市信息化的关键。 国外数字城市发展基本上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是城市政府与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城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接,第四阶段是完成数字大厦、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的建设。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的任务,正在开始第四阶段的建设。而中国数字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体系研发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已有近40个城市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规划。这些工程大多是在省市信息化目标框架下的3S工程。 数字城市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城市门户网站,是政府以后台数据库为支撑,面向公众统一提供信息及服务的窗口。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在因特网上先后推出一批标以数字城市的网站,以及城市门户网站,估计超过5000个。二是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据不完全统计,80%的城市信息都与空间位置有关。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信息以及与空间信息相关的应用已成为联接城市信息化系统的纽带。

1 城市生活服务型 这种模式以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保障,以开发应用信息数据资源为重点,以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分发与应用机制为核心。以空间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化水平高的美国为代表,联邦地质局(FGDC)和国际宇航局(NASA)掌握着美国及世界各国的大部分不同分辨率、不同层次的空间数据资源。几乎美国各州的主要大中城市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各自的 城市门户网站,发布所有与本城市有关的信息,为公众提供方方面面的城市生活向导服务。 典型城市 早在1994年,上海就提出建设“信息港”。信息港的概念与信息高速公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概念相比,相对来说,其内容的综合性要强一些,能反映城市的特点。上海是个港口城市,“港”首先是开放,同时既有航线、码头、货物,也有管理,是一个集约性的综合概念,能全面反映社会信息化。所以最后把整个上海的信息化建设定为上海信息港建设。 1996年上海正式部署建设上海信息港,力求用10至15年时间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2000年,上海又把优先发展城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统筹推进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审议出台数字城市建设有关总体规划、政策文件,研究决策数字城市建设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任务分工,组织实施数字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督促检查数字城市建设有关部署落实情况、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统筹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组成人员 组长:张建慧(市长) 副组长:吴祖明(常务副市长) 成员:任善礼(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常亮(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朱向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殷鹤修(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韩涛(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张建民(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红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李明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于水旺(市民政局局长) 王全国(市财政局局长) 王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新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丁凡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侯永(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付绍玉(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王爱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玉明(市水利局局长) 海继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薛涛(市商务局局长) 孙玉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张树仁(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李中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戚征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伟岸(市统计局局长) 贺生勤(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梁清民(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 孔令伟(市金融工作局局长) 刘彦华(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国防(市邮政管理局局长) 徐庆志(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行长)辛作义(商丘师范学院副院长) 薛天江(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大立(永城市市长) 张兵(梁园区区长)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浅谈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误区 以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宜老师就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发表的一篇论述,共享行业人士。 首先基本上大家提到智慧城市都应该是将物联网放在前面,智慧城市放后面。美国IBM 公司提出来物联网就是智慧地球。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物联网造就智慧城市。我还有一点不同的想法,我想智慧城市是一个大的,物联网实际是含在智慧城市中间的。我特意查了一下字典,智慧这两个词的解释,智表示建设,那建设从我们整个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体现在一个信息源。就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信息来源越新,你的信息越智能,那你的智也就是越大。慧表示聪明,信息怎么会使它变得聪明呢?那就是靠我们的智能化。就是说智慧加起来我们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实现了智能化。它的服务对象是什么?服务对象是城市,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建筑物,是我们城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建筑。因此我们说实际上智慧城市最亮点在于信息化的应用和信息化的提升,以及附属于信息化的一些产业和技术。 因此,归纳为信息的主导它是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也就是说我们信息首先要能够提供从各个智能化的单元来提供相关的信息。第二个我们信息要通过传递,要实现信息的互通,资源的共享。我认为智慧城市的目的就是要使得高度发展的信息得到一种合理的应用。 浅谈智慧城市 第一有三网融合的通讯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它的共享资源,在这个大的平台上有三个信息会聚点,首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包含了单体建筑和建筑群。 第二方面是智能家居,住宅同样包含了单体的住户和智能小区,另外还包含了社区、园区等等。 第三大块就是物联网。实际上整个智慧城市是由一个品牌、三个信息会聚点组成的。我个人是这么去理解的。 只有当这三个信息会聚点通过我们的三网融合平台进行互通、传递、共享的时候,我们城市才展现出它智慧的能力。 从我们建筑智能化来说无非就是体现这三大块: 第一就是信息通讯,这个信息通讯涵盖于人与人,主要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在我们提出智能建筑初衷的时候并没有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所以智慧建筑的通讯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讯。 第二大块就是设备管理。就是我们说的楼宇自控。通过一个系统对我们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和管理。对这部分体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信息流通,也体现了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三大块就是安防系统,这个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强。每一部分它在建筑物内起的作用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德阳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德阳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深化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助力我市打造“世界智造之都、国际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态田园典范”四张名片,引领德阳转型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社会对政务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政务云、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平台亟待规划、建设和完善,部门之间信息化系统比较封闭,“信息孤岛”已成为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瓶颈。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统筹推进需要建设更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建设管理体系。 —1—

(二)发展趋势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要求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建设成果和建设经验,新型智慧城市将以全覆盖、全共享、全数据、全运营等为发展趋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城市服务管理深度融合的载体,将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态。 1.全覆盖。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光纤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全面覆盖是保证充分信息获取、广泛信息传输的基础。 2.全共享。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已被公认为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打造城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信息资源集中整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成为当前及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3.全数据。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数据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需要建设一套数据共享交换的数据标准,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整合部门业务数据,长期保存、更新和提供共享服务。 4.全运营。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探索一套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运营机制,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运营模—2—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 智慧城市建设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姓名:高建东 学号: 04 专业: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张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初探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初探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3-18T03:07:15.012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2期作者:吴志华[导读]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对测绘工作的措施,更快地推进城市数字化进程。 33038219831014XXXX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基础测绘是实现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加强对测绘工作的措施,更快地推进城市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应用 一、测绘技术对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测绘技术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为城市建设提供大量准确的基础测绘数据源。数字城市在科技时代是通过采集信息化数据,利用空间发射功能,在城市中建立起城市信息化体系。而测绘技术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数字城市进行准确的测绘工作,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机城市区域规划等部门。对城市测绘部门来说,依据科学的测绘技术所产生的准确的资料数据是进行数字城市建设的有利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测绘是测绘部门根据地方的标准测绘系统,运用科学技术进行高空拍摄,来获得此地区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由此制定、修改或更新此地区的信息系统。由于其提供的准确信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测绘技术相关种类 1.GPS GPS 也被叫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原理指的是将通信工具和卫星成功的结合到一起,具体的运作原理则是指借助导航卫星来对时间以及距离进行监测,在类别上属于一种监时以及间距技术。仅仅可以给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用户进行实时信息的提供,同时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的信息提供,进行信息提供的同时还可以提供三维坐标,具有非常高的精准性。因此,GPS 是具备有全天候、多功能、高效率、高精度等多重特点的一种测绘工具,具有操作非常便捷、观测时间比较短、抗干扰性以及保密性都非常强等多项优点,现如今,GPS 已经在航空航天、陆地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伴随着GPS 的进一步改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必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指的是一种物理特征,几何形态以及位置的传感手段,其可以借助遥感器对处在地面的物体的一些性质展开探测,并且将不同物体会对波普造成不同响应作为依据来实现对地面上多种物体进行识别的目的。现如今,遥感技术已经在地质、气象、水文以及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航空遥感技术作为地形图测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在城市建设中获得了实践性应用,与此同时,卫星遥感技术也在测图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成就。 3.GIS GIS 也被叫做地理息系统,具体指的是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基础,借助计算机系统来对整个地球的所有相关空间地理分布数据展开描述、整理以及采集的一个技术系统。GIS 的操作对象具体指的是地理空间数据,其核心以及本质则是将测绘测量当成基础,将整个数据库当做对数据进行储存的数据源,并且将计算机编程当成平台,从而实现对全球地理空间的实时分析。针对现阶段的情况,在现如今的测绘技术中, GIS 必将朝向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多维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三、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1.技术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础测绘相关技术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就以空间定位技术(GPS)来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定位方法,被应用到诸多领域之中,如航空、地质勘测、工程建设等等,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具有多种独特的特征,如高分辨率、多时相、精准度高等,这使得此项技术能够满足航天航空、军事作业等方面的需求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正从二维向多维动态和网络方向发展,这使其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地质勘测、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所以,将基础测绘有效的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之中,就意味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能够支持数字城市建设,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数字城市创造条件。 2.在对数字化城市进行精确建设方面的应用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范文一) 一、主要成效与问题 1.极大地丰富了地理信息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投入总额中,50%左右的经费都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市、县的基础测绘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基础测绘数据如高分辨率数码真彩影像、地名地址数据、1∶500地形图、1∶2000地形图、三维精细模型、地下管线等数据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建共享,还整合了大批政府部门的专题数据,地理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数字城市“数据资源池”的效能初步显现。 2.开创了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共建共享”机制已逐步为各个部门所接受。省级层面,已与40多个厅局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集成了249类、1500多个图层的专题数据。 于此同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成的各项成果,已成功运用到了规划、国土、公安等行业,累计已有400多个应用系统,不同类型的应用项目也近120个;全省投入(或拟投入)资金总额和节支总额双双超过10亿元。XX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还在现有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提出了升级版———战略合作协议,即在当前共建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专业技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从而实现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共建共享。

3.进一步完善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的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队伍 数字城市建设转变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城市运行管理的方式,由原来的提供数据间接支撑到当前的直接服务城市发展,凸显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与意义,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在建设中得到加强。各地在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程中,增设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增配了管理人员。 为了更好地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维护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部分市、县(市、区)专门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或在原有测绘院(队)的基础上增挂了地理信息中心的牌子,落实了人员编制,明确了职能。各地还通过引进、培养专业地理信息人才,壮大了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队伍。 4.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 XX省一些城市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部分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城市,已主动为智慧城市的项目提供服务。智慧路灯、智慧高速、智慧治水、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规划等一批智慧化信息建设项目中,都已出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身影”。 5.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仍然是困扰各地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地方现有技术人员缺少数字城市建设和运维相关的地理信息、计算机网络、内业建库等知识,对省、市级技术支持单位的依赖度较高。受限于地域、待遇等因素,市县一级对地理信息专业高学历、高技术人员的吸引力不足,较难引进。 (2)平台中各类数据的丰富程度和实用性有待提高。现有大比例尺基础数据覆盖面积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公安、水利、林业等强需求部门的应用需求。脱

浅谈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第07卷 第07期 中 国 水 运 Vol.7 No.07 2007年 07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ly 2007 收稿日期:2007-4-17 作者简介:罗伍平 男(197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 (432000) 邓 锋 男(1974—)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生 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注册造价师 浅谈GIS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罗伍平 邓 锋 摘 要:数字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信息,以GIS 为基础搭建各类城市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构建出一个既能服务于政府进行城市管理,又能服务于城市公民、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多功能“数字化”信息系统。本文概述了GIS 与构建数字城市的密切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其在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技术作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字城市 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7)07-0076-02 “数字地球”是1998年由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全球信息数字化,即在三维地球的数字框架上,按照地球坐标集成有关海量空间数据及相关信息。它包括构成体系的数字形式的所有空间数据和与此相关的文本数据,及其涉及到的把数据转换成可理解的信息并可方便地获得它的一切相应的理论和技术。而“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结点,是指运用遥感、航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和机制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辅助决策与服务的技术体系。“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结合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GIS 与“数字城市” 自从20世纪60年代有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概念以后,GIS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从简单的制图、辅助测量、辅助设计发展到现在的 OPENGIS、WEB GIS、四维GIS 等,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20世纪末,GIS 领域一些专家提出了“GI Services”的概念, 认为 GIS 应以人为本;另一些学者则指出,GIS 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科学,即“GI-Sciences”。随着“数字城市”的提出,GIS 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领域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给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应用,为地理信息系统如何从“System ”向“Sciences”和“Services”转变,成为与计算机科学相区别的、以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信息科学提出了发展思路。 现实中的实体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地域系统,以物质实体形态存在的要素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设施以及它们的承载体-城市土地。城市实体具有两个重要的性状,即他们各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及其具有的相应属性。由于地表面相对不可移动性。因此,实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 不变的:它们的属性值则按使用和管理的需要可以选用多个。对城市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的虚拟就是将城市对象用点、线、面、体等集合对象,构成数字地图,再将城市实体的相关属性与集合对象相关联,这就是基于GIS 的数字城市。 城市的快速膨胀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产业和结构调整、持续的交通状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要解决这些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矛盾,必须改进和提高传统城市规划、城市房产、城市综合管线和城市测绘等行业管理手段,“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能服务于城市公民、服务于各行各业、服务于市政府的多功能“数字化”信息系统。 二、GIS 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1.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建立基于GIS 的数字城市主要有两方面应用:其一,是用于空间分析决策。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中,需要对人口、产值、资源的空间分布、对城镇的布局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空间分析,对地面高程、坡度、坡向、视野及洪水淹没、缓冲范围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视化地表达在地图上,规划师可从中发现新知识、并得出新结论。因此,建立在GIS 基础上的城镇规划设计将更为科学、合理。其二,是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事务管理和物资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它与地理空间数据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要对规划图进行反复操作。另外,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行政许可,有其严格的办公程序与数据管理。因此,将GIS 与传统的MIS 相结合,组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规划管理,这以趋势正在我国加速进行。 2.城市实施功能的虚拟实现。城市设施的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市民提供能量、物质,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另一类是提供信息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肥物质能量。将城市设施实体的相关功能属性与虚拟对象相关联,形成基于GIS 的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城市救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