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

全性。方法:选择病例90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39 例,年龄65 ~ 92 岁,

身高153 ~ 172cm,ASAI ~ III 级,随机分为C、Z两组,每组45 例。C 组为侧入法,取 L2 ~ 3 或L3 ~ 4 间隙正中旁开1cm 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

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

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

盐酸布比卡因(0.75 盐酸布比卡因2ml 加10% 葡萄糖1ml)1.5 ~ 2ml,注药后

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固定平卧。Z 组为直入法,取L2 ~ 3 或

L3 ~ 4 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

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 组。结果: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97.78%,明显高

于Z 组的82.22%(P<0.05),C组第2 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明显高于Z 组的62.50%(P<0.01),Z 组第3 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穿刺失败的改用侧入法穿

刺成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

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

并发症。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老年人

[ 中图分类号]R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017-

02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发挥了脊麻起效快、效果确切、肌松满意及硬膜外时

间不受限制、可完成长时间手术,并且可以进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优点[1]。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老年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然而由于老年人椎体肥大、骨质

增生和韧带钙化,直入法穿刺可能比年轻人困难[2]。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腰硬

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解决老年患者困难穿刺提出新

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90 例,其中男性51 例,女性39 例,年龄65 ~ 92 岁,身高153 ~172cm,ASAI ~ III 级,手术种类:前列腺增生28 例,膀胱肿瘤15 例,股骨颈骨

折24 例,股骨干骨折12 例,阴道脱垂11 例。其中合并3 种及3 种以上其它疾

病的有39 例,合并2 种其它疾病的有32 种,合并1 种其它疾病的有19 种。将

其随机分为C、Z 两组,每组45 例。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 肌注苯巴比妥钠50 ~ 100mg,东莨菪碱 0.3mg,入室后连续

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前输注复方乳

酸钠注射液6 ~ 8ml/ kg。C 组为侧入法,侧卧位,取L2 ~ 3 或L3 ~ 4 间隙正中

旁开 1cm 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重比重0.5% 盐酸布比卡因(0.75 盐酸布比

卡因2ml加 10% 葡萄糖1ml)1.5 ~ 2ml,注药后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

外置管3cm 固定平卧。平卧后通过体位来控制麻醉平面,使麻醉阻滞平面均在

T10 以下,同时鼻导管吸氧3L/min。如手术时间较长或腰麻平面不理想,硬膜外

可酌情追加用药,术中若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可适当使用阿托品及麻黃碱处

理。 Z 组为直入法,取L2 ~ 3 或L3 ~ 4 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 组。

1.3 观察项目标准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失败主要见于以下4 种情况:(1)硬膜外穿刺失败,包

括出血、置管不顺畅及穿刺针未达硬膜外腔。(2)硬膜外穿刺成功,但针内针

行腰麻穿刺时触及骨质。(3)硬膜外穿刺成功,但针内针行腰麻穿刺时病人诉

触电感。(4)硬膜外穿刺成功,针内针行腰麻穿刺时针可完全进入但无突破感,无脑脊液外流,回抽也无脑脊液。C 组44 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另1 例穿刺失败

属于上述第2 种情况,重新穿刺后成功。Z 组37 例一次性穿刺成功,失败的8 例

有3 例属于第1 种情况,3 例属于第2 种情况,还有2 例分别属于第3、4 种情况,8 例二次重新穿刺后有5 例穿刺成功,失败的3 例情况有2 例属于第 1 种,1 例

属于第2 种,将此3 例再行第3 次穿刺,有1 例穿刺成功,另2 例改侧入法后穿

刺成功。并计算出两组方法第1 次、第2 次及第3 次穿刺的成功率P1、P2、P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ASA 分级及麻醉前心电图、血压、心率、脉

搏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 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高于Z

组(P<0.05),第2 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Z 组(P<0.01),Z 组中第3 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有2例因3次穿刺失败而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两组均无硬膜

外血肿、神经根损伤、空气栓塞及头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功能衰退且易伴有多个器官的疾病,对麻醉手术耐受力差,麻醉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选用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麻

醉效果的方法和药物,争取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对于老年人的麻醉

尤为重要[3]。过去认为脊麻在老年人中为相对禁忌,但赵志学[4]及姜柳东[5]认

为脊麻在老年人中是完全可取的,单纯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剂量大、起效慢、吸入

血后毒性反应大,有时镇痛及肌松效果差。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良好、平面可控性强局麻药用量少,可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毒性反应,加上硬膜外置管可不受手术时间限制。相比全身麻醉,术中及术后循环相对

稳定,术中渗血少[6],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脑栓塞的几率也低,所以现在老年病人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得到广泛推广,然而腰椎退行

性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主要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变形和脱出及腰

椎前后纵韧带骨化,表现为腰椎椎间隙狭窄、脊柱侧弯及腰椎黃韧带、棘间棘上

韧带钙化[7],上述表现均给麻醉直入法穿刺带来一定困难,从而使直入法穿刺的成功率急剧下降。

本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行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此方法

对穿刺点定位要求不高,旁开椎间隙正中 1cm 穿刺,甚至可在棘突中点旁开穿刺[8],避开了钙化的棘上棘间韧带及狭小的椎间隙,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稍退针,针尾与皮肤呈40 ~ 80°角度变化穿刺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也可垂直进针

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达硬膜外腔,此时穿刺点的定位往往比较更靠近正中[9],故穿刺过程中不要盲目找到达椎板的感觉,否则硬膜外穿刺针容易穿破硬脊膜和软脊膜而到达蛛网膜下腔,以至于增加脑脊液漏导致的头痛并发症的发生

率。

综上所述,侧入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中,可明显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腿痛等并

发症。

参考文献:

[1] 刘丕弘,张丹琦,封雪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骨科患者下肢手

术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4,15(22): 47-48.

[2]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 当代麻醉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28-832.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51-1457.

[4] 赵志学,王会芳,李万鹏等. 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麻醉80 例

临床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4,8(10): 893-894.

[5] 姜柳东.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4,32(8):610-611.

[6] Rashiq S,Finegan BA.The effect of spinal anesthesia on blood transfusion rate i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J].Can J Surg,2014, 49(6):391-396.

[7] 张建峰,张美玲. 老年人腰椎退行性变260 例X 线分析 [J]. 中华医学研究

杂志,2014,4(6):551.

[8] 王鹏宇,燕丽,郦正阳. 腰椎棘突中点侧入法硬膜外穿刺术的研究[J]. 河

北医学,1998,4(4):22-23.

[9] 吴纯西. 小距离旁正中法腰硬联合穿刺简介及体会[J]. 中华医学丛刊,2014,4(1):53-54.

小剂量麻醉药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麻醉药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老年人骨质疏松,在遭遇外伤时更易发生骨折,尤以下肢(如股骨)多见。通常这类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功能较差。因此,选择一种镇痛快速、安全,对身体机能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我院采用小剂量麻醉药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3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SAⅡ~Ⅲ级下肢手术患者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70~99岁,体重46~80 kg。术前合并冠心病7例,糖尿病4例,脑梗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常规监测SBP、DBP、HR、SpO2,鼻导管持续吸氧2~5 L/min,建立静脉通道,匀速晶体扩容给予复方乳酸钠5~6 ml/kg。用江西洪达公司生产的CSEA 麻醉包,经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确认成功后,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即根据身高、体重注腰麻药0.8~1.5 ml(10%葡萄糖注射液1.0 ml+0.75%布比卡因2 ml),注药时间20~30 s,硬膜外留置导管3 cm,平卧后针刺法测麻醉平面,上限均在T8~10。对术前身体条件好,术中紧张的患者,予氟哌利多 2.5 mg+芬太尼0.05 mg合剂1.5~2 ml。 1.3 观测指标:于麻醉前、麻醉后5、15、30 min,记录SBP、DBP、HR、SpO2,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本组虽然是小剂量腰麻用药,但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肌松好。因剂量小,麻醉平面最高达T8,对交感神经影响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维持时间一般在120 min左右,基本满足手术时间要求。少数较长时间手术,经硬膜外追加1.5%利多卡因,均顺利完成手术(见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109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所选4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均为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 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 组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苏 醒时间、认知功能(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醉起效时间、麻醉苏 醒时间、MMSE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后心率、血压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影响小,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 反应少,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关键词】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下肢骨折手术;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是骨折的常见类型,主要因外伤引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手术成为老年人下肢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1]。老年人常合并有退行性病变,对麻 醉及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是临床麻醉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手术主要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药物用量大,对血液流变学影响较大,术 后容易引起躁动、头晕、疼痛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腰-硬联合麻醉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导管给药的麻醉形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减少了麻醉药物 用量,同时能长时间维持麻醉效果,减少了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在老年下肢骨折 手术中取得了满意成效,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 龄63-80岁,平均年龄(69.6±5.1)岁;骨折类型:12例为股骨颈骨折,3例为腓股骨折,3例为胫骨骨折,2例为髋部骨折;实验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 62-79岁,平均年龄(69.3±5.0)岁;骨折类型:11例为股骨颈骨折,4例为腓股 骨折,2例为胫骨骨折,3例为髋部骨折;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年龄等治疗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禁食6h,麻醉前半小时肌内注射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鼻导管吸氧,吸氧速度:2L/min。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开 通多条静脉通路,静脉滴注5~6ml/kg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 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在L3-4椎间隙性硬膜外穿刺,25G 脊麻针经硬膜外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有清亮脑脊液流出提示穿刺成功。然后缓 慢注入8-12mg 1%罗哌卡因。然后退出脊麻针,在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改平卧位,经导管推注5ml 2%利多卡因。麻醉平面维持第十胸椎水平下,术中根据患者 手术时间可适量追加麻醉剂。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诱导药物为0.3mg/kg注射用苯璜顺阿曲库胺 +0.08mg/kg咪达唑仑+0.4µg/kg芬太尼+1.5-2.0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3min后麻 醉起效后气管插管,氧流量4L/min,术中通过4-6mg/kg丙泊酚+0.1mg/kg瑞芬太 尼静脉泵注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就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 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对其应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经相应的麻醉处理后,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各指标呈良好趋势,出 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术后生活质量较高。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小 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麻醉;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应用 在临床中,下肢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是在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 的背景下,发病率明显提高,而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等 则直接影响着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主要主要就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 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 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 组的男性患者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范围为60至78岁;观察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多于女性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范围 为62至78岁。在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了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 义(P>0.05)。

1. 方法 在手术前30分钟,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予以盐酸戊乙奎醚,剂量为0.5mg, 进入手术室后,落实对患者各生命体征的监测,并给予补液、吸氧等支持。在此 前提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主要内容: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在 L1-2,抑或是L2-3间隙予以硬膜外穿刺,常规铺巾消毒,待成功后在基于气泡 压缩试验法的前提下,将硬膜外导管置入(3厘米),固定稳妥;予以2%利多卡因,计量为3毫升,观察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无异常后以分次注射的方式予以 0.375%罗哌卡因,对于血压水平异常降低的患者,可以静注的方式给予麻黄碱, 剂量控制在8-15mg方位内,当患者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时,就可以静注的方式 给予阿托品,剂量控制在0.3-0.5g。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 麻醉,操作内容: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在L2-3,抑或是L3-4间隙予以硬膜外 及蛛网膜下腔穿刺处理,观察到患者脑脊液回流正常后,给予0.25%布比卡因, 剂量为5mg,确保在30秒内静注完成;朝头部置入3厘米硬膜外导管,患者此时 需保持侧卧位状10分钟,合理调整麻醉平面,确保为T10以下,之后在基于手 术麻醉效果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药物剂量[1]。 (3)观察 在两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处理后,注意对患者各指标的观察,包括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等,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仔细记录。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的 检验则分别由t、X2完成,经有效研究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 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1. 结果 (1)各指标情况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高龄患 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70—93岁,ASA分 级Ⅰ—Ⅲ级,分为CSEA组(Ⅰ组)和CEA组(Ⅱ组)两组,每组30例,CSEA组以0.1ml/s速率蛛网膜下隙注0.5%布比卡因1.5—2.0ml,手术1.5小时后硬膜外追 加局麻药。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麻醉平面出现后,无脊麻现象,再注入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5—8ml,比较两组 患者痛觉、运动阻滞的异同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注药后2—4min出现麻 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3例(占10%)血压 下降,给予麻黄碱纠正,CEA组6例(占20%)出现痛觉阻滞不全,9例(占30%)出现麻醉平面超过T10,血压下降。结论 CSEA、CEA均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肢 骨科手术,但CSEA术中镇痛起效快,效果确切,用药量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 轻微。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0.5%布比卡因 2%利多卡因老 年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12-0012-02 随着损伤更小的腰硬联合麻醉(CSEA)穿刺针的问世,CSEA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应用有増多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CSEA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效应, 并于CEA做比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股骨颈骨折38例,转子间骨折22例,男性27例,女性33 例,年龄70—93岁,身高150—178cm,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将 患者分为CSEA组(Ⅰ组),CEA组(Ⅱ组),每组30例,术前Ⅰ组有12例, Ⅱ组有19例患者合并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术前均不用药。 方法患者入室后用监测仪监测ECG、BP、HR、SPO2,建立静脉通路,在 30min内输入复方乳酸钠200-400ml。患者取侧卧位(手术侧在上),头下垫枕,使脊柱处于水平位。选L2-3椎间隙行椎管内穿刺,Ⅰ组用25G脊麻针,向蛛网膜下隙注入0.5%布比卡因,身高≤155cm者用1.5ml,身高>155cm者用2.0ml,注药后行硬膜外置管,患者保持侧卧位15min后改为仰卧位。Ⅱ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 入硬膜外导管,翻身改为仰卧位,2%利多卡因3ml注入试验量,5min后测试麻 醉平面,麻醉平面出现后,无脊麻现象,给予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身高≤155cm者用5ml,身高>155cm者用8ml。首次给药后90min,Ⅰ组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3-5ml,Ⅱ组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3- 5ml,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腔注药速率为0.1ml/s或0.5ml/s,若BP下降≥30%,静 注麻黄碱10-15mg,Hb≤55次/min,静注阿托品0.3-0.5mg。术中按10-12/kg/h静脉 输入复方乳酸钠和代血浆,视出血情况输入适量红细胞悬液。 观察指标记录针刺痛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运动分级(0-3级;0级无 阻滞;1级不能抬大腿;2级不能活动膝关节;3级不能活动踝关节)、BP、Hb、局麻药用量、血管活性药、出血量、和输血等情况,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数据根据情况采用均数±标准差(x-±s),范围、频数表示。对数 据中的剂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麻醉前BP、HR、SpO2、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麻醉方式,它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腰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多。与传统的全身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具有更显著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如下: 1. 降低手术风险 传统全麻对老年人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已经逐渐退化,有可能出现出凝血功能障碍、心脏、肺功能下降、肾功能受损等情况。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针对手术部位进行选择性麻醉,使手术区域以外的身体器官功能得以保留,从而减少手术风险。 2. 较短的恢复时间 老年人术后迅速康复比全麻后更为容易。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仅仅麻醉到下肢及手术部位周围的局部神经,对全身的干扰会比全麻小很多。因此,术后恢复时间相对比较短,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到正常生活。 3. 有效控制术中疼痛 老年人患疼痛的比例普遍较高,而且他们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药物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降低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和耐受性。 4. 减少术后意识清晰度障碍 全身麻醉后,老年人术后意识清晰度常常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心理问题。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针对性强的局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很快,不会出现严重的术后迷糊和嗜睡现象。 总之,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很大。它具有手术风险低、恢复时间短、控制术中疼痛有效以及减少术后意识清晰度障碍等显著优点,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因此,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探讨

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患者的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选择80岁以上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分别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局麻用药量、阻滞起效时间、组织完善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改良Bromage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痛觉恢复时间上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对80岁以上高危老年患者进行骨科手术麻醉,其用药少、见效快,具有良好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 标签:高危老年患者;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临床疗效 人体的生理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减退,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为明显,常常伴有严重的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存在较大的麻醉风险,容易导致手术的失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龄高危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性。该研究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之间,在该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危老年患者48例,随机将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麻醉,并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危老年患者48例。患者的年龄普遍在80~9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9.6±2.7)岁;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19例;合并症中,高血压患者17例,冠心病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17例,脑梗死后患者15例,肝肾功能异常患者16例,呼吸功能减退患者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例,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23例。随机将48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的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4例患者,观察组24例患者。经临床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临床症状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前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脉搏、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等)进行严密、连续的观察和监测。及时的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并在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患者0.5 mg阿托品以及0.1 g苯巴比妥钠的肌肉注射。要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导尿处理,并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出血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对可能存在大量出血的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以及右颈内静脉置管,同时对患者的动脉压进行严格的监测[1]。

老年膝关节镜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膝关节镜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膝关节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2例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组(I组)和 腰-硬联合麻醉组(II组)。记录BP、HR、RR和SPO2值,术中连续观察BP、HR、RR、ECG和SPO2等生命体征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SBP、DBP明显下降(P<0.01),硬膜外麻醉组患者 麻醉后有11例(52.4%)要用镇痛药辅助,明显高于II组的1例(4.8%) (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连续 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荐。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人;膝关节镜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在手术中 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不全[1],不能完全满足手术的需要,而腰-硬联合麻醉作用迅速,肌 松完善,镇痛效果好,同时可以通过硬膜外腔给药延长麻醉时间和施行术后止痛,尤其适用 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老年人在手术期间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保证手术期间循环稳定相当 重要。本文对42例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42例,ASA评分I~III级,男24例,女18例,年龄60~76岁,体重49~78KG,随机均分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组(I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II组),各21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地西泮10毫克,皮内注射阿托品0.5毫克,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快 速静滴复方乳酸钠500毫升,心电监护仪常规监测BP、HR、RR、ECG和SPO2等生命征作为 麻醉前基础值。I组于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侧置管3cm,妥善固定导管后注入试 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5分钟无全脊麻征象后分次注入0.59%甲磺酸罗哌卡因8~12ml, 必要时60~90分钟后追加3~5 ml。II组于L3—4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在蛛网膜下腔 缓慢注入局药(0.75%布比卡因1.5 ml+10%葡萄糖1 ml混合液2.5 ml,根据患者情况注入 1.8~ 2.5 ml,注入时间20秒左右),于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cm,并妥善固定导管后,调整 麻醉平面到T11~T12。手术开始后根据麻醉平面消退情况,必要时60~90分钟后追加0.59% 甲磺酸罗哌卡因8~12ml。 1.3监测和观察指标 术中连续观察BP、HR、RR、ECG和SPO2等生命征及患者不良反应,记录BP、HR、RR 和SPO2值。当SBP低于90mmHg时静注多巴胺2~4mg或麻黄碱10~15mg;镇痛不理想时, 静注哌替啶30~50 mg。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 比较采用重复方差分析,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麻醉前基础生命征值比较,II组患者麻醉后SBP、DBP轻度下降(P<0.01),有9例要 用药提升血压后恢复正常,HR组内、组间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组患者麻醉后有11例(52.4%)要用镇痛药辅助,明显高于II组的1例(4.8%)(P<0.01)。所有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后均未发现椎管内麻醉相关并发症。 3讨论 老年患者大多数合并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系统疾病,或者存在 潜在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多器官功能衰退,对麻醉的耐受性差,给麻醉过程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手术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非常重要[2]。老年患者骨质增生,脊柱棘间韧带、黄韧带钙化、

腰—硬联合麻醉在46例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46例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92例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心律(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麻醉后的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及术后30 min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分别为(2.2±0.7)min、(9.4±2.2)min,均小于对照组的(5.3±1.2)min、(16.5±3.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全,用于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可以在术中稳定心率,降低平均动脉血压,提高麻醉效果。 标签:老年患者;大隐静脉曲张;腰-硬联合麻醉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下肢手术日益增多[1]。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常行大隐静脉剥脱结扎术[2]。但此种术式切口范围较大,单纯的硬膜外阻滞往往麻醉效果不好;加之老年人自身生理功能减退,且常常伴有心、脑、肺等疾病,其心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在麻醉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安全范围广、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及麻醉效果好的方法,力争以最小的药物剂量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3]。由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合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方式,具有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及麻醉灵活等优点,在本研究中笔者在46例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方式,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92例老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所有老年患者均经临床及相关检查确诊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且择期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年龄51~68岁,平均(55.5±4.6)岁;男52例,女40例;所有患者无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所选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水、禁食;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行常规心电监测:BP、HR、EKG、SpO2,并给予吸氧及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实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手术麻醉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发生,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CSEA)由于起效快、阻滞完全已广泛用于临床。我院自2008年1月开始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CSE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36例,其中全髋置换术15例,股骨头置换术21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5~89岁,体重49~76 kg,ASAⅡ-Ⅲ级,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均经内科治疗达到了手术允许范围,择期手术。 1.2 方法 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200~300 ml。75岁以上患者行右颈内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态血压,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各参数作为麻醉前基础值。取侧卧位于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25 g腰穿针针内针法向患侧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1.5 ml+10%GS1 ml混合液)1.8~2.2 ml,20 s 左右注完,硬膜外隙向头置管3 cm,固定导管后轻搬患者平卧,控制平面在T10以下。给予面罩吸氧,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15%时,适当加快输液,必要时给于麻黄碱5~10 mg静注,心率低于55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5 mg静注,使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 1.3 监测指标 观察麻醉效果是否满意,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15、30、60 min的SpO2、SBP、DBP、HR值。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tate7.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单位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的29例,T8以下的7例,麻醉维持时间在2 h左右,仅有2例因手术时间较长向硬膜外腔注入1.5%的利多卡因3~5 ml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术中有1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经加快输液给于麻黄碱6~10 mg静注后,血压能维持在正常范围,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SBP下降超过20%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经加快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高龄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因而在下肢手术时要求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本报告30例下肢手术高龄患者采用罗吡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SAⅡ~Ⅲ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5~81岁,体质量42~72 kg,术前合并冠心病3例,高血压1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糖尿病6例。术前血尿、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入室后常规监测SBP、DBP、HR、SpO2,鼻导管吸氧2~3 L/min,开放静脉通道。选择L3~4穿刺,蛛网膜阻滞麻醉用注入0.5%罗吡卡因3 ml。退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平卧后,针刺法测定腰麻阻滞范围,腰麻平面不足时从硬膜外导管注入1.6%利多卡因3~5 ml。所有患者均不给予镇静。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1.3 观测指标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 min时SBP、DBP、HR、SPO2,并进行比较。 2 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4 min出现麻醉平面,10~15 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最高达T8,维持时间60~120 min。时间较长的手术,追加1.6%利多卡因后顺利完成手术。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5、30 min的SBP、DBP、HR差异无显著意义,麻醉后SPO2略高于麻醉前(表Ⅰ)。术后回病房常规吸氧2~3 L/min,不去枕平卧,随访72 h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及头痛。 3 讨论 传统观念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腰麻常属相对禁忌,而老年人椎间也闭塞,椎管狭窄,极少容积的局麻药都可能引起广泛的麻醉平面,导致血压波动范围较大,越过30%则术后心血管致险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1]。CSEA可充分发挥SA和EA的优点,麻醉药用量小,作用发挥快,效果确切,肌松充分,不受手术时间限制,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提高手术质量,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标签: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高龄患者行髋关节手术的病例也随之增加,对手术麻醉要求高,多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其麻醉的选择和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自2007年开始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选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7~2009年ASAⅡ~Ⅲ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其中,男43侧,女35例;年龄75~94岁;体重45~85kg。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22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糖尿病8例,肺气肿1例,脑血管病8例,其中心电图异常改变有32例,包括心肌供血不足,ST段改变,房早,室早,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术前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1.2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注晶体液200ml,随后输注胶体液6%贺斯,鼻导管吸氧3 L/min,监测ECG、无创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河南驼人医疗器械公司的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包,患者取患侧卧位,穿刺点选择L2-3或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针内针法用25 G腰麻针实施腰麻,在20~30 s内以1%罗派卡因和10%葡萄糖的混合比重液按2:1的比例注入2.0~2.2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 cm,调整平面在T8-10以下,麻醉操作完成5 min后摆手术体位,然后根据麻醉平面酌情追加0.5%盐酸罗哌卡因。术后用0.1%~0.1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镇痛(PCEA)。 1.3麻醉效果测定 使用针刺痛感评定法测定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持续时间,使用改良Bromage评级法(0级无麻痹,I级不能屈髋关节,Ⅱ级不能屈膝关节,Ⅲ级不能曲踝关节)监测记录SBP、DBP、HR、SpO2变化,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症处理;术后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痛、尿潴留、双下肢感觉运动及镇痛效果。 2结果 本组观察病例中除1例患者因脊柱侧弯导致穿刺失败而改行全麻之外,其余病例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镇痛起效迅速、完善;90 min内运动阻滞完善,手术时间较长者硬膜外追加0.5%罗派卡因后能取得满意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女性阴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阻碍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女性阴式手术对血 流动力学的阻碍 庄少惠,陈龙水,辛映卿,李素洁 【摘要】目的观看腰-硬联合麻醉(CSEA)运用于老年妇女阴式手术中对其血流动力学的阻碍。方式 40例年龄>65岁老年女性择期行阴式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采纳小剂量低比重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观看麻醉期间患者的麻醉前基础值(T1)、麻醉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手术终止时(T5)、回到病房时(T6)的SBP、DBP、MAP、HR、ECG及SpO2,麻醉起效时刻,最高麻醉平面,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映发生情形及采纳的计谋。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成效确切有效,血流动力学稳固,术中镇痛完全,肌松中意,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映,术后恢复快。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偏轻布比卡因混合液腰-硬联合麻醉为老年女性行妇科手术提供平安、有效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CSEA);老年女性;阴式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普遍用于老年人下肢或下腹部手术[1],笔者于2005年6月-2020年6月对40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均采纳腰-硬联合麻醉,观看其麻醉成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阻碍,现总结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平均70±3岁,ASAⅠ或Ⅱ级,其中归并:高血压冠心病4例,脑梗死2例,糖尿病3例,慢性肺气肿5例,风心病归并房颤2例,频发房早室早1例,脊柱侧弯3例。 方式术前口服降压药操纵血压在140/90mmHg以下,空肚血糖稳固并<8mmol/L,血肌酐<300μmol/L,踊跃操纵肺部感染。术前常规禁饮食,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阿托品 mg。入室后开通静脉,无创监测ECG、BP、RR、SpO2,手术开始前30min输注平稳液300ml、6%羟乙基淀粉500ml,然后以6~8ml/(kg·h)输注平稳液,术中依照血压及出血情形调控输液。患者取左侧卧位,取L2~3或L3~4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盐酸布比卡因~,在10~15s 内注完,然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阻滞平面调控上界T8~T10。每2min用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如阻滞平面低于T10,那么向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8~10ml。腰麻后如SBP低于100mmHg或下降幅度>基础值20%时,给予麻黄碱5~10mg静脉注射;HR<55次/min时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个别患者辅以少量的镇定剂(如咪达唑仑)或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麻醉期间记录患者的麻醉前基础值(T1)、麻醉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手术终止时(T5)、

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80岁以上高危老年人骨科手术的临床价值 与意义。方法将我院骨伤科50例80岁以上高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人 数及患者麻醉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经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比显示: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 诱导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显著少于连续组(P<0.05),联合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人数均显著 少于连续组(P<0.05),婴儿娩出时间,新生儿评分(Apgar)麻醉满意度比较显示联合组 麻醉至娩出时间少于连续组,麻醉满意度达到86%显著高于连续组63%(P<0.05),新生儿 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高龄高危患者进行骨科手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 作用强的特点;同时可有效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具有较好的松弛肌肉作用且术后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避免手术中出现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80岁以上高危患者;骨科手术 80岁以上老年人常由于该代谢紊乱等问题导致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等骨伤科疾病,应用 保守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惰性手术治疗。而由于高龄 老人机体各系统功能及代偿能力均退变严重再加上自身存在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 手术后恢复难度较大且易引发相关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对患者正常恢复及预后造 成不利影响。另外,手术麻醉应尽量选择对生理干扰少,安全范围大,麻醉效果确切的麻醉 方式进行以达到麻醉效果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目的[1-2]。本实验为研究腰-硬联合 麻醉应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骨科手术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骨科50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现将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骨科需行骨科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 对象。其中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80-88岁,平均年龄(84.2±4.1)岁。ASA麻醉分级 为[2]:Ⅰ级6例,Ⅱ级37例,III级7例。所有患者中2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行股骨头置换手术,13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包括27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糖尿病,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50例患者均在知情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 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80-88岁,平均(84.1±3.1)岁。B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81-87岁, 平均(84.2±3.9)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麻醉方式所有患者手术前均遵医嘱服药且在手术前禁食禁水并注射阿托品0.5mg与 鲁米那纳0.1mg。入手术室后给予吸氧,检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等体征。打开静脉通道并给予面罩给氧。A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 位并选择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后使用针内法将腰麻针置入蛛网膜下腔。 见脑脊液流出后将1.5ml浓度为0.5%利多卡因注入,速度为每秒0.2ml。将腰穿针拔出后使 用硬膜外导管放入硬膜外腔约3cm。嘱患者取平卧位并根据针刺法对腰麻阻滞范围进行测定 并将麻醉平面调整为T10以下[3]。若麻醉效果不佳可追加浓度为1.5%利多卡因。对麻醉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药量进行记录。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寒战 及心律失常等不适症状。B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使用硬膜外穿刺针于L3-4位进行硬膜 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其头侧置入约为3cm长管进行固定。更换为平卧位后注入4ml浓度为2%利多卡因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蛛网膜下腔阻滞,若未出现隔5分钟后注入浓度为0.75%罗 哌卡因直至到达手术所需阻滞范围为止。 1.3 诊断标准比较不同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后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及麻醉满 意度比较等。其中,麻醉满意度标准包括:(1)满意: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疼痛,肌肉松弛,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2)较满意:术中存在轻微疼痛,肌肉松弛度较高,手术顺利进行;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应用 近年来前列腺增生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切除肥大的前列腺组织是主要治疗手段。这类患者多年老体弱,常合并有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病变,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下降,给手术带来了风险,给大夫们带来难度。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由于有不需开刀、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安全性大的优点而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因经膀胱前列腺电切采用膀胱截石位,加之手术时间长短不一,医生要求患者在整手术过程中身体不能动,以免损伤其他组织或造成大出血。而前列腺电切患者往往年龄较大,腰椎骨质增生、韧带硬化,但高龄患者常因合并心血管病变,循环功能储备差,不易耐受血压波动,并存有呼吸系统病变(如肺气肿、老慢支等),呼吸储备功能差等特点,故术中维持血压和呼吸功能非常重要,给麻醉管理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手术前一天根据手术通知单对每个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将访视结果记录在访视单上。2009年6月开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麻醉处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5例,年龄60~85岁,asa ⅱ~ⅲ级,合并有高血压20例、肺心病3例、糖尿病2例,术前一般情况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趋于正常范围,肺心病患者心肺改善功能大致正常能耐受手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无脱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均无麻醉禁忌证。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禁饮禁食6小时,术前30分钟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给予乳酸格林液500ml静滴。连接监护仪,以便及时掌握血压,脉搏氧,心电图,心率的变化。患者常规侧卧位,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与腰麻穿刺,腰麻穿刺成功见脑脊液流出,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 布比卡因15ml,退出腰麻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于硬膜外腔内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固定好导管,让患者平卧并摆好膀胱截石位体位,5分钟后测试麻醉平面在t10以下,经硬膜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 实验量,确定导管位置,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可在硬膜外腔连续药,术野消毒时常规静脉点滴咪唑安定008mg/kg,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保持镇静状态,面罩吸氧(氧流量2l/分),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循环及呼吸平稳,各项指标监测波动范围小。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镇痛效果好,尿道和膀胱松弛,无需应用辅助药。术中无一例患者血压下降超过30%,麻醉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因麻醉效果欠佳而感觉不适,均未使用静脉麻醉镇痛药辅助,手术过程一般40~60分钟。手术结束前20分钟,经硬膜外注入0894%罗哌卡因5ml,观察5分钟患者无不良反应,离开手术室前连接硬膜外镇痛泵(罗哌卡因20ml诺杨3mg 09% ns 80ml),术毕放腿平卧,留观10分钟后术,呼吸,脉搏,血压,血氧均正常后安返病房,术后随访患者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其中给予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53例设为观察组,其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给予麻醉药物剂量明显不及对照组所用剂量高(P<0.05);对照组麻醉阻滞起效与完善时间不及观察组理想(P <0.05)。结论: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既能在降低用药剂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良好地阻滞神经的效果,同时又可强效镇痛和降低患者升压药与麻醉辅助药物的应用率,该法麻醉效果确切且安全,深具临床采纳价值。 标签: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肢骨折 临床上应用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部麻醉非常广泛,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麻药在蛛网膜下腔过度弥散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给术中麻醉管理和操作带来不便,现临床中也采用小剂量轻比重的联合麻醉的方法[1~2]。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0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别给予了不同的麻醉方式,旨在观察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优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其中给予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53例设为观察组,其余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男、女性例数分别为54、49例,年龄范围在65~78岁,(68.7±3.6)岁为年龄平均数。所有老年患者具有下肢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证据[3]。本次对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重要脏器功能受阻以及脊柱畸形患者予以排除观察。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标准确定为Ⅱ~Ⅲ级,两组体重范围在42~76kg。两组上述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1.2方法①观察组:手术前半小时肌注0.1mg戊乙奎醚。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遵循常规对其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予以监测,应用鼻导管吸氧并将静脉开放和依据晶、胶1:1的比例给予患者进行补液处理。依据手术需要摆正麻醉体位,通常情况为术侧在上的侧卧位。观察组选择L2~3或者L3~4间隙并予以硬膜外穿刺。并确定患者脑脊液回流是否正常,在其顺畅后20~30秒给予注入0.25%布比卡因5mg(轻比重)。该项操作完毕后退针和将3厘米的硬膜外导管朝向头部方置入。在患者侧卧10分钟后对麻醉平面(低于T10)予以调整,并观察麻醉后效果和根据需要追加麻药。②对照组:操作方法与观察组基本相同。选择L1~2或L2~3间隙并予以硬膜外穿刺,其余方式参照观察组,并依据手术要求调整用药量。观察两组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如果血压下降超过30%,采用静注麻黄碱6~15mg予以纠正;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则予以0.3~0.5mg阿托品静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