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工合成元素趣谈

人工合成元素趣谈

人工合成元素趣谈
人工合成元素趣谈

人工合成元素趣谈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达到了119号元素,填满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需要118种化学元素,填满元素周期表的八个周期,需要168种化学元素,要填满元素周期表的九个周期,则需要218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6种元素,从氢到铁是在恒星内部核聚变过程中形成的,从27号元素钴起自然存在的元素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还有一些元素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科学家可能需要十多年的实验、检测,只能得到一刹那成功的喜悦,因为有的人工合成元素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有些甚至只存在万分之一秒。

1. 首个人工合成的元素:锝(原子序数43) 今天,锝99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图中显示的是最早的锝生成器。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先整理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但是当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发现在钼元素和钌元素之间缺少了43号元素。这个空缺的元素是锝,因为它是原子序最低的没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因为该元素不稳定,几乎从来没有在地球上被发现过。直到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佩里埃和埃米洛-塞格雷终于证实了它的存在。他们用氘(重氢)轰击钼从而获得了锝的同位素,随后从铀的裂变产物中得到锝的许多同位素。科学家如今已发现质量数90~110的全部锝同位素。锝是银灰色金属,锝99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自然界仅发现极少量的锝99。

2、从核反应堆中制得的稀土元素:钷(原子序数61)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称仙女星座的一些恒星中发现了钷元素。钷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的另一个“另类”,和其相邻的元素都很稳定,而它却没有自己稳定的同位素。1941年,美国俄亥俄州科学家通过照射钕和镨,得到的产物从属性上看很像是61号元素。然而20世纪40年代的技术很难提取这种稀土金属。因此,第61号元素钷的发现经历了数年时间,直到后来科学家们从核反应堆中通过人工方法制得。

3、中子轰击铀制得的元素:镎(原子序数93)和钚(原子序数94)194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获得镎,而镎接着又经过一个衰变的过程从而转化成钚。194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制成了重要的钚239同位素,是制造原子弹的重要原料。二战末期美国投于日本长崎代号“胖子” 的原子弹,就是以钚239作核装药。

4、美国首枚氢弹爆炸的意外发现:镄(原子序数100) 1952年,美国科学家在太平洋上美国首枚氢弹爆炸试验的残留物中意外地发现了镄-255。1952年,美国科学家在太平洋上美国首枚氢弹爆炸试验的残留物中意外地发现了镄-255,而镄也可以用较轻的粒子轰击超铀元素或由中子俘获而产生。镄是为纪念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原子弹先驱恩里科·费米而命名的。费米一生致力于原子物理理论研究工作,也作了许多这方面的实验性工作,对发展原子弹和原子核反应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2年,在他的领导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堆。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由他领导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外,他还研究宇宙射线来源,对天体物理学也有一定贡献。费米因中子方面的研究工作,于193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应用于烟雾探测的镅(原子序数:95) 许多烟雾探测器都应用了镅241。发现镄元素的科学家展开进一步研究,制造出镅元素。1944年,科学家们利用中子轰击钚-239先后产生了钚-240和钚-241。此后,他们又在衰变过程中将这些中子转变为质子,从而得到了第95号元素镅。镅241目前应用于烟雾探测器。

6、世界上最贵元素锎:一克价值10亿美金(原子序数:98) 科学家们在1952年氢弹试爆的残骸物中也发现了锎元素的存在,但锎并不是一定要氢弹爆炸才能产生。早在1950年,美国核化学家格林-西博格等人就曾用氦离子轰击锔从而产生了锎。该元素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元素,1克价值10亿美元。名称是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命名,因为发现它的科学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锎在地壳中并不存在,因为它的核不稳定。直到1975年,全世界才大约有1克的锎。用途最为广泛的是锎252同位素,能以惊人的速

度释放中子,每分钟达到1.7亿个。这一特性使锎元素非常危险,但是却能广泛应用于分析金银等的纯度、检测金属疲劳度、启动核反应堆和探测地雷等方方面面。

7、人工放射性第106号元素随着更加强大的粒子加速器的问世,科学家们发现了生产高能元素的新途径。1974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利用他们的超重离子线性加速器,用氧18离子轰击锎-249制造出了第106号元素。第106号元素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106或Unh,已发现质量数为259、260、261和263的四种同位素。

8、以德国城市命名的110号元素1994年,德国达姆施塔特市的科学家利用镍离子轰击铅原子从而获得了一个钅达-269 原子,它的半衰期仅为0.17毫秒。2001年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已接受科学家提议,以达姆斯塔特这一地名来命名最早由该所科学家发现的第110号化学元素,称其为Darmstadtium,缩写为“Ds”,新元素名将于2003年8月起开始生效。

9、元素周期表上的“新丁”:第112号元素1996年,德国重离子研究所科学家西格德-霍夫曼等人利用锌离子照射铅箔从而制造出了第112号元素。然而,这种元素的原子随即衰退,因此霍夫曼只知道他们已经制造出一种新元素。直到2004年,日本一家实验室重新发现这种新元素后,才验证第112号元素的存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临时将这一“超重元素”命名为“Ununbium”,"ununbi"一词起源于拉丁语。西格德-霍夫曼所领导的科学家小组正在严格挑选合适名字。

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

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 徐寿的第一本化学译书是《化学鉴原》,是根据当时美国流行的一部化学教科书翻译的。此书译于1869年,是最早译出的一部专门的化学书籍,于1871年作为江南制造局的首批译书出版。那时,许多化学术语还没有现成的汉语词汇来表达,因此,必须拟定一套元素、化合物和化学概念的汉语译法。为此,徐寿和傅兰雅经过认真研究,解决了这一翻译难题。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化学元素名称的翻译。他们首创了以元素英文名的第一音节或次音节译为汉字再加偏旁以区分元素的大致类别的造字法,巧妙地将元素英文名译为汉字。他们根据这一原则新造的化学元素汉字如硒、碘、钙、铍、锂、钠、镍等字,几乎难以看出是新造的汉字。这一元素译名原则不仅能对已知的元素拟定合理的译名,而且为后来拟译新发现的元素译名提供了如法炮制的规范,其基本原则为后来的化学家所继承。目前的化学元素中文译名原则就是在徐寿的基础上制订的。至于化合物的译名,他们除对某些常见者采用意译之外,一般都译其化学式,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译法。在徐寿和傅兰雅翻译《化学鉴原》的同时,在广州的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J.G.Kerr,1824—1901)与其学生何然也根据同一底本在进行翻译。他们了解到徐寿的译名之后,就在其译本《化学初阶》中采用了《化学鉴原》的一些译名。不过《化学初阶》的译文比较简略,文字也不如《化学鉴原》那么通畅,因此远不如《化学鉴原》在读者中影响深远。《化学鉴原》被时人誉为“化学善本”①,是近代化学传入中国早期时影响最大的一部译书。 徐寿等在翻译《化学鉴原》时只译出了原书的无机化学部分,在介绍有机化学时,他们选用了英国新出的一部化学教科书,书名定为《化学鉴原续编》(1875年)。由于那时有机物的英文名称也还没有统一,徐寿和傅兰雅在翻译有机物时采用了音译,因而该书比较难读。《续编》译出之后,他们见原书的无机化学部分的内容比《化学鉴原》更丰富,更有条理,于是又将其译出,定名为《化学鉴原补编》,于1879年出版,其中还加入了论述新发现的元素镓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选自《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第三节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家 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的造字、读音一般都有其规律。在汉语里,化学元素的名称都是用一个汉字来表达的。有一些是沿用固有文字的,如,金、银、铜、铁、锡、铅等;有的是根据固有的字改变或增加偏旁而成为化学专用名称的,如碳、磷等;有的是从译音而创造的,如钠、锰、钨、钙等;有的是译意的,如轻气、养气、淡气等,后来又演变成氢、氧、氮,仍保持原字的读音。为了便于识别,现在我国通用的化学元素汉语名称里,凡金属元素除汞外均写作“钅”字旁,非金属元素则依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状态,分别加“气”、“氵”或“石”等偏旁。 化学元素的读音,一般都是按偏旁字来发音的。例如镁读作“美”,氟读作“弗”(fú),碘读作“典”等等。但也有不少例外,如氧读作“养”,钠读作“纳”,溴读作“嗅”。有些元素名称常被读错,例如,铬应读作“各”,却常误读为“洛”;氯应读“绿”(lǜ);却常误读为“碌”(lù);氙本应读“仙”,却常误读为“山”。 化学元素的外文名称,在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有的是根据元素的某些特性而命名的,例如氧的拉丁文名称是Oxygenium,意思是“成酸的元素”;氮的拉丁文名称是Nitrogenium,意思是“无益于生命”;其他如氯Chlorine(绿色,因为氯是黄绿色气体)、溴Bromine(原意是恶臭)、铯Caesium(天蓝色的意思,因为铯的光谱线中有一条天蓝色谱线)。 有的元素名称往往表示它是从什么物质里分离出来的。例如钠从苏打中来,定名Sodium,而拉丁文是Natrium;钾从草木灰中来,定名Potassium,而拉丁文是Kalium。有的元素为纪念发现者的祖国、故乡而命名。例如,钋Po(Polonium,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

元素命名的由来和意思

元素命名 在欧洲,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超来越多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各国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化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统一化学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首先提出,用欧洲各国通用的拉丁文来统一命名元素,从此改变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乱状况。 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部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为了纪念发现为地点、发现者的祖国,或是为了纪念某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为某一特性。在把这些拉丁文名称翻译成中文肘,也有多种做法。一是沿用古代已有的名称,一是借用古字,而最多的则是另创新字。在这些大量新造汉字中,大致又可分为谐声造字和会意造字二类。分门别类聊聊这些化学元素的名称,也是颇有趣味之事。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 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 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 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 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 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 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 镅—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 钍—拉丁文意是“杜尔”,北欧传说中的雷神。 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铌—拉丁文意是“ 尼奥婢” ,即旦塔勒斯的女儿。 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 借用古字的如: 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四、以星宿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 碲—拉丁文意是“地球” 硒—拉丁文意是“月亮” 氦—拉丁文意是“太阳” 铈—拉丁文意是“谷神星” 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

古代文人作品集命名趣谈讲课稿

古代文人作品集命名 趣谈

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他们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七种: 一、以“地名”命名 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2、《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4、《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 5、《亭林诗文集》。作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称“亭林先生”。 6、《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南京)小仓山。 二、以“书室名”命名 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 2 《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 3、《七录斋集》。作者张溥,“七录斋”是其书室。 4、《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轩”是其书室。 三、以“谥号”命名 1、《王文公集》。作者王安石,谥号“文”。 2、《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3、《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4、《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号“文成” 四、以“名号”命名 1、《诚斋集》。作者杨万里,别号诚斋。 2、《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3、《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号文山。 4、《樊川文集》。作者杜牡,号樊川。 5、《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 6、《方望溪全集》。作者方苞,号望溪。 7、《南雷文定前集》。作者黄宗羲,号南雷。 8、《震川文集》作者归有光,号震川。 9、《洪北江全集》。作者洪亮吉,号北江。 五、以“字”命名 1、《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基因合成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基因的技术

基因合成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基因的技术,是基因获取的手段之一,相对于从已有生物中获取基因来说,基因合成无需模板,因而不受基因来源限制。人类首条人工合成的基因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1]基因合成是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基因合成,可以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基因,为人类改造生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在可预计的将来,基因合成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在新能源[2][3]、新材料[4]、人工生命[5]、核酸疫苗[6]、生物医药[7][8]等领域的作用已初步体现。基因合成也存在潜在的被开发成生物武器的可能[9],而这个可能性在几个病毒的人工合成[10][11]之后变得更加突出。目前基因合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向基因合成公司订制,二是作本地基因合成。由于基因合成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基因合成的技能和经验在合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基因合成都是在专业人员手中完成的,这也决定了途径一是目前的主要渠道。本地基因合成一般需要参考学术文章,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12][13][14]。但大多只是个别基因的合成,只具备有限的参考价值,除非是那些为了研究技术本身而作的基因合成。商业化基因合成的价格下降非常厉害, 从2000年左右的10美元/碱基, 下降到2007年的1美元/碱基, 再下降到2010年的0.39美元/碱基. 这个价格已经比基因克隆更具优势, 使得基因合成正快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内, 现在基因合成的价格普遍为3.5~3.9元/碱基, 有的甚至推出了2.6元/碱基的报价, 可见竞争之激烈. 所谓基因合成就是不用模板,而是以一系列相互overlaping的引物进行“组装”,最后得到完整的目的基因。这适用于克隆一些找不到模板的基因或着在克隆过程中进行稀有密码子的替换、氨基酸的突变等等。 方法如下:每条引物50nt,重叠区10nt。(或3'端重叠10nt,5'端重叠15nt。)。第一轮PCR 时不是把所有引物混合,而是分段混合PCR,这样形成重叠区更长的几个大片段,然后在第二轮将纯化的大片段混合后以最两端的引物PCR,得到完整基因

化学史各位老师参考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doc

化学元素命名趣谈 在欧洲,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超来越多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各国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化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统一化学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首先提出,用欧洲各国通用的拉丁文来统一命名元素,从此改变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乱状况。 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部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为了纪念发现为地点、发现者的祖国,或是为了纪念某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为某一特性。在把这些拉丁文名称翻译成中文肘,也有多种做法。一是沿用古代已有的名称,一是借用古字,而最多的则是另创新字。在这些大量新造汉字中,大致又可分为谐声造字和会意造字二类。分门别类聊聊这些化学元素的名称,也是颇有趣味之事。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 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 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 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 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 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 镅—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知识点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知识点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1.概念:由许多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高(104~106)的一类化合物。 2.特点 (1)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由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只是一个平均值。 (2)合成原料都是低分子化合物。 (3)每个高分子都是由若干个重复结构单元组成的。 3.与高分子化合物有关的概念 (1)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2)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 (3)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通常用n表示。 (4)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n。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低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000以上1000以下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平均值明确数值分子的基本结构若干重复结构单元组成单一分子结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别 1.概念:一定条件下,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2.常见的加聚反应 (1)丙烯酸加聚

(1)加聚反应的特点 ①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有机物。 ②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小分子化合物)产生,只生成高聚物。 ③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2)加聚产物的书写 加聚反应本质上是加成反应,在书写加聚产物时要把原来不饱和碳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看作支链,写在主链的垂直位置上。如: 方法点拨——加聚产物确定单体的方法 (1)凡链节的主链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的聚合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2)凡链节的主链有四个碳原子(无其他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聚合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央划线断开,然后两个半键闭合即可。 (3)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聚合物,其规律是“有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划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单双键互换。 三、缩合聚合反应 1.概念:一定条件下,具有两个或多个官能团的单体相互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2O、NH3、HCl等)生成的反应称为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 2.常见的缩聚反应 (1)羟基酸缩聚 (3)氨基酸缩聚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 en 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15. 磷,P(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腊语Phos(光)和Phoros(带来)构成。 16. 硫,S(Sulfur),古代就已发现,因其晶体程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 氯,Cl(Chlorum, [En]Chlorine),以氯气的颜色绿色而得名,希腊语Chloro s 意思是绿色。? 18. 氩,Ar(Argon),来自希腊语Argon(懒惰)。? 19. 钾,K(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意思也是木灰碱。? 20. 钙,Ca(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21. 钪,Sc(Scand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祖国(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而得名。? 22. 钛,Ti(Titanium),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命名。? 23. 钒,V(Vanadium),以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元素定义

元素定义: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这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H氕、D氘(又叫重氢)、T氚(又叫超重氢); :同位素同属于某一化学元素,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原子核也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却有不同数目的中子。例如氕、氘和氚,它们原子核中都有1个质子,但是它们的原子核中分别有0个中子,1个中子及2个中子,所以它们互为同 铀(Uranium)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元素,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锕系,化学符号为U,原子序为92。每个铀原子有92个质子和92个电子。自然界中的铀铀的天然同位素组成为:238u:自然丰度99.275%,原子量238.0508,半衰期4.51X109a 235U:自然丰度0.720%,原子量235.0439,半衰期7.00X108a 234U:自然丰度0.005%,原子量234.0409,半衰期2.47X105a 因此238U的丰度最高.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铀-238,铀-235,和微量的铀-234。丰度最高的同位素是铀-238 铀的同位素中谁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 当然是U-235,反应堆里还有大量的U-238在外层,内部的U-235裂变后产生的多余中子会让U-238获得中子变为U-239,但由于不稳定衰变后就会形成Pu-239——同样可以用来造原子弹,这样就等于消耗掉U-235反而核材料还会变多,但却不能用于反应堆 1939年,美国加州大学的核物理学家麦克米伦(E. M. McMillan)在研究铀核裂变时,为测量裂变碎片的路程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他拿一叠锡箔纸,在最上一张放了薄薄一层氧化铀,并用回旋加速器靶体所产生的快中子流照射。然后,用盖革计数器测量每张锡箔纸的辐射强度。原以为,有氧化铀薄层的阻挡,辐射强度会减弱,出乎意料的是,辐射强度反而增大了。这促使麦克米伦回到费米的设想上来,“可否认为,有一些中子被铀吸收并没有引起裂变,而是进一步发生β衰变,这岂不是产生93号元素?这种同位素和裂变碎片不同,是不会飞离氧化铀的”。这时,华盛顿研究院的埃布尔森(P. H. Abelson)来到加州大学,判明它是铀的同位素经过β辐射嬗变产物,其半衰期为2.3天。该核反应是 他们仔细地研究了这种粒子,指出它是第93号元素的同位素,是一种超铀元素。他们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镎(Neptunium,元素符号是Np)。这来源于海王星(Neptune)一词,而海王星的轨道是在天王星(Uranus)轨道之外(铀是以天王星命名的)。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92。属ⅢB族锕系放射性元素,元素符号U。天然铀含234U、235U 和238U三种同位素。不同富集度的铀可分别用于制成核燃料、核武器装料、穿甲弹和装屏蔽材料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 的来历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01氢HHydrogenium(Hydrogen) 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 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氦HeHelium 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锂LiLithium 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 (石头)。 04铍BeBeryllium 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而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才由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 05硼BBoracium(Boron) 1702年法国医生霍姆贝格首先从硼砂制得硼酸。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各自获得单质硼。硼的拉丁名称为Boracium,元素符号为B。这一词来自Borax(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ax,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ax的意思是“焊接”。

CPC酰化酶基因的人工合成与重组表达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9期 2008,V o l.48,N o.929/38 1499-1503   CPC 酰化酶基因的人工合成与重组表达 安 明1 , 于慧敏1 , 罗 晖2 , 宋文斯1 , 沈忠耀 1 (1.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北京100084; 2.北京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3) 收稿日期:2007-06-06 基金项目: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20034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2006B22) 作者简介:安明(1983—),男(汉),宁夏,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于慧敏,副教授,E-mail:yuhm@tsin https://www.sodocs.net/doc/cd17299074.html, 摘 要:7-氨基头孢烷酸(7-A CA )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通过人工设计、合成并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头孢菌素C(CP C)酰化酶基因来实现7-A CA 的一步酶法催化合成。以Pseudomonas sp .SE 83菌株的CP C 酰化酶蛋白质序列为模板,对CPC 酰化酶基因分两段进行了全局优化设计,包括密码子替换、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调整以及酶切位点修改等。通过装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最终获得了目标基因,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28a ,成功构建了诱导型重组大肠杆菌E .coli BL 21(D E3)/pET 28-acy 。经异丙基-B -D -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在L ur ia -Ber tani 培养基中,新建重组大肠杆菌所表达的可溶CPC 酰化酶占菌体总蛋白的75%以上;经优化培养基摇瓶发酵,重组菌的CPC 酰化酶酶活高达2956U /L 。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CP C 酰化酶,在一步酶法合成7-A CA 的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7-氨基头孢烷酸;头孢菌素C 酰化酶;重组大肠杆 菌;基因合成;装配聚合酶链式反应;高表达 中图分类号:Q 781;Q 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54(2008)09-1499-05 Artificial synthesis and expression of the C PC acylase gene in recombinant E .coli AN Ming 1,YU Huimin 1,LUO Hui 2,SO NG Wensi 1,SHEN Zhon gyao 1 (1.Ins titute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2.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 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 7-amino cephalos porin acid (7-ACA), an importan t inter mediate of ceph alos porinic an tib iotics,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medical in dustry.T he cephalosporin C (C PC )acylase gene was synth esiz ed and exp res sed in r ecom binant E .coli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s ingle s tep enzym atic bioconversion of 7-ACA from CPC by using CPC acylas e.A CPC acylas e gene w as designed in tw o fragm ents based on the protein s equence of cephalos porin acylas e Ⅱin Pseud omonas sp.SE83for artificial gene s ynthes is after glob al optimiz ation of the rare codon usage frequency,reduction of (GC)content an d m od ification of restriction s ites,etc.T he full length target gene of CPC acylas e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ass emb ly polymerase ch ain reaction (PCR)and further cloned in to an in ducible ex pres sion vector of pET -28a.A r ecom binant E .coli BL 21(DE3)/pET 28-acy w as cons tructed to implement in duced over express ion of the syn th es ized CPC acylase gene.W ith IPTG in duction in Lu ria-Bertani (LB)med ium,the recombinant expressed a large am ount of s oluble CPC acylas e accounting for >75%of the total cellular protein.T he CPC acylase activity accum ulated in the r ecom binan t E .coli BL21(DE3)/pET 28-acy in an optimal flas k culture reached as hig h as 2956U /L.T his CPC acylase pr od uction is a promisin g indus trial one-s tep enzymatic production m ethod for 7-AC A. Key words :7-amin o cephalosporin acid;cephalosporin C acylas e; recombinant E .coli ;gene s ynthes is;assembly PCR; over express ion 7-氨基头孢烷酸(7-ACA)作为生产许多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中间体,在医药工业具有重要价值。通常采用化学法由头孢菌素C (Cephalospor in C ,CPC )来生产7-ACA 。 相对而言,化学法工艺条件比较苛刻,需要处理多种有毒物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作为其替代,对环境友好的两步酶法新工艺正在被广泛采用。在该方法中,CPC 首先由D -氨基酸氧化酶氧化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 lutary l-7-ACA ,GL-7-ACA ),随后GL-7-ACA 由GL-7-ACA 酰化酶水解为7-ACA 。两步酶法成本较高,同样不能完全满足工业催化的需求。因此,利用CPC 酰化酶直接酰化CPC 获得7-ACA 的高效一步酶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估计,该方法每年市场价值约4 亿美元[1] 。目前所发现的CPC 酰化酶多源于假单胞菌,并已有若干CPC 酰化酶基因被克隆测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课标要求】 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2.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查阅材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选修课标要求】: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学习目标】 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2、理解单体、链节、链节数等概念 3、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 4、了解一些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 重点和难点 能根据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式确定单体和链节 能根据单体结构式确定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式 1.我们已学过哪些高分子化合物?, 其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2.请你写出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和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 、、、 、。 3.怎样定义高分子化合物? 什么是单体、链节、聚合度吗? 具有什么特点的有机物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具有什么特点的有机物可以发生缩聚反应? 4.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分类的? 5.你知道实验室保存少量苯、汽油、四氯化碳和氯仿等常见有机溶剂时选用玻璃塞好还是橡皮塞好?说出你的理由。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概况 (1)小分子: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不上千,通常称为低分子化合物,简称小分子;如:烃、醇、醛、羧酸、酯、葡萄糖、蔗糖等 (2)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甚至,通常称为,简称高分子,有时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 (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①按来源分类 ②按使用功能分类 ③按受热时的性质分类 ④按高分子结构特点分类 【问题探究1】 书写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方程式,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归纳整理】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并不复杂,往往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 如聚乙烯中:-CH 2-CH 2 -叫聚乙烯的或; n表示每个高分子化合物中链节的重复次数叫; n越大,相对分子质量; 能用来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叫,如合成聚乙烯的单体是。【交流研讨】 完成课本117页交流研讨 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聚合反应 1、加成聚合反应:单体通过的方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简称 【小结】: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初中化学-组成人体的元素种类及分类练习

组成人体的元素种类及分类练习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 1.碘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是维持人体甲状腺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当人体缺碘时就会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1)碘的元素符号为,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右图是某品牌食盐包装。若某成人每天需补充碘元素的质量为0.25mg,假如碘的摄取完全来自于该品牌食盐,试计算该成人每天至少摄入食盐的质量为多少Kg? 2.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说明了化学与人体的健康密不可分.这里的碘、氟、钙、铁是指()A.单质 B.分子C.元素 D.原子 3.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人体内元素失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铁有关的是() A.佝偻病B.侏儒症C.贫血症 D.大脖子病 4.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会患贫血症 B.为防治佝偻病,过量补钙 C.摄入淀粉量不足,会患低血糖 D.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5.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A.增加咸度 B.改善酱油味道 C.减少厨房污染 D.预防缺铁性贫血

6.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工程。“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③改善酱油的味道 ④增加黑色素⑤减少厨房污染物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7.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用盐腌渍 D.加浓盐酸 8.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B.钙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C.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 D.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9.日本因海啸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在我国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抢盐风波就是因为加碘食盐中的碘而起。碘被称为“智力之花”,缺碘容易引起智力低下。我国为预防缺碘病症,在食盐中加入了碘元素。作为青少年,为了预防碘缺乏症,应该多吃下列食物中的()A.瘦肉 B.海产品 C.绿叶蔬菜 D.食用菌类10.下列元素均为人体所必需的金属元素。儿童摄入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的是() A.铁 B.钾 C.钙 D.锌

化学元素故事集锦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 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象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已经实现。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 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你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 或许你最感兴趣的是硫酸铜还是一种有效的防鲨药呢! 要说防鲨药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法西斯为了妄想霸占整个世界,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也空前的残酷。在海战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幸存的指战员、士兵纷纷弃舰逃命。但是这些亡命者仍然很难逃出死神的追杀,因为在海洋里还有很多饥饿的鲨鱼在等待着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官兵能够免遭鲨鱼的围攻、吞灭,美国政府就号召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研究防鲨的药品,许多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投入了以药防鲨的实验。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名叫海明威,也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圈起了一快海面,做起了药防鲨的实验。他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地布置在海面

《有机化学基础》课时作业13:3.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第3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分层训练 [经典基础题] 题组1高分子化合物及合成高分子材料 1.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外面料为纯羊毛,内充物为聚酯纤维,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相同 B.该聚酯纤维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醇 C.聚酯纤维和羊毛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D.聚酯纤维属于纯净物 答案 C 解析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含有N元素,与聚酯纤维化学成分不同,故A 不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聚酯纤维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故B不正确;聚酯纤维含有酯基,羊毛含有肽键,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故C 正确;聚酯纤维属于高聚物,分子式中n值介于一定范围之内,没有固定的值,则聚酯纤维为混合物,故D不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 B.聚氯乙烯是热固性塑料 C.锦纶丝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为有光泽的硬块,易压成粉末 D.某些合成材料和塑料制品废弃物可以倾倒到海洋中 答案 A 解析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A正确;聚氯乙烯为热塑性塑料,

B错误;锦纶为合成纤维,结构简式为,属于多肽,和蛋白质有相似之处,但灰烬不易压成粉末,C错误;合成材料和塑料废弃物不可乱倒,D错误。 3.有机物X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A、B;B氧化可得C;其中A、C进行缩聚反 应得和水,则C的名称为() A.苯甲酸 B.苯甲醇 C.苯酚 D.苯甲醛 答案 D 解析对照甲醛与苯酚发生缩聚制取酚醛树脂的反应,该有机物应是苯酚和苯甲醛缩聚而成。X水解得醇B和酸A,醇B氧化得醛C。 题组2单体与聚合反应 4.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加聚反应,又能发生缩聚反应的有() A. B. C.HO—CH2—COOH D.H2N—CH2—CH===CH—COOH 答案 D 解析能发生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合物中应含有的官能团是、—COOH、—NH2(或—OH)等。

合金元素简介(化学成份)

合金元素簡介 A. 碳(Carbon): 碳是影響鋼忖機械性質最大的元素。隨著含量的增加,鋼材的硬度、抗拉強度、降伏強度皆呈大幅的上升。一般言,每增加0.01%的碳,抗拉強度約增加1,000Psi(0〃7kg/mm2)左右,但另一方面,隨著碳含量的增加,鋼材的延展性(Ductility) ,焊接性(Weldability)及衝擊韌性皆告下降。 B. 錳(Manganese): 鋼材中的錳可幫助去氧(形成MnO)及減輕硫的有害特性(形成MnS)。同時亦可提高強度、硬度及韌性;但其對鋼材強度、硬度的影響程度不及碳顯著,而籍Mn/C比值的適量調整,一方面可避免鋼材強度的下降,並可改善鋼材的韌性及焊接性,依經驗值,每0.01%錳含量的增加,約可導致抗拉強度150psi的增加。另一方面錳含量的上升有害於鋼材焊接性(但下降程度不及碳顯著),故一般結構用鋼材,其錳含量多不超過1.60%,最好控制在1.40%以下。 C〃矽(Silicon): 此為廣泛被使用的良好脫氧劑,一般言,矽可增加鋼材的強度,硬度及彈性限(Elastic Limit)。當矽含量超過0.50%時’對硬度的影響更是顯著。依實際煉鋼廠的經驗值,每0.01%矽含量的增加約可提高抗拉強度250psi左右。由於矽在形成夾雜物(Inclusion)時,將不利於焊接及切削加工性(Machining ability),故一般鋼材中矽含量多不超過0.60%,全靜鋼中以0.15%~0.30%矽含量為最常見。另外,在含碳量較低的鋼種,矽尤不利於表面品質,且因矽可促進加工硬化速率(Rate of Work Hardening)。對低碳鋼言,不利於加工性及冷打性質。另外,矽可降低鋼材的磁滯損失,為矽鋼片主要之合金元素。 D〃磷(Phosphorus): 一般鋼材皆保持在一特定值以下(如0.40%以下)。磷有極佳的肥粒鐵強化(Ferrite Strengthening)效應。使鋼材的硬度及強度增加。但在延展性及韌性方面卻相對地下降。適量的磷(如0.10%)有助於鋼材的切削性,大氣中之抗蝕性,抗海水腐蝕及耐磨耗性(Wear Resistance)等(如Cor-Ten A Steel)。但因其偏析傾向極大,不易以熱處理消除,且和氧親和力比較強,有害於鋼之焊接性。 E〃硫(Sulphur): 硫為極易產生偏析(Segregation)的有害允素,在煉鋼過程中無法全部除去,一般多以MnS,FeS存在於鋼材中。其中FeS係低熔點的物質,極易在晶粒界形成偏析,當鋼材施以熱加工時(Hot Rolling or Forming),此低熔點的夾雜物先熔融形成晶粒間薄膜(Intercrystalline Film),以致造成熱脆性(Hot Shortness,10500C 左右)。除此之外,硫含量增高,鋼材的橫向延展性(Transverse Ductility)和衝擊值(Notched Impact Value)亦降低,但對縱向機械性質(Longitud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的影響較輕微。同時,在低碳、低錳的鋼材中,硫亦極不利於表面品質,而鋼材的焊接性亦隨硫的增加而降低。若要求較佳的焊接性,理想的硫含量應控制在0.020%以下。硫唯一的的好處為可改善鋼材之切削性欲達此目的硫含量可控制在0.08~0.13%間。F〃銅(Copper): 在煉鋼過程中,銅並無法除去,但微量存在於碳鋼中並不顯著影響其機械性質。對中、彽碳鋼而言,銅的添加可因肥粒鐵強化的效應而增加鋼材的強度,但增加的程度並不大,同時在延展性方面的,減少亦很微小。鋼材中銅含量在0.5%以上時極易發生熱脆性,以致在熱軋過程中造成裂痕或非常粗糙的表面,這現象可籍仔細控制加熱時的氧化並避免熱加工時的過熱而加以改善。另添加至少銅含量一半的鎳,則可大大地改善鋼材的表面品質,就鋼材的大氣中抗蝕性質而言,銅為目前最有效的合金添加元素。在一般碳鋼中,銅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