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担任教师:唐代盛

考试学期:2011-2012 学年第 1学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2009级

姓名:唐瑗学号:40916088

论文标题: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分析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阅卷

成绩

出题教师必填:1、考试类型:闭卷[ ] 开卷[ √](页纸开卷)

2、本套试题共道大题,共 4 页,完卷时间分钟。

3、考试用品中除纸、笔、尺子外,可另带的用具有:

计算器[ ] 字典[ ] 等

(请在下划线上填上具体数字或内容,所选[ ]内打钩)

考生注意事项:1、出示学生证或身份证于桌面左上角,以备监考教师查验。

2、拿到试卷后清点并检查试卷页数,如有重页、页数不足、空白页及印刷模糊等举手向监考教师示意调换试卷。

3、做题前请先将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填写完整。

4、考生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

5、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目录

【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 (1)

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 (1)

(一)认知视觉的差异 (1)

(二)地域文化的差异 (1)

(三)习俗文化的差异 (2)

(四)宗教文化差异 (2)

二、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韩中文化 (3)

(一)理论概括 (3)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4)

(三) 权力距离 (5)

(四) 回避不确定性 (6)

(五)刚性/柔性倾向 (7)

(六)短期/长远取向 (8)

【第二篇】韩中核心价值观的对比 (9)

一、韩中两国的核心价值观介绍 (9)

(一)在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中心主义. 9

(二)中国持续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儒道的结合构

成了基本内核 (10)

二、韩中两国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10)

三、相关信息展示 (11)

【第三篇】韩中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应用的影响 (11)

一、在员工的招聘与选拔方面 (11)

二、在员工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方面 (12)

三、在绩效考评方面 (12)

(一)从不同角度分析绩效考评的方法选择 (12)

(二)韩中绩效考评现状比较 (12)

(三)跨文化绩效评估 (13)

四、在奖励与激励方面 (13)

五、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 (13)

(一)不同维度看两国的薪酬体系 (13)

六、在管理者的决策方面 (14)

【第四篇】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篇】韩中文化的分析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情。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随着经济交往的大量发展,中韩文化的交流也出现了热潮。

一、韩中文化背景异同的理解

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此处,笔者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查阅资料,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韩中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举例说明。

(一)认知视觉的差异

尽管汉韩两民族在认知视觉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他们对同一思维概念经常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韩国的“胆小如豆粒”与汉语的“胆小如鼠”,两者虽然比喻形象不一样,但在表示胆小这一层意义上是如出一辙的;耳熟能详的中国成语“对牛弹琴”是指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在韩国都有类似的成语“对牛念经”,意义完全相同都有“与不可言者而言”的引申义,但一个是弹琴,一个为念经,表现形式却不同;同样,韩语里的大王八和醋坛子只有指称的概念意义,但汉语中则还包括联想的御用意义,所以对汉族人说这两个词则显得不够尊重,甚至羞辱;

同时,汉民族的爱人是说妻子或丈夫,而韩语中则指情妇或情妇,不懂得这层意思那难免会失礼了;中韩对“丈夫”这一指称对象从不同的文化视觉去认识和表达,也造成了文化差异的障碍,跨越这种障碍,必须选准认知视觉:汉语里的当家的、掌柜的和韩国语里的主人都指丈夫,韩国语里还有一种对丈夫的称谓,翻译过来叫外头的,这种称谓都与分配方式有关,也与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有关,这种称谓的文化重点都在香火接续和财产的继承上。

(二)地域文化的差异

各民族的文化是在各自的生存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不同民族对同一思维概念、同一种现象或事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历史悠久,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两国典故,意蕴深厚

与此相联系的中国成语俯拾即是,如井水不犯河水、洛阳纸贵、痛饮黄龙、抱痛西河等

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在韩国的文化中,这样的表现形式也很多,如“听说京城是山崖,就从南大岭开始爬”比喻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胆,丧失勇气的丑态。

2.“左右”和“南北”

在中国自古便有“右为尊左为卑”的传统,成语“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这里的“右”指上意;而左迁、左降,则是下之意。另外,人们经常说南征北战、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在说法上“南”常常置前,而由连战皆北、追奔逐北可知,北则与败相连。在韩国文化中,对南北左右没有尊卑之分,所以这种表达方式会使韩国人感到困惑,甚至给他们带来误解。

(三)习俗文化的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多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具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性的东西。1.红白喜事

诸如婚娶、寿辰、生儿育女之类的事情在中韩都称为喜事不为奇怪,但丧事在中国属于犯凶,而韩国则称为白喜,这使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2.颜色

韩国人喜欢白色,自誉为白衣民族,认为白色纯洁高尚,这种白色崇拜来自于北方阿尔泰民族对天神的崇拜。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现代房屋装修也多用白色。而白色在中国则象征死亡或凶兆,如披麻戴孝。

相反,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汉族中带有自己文化特有的意义和联想范围。如传统婚礼贴喜字,新娘的红盖头、大红袄、大红花,都暗示着新婚夫妇日子红火;过年挂大红灯笼,贴大红春联,本命年穿红戴红等等。韩国人本来对红没有赋予太大的文化意义,但近代以来,韩国人对红色有了不好的印象。一方面他们认为红是共产党的颜色,是苏维埃的代表,容易让他们想起抗美援朝的伤痛和苦难,另一方面韩国人认为红色可以驱邪。

3.数字

中国的节日大多是单数,如春节( 1月1日),端午节( 5月5日),七夕( 7月7日),重阳节( 9月9日) ,但是现在中国人更喜欢双数,尤其喜欢6和8。而韩国人一直保留中国的儒学传统,送礼、选吉日都是单数,而且双数中最忌讳4,所以楼层中用F层代替4层,或从3层直接到5层。但在中国来讲4是一个表示稳定的数字,如四平八稳等等

(四)宗教文化差异

中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国家,从东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儒家思想也是我们中国人意识最深处的思想,但祈祷个人安宁幸福的道家思想也根深蒂固:做生意的拜关公像、老奶奶拜菩萨。文革中传统道德观念被破坏,“孔子是劳动人民的敌人”这个口号当时很时兴。

韩国在朝鲜王朝时期一直是纯儒教的,1945年独立后基督教迅速的兴起,35%国民信奉

了此教,代替佛教成为第一国教。下表是韩国的宗教历史:

公元前

2333年

檀君神话的传说可能是一种图腾和祖先的崇拜

公元1世纪

前后中国的儒学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及其周围出现了百济、新罗等国,但

在民间盛行着对天神及各种神仙的崇拜

公元4世纪

后半期

佛教开始传入逐渐在民间流行并一度成为新罗的国教

4世纪道教思想开始传入百济,但正式被引入高句丽和新罗要

在7世纪以后

6-7世纪“花郎道”思想在新罗出现,这是把儒释道和韩国的民间信仰

融为一体并具有民族特点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14世纪独尊儒术李氏朝鲜王朝建立后

以后的五百年间朱子学(性理学)一直处于统治的地位并在内部出现了观点不同

的学派

公元17世纪实学思潮在朝鲜半岛掀起,这种思潮与我国相呼应,讲

求实学、实效,主张经世致用,改革时弊

19世纪上半叶东学运动以宗教和社会改革为目标;在韩国资本主义急

剧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文化思

想和对儒学进行改革的“求新”思想

在儒、释崛起的时期萨满教韩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固有的萨满教信仰和实

践,它是韩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教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着大一统的作用,在中国宗教哲学思想传入韩国后,韩国固有的巫俗信仰和诸神崇拜自古迄今一直继续存在着,我们从上述表中也可以看到“三教”和韩国民间信仰有效的结合。

二、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韩中文化

(一)理论概括

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由荷兰管理学专家和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泰德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万名IBM员工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该理论是实际调查的产物,起初并无理论构架。20世纪70年代后形成系统理论①。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分为五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和比较,分别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不确定性、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这五个文化维度主要是从社会角度来分析文化对组织的影响,充分考虑了权力、环境以及社会对女

①汤新煌,关哲.浅析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J].哲学文化研究,2004,8(4):57—

60.

性的重视程度,它们对分析文化冲突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这一维度也是全球性文化范畴中截然对立的两大文化,主要反映了在一种文化中人们在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观。个人主义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看成是功利性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松散;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人们忠诚于所在的组织,并多从道德方面来解释他们与组织的关系②。

图1部分国家或地区个人指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韩国都属于集体主义倾向国家,但韩国的集体主义倾向略高于中国。

1.韩国的集体主义

韩国企业特别强调自豪感和团结协作关系,激励每一个员工成为集体的一分子,发扬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同心同德地为企业作贡献,韩国企业的经营思想也大都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LG集团的和睦团结、开拓精神、研究开发;起亚集团的团结、诚实、创造等等。2.中国的集体主义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中国的农耕文化曾长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温和性表现为和平相处和依靠集体的力量。同时,中国员工在工作中倾向于群体的努力和集体的回报,这一方面更易于创造员工之间融洽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支持具有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集体主义,具备了相互交流的性质,因此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所以在中国,民营家族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之间沟通和治理机制往往非常成功。

3.韩中集体主义的区别

①中国企业在强调集体主义时特别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奉献。

②韩国企业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是一种手段,一种追求整体卓越的手段,即通过全体一致的追

②侯颖,王建军,王庆军.韩国企业文化分析——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分析模型[J].哲学文化研究,2007,8(1):140—141.

求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③尽管“人和”的儒文化对韩国影响根深蒂固,但由于受美国个人主义影响,韩国的企业文化又表现出崇尚竞争、重视发挥个人能力。在韩国企业,业绩、人品、工作态度、专等对员工晋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例如,三星集团的用人原则是“能力第一主义”,鲜京集团则明确提出“以人为主,以能力为主”,鼓励竞争。

(三)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等级差别大小,以及人们对比的态度。主要表现为非管理人员、下属对管理人员、上级决策、指令的态度,如是否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对上司家长式、独裁型领导方式的认同感等。权力差距可以用权力较小的人们的价值体系来解释,权力分布的方式可以用权力较大的人们的行为来说明。通过这个维度,可判断权力在社会和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因各个国家由于对权力赋予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所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表1部分国家或地区权力距离比较表

排名国家或地区分数

1 马来西亚104

5 墨西哥95

10 印度77

15 香港/法国68

28 韩国60

29 台湾58

33 日本54

38 美国40

42 德国35

如表所示,中韩两国都倾向于高权力距离国家,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权力距离还略高于韩国。

1.韩国的权力距离

①家长式管理

据了解,韩国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强调家长权威与等级秩序,这使得韩国企业的管理高度集权化,企业领导层享有巨大的权威,员工的参与程度较低。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方式与韩国企业集团创业历史比较短、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经营环境变化快的发展特色性相适应。企业的文化特征也打上了家族式经营体制的烙印,比如三星集团的李氏家族、现代集团的郑氏家族等。其实在这一点上,韩中两国具有雷同之处。

②人情软化差距

韩国民族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群体和谐,受此影响,韩国企业在高度集权的管理下,也有很多体现“仁和”的地方。比如:企业注重关心职工困难、福利,特别强调对员工的培训、教育;韩国文化不鼓励公开发表个人观点,然而韩国人喜欢在非正式场合各抒己见。各层的

领导们会不断创造出各种交往机会增加和下属的交流,如为下属开生日会,加班后邀请下属共进晚餐等。这种非正式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高度集权所产生的信息交流不畅、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不和谐关系等缺陷。

2.中国的权力距离

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中含有更多的关于“权力”的历史和哲理。霍夫斯泰德通过对孔子儒家文化的研究发现,传统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建立在人们不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孔子在《五论》中界定了五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尊卑,这些关系包含了双方相互的义务,也反映出权力大小的对比。几千年来,更换了很多朝代,但是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也没有多少社会理想和哲学的变化,不能不说是高权力距离起了良好的维系和协调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加上“家长权威”,中国传统文化明显具有增大权力距离的特点。

在此插曲一段摘自某网友关于中国权力距离的言论:“中国现今的基尼系数达到0.5,远远超过了0.4的警戒线,属于贫富差距最为悬殊的国家行列。严重的不平等极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中国政府为此专门拨款维稳,而且每年此费用已经超过军费。表面上,中国老百姓对于不平等的忍耐力惊人,社会上下一派繁荣稳定,其实老百姓是有抱怨没处发,发出来就被和谐。”

(四) 回避不确定性

所谓回避不确定性指一个社会考虑自己利益时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并试图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的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

霍夫斯泰德认为,人们抵抗未来这种不确定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科技、法律和宗教。人们用科技来抵抗自然界的不确定性,用法律(成文和不成文) 来抵抗来自其他社会成员的不确定性,而宗教则被人们用来化解无可抵抗的死亡和来世的不确定性。其调查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不确定性状态的回避倾向上有很大的不同。

图2部分国家或地区不确定状态回避倾向

很明显,韩中两国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倾向,而韩国的还稍强于中国。

1.韩国的不确定性回避

①为了尽量减少生活的不确定性,韩国人显得尤为勤奋进取

由于韩国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社会的动荡,从而使韩国人民产生了一种生存危机心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韩国企业的员工每天工作10~12h,比日本人还多,对他们而言加班是件很常见的事情,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勤勉的劳动意识成为韩国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韩国人喜欢加入到集体中来规避不确定性

他们特别重视人际关系与感情联络,这也是典型的利用派系、培养共同意识来规避不确定。例如,到某部门或机关办事,首先要打听有无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要进入一个公司,应当首先弄清公司由哪些派系组成,然后再做决定;他们也强调血缘、地缘及学缘,乡友会、同窗会、校友会十分普遍。同时,韩国众多优秀的企业都制定了诸如“终生员工”等一系列制度,尽力给予员工安定的工作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③韩国企业对不确定性规避还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韩国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之前,不仅会做大量的调研,还会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对不同城市或区域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作仔细的咨询,在决策之前的可行性分析调查有时会长达 1-2 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愿冒太多风险。

2.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

①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强度减弱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于不确定性规避也发生了变化,更加着眼于现在,而不是将来。在中国企业里,跳槽成为了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

但另一方面,诸如上述韩国倾向加入集体来规避不确定性的现象,在中国也日益增多。大学校园里各种老乡会层出不穷,就连毕业找工作也考虑“上头”是否有关系等等。或许类似情况对于高不确定性规避倾向的国家都实属正常了。

②中国企业的决策

虽然也会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调查咨询,但中国企业的不确定规避较韩国弱一些,更加关注项目的收益以及未来发展,愿意冒一定的风险,决策也很多是领导者个人意愿的体现。

(五)刚性/柔性倾向

也称,男性主义/女性主义,表明一个民族在自信、工作、绩效、成就、物质等方面占优势的价值观。在不同国家之间,男女两性之间的差距是不同的。例如,男性气质突出最典型的代表是日本。

众所周知,韩中两国文化都倾向于男性主义,但又不乏女性主义传统,程度上有些许差异。

1.韩国的男性主义

韩国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东亚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具备了儒家文化的诸如“仁义”、“忠诚”、“谦让”、“中道”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企业中表现为:通过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实现共同的努力;避免极端的对立;重视非物质激励等非强男性主义特征。

但同时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缘地理背景,韩国在进入近代以后,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在思想领域实现了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改造与异化。正是这种东西方结合,加上对外来入侵而建立的“应激-反应”模式,使韩国人具有强烈的“自励”与“排他”的忧患与团结意识,成就强男性主义价值取向。在企业中表现出:军事机构的运作模式,特别强调组织纪律;高权威、高排序意识;超长时间、超大强度的狂热工作精神;工作责任优于家庭责任;崇拜能力、英雄,渴望成功;追求卓越,力争最好的“第一主义”原则等等。2.中国的综合主义

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中国一直在亚洲国家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中国女性的参政程度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女性比例甚至超过美国国会。中国女性日趋自强与独立,但对于物质利益与权力的喜爱又使中国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男性化倾向。

另一方面,霍夫斯泰德将男性化定义为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自信和获取金钱以及其他物质资料的强调程度,但实际上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对金钱不太重视,所以中国文化男性化特征较强这一结论也值得商榷。正如上文所言,中国文化的权力距离大,商人地位不高;另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强调谦卑礼让,也不太符合男性化维度中所谓的自信标准。甚至,某些特征很符合霍夫斯泰德对女性化的定义,即一个社会中的主导价值观对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比如,中国人一向推崇福文化,向往幸福美满的生活,追求健康和快乐;缺少特立独行和冒险的精神,但特别强调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六)短期/长远取向

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表明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价值观。具有长期文化导向的社会,喜欢面向未来,注重对未来的思考,以动态观点对待事物,注重节俭和储备,做事留有余地。

彭迈克通过对中国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最先发现这个新的文化维度,它是与以往西方学者发现的任何维度无关联的。彭迈克称这个维度为儒家精神动力,代表儒家思想的教育与影响,按其特殊的含义,这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长远观念抑或短期观念。

图3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长期观指数

在这一文化维度上,中韩两国都属长期导向,但在长期导向维度得分上,韩国比中国较

低。

虽然韩国企业重视股东短期收益,属于长短结合的长期导向型,而中国企业重视长期利益,特别是国有企业,具有典型的长期导向特征,但二者都还重视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也注重与客户间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注重以社会责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积极捐款捐物,那些负责救灾物资生产和运输的企业和部门,更是很好的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韩国企业家强调短期的适应性,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能着眼于中短期的变化。如SK 集团的领导层高瞻远瞩,以展望十几年以后的眼光探寻新的产业,同时又秉承“在前进中寻找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的理念,强调短期适应性,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企业的决策方面,也具有典型的长期导向。当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及小企业为追求利润,在经营管理上也出现了不少短期儒教社会倾向于家族制度,在韩国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作为韩国企业界第一巨头的三星集团,首创了韩国企业界独立班员工培训院校进行正规化教育的先例。为了使员工的素质达到和保持在高水平上,每年投资1亿多美元使员工脱产学习,每个雇员在三星自己的学校里平均每年得到约16 天的培训。不少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培训中心,充分体现了中韩企业都较重视员工的短期培训与长期开发。

【第二篇】韩中核心价值观的对比

一、韩中两国的核心价值观介绍

(一)在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中心主义

无论在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时期,还是在标榜民主共和制的大韩民国时期, “家”是韩国最基本的社会基础。如果说家族中心主义在传统社会里构成韩国人全部道德观念的中心,那么在现代韩国社会里它仍然是韩国人社会意识的重要基石。

1.来源

韩国人的家族中心主义主要来源于儒教传统,在长达多年的朝鲜王朝时期,“三纲五伦”成为韩国人的行为准则,而韩国儒教思想的最大特征在于以孝为基础的忠孝合一。

2.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严格的血缘主义,父家长制是传统韩国家族的最高原则;在世系的继承方面,韩国家族重视血统、男系和长子,而对血统的重视导致对姓氏的重视,从而导致“姓氏的不可更改性”和人口向少数大姓的集中。从“同姓同本不通婚”的传统习俗和有关法律,就足以表明韩国人的家族观念何等强;另外,宗亲会、花树会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和对族谱编修的普遍重视等,使几乎每一个韩国都随时随地生活在家族观念的包围之中,家族观念成为韩国人一切社会活动、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基础。

3. 政治影响

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上看,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直接障碍来自权威主义,而家族中心

主义是间接的。韩国人对姓氏和血缘关系的过分重视,导致了不同姓氏之间毫无理由的隔阂和同一家族内部不同亲等、不同血统之间难以消除的亲疏观念,从而以折射形式影响了政党政治中不同政治派别的形成和存在。韩国人在过去多年间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制度上的,而在韩国人社会意识的内在深处仍然由家族中心主义、权威主义、因亲主义等传统社会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

(二)中国持续的传统文化中儒学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儒道的结合构成了基本内核

1.就文化的思想基础哲学而言,中国儒学的发展

战国是儒、墨、道、名、法、阴阳、纵横等百家争鸣的时代秦代尚法家,同时又盛行神仙之术汉初则以黄老为显学两汉时儒学开始盛行起来,并逐渐定于一尊,但阴阳五行徽纬之学还在流行;六朝、隋唐时,儒释道并举,有时释道居先;宋以后理学对社会上层分子的意识形态曾长期起着支配作用,但理学以儒为表,以释道为里,熔三者于一炉,无论程朱抑或陆王的宋明理学都不能与原初儒学或孔孟之道等同起来;进入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更是显得千姿百态,其中儒学在西方思想影响下取得了新的形式和内容,被称之为新儒学;“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并逐渐在现代取得了主导地位。

2.根据霍夫斯泰德对中国儒家文化研究

①与长期导向相关的价值观为:坚韧、节俭、基于社会地位的有秩序的关系、羞耻心;

②与短期导向相关的价值观为:相互的问候、帮助和馈赠礼物、尊重传统、保护“面子”、

个人的稳定

基于现实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儒家文化是一种包容性很强、追求和谐、注重调整的文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这种本质上的特征决定了中庸对偏向一极的文化定位是排斥的。笔者还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升。

3.对金钱的态度

中国古人从价值观的角度对正当的职业进行了排序,即“士,学,农,工,商”。可见,在传统社会中中国人对才学和为官十分推崇,而商人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反映出人们对金钱蔑视的态度,而西方文化似乎更多地演绎和诠释着“金钱”的价值。不过笔者认为,现在的人们对于金钱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常言道“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只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稍物欲一点的价值观又何妨?

二、韩中两国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韩国文化是汉字文化圈中最接近我国的一部分。中国思想文化从内到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文物、礼仪、习俗等),这三个层次的很多方面在历史过程中都传入了韩国,因此朝鲜王朝常常被称为“小中华”,把中韩的关系称为“唇亡齿寒”的关系。有些中国的礼乐制度传入韩国后,表现得更为形式和繁琐。陈寿在其所著《三

国志·东夷传序》中论及东夷的法俗时曾说“中国失礼,求之四夷,犹信”③。

从文化源流来看,中国与韩国同属于东亚,两国的价值观大体属于同一种体系——东亚儒学文化圈。两国的人民以及企业都深受这种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上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具有等级观念,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都具有忠孝、仁爱、礼仪、勤俭、吃苦耐劳、拼搏、服从家长专制等特点。同时,由于地缘文化、人种文化、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近代两国截然不同的发展足迹,使得中韩两国的文化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特点。

韩国是在东亚儒学文化圈中堪称最忠实于儒学文化的国家,它不仅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而且表示阴阳燮理的中国的“太极图”还被作为韩国国旗的图案。三星总裁李健熙的格言“领袖地位从家庭开始”,深刻反映了儒学对韩国人家庭观念的影响。

三、相关信息展示

下面是摘自浙江新闻网的一段简讯,为一项针对中日韩三国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中国青年的国家意识最强。

这项调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委托,由北大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具体实施,并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启动。首期开展的调查问卷受访人数总计1200人,主要为青年大学生。

①对于个人的国家责任:中国受访者首先考虑国家利益的比例为67.7%,韩国受访者则特

别重视个人发展对国家的促进,选择比例为69.3%

②在个人理想上:中国青年选择“个人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占42.5%,选择“实现自己

预定奋斗目标”的占36.5%,韩国青年则为30.7%和26.8%;

③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三国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能够理解,比例高达89%。相对

而言,日本最开放,中国相对比较保守。

【第三篇】韩中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应用的影响

文化差异孕育着文化的交流﹑冲突与碰撞,以及文化的融合与再生。跨文化管理就是要将不同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并运用于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④。

一、在员工的招聘与选拔方面

跨国公司在一个复杂的全球环境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更多元化的选择,即在跨文化人员配备上选择母国员工、东道国员工以及第三国员工。

1、基于长短结合的长期导向文化背景,韩国实施选聘时候选人需具备与公司相适应的个性

③黄心川. 中韩文化的共同征及其相异性[J].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1995,(3):20—23.

④朱星皓.中韩文化比较及其对在华韩资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并考虑其受教育的特点。所以在雇佣决策中,潜在雇员的具体技能相对而言并不重要,因为组织长期承诺的培训和社会化可以弥补最初与工作技能相关的任何不足之处;

2、同样,中国企业在人员选拔时也关注和重视候选人的教育背景、工作学习经历,并常以此来判断其是否与企业氛围相匹配。

从不确定性规避角度来看,招聘和选拔人员的方法选择同上述从长期导向角度的一样。同时,甄选标准需参考诸如职业/技术能力、交际关系能力、国际动力/态度、家庭配合程度以及语言能力。

二、在员工的培训与职业开发方面

韩国企业的长期导向偏向,使其重视对自身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大的公司绝大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并且规定了每个员工每年至少要接受的培训时间。培训分为新入职人员培训、员工在职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

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在培训体系建设上相对薄弱。虽然,一些大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也比较重视,但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加上许多追求短期行为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多停留于公司目前的需要,比如:企业文化培训,入职培训或者一些简单的业务培训上面。

跨文化员工培训无论是对母国、东道国还是第三国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考虑培训内容、方式和强度的确定。其中以语言培训为例,上文提到,韩国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所以中韩两国在这个问题的沟通上还算不存在多大问题。

三、在绩效考评方面

(一)从不同角度分析绩效考评的方法选择

1、从权力距离角度

①在高权利程度的社会中,考评指标的设定存在困难,因为主管人员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和比较大的权利,主管如果试图与员工一起制定考评指标容易被看作“身居其位,不谋其政”;

③相反,考评方式则可以是 360 度考评。

2、从不确定性规避角度

①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比较高的社会中,由于员工规避风险的倾向高,他们不愿意承担有挑战的工作,这也为考评指标的设定带来了困难,通常根据资历专长与忠诚来考评;

②相反,则主要根据个人表现来设定指标。

3、从长期导向角度

在短期导向的文化中,只评价近期的工作业绩。而长期中则还要考虑评价诚实、忠诚和工作态度等,因其考评体系的核心在于评价和开发符合公司长远利益的“整个人”。

(二)韩中绩效考评现状比较

韩国企业接受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较早,对于绩效考评的实践也早于中国,如360°考

评、平衡记分法、关键事件指标等的使用。同时,基于韩国浓重的集体主义精神、长期导向、高权力距离以及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特性,韩国企业绩效考评具有韩国的特点,如:员工的工作范围与职责无清晰界定;较多考核指标中对于人的态度、品行方面指标;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估中存在高比重的上级领导意见;由于强调权威与服从,所以缺乏绩效反馈;由于企业不鼓励员工在正式场合提出反对意见,故缺乏面对面沟通等。

同中国企业相比,韩国企业的绩效评估结果与激励政策联系则更加紧密,程序上也更加成熟化,制度化。中国企业的绩效考评起步较韩国企业稍晚,尚不成熟。目前国内企业的绩效考评方法也不尽相同,且大多存在形式化特点,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面也比较薄弱。

(三)跨文化绩效评估

如何对海外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是跨国公司管理中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成功的跨国公司人员绩效评估对于企业跨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跨国经营绩效的改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⑤。

四、在奖励与激励方面

韩国企业对员工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方面采取一定的差别对待,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领导层的决定等。但注重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充分使用精神激励。在这一点上,中国同样能有效结合来对员工进行激励。如企业通过分阶段评选“优秀员工”并给与其相应特别奖金,或者公费旅游的机会,或者培训的津贴等形式鼓励员工间进行竞争。

五、在薪酬体系设计方面

(一)不同维度看两国的薪酬体系

1.从权力距离角度

在高权利化程度的文化中,薪酬体系与公司中的等级观念相一致,员工薪酬的极差大,反映员工地位差距;相反的薪酬体系则是比较平等化,收入差距也较小。

中韩两国都属于高权力距离的国家,所以在薪酬体系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个非常讲究等级制度的国家,企业的工资等级差别也很严格,不同的职等对应不同的工资等级,员工在薪酬水平上差距比较大。

2.从不确定性规避角度

如上所述,在高不确定性避免的文化中,企业主要根据资历和专长来招聘员工,相反则看工作表现和教育经历,薪酬确定也一样。

相比较而言,韩国在确定薪酬时更注重资历和专长一些,而在中国,资历和专长虽然对薪酬有影响,但个人的表现则是影响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3.从长期导向角度

在长期导向的国家,对当前薪酬的重视程度次于个人和公司的长期目标,人们更注重工⑤王朝晖.跨文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8

作保障。在韩国,企业制定的各种福利包中都充分考虑了家庭的因素,如子女的幼托、教育和医疗费用,配偶的医疗费用,员工每年1-2 次的家庭旅游津贴等。而中国的员工对工作保障则非常重视。

六、在管理者的决策方面

由于不确定性规避高的特点,韩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出决策,特别是重要决策前,往往会需要很长的时间。不仅会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来负责相关的调查,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给决策者,还会聘请外部咨询顾问或相关公司的人员进行详细的咨询。同时,由于韩国文化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所以决策中下级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策由决策者决定。一经决定后,下级所有部门及人员都会全力执行,且迅速实施。

而在中国企业,决策前的可行性分析相对比较薄弱,往往更多的是听取外部咨询机构的意见。决策中,领导个人的意愿也往往对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四篇】结论

本文通过对韩中文化的比较,以两国差异为基础,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载体,根据该领域已有的学术知识进行了研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集中讨论了各层次的观点。最后阐述了韩中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各应用的影响,以及对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各模块的方法选择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韩国企业文化是典型的“儒学为体,西学为用”,将西方企业文化特别是美国企业文化的精华与积极合理的儒家思想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这方面,韩国企业融合文化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美国化趋势下,我国企业也重视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更注重“软”环境的适应、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扬长避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国更多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跃居于世界经济舞台。

后记:

其实在最开始决定以韩国文化为素材对比中国文化的原因很简单,最近湖南卫视热波的电视连续剧《钱多多嫁人记》是引发我写作的源头。抛开剧情不看,其中男主角是韩国人,女主角是中国人李小冉,二位皆为一线明星。在每一个画面中,都能深刻的体会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两个人性格和表现的差异。虽然笔者自身理论基础不足,但通过此次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二者差异的分析对比,对两国文化以及跨文化要点有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参考文献

[1] HOFSTEDE G. Culture 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s [M]. Sage;Beverly Hills,1980.

[2] 汤新煌,关哲.浅析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J].哲学文化研究,2004,8(4):57—60.

[3] 侯颖,王建军,王庆军.韩国企业文化分析——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分析模型[J].哲学文化研究,2007,8(1):140—141.

[4] 朱星皓.中韩文化比较及其对在华韩资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5] 黄心川. 中韩文化的共同征及其相异性[J].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1995,6(3):20—23.

[6] 齐经民,刘恩峰,毛清华,陈彦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 王朝晖.跨文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论韩国人的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对韩国社会政治、经济、经营现代化的影响

韩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韩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一个与中国有着几千年联系的国家,各种认同感必然会导致这样一种流行文化的盛行。但是,我们还是不禁会问:为什么韩国文化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席卷全国并形成潮流?其实,从文化背景来说,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族群上就有很深的渊源。通过几千年来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知识信仰。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很容易被对方认同。再者,即便是在相近的文化也有差异,韩国文化所流露出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就是导致“韩流”在中国流行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们所欠缺和需要学习的地方。 一、韩国影视:与众不同的自强精神 其实,对韩国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行,究其根源,韩国影视首当其冲,正是它的流行为“韩流”的跨国之旅创造了条件。中国和韩国自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后,1993年第一部韩剧《嫉妒》在中国cctv 播出,此后一系列有关家庭伦理,男女爱情的韩国电视剧开始出口中国,从此“韩流”开始了。此后,《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一系列韩剧的陆续引进,在中国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韩剧到底会对我们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应怎样对待韩剧也值得中国人深思。 首先物质上带来了经济效应,带来了空前的收视率。走在各大

城市的繁华地带,可以看到很多专门出售韩式服装的专卖店。尤其是年轻人,往往把韩式服装看作时尚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兴起了韩国料理热。韩国料理味道独特,观众看到那些俊男靓女在韩剧中享受韩国料理的美妙神情,自然也想要亲身尝试一下。无形中带动了韩国的旅游业。导演们的镜头下,韩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看惯韩剧的中国观众自然也想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的美丽风光。对于韩国旅游,韩国政府巧妙利用影视的影响,一度掀起中国游客去韩国旅游的热潮。 从更深的层面上说,精神上对中国观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韩剧中很多故事向我们传递强大的现代意识,即强调个体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对个体的充分尊重,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韩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白,如“我的人生”,“父亲又父亲的人生,自己要有自己的人生”,意思是每个人应该由自己负责,由自己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自强精神也是韩剧中明显表现的一种价值观。乐观的态度来自于积极向上的精神,来自于对自己的信心,对前途的信心,韩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轻松开了的感受,更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使生活多姿多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而中国人应该从中吸取韩剧精华部分。贴近生活,讲道理不说教是其一大特色。一些中国内地电视剧有很浓的说教意味,故事有些脱离生活,让人感觉不是让观众看的,而是为政治服务的。另外,中国电视剧古装戏,战争戏,历史戏太多,现代生活剧太少,离现实生活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8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9、地理环境的不同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 韩 文 化 差 异 对 比 学生:卢柔柔 学号:G1121091 班级:营销1104 老师:戴明丽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语言受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使用主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或者说通过语言可以透视出民族文化。(一)在文字方面差异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论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班级:2012级广电班 学号:122001041014 学生姓名:李玉欣 指导教师:熊燕妮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

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拂,许多异国文化悄然进入。比如大和抚子、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文化,迈克杰克逊、滚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同时,剧情凄美的韩国电视剧也进入全国观众的屏幕上。 《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让当时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讨论剧中人物,幻想着自己的韩国世界,而后的H.O.T、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BIGBANG的乐队也相继被中国青少年所熟知并疯狂迷恋上。 还记得那个每天哼着Gangnam Style,网络疯狂模仿骑马舞鸟叔的日子吗?毫无疑问,韩国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然而,韩国国内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到乐观,表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英文)

Western students enjoy a seemingly relax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is, however, is not the case for students in Asia, who face crushing workloads and are often very disciplined. In the first part of her Globalist. The decision is partly based on an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spend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tuition fees, especially given the suspicion that local schools are better anyway. After all, what more could one want from a basic education than a strong grounding in language, math and science, all subjects in which Asian schools famously excel. Our main concern is the ability of our son —and indeed the whole family — to adapt to the strict diligence that is expected of the Chinese. Apprehension increases when talking to local friend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andardized tests, beginning with the ancient imperial exams initiated during the Sui Dynasty.Shelly Chen is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at th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ne of the city’s best middle schools. Already near fluent in English, she is studying German and ranks among the highest in her grade

中国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异同

简论中国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异同 院专:管理工企班级:1201 学号:12432822152126 姓名:刘家富 摘要: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早已被人认知,我们知道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出现了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在语言中,本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一词的定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以及在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如何处理等等。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礼仪。 中国正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礼仪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在中(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一、打招呼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 had your meal?”“Whereare you 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 u do!”“Niceday,isn’tit?”

二、感谢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象“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you”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三、招待客人 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yourself,Please!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 ByeBye””Seeyou later!””Seeyou next time !””Goodnight!” 四、节日礼仪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 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 m n Day.等,英语国家有”V a l e n t i n e’s Day (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Day(愚人节),Thanks

中韩商务文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中国和韩国商务文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1. 中国与韩国的概况对比 1.1 中国的概况 中国位于东南亚,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为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国旗为红旗。通用普通话,货币为人民币。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韩联社4月28日报道称,韩国银行和金融投资行业当日发布资料显示,去年韩国GDP为1.3万亿美元,为中国9.2万亿美元GDP的14.2%,即中国GDP规模约为韩国的7倍。而2003年,中国GDP规模是韩国的2.4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韩GDP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成功和兴旺发达,在汉族中带有自己文化特有的意义和联想。 1.2 韩国的概况 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面积 9.9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全国人口均为单一朝鲜民族,通用朝鲜语。货币为韩元,100韩元折合0.7416人民币历史上受我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国旗为太极旗,白地中央为红、蓝两色太极图案,周围有四组八卦符号。白色代表土地,太极图和八卦由我国传人,象征宇宙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反映我国“易经”代表的东方哲理。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孔大典。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居亚洲前列,外向型经济较发达。 韩国人喜欢白色,自誉为白衣民族,认为白色纯洁高尚,这种白色崇拜来自于北方阿尔泰民族对天神的崇拜。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现代房屋装修也多用白色。 1.3 启示 如果在韩国开展国际商务活动,要尊重当地的礼仪,饮食以及习俗。例如,可以身着白色衣服,这是韩国人比较喜欢的颜色。遇到长辈的话就用双手握手,公共场合让男士先行,因为在韩国的传统就是大男子主义,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韩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d1393823.html, 韩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者:孙晓倩王盈崔广兵 来源:《商情》2014年第51期 摘要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 的都市时尚人群——近几年,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我们随处都可以听到温馨或激情的韩国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出现了众多韩国风味的餐馆、酒吧、韩国风格的服装精品小店;一些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穿着宽大衣裤,跳着韩国街舞的年轻人,也时常与我们擦肩而过。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同时在中国的所有外境文化,毫无疑问的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是主导。“韩流”就像“寒流”一样,带来风暴。无论是饮食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娱乐文化、都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中国民众生活,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韩流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影响如何对待 一、饮食文化 现在大街上的韩国美食店随处可见,一些具有营养价值的韩国料理如参鸡汤,杂烩,吸引了一大批注重营养的用餐者。韩国料理已经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成为了深受中国人喜爱的又一异域餐饮。从饮食文化来看,很多中国人最后习惯了韩国美味,比起中国的传统美食,我们不断推崇的中国菜系,仿佛失去了它的诱惑力,泡菜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与泡菜相关的各种韩国风味登上了美食佳肴的舞台。很多人只是从众心理,当然很多中国民众把它看成一种时尚,也有着对外来文化的好奇。 二、娱乐文化 1、娱乐文化之韩剧 韩剧三宝是之韩国电视剧的演绎套路,从最开始的“车祸、癌症、治不好”的套路,逐渐演进到“长腿、养眼、纯土豪”、“星星”效应 (1)“炸鸡”拯救饲养业。在遭遇新一波H7N9的“禽流感”打击之后,家禽业一度陷入低谷。但自从《星星》播出后。“炸鸡和啤酒”套餐就奇迹地火了起来。 (2)奢侈品被迫全亚洲调货。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奢侈品行业走衰退路。不过,自从《星星》热播后,因为女主角千颂伊几乎每一集都变着花样穿出各种奢侈品,引无数粉丝疯狂追赶,导致奢侈品的销售额直线上升。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英文)教学总结

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比(英文)

Western students enjoy a seemingly relax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is, however, is not the case for students in Asia, who face crushing workloads and are often very disciplined. In the first part of her Globalist. The decision is partly based on an inability — or unwillingness — to spend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tuition fees, especially given the suspicion that local schools are better anyway. After all, what more could one want from a basic education than a strong grounding in language, math and science, all subjects in which Asian schools famously excel. Our main concern is the ability of our son — and indeed the whole family — to adapt to the strict diligence that is expected of the Chinese. Apprehension increases when talking to local friend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tandardized tests, beginning with the ancient imperial exams initiated during the Sui Dynasty.Shelly Chen is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at th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ne of the city’s best middle schools. Already near fluent in English, she is studying German and ranks among the highest in her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

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篇一:中国与英美文化差异】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越来越广泛,而文化一直跟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见证着 国家的兴衰存亡。纵观世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国际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 容和含义,随着大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使得各国之间文化交 流和碰撞也日益频繁。本文就目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在。中国论文网 /9/view-6808314.htm 关键词:英美文化中国文化差异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0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 很大的提升,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 得我国文化承受着来自各国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英美等西方经济发 展大国,在进行经济、文化、贸易交流时,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及时分析各国之间的 文化差异,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处于国际社会中的每个国家要想得到高速的发展,就需 要保持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等交流,而各国自身的发展历 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有着 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研究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国家之间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下面就研究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差异的必要性做具 体分析。 1.1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通常来讲,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 号化结构,主要包括文字、语言、文学、绘画等内容,不同地域、 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也不尽相同。文化是对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实 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对当时社 会人类生活特点的体现,也是对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特 色的积淀,更是对每个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以后,把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带到了日本,日本也派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此外,日本的文字、建筑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在我国几乎已经消失了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更大,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我们看韩国哲学家譬如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的著作,你不会认为它们是韩国人写的著作。另外,中国的一些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但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备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去年的端午节申遗之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所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就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在汉唐时期传播到了韩国、日本等国,还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他认为,中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他极力主张法国乃至全欧洲都应该在政治、法律、哲学、文学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效法中国。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莱氏学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希腊哲学外,还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与耶稣会士白晋通信探讨《易经》思想,以易卦的阴阳二元论与西方数学的二进制相匹配,至今仍为学界所乐道。同时,在欧洲大陆还出现了一批研究中国文化的书籍,如《孔子道德论》、《中国哲人孔子的道德》、《中国道德哲学与政治立法》、《中国的哲学》等,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中国人那么义无反顾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顺利传播和发展这个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在过去,就是在现在,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仍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举韩国和日本为例。 他山之石——韩国

英国文化差异

英国文化差异 文化习俗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东西,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语举止和风俗习惯。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英国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国家,它具有自己固有的不一样的文化习俗。首先,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特有的姓名!同中国一样,姓是世代传袭的,子女传承父姓。但是在中国已婚妇女仍具有自己的本姓,在英国已婚妇女就得跟随夫姓!例如Marycoper嫁给JimTailor后便得换成MaryTailor。而且中国的姓名和英国是恰好相反的,比如我是李华有幸到英国留学,就得给自己换成huali。再者,英国人比较注重隐私。所以大家相见时就说“How are you?"或者"Hoe nice the weather is"来问候,而不是今天你吃了什么,去哪,干嘛去?这些都是较为传统的,却也是英国文化习俗的一个亮点!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英国的习俗文化也有了新的一些特点。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国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很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一、生活中的改变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也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近几年来,英国家庭的消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的消费不断增加。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同时,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等。也就是说,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二、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西服可以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像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三、公园与绿地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由于冬季阴雨多雾,因此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四、自己动手做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及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五、酷爱运动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六、丰富多彩的假日每年外出旅游度假对大多数英国百姓来说,无论时间长短,国内或国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除旅游外,英国人在周末、银行节、复活节等五花八门的假日中的娱乐和消遣节目更是丰富多彩。环境优雅的电影院、音乐厅、歌剧院和夏季露天音乐会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

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文化 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看看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异。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异。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二、思维方式 东方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而西方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分析,用哲学语言来说东方是合二为一,西方是一分为二。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无论是儒家的自然人化还是道家的人自然化,都是把人和自然视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这都是整体思维方式的体现。而西方人着重去探索万物的本原,认为人与自然始终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正是“东方重整体,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导致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使汉语重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子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组词造句中完全依据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而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形合”的特点,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中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三、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中国人一般重视直觉、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这种理性与实践相脱离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中国人重整体、轻个别,重系统、轻局部,重形象、轻抽象,重混沌、轻精细,喜欢作定性研究。而西方人则比较注重实证经验、逻辑推理,善于作定量化的分析。中国人一旦发生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人性和情感,是如何赢得社会舆论的支持,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小题大做,而是习惯于通过情谊无价的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