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在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替代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一门新设课程和试点课程,该课程将作为我校经济管理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

(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

(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

(11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

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二)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

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3 .要求学生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要重视图示工具的运用,并适当运用数学工具。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表

注:* 内容根据课时和学生学习情况机动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高等数学。所以该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最为合理。经济现象错作复杂,经济运行是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经济模型十分系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数学工具尤其是微积分知识作为学习该课程主要基础。

该课程又是经济管理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注重经济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消费行为学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是考试课。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考核,又应注重理论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经济学基础》考核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占总成绩的3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期末考试为标准化题型。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

2、掌握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

3、领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4、了解各种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的方式;

5、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6、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7、了解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之间的差异;

8、了解经济学的表述方法。

考核知识点:

1.稀缺性与基本经济问题

2.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3.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5.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内容与结构:

§1 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

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主要成分。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经济学的定义;机会成本的概念。经济体制的定义与分类;资源使用的效率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3 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经济学的图形表述方法

§4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 、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3 、学习西方经济学有何意义?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目的与要求:微观经济学用价格机制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决定理论。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本章在介绍需求与供给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应用,树立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供求分析。

学习目标:

1、了解价格是市场经济中影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

2、掌握需求与需求函数以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3、掌握供给与供给函数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4、理解市场均衡理论以及引起均衡数量的决定;

5、熟悉市场均衡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

6、熟悉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含义;

7、了解决定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因素;

8、了解弹性理论在经济活动中应用。

考核知识点:

?需求的表示: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的表示: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规律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均衡价格理论的简单应用

?弹性原理

内容与结构:

§1 需求理论

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 供给理论

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政府对价格的控制

§4 弹性原理

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复习思考题

1 .运用供求定理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

2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价格?干预市场价格会导致什么后果?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学生了解两种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需求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熟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熟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5、熟悉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线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它们在消费者均衡分析中的作用;

6、能运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及其需求曲线的推导。

考核知识点:

?效用的含义和效用的测量: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

?边际商品替代率

?价格—消费曲线

内容与结构:

§1 基数效用论

效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律。

§2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3 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第三章厂商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生产函数是厂商利润函数的组成部分,生产理论是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厂商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意义,掌握生产规律。成本理论给出了有关成本的概念,通过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学习以及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

学习目标:1.掌握生产的含义、生产要素和生产目的;

2.了解在经济分析中,厂商生产目的假设的意义

3.掌握生产函数的内涵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划分

4.掌握厂商实现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必要条件

5.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6.熟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规模收益。

7.掌握成本的含义和种类;

8.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和短期成本函数;

9.理解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10.掌握长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曲线;

11.理解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

1 生产函数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特征。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 生产的三个阶段及可变要素的最佳合理投入区域

5.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等成本方程的表示和等成本曲线的特征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6.成本的概念

7.短期成本及其曲线之间的关系

8.长期成本

内容与结构:

§1 生产与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定义,不变生产要素与可变生产要素、短期与长期、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固定技术系数与变技术系数,

§2 短期生产函数

定义与函数形式,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定义、曲线及其相互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3 长期生产函数

函数形式,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有组合;生产扩展线

§4 规模报酬

定义,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

§5 成本与成本函数

成本的定义、正常利润、明显成本和隐含成本;成本函数及其形式

§6短期成本函数

函数形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定义、曲线及其相互关系;

§7 长期成本函数

函数形式;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第四章市场理论:垄断与竞争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阐明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情况,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并对不同的市场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立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统一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掌握市场概念的内涵;

2.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

3.熟悉不同市场结构中实现厂商均衡的条件;

4.熟悉不同市场结构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5.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考核知识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线

3.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4.垄断市场的特征与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线

5.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效率比较

内容与结构:

§1 市场的类型

市场的定义,市场类型的划分

§2 完全竞争市场

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线,厂商的短期均衡,厂商的长期均衡

§3 完全垄断市场

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线,厂商的短期均衡,厂商的长期均衡

§4 垄断竞争市场

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线,厂商的短期均衡,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歧视理论

§5 寡头垄断市场

特征,古诺的双头垄断模型,折弯的需求曲线理论

第五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以上各章中,我们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与产品产量中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对于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我们称为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垄断、以及不完全信息。本章将就上述几种情况,以及政府的微观调节进行讨论,以便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垄断产生的原因;

2.了解政府应对垄断的微观经济政策;

3.领会公共物品的特点;

4.掌握外部性的含义;

5.熟悉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

1.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2.垄断的行业管制与反垄断法

3.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4.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5.外部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6.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

7.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内容与结构:

§1 垄断

垄断存在的原因、垄断导致效率度缺失,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法

§2 公共物品

特性、公共物品的最有供给量

§3 外部经济影响

外部经济影响与经济效率、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经济政策

第六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从本章开始进入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衡量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内生产总值。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GDP 的核算、通货膨胀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量。

学习目标:

1.熟悉各种宏观经济总量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3.了解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4.了解失业及其衡量

考核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核算方法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价格指数

?失业的衡量

内容与结构:

§1 经济活动的价值:GDP的核算

GDP的含义;衡量GDP的三种方法;与GDP相关的几个概念

§2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价格指数。

§3 失业的衡量

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GDP?GDP的衡量方法哪些?

2.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

3.什么是价格指数?常见的价格指数有哪几种?

第七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学习目标:

1.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与构成

2.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及其关系

3.领会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4.理解乘数原理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与图示

4.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内容与结构:

§1 总需求和总产出

总需求及其构成;总产出和均衡产出。

§2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消费函数与收入的决定;储蓄函数与收入的决定;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4 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5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6 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失业、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交替变化,产生的原因等。

学习目标:

1 .能够知道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的基本含义;

2 .能够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

3 .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4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5 .知道什么是就业、失业率;

6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考核知识点:

内容与结构:

§1 失业的形式与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概念;失业的形式;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

§2 通货膨胀及其成因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种类;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变化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交替;菲利普斯曲线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失业?引起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2 .什么是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3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如何交替变化的?

第九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经济增长理论试图解释,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和决定因素。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熟悉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含义;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3、领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理解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

5、了解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

6、熟悉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类型;

7、了解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考核知识点: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哈罗德—多马模型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与含义

?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与含义

内容与结构:

§1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2 两个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基本假定、基本公式、模型含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

本思想:基本假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

§3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征;凯恩斯主义以前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原因的其它解释;资本—产出比率的含义;乘数—加速原理模型;政府对经济的调节。

第十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工具、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效应的时滞性特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和政策组合。

学习目标:

1、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2、了解西方的财政制度;

3、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特征、手段及其效应;

4、了解西方的货币银行制度;

5、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特征、工具及其效应;

6、理解财政政策的基础效应

7、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

8、了解货币政策的类型

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领会政策的各种组合

考核知识点: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财政政策及其手段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商业银行的性质

?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

?货币政策的效应

?政策组合

内容与结构: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2 宏观财政政策

需求管理;西方财政制度;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3 宏观货币政策

银行体系简介;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与货币供应的关系;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4 增加就业与反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指数化政策;收入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5 政策选择与政策的不确定性

政策选择与改变政策的可能性边界;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政策效应的时滞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

财政政策的类型;货币政策的类型

§7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8货币政策的效应

货币政策的效应与IS 曲线的斜率;货币政策的效应与LM 曲线的斜率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0 政策组合

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2 .简述增加就业和反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3 .你怎样理解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效应的时滞。

4 、什么是挤出效应?

5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6 、请举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实例。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7934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

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大纲编号:070923202 《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系别:信息经济与管理系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职业标准:初级经济师 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4 执笔人:唐雪莲 审订人:王瑞 修订日期:2007年1月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 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用、价格弹性、 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目标、任务: 1、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高学生的用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每周2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建议: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预备课程:政治经济学、一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 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开卷考试题型配分: 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 题,10分/题) 八、建议教材 《西方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西方经济学概论》王花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6、《经济学概论》陶铁胜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7、《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经济学导论 教学大纲

经济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课程编号21027 课程名称经济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conomics 课程性质公共通识平台课学分2 总学时32先修课程微积分 开课学期第二大学期适应专业大文科专业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简介 《经济学导论》是经济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类专业的许多后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经济学导论》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市场化配置和利用”为核心内容,讨论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失业、通胀和经济紧缩,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简明生动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及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高职学生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 (三)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目的要求】 1.掌握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学等概念; 2.理解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和资源配置与利用中的基本问题及解决方式。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 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 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 2011年 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它 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 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 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 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 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 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 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 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63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 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 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

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 经济贸易系 2012 年9月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经济学基础》2011年7月第1版林秀清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2010年6月第2版何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2004年9月第3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2004年1月第17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2002年8月第2版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课时分配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

研发展经济学第二讲自由与发展大纲

研究生发展经济学讲义二教学大纲: 第二讲自由与发展 本讲以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为基本阅读材料,重点研究民主、自由与发展的关系,发展过程里一些重大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其制定方法。这些研究属于规范性研究,对进一步进行的所谓实证性研究具有端正研究方向,提供路径的意义。 本书的逻辑思路是:(1)现代经济发展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要由政府出面才能建立起来;(2)政府主持下制定、推行的公共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3)合适的公共政策必须尽可能符合全体国民的意愿,才能有效动员国民的积极性、主动性;(4)只有在政治自由、政治民主的情况下,政府才能制定出体现全体国民意愿的公共政策;(5)因此,经济发展与自由密切相关,以自由看待发展具有逻辑上、理论上、经验上的合理性。 本书论证、澄清了以下一些重要的问题:第一,造成贫困的表面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获得收入的能力,而最关键问题在于个人缺乏某种基本的自由。 第二,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基本的社会公平,也是国民得到基本自由的保障。这与发展阶段无关,也与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的国民的价值观无关,即自由、民主对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第三,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第四,强调社会保障、社会应急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培植社会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保证他们的基本自由。责任以自由为条件。 第五,承认人类理性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是由那些自私自利动机的个人,通过有意识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无意识产生的结果。 第六,反对因为认识到自由可以衍生出某种对社会发展来说是有意义的能力而尊重自由的观点,应该尊重自由本身及其固有的价值。 第七,和上述第六议论相似,在强调人力资本培植方面,社会不应该仅仅关注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 《经济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它的先行课是《微积分》,后续课是《组织战略与行为学》。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于具体的经济管理中。 4、养成关注身边经济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本标准中打“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 1 经济学基本概念 1.1 √经济学基础知识 1. 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2 供给和需求的应2.1 需求和消费者行2.2 生产和企业组2.3 .4完全竞2.不完全竞争及垄2.寡头和垄断竞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3 3.1 市场如何决定收劳动市3.2 3.3土地和资4 应用微观经济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 4.1 4.2 政府税收和支效率与公4.3 宏观经济5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 管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 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2011 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 一。它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 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 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 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

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西方经济学 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稀缺性与资源配置 1、稀缺性。 2、资源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福利经济理论 四、基本的市场竞争模型 (一)产权与交换动机。 (二)私人利益。 (三)市场机制。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2、产权明确 3、完全信息

4、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奠基时期。 2、建立体系时期。 3、扩充和完善时期。 4、深化时期。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个量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三、均衡分析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五、模型分析方法 第三节供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需求 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3、需求曲线 4、需求定律 5、需求函数 6、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的偏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 二、供给分析 1、供给 2、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3、供给曲线 4、供给函数 5、供给定律 6、决定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4)其他商品的价格 (5)预期 (6)税收政策 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1、均衡产量 2、均衡价格 四、弹性分析 (一)弹性分析的基本问题 1、弹性的定义 2、计算 (二)需求的弹性分析(三)供给的弹性分析

经济学基础-陈福明-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合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贸经、工商系各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职业知识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员“学会思考”为出发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理论方面 (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 (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 (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 (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 (11 )理解IS — LM 模型 、 (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 2 .实践方面 (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 3 )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 大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学院: 财经学院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制定(修订)时间: 2014年6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难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思考拓展】 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GDP的算法 【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5.名义GDP和实际GDP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理解: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掌握: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重点】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难点】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思考拓展】 1.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教学内容】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理解: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2011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它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3)掌握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步骤; (4)熟悉概率分析方法。 第六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熟悉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工作程序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和编制依据; (2)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3)了解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第七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熟悉财务评价的概念、目的、内容、程序;

微观经济学习题1-7章

《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题 1、如果各种经济资源都很充裕即不存在稀缺问题,那么就不需要经济学。 2、社会生产位于生产可能线之内是正常的,而位于生产可能线之上是不正常的。 3、有选择就有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4、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5、实证经济学主要强调“应该怎么样”。 参考答案:TFFFTF 二、单项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实事被称为( b )。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生产什么问题 D.实证经济学 2、稀缺性问题( C )。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3、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经济学科定义为(C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的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都包括 6、资源是稀缺的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更多的生产而消耗光 7、下列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合理组织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组织要素对厂商不利 C.只有合理组织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D.合理组织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 8、下列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此习题中之包括判断、选择和计算,思考问答题见教学大纲每章中所列题目。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学 分 数:3学分 考核方式:院考 编写日期: 2011年 3 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 它是 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 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其核心内 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 设备更新分析、 价值工程、 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 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 第一章 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类业 先修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总学时数: 48 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 0 学时 执 笔 者: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二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3)掌握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步骤; (4)熟悉概率分析方法。第六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熟悉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工作程序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和编制依据; (2)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3)了解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第七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1)熟悉财务评价的概念、目的、内容、程序; (2)掌握财务评价的内容、基本财务报表与评价指标的对应关系; (3)掌握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4)熟悉建设项目经济分析中的计算期; (5)熟悉负债比例与财务杠杆; (6)掌握生产经营期利息的计算;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电子商务《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目录 01经济学基础 (2) 02电子商务概论 (7) 03电子商务英语 (16) 04计算机网络技术 (20) 05市场营销实务 (27) 06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 (32) 07 C语言程序设计 (36) 08经济数学 (41) 09 PHOTOSHOP (50) 10商务谈判与礼仪 (63) 11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 (67) 12电子商务与物流 (75) 13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 (79) 14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文写作 (85) 15 FLASH动画 (91) 16国际贸易实务 (96) 18应用数据库原理与 (109) 19管理学 (115) 20供应链管理 (119) 21消费心理学 (131) 22 客户关系管理 (136) 23 网络营销与策划 (143)

电子商务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授课学时:3学时/周,共48学时(讲授40课时,机动8课时) 课程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3)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经济学的一般知识与原理,尤其是理解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 ●掌握经济学微观与宏观分析的一般方法 ●掌握生产者均衡与消费者均衡 ●掌握国家收入的核算方法 ●了解经济周期的运行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阐述经济现象 ●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衡量企业生产均衡与消费者均衡 ●能够获得个人生活中的效用最大化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经济管理意识 ●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经济学 课程编码:DX001120A 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经济学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言 2学时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四、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二、实证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工具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4学时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第五节对价格的干预的市场结果 一、价格上限 二、价格下限 三、放开价格的意义与局限性 第三章弹性理论 3学时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三、需求弹性的分类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第二节其他弹性 一、需求收入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三、供给弹性 第三节弹性理论的运用 一、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3学时第一节欲望与效用 一、欲望 二、偏好 三、效用 四、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三、消费可能线 四、消费者均衡 第四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一、消费者剩余 二、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三、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第五节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一、劳动供给决策 二、消费与储蓄决策 三、投资决策 第五章生产理论 2学时第一节企业理论 一、企业的形式 二、现代企业的实质:委托-代理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