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畴,是社会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围。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围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体的涵义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2.政体与国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3.政体的选择

(1)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社会政治力量的要求,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国际环境(2)政体选择多样性

(3)~~~~~自主性

(4)~~灵活性和变异性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由一名君主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最高国家权力的政体类型。世袭制

2.制

总体特征: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公社制

2.苏维埃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对国家权力进行的划分与配置。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

1.单一制

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复合制

其一般特征室友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联合体。

(1)联邦制。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2)邦联制。是由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通过缔结条约分享部分国家主权而形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形式。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

国家机构基本特点:

(1)阶级性

(2)社会性

(3)实体性

(4)职权性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的机构职位(首脑)

2.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制定、修改、中止和废除法律的国家机关。

3.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过的法律和法案,并且管理政治与社会事务及各行政职能部门机关事务的组织机关

4.司法机关是指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

一、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三权彼此平行分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掌握和行使

第四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的涵义

一、政治民主的概念

广义:泛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实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

狭义:即政治民主,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1.民主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

2.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4.民主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第一,议会制度。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制度标志,它一般由通过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任期的议员组成,被视为民意的代表机构。

第二,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又称竞争性选举,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机制之一。第三,政党制度。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另一重要实现机制,是西方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要素。

具体原因:

一是工人运动及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

二是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和影响。

三是资产阶级部的矛盾。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

他劳动人民的专政。

局限性:

第一,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第二,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第三,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

第五章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政党的涵义和作用

二、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政党的定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

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第二,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集团中政治上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第三,政党有自己的组织个纪律。

第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与政权联系紧密

三、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

第二,集中阶级的意志

第三,培养政治骨干

第四,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

第二节政党制度

二、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类型

1.两党制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英国

第一,两党活动围绕下议院选举展开。

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美国

第一,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第二,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第三,两党制以单人选区多数制为基础。

新变化:第一,政党存在的社会基础趋向一致

第二,立法与政策主趋同

2.多党制

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政党制度。

三类:

第一,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第二,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第三,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 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 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 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说太下贱。 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 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 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 ★(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 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 ★从整个社会范围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 ★从主体承现者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 ★从实践活动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 认识:深刻了解无知 参与:积极关心冷漠 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 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 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 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解释、预测。 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 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 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客观根,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 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 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 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比较政治学课堂笔记

比较政治学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政治学 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思想、行为和政策的比较而进行研究。它是政治学里唯一的一个把研究方法作为自己名字的分支领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指的是对本国之外的国家的政治进行的研究,并不一定要和什么进行比较。 2、理性选择主义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既是新制度主义的一支,也从属于政治学里的理性选择主义。理性选择主义认为,个人利益的总和不等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理性总和也不等于社会的理性。理性选择主义的重点是,理性的个人在环境约束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选择,并且根据与别人的行动的互动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策略。 3、囚徒困境 它讲的是两个人作案被抓,但警方没有确实的证据,只能靠囚犯中的一个自首并揭发另一个。于是警方向两个囚犯提出,如果一个自首揭发另一个,另一个拒不交代,则自首的可获自由,另一个会获刑10年。如果两人都交代,每人需服刑1年,如果两人都拒绝与警方合作,则警方会因证据不足,两人都获自由。虽然拒绝交代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其中一个人交代了,另一个人就会在监狱里待上十年。因此,理性的囚犯都会选择交代。这个悖论讲的是,对个人来讲理性的选择会导致对集体来讲不理性的结果。 4、社会资本 帕特南第一个将其引入政治学研究的。社会资本的多寡与民主的运行有极大的关系。所谓社会资本,是一种信任的、宽松的、互助互利的、充满公共参与精神的人际关系网络,比如像社区委员会、合唱团、俱乐部、合作社等等。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有合作意识、富于公共精神。这种关系网络有助于民主制度的运行,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 5、公地的悲哀 由哈丁首先提出。它讲的是假定有一片草地为多户牧民所有,如果大家都只管放养,不管养护,那么草地到最后必定沦为荒地谁也用不了。 6、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反动,对传统的重新发现,以及新的价值和宽容的心态。 7、集体行动逻辑 基本含义是指: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集体行动的逻辑指出,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存在冲突,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8、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代表着组织起来的、与国家政权相分离的、以理性精神为基础的政治实体,包含着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认同以及对社会成员利益的关切。它是建立在法律保证的公民权利之上的,其中包括言论、结社、新闻和信仰的自由。

(完整版)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矗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形式,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阶级性和实践性是他的显著特点。 2,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的唯一特征,就是他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是一维的。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空间是

三维的。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2自觉的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有:改造自然界,变革社会关系,科学实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依赖于意识的对象-客观存在,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但这种能动作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与实事求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矗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直接联系和见解联系。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其他联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③第 4、5、6卷, 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④第7、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政治学》主要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教育观和教育年龄分期。 在书中,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把教育视为奴隶主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教育的政治意义,要求由国家创办并管理学校教育。他还把心理学引进教育学的讨论中。他首次提出的教育须依靠并适应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的思想,开启了后代资产阶级"遵循自然"教育思想之先河。他最早依据儿童发展顺序作了划分教育年龄阶段的尝试,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并以之确定了教育的年龄分期,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他认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身心具有作人的某种特性。因而只有遵循这种特性,教育才能卓有成效。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21岁期间受教育的年龄按每7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个时期;从7岁到14岁(青春期)为第二个时期;从14岁到21岁为第三个时期。他把课程分为有用和文雅两类的"文雅教育"思想支配欧美中等和高等教育达两千年之久。亚里士多德及他的《政治学》,既影响了阿拉伯的文化教育,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的发展,又对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及发展,起了相当大的启示作用。他对幼儿教育的专门论述及在道德教育中注重躬行实践的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有借鉴作用。须指出的是,他的整个教育体系,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其中充满了阶级的偏见和反动思想,这些都要需要批判的。 这也正是说明了在该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取之处。不过这大部分体现在他对政治体制方面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提出了“人从本性上说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亚里士多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 一、比较和比较研究 二、政治与政治学 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 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 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 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 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 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

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 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 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 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 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 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 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 一、学科主流的影响 二、主流学科的影响 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 2.人类学与社会学 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 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 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 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 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 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1.后实证主义

2.批判理论 3.建构主义 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 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 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 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 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 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 二、激进主义范式 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 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 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规范研究方法 2.结构研究方法 3.行为研究方法 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 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 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 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

《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她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她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她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著述就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奴隶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危机,社会力量开始发生变化,很多原有城邦的统治岌岌可危。亚里士多德站在陆续兴起的中产阶级的立场,与其师柏拉图希图通过一种理想主义的极端“哲学王”的统治理想相反,希图通过对现实城邦的考察比较以一种调与的中庸的更为实际的途径去寻求优良城邦的建立与存续,首先将政治学从哲学伦理学里分野出来,以分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国家的理论、政体的理论、法治的理论等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就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应该就是一个序言。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什么就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她一切的共同体就就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与君主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就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就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政体的研究也就是全书的核心与关键。“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什么。”亚氏认为政治学就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理想政体应当就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就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她认为,“城邦的本质就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她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与政体。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

政治学概论课堂笔记

第二讲政治的概念 一. 共和主义传统的政治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1. 政治具有最高性: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和其他领域是没有区分的,一切问题都是政治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分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2.政治具有公共性:各种权威有不同类型,政治家所治理的是自由人,主人所管辖的是奴隶。“政治中没有专制者的位置”。武力不是政治的解决方式。 3. 政治是理性言说;人性的特征是in-between,神兽之间,有朽与不朽之间。人最根本的追求就是正当性。 二. 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 韦伯认为德国的政治不成熟:1.经济取代政治:经济是普遍主义的,经济考虑的是利益问题,而政治在本质上关乎生存,政治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发生在国家之间; 2. 在考虑国家政策时怀抱理想主义,以信念替代责任; 3. 主要阶级鼠目寸光,没有担当领导国家重任的阶级,追求一些信念伦理,或是追求一己私利,靠政治为生还是以政治为业; 施密特论政治的概念:1.施密特对自由主义的批评:自由主义的根本误区是不懂什么是政治,在对待凡尔赛和约和处理德国内部事务中很幼稚; 2.理解政治的范畴: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的划分。人类总有一些事情无法用说服与沟通的方法解决,必须诉诸暴力手段。施密特十分精彩地诠释了韦伯关于国家的定义“当各种冲突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国家介入”,政治最高形式是杀人; 3.处理国内政治: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良好的法律构建的政治体系能将大部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面对一些危机国家存在的例外状态主权者可以用法外的权力保卫法; 4.处理国际政治:政治的问题体现为主权的问题,政治的本质是生存问题,不受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约束以争取国家的生存。

比较政治学考试题和答案[1].jsp

《比较政治学》复习提纲 (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比较政治学的目标:比较政治学的目标(static)是澄清、说明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政治上重要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变量,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变量就是可变的量,是指在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时应当加以解析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往往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保持着相互间的联系。因此根据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变量又可以分为:因变量、自变量和干预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是因变量。简单地说,因变量就是研究者意图加以解释的现象或问题。 3、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在一组变量中,能够影响其它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它变量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简单地说,自变量就是那些在理论上有可能影响和制约因变量的那些因素。 4、一元回归分析:求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叫一元回归分析。 5、在比较研究工作中,首先要关注的焦点是:1、首先要关注的焦点是国家之间的比较而非国家本身;2、对于比较研究者而言,要像单一国家之研究专家那样拥有至深的有关知识,不仅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可取的;3、广度与深度至少是同样重要的。 6、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比较政治研究的经典之作。他采取了哪五大步骤开展比较研究?第一步,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第二步,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材料;第三步,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性准则对城邦国家进行分类;第四步,研究不同类型的政体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五步,也就是最后一步,进行概括总结,解释稳定与否的原因所在。 7、就研究主题而言,比较政治学在当代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研究方面或领域?民主与民主化;生态环境与政治;妇女与政治。 8、就理论与研究方法而言,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研究方面或领域?新制度理论主义;理性选择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学。 9、美国哲学家T.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中,使用“范式”一词来表示一种由诸多概念、假设与方法构成的框架,在此框架中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从事着他们的研究。当某一范式需要变化或转型时,就会发生一场科学革命。范式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 10、推论,归纳推论,推论,是指在理论建构工作中所必须使用的、从已经完成解析处理的经验事实中概括出理论发现特定方法。(将经验事实与理论发现联系起来的特定方法。)归纳推论,是从对于诸多个别事实的具体观察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其认识发生的起点所涉及的是对个别事实的认识,而其推理判断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则是在诸多个案中反复发生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特征。 11、推论,演绎推论,是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诉诸于个别事实进而得到有关个案的更加深刻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其特点在于从普遍到特殊、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其认识起点是那些已经建构起来且已经过某种验证的普适性理论,其推理判断过程所关注的是这一理论在具体个案中的适用以及在适用过程有可能发

政治学笔记完整版

2014交大MPA双证 政治学笔记 课程代码:P130505 课程名字: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任课老师:胡伟教授 ——by 朱馨怡第一讲政治权利:国家、非国家和超国家 一、政治权利与合法性 ●罗伯特。达尔:“权利概念是政治分析的中心” ●中国对权利的理解比较正解,认为是好事儿,西方政治理论(政治 科学)对权利比较担心 eg: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政治自由只有在国家权利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 一条经验,有权利的人们使用权利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 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2.阿克顿勋爵: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利趋于绝对的腐败。 3.丹尼斯。顿:阿克顿只表达了一半真理,另一半真理是:权利 可以使人崇高,正像使人腐败一样。 4.“要把权利放在制度的笼子里” (一)权力与政治权力 (1)什么是权利? ●马克斯。韦伯——权力是某一行动者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即使存在反 抗也要实现其意志的可能性。(合法的暴力)“硬权力” ●罗伯特。达尔——权力是一种影响力“软权力+硬权力) ●丹尼斯。郎——权力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即权利是一 种“有意”和“有效”的影响 ●硬权力(武力,经济制裁,etc)vs 软权力(价值观,文化渗透, 威望,etc) (2)什么是政治权力

政治权利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力 (二)权力的类型/形式 ●“硬权力”与“软权力” ●入场顺序,掌声大小,距离等反应了权力的象征 ●——权力是需要包装的 (1)武力——A强迫B服从(强制的权力) (2)操纵——A实际让B自愿服从,但B并不知道A的意图(阴险的权力)(往往通过宣传一种政治理念、信仰、宗教吸引他人,不告诉真实意图) “谎言说了一百次就是真理” 需要独立思考才能规避操纵 (3)说服——A以理服B(平等的权力) 同样通过宣传,但告知真实意图 *1,2,3效率比较低 (4)权威——A命令B做某事(正式的权力) 1)强制的权威Coercive power:不服从受惩罚; ●与武力的差别在于是否正当,即权威具备合法性 ●基本上领导都会适当运用强制权威以树立威信 ●尽量少使用,如果使用最好纳入民主与法制的渠道 2)诱惑的权威Reward power;服从了有奖励 3)合法的权威Legitimate power;把服从当作义务 比如老师,用理论和制度说服人心甘情愿服从。合法权威是比较巩固的 权力 4)合格的权威Expert power;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犹如病人服从医生)——专家治国论 5)个人的权威Referent power;克里斯马——政治权力最高使命:别人能够自觉自愿听你的话 ●Charisma,克里斯马型权力,也叫人格型权力,指人们对特殊类型的 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原指古代 的宗教先知,战争英雄,由马克斯.韦伯引入政治学领域。在管理学 上与职位权利相对而谈。(from百度) ●Chrisma领袖气质:被认为是领袖特有的一种个人气质,能引起大 众热诚的效忠或强烈的热情(from百度) ●现代管理学比较强调多激励少强制 【问题】:我国现在普遍的权威形式是一种什么状况? (三)政治权利的合法性 ●当代西方学者在权力观上的分歧是“社会冲突论”与“社会共识论”, 前者坚持在一切权力关系中强制是不可削弱的因素;后者是强调在 一切权力关系中合法权威的主导地位。 ●实际上,在特定的权力关系中,强制性和合法性因素通常共存,并 交织在一起,——韦伯:国家是“在特定领土内,成功地获得垄断 合法使用物质武力的形式” ●政治学更为主张权力的合法性 (1)合法性的概念:“合法性”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也可以说是政治权利以非强制手段维持其统治秩序的能力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比较政治学及中国视角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3年第1期 比较政治学及中国视角 潘维 什么是“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亦称世界政治),遵循类似自然科学重复实验的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兼用纵向(时间)和横向(地域)比较的方法检验“所有的政治因果假设”。灌输有关“正义”道理的“政治哲学”和“宪法学”曾几乎囊括了政治学的全部。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地理区隔迅速消解、民智大开,学者们接触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机会骤然变得丰富。自此,缺少时空条件比较的价值判断和纯粹思辨逐渐式微。追求对“行为”的“解释”而非描述,即追求“科学性”,成为学科风气。以“为什么”设问,答案必是“因果”的。使用价值中立的“行为”一词、比较其历史的时空条件,创造了政治学的“科学”导向。行为研究让政治“科学”繁荣,原先人文导向的大学“政治系”或“政府系”多改名为“政治(科)学系”(political science department)。在自然科学,若因果假设不能被重复实验所验证,就不能称为科学结论。在社会科学,因果关系主要在“行为”比较中确立,以提出“为什么”和出色的“假设”展示学术水准。其实,即便对纯思辨者,催生新知识也依靠比较。逻辑体系依赖概念定义的精准,但“同样”的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内涵可能不同。内涵不同会导致逻辑体系不同,貌似相同的知识体系在不同语言里就发生变异。 比较政治学并非“显学”,因为比较只是“方法”而非政治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随着政治“科学”的发展,政治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断演化,在西方大学里逐渐形成了以下六个方向:(1)本国政治;(2)比较政治;(3)国际政治;(4)政治哲学;(5)政治科学方法;(6)行政管理。比较方法已在政治学全部六个领域里应用,几乎覆盖了政治学的全部。所以,政治学逐渐不再需要加上“比较”二字,“比较”政治趋于消亡,成为研究“外国政治”的代名词。美国的大学政治系通常有七成以上的教员从事比较政治的教研。“本国”政治于“外国”则是比较政治的一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邮编:100871) 02

漫谈政治学研究方法

漫谈政治学研究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李连江教授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有句名言:有能力者,研究科学;无能力者,侈谈方法。这句刻薄话不足以动摇方法论家的自信,但能让对方法论期望太高的学子冷静。 政治学有方法,方法有教材。可惜有些教材失于故作高深。少数方法论家喜欢以稀粥冒充参汤,设立人力不能及的高标准。诚恳的学者,著述遵循常规,多论通途,少议歧路。结果,总结经验,常变成只谈有用的成功经验,舍弃更有用的失败经验。从学的方面看,只懂方法论的字面意义,顶多学会纸上谈兵。要体会深层意义,必须积累自己的经验。所以,要学会做研究,唯一途径是实做研究。 照逻辑顺序(请注意:不是时间顺序),研究包括六个环节:选题、材料、文献、分析、写作、发表。依次讨论,最后发点感慨,算结语。 选题。政治学与医学有可比之处。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疾病,有夺命的,如癌症;有伤痛的,如关节炎;有烦人的,如粉刺。政治学的主要对象是损害普通人权益的政治制度、行为、文化和价值观。研究中国政治,不妨先想想公认的重大问题,如黄炎培与毛泽东1945年在延安讨论过的历史周期率。选题时,先决定是否关心这些问题。确定了选题方向,再参照正反两面标准。正面,最低标准是决策者是否重视,最高标准是老百姓是否关心。反面,选题须过哂笑关,不能让同行窃笑,不能让研究对象嘲笑。一个问题,人人能说几句,个个言之成理,最好回避;只有专家敢说几句,其言未必成理,才可能成为课题。 材料。材料是自己独有的经验内核,可以是新事实、新数据,也可以是旧数据的新组合、新处理。有经验内核,研究才有根。获取经验内核,常用三种方法,各有注意事项。访谈,须端正态度:是学生请教,不是“微服私访” ;有备而来,期待惊奇;存疑不质疑,追问不挑衅;不指望获得“标准答案”,更不越俎代庖;用具体问题开头,多问“当时怎样”、“后来怎样”,少问“是不是”、“对不对”。整理访谈时,小心鉴别基本实情、疑似实情、策略应答、诚实谎言、选择性记忆、事后合理化。尽信访谈,则不如不做访谈。问卷调查,应参考现成问卷,尽量少照搬;问题和表述最好来自访谈;抽样、操作要严守程序;好样本与好问卷不能兼顾,宁可牺牲好样本。看文字材料,专注纪实。遇到翔实调查,特别是新华社记者的报道,不妨像品文言或啃外语一样精读。 文献。要运用文献,而不是综述文献。学者的天职是创新,整理文

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赵沛执笔人:赵沛开课单位: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编写日期: 2005 课程编码: 6413113 课程中文名称:比较政治学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开课对象:行政管理系开课学期: 7 学分: 3 ;总学时: 54 ;理论课学时: 54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原理》 基本教材:比较政治学导论张小劲、景跃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版。 参考书: 1.曹沛霖、徐宗士主编.比较政府体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4.[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5.[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美]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比较政治学是为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目的是通过对比较政治学的方法、理论体系以及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规律的学习与探讨,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知识,从而为进一步开拓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考和探讨可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借鉴的理论模式和制度模式。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对比较政治学的性质、方法论、理论体系、发展历史与变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3、对政治制度规律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有较全面的把握。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 一、比较和比较研究 二、政治与政治学 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 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 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 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 二、比较政治研究的基本功能 第一篇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 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变迁(4学时) 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

比较政治学期末整理

问题一、政治学五大范畴 政治学五大范畴:政治哲学、本国政治、国际政治、公共政策、比较政治 问题二、比较政治学的特色 (一)研究方法 (1)比较是用对比和鉴别的方式,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 (2)比较研究: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活动和研究方式。 (二)比较政治学在政治学中的作用 (1)在政治学分支学科中以比较的方法见胜。 (2)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基础知识的来源。 (3)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问题三、亚里士多德比较研究五大步骤 1、提出适合于进行比较分析的问题 2、收集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个案资料 3、在个案史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三个相关性原则对城邦归家分类。准则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数量;准则二是 行为方式;阶级结构即不同阶级间权力分配方式。 4、将这一分类结果与稳定和不稳定联系起来,研究何种整体最不稳定或者最为稳定。得出结论:纯粹的 民主制和纯粹的寡头制属于最不稳定的政体,而最稳定的则是混合政体。 5、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若干概括,进而解释稳定与不稳定的原因所在。 问题四、近代的比较研究 (一)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对美国民主条件的分析无一不反正着他对法国社会的分析,而对法国社会研究也为其对美国的研究所证实。 (二)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印度、古代以色列的论文都可以再比较研究的框架内加以理解。 (三)孔德 他第一个将比较方法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孔德将社会学和其他各类自然科学并列,并且在方法论上提出了用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同或相似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 问题五、为什么比较政治学在二战后得到长远发展 1、现实政治发展的影响 法西斯主义的普遍兴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2、学术界知识发展的影响 功能主义分析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分析研究;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有关非西方国家制度的研究资料越来越多 3、理论经典 伊斯顿、多伊奇、阿尔蒙德等人提出的理论经典使比较政治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问题六、系统理论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大卫·伊斯顿:《政治系统的分析》;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笔记 导论 一、比较政治制度的课题与方法 1、比较对象 威洛比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于政府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如何解决有关政府的问题。前者是静态的,相对简单;后者是动态的,比较复杂。 制度是有生命的,指制度是变化的,灵活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政治机构为比较的重点,最核心的是政治制度。 2、比较方法 历史考察法、比较宪法史法、国别比较研究法、比较制度史(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综合分析比较研究。 二、政治机构的历史考察 1、分类标准 A构成基础: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B经济基础:非社会主义政府社会主义政府 C社会基础:氏族政府都市警察政府民族政府世界政府 D主权构造:单一政府复合政府 2、政治权力的变革导致政治机构的更替 政治权力的变革的外部形态有三种: (1)统治机构内部的变革 (2)最高统治者的变革 (3)统治关系的变革 三、政治制度建立的思想文化背景 1、西方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 (1)人性:看作自然属性,把人归属为动物。 伊壁鸠鲁,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趋乐怕苦”; 马基雅维利,从经验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私,贪得无厌”; 霍布斯,从机械主义的视角探讨人性,“自我保护”,欲望与理性(欲望的派生)。 (2)作为目的和手段的民主 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要结成“社会联合体”,才能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社会联合体包括家庭、自由联合体、村镇、城市、国家。国家具有至高无上性,主权属于人民。 密尔顿,从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论述人民主权。公共权利来自人类自我保护、追求的自然权利。官员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代表。 卢梭,人民主权。 (3)法治 亚里士多德,寻求统治必须寻求正义,正义需要权威,权威来源于法治; 西塞罗,官员是法律的创造物,权威是法律给予的,必须依据法律来统治,否则是合理、不道德的; 哈林顿,共和国应该是一个法治的共和国,法治才能保证权利; 洛克,人的财产、公共利益通过法律来保护; 孟德斯鸠,法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