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考古史上一大悲剧定陵(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的挖掘

中国考古史上一大悲剧定陵(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的挖掘

中国考古史上一大悲剧定陵(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的挖掘
中国考古史上一大悲剧定陵(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的挖掘

中国考古史上一大悲剧——定陵(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的挖

明定陵位于北京大峪山东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

13 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妻妾——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 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为何选中定陵作为第一个考古对象,又是什么原因令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悲剧?十三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陵园内全部仿造皇宫建造,到明朝灭亡时,整个陵区的总面积已超过一百二十平方公里,这比当时明朝的都城——北京的面积还要大。其实,60 年前最早确定发掘的并不是定陵,而是明永乐皇帝的长陵。1955 年10 月,由吴晗作为发起者,联合了郭沫若、沈雁冰、邓拓、范文澜等人,联名上书政务院,请求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很快就获得周总理的批准,尽管当时它受到了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等考古专家们的理性反对。不过,由于长陵建造面积实在是太大,一时难以找到墓道,考古学家们在其他十二陵的调查中,他们偶然发现定陵有塌陷漏洞,由此定陵成了最初上书发掘长陵计划的试验品。

《夏鼐日记》清晰地记载了这一波折:1956年8月17日(星期五)……

我建议将定陵停工,改作献陵……1956年8月19日(星期日),上午与陈滋德、朱欣陶、赵其昌诸同志一起至西郊公园,与吴晗同志商谈明陵发掘事,他们仍主张(除赵君外)继续发掘定陵。当

队长赵其昌站在梯子上从金刚墙上抽开第一块城砖时,只听“扑”的一声闷响,一股黑色浓雾从洞中喷射而出,一股霉烂潮湿的气味顿时弥漫开来。过了一会儿,雾气由黑变白,气味儿也没那么浓了。1956 年明代定陵发掘工作考古发掘队队长赵其昌曾回忆说:“定陵挖掘工作并没有走弯路,可以说比较顺利。”为什么说定陵的挖掘是考古史上一大悲剧?赵其昌也曾无奈感叹:“损坏没有发生在发掘之初,而发生在发掘之后,这是万万没有料到的。不无痛心,更不无遗憾,而遗憾再也无法弥补。”定陵出土的3000 多件文物中,丝织品应该是最具价值的。在定陵发掘之前,民间很少见到明代丝织品,存留至今的实物更是凤毛麟角。定陵的整匹丝织品,每卷上都有“腰封”,写着尺寸、时间、产地、质地,极为难得。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考古人员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抹在半腐的衣物上,过了几个月就全变黑、变硬、变脆。再加上当年的文物库房太过简陋,四面漏风,根本谈不上恒温、恒湿、避光,以至于后来出版的考古报告里,大多数丝织品只能呈现支离破碎的损坏状态。更大的伤害是,文革期间,以夏鼐为首的考古学家们被迫离开了岗位。已经打开的皇陵就那样被搁置,大多数的珍贵布料和木料,被直接暴露于自然条件下,迅速干枯腐败。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被扔到野外,让农民劈了当家具。万历和他两个皇后的尸骨,更是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自1956 年定陵发掘以来,十三陵一直没有专业的文物储藏库,定陵出土的3000 余件文物在院内的普通平房里经历了近60 载寒暑。直到于2015 年11 月19 日,明

十三陵“文物大搬家”工作宣布完成,定陵出土的3000 余件文物重回“地下”,搬入政府斥资3000 多万元修建的地下文物库。为什么挖掘帝陵成为中国考古界的禁区?1958 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发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一经公布,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挖开容易,保护却很难,很多奇珍异宝遭到无法修复的毁坏。郑振铎和夏鼐先生随即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不主动发掘帝王陵从此成为考古界的一个定规。?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卷全文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卷全文 作者简介:赵秉忠(1573年~1626年),官至礼部尚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弹劾去职。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臣听说帝王统治国家,必须有经营管理的实政,而后才可管束臣民,综合处理纷繁的政务,才能实现和乐升平的社会。必须有倡导践行的实心,而后才可鞭策百官,振作整肃种种事务,才能建成昌盛兴隆的国家。」 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着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何谓实心,振怠惰,励精明,发乎渊微之内,起于宥密之间,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 「什么是实政?就是要确立社会规范,整饬法律制度。将它们悬挂到宫门高阙外面,载入法令条文当中,先颁布于朝廷殿堂,再散发至各级官府,一直到达各个地区和海疆边隅。整顿梳理,无论巨细,完备详尽,处处严密,丝毫没有疏漏的地方。什么是实心?就是杜绝懒惰懈怠,激励精明强干,从细节小事做起,发自内心深处,由朝廷帝王开始,再风行于京畿邦域,一直灌输到边疆角落。使之潜移默化深入内心。令这种精神志向无不畅达,以至于沦肌浃髓的程度而毫无阻塞。」 实政陈,则臣下有所禀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视听不乱,无散漫飘离之忧,而治具彰;实心立,则职司有所默契,苍赤有所潜孚,意气以承,轨度不逾,无丛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有此治具,则不徒驭天下以势,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维相制,而雍熙以渐而臻。有此治本,则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劳而至。自古帝王,所为不下堂阶而化行于风驰,不出庙廊而令应于桴答,用此道耳。厥后,崇清净者深居而九官效职,固以实心行实政也。 「公布了实政,属下官员就有了受命实行的依据,黎民百姓就有了効力遵从的法度,闻见一致,视听不乱,不担心法律随意变动,以致人们无所拘束,则治国的具体措施就能得到贯彻;树立了实心,各级官吏就会配合默契,百姓也暗自信服,都按君主的意向志气行事,不逾越规范法度,避免了办事琐屑、懒惰懈怠的弊病,则治国的根本目标就得到巩固。有此治国的具体措施,就不独以权势掌控国家,而是以应遵循的操守昭示天下。君臣上下相互约束制衡,则和乐升平的社会就可逐步造就。有此治国的根本目标,就不独以法令条文操控国家,而是以君主的精神思想晓喻天下。君臣上下相互勉励遵循,则国家的昌盛兴隆就能不期而至。自古以来,帝王的作为,不下皇宫的台阶而其教化却有如风驰四方,不出朝堂,则其号令有如桴鼓相应。就是因为用了这种治国之道!后来,崇尚清净无为而治的君主得以深居内廷而百官忠于职守,原本就是以实心践行实政的缘故。」 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 「后世论及的精细明察的皇帝,当首推汉宣帝(刘询),他当政时,官吏称职,百姓安宁,其治理可说是有成效的了!但他却只专心于稽查检举,那么检察不到的就必然有所遗漏,这

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大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1619),一个被清史极度污蔑的皇帝,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国因为他的存在而精彩!或许少一个朝代,中国早就进入君主立宪制,或许多一个万历皇帝,中国的近代史不会如此凄惨.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为明朝修史时的康熙皇帝,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在位时间长,最初都是有极强势的辅政大臣,有着堪称盛世的年代,有着辉煌的胜利,同样的后期倦政,也有着同样的失败.万历皇帝最大的失败是不 断被满清宣传的萨尔浒之役,损失四万;康熙最大的失败是康熙五十六年六万军队全军覆没于准葛尔;而对应万历帝的矿税,康熙年间的国库有着骇人听闻的四千三百万亏空.两个轨道非常相似的皇帝一个被大肆宣传其缺点错误,甚至推论明亡于万历,真是天下奇闻. 要是明朝后面的几个皇帝能象万历皇帝对待熊廷弼那样对待大臣,明朝的历史将会长很多.而康熙则被宣传成千古一帝,前后近三十年的战争和混乱民不聊生(到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后面十几年的九子夺嫡,鸡飞狗跳都被轻轻抹过.不过想想也释然.谁让他有个好孙子,借着修四库全书把史书毁得毁,改得改,文字狱那才叫恐怖,比起他儿子盛世要用禁武令来维持有效多了. 虽然说好皇帝未必就是好人,但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人的私德.毫无疑问万历皇帝用情更专,至少比起从洗衣奴到蒙古公主都兼容并蓄的几乎如种马一般的康熙好得太多了.到万历四十多年双方白头万历和郑贵妃的感情始终不变,虽然不如明孝宗,但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道德楷模.关于万历酒色财气的诽谤.”色” 讲过了,”财”放到后面再讲.我们来看

看酒,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考证,万历每餐必酒每酒必醉,整个一个大酒鬼,但是翻遍史书只有大明万历八年有一次记录,确实是喝多了.只要稍微了解明朝言官的威力,就知道明朝的起居注绝不可能隐瞒万历帝醉酒误事的事件,可是翻遍史料就是没有.而且更耸人听闻的是甚至还有人推论万历后期倦政是因为吸毒,前些日子到定陵,还听到一个导游喋喋不休,万历皇帝好酒而且后来对其骨骸监测,身前还吸过毒,这个简直就是胡扯,每餐必醉加吸毒能执掌中国四十多年?只怕不用几天就玩完了.而康熙虽然没有好酒的谣言,但是对打猎的爱好简直让人吃惊.如果说在承德是为了方便和蒙古各部联系的话,那么密度如此之大的出行这样的理由令人难以信服,一共四十八次的木兰围场,当然还有种说法康熙为了保证八旗军的战斗力,但是前二十年战事不断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演习吗?后几十年需要每年重复同样的军演吗?只能让人认为康熙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国事.更糟糕的是康熙曾经自己宣称一日射兔三百一十八只,我说他那天绝对没有时间处理国事,这个推论应该没问题吧。四十八次出巡,这种围猎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和一餐酒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算万历皇帝真天天喝酒也拍马难及,要怪就怪万历偶然一酒没有和拉动内需联系起来.最后再来说”气”的问题,所谓气无外乎万历皇帝曾经杖责过太监,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清朝还要普遍和无情的多,甚至在乾隆以后入宫的太监只能姓秦,赵等几个姓.这一切是因为”英明”的满清皇帝认为明朝太监之祸尤烈,所以清朝对太监的责罚之恐怖让人震惊.不过如果麻子皇帝再活五百年,看到清朝女人之祸尤烈,会不会穿越回那个年代宣称不近女色?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 第一节冲年即位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是明穆宗第三子。穆宗有四子,长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钤,俱早亡。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所生,封潞王。朱翊钧幼时的命运并不好,由于明世宗晚年迷信道教,“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①,不要说他没有被立为皇太孙,就连他出生的消息,穆宗都不敢向世宗奏报,出生两个月不敢剃头发,甚至到了五岁还没有起名字。直到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穆宗才为他赐名,叫翊钧。穆宗说:赐你名字,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含义非常重大。你当念念不忘②。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朱翊钧虽然年幼,却很懂得这个道理。穆宗任命一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学习非常用功。其母李氏“教子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挚之登辇以出”①。由于讲官的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以及他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夸耀说:“朕五岁即能读书。”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终因纵欲过度,病入膏盲,病死于乾清宫。 隆庆六年六月初十日,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改元万历,以翌年为万历元年。 明神宗即位时,摆在他面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朝纲,矫除积习”②。这个问题,以后变得更为激烈。穆宗弥留之际,授高拱、张居正等人为“顾命大臣”,嘱咐他们和内外文武百官一起,“协心辅佐”年幼的皇太子。神宗自己在登极诏中也命令他们:朕方在冲年,尚赖文武亲贤,“共图化理”,“与民更始”。如今,先皇尸骨未寒,小皇帝看到的却完全是另一种情景:那些“顾命大臣”,不是“协心辅佐”,顾及民族的利益、百姓的生死,而是首先顾及自己,为了争夺地位和权力,开始火并起来。同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堆积如山。面对着这些重重的困难,这个小皇帝没有畏缩不前,为了“皇图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气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杀予夺在朝廷这根权柄,励精图治,推行新政,在位前十年中很有所作为。 ①于慎行:《穀山笔麈》卷二《纪述一》。 ②谈迁:《国榷》卷六五。 ①《明史》卷一一四《孝定李太后传》。 ②《明史》卷二○《穆宗纪》。 第二节励精图治 万历元年(1573)到万历十年(1582),是明神宗人生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他用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大力支持张居正以整理赋役为中心的社会改革,从而换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相对安定的局面。 明穆宗末年,高拱为内阁首辅。高拱,“性直而傲”,“持论多偏”,说话随便,常常为此得罪人。他与徐阶有矛盾,在徐阶谢政归里以后,高拱即“扼阶不遗余力”,为此又与张居正关系破裂,成为冤家对头。高拱主阁,坚持反对宦官越权,为此触犯了当时内廷的大红人太监冯保。冯保遂与张居正内外串通起来,欲置高拱于死地。穆宗去世时,高拱以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神宗即位后,冯保将这句话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讲,十岁小孩哪能决事当皇帝”。神宗听到这话,“专权之疑,深中帝心”。他不问高拱说此话的背景,是否属实,即于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六日将他免职,以张居正取代他的位置。此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他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卷一百四十中考语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理解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卷一百四十中考语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 题理解 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仕为龙阳典史④。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⑧。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③典史:县令的属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赋:拖欠赋税。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此指宫门外。⑦疏:给皇帝的奏章。⑧不报:不答复。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⑾万历:明神宗年号。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 “登闻鼓”及其他。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 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 (A)上告;(B)到;(C)登上; (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 (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译文】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 【参考答案】 28.青文胜为民请命 1.①做官②靠近③准备④同情⑤县⑥祭 2.①② 3.①每年遭遇水灾;②死者接连不断;③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④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

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制度的产物

读书笔记 |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制度的产物 前两周在书店历史读物的架子上翻到了《万历十五年》,忘了从什么时候知道的这本书,反正是在脑子里很熟悉的名字。大概因为前段时间刚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历史的兴趣还比较高涨,趁着自己脑子里依稀对这段历史还有一些印象,便想着赶快读读看。 认真打开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些读后感,除了大部分传统的读后感(类似于书的总结和介绍),还看到一篇完全不介绍大家读《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帖子,作者大概是从头到尾都批判了黄先生的“大历史观”,更是以陈梧桐教授的评语做结尾:“(万历十五年)作为学术著作尚不够格,作为大众读物传播的是错误的明史知识,实在不值得肯定和热捧。” 或许从明史研究者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存在很多不可取的地方,甚至是错误;也许,这是研究者之间对于同一问题或历史事件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总之,就如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这本书不至于一无是处。 打开书本读完万历皇帝这章后,从学者的角度,文中论述到历史史实的部分,有出处、有根据,所有故事情节与《明朝那些事

儿》里我所读到的几乎一样,只不过是作者表达的方式不同,一个用写小说的方式,一个用文学创作的方式。 万历自小登基,从小接受极为严苛的教育、训练,学四书五经、书法、历史,没有兴趣一说,全是必学,而且一种学的好了,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习另一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要时刻做 好预习、复习,因为有如师如父的张首辅时刻监督着。 婚姻也是为了完任务,没有爱情一说,皇后的选择权几乎不 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宠妃也不能由着性子封赏,就连立谁为接班 人也面对着重重掣肘。 皇帝,代表着无上的权利,可也处处充满着高处不胜寒的凄凉,没有人可以相信,哪怕是从小培养自己的如父一般的张首辅、生生母亲、枕边人、甚至是亲生的儿子。有权利的地方,便有战争。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 黄先生说: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 这话对,也不对。 天子,也不过是社会可以正常运行的其中一环,他有决策权、一票否决权,可诺大的朝廷,每一个官员都对他的决定提出附和、建议或反对,势力之大有时是不受皇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他是制度的产物。可是,他也不仅仅是制度的产物,还是历 史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是历史背景下的必然,和历史发 展的产物。 黄先生还说:皇后,只是一种制度的附件。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7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77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9-6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以下是: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韩敬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马之骐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钱谦益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57名 朱彩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徐尔恒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郑祖法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任国桢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陈伯英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叶官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胡一鸿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梁鼎贤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赵琦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林铭鼎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士出身 杨尧华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1

朦胧而诡谲的尘沙——点校共谈《明神宗实录》

朦胧而诡谲的尘沙——点校共谈《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朱翊钧。大明最受争议和热度最高的君主。称颂和痛骂,昏君和明君,盛世和败世,黑暗和光明,他都背负上了。那段四十八年的历史是明朝历史上最朦胧,最诡谲的时期,纷乱而精彩。研究明朝,神宗和他的四十八年是最重要的点。要探究万历的历史,最贴近真实面目的只能是明实录了。明史,我想尽管有高度可信,诸君也是口诛笔伐的,不便拿来讨论。百多万字的实录,基本不可能点完。所以,截取有价值的片段,跳跃不会大,那些浮夸、繁琐的赘述将直接略过。实录开篇,序言很长,而且辞藻华丽而空泛无意义。不点不译,略过。直接进入正文。原文已经本人不才标点有误敬请指出:《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一》 自本卷起,至卷二。隆庆六年,六月甲子止。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翊钧。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子也。母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以嘉靖癸亥八月十七日酉时生,上先是。穆宗皇帝长,次皇子皆殇而弟。景王之国亦未几薨逝,本支未树。中外朝野以为忧,世宗皇帝虽讳建储。然无时不勤贻谋之虑及,上生而后喜可知也。穆宗皇帝久居藩邸,以潜时乾惕之励,登极明年即俞。群臣之请册为皇太子,又明年延

见群臣出阁讲学。更慎选博闻有道术者,以资启沃,无间寒暑。累朝蒙养之功,未有若是豫且早者。上英明天纵,而更敦大优容,动必中节。 本人可能有误的翻译: 神宗....皇帝,名叫翊钧,穆宗皇帝之子。母亲为孝定贞..皇后。生于嘉靖癸亥年八月十七日酉时(1563),从这点看,他是先子。(“上先是”本句翻译无力,处理为先子,不知道对不对,求大神)穆宗皇帝为长子,次子们做为弟弟都去世了。景王没有多久,也去世了,本支系也便没有了血脉。朝廷中外以此为忧患,世宗皇帝虽忌讳立储之事,然而无时不刻不思虑忧心着这事。神宗皇帝出生后,他的欣喜可想而知。穆宗皇帝久居王府,潜心等待乾坤。登基后,明年改元。(本句不通)群臣请册立朱翊钧为皇太子,又一年,将翊钧迁出面见群臣,出阁讲学。穆宗慎重地为他选择博闻有识的人,来启发太子的沃沃智慧,无论寒冷,酷暑。朝廷上下都有启蒙养育的功劳,自古以来,没有像这般早早地预先培养太子之事。神宗皇帝,英明天纵,宽厚有优越的面容,做事守节禀义,极有分寸。翻译不太在行,觉着错漏十分。敬请大神指点。这段是实录的开头,交代了神宗的出身,古代还是十分看重这个的。说的嘉靖皇帝很在意这件事,这多半是为了挽回皇族的面子.....后几句描写了神宗的智慧,和极早地受了教育,这在自古以来竟然是没有的。无间寒暑,说明他的读

历史趣谈明神宗尸身在棺椁内的神秘姿势之谜 定陵地宫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神宗尸身在棺椁内的神秘姿势之谜定陵地宫谜 导语:发掘帝王陵寝的声音近来有不小的响动。早一点,有人建议开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多条,因有专家说下面埋有500吨的珠宝,有人又动起了唐高 发掘帝王陵寝的声音近来有不小的响动。早一点,有人建议开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多条,因有专家说下面埋有500吨的珠宝,有人又动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念头。借此股“挖祖坟”的声音,今天就来说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大陆开启明定陵的事情——到2007年,距定陵地宫棺椁开启时间,是50年,正好半个世纪。 朱翊钧,史上所称的万历皇帝,明朝第13位皇帝,系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1572年,10岁时开始当皇帝,到1620年病死,在位长达48年。万历是其年号,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先后有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定陵即为他与两位皇后的合葬墓。 就考古的一般常识来说,陵墓的发掘必须要注意的,一是墓主人的尸体情况,二是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字,而不是金银财宝那些陪葬品。所以,开启梓棺一般是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考古程序,要求相当严格,在主要专家或是主政官员到场的情况下,才会打开棺椁。定陵,作为一座一级帝王陵,其发掘过程也是极其小心的,参与定陵考古的专家和领导,对棺椁的开启慎之又慎。 明神宗朱翊钧标准像 当时,发掘人员小心打开棺椁后,现场专家大吃一惊—— 朱翊钧尸骨放置在一条锦被上,锦被两边上析,盖住尸体。尸体头西脚东仰卧,肌肉已经腐烂,仅剩骨架。面向上,头顶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手放在腹部。手 生活常识分享

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

1.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 看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张居正近乎完美的政治经济改革,是濒临绝境的大明王朝又重新崛起。在李太后和冯保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万历新政,张居正执政10年,国库充盈,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大明江山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张居正的权势也到了顶峰,可以说虽为宰相,实为行使天子职权,朝野上下莫不仰其鼻息。万历皇帝成了御座上的摆设。当时的万历称呼张居正为相父,君臣关系被称作鱼水关系。可张居正死后,万历180度大转弯,疯狂清算张居正,对张居正灭门抄家,还准备剖棺鞭尸,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大多都不得善终,很多都得到残酷的清算。比如商鞅被五马分尸,吴起被乱箭穿身,王安石忧郁而死。其原因是改革虽给民众带来好处,但触犯了豪强地主得既得利益。俗话说:为政不得罪巨室。张居正的雷霆霹雳式的改革,树敌无数,触犯了一些皇室贵族的利益。尤其是以李太后的父亲李伟这位当朝国丈为首的反对派,对张居正是恨之入骨。张居正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形成。 当时,尽管有李太后的鼎力支持,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张居正父亲去世后的反“夺情”事件,就是反对张居正的预演。民间甚至传出了“黑心宰相卧龙床”“张居正与李太后生了两个儿子”“万历是张居正的儿子”之类抹黑张居正的谣言。 当时无法进行DNA鉴定,反对派的谣言的杀伤力确实很大。况且当时貌若天仙的李太后年近28岁寡居,正是青春勃发的美貌少妇,张居正是当时辬准的俊男,靓男俊女相互倾慕实属正常,引起别人的遐想和猜测不可避免。据史料记载,李太后确实心仪张居正,对张居正有过多次示爱的暗示,可是严守臣子礼仪的张居正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至于两人是否有一腿至今仍存争议。后来的张居正纵情声色,不能不说是对“想得到却不敢得到的与李太后爱情”的一种矛盾心情的宣泄。 当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即位后,面对巨大的风言风语,只好把吕不韦流放,后来逼其自杀。秦始皇为何这样做呢,因为这影响到皇权的合法性,只有秦始皇对待吕不韦狠,才能堵住“造谣者”的嘴,才能维护封建正统。如果父子相认,结局就是全部灭门,死路一条。 大家看过电影《菊豆》吧,杨天白为何认杨金山这个符合传统礼教的“假爹”,而击毙违反正统观念的杨天青这个“真爹”,就因为假爹被世俗所认可,真爹被舆论所不齿。 想想一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己的正统,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为了堵住来势汹汹的各种谣言,万历只有毁掉张居正“一家”,而保住大明江山这个“大家”。212年,万历神宗皇帝下诏,查抄居正之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被开棺戮尸。其子其弟等等,全部发配“烟瘴地面”。清算张居正时,平时很多大臣明哲保身,那些对张居正溜须拍马的张四维之类的小人对提拔自己的张居正攻击最踊跃,只有张居正生前最看好的可又平时最不买张居正帐的那位水利专家潘季驯站出来为张居正说了几句公道话。随之,歇斯底里的万历罢免了潘季驯的官。狂呼:“就是天下的所有河道全部决口,也要撤潘季驯的职!”对于儿子的疯狂清算,那位对张居正最为支持的李太后并没有站出来进行阻止,说明她也出于避嫌的考虑。 张居正被清算后,依附张居正的能干的大臣比如名将戚继光等全被弃用,朝堂上到处布满了所谓的只会夸夸其谈的“清流”。这些“清流”没有只会空谈误国,没有实干的能力,大明王朝开始急剧衰败,张居正执政期间生机勃勃的时代结束了。万历从此28年不上朝,或许是对自己身世的不自信,从心里自认为就是张居正的儿子而心存自卑,不敢理直气壮的面对天下?或许是为了堵住波涛汹涌之口,对自己亲自发起的栽赃清算张居正这位为大明江山立下丰功伟绩的千古一相而心存内疚,良心发现而羞于见人? 据说,那位因反对张居正“夺情”而被打断双腿的青年俊杰邹元辬,在几十年后,看到腐败不堪的朝政和民不聊生的现实,他终于理解了张居正的良苦用心,终于明白张居正是正确的,自己是错误的。白发苍苍的邹元辬,拖着被张居正打残的双腿,为张居正奔走鸣怨。 皇权保住了,万历的地位稳固了,做了10年宰辅的张居正仅仅查出了10万两银子,不及冯保的百分之一,这在“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清算张居正后,大明王朝再也没有勤于任事、敢于担责的大臣了。朝堂之上布满了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庸官。40年后,面对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崇祯皇帝终于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并题诗一首:“板荡之后,而念老臣;播迁之余,而思耆俊。”为张居正彻底平反,重新尊为国师。 历史终于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显示其公平!

明朝万历三年

明朝万历三年(1575),烟草由吕宋传人台湾、福建。1579年,利玛窦把鼻烟带入广东,中国吸烟人口大增。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烤烟城功,1937—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请查看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bf17535189.html, 5、国外的烟草是如何传播的?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船队探险航行在美州圣萨尔瓦多岛,看见那里的印度第安人手执火把,嘴里叼着草叶在吸烟雾,感到很奇怪。当他们继续舫行到今天的古巴和海地时,又见到许多男女也是手里拿着点燃的草叶在吸,后来才知道他们点燃的是用烟草叶包裹的玉米叶丝。哥伦布本人虽然对印第安人抽烟的习俗并不感兴趣,但是船上的那些来自西班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水手们却对此着迷不已,步后尘者还有西班牙殖民者和殖民地居民们。殖民者们返回自己的国家后,便将抽烟的习俗带回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来这种象征财富的习俗又传入法国,再通过派驻葡萄牙的法国大使让·尼科(Jean Nicot,尼古丁和烟草的拉丁文学名Nicotianatabacum就是取自他的名字)传入意大利。在英国,沃尔特雷利(Walter Raleigh)爵士可能是引入烟草并使抽烟成为一种新时尚的第一人。1612年,美国的弗吉尼亚(Virginia)州就率先开辟了烟草种植园。1631年,马里兰(Maryland)州也开始种植烟草. 请查看网站 戒烟产品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bf17535189.html, 戒烟知识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bf17535189.html, 6、我国的烟草是如何传播的? 明末名医张介宾的《景岳全书》中记载:“烟草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种植之矣。”现代历史学家吴晗经过考证认为:“最初传入烟草的是17世纪初的福建水手,他们从吕宋带回烟草的种子,再从福建南传到江浙。”有四条:(1)第一条路线:从吕宋直接传到我国福建的漳、泉两州。(2)第二条路线:从南洋即南海以西的沿海各国或越南传入澳

明神宗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是在位最久的皇帝,前期在严母、贤臣的约束、督导之下,尚能克己尽职、有所作为。等到严母撒手、贤臣罢黜,他便懒散拖沓、荒怠政事、沉溺酒色、贪财好货,致使明朝踏上了亡国之路。 严督学习贤臣柄政:五岁的时候,在母亲的要求下,穆宗准许他读书,这在明朝算是一个特例,也因此给大臣感觉他是位早慧的皇子。登位之后,举行“经筵”,在张居正和母亲的严格督促下苦学圣贤之书,母亲时常用张居正来吓他,导致滋生了对张居正的不满情绪。但他为人至孝,所以谥号孝显。前十年,首辅张居正大胆改革,取得了一定绩效。张居正在边防上,重用了抗倭将领戚继光镇守蓟州一带。 控制大权万历三征:张居正死后,因当初宠信太监被逐出宫一事,且张居正有招权树党和收受贿赂的事实,受到神宗的清算,抄家和追夺谥号。经此清算事件,控制了朝中大权。而后经历万历三大征,显示了其运筹帷幄的才能。 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但是政局稍稍稳定,他便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在首辅申时行的建议下,对奏章进行了“留中”处理。后来,甚至连上朝都不去了,有些官20年才见到他,且懒于任命官员,导致缺官现象严重。横征暴敛肆意挥霍:贪图享乐,想到“开源”的点子,同时还向全国派出大批太监,充当“矿监”和“税使”,对百姓进行横征暴敛。万历三十年,神宗病倒,以为自己不久人世,为了捞个好名声,下诏停止先前的行为。

但是第二天竟然突然好了,结果很后悔,一个劲的派人要回前诏。 建储纷争朝党火并:神宗因为朱常洛的生母是宫女,对立其为太子之事不愿意。后宠爱的贵妃生了朱常洵,想要废长立爱,由此和守正的大臣有了长达15年的建储之争。提出过“待嫡”和“三王并立”的做法,但都在大臣的反对下作罢。因为建储,朝臣也分为一些党派,在十几年的建储之争中逐渐公开化。当时的党争在“京察”问题上表现的很激烈。 民情激变边疆不宁:万历中后期,政治极端腐败,各地痛苦连连,反抗斗争遍及全国。同时在北部边陲,统一了女真部落的努尔哈赤公开与其为敌。努尔哈赤以杀祖杀父之仇等“七大恨”誓师伐明。在意识到亡国的威胁后,感到困顿和凄凉,病倒去世,葬于定陵。 “开源”(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的多少作为效忠的标准) “京察”(考核京官的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根据考察结果对官员进行升降) “留中”(对上陈的奏章留于宫禁中,不批答) “经筵”(每月逢二日,官员听翰林院和国子监官员讲经史)

大明王朝十六帝资料

贪财怠政的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少年天子承大位时期、亲政时期。 一、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 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的朱翊钧,由于祖父嘉靖皇帝晚年多疑,怕裕王朱载垕威胁他的皇位,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裕王府产下新生儿的喜庆气氛很快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 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有人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所以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他的父亲明穆宗,无能好色的朱载垕,只因为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名臣良相辅导,便使得隆庆一朝的六年,成为一个太平盛世,而自己也被称作为“太平天子”,可谓奇事。《明史》评价说:宽恕有余,而

刚明不足。 少年的朱翊钧深得父亲明穆宗的喜爱,他被立为太子后,穆宗皇帝便任命张居正为太子太傅。每当太子读书,阁臣和太子太师都尽心辅导。 朱翊钧所受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正是他继位之初能勤政的原因。朱翊钧的母亲李氏,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对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长时间罚跪。即使朱翊钧做了皇帝以后,她也不放松。 正是由于张居正、太子太师等臣的忠心辅佐,李氏的严格管教,以及他本人的努力,朱翊钧的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了不少治国治民的本领。 二、少年天子承大位 10岁开始登基,全不像至愚至昧蒙童,在大学士张居正辅助下,他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然而此时的小皇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 慈圣皇太后对万历皇帝有极大的影

历史趣谈明朝万历皇帝定陵 地宫湿气重重阴气森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万历皇帝定陵地宫湿气重重阴气森森 导语:明定陵建于明万历十一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公元1584年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它是为明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合葬墓。1956... 明定陵建于明万历十一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公元1584年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它是为明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合葬墓。1956年由郭沫若、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它迄今我国唯一一座被发掘的皇陵。目前的定陵是遗址性专题博物馆。 定陵其实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修建,历时6年才完成,耗银八百万两。定陵建成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目前定陵已成为北京最着名的旅游点之一。 隆恩殿遗址,这里曾遭受过三次大火,地面建筑绝大部分遭到毁坏。当年李自成下令捣毁定陵、庆陵、德陵城墙与城门,“砖石遍地,大火三日不绝”。后来清军入关后,又对明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定陵地宫由五座勇条石砌成连通的大殿组成。前殿,面宽6米,进深20米,顶高7.2米。殿内无陈设物品。中殿,进深32米,面宽和顶高均同前殿,殿内陈设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座椅、五供和长明灯。 宝顶。这个封土堆的下面就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们长眠的地宫。1620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和自己的一位皇后先后病死并同时下葬定陵,另一位早年病死的皇后也被迁来三人一起合葬。 金刚墙(一种加固性质的墙),当年考古学家就是在这进入地宫的。定陵地宫中当年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除了少量祭祀用的礼器外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 地宫走道由于深埋地下,即使炎热夏季这里依旧湿气重重,阴气森森。 生活常识分享

万历皇帝的怠政

明神宗对明后期的影响 ——从万历皇帝怠政的角度分析 摘要:万历皇帝的怠政是由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应从张居正及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压制、国本事件以及万历皇帝自身心理的方面来解读。由此而引发的怠政的表现、怠政对明朝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万历皇帝的怠政对当下的启示及教训。即“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 关键词:万历皇帝怠政原因表现教训及影响 万历皇帝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讳翊钧,穆宗第三子也。母贵妃李氏。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继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长达48年之久,即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在其在位的48年里,怠政就长达30年。著名明史专家孟森曾评价万历皇帝说“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历时最久,又可分为三期: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而又或胜之。盖居正总揽大柄,帝之私欲未能发露,故其敢济可观,偏倚亦可厌,而若穆宗至嗜欲害政则尚无有,纯乎阁臣为政,与高拱之在穆宗朝大略相等。至居正卒后,帝亲操大柄,泄愤于居正之专,其后专用软熟之人为相。而怠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惟倚阉人四出聚敛,矿使税使,毒遍天下。庸人柄政,百官多旷其职;边患日亟,初无以为意者。是为醉梦之期。至四十六年,清太祖公然起兵,入占辽、沈,明始感觉,而征兵征饷,骚动天下,民穷财尽,铤而走险,内外交乘,明事不可为矣。是为决裂之期。”而万历皇帝怠政的前因后果则显现无遗。 一、万历皇帝怠政的原因 万历皇帝从亲政之初的励精图治到后期的长期怠政的转变,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从明朝的历史渊源和政治背景出发,将万历皇帝怠政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压制 万历皇帝怠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官集团对其皇权的压制,两者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的越发的激烈,以至于达到顶峰。而两者之间矛盾的深化,最终导致了万历的长期怠政。 文官集团的则是以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代表,万历亲政初十年,张居正对其的压制表现尤为突出,而万历皇帝只能作为学生受着帝师张居正的辅导和操控。张居正当时所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万历的皇帝身份。在张居正辅政期间,明朝出现了暂时繁荣的局面。年幼的万历皇帝对于出现的大好局面表示欣慰,因而对张居正赏赐有加。但张居正利用皇帝年幼无法亲政,对皇权有极大地分割,从而导致日后的两者之间矛盾的尖锐。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丙午,张居正卒,终年58岁。一代名相谢世,万历悲痛,下令辍朝一日,举国哀悼,赐祭九坛,礼视国公兼师傅,赠上柱国,谥文忠。明代身后得赠上柱国者,只有洪武朝武臣江阴侯吴良,永乐朝僧人太子少师姚广孝和张居正三人。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两年期间,神宗对他的态度马上就来了个大转弯。剥夺了张居正的一切政治荣誉,将其满门查抄,万历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在对张居正的清算中,万历皇帝也了解到张居正阴暗的一面,明白了道德伦理和私心贪欲是一体的,而文官集团却常常向他展示阳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65

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进士)名录065 纂辑者:广东海丰刘世高、刘志达、刘志兴2012-08-17 谨献给对明朝、清朝各科殿试金榜有兴趣的贤达参考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万历年间共举办科考16次,共取一甲48名、二甲985名、三甲4050名,合5083名,平均每科取士317.688人。 以下是: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名录 第一甲进士及第共3名 孙继皋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1名进士及第 余孟麟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2名进士及第

王应选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一甲第3名进士及第 第二甲进士出身共70名 支可大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名进士出身 周希贤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2名进士出身 王泮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名进士出身 孙矿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4名进士出身 沈璟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5名进士出身 马慥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进士出身 陆檄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7名进士出身 林缵振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8名进士出身 萧景训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9名进士出身 萧应宫1574年明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10名进

明朝皇帝家谱

明朝皇帝家谱 明朝皇帝个人小档案: 1,姓名:朱元璋属相:龙享年:71岁,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父亲:朱世珍(俗名朱五四)。母亲:陈氏。初婚:25岁。配偶:马皇后。子女:26子,16女。出生日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卒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陵寝:孝陵:南京东郊紫金山独龙峰玩珠阜南。接班人:朱允炆,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最失意:朱标早逝。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最痛心:马皇后病逝。最擅长:反腐倡廉,刚猛治国。 2,姓名:朱允炆属相:蛇,享年:不详。年号:建文,庙号:惠帝。谥号:无。父亲:朱标,母亲:吕妃初婚:16岁。配偶:马皇后。子女:2子。出生日期: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卒年:不详陵寝:无。接班人:朱棣,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最失意:失去帝位,死因不明。最不幸:平燕失利。最痛心:削藩未果。最擅长:诗文。 3,姓名:朱棣属相:鼠,享年:65岁。庙号:太宗,成祖(嘉靖)父亲,朱元璋。母亲:马皇后,一说碽(贡)妃,初婚:17岁,配偶:徐皇后,子女:3子5女,出生日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卒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陵寝:长陵:北京昌平天寿山主峰南。接班人:朱高炽,最得意:得皇位,最失意:夺位不正,人心难服。最不幸:病死行军途中。最痛心:诸子争储位。最擅长:弘扬传统,尊文善武。 4,姓名:朱高炽属相:马享年:48岁,年号:洪熙。庙号:仁宗,谥号:昭皇帝。父亲:朱棣,母亲:徐皇后。初婚:18岁,配偶:张皇后,子女:10子7女。出生日期: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卒年:洪熙元年(1425年)。陵寝:献陵:北京昌平天寿山一岭南。接班人:朱瞻基。最得意:保住帝位。最失意:身体虚弱,不重视保健。最不幸:在位一年。最痛心:弟弟们图谋夺嫡。最擅长:等待。

万历皇帝的母亲是怎么由宫女变成皇后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万历皇帝的母亲是怎么由宫女变成皇后的 导语: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崇祯皇帝的曾祖母,姓李,其闺名不详,没有流传下来,故一般只称她为“李氏”或李太后、孝定太后(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崇祯皇帝的曾祖母,姓李,其闺名不详,没有流传下来,故一般只称她为“李氏”或李太后、孝定太后(孝定是谥号),漷县(今北京市通州漷县镇)人,生于嘉靖廿四(1545年)。她出身卑微,在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是裕王府邸里的一名宫人,后来偶然得到裕王宠幸,生下了儿子,遂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在位6年后驾崩,死时年仅36岁。 按明朝惯例皇帝驾崩后,应由皇后之子继承帝位,但是隆庆皇帝的皇后陈氏,一直体弱多病而没有孩子。因此隆庆皇帝驾崩后,就由李贵妃之子朱翊钧继承了帝位即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一心只想着玩乐,哪里会治理国家。难怪大学士高拱叹息道,“十岁孩童,安能治国!” 虽然万历皇帝还是个无知的孩童,但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却不是一般的人,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妃中,少有的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当时不仅在后宫中执掌大权,而且对于国家的政事,也是处处插手。因此万历朝早期的一切内外政事,曾一度由李太后执掌,相传在万历皇帝上朝时,李太后还曾经垂帘听政。隆庆皇帝驾崩后,新帝朱翊钧登上帝位,按照旧制新帝登基后要给先帝后妃上尊号。明朝规定,天子立,尊先帝的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而生母不是先帝的皇后,则天子的生母也称太后,只是在太后前加徽号以示区别。当时李贵妃在宫中很有势力,司礼监大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贵妃,就与重臣张居正在私 生活常识分享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原稿讲课讲稿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原稿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 1. 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A.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 朝政混乱 C. 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 D. 宦官专权 2.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 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成为起义的主力军的是 A. 王二的军队 B. 李自成的队伍 C. 张献忠的队伍 D. 高迎祥的队伍 4. 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征战,完成 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A. 铁木真 B. 阿保机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5. 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 A. 1635年 B. 1636年 C. 1644年 D. 1616年 6. 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A. 李自成 B. 吴三桂 C. 多尔衮 D. 吴应熊 7.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对应 关系正确的是 A. 元昊契丹 B. 成吉思汗满洲

C. 完颜阿骨打党项 D. 努尔哈赤女真 8.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9. 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A. 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B. 提出“均田免赋” C. 不得侵占民房 D.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0.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上述是引自《石匮书后集》一书的一段材 料,材料中的“闯王”是指 A. 陈胜 B. 刘邦 C. 黄巢 D. 李自成 12. 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权 C. 陕西连年大旱 D. 土地兼并严重 13. 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 明神宗20年不上朝听政 B. 政府巧立名目加派赋税 C. 1627年陕北大早,官吏照旧催逼税粮 D. 皇室、贵族、官僚等大量侵占民田 14.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 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 A.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