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Boost功率电路的PFC计算

Boost功率电路的PFC计算

Boost功率电路的PFC计算
Boost功率电路的PFC计算

PFC 电感计算

通常Boost 功率电路的PFC 有三种工作模式:连续、临界连续和断续模式。控制方式是输入电流跟踪输入电压。连续模式有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和滞环控制等。

连续模式的基本关系: 1. 确定输出电压U o

输入电网电压一般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U in ±Δ%),为了输入电流很好地跟踪输入电压,Boost 级的输出电压应当高于输入最高电压的峰值,但因为功率耐压由输出电压决定,输出电压一般是输入最高峰值电压的1.05~1.1倍。例如,输入电压220V ,50Hz 交流电,变化范围是额定值的20%(Δ=20),最高峰值电压是220×1.2×2=373.35V 。输出电压可以选择390~410V 。

2. 决定最大输入电流

电感应当在最大电流时避免饱和。最大交流输入电流发生在输入电压最低,同时输出功率最大时

η

min max i o i U P I =

(1)

其中:o o o I U P =;)%100(min Δ?=in i U U -最低输入电压;η-Boost 级效率,通常在95%以上。

3. 决定工作频率

由功率器件,效率和功率等级等因素决定。例如输出功率1.5kW ,功率管为MOSFET ,开关频率70~100kHz 。

4. 决定最低输入电压峰值时最大占空度

因为连续模式Boost 变换器输出U o 与输入U in 关系为)1/(D U U i o ?=,所以 o

imim

o p U U U D 2max ?=

(2)

从上式可见,如果U o 选取较低,在最高输入电压峰值时对应的占空度非常小,由于功率开关的开关时间限制(否则降低开关频率),可能输入电流不能跟踪输入电压,造成输入电流的THD 加大。 5. 求需要的电感量

为保证电流连续,Boost 电感应当大于

If

D U L p i Δ=

max

min 2 (3)

其中:max 22i I k I =Δ,k =0.15~0.2。 6. 利用AP 法选择磁芯尺寸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磁芯有效截面积

B

fN D U B N T U A p i on i e Δ=

Δ=max min max

min 22 (4)

如果电感是线性的,有

k B B

I I i 22max

=Δ=Δ (5a) 因为Boost 电感直流分量很大,磁芯损耗小于铜损耗,饱和磁通密度限制最大值。为保证在

最大输入电流时磁芯不饱和,应当有 ())100(12

o

s B k B B

B <+=Δ+ (5b) 磁芯窗口面积

w

i w jk N

I A max =

因此,面积乘积

jfB

kk D I U jk N I B fN D U A A AP w p i i w i p i w e 222max

max min max max min =?Δ=

= (6)

其中k w =0.3~0.5窗口填充系数,也称为窗口利用系数。B

输出功率在1kW 以上,一般采用气隙磁芯。因环形磁粉芯价格高,且加工困难,成本高。但是气隙磁芯在气隙附近边缘磁通穿过线圈,造成附加损耗,这在工艺上应当注意的。 7. 计算匝数

e

BA I

L N ΔΔ=

(7) 8. 计算导线尺寸(略)

临界连续Boost 电感设计 1. 临界连续特征

Boost 功率开关零电流导通,电感电流线性上升。当峰值电流达到跟踪的参考电流(正弦波)时开关关断,电感电流线性下降。当电感电流下降到零时,开关再次导通。如果完全跟踪正弦波,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有

on

i i T t

I L

t U ωωsin 2sin 2=

on

i

i T I L U = (8) 或

22i

o i i i i on U P

L U P L U LI T η===

(9) 其中:U i 、I i 为输入电压和电流有效值。在一定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时,T on 是常数。当输出

功率和电感一定时,导通时间T on 与输入电压U i 的平方成反比。 2. 确定输出电压

电感的导通伏秒应当等于截止时伏秒: oF ip o on ip T U U T U )(?= 则

on ip

o ip oF T U U U T ?=

(10)

开关周期为

o ip on

on ip o o on ip o ip on of U U T T U U U T U U U T T T ?=

?=???

?????+?=+=11 (11) 可见,输出电压U o 一定大于输入电压U ip ,如果输出电压接近输入电压,在输入电压峰值附

近截止时间远大于导通时间,开关周期很长,即频率很低。

如果首先决定最低输入电压(U i min )对应的导通时间为T onL ,最高输入电压(U i max )的导通时间为

2

min max ???

?????=i i onL onh

U U T T (12)

根据式(11)和(12)可以得到开关周期(频率)与不同电压比的关系。

例如,假定导通时间为10μs ,1.414U i min / U o =0.65,如果输入电压在±20%范围变化,最低输入电压为220×0.8,输出电压为U o =1.414×220×0.8/0.65=383V 。周期为10/0.35=28.57μs ,频率为35kHz 。在15°时,周期为12μs,相当于开关频率为83kHz 。在最高输入电压时,由式(12)得到最高电压导通时间T onh =(0.8/1.2)2×T onL =4.444μs ,在峰值时的开关周期为T =T onh /(1-1.414×1.2×220/383)=176μs ,相当于开关频率为5.66kHz 。

如果我们。输出电压提高到410V ,最低输入电压时开关周期为25.45μs ,开关频率为39.3kHz 。15°时为11.864μs,开关周期为84.5kHz 。输入最高电压峰值时,周期为49.2μs,开关频率为20.3kHz 。频率变化范围大为减少。即使在输入电压过零处,截止时间趋近零,开关频率约为100kHz 。最高频率约为最低频率只有5倍。而在383V 输出电压时,却为18倍。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到,提高输出电压,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小,有利于输出滤波。但是功率管和整流二极管要更高的电压定额,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增加。因此,220V ±20%交流输入,一般选择输出电压为410V 左右。110V ±20%交流输入,输出电压选择210V 。 3. 最大峰值电流

最大输入电流

η

min max i o i U P I =

电感中最大峰值电流是峰值电流的1倍 η

min 0

max max 2222i i p U P I I =

= (13)

4. 决定电感量

为避免音频噪声,在输入电压范围内,开关频率应在20kHz 以上。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最高输入电压峰值时,开关频率最低。故假定在最高输入电压峰值的开关周期为50μs.

由式(11)求得

()

o i onh U U T T /21max ?= (14) 由式(12)得到最低输入电压导通时间

()2

min max /i i onh onL U U T T =

根据式(8)得到 i

onL

i I T U L =

(15) 5. 选择磁芯

因为导通时间随输入电压平方成反比,因此应当在最低电压下选择磁芯尺寸,只要在最低输入电压峰值时避免饱和。

m e onL i B NA T U =min 2 (16)

其中:N -电感线圈匝数;A e -磁芯有效截面积;B m

整个窗口铜的截面积

N j

I k A i w w max

=

或 max i w w I j k A N = (17)

将式(17)代入(16),整理得到

w

onL

o w m onL

i i w e Bjk T P jk B T I U A A AP 22max min =

=

= (18)

用AP 法选择磁芯尺寸。

6. 计算线圈匝数

e

m i A B LI N max

22=

7. 线圈导线截面积

j

I A i cu max

= 例:输入220V ±20%,输出功率200W ,采用临界连续。假定效率为0.95. 解:输入最大电流为

2.1220

8.095.0200

min max =××==i o i U P I η A

峰值电流

38.322max ==i p I I A

设输出电压为410V ,最高输入电压时最低频率为20kHz 。即周期为50μs ,因此,导通时间为

()

47.4)410/2202.121(50/21max =××?=?=o i onh U U T T μs

输入最低电压峰值时的导通时间 1.1017626447.42

2

min max =??????×=???

?????=i i onh onL U U T T μs 开关周期为 7.25410

/2208.0211

.101=××?=?=

o ip on U U T T μs

因此,需要的电感量(式(15)) 48.1101.102

.1176

6=××==

?i onL i I T U L mH 如果采用磁粉芯,选用铁硅铝磁芯。LI 2=1.48×3.382×10-3=16.9mJ,选择77439。有效磁

导率为60,其电感系数A L =135nH ,电感1.48mH 需要的匝数为

7.104135

.01480

==

N 匝 取N =105匝 77439的平均磁路长度l=10.74cm ,磁场强度(Oe )为

2174

.10414

.12.11054.04.0=×××==ππl NI H Oe 由图得到磁导率为60,H =21Oe ,磁导率下降到90%,为了在给定峰值电流时保持给定电感量,需增加匝数为

6.1109

.01

105=×

=N 匝,选取111匝。 此时磁场强度H =111×21/105=22.2Oe ,μ下降到0.88,此时电感量 146411188.0135.022=××==L A N L μH =1.464mH

满足设计要求。最高电压时开关频率提高大约1%。应当注意到这里使用的是平均电流,实际峰值电流大一倍,最大磁场强度大一倍,从图上得到磁导率下降到80%,磁场强度从零到最大,平均磁导率为(0.8+1)/2=0.9,接近0.88。

选取电流密度j=5A/mm 2,导线尺寸为

619.04

2.11

3.113

.1===j I d mm 选择d=0.63mm,d’=0.70mm,截面积A cu =0.312mm 2。

核算窗口利用系数。A w =4.27cm 2,则

08.027

.410312.01112

=××=×=?w cu w A A N k

77439铁硅铝粉芯外径OD =47.6mm,内径ID =23.3mm 。考虑第一层

N m1=(π(ID-0.5d’-0.05)/1.05d’)-1=96.9 实际96匝。

第二层只要15匝

说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饱和磁场强度;

2、磁导率;

3、磁阻;

4、延时时间;

我们来试着归纳一下:

1、用什么磁性材料最合适?包括:饱和磁场强度、磁导率、磁滞回线、磁芯的高频损耗特性等等,这些参数我们现阶段只能这样解决:在现有的、可采购到的磁性材料里面筛选比较适合做饱和电感的材料。或许更深入的研究可以提出一种更加适合做饱和电感的磁性材料

研发指标,那是后话了。

2、采用什么结构最合适?包括了绕组结构、磁路结构和散热结构等等。希望最终可以得到一种适合工业生产的饱和电感结构设计范例。

3、在什么应用条件下采用什么参数的饱和电感最合适?包括以下不同的应用条件的变化:拓扑、电压等级、PWM(频率、占空、波形)、吸收形式(无损、有损、软开关等)、器件参数(开关和快恢复二极管)、控制方式(常规、交错或PFC),分布参数。

硬开关:

1.开关损耗大。开通时,开关器件的电流上升和电压下降同时进行;关断时,电压上升和电流下降同时进行。电压、电流波形的交叠产生了开关损耗,该损耗随开关频率的提高而急速增加。

2.感性关断电尖峰大。当器件关断时,电路的感性元件感应出尖峰电压,开关频率愈高,关断愈快,该感应电压愈高。此电压加在开关器件两端,易造成器件击穿。

3.容性开通电流尖峰大。当开关器件在很高的电压下开通时,储存在开关器件结电容中的能量将以电流形式全部耗散在该器件内。频率愈高,开通电流尖峰愈大,从而引起器件过热损坏。另外,二极管由导通变为截止时存在反向恢复期,开关管在此期间内的开通动作,易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频率愈高,该冲击电流愈大,对器件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

4.电磁干扰严重。随着频率提高,电路中的di/dt和dv/dt增大,从而导致电磁干扰(EMI)增大,影响整流器和周围电子设备的工作。

软开关: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开关器件工作频率的提高。近年来开展的软开关技术研究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硬开关工作不同,理想的软关断过程是电流先降到零,电压在缓慢上升到断态值,所以关断损耗近似为零。由于器件关断前电流已下降到零,解决了感性关断问题。理想的软开通过程是电压先降到零,电流在缓慢上升到通态值,所以开通损耗近似为零,器件结电容的电压亦为零,解决了容性开通问题。同时,开通时,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因此二极管方向恢复问题不存在。

一、饱和电感的作用

饱和电感的作用是在单端变换器中作为无损吸收或者软开关电路的电感元件使用,以适当的设计参数获得最佳的吸收或者软开关效果。

如图所示:

图中L2即饱和电感,根据电路的不同,可以在MOSFET的S、D脚任意一端。但一般不要放到续流二极管D1两端去。

这个电感可以是不饱和电感,也可以是饱和电感,还可以是磁珠电感。效果各不相同。

单端拓扑包括所有的不隔离直接变换拓扑,饱和电感总是位于其开关器件的某一端。

有变压器或者偶合电感的电路不适合饱和电感的应用,这是由于变压器或者偶合电感总是存在漏感,而漏感具有与饱和电感显著不同的特性,其吸收或者软开关的实现应该围绕漏感展开。

二、饱和电感的效果

采用饱和电感,只要参数设计得当,可以达到相当好的、近乎理想的软开关效果。

因此,个人认为,只要采用设计得当的饱和电感无损吸收方式,将使单端拓扑的性能得到一个相当显著的提升,完全可以与有源软开关媲美。

性能的提升包括开关损耗,开关应力,总效率,可靠性,成本

饱和电感最典型的应用,也是最能带来明显效果的应用就是常见的boost结构的PFC电路。与硬开关电路比较,功率器件的损耗可望数倍降低,效率可望整点提高

三、饱和电感的性质

饱和电感作为一个特别的元件,具有三个最主要特性

1、电感特性,这个电感有明确的初始电感量,这个电感是一个非线性特性非常显著的电感,随着电流的增加,电感量减少,一直到0,即进入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的电感为0,这极有利于功率的传输,可以获得高效率。

什么电流情况下进入饱和,以何种方式进入,对电路影响甚大,是需要仔细推敲的,是设计的重点。

进入饱和状态前,有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电感是存在的,尽管是非线性的。

在退出饱和状态电流下降的0的过程中,同样有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电感是存在的,与上述过程相反。

这两个短暂的时间与我们的开关时间ton、toff正好对应。

由于这个这个电感的存在,才能使我们能够实现预期的缓冲、吸收、谐振等功能。由于其电感是非线性的,其暂态过程非常复杂。

2、损耗特性

饱和电感是一个耗能器件,或者说是一个功率器件,主要原因是在开关导通瞬间吸收顺态电流的储能远比关断过程残余电感最终释放的能量多,大部分能量在饱和或者脱离饱和的过程中消耗掉了,该能量表现为饱和电感的磁损。

3、高频电阻特性

饱和电感实际上是介于理想电感和磁珠电感之间的一种电感,只要参数合适,对EWI抑制效果是明显的。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因为饱和电感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软开关所达到的效果。

四、饱和电感设计方法

饱和电感是以非常敏感的大动态、功率级而非信号级的瞬态参数为对象,以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实施控制。事实上,饱和电感本身的参数的些微改变,对控制对象---开关波形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遗憾的是,实际上很难找到关于饱和电感的设计方法方面的文献。如果说理论分析由于其复杂性使得我们基本上不能依靠计算获得设计参数,那么经验公式总该有吧?竟然也没有!

论坛上有不少以分析计算为强项的高手,但我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个问题上说得清楚。

估计工程上多半是以实验为主,这里面有很大的盲目性。

一个线圈通过电流时,线圈中便有磁场产生,描述这个磁场有两个物理量,一个是磁场强度,用H来表示,它与线圈的圈数和流过线圈的电流强度的乘积(又称安匝数AN)有关;另一个是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用B来表示,B的大少除与安匝数有关外,还与线圈中的介质有关。如果介质是空气,那么H和B 是线性关系,不存在磁饱和现象;如果介质是铁磁材料时,同一线圈流过同样的电流(H相同)的条件下,导磁率用μ来表示。

在铁磁材料中,μ不是固定的常数,B和H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如附图所示。在图中可见,曲线的A点附近曲线开始弯曲,再往上,B值的变化越来越平缓,H变化而B值变化很少的现象我们就称为磁饱和现象。

磁饱和后,线圈中电流再增加,电感中的磁通基本不再增加。

BOOST电路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基于PWM控制BOOST变换器设计 一、目的 1 ?熟悉BOOST变换电路工作原理,探究PID闭环调压系统设计方法。 2 ?熟悉专用PWM控制芯片工作原理, 3?探究由运放构成的PID闭环控制电路调节规律,并分析系统稳定性。 二、内容 设计基于PWM控制的BOOST变换器,指标参数如下: 输入电压:9V?15V; 输出电压:24V,纹波<1%; 输出功率:30W 开关频率:40kHz 具有过流、短路保护和过压保护功能,并设计报警电路。 具有软启动功能。 进行Boost变换电路的设计、仿真(选择项)与电路调试 三、实验仪器设备 1 ?示波器 2 .稳压电源 3 ?电烙铁 4. 计算机 5. 万用表 四、研究内容 (一)方案设计 本设计方案主要分为4个部分:1)Boost变换器主电路设计;2)PWM控 制电路设计;3)驱动电路设计;4)保护电路设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框图如图 1.1所示。

1 ?主电路参数设计[1,2] 电路设计要求:输入直流电压9~15V ,输出直流电压24V ,输出功率30W , 输 出纹波电压小于输出电压的1%,开关频率40kHz , Boost 电路工作在电流连续 工作 模式(CCM )。 Boost 变换器主电路如图1.2所示,由主开关管Q 、电感L 、滤波电容C 、功率 二极管VD 和负载R 组成。 1)电感计算 忽略电路损耗,工作在CCM 状态,根据Boost 电路输出电压表达式可得PWM 占空比: 艮卩,0.375 乞 D 乞 0.625 。 D max 八十十齐0.625 图1.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框图 图1.2 Boost 变换器主电路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气原理图绘制的要求、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实例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由按钮、继电器等低压控制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 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等动作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生产工艺对拖动控制的要求。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简单、维修方便等许多优点,多年来在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所要求的控制系统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还是很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环节组合而成。因此本节着重阐明组成这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典型电路环节。这样,再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就不难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一、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对某种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分析、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需要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以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其形式主要有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图两种。 安装图是按照电器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电路,用给定的符号画出来的,这种电路图便于安装。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绘制而成,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优点。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GB4728-85、GBTl59-87等规定的标 准绘制。如果采用上述标准中未规定的图形符号时,必须加以说明。当标准中给出几种形式时,选择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尽可能采用优选形式; ②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简单形式; ③在同一图号的图中使用同一种形式。 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原理图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但并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由于电气原理图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适于研究等优点,所以无论在设计部门还是生产现场都得到广泛应用。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①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②图中所有电器触头,都按没有通电和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常态)画出。 ③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④为了突出或区分某些电路、功能等,导线符号、连接线等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⑤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电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⑥原理图中有直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点表示;可拆卸或测试点用空心圆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交叉点则不画圆点。 ⑦对非电气控制和人工操作的电器,必须在原理图上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其操作方式。 ⑧对于电气控制有关的机、液、气等装置,应用符号绘出简图,以表示其关系。 二、分析设计法及实例设计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掌握多种典型电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才能使电路符合设计

Boost型ZVT电路参数计算

Boost 型ZVT-PWM 高功率因数软开关变换电路 2.3.1 电路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图 从2-2章节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采用单相有源高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选用的变换器为Boost ZVT-PWM 变换器,其电路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图如图2-3和图2-4所示[5] 。 L R O 图2-3 Boost 型ZVT-PWM 变换器主电路 v g T r T v i ds i Lr v D i D

图2-4 Boost 型ZVT-PWM 变换器一周期主要电量波形 2.3.2 Boost 型ZVT-PWM 变换器工作原理 设t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基于boost电路的光伏充电系统

摘要: 本文章着重介绍了如何用实现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Boost电路详细的工作原理,其中涉及到multisim的主电路仿真和matlab建模的具体实施的过程,对参数的选择和系统的优化做了详细的描述,在实际测试中更加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关键词: MPPT Boost电路 multisim仿真 matlab 数据处理 前言: 随着能源的消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被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太阳能由于其普遍性,丰富性和可持续性,成为了最基本的、必备的可持续资源,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效的利用太阳光来发电的装置。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压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而蓄电池的充放电电压随充电电流升高而增加,在太阳电池组件中为保证夏天高温天气能对蓄电池正常充电,组件的标准峰值工作电压一般比较大,从而使太阳电池通常有较大一段区间没有真正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造成太阳电池以及蓄电池配置容量增加,增大了光伏系统的成本。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概念 MPPT (最大功率点跟踪),在一般的光伏系统中都没有没置MPPT 电路,而由太阳能电池直接给蓄电池充电,把MPFF控制技术运用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场合,特别是对于冬、夏以及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有明显的技术意义,MPPT跟踪能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输出。 最大功率跟踪(MPPT)是一个电路动态负载匹配的过程,一般都是在太阳能电池与负载之间接一个DC/DC 变换电路,当外界条件变化引起最大功率点发生变动时,调节与负载电阻并联的 mos管的占空比使得外部的等效电阻始终等于太阳能电池的内阻,实现动态的负载匹配,继而得到了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 太阳能电池系统的机械结构:

电感的计算方法和BOOST升压电路的电感、电容计算

电感计算方法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 360ohm 阻抗,因此: 电感量(mH) = 阻抗 (ohm) ?(2*3.14159)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 (吋) 圈数 = [8.116 * {(18*2.047) + (40*3.74)}] ?2.047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 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 D单位: cm 线圈匝数 N单位: 匝 线圈长度 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作者: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99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BUCK_BOOST_BUCK-BOOST电路的原理

BUCK BOOST BUCK/BOOST电路的原理 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图中,Q为开关管,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则信号频率为f=1/Ts,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则周期Ts=Ton+Toff,占空比Dy= Ton/Ts。 、Boost变换器:也称升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但最大占空比Dy必须限制,不允许在Dy=1的状态下工作。电感Lf在输入侧,称为升压电感。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 、Buck/Boost变换器:也称升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既可低于也可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但其输出电压的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反。Buck/Boost变换器可看做是Buck变换器和Boost变换器串联而成,合并了开关管。 Buck/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

LDO的特点: ①非常低的输入输出电压差 ②非常小的内部损耗 ③很小的温度漂移 ④很高的输出电压稳定度 ⑤很好的负载和线性调整率 ⑥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⑦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 ⑧外围电路非常简单,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DC/DC变换是将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成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斩波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脉宽调制方式Ts不变,改变ton(通用),二是频率调制方式,ton不变,改变Ts(易产生干扰)。其具体的电路由以下几类:】 (1)Buck电路——降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同。 (2)Boost电路——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同。 (3)Buck-Boost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反,电感传输。 (4)Cuk电路——降压或升压斩波器,其输出平均电压U0大于或小于输入电压Ui,极性相反,电容传输。 DC-DC分为BUCK、BUOOST、BUCK-BOOST三类DC-DC。 其中BUCK型DC-DC只能降压,降压公式:Vo=Vi*D BOOST型DC-DC只能升压,升压公式:Vo= Vi/(1-D) BUCK-BOOST型DC-DC,即可升压也可降压,公式:Vo=(-Vi)* D/(1-D) D为充电占空比,既MOSFET导通时间。0

boost电路设计介绍

BOOST电路设计介绍 0 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涉及到升压电路的设计,对于较大的功率输出,如70W以上的DC/DC升压电路,由于专用升压芯片内部开关管的限制,难于做到大功率升压变换,而且芯片的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时受到很大限制。考虑到Boost升压结构外接开关管选择余地很大,选择合适的控制芯片,便可设计出大功率输出的DC/DC 升压电路。 UC3S42是一种电流型脉宽调制电源芯片,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电路设计,常用作隔离回扫式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根据UC3842的功能特点,结合Boost拓扑结构,完全可设计成电流型控制的升压DC/DC电路,且外接元器件少,控制灵活,成本低,输出功率容易做到100W以上,具有其他专用芯片难以实现的功能。 1 UC3842芯片的特点 UC3842工作电压为16~30V,工作电流约15mA。芯片内有一个频率可设置的振荡器;一个能够源出和吸入大电流的图腾式输出结构,特别适用于MoSFET的驱动;一个固定温度补偿的基准电压和高增益误差放大器、电流传感器;具有锁存功能的逻辑电路和能提供逐个脉冲限流控制的PWM比较器,最大占空比可达100%。另外,具有内部保护功能,如滞后式欠压锁定、可控制的输出死区时间等。 由UC3842设计的DC/DC升压电路属于电流型控制,电路中直接用误差信号控制电感峰值电流,然后间接地控制PWM脉冲宽度。这种电流型控制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1)输入电压的变化引起电感电流斜坡的变化,电感电流自动调整而不需要误差放大器输出变化,改善了瞬态电压调整率; 2)电流型控制检测电感电流和开关电流,并在逐个脉冲的基础上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比较,控制PWM脉宽,由于电感电流随误差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容易设置控制环路,改善了线性调整率; 3)简化了限流电路,在保证电源工作可靠性的同时,电流限制使电感和开关管更有效地工作; 4)电流型控制电路中需要对电感电流的斜坡进行补偿,因为,平均电感电流大小是决定输出大小的因素,在占空比不同的情况下,峰值电感电流的变化不能与平均电感电流变化相对应,特别是占空比,50%的不稳定性,存在难以校正的峰值电流与平均电流的误差,即使占空比<50%,也可能发生高频次谐波振荡,因而需要斜坡补偿,使峰值电感电流与平均电感电流变化相一致,但是,同步不失真的斜坡补偿技术实现上有一定的难度。 2 Boost电路结构及特性分析 2.1 由UC3842作为控制的Boost电路结构 由UC3842控制的Boost拓扑结构及电路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BOOST升压电路的电感、电容计算

【转】 BOOST升压电路的电感、电容计算 2011-05-06 23:54 转载自分享 最终编辑kxw102 已知参数: 输入电压:12V --- Vi 输出电压:18V ---Vo 输出电流:1A --- Io 输出纹波:36mV --- Vpp 工作频率:100KHz --- f ***************************************************************** ******* 1:占空比 稳定工作时,每个开关周期,导通期间电感电流的增加等于关断期间电感电流的减少,即Vi*don/(f*L)=(Vo+Vd-Vi)*(1-don)/(f*L),整理后有 don=(Vo+Vd-Vi)/(Vo+Vd),参数带入,don=0.572 2:电感量 先求每个开关周期内电感初始电流等于输出电流时的对应电感的电感量 其值为Vi*(1-don)/(f*2*Io),参数带入,Lx=38.5uH, deltaI=Vi*don/(L*f),参数带入,deltaI=1.1A 当电感的电感量小于此值Lx时,输出纹波随电感量的增加变化较明显, 当电感的电感量大于此值Lx时,输出纹波随电感量的增加几乎不再变小,由于增加电感量可以减小磁滞损耗,另外考虑输入波动等其他方面影响取 L=60uH, deltaI=Vi*don/(L*f),参数带入,deltaI=0.72A, I1=Io/(1-don)-(1/2)*deltaI,I2= Io/(1-don)+(1/2)*deltaI, 参数带入,I1=1.2A,I2=1.92A

3:输出电容: 此例中输出电容选择位陶瓷电容,故 ESR可以忽略 C=Io*don/(f*Vpp),参数带入, C=99.5uF,3个33uF/25V陶瓷电容并联 4:磁环及线径: 查找磁环手册选择对应峰值电流I2=1.92A时磁环不饱和的适合磁环Irms^2=(1/3)*(I1^2+I2^2-I1*I2),参数带入,irms=1.6A 按此电流有效值及工作频率选择线径 其他参数: 电感:L 占空比:don 初始电流:I1 峰值电流:I2 线圈电流:Irms 输出电容:C 电流的变化:deltaI 整流管压降:Vd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方案原理的构想 (1)提出原理方案 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原理方案的构思,也就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系统要求。因此,应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关键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此关键问题提出实现的原理与方法,并画出其原理框图(即提出原理方案)。提出原理方案关系到设计全局,应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广开思路,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各种理论知识,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所提方案必须对关键部分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一般应通过试验加以确认。 (2)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 原理方案提出后,必须对所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在详细的总体方案尚未完成之前,只能就原理方案的简单与复杂,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初步的选择。如果有两种方案难以敲定,那么可对两种方案都进行后续阶段设计,直到得出两种方案的总体电路图,然后就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2.总体方案的确定 原理方案选定以后,便可着手进行总体方案的确定,原理方案只着眼于方案的原理,不涉及方案的许多细节,因此,原理方案框图中的每个框图也只是原理性的、粗略的,它可能由一个单元电路构成,亦可能由许多单元电路构成。为了把总体方案确定下来,必须把每一个框图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框,每个小框为一个较简单的单元电路。当然,每个框图不宜分得太细,亦不能分得太粗,太细对选择不同的单元电路或器件带来不利,并使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复杂化;但太粗将使单元电路本身功能过于复杂,不好进行设计或选择。总之,

应从单元电路和单元之间连接的设计与选择出发,恰当地分解框图。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1.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按已确定的总体方案框图,对各功能框分别设计或选择出满足其要求的单元电路。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要求,明确功能框对单元电路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然后进行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或设计。 满足功能框要求的单元电路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比较,择优选择。 2.元器件的选择 (1)元器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元器件的品种规格十分繁多,性能、价格和体积各异,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关心元器件信息和新动向,多查阅器件手册和有关的科技资料,尤其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元器件型号、性能和价格,这对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设计极为有利。选择什么样的元器件最合适,需要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应考虑满足单元电路对元器件性能指标的要求,其次是考虑价格、货源和元器件体积等方面的要求。 (2)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的选择问题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集成电路大量涌现,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天,一块集成电路常常就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单元电路,它的性能、体积、成本、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一般都优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路。 优先选用集成电路不等于什么场合都一定要用集成电路。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在高频、宽频带、高电压、大电流等场合,集成电路往往还不能适应,有时仍需采用分立元件。另外,对一些功能十分简单的电路,往往只需一只三极管或一只二极管就能解决问题,就不必选用集成电路。

boost电路分析

图一 boost升压电路,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即所谓的boost或者step-up电路)原理2007-09-29 13:28the boost converter,或者叫step-up converter,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可以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基本电路图见图一。 假定那个开关(三极管或者mos管)已经断开了很长时间,所有的元件都处于理想状态,电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下面要分充电和放电两个部分来说明这个电路 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开关闭合(三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图二,开关(三极管)处用导线代替。这时,输入电压流过电感。二极管防止电容对地放电。由于输入是直流电,所以电感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

线性增加,这个比率跟电感大小有关。随着电感电流增加,电感里储存了一些能量。 放电过程 图三 如图三,这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的等效电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由于电感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电感的电流不会马上变为0,而是缓慢的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0。而原来的电路已断开,于是电感只能通过新电路放电,即电感开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已经高于输入电压了。升压完毕。 说起来升压过程就是一个电感的能量传递过程。充电时,电感吸收能量,放电时电感放出能量。如果电容量足够大,那么在输出端就可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电流。 如果这个通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在电容两端得到高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一些补充:AA电压低,反激升压电路制约功率和效率的瓶颈在开关管,整流管,及其他损耗(含电感上). 1 电感不能用磁体太小的(无法存应有的能量),线径太细的(脉冲电流大,会有线损大). 2 整流管大都用肖特基,大家一样,无特色,在输出3.3V时,整流损耗约百分之十.

boost升压电路

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即所谓的boost或者step-up电路)原理 2007-09-29 13:28 the boost converter,或者叫step-up converter,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可以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高。 基本电路图见图一。 假定那个开关(三极管或者mos管)已经断开了很长时间,所有的元件都处于理想状态,电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 下面要分充电和放电两个部分来说明这个电路 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开关闭合(三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图二,开关(三极管)处用导线代替。这时,输入电压流过电感。二极管防止电容对地放电。由于输入是直流电,所以电感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这个比率跟电感大小有关。随着电感电流增加,电感里储存了一些能量。

放电过程 如图,这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的等效电路。当开关断开(三极管截止)时,由于电感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电感的电流不会马上变为0,而是缓慢的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0。而原来的电路已断开,于是电感只能通过新电路放电,即电感开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已经高于输入电压了。升压完毕。 说起来升压过程就是一个电感的能量传递过程。充电时,电感吸收能量,放电时电感放出能量。 如果电容量足够大,那么在输出端就可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电流。如果这个通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在电容两端得到高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一些补充 1 AA电压低,反激升压电路制约功率和效率的瓶颈在开关管,整流管,及其他损耗

(含电感上). 1.电感不能用磁体太小的(无法存应有的能量),线径太细的(脉冲电流大,会有线损大). 2 整流管大都用肖特基,大家一样,无特色,在输出3.3V时,整流损耗约百分之 十. 3 开关管,关键在这儿了,放大量要足够进饱和,导通压降一定要小,是成功的关键.总共才一伏,管子上耗多了就没电出来了,因些管压降应选最大电流时不超过0.2--0.3V,单只做不到就多只并联....... 4 最大电流有多大呢?我们简单点就算1A吧,其实是不止的.由于效率低会超过1.5A,这是平均值,半周供电时为3A,实际电流波形为0至6A.所以咱建议要用两只号称5A实际3A的管子并起来才能勉强对付. 5 现成的芯片都没有集成上述那么大电流的管子,所以咱建议用土电路就够对付洋电路了. 以上是书本上没有直说的知识,但与书本知识可对照印证. 开关管导通时,电源经由电感-开关管形成回路,电流在电感中转化为磁能贮存;开关管关断时,电感中的磁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感端左负右正,此电压叠加在电源正端,经由二极管-负载形成回路,完成升压功能。既然如此,提高转换效率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尽可能降低开关管导通时回路的阻抗,使电能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磁能;2.尽可能降低负载回路的阻抗,使磁能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电能,同时回路的损耗最低;3.尽可能降低控制电路的消耗,因为对于转换来说,控制电路的消耗某种意义上是浪费掉的,不能转化为负载上的能量。

电子电路识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电子电路识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对初学者来说,复杂的电子电路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符号,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识图,也不能从电子电路原理图中找出电子产品的故障所在,更不能得心应手地去设计各种各样的电子电路。其实,只要对电子电路图进行仔仔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电子电路的构成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即相同类型的电子电路不仅功能相似,而且在电路结构上也是大同小异的。任何一张错综复杂、表现形式不同的电子电路图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电子电路组合而成的,构成复杂电子电路图的最基本电路称为单元电路。只要掌握了基本单元电路,任何复杂的电路都可以看成是基本单元电路的集合。1.从基本元器件入手,为识图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元器件是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因此,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同元器件在电路中的电路表示符号及各元器件的基本功 能特点是进行电子识图的第一步。 2.掌握基本单元电路,为识读复杂电路打下基础。在学习基本单元电路时,要掌握好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功能及特性、电路典型参数、组成电路的元器件、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及电路调试方法等。 3.分解复杂电路。复杂电路被分解为基本单元电路后,就可以根据一个个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特点进而分析到整个复

杂的电子电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电路。 4.掌握基本单元电路之间的连接方法。基本单元电路之间可以直接连接起来,叫做直接耦合;通过变压器的初、次级间的磁感应来实现信号的连接,叫做变压器耦合;用电容来连接,叫做电容耦合。 5.明确各分体元器件在电子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为了方便初学者识图,现将各分体元器件在电子电路中不同的接法及与不同元器件连接所起的作用归纳如下。电阻器:在电路中主要起限流、分压的作用。 1)电阻器与电阻器在电路中并联一般是为了增大电阻器的功率。 2)电阻器与电阻器串联并从中间引出抽头,在一般情况下是为了得到电阻器上的分压。 3)电阻与稳压管串联,电阻器为稳压二极管的限流电阻器。4)电阻器与电容器串联组成微分电路,在这里电阻器为电容器的充电限流电阻器,充电常数由RC的乘积觉定。在这里如果微分电路与二极管或单向晶闸管等半导体器件并联,且电路中有电感性负载,则微分电路在电路中起阻容吸收的作用,即吸收电感器由于在开机、关机一瞬间产生的较高感应电动势,保护半导体器件不因太高的感应电动势而击穿损坏。 5)电阻器与电容器并联,在一般情况下电阻器为电容器的

一种非常实用的Boost升压电路原理详解

一种实用的BOOST电路 0 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涉及到升压电路的设计,对于较大的功率输出,如70W以上的DC /DC升压电路,由于专用升压芯片内部开关管的限制,难于做到大功率升压变换,而且芯片的价格昂贵,在实际应用时受到很大限制。考虑到Boost升压结构外接开关管选择余地很大,选择合适的控制芯片,便可设计出大功率输出的DC/DC升压电路。 UC3S42是一种电流型脉宽调制电源芯片,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电路设计,常用作隔离回扫式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根据UC3842的功能特点,结合Boos t拓扑结构,完全可设计成电流型控制的升压DC/DC电路,且外接元器件少,控制灵活,成本低,输出功率容易做到100W以上,具有其他专用芯片难以实现的功能。 1 UC3842芯片的特点 UC3842工作电压为16~30V,工作电流约15mA。芯片内有一个频率可设置的振荡器;一个能够源出和吸入大电流的图腾式输出结构,特别适用于MoSFET的驱动;一个固定温度补偿的基准电压和高增益误差放大器、电流传感器;具有锁存功能的逻辑电路和能提供逐个脉冲限流控制的PWM比较器,最大占空比可达100%。另外,具有内部保护功能,如滞后式欠压锁定、可控制的输出死区时间等。 由UC3842设计的DC/DC升压电路属于电流型控制,电路中直接用误差信号控制电感峰值电流,然后间接地控制PWM脉冲宽度。这种电流型控制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1)输入电压的变化引起电感电流斜坡的变化,电感电流自动调整而不需要误差放大器输出变化,改善了瞬态电压调整率; 2)电流型控制检测电感电流和开关电流,并在逐个脉冲的基础上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比较,控制PWM脉宽,由于电感电流随误差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容易设置控制环路,改善了线性调整率; 3)简化了限流电路,在保证电源工作可靠性的同时,电流限制使电感和开关管更有效地工作; 4)电流型控制电路中需要对电感电流的斜坡进行补偿,因为,平均电感电流大小是决定输出大小的因素,在占空比不同的情况下,峰值电感电流的变化不能与平均电感电流变化相对应,特别是占空比,50%的不稳定性,存在难以校正的峰值电流与平均电流的误差,即使占空比<50%,也可能发生高频次谐波振荡,因而需要斜坡补偿,使峰值电感电流与平均电感电流变化相一致,但是,同步不失真的斜坡补偿技术实现上有一定的难度。

Boost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_Boost的应用电路

Boost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_Boost的应用电路 Boost电路定义Boost升压电路的英文名称为theboostconverter,或者叫step-upconverter,是一种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它能够将直流电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也称为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Converter)。 直流直流变换器通过对电力电子器件的通断控制,将直流电压断续地加到负载上,通过改变占空比改变输出电压平均值。 假定那个开关(三极管或者mos管)已经断开了很长时间,所有的元件都处于理想状态,那么电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 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但最大占空比Dy必须限制,不允许Dy=1的状态下工作。电感Lf在输入侧,成为升压电感。 Boost电路结构下面以UC3842的Boost电路为例介绍Boost电路的结构。 图中输入电压Vi=16~20V,既供给芯片,又供给升压变换。 开关管以UC3842设定的频率周期开闭,使电感L储存能量并释放能量。 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感以Vi/L的速度充电,把能量储存在L中。当开关截止时,L产生反向感应电压,通过二极管D把储存的电能以(V o-Vi)/L的速度释放到输出电容器C2中。输出电压由传递的能量多少来控制,而传递能量的多少通过电感电流的峰值来控制。整个稳压过程由二个闭环来控制,即: 闭环1输出电压通过取样后反馈给误差放大器,用于同放大器内部的2.5V基准电压比较后产生误差电压,误差放大器控制由于负载变化造成的输出电压的变化。 闭环2Rs为开关管源极到公共端间的电流检测电阻,开关管导通期间流经电感L的电流在Rs上产生的电压送至PwM比较器同相输入端,与误差电压进行比较后控制调制脉冲的脉宽,从而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误差信号实际控制着峰值电感电流。 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分为充电和放电两个部分来说明。 充电过程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人经过整理得出如下的电路设计方法,希望对广大电子爱好者及热衷于硬件研发的朋友有所帮助。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对方案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一.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要求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以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方案选择 这一步的工作要求是把系统要完成的任务分配给若干个单元电路,并画出一个能表示各单元功能的整机原理框图。 方案选择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做到设计方案合理,可靠,经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有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框图必须正确反映应完成的任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清楚表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期间选择 根据系统的指标和功能框图,明确各部分任务,进行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单元电路是整机的一部分,只有把各单元电路设计好才能提高整机设计水平。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各单元电路的任务,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传输的先进的电路,也可以进行创新或改进,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不仅单元电路本身要设计合理,各单元电路间也要互相配合,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的计算;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的计算。只有很好的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电路设计要求的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充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1)元件的选择 阻容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有解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例如滤波电路中常用大容量(100uF~3000uF)铝电解电容,为滤掉高频通常

Boost电路PI参数计算

4.3.1Boost 稳压输出 由于本系统中存在两种工作模式,经研究发现,两种工作模式控制方式的不同最终体现在对逆变器的控制上,因此在设计控制算法时,将前级Boost 升压与后级的逆变分开处理,即前级Boost 电路的作用就是保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为实现该目标,前级Boost 的稳压输出采用经典控制中的PI 控制算法,设计中采用了增量式PI 控制算法,增量式PID 公式为: )2()(211---+-++-=?n n n D n I n n c n e e e K e K e e K P (4-1) 其中K I 为积分系数,K D 为微分系数,本系统只使用了PI 控制,因此微分系数为零,因此整理后的增量式PI 为: n I n n c n e K e e K P +-=?-)(1 (4-2) 为减小超调,提高调节速度,设计时给系统增加了一个前馈环节。因此,本系统PI 控制的公式为: 11)(--++-=?n n I n n c n P e K e e K P (4-3) PI 控制是工业应用非常广泛的控制算法,但是PI 参数的选择是比较令人头痛的事情,大多数在确定参数时采用试凑与经验相结合方式。本设计结合该系统的控制特点,给出了PI 参数范围确定的比较好的试凑方法。下面以Boost 电路为例,通过PI 控制实现电压输出的稳定。 额定输入电压:24V 输入电压:21.6V —28.8V 输出电压:85V 工作频率:15K 控制器:DSP28035 具体选择如下(其中D 为DSP 中设置的升压比): (1)选取软启动最优工作点 由于Boost 电路在实际带载时,输出电压要低于理论计算值,因此确定最小占空比D 为: 338.0858.28≈=V V D (4-4) 因此在D 初始化时为0.80,软启动过程完成后,D 的值为0.338。 (2)判断控制器的调节精度 DSP 工作频率为15K ,设置的DSP 中PWM 比较器的周期值为1000,因此Boost 电路在调节时的精度为0.001D e ?=,所以Boost 调节的最大误差为(假设此时的D = 0.2): max 21.621.60.50.20.201 V V e V =-= (4-5) 最小误差为(假设此时的D = 0.28): min 28.828.80.40.270.271V V e V =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