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概念格构造算法分析

概念格构造算法分析

概念格构造算法分析
概念格构造算法分析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第一章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学家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地球上众多的含油气盆地以及盆地内不同级次、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聚集带和油气圈闭,虽然形态、结构和聚油特点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往往有成因联系,空间分布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为了在分章阐述各种油气聚集构造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之前,对它们的区域构造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作者在本章将周中介绍T.P.Harding.和J.D.Lowell的构造样式的概念和构造样式的分类.由于这一分类把近代板块理论研究引入到实际的油气勘探领域,把盆地构造和盆地内油气圈闭的构造研究与板块构造的部位、性质和演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油气聚集的构造分析,在认识上大大提高一步。因此,介绍这一分类,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又都是有价值的。 第一节构造样式的概念和分类 构造地质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是某一个个别的地质构造,而是一组有着一系列共同特点和规律的构造组合。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地质构造,如一条断层、一个背斜,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几何形态、发育历史都有某些差异。但是,从大区域范围来看,这些局部构造往往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特定的构造组合,即所谓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s)。变形条件相似的地区,其构造组合也类似。因此,构造样式就是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的总和。 不同的构造样式伴生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比较大的构造学的方法,就可以在石油勘探新区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去认识和预测含油气区中可能出现的构造样式及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这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过去,地质学家们曾提出过几种不同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但是这些分类没有明确考虑沉积盆地内的深层地下构造以及其伴生的油气圈闭。有些曾经一度流行的方案,如苏联的别洛乌索夫(1959)提出的以垂直涌动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只是一种以有限形变机制为依据的形态分类,因而是不够完善的,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深入,成功地把地壳的形变过程和岩石圈板块运动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概念。这样,构造样式的分类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依据。 本书主要参考了T。P。Harding 及J。D。Lowell (1979)提出的分类方案。该分类最大的优点是将板块构造的分析和油气勘探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了各种构造样式在板块构造中主要发育部位以及鉴别准则,并阐述了影响构造样式形态和产状变化因素。因此,它是诸多分类中较好的一种方案。 Harding 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否受基底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据此,将构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形变的力学性质和应力传递方式进一步细分为八种基本构造样式。 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使之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例如中、新生界盆地的基底,应为前中生界地层,包括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岩以至更古老的变质岩,它的机械强度和岩层结构差异很大,对于石油勘探来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基底卷入性构造样式包括: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和翘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有: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和泥底辟构造等。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

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 三.钻井 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

伸展盆地拆离构造分析及石油地质意义

第22卷第4期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V o l 122N o 142000年12月  JOU RNAL O F X I πAN EN G I N EER I N G UN I V ER S IT Y D ec 12000 伸展盆地拆离构造分析及石油地质意义 郑大海,杨明慧,杨斌谊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 岩石圈的层状结构使拆离作用在沉积盆地中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拆离作用具有4种岩 石圈伸展模式。拆离构造具有发育剪切滑移带、多级次滑脱、构造形态上下不协调、发育动力变质岩和地层重复或缺失等特征。拆离作用形成的几种伴生构造可作为油气储集的地质体。 [关键词] 沉积盆地;拆离作用;伴生构造 [中图分类号] P 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955(2000)040014 03 [作者简介] 郑大海(1972),男,在读硕士生,盆地构造专业。 1 概念与分类 [收稿日期] 2000 01 30 滑脱这一概念早在本世纪初即由国外学者提出,用以描述变形作用沿一个(或几个)地层层面拆 离的现象,随着对地球结构的认识加深,地质学家们 已公认地球的结构是一个圈层系统,岩石圈本身也 是一个层状系统,由于地层的温度、压力、组分和强 度等特征随深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这样一 种层状系统中的变形和构造也必将是成层的。自60 年代至今,随着地球物理探测调查工作的开展,人们认识到大量的拆离断层、犁式断层、铲式断层、薄皮构造及其他大量各种形式的伸展构造组合、不同尺度上的界面在构造变形中的差异以及板块构造学说 的兴起,使重力构造学说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我国,马杏垣在对河南嵩山地区的研究过程中,对 重力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重力不稳和密度不 均可作为构造驱动力的观点,使我国在这方面与世 界上保持了同步,对指导生产与实践活动起了极大 的促进作用。 对于重力构造的分类,前人已有较细致的研究。 V an B emm den 的波动说理论将重力构造分为表皮 型、中皮型、深皮型和壳下型;马杏垣将重力构造分 为侧向运动和垂向运动两大类,每一大类又有较细致的分类;N o rth (1964)根据是否需要挤压力和活 动岩体被运载的方式,分为自由滑动、 挤压滑动、挤压塌滑和自由塌滑5类;索书田将地壳上部层次的 重力滑动构造,分为两大类和8个亚类。在实际情况 当中,垂直方向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常常是相 辅相成,甚至有时可相互转化,两大类之间必然存在 一些过渡类型,以两种方向其中某一种占优势为主, 因此在滑动构造进行命名时,可用一些复合型的名 词,而不必拘泥于固有的分类模式。 2 大陆岩石圈伸展的拆离断层模式 大规模的拆离断层将脆性的上地壳与下部韧性 地层分离开来。在拆离带以发育糜棱岩为特征,并沿 拆离面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有时拆离断层向下以缓 倾的形式进入到地壳剪切带中,有时仅仅中止于纯 剪切变形带。L ister 等(1991)在对被动大陆边缘研 究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岩石圈成层分布、不同层变形 特点不尽相同的因素,给出5种与岩石圈伸展有关 的拆离断层模式(图1):①拆离面穿越上下地壳,以 单一拆离带形式出现;②拆离面穿越上下地壳时,由于分界面上下层位的强度不同,断层形态发生变化以断坪、断坡形式出现,反映出上下变形的不一致

石油基本知识

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概念 定义 简称测井,是在钻孔中使用测量电、声、热、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仪器,以辨别地下岩石和流体性质的方法,是勘探和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 任务 在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阶段,需要对所钻井眼的垂直剖面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划分井剖面的岩性、准确地确定各种不同地质年代的泥岩、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的埋藏深度,进而判断有渗透性的含油、气、水的储集层的位置,然后估算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为探明含油、气层的井下形态,计算储量及制定油气层开采技术措施,提供资料和数据。 测井能够测量的一些性质 1)岩石的电子密度(岩石重量的函数); 2)岩石的声波传播时间(岩石的压缩技术的函数); 3)井眼不同距离处岩石的电阻率(岩石含水量的函数); 4)中子吸收率(岩石含氢量的函数); 5)岩石或井液界面的自然电位(在岩石或井眼中水的函数); 6)在岩石中钻的井眼大小; 7)井眼中流体流量与密度; 8)与岩石或井眼环境有关的其它性质。 测井方法 按研究的物理性质分类 电法测井(electrical logging):也称电阻率测井,是在钻孔中采用布置在不同部位的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来测定岩石(包括其中的流体)电阻率的方法。通常所用的三电阻率测井系列是:深侧向、浅侧向和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包括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两种方法。声速测井是利用不同的岩石和流体对声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特性进行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在井中放置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记录声波从发射探头经地层传播到接收探头的时间差值,所以声速测井也叫时差测井。用时差测井曲线可以求出储集层的孔隙度,相应地辨别岩性,特别是易于识别含气的储集层。声幅测井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el logging):放射性测井即是在钻孔中测量放射性的方法,一般有两大类: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用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这些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碰撞而损失一部分能量,用深测器(计数器)测定这些能量用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测量地层和流体中不稳定元素的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用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 其它测井(井温测井、井径测井):井温测井又称热测井,它可以进行地温梯度的测量;可以在产液井中寻找产液的井段,在注入井中寻找注入的井段;对热力采油井,可以通过邻井的井温测量检查注蒸汽的效果;可以评价压裂酸化施工的效果等。井径测井仪是用来测量钻孔直径的。在未下套管的

石油构造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中国陆上第一口井——延1井(1907) 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石油城 构造级别tectonics(100m) structural(10m) minor structures(10cm) petro fabrics(1cm) rock mechanics(1um) 油气发现生产1、圈闭2、油源3、充注 主要技术1重力勘探2磁法勘探3电法勘探4地震勘探5测井资料 沉积岩覆盖大部分地球表面,约75%;体积只占整个岩石圈5% 沉积岩仅仅作为薄的地壳覆盖在地球表面。 覆盖是不均匀的,沉积物堆积在局部地区,不严格的称它为沉积盆地。 大部分陆地没有厚的沉积物覆盖,并出现前寒武系火成岩和变质岩。 这些稳定的陆地称之为克拉通(craton)。 沉积盆地不仅是地球演化的档案库,还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大多数都集中生活在现今的沉积盆地地区(如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大都是大城市所在地),他直接构建人类的生活环境。 沉积盆地还蕴藏着大量种类繁多的资源,例如煤、石油、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以及对人类极需的水资源 没有盆地,就没有石油 盆地概念 盆地与沉积盆地是有差别的,在盆地分析中常将沉积省略。沉积盆地sedimentary basin是地球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区域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充填地区。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以充填相对近源火山喷出物质,,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盆内沉积物。 沉积盆地既可以是大洋深海、大陆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间地带。 从构造意义上说,沉积盆地是地表的负性区。 地表出沉积盆地以外的其它区域是遭受侵蚀的剥蚀区,及沉积物的物源区,这种剥蚀区是构造上相对隆起的正性区。 隆起正性区遭受侵蚀剥蚀,使其剥蚀下来的物质向负性沉积盆地迁移,并在盆地中堆积下来,这是种均衡调整(或补偿)作用。 盆地(现代地貌盆地) 沉积盆地(沉积实体-相当厚的沉积物,汇水盆地;地貌表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含油气盆地(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称为工业油气田盆地) 沉积盆地-将其视为整体对其地球动力学进行综合研究 盆地术语可指地貌的、构造的和沉积的。 地貌(地形)盆地、沉积盆地、构造盆地 构造盆地:常指强烈构造作用改造的盆地,与原始盆地面貌相差较大。指沉积盆地后期遭受构造变形和与之相关的差异剥蚀的改造,而在后生的向斜或负向构造中保留的沉积实体。沉积盆地分析发展史1、初步的沉积成分与构造背景分析2沉积充填物分析方法3、沉积体系与构造研究4、沉积吗埋藏史与沉降模拟技术5、地震地层学的引入6、盆地模拟技术

石油构造

第一章构造样式 1、构造族系:是指在基本不变边界条件下变形产生的各种有成因联系构造型式集合体 2、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s就是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的总和。 3、影响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因素 A地层力学性质(相对能干性、层序厚度及垂向结构变化、是否能发生层间滑动) b岩层变形与地层形成年代关系 c主动变形机制 d变形与地表关系(未影响到地表、地表变形并发生剥蚀和充填、断层露出地表) e先存构造影响 f边界位移(构造族系位移场内部局部位移和构造族系未考虑的边界位移) 4、十种最常见的构造特征 (1 )拖曳褶皱沉积岩受断层拖曳形成褶皱,压性逆断层、张性正断层、剪切平移断层拖曳褶皱有明显差别 (2 )披覆褶皱因下部坚硬岩层(基底断块)存在,迫使上部沉积中形成褶皱,即“强制褶皱”(Forced fold )。与古地形隆起之上由于差异压实作用造成背斜不同 (3 )雁列构造包括断裂和褶皱,是系列平行叠覆构造,本身相互平行,但与总构造形变走向斜交 (4 )网格状构造区域范围内,构造线组平面上相互交切,呈“锯齿状”或“之”字形(5 )不规则构造带局部构造成群集中分布,但空间排列、走向延伸没有规律 (6 )平行构造带相似构造单元平行排列,构造间隔可很近,平面上呈凹、凸相间波状条带,并弯曲呈扇形地带和凹港状地带 (7 )侧列式(Relay )构造带不连续叠覆构造单元,本身相互平行,于总体形变带走向也平行; (8 )孤立型构造呈孤立、单独形式,不与其他相似构造排列在一起; (9 )天窗式构造(Trap-door )由两组断层相交形成断;块,两条断层间断块为最高隆起部位。相当于墙角断块; (10 )带状构造不连续狭长构造带,局部走向可能和主要构造走向平行、斜交或垂直。5、构造样式分类 (基底是否卷入) a基底卷入型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基底翘曲 b盖层滑脱型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泥底辟构造等 6、滑脱正断层形成条件 a大幅度基底沉降比较快速厚层沉积场所,保持斜坡,沉积物得以向盆地迁移。 b盐岩与泥岩活动区域滑脱正断层主要在岩脊或岩株向盆地一侧发育 c砂岩沉积中心产生盆地充填差异负荷断层发育在这些沉积中心向陆一侧。并随深度增加而变缓,结果就形成向盆地中心倾斜正断层,残余泥岩体起滑脱面作用。这里断层位移较小,没有伴生滚动背斜,多以较陡角度伸入相邻泥岩体中 7、生长断层基本特征 (1)、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常成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铲状。 (2)、上盘即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特征和识别标志。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厚度比称为生长指数,生长指数反映同沉积断层活动强度。 (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4)、因断距累积,所以任一标志层断距都反映该层沉积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1、含油气盆地: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是地貌盆地,只有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 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聚集时,则这类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 2、构造样式:系统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变)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 的特定构造组合。 3、构造样式分类依据:Harding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 否受基地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主要依据:该构造的基底是否被卷入。 4、八种基本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 张性断块、基底挠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 “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泥底辟构造。 5、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对于石油勘探来 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6、油气聚集带: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 气田带(群)。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 7、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存在于储层中的地应力,一部分由储层孔隙中的流体承受,称为 孔隙压力;另一部分由储层岩石骨架承受,称为有效压力。 8、构造变换带:将这种应变并使逆冲推覆带收缩应变量保持守恒或有规律变化的构造带, 称为“变换带”。 9、与逆冲断裂有关的构造样式、类型? (一)逆冲断层类型:(1)平面式逆冲断层(2)铲式逆冲断层(3)坡坪式逆冲断层(4)露出冲断层、埋藏冲断层、盲冲断层 (二)逆冲断层的相关褶皱:(1)断弯褶皱(2)断展褶皱(3)断滑褶皱(4)蛇头构造(三)逆冲断层组合:(1)叠瓦扇构造(2)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3)冲起构造和逆 冲三角带构造(4)撕裂断层和逆冲调节带。 10、生长背斜、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生长背斜是盆地整体沉降背景上,局部上隆构成的背斜构造。它的形成和特点与盆地所处的板块构造部位、盆地演化中所承受的应力密切相关。

石油的形成及套管井结构介绍.(DOC)

石油的形成及套管井结构介绍 培训资料

目录 第一章油气田的相关知识 (3) 第一节油气田的形成要素 (3) 第二节圈闭的概念及其组成 (4) 第三节油气的成分 (5) 第四节生油层的岩性 (5) 第二章油气田的勘探 (5) 第一节重力勘探法 (5) 第二节磁法物探 (6) 第三节电法勘探 (6) 第四节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6) 第五节核法勘探 (8) 第三章钻井的介绍 (8) 第一节钻井方式 (8) 第二节钻井平台 (9) 第三节钻井工艺 (10) 第四章套管井固井质量 (12) 第一节套管井井身结构 (12) 第二节套管井固井的目的 (13) 第三节套管井固井的方法 (15) 第五章射孔工艺 (16) 第一节射孔器结构 (16) 第二节电缆射孔校深方法 (17) 第三节油管输送射孔校深的条件和方法 (19) 第六章套管井井口装置及测井树介绍 (20) 第一节井口防喷装置 (21) 第二节井口采油树装置 (22) 第三节注水井口装置 (22) 第四节热采井口装置 (23)

第一章油气田的相关知识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科学研究,60%的石油是在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主要由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及恐龙尸体堆积而成。 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第一节油气田的形成要素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应当包括充足的油气来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1)充足的油气来源 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的重要前提。生油凹陷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可以形成巨厚的多旋回性的生油层系,可以生成丰富的油气。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所谓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中,即具有良好的输送通道和畅通的排除条件;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护运移到储层中的油气不会散失。 (3)有效的圈闭 有效的圈闭是指那些形成时间早于或同时于油气运移时间的、位于油源区相对较近的和水动力冲刷影响不大的圈闭。 (4)良好的保存条件 良好的保存条件也是油气藏存在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保存条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1地壳运动对油气藏的破坏不大 2岩浆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没有影响 3水动力冲刷也没有破坏油气藏的存在。 总之,生油层将生物尸体腐败生成的油气,经过油气的运动,转移到储集层,再在储集层经过横向和纵向运移,进入到圈闭中,即形成油气田。油气田形成后,还要经受地壳运动的“考验”,有的油气田的盖层或圈闭遭到破坏,油气逸散到地表。有的则保存至今,成为现在的能源生产基地。

石油勘探构造教程分析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教程 第一章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石油地质学家们很久以来就认识到,地球上众多的含油气盆地以及盆地内不同级次、不同规模的构造、油气聚集带和油气圈闭,虽然形态、结构和聚油特点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间往往有成因联系,空间分布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为了在分章阐述各种油气聚集构造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之前,对它们的区域构造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作者在本章将周中介绍T.P.Harding.和J.D.Lowell的构造样式的概念和构造样式的分类.由于这一分类把近代板块理论研究引入到实际的油气勘探领域,把盆地构造和盆地内油气圈闭的构造研究与板块构造的部位、性质和演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油气聚集的构造分析,在认识上大大提高一步。因此,介绍这一分类,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又都是有价值的。 第一节构造样式的概念和分类 构造地质研究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是某一个个别的地质构造,而是一组有着一系列共同特点和规律的构造组合。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特定的地质构造,如一条断层、一个背斜,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的几何形态、发育历史都有某些差异。但是,从大区域范围来看,这些局部构造往往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特定的构造组合,即所谓构造样式(Structural styles)。变形条件相似的地区,其构造组合也类似。因此,构造样式就是同一期构造变形或同一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的总和。 不同的构造样式伴生有不同的油气圈闭类型。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比较大的构造学的方法,就可以在石油勘探新区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去认识和预测含油气区中可能出现的构造样式及有关的油气圈闭类型。这对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过去,地质学家们曾提出过几种不同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但是这些分类没有明确考虑沉积盆地内的深层地下构造以及其伴生的油气圈闭。有些曾经一度流行的方案,如苏联的别洛乌索夫(1959)提出的以垂直涌动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只是一种以有限形变机制为依据的形态分类,因而是不够完善的,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深入,成功地把地壳的形变过程和岩石圈板块运动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概念。这样,构造样式的分类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依据。 本书主要参考了T。P。Harding 及J。D。Lowell (1979)提出的分类方案。该分类最大的优点是将板块构造的分析和油气勘探紧密结合,明确提出了各种构造样式在板块构造中主要发育部位以及鉴别准则,并阐述了影响构造样式形态和产状变化因素。因此,它是诸多分类中较好的一种方案。 Harding 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否受基底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据此,将构造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形变的力学性质和应力传递方式进一步细分为八种基本构造样式。 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使之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例如中、新生界盆地的基底,应为前中生界地层,包括古生界的沉积岩、岩浆岩以至更古老的变质岩,它的机械强度和岩层结构差异很大,对于石油勘探来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基底卷入性构造样式包括: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和翘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