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Contents

Abstrac (2)

摘要 (2)

Key words (2)

关键字 (2)

第一章引言 (3)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意义 (3)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文献综述 (4)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4)

2.1.2 (国外)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4)

2.2理论基础 (5)

第三章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的比较 (6)

3.1汉英动物词涵义完全相同 (6)

3.2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 (7)

3.3完全不对应 (7)

3.4语义空缺 (8)

第四章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9)

4.1、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9)

4.2、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10)

4.3、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11)

结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Student:徐雷诺

Supervisor:陈红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TGU)

Abstrac 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long process, animals and humans have been keeping close contact, and to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kes human beings to animals produce love or fear of delay or complicated emotions, people also often borrow from animals to consign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 so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have many and animal related words.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history, customs, value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cultural factor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gives animal words in their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paper gives the examples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basis for generation,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ha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hould be noted.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延误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从英汉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英汉动物词在个民族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分析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Key words: culture animal translate religion tradition

关键字:文化动物翻译宗教传统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但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背景、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两个民族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由于这些差异的产生,它会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主要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介绍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1.2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动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但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由此弄清楚英汉动物词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有必要,它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使我们的翻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本文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给出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可以作为翻译人员的参考,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由于社会、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和联想有所不同,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以下对动物词的内涵差异归纳为四种情况:一、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二、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不同内涵。

三、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四、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不同的内涵。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人们对同一世界的认识总是相同或相似的,于是汉语和英语都有一些相同的表达方式。

1.3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阅读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自然成为交流的焦点,关于动物词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述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都具有人文性——即不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象, 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的、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的、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述的过程。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汉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目前国内正是从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

目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潘能《西方漫谈》、席玉虎《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

2.1.2 国外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关于动物词文化内涵研究的主要角度是从归化和异化方面着手。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如下:归化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文化地位的不同会造成对待外来文化心里的差异,从而在翻译上我们就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归化翻译要求其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和表达方式,以满足读者对本族语的原味的需求;异化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丰富译语的语言和文化,以满足译语读者对译文新奇感的需求。鲁迅认为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具体说来就是不仅要有新思想和新内容,而且还要有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被认为是归化论的进一步延伸。在国际上,Nida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概念,“译文基本上应是原语信息最近的自然对等”。而异化论的代表人物Venetia提出“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强调在译入语的文本中,在语言风格和手法上突出原文的“异”其目的是用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实践来抵御译入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象,从而突出原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不同。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Pleskacheuskaya Ines.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Robert Aswan. America Now, Pears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2.2理论基础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辨水平发展到经验科学水平。到20 世纪20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和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内的广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尽管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学术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究,但由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这个研究领域仍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困扰着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而且随着探究的深入和扩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人类文化语言学可以成为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

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

词的意义可以分为:语法意义—虚词,词汇意义—词的内容,概念意义—泛指和特指,关联意义—内涵意义、文体意义(使用场合不同),即中性词与特定词、正式词与非正式词(俚语、俗语、行业用语、隐语),以及情感意义—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和搭配意义。

本文主要以上述理论为基础,从词的对比角度切入,系统的分析英汉动物词文化,总结出两者间的异同点,从而为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第三章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研究

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象征意义是指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具有其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有时则大相径庭。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也截然不同。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 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

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对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文化意义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的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联想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3.1汉英动物词涵义完全相同

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使表达鲜明,形象生动,各民族人民对某些动物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汉语和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使用动物名称时,其文化内涵往往是相同的。例如“fox”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引起“精明,狡猾,多疑”的联想,汉语里“狐媚,狐疑,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假虎威,狐群狗党”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表示“诡计多端”之义,如:Don't trust that man,h e’s a sly old fox。(不要相信那个人,他是只狡猾的老狐狸。)由此可见“狐狸”与fox在英汉两种文化里是象征“狡猾”和“欺骗”的动物。很多不同文化中引起不同民族的相似的联想。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wolf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s 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点,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3.2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动物名称可以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汉语里常用“虎”来比喻“勇猛威武”,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却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在西方,狮子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如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凛凛)。中国的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应的英语则说Don'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狮子)。英国人还以lion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勇武大胆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为lion-hearted(狮心),史称“狮心查理王”。另外,lion还引申作“危险”、“险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虎口)。

可见,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中设喻的喻体也不同,汉英不同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如下表达法中,如表示不敢做声的“曦若寒蝉”与as mute as fish(沉默如鱼),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与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热砖上的猫)或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热锅上的鸡)。还有“牛饮”与drink like a fish(如鱼饮水),“落汤鸡”与wet as a drowned rat(湿如落水鼠),a rat in a hole与“瓮中之鳖”,goose flesh与“鸡皮疙瘩”,“过牛马不如的生活”与lead a dog's life(过狗般的生活),“滑得像泥鳅”与,lippery as an eel(滑得像鳝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3.3完全不对应

例子就多了。英语的cricket与汉语的"蟋蟀"同指一种鸣叫的小昆虫,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蟋蟀"常给人以优伤凄凉,孤独寂寞的联想.早在《诗经》中,蟋蟀的叫声就被作为农夫岁末困顿生活的映衬,如《幽风七月》.此后,蟋蟀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其凄苦,悲凉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宋玉《九》),"蚤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杜牧《寝夜》),"但闻四壁虫声卿卿,如助余之叹息"(欧阳修《秋声赋》),"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卿卿寒蛋闹"〔王和卿《百字知秋令》〕,"昨夜寒蛋不住鸣,惊回梦,已三更.……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而在英语中,自从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以后,英美人就一直沿用着as merry as cricket这一明喻成语,cricket成了欢乐,愉快的象征,如C. Kingley在Two Years Ago中写到:"1 have not had all the luck I expected, but... am as merry as a cricket. 可见,同样的蟋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产生的联想反映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独特认识和态度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再如,中国古代"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龙"是帝王和高贵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与"龙"有

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义词,如:龙凤呈祥,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龙马精神.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候在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魔鬼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做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词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的人".如:We were real行frightened of the maths teacher. She was a real dragon.(我们的确害怕数学老师,她真是一个凶狠的脾气很坏的老太婆.)"龙"与dragon虽指示意义相同,但二者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则是对立的,相反的,所以"望子成龙"宜意译为expect one's son to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而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势必会使西方人误解以至有损形象,因此,有人主张把中国的"龙"译成long而不是dragon,这大概也不无道理.同一个动物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褒贬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及其价值观念.再比如汉语“狗”一词的概念意义是:一种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家畜,与dog两词的直指意义基本相同,但一涉及到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有关的文化意义,这两个词就不能一一对应了.英语国家中,狗被视作人们的忠诚朋友,所以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此时dog不指狗,更不含贬义,而是代人的普通用语.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时),Give.dog a bad name and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则多为贬义,如:狗急跳墙,狗屁不通,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狐朋狗党.

3.4语义空缺

文化不是等效的,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迥然不同,有些动物词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两种语言的转换很难做到完全对等,这就是文化的个性和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了动物词语义空缺现象的出现,所谓空缺是指原语所载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无“对等语”。一方面,指称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同的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implica-tion)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另一方面,有些动物形象在原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没有,因而在译语中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汉英动物词汇里的这种情况显著地表现在crane 与"鹤"这一组词上."鹤"一词的实体词汇意义是"鸟类的一属",英语叫crane,"鹤"与crane均有"鸟的一种,,的实体词汇意义,但英语中的.rane只有因其颈长而具"伸长脖子"的引申义,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意义,如:Jane craned her head to look forher husband in the crowd.(简探头四望在人群中寻找她丈夫.)汉语里的"鹤"相对于英语的crane,却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鹤在汉文化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①对中国人而言,它首先是长寿的象征,如"鹤发童颜""松鹤延年""龟鹤齐龄".《淮南子说林训》日:"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古人以鹤为长寿仙禽,后人便常用"鹤"为祝寿之辞.②由于鹤在鸟类中给人亭亭玉立的感观印象,所以"鹤立鸡群"常用来形容仪表和才能出众的人.③"鹤"暗含"归隐"意,如"闲云野鹤"表示自由自在,不受红尘俗事所烦.再如刘禹锡荣秋词》:"晴空一鹤排云

去,便引诗情到碧霄",喻"身处逆境,直飞云霄,冲天而去".④鹤在中国古代就是稀少的珍贵动物,物以稀为贵,因此还可以喻美好的东西.如"焚琴煮鹤"是杀风景之一,把琴当做燃料烧了去煮白鹤,喻"随意糟踢美好的事物".⑤"鹤驾""鹤驭"中的"鹤"为仙人车驾,"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鹤驭已从烟际下",又因仙人乘鹤升天,故此两语又为死的讳称,如“鹤驾不来尘世隔,芙蓉城阂月茫茫”。

第四章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动物词汇是人类数千年来在与动物的接触中,经过长期的驯化和观察,而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导致人们对许多动物产生的联想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能够处理好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的翻译已经成为英语翻译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下面本文分别从归化与异化的内涵、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以及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三个方面来探讨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4.1、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在1813年,德国著名学者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论翻译方法》中曾指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施莱尔马赫的这一说法打破了传统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分法,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借用了施莱尔马赫的这两种翻译方法,把前者称为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on)后者称为异化翻译法(foreignization)。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主要是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让读者靠近作者。异化则是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让作者靠近读者。因此,所谓“归化”翻译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反对引入新的表达法,使语言本土化“异化”翻译则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语言的方式输入新的表达法。

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译文和原文之间应该实现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在形式和文化方面,译者应在译文中纳入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规范。另外他强调说译者应重视读者阅读后的反应,在表达方式上,译者应该让译文自然、流畅、通顺。同时,我们应当客观的对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词汇、语义空缺等现象,避免产生文化冲突,以便达到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或根本无法用异化的方法来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或无法找到相互对应的表达时,译者就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结合当时的语境把源语的涵义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由于动物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因此想要实现功能对等,即让英汉两个民族都能领会到异国习语的独特文化内涵,译者应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例如,在英语中狮子(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例如,as majestic as a lion如老虎一般威风、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one should not twist the lion’s tail老虎的屁股摸不得、beard the lion in den虎口拔牙。在翻译这些与lion相关的习语时,译者应该用归化的方法把lion译为“老虎”,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虎”才是森林中真正的百兽之王,并不是狮子。并且中国人习惯用“虎”来表达一个人的勇敢和凶猛。于是就出现了象“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 等一系列成语。由于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有些英语习语,在汉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言形式,这时译者只能用汉语的表达形式翻译出其内涵,且尽量使译文贴近原文。例如,在英语中喜鹊 (magpie)的实际喻义是“唠叨、饶舌” 所以在习语as talkative as magpie中magpie与汉语中指称意义对应的“喜鹊”的涵义不同。喜鹊在汉语中是与“喜事、吉利、运气”相联系的。汉语中能够找到的效果上对应而又具有汉语文化色彩的动物就是“麻雀”。虽然这两个词的指称意义不同,但给人的联想意义是相等的。所以这个习语可归化译为,像麻雀一样爱唠叨。还有在英语中马horse表示力气大,能吃苦耐劳。于是有关于马的一些习语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a willing horse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像牛一样干活。在翻译这些与马相关的英语习语时,需要用归化法把“马”译为“牛”,这是由于英国早期是用马耕地,中国是用牛耕,两者的文化内涵是完全相同的,即力气大、能吃苦耐劳。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势在于能使译语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采用归化翻译法正是基于英汉两种文化明显的特异性,用带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表达原语含义,从而使译语和原语保持最大限度的等值。

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独特性,因此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并且在译文中尽可能的保留原语中存在的异域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以便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译文中应尽量保留其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也许原语中的比喻、形象对目的语的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由于它处于一定的语境中,或者具有明显的民族、地方特色,因此在翻译时也应尽可能保留。如在英语中,猫头鹰(owl)被当作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是非常严肃、很有头脑的动物。不仅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而且在紧要关头,也要找猫头鹰求救。西方人认为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因此,有习语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的聪明、grave as an owl 神情严肃,板起脸孔、take the owl 生气、发火、as drunk as a boiled owl 烂醉如泥,等。这些不是汉语中现有的相似的习语所能取代的,因为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就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害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就要倒霉。于是汉语中有“夜猫子进宅”这种说法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而“夜猫子”就是猫头鹰。另外,英语习语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有人把它译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两种表达法看似相似,实际上并不完全等同。因为该英语习语除了表示“得不偿失”的喻义外,还表示为了小事打官司,结果打输了,反而蒙受了更大的损失。这充分反映了西方民族惯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风俗文化习惯。而这些意思在中文谚语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中根本无法找到。因此应该用异化法把这个习语翻译为“为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并接受。还有下面一些例子 bull market牛市、play cat and mouse with猫捉老鼠游戏、a bird’s eye view鸟瞰、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den,you can’t get his cubs不入虎穴,焉得虎仔、the frog in the well井底之蛙、stir up a hornet’s nest捅马蜂窝、catwalk猫步、crocodile’s tear鳄鱼眼泪、ostrich policy驼鸟政策、a dark horse一匹黑马、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这些都是用异化的方法翻译的动物习语。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翻译原语,读者就能从译文里接触和领会异国文化中新颖的话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词语。在全球化成为势不可挡趋势的今天,更多的中国读者盼望能够读到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且希望从中了解异国文化的风采。总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功能在翻译中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翻译时适当的增加异化的翻译策略,对词语的丰富、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对外来文化的坦然接受大有帮助。可以说,异化还是归化,不是一个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度”的把握 是译者在忠实于翻译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随着文化的外部环境和内涵发生变化,译者应及时地审时度势,适当把握调整这个“度”。一方面在英汉两种文化和语言中,存在很多不谋而合的经典名句和习惯用语。例如,汉语中有“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成语,如果把它翻译成“The cat cries over the rat’s death to show its sympathy” 就会让西方人感到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但是英语里的确存在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shed crocodile tears”。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即用一种语

言中特定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另一种语言中与之对等的含义,这样可以使译文读起来更加地道、生动 更能够贴近读者。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是相对缓慢的,而存在的差异却是绝对的、巨大的。因此,这为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提供了可行的依据。例如,汉语中有许多词语都是异化的产物——“牛市” bull market、“种子选手”seeded player 、“一匹黑马”a dark horse,等。它们在汉语中已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被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语言中的动物习语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体现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动物习语时,不能把它简单地看做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即把一种文化内涵转移到另一种文化内涵中去。所以,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仅要掌握动物习语的表面涵义,而且还要了解其深层次的涵义——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合理运用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忠实地表现英语中动物习语的真正内涵、让读者充分了解异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致谢

本文是在陈红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陈老师在写作全程都给予了非常全面、悉心的指导。并且提供了很多与该研究相关的重要信息,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这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01] Pleskacheuskaya Inesa.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7.

[02] Dresser Norine. Multicultural Manners, John Wiley & Son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6.

[03] Robert Atwan. America Now. Badford / St Martin’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 2007.

[04] Pears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6.

[05] Scott Morton & Charles M. Lewis. China: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5.

[06] Orville Schell & David Shambaugh. The China Reader, Vintage books Press, 2007.

[07] Mchuuen Basner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88.

[08] Newmark Green.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ress, 1982.

[09] 谢艳明.《西方文化与风俗指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10] 毛峰.《不可不知的西方文化常识》.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8.

[11] 潘能.《西方漫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12] 陈红薇欧小琪.《西方风情录》.外文出版社,2000.

[13] 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4]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15] (英)马丁曼瑟.《英语谚语典故词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6] 汪榕培,任秀桦.《英语学习背景知识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7] 席玉虎.《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8] 胡文仲.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9] Davis, Linell.《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0] 廖华英.《中国文化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课后练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4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5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6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7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8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 9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0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11 中英女性爱情观比较——以林黛玉与简爱为例 12 解析《安娜与国王》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13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14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5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 16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18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19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 20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21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22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23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24 中美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 25 复仇视角下女性形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为例 26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27 从跨文化角度试评央视国际版的语言现象 28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29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30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31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 32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33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3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35 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喻特色 36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 37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 3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39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0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711563367.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学科分类号0502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英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姓名郭倩倩 学号 200504091237 院(系)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2005级 指导教师罗小英

2009 年 5月08 日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Submitted by Guo Qianqian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Luo Xiaoying submitted to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the subjec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May, 2009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学科分类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英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姓名 学号 院(系)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 指导教师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x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九年五月 x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作者姓名xxxxx 所属系、专业、年级外语系英语专业 05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xxxxx 副教授预计字数5000 开题日期9月28日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并具有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有些动物习语里的动物虽有相同的理性意义,但其涵义却不同;有些概念虽然类似,但不同的民族却用不同的动物习语来描述。 Strassler 对习语的功能进行研究,为以后使用习语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教授(2003),就动物习语在英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为习语的研究做出很大贡献。本论文就英汉动物习语进行研究与探讨,能让我们掌握更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深入了解英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并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主要内容: 引言习语在任何语言中都是精华,它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英汉动物习语的研究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加深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 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1 动物习语的概说 1.1 动物习语的概念及特征 1.2 动物习语与文化的联系 1.3 动物习语的具体形式 1. 3. 1 相同的概念,相同的意义 1. 3. 2 相同的概念,不同的意义 1. 3. 3 不同的概念,相同的意义 2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 2. 1 狗 2. 2 龙 2. 3 蝙蝠 2. 4 孔雀 3 造成英汉动物习语意义不同的原因 3.1 社会习俗的差异 3.2 生活环境的差异 结语本论文是对部分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的初步归纳和研究,由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导致英汉不同的动物习语的表达意义.文化观念的研究随形 势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动物习语的语言特色及修辞都很有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对比、理论分析、举例论证、归纳总结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作者:陈家旭, CHEN Jia-xu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爱尔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24(1)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 1997 2.Kovecses Zoltan Metaphors of Anger,Pride,and love: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s 1990 https://www.sodocs.net/doc/9711563367.html,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4.Ning Yu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8 https://www.sodocs.net/doc/9711563367.html,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 https://www.sodocs.net/doc/9711563367.html,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家旭.Chen Jiaxu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罗晓燕英汉"嫉妒"情感隐喻的体验哲学和文化阐释[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 3.杨瑶.Yang Yao英汉语"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秦耀咏.QIN Yao-yong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2) 5.吕文静.LV Wen-jing英汉"焦虑"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 6.曹蕾英汉"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7) 7.卓静单一型情感隐喻和冲突型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学位论文]2006 8.孙毅.SUN Yi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期刊论文]-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9(1) 9.程浩.CHENG Hao汉英体育语言中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研究2005(6) 10.樊辉.宫雪.戴卫平刍议"心"的隐喻[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 引证文献(12条) 1.李荣娟儿童的创造性隐喻和外语学习[期刊论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2.武贝贝从隐喻认知角度看汉语中“忧愁”的情感表达[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3(10) 3.欧国芳汉式英语原因分析及英语教学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9) 4.谢暮松英汉隐喻认知异同的根源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5.向友青英汉"恐惧"的认知原型研究[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10(6) 6.胡玲玲英汉“恐惧”情感隐喻对比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5) 7.金花漫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8.金花漫英汉语"火"词语的情感隐喻认知[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9.袁红梅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4) 10.胡越坚.王菊兰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 比喻呆头呆脑的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人;to buffalo sb.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dog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的目的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的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的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地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地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地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地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地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地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地情感,丰富自己地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地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地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地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地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地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地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地情况,即一种动物地概念意义( )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地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地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地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地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地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地象征,并以“龙地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地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地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地象征.龙地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地.正是对“龙”精神地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地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地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地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巨大地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地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地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地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地魔鬼撒旦()就被称为 . 现代英语中用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地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地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地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地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地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地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地形象,人们对牛地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地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地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地牛满身缺点,如鲁莽闯祸地人狂怒凶悍胡言乱语. (约翰牛)是英国人地绰号,这个词在()地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地是一个名叫地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牛犊)、(母牛)、(水牛)地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地,如比喻呆头呆脑地人比喻肥胖丑陋地人 .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地目地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地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地狗能得到相当多地“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地‘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地.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地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 , ”指爱屋及乌,“ ”指幸运地家伙,“ ”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 ”指有功者应受奖赏,“ ”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地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地目地主要是用来看门.因而在我国,狗地地位比起英语国家地同类来说要低得多了.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认为狗是令人讨厌地东西,汉语中与狗有关地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狼心狗肺、鼠窃狗偷、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然而,中国人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们对猫地喜好情感恰好与狗相反.中国人喜欢猫,是因为它活泼可爱,可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外国语学院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which has a strong expressive function and national color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imal idioms occupy a large numb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many animals are tamed to become domestic animals serving people, and many others have become people’s pets. Many animals have become a kind of symbol in people’s thinking and this symbol i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These animal idioms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lo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idioms in both languages. Key words: animal idiom; comparison; cultural connotation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ains a nation's social consciousness,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and other soci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making the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values, codes of conduct, and lifestyl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is much more obvious in animal word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given the same kind of animal i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y contrast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reveal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language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作者/ 李海艳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词汇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面,由于人类有着相似的思维能力和共同的认知规律,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动物词汇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动物词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有所差异。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充分考虑这些动物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下面,本人将从三个方面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进行分析。一、所指动物相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相近无论中西,人类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人们认识动物的角度都是基于动物的基本属性,因此导致对动物产生的联想大致相同或相似,自然就会赋予动物词汇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例如狼(wolf)对待猎物凶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来形容人残忍、贪婪,如“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狐狸(fox)用来形容人奸诈、狡猾,英汉语言中都有“As sly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鸽子(dove)在中西文化中都常常被视为和平的象征,在一些大型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放飞鸽子的情形,代表着人类企盼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英语也

有“dove of peace”之说。另外,“天鹅”(swan)都象征“高贵”和“圣洁”“蜜蜂”(bee)使人都联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二、所指动物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由于受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影响,导致有些动物词语所反映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西方对狗和龙的'态度。西方人把狗视为人类的忠实朋友,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当做人的伴侣和宠物。英语中许多带有dog 的词语都含有明显的褒义。 (范文网.fwsir.) 例如“a top dog”(优胜者,头头),“a lucky dog”(幸运儿),“a jolly dog”(快活的人)等,还有很多带有dog的谚语都含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中国人虽然也养狗,但在汉语中带有狗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甚至是侮辱性的,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鸡鸣狗盗”“走狗”等。“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位置,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而西方的龙是长着一对巨大的蝙蝠翅膀,身体粗壮,而且有巨爪,会喷火焰的怪物;是喜欢收集财宝和美女,是邪恶、黑暗、残暴的象征,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