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青海热贡之旅

说到唐卡,到过西藏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藏族绘画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但对热贡这个地方,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了,这里就是唐卡艺术很发达的“唐卡艺术之乡”了。热贡艺术始于元代,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彩画、图案与酥油花等多种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最为世界所关注。

这次应热贡旅游局和博物馆之邀,以设计师身份前往热贡,筛选热贡唐卡西安巡展的唐卡作品。此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见到不少文物级别的唐卡,以及大师级作品,但很快这些作品就会来到西安和大家见面了。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

也可以是地方神、财神、修密法者的观想主修神,挂于室内保佑平安兴旺。唐卡有小巧轻便和可收卷的优点,便于携带、观看,祭拜和收藏。出自名师和高僧之手绘制或开光的唐卡,更是稀世之宝,是泥雕、佛塔装藏圣物中最显灵验的首选。正是用唐卡装藏这一特殊的佛教仪轨,使古唐卡被大量而完好的保存到今天,使得藏族绘画史重要阶段的真迹被留传下来,并从中看到美术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唐卡保留了历史,同时也填补了画史链条中的重要空缺环节。我们在谈到卫藏和北方特定时期的绘画风格时,主要是依靠唐卡中呈现的图像依据来讨论的。唐卡家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从制作工艺上又分国唐、止唐。“国唐”指织绢绸段等材料或绣或织或拼贴或缝合等方式制作的唐卡,其中又包括“唐故”,是寺院晒佛用的大型“国唐”。“止唐”即指最为多见和普及的手绘唐卡,又因背景用色的不同分为金唐、赤唐、黑唐。经历了近千年时间,唐卡题材发展的更为多样,除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又发展出画传、历史、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须弥山,四大州和藏医用于教学的唐卡挂图。可以说唐卡是了解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宗教绘画艺术,它有着及深的艺术价值。好多人都喜欢问一幅唐卡多少钱或它的价值是多少,至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精确的答案,也可以说这种问法是不现实、不实际的。

唐卡就如同书画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价格,一幅唐卡的价格也有多个因素所决定。

唐卡的内容

唐卡中常见的内容为佛教内容,也就是佛像。每幅唐卡中有一尊或好几尊佛像,当然佛像越多的价格也相对越高;就一个佛像而言,忿怒像则比善像要复杂些,价格也相应贵些;另外还有故事类等唐卡视画面内容复杂程度价格亦有不同,因为唐卡内容的复杂牵扯到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

唐卡的大小

唐卡的大小其实是没有固定规定和比例,一般情况下唐卡画师或唐卡供奉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其大小。我们一般将尺寸为40CM左右×55CM左右的唐卡称为小唐卡,60CM左右×80CM左右的唐卡称为中幅唐卡,80CM左右×100CM左右的唐卡称为大幅唐卡,除此三类的话还有特别小的微型唐卡(一般为手掌大)

和大型壁画唐卡(一般为大于2平米)。唐卡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唐卡绘画时间的长短,相应的也决定着唐卡的价格。

唐卡的画工

唐卡的画工也是决定唐卡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显然画工精细的明显比画工粗糙的要高的多。画工的判断又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环节,并不是看几幅唐卡或了解一点文字性的东西就可以判断的。唐卡的画工主要由唐卡的绘画手法(主要是染色、勾线等)决定,所以说在画工方面判断的时候要把其唐卡的画法来看,不能片面的只看唐卡的色彩和富丽堂皇性。

唐卡的材料

唐卡因保存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其主要功劳则归功于唐卡所用的颜料。一般来说绘画唐卡的颜料分矿石颜色和广告色,因此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保存时间相对的也会更长要贵的多,艺术价值也比较高,所以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唐卡比广告色绘画的唐卡价格要高。

唐卡的种类

常见的绘画唐卡有彩绘唐卡、金唐卡、黑唐卡、红唐卡等,根据唐卡种类的不同,绘画难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用料的多少也是不同的。一般彩绘唐卡绘画比较复杂,用料也较多,另外就是金唐卡所用料也比较昂贵,因此这两种唐卡的价格比同样内容的其它唐卡贵一些。

唐卡的种类:

另外影响唐卡价格的还有其画派,如勉塘派、噶玛嘎孜派、嘎雪派、钦则派等,因为画派风格的比较复杂,所以在此不做细说

与众多的佛像唐卡一样,时轮金刚唐卡在艺术上,无论构图、造型及色彩的表现上都显示出其美妙绝伦,气势辉宏的境界。主尊时轮金刚与佛母交抱以双运相立于莲花和日、月、星轮之上,双足踩着大自在天和天母,表示催伏贪、目真、痴等各种障碍。构图中上方是释迦牟尼佛,其左侧是绿度母,右侧是白度母,左下角是黄财神,右下角是财宝天王,他们是时轮修持的护法神。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整理大学期间课程资料,自己的作业及作品。归纳一下自己的所长和偏好。考虑一下自己希望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整理好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相关案例、论文。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唐卡艺术 调研途径:在青海吾屯考察以及通过网络与相关书籍搜索。 三、调研理由 之所以选择唐卡作为我的调研方向首先源于我对这门艺术的喜爱,唐卡自身的视觉魅力是吸引我的一大理由,加上它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独特地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会对我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其次,将传统艺术视觉元素与商业插画相结合探索传统艺术的流行性拓展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唐卡以其独特的色彩及丰富多变的制作形式不在局限在宗教绘画门类中,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捧者的出现,唐卡与流行的结合,与商业的结合也渐渐有了现实意义。

再者,这门课题同时也是出于商业插画前景与吸引力的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作品的品味,体现中国商插设计的原创与特色,需要好好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调研成果 具体内容: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作者:杨惠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唐卡是藏传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工艺、构图、材料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卡的画布制作,构图,起源,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唐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唐卡;材料;构图;起源;类别;艺术价值;祭拜意图 一 唐卡,英译Thang-ga,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也称布画,本意为写在布上的文告。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个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和所使用的材料上都有很大的讲究。其颜料全部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以保证唐卡色泽的鲜艳,使其甚至在百年后也有同样的颜色;其画布全部使用织工精密的府绸或者棉布,否则太厚太硬的布料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皺裂。而唐卡的制作过程从绘前仪式到缝裱开光也是十分繁复,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要十余年。从题材上讲,唐卡包罗万象,多以宗教类为主题,内容神圣,表现手法也极为尊敬;同时也包含了不少非宗教类的作品。唐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是由于唐卡的宗教内容和美学价值。 二 唐卡艺术既可说它好传承,因为在全国各地都不乏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唐卡艺术中心;也可说它不好传承,因为它工艺复杂,讲究又颇多,大多学习绘画唐卡的画师都是从小学起,要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才学成。那么,唐卡究竟难在哪里?香格里拉唐卡艺术中心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巴丹老师说:“耐心”。 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一幅唐卡要从制作画布开始。在一块大的布料上量好尺寸,裁下来一块画面所需材料的大小,洗净。再把画布边缘折起一厘米左右的宽度,用针线缝好,要牢固整齐。然后拿比画布大的钉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多为木头钉成)做外框,把画布再用绳子固定到框架上。把画布放进框内,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再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这个过程要保持画布平坦紧绷,并富有弹性,否则绘画时画布会越来越松,从而导致画面不精细准确。接下来要把画布用牛皮胶泡好的水在正反两面刷,再在白颜料中加入水和牛皮胶,调制好,再刷在画布正反两面,不宜过厚或过薄。把刷好颜料的画布放在太阳下晒,等晒干后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或倒扣的杯子、碗等平整的一面进行打磨。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就完成了画布的制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青海热贡之旅 说到唐卡,到过西藏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藏族绘画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但对热贡这个地方,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了,这里就是唐卡艺术很发达的“唐卡艺术之乡”了。热贡艺术始于元代,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彩画、图案与酥油花等多种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最为世界所关注。 这次应热贡旅游局和博物馆之邀,以设计师身份前往热贡,筛选热贡唐卡西安巡展的唐卡作品。此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见到不少文物级别的唐卡,以及大师级作品,但很快这些作品就会来到西安和大家见面了。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

唐卡艺术特征及美学研究

唐卡艺术特征及美学研究 摘要唐卡是我国藏民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其题材主要表现的是佛教文化,涉及藏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生活生活诸多领域。自松赞干布时期(约公元7世纪中期)佛教传入开始,佛教文化对藏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藏民族的艺术创作活动绝大部分是围绕宗教展开的,并且民族特有艺术形式在国际国内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唐卡正是这一艺术形式当之无愧的代表,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向和发展历程来看,唐卡自始至终都呈现着雪域高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唐卡的艺术特征和中国美学理论提出一些作者的观点、看法,希望对其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美学相关研究。 关键词唐卡;艺术特征;美学研究 1 唐卡的艺术特征 1.1 强烈的民族特色 唐卡艺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融合了鲜明的藏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高原艺术风格。多画于布匹、皮革、丝绢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画卷上、下两端常配横轴细绳便于悬挂,且在下轴两端装饰精美轴头。入寺庙礼佛用唐卡常由高僧大德加持后方可供奉。 1.2 鲜明的宗教主题 藏民族的唐卡艺术,带有鲜明的符号语言——宗教。自古以来,唐卡的绘制内容被严密的规定着,及时是对宗教、艺术毫不了解的欣赏着,依然可以从唐卡描绘的佛、菩萨、罗汉、天龙、鬼神护法等人物形象和七珍、八宝、五妙供等器物形象感受到鲜明的宗教主题。 1.3 显著的构图造型 唐卡的构图具有显著的构图造型特色,即以画面的中心为主要表现内容如主尊神像、教派领袖、高德大僧、历史人物、英雄圣贤、佛国圣地等为中心内容,在中心人物周围有天龙、供养佛、护法、弟子、随从等。比如:坛城唐卡。 1.4 分明的设色技巧 唐卡的设色,与西洋油画或中国国画设色有着分明的区别。首先是在颜料的选择上与国画、油画的原材料即一致又不一致,一致的地方在于唐卡的颜色基础由白、石黄、大红、藏青(蓝)和石绿。不一致的地方在于为了保持千百年不褪色,唐卡几乎全部是采用纯天然的矿石和植物来制作颜料,矿物颜料如:黄金、白银、珍珠、珊瑚、绿松石、蓝铜矿石、孔雀石、黄铁矿石、雄黄、朱砂等等,制颜植物有:胭脂、华青、许康草、黄连花、藏红花等等。一副唐卡的制作,一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整理大学期间课程资料,自己的作业及作品。归纳一下自己的所长和偏好。考虑一下自己希望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整理好思路, 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相关案例、论文。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唐卡艺术 调研途径:在青海吾屯考察以及通过网络与相关书籍搜索。 三、调研理由 之所以选择唐卡作为我的调研方向首先源于我对这门艺术的喜爱,唐卡自身的视觉魅力是吸引我的一大理由,加上它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独特地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会对我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其次,将传统艺术视觉元素与商业插画相结合探索传统艺术的流行性拓展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唐卡以其独特的色彩及丰富多变的制作形式不在局限在宗教绘画门类中,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捧者的出现,唐卡与流行的结合,与商业的结合也渐渐有了现实意义。 再者,这门课题同时也是出于商业插画前景与吸引力的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作品的品味,体现中国商插设计的原创与特色,需要好好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调研成果 具体内容: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 1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二、唐卡的分类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一、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二、“止唐”(绘画唐卡) 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5)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最大的“止唐”长3 2

唐卡的种类及发展

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2) 二、唐卡的分类 (4) 三、唐卡的绘制与工艺技巧 (7) 四、唐卡的题材 (11) 五、唐卡的分期 (12) 六、唐卡的鉴别与发展 (13) 关键字: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

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在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两幅是在内地订做的绎丝唐卡。帕玛顿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题款,意

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唐卡艺术产生于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和周边各种文化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茁壮成长。唐卡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本民族根基,立足于佛教文化,直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滋润,更是得到中原文化长远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间接浸染。尤其是到了元朝时,聪明的藏族唐卡画师借鉴和应用中国画青绿山水的技法和表现形式,融入唐卡画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特色,对唐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了唐卡艺术的题材内容 唐卡艺术一开始产生,就是作为佛教的重要法器,通过它藏传佛教僧人和信徒日常可以独立观修、膜拜,是修行者观想佛像伟人的功德伟力,以形象为途径,静观默想,进行心灵上的勾通,起到佛我一体、净化灵魂的效果,以佛为本,从而在思想、心灵、追求上达到完美的人生之路。作为普通信徒民众,唐卡艺术的观修膜拜功能还是以形象性为先导,进而默想,达到“像教”的目的。唐卡的这种修行膜拜功能决定了15世纪以前的唐卡绘画表现内容,主要表现以宗教人物和宗教场景为主,唐卡画幅中主尊佛造像在画面中央,形体面积巨大以强调主尊造像视觉张力,主尊周围以体形很小的千佛围绕。佛像的造像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要求,成功地表现出宗教艺术特有的严肃性、崇高性和神圣感,这种题材内容的画风经历几百年。 15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民间交流 的频繁,文化艺术也得到相互广泛的借鉴融合,相互促进。早期唐卡艺术纯粹的宗教功能已不能满足 当下的社会需求,世俗大众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唐卡艺术从庙堂逐渐融入到藏族人民的世俗生活中,开始走出专为宗教服务的圈子,表现的题材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拓展。除了传统的绘画题材外,还有以藏族英雄史诗创作的《格萨尔王》、藏族人物传说式的《藏王松赞干布》、《唐东杰布》,以及表现藏族人民现代生活与民情风俗的唐卡。 二、提升了唐卡画画面的形式感 在青绿山水因素尚未引入唐卡艺术中时,唐卡绘画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兼容并蓄,并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等地的绘画特点。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由于时代的久远,遗留下来的唐卡作品极其稀少,难得一见。根据吐蕃时期绘画的有关资料分析,认为此时唐卡艺术的特点为造型构图简练,颜色多用青、黄、赤、白4种,人物造像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几乎全裸,主尊画得特大,在画面占有绝对空间,线条多为直线。佛教进入后宏期时,唐卡绘制尽管有线条的勾勒,但没有特别突出线条,而是以色彩来区分形体之间的层次轮廓,绘制手法朴素、单一、呆板。绘制所用的颜色种类较少,画面基调多以红、黄暖色为主,蓝、绿色配合点缀,金色应用其中,色彩变化少,开始使用对比关系,具有灰色系的混合色。其画面的形式相对简单,结构整齐划一、单调。 直到15世纪时,由于内地青绿山水画自身的优点和特色,青绿山水画一传入藏地,藏族画师们就对其借鉴吸收,对唐卡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唐卡画面形式多样而协调、绚烂而和谐、厚重而 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 ———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蒋高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甘肃合作 747000) 摘要:中原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区,被唐卡画师主动接受,进行借鉴、吸收、改造,融入唐卡画中,不仅拓展了唐卡的题材内容,美化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升华了画面意境,还丰富了唐卡画绘画技法,也赋予了唐卡艺术更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唐卡;青绿山水;藏族;画师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06-02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编号:1112-11)。 206--

唐卡基本知识

“在绘制上,唐卡有严格固定的程式,藏传佛教的寺庙中通常都有专攻此艺的喇嘛。据说,一幅质量上乘的唐卡,从起草、绘画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多数唐卡以棉麻布为底,将其绷制于木框,涂刷胶灰浆,打磨平滑后用精纯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工笔重彩技法作画,线条选用价格昂贵的泥金勾勒,再经彩缎装裱,两端承轴,开光颂经如此,一幅既可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才算制成。最为难得的是,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以此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数百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唐卡通常约长1米,最大者数十米。若按绘制内容,则大致可分显教类唐卡、密教类唐卡、印度唐卡、女神类唐卡等4种。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显宗佛像,在西藏诸寺庙皆可看到;密教类唐卡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为双身像;印度唐卡多表现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特色;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故女神类唐卡专绘度母、吉祥天母、尊胜佛母等女神像。 如按绘制材质区别,唐卡则分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数类。布绘唐卡在土布或麻布上绘画,因布料质地较粗,故用沥粉与动物胶做底,用卵石打磨光滑后,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绘成。这种制作唐卡的传统方法沿用至今。西藏寺院大多数唐卡属于布绘唐卡类;刺绣唐卡制作精细,为西藏重要佛寺所藏;缂丝唐卡是一种以丝织成的高级手工艺品,其花纹与刺绣大致相同,缂丝唐卡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多为我国江南丝绸之乡制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堆绣唐卡是最具艺术风格的唐卡,用数百甚至数千块大小不等的绸缎堆绣出来,是一种将汉地艺术与西藏内容融为一体的艺术样式。

西藏唐卡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基本品种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

分析旅游纪念品的特点

分析旅游纪念品的特点 1、纪念性。 人们通过购买旅游纪念品来回忆或者追忆旅游活动,以此来纪念某一次旅行活动,旅游纪念品也就成为了旅游地的象征和标志。例如:在青岛购买的有五四广场或者栈桥图案的钥匙链,关于青岛旅游景点的贝雕,虽然简单袖珍,却能让旅游者在看到钥匙链后能够回想其自己的青岛之旅,这就实现了旅游纪念品设计师所遵循的纪念性。 2、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是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旅游纪念品的审美表现应与地方文化特色相协调,围绕使用和认知功能来展开。例如:云南地区的扎染,便体现了当地文化,扎染作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不仅仅是作为服饰或布艺颜色的代表,也在制作当地特色扎染纪念品方表现其审美功能。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核对生活意义的感悟等,再比如,有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纪念品西藏唐卡,它使人很快勒戒到藏文化的特点并唤起旅游者西藏之行的一定情感体验,创造出旅游纪念品的特有情调和氛围,从而很好的发挥它的旅游纪念性意义。 3、多样性。 在任何商品生产中,社会需求决定了要设计和生产什么产品,社会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把握这些需求,就要把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凝结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之中。旅游纪念品尤其要把握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和时代性,若想充分吸引消费者,就要在设计时充分凸显特定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潍坊的风筝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发展成了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风筝造型各异,大小不同,风格多样,题材大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带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其中,龙头蜈蚣风筝就是聪慧的潍坊民间艺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神论色彩和审美理想的艺术特点。此外,还有天津的泥人张,西安的兵马俑,都是旅游纪念品开发比较好的形象。 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品种多样、做工精良的旅游纪念品不仅能繁荣旅游纪念品市场,而且也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我看同仁县唐卡艺术的发展

我看同仁县唐卡艺术的发展 撰稿人:刘欢唯法学61 班 将青海省同仁县作为我们此次青海之行的重要考察地,源于它唐卡制作历史的源远流长、唐卡艺人的人数众多、唐卡作品的丰富多彩。 异常的繁荣 随着藏学热的不断升温,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的收藏日益成为国内外收藏家关注的热点。其中,唐卡因色彩亮丽、图像庄严,具有高度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佛教艺术的一朵奇葩。唐卡历史悠久,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从形式到内容跟其他任何画都不一样,是独树一帜的画种,它传递给人们的不仅是艺术,还有一种信仰和精神。一幅好的唐卡是画师用心血铸成的,是宗教热情、毅力以及高度的工艺技巧的反映,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唐卡收藏升温给从事唐卡绘制的艺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对推动藏族传统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仁在藏语中称作“热贡”,在这里,依托藏传佛教寺院,形成了以制作唐卡、泥塑、堆绣等宗教艺术品闻名的热贡艺术。其中热贡艺人绘制的唐卡更是精美绝伦,享誉海内外。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吾屯、郭麻日、年都乎等村几乎家家有画室,人人会作画,唐卡绘制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产品主要销往甘肃、四川等省及尼泊尔、日本等国。更为重要的是,唐卡热使这门长期深藏在寺院中的艺术在民间得到发扬传承据了解,过去大多数热贡艺人自小进寺院当喇嘛,奉佛事艺,热贡艺术长期深藏于寺院之中,仅为寺院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同

仁县成立了热贡艺术研究所。同仁县的中小学现在都幵设了热贡艺术基础课。热贡艺术作为一门学科还步入了高等院校的课堂。作品过去主要表现宗教故事和人物,而现在幵始反映社会生活。随着人们对唐卡幵始了解和喜爱,近年来,唐卡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事唐卡绘制的艺人越来越多,对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有利的。 繁荣的背后 受市场经济影响,大多数唐卡艺人的创作停留在复仿制作的层面上,简单迎合市场,致使大量粗制滥造的新唐卡充斥市场。此外,为了销售,一些唐卡艺人简化程序,放弃矿物颜料的使用。他们认为,这种状况不利于唐卡艺术的健康发展。目前,唐卡艺术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存在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培养唐卡艺术人才的目的偏重于商业效果,把唐卡艺术的发展和创作目标简单、肤浅地定格在经济的层面上,成为脱贫致富和搞活地方经济的突破口,这样的目标不可能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画师。唐卡艺术面临着传承链断裂、精品匮乏、绝技不断消失的危机,唐卡艺术在当下表面繁荣的创作态势中也隐含着诸如佛像量度计算混乱、构图简化、颜料调制技艺失传,以及佛像身姿、法器、手印等错乱的现象;同时艺人队伍中也存在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渐次离世、其技艺被世人遗忘的情况。在唐卡制作材料、工艺技法过程中也存在传统工艺的简化、省略情况。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说明了唐卡艺术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的措施 对于唐卡艺术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地方政府和单位已经幵始关注和重视,

论旅游纪念品的特点

从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心理或唤起回忆的功能,认识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特点。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一项高附加值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我国作为全球五大旅游国之一,旅游纪念市场潜力巨大,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旅游纪念品,作为承载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在设计和开发中就要抓住其特点: 1、纪念性。 人们通过购买旅游纪念品来回忆或者追忆旅游活动,以此来纪念某一次旅行活动,旅游纪念品也就成为了旅游地的象征和标志。例如:在青岛购买的有五四广场或者栈桥图案的钥匙链,虽然简单袖珍,却能让旅游者在看到钥匙链后能够回想其自己的青岛之旅,这就实现了旅游纪念品设计师所遵循的纪念性。除此之外,南京的雨花石等也是体现了旅游纪念品的纪念性。 2、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是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旅游纪念品的审美表现应与地方文化特色相协调,围绕使用和认知功能来展开。例如:云南地区的扎染,便体现了当地文化,扎染作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不仅仅是作为服饰或布艺颜色的代表,也在制作当地特色扎染纪念品方表现

其审美功能。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核对生活意义的感悟等,再比如,有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纪念品西藏唐卡,它使人很快勒戒到藏文化的特点并唤起旅游者西藏之行的一定情感体验,创造出旅游纪念品的特有情调和氛围,从而很好的发挥它的旅游纪念性意义。 3、多样性。 在任何商品生产中,社会需求决定了要设计和生产什么产品,社会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把握这些需求,就要把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凝结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之中。旅游纪念品尤其要把握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和时代性,若想充分吸引消费者,就要在设计时充分凸显特定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潍坊的风筝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发展成了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风筝造型各异,大小不同,风格多样,题材大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带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其中,龙头蜈蚣风筝就是聪慧的潍坊民间艺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神论色彩和审美理想的艺术特点。此外,还有天津的泥人张,西安的兵马俑,都是旅游纪念品开发比较好的形象。 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品种多样、做工精良的旅游纪念品不仅能繁荣旅游纪念品市场,而且也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唐卡绘制步骤(精)

唐卡的绘制流程 唐卡的制作流程成讲究严谨,才是对佛得最大敬重。 1、卜择吉日,诵经备料 唐卡画师在开始绘制唐卡前,首先要卜择吉日,焚香祷告,然后边诵经边备料,备料包括绘画所用的画布和颜料。 2、绷制画布 绘画唐卡所用的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密致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若唐卡幅面很大,还要对幅面较小的画布进行严密拼接。 将裁好的画布洗净、凉干,然后用绷棍、绷绳绷到绷架上。画布需要粘接时,用浓度适量的胶水把绷好的画布接头粘合在一面。 首先把无花纹的绸或其它白布在清水内洗一遍, 待布干后折叠四边约一厘米分别缝起竹竿粗的空管,然后把画布放进特制的框内(要求框比布大 ,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 在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 S ” 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要求绷绳绷的又平又紧,具有弹性的那样。 3、打磨布面 首先在烈性的青稞酒内加少量的胶,在画布的正面刷一遍,然后在白颜色内加适量的水、加适量的胶调好(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后刷在画布的正、反两面(不宜过厚、过多 , 画布在太阳下晒干后放在平板上 (板面平整光滑用清水打湿画布 (水太多会粘在平板上, 水少就成了干磨,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掌握规律 ,然后用杯子或小碗倒扣在画布上磨(要求杯子或碗口要平整 ,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做为绘画的一面。 4、绘画底稿

绘画底稿首先从佛像开始,根据《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严格的画出佛像的造型,并画上衣服、璎珞及法器等,然后从佛像周围展开设计山水、行云、花草、禽兽和房屋等。打底稿使用碳笔(今多用铅笔 ,要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 5、勾复线 勾复线主要是对设计好的炭笔底稿白描图进行黑颜色重复勾线, 其主要作用是让黑颜色直接和画布接触,以免日后因炭笔色隔在画布和颜色间导致颜色脱落掉色。 6、染色 唐卡绘画时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 平染:对天空、草地的底色及花叶、佛(菩萨的肉色等直接涂色 点染:对天空、草地等平染后用笔尖有深色到浅色点染,增强立体感和真实感,也就是从暗处开始向明处分染 湿染法:浓色和淡色一次性混染的方法叫湿染法,也叫接染法。 7、勾金线、边线 勉塘派画唐卡和壁画时勾线方法主要有五种:平勾、浊勾、叶勾、云勾和衣勾。岩石粗木用浊勾,忽粗忽细变化多,山勾折处勾粗线。 平勾法的特点是用淡色勾出细而平的线,如同毛发,此法一般用来勾肉线。浊勾法的特点是从线头到线尾粗细变化多,此法一般用来勾山石粗木等。 衣勾又叫箭勾勒,此法的特点是凸处及粗凹处细,衣褶处粗,两头细,衣褶如“ (” , 勾线即是中间粗,两头细,从粗线头向细线尾逐渐消失,此法一般用来勾衣服等。 叶勾法是专为勾树叶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勾出较粗的叶围和细而繁多的叶脉,叶围线应是中间粗两头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保温常练(十五)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祖国大一统的①他从关羽和岳飞的忠义神勇和辉煌功绩着眼、从两岸百姓盼望金瓯无缺 .... 愿景入手撰写的爱国对联很受欢迎。 ,中俄两国海军之②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 .... 间的差距必将会越来越大。 地登上中③在倡导多元的时代,当年被教师和家长联合打压的武侠小说,现在竟然堂而皇之 .... 学的寒假推荐书目,真是令人感慨。 ④很多文工团老兵和参加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兵,都去电影院包场观看冯小刚的电影《芳华》, 。 缅怀他们那段难忘的蹉跎岁月 .... ⑤几经较量,经过雅致化进程以后,网络文学是否也会以“其文直质”“其情慷慨”产生一种 。 新的文学样式,我们将刮目相看 .... ,⑥城市交通循着“互联网+”的东风,并搭乘了“互联网+”这辆快车,“共事”模式风生水起 ....赋予了“无车日”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的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设计研制,并实现了在外太空独立飞行的小卫星。 B.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C.为期3天的第六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在拉萨举行,自治区99位唐卡“等级画师”的精品

唐卡首次集体亮相,展现出了西藏唐卡的最高水平。 D.对轻微违法犯罪者处以社区劳动惩罚的举措在西方司法实践中比较普遍,既体现了法律宽严相济的原则,也体现了处罚是目的而非手段的教育内涵。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那些所谓书法算得了什么?以后有机会我让您看看我的墨宝,体会一下什么样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 B.此次“行万里路”征文活动举办得很成功,感谢各位作者赐稿,我们将择优刊登,并以投票形式评奖。 C.我和丽君是同班三年的老同学,她特意拜托我帮忙买《三体》的签名版,我怎能辜负她,排队再久我也愿意。 D.高中快毕业了,你送给了我这张你的生活照,我一定惠存,十年之后我们见面时我再拿出来,看你有多大变化。 二、古代诗歌鉴赏(18分) 4.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

深究唐卡特色课程教育考虑.pdf

藏传佛教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藏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藏族美术是藏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族人民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在藏族造型艺术中,唐卡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之一,它最初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绘画形式。题材内容广泛,有佛像、人物、说法图、佛经故事等,还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唐卡绘画教学整体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步调的发展进程,前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传统师承教学向现代系统教学的过渡阶段,其模式单纯,进展缓慢,却又客观地继承和延续了藏族美术传统风格技法。后一时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学校教学为主体的唐卡美术教学,在充分继承传统特色和在现代教学实际操作中完成教学的办学模式,能发挥二者优势,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四川民族学院唐卡教学的现状 藏族美术教学得到民族高校的重视,并根据不同的地方资源优势,办出了各自的特色,共同形成了藏族美术教学形式多样、风格独到的整体局面。四川民族学院对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十分重视,美术教育专业除开设素描、色彩、中国画、三大构成、中外美术史等基础课程外,还将唐卡设置为美术教育特色课程,并将唐卡作为学校特色课程来开发建设。唐卡课程在学院美术系仅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开设了唐卡画技法、新唐卡创作、藏族图案设计3门课程。通过对唐卡艺术发展源流、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技法与相关的历史事实的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唐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实用审美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加深对中华各民族传统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做出努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主动地去做传承、保护、发展工作;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专业为藏族地区在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人才、技术、社会服务的职能,使课程开设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我校传统唐卡教学中主要以临摹传统唐卡作品为主,由具有传统美术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持这门课程。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教案,从临摹和赏析经典传统美术作品入手,但目前唐卡课程的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只重视学生如何掌握好绘画的技法,对于理论则很少涉及。现在从事唐卡教学的教师几乎是院校毕业的,藏族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甚少,特别是对唐卡这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形式了解不够深入,承担起唐卡的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分析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唐卡教学课时有限,在学分制指导计划中只开设54节课,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有多大。54节课要完成一幅唐卡临摹作品,对学生来说很困难。何况学习的目的,要从构图、造型等方面去学习、借鉴并进行创作,课时的保障是不能忽视的;再次,美术系学生大多数来自内地,对唐卡这种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不太了解;最后是日益提高的教学工作要求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矛盾,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新教学手段的采用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唐卡特色课程的教学思路 历史发展规律证明,要建设好唐卡这一特色课程,必须要对其进行梳理,要考虑如何使其更加体系化、系统化、学科化。使其艺术面貌、艺术表现空间、艺术档次等方面再上新台阶,真正利用好高校人员集中、专业门类齐全、学术氛围活跃等优势,使其在唐卡教学中发挥好的作用。 (一)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唐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修改调整工作,因为这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时间才短短十几年,有很多难点和未知数,因而有待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应随时进行补充,相隔一段时间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新思想的教师对现有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做相应的修改调整。从大纲和计划中明确体现出唐卡画内容的传统与创新两大的方面,从而确定教学的方向。 在课程结构和课时分配上进行改革,加强唐卡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四川民族学院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树立特色意识,确定本课程的发展定位。课程的设置紧扣培养目标,着眼于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和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教学阶段与环节都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科学的课程设置,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模式,要充分考虑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藏族美术与宗教美术进行联系,与我国汉族地区的水墨画和工笔重彩画、与民族化的油画和版画等实行学术对照,在不同画体中,对绘画语汇、审美取向、美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在研究传统唐卡画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中国画工笔重彩设色和用笔秀丽、细密、严谨等表现技巧精华的同时,借鉴西方油画的技巧,不断丰富和完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新的构图和技法的表现,对唐卡画的构图和技法进行全面比较和研究,调动唐卡画的各种表现技巧,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现藏区新生活、新风俗。在总体上既不失藏族绘画的基本格调,又不失传统唐卡规范的元素。这需要我们在唐卡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让学生应用已学习的唐卡表现技法结合中国工笔画技法,融合现代绘画工具材料创作以表现现代藏区生活为题材的唐卡绘画作品。结合现代藏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生活,利用唐卡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和现代绘画材料进行创作,在传统唐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唐卡作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的修订版。修订后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将原单独印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参考范本》合并在内,以供各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时借鉴。此外,新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还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中继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门类之后加入了传统医药的调查提纲。通过补充修订,希望本书对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工作起到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 编辑本段目录 序 第一部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Ⅰ 保护与普查概说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什么关系 (五)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有哪些

(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时间和阶段性任务是什么(七)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普查与保护的范围 (八)采用哪些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杳 (一)建国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录的简要历史 (二)普查工作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三)普查的指导原则 (四)普查的步骤与方法 (五)普查中应注意的事项 (六)普查中的采集 (七)普查成果与验收 Ⅱ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 一、目的 二、原则与方法 三、分类代码结构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码的编制规则 (一)编制原则 (二)编码结构 (三)范例 Ⅲ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 一、民间文学调查提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