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卡介绍

唐卡介绍

唐卡介绍
唐卡介绍

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唐卡绘画风格。

16世纪到20世纪唐卡进入了于成熟期,藏族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唐卡绘画,还成立了相当于官方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民间也有很多的专门画坊。多种流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唐卡画面华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富丽堂皇,装饰味更浓。唐卡的绘画比例、技法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唐卡的种类发展为刺绣、织锦、丝贴、堆绣、印刷等多种方法。

进入20世纪以后,唐卡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民族艺术的保护,唐卡于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族人民对唐卡艺术也加深了了解,唐卡进入了我国高等学校的课堂,大量优秀的唐卡画家被培养出来,唐卡在当代多元共存的艺术格局下,传承历史,广泛吸收,散发出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二、唐卡的分类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另一种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

(一、)“止唐”(绘画唐卡)

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绘画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以金色的底色上,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的贵重品种。

(3)朱红唐:在朱红色的底色上、用金色、白色等勾线的唐卡

(4)黑唐:在黑色的底色上,用金线勾线的唐卡

(二、)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丝面“国唐”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三、唐卡的题材

唐卡的题材是多方面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宗教这一主题,诸如佛像、菩萨像、说法图、宗教寺院、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等约占唐卡的80%以上。即使是描写藏族历史,反映自己科学方面的唐卡,也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还有有取材于藏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俗画,据史作画,以画言史是西藏唐卡的一个显著特点。反映西藏历史的唐卡,有通史性的、有断代性的,还有取材于民间题材的,如“吉祥四瑞”等,藏族多画此此祈求吉祥平安,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科学唐卡,展示了藏族人民在科技领域的古老成就。作为宗教文化,唐卡是前人留下来的历史遗产,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人们通过唐卡艺术这扇窗户,去认识、探索这份遗产的真

正价值,继承和发展藏民族的绘画艺术。

四、唐卡的特点

唐卡是一种卷轴画,多为竖长条幅,大小均有。以白布为材料,经绷框、涂胶、打磨、勾线、着色等一系列工序;画布制作完成之后,四周镶缀彩缎边框,背面用布帛绸缎之类托裱,前面用两片黄色丝绫、两条绸带作遮幔和飘带,上下两端加硬木画轴。

唐卡从古到今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绘画规则。众多的佛,菩萨、神像的五官、身体比例、手持器物、装饰、坐骑、画面构图等均有严格的绘画规范,不能随意篡改。

唐卡的构图一般是在宽约60厘米,长约90厘米的画幅中心位置画一尊大佛像,称为主尊像,而把一段故事,从唐卡的左上角(绝大部分如此)开始围绕主尊像,顺时针布满一圈,每幅画一般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主尊像对分布在他周围的故事内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唐卡在区分不同情节的构图场面时,巧妙地利用了寺庙、宫殿、建筑、山石、云、树等,或用截然不同的色彩,作为相互分隔和联结的手段。虽然每个构图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但看上去仍能一目了然。这些景物,除了区分构图的作用外,在很多情况下,经常被安排为故事人物的活动环境,所以,它们本身又形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风景画。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画面无限扩大,又能使构图丰富多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唐卡区分画幅的重要特点。

唐卡除构图、艺术处理上的这些特点外,在着色、勾线、晕染、用金等方面也有长处。它们一般是以青绿色画山石、树木、天空和地面。人物、

建筑及大面积的主尊像则施以红黄暖调。这种色彩对比,以及冷暖色交织所产生的色彩对照关系,使整个画面既富丽协调,又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装饰色彩效果。画师们使用的颜料,多是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等。这些颜料经多次研磨,调胶时还加入少量胆汁防腐,因此色彩鲜艳而历久不变。所以西藏唐卡虽历经数百年,至今仍是色彩如初,这不能不说明藏族画师用色的考究。藏族画师不仅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对形象细部的刻画也极下功夫。例如每轴画面的山石、花木,以及人物服饰都用同类色晕染出深浅明暗,使之有层次感。西藏唐卡的晕染技巧是很高超的,最细密之处,像麦粒大小的叶片,都要晕染出明暗、向背;对行云流水更是晕染得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滞涩之感。

线描是唐卡传统绘画的基本手段,因此,线描在藏族古代绘画中曾达到很高的水平。唐卡大多数采用金线勾勒人物,景物则是用富于变化的粗细线条勾描的。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重点,都能得到应有的突出。唐卡中用金的地方很多,不论主尊像,还是周围故事画里的人物服饰,大多用金线勾描。建筑、树、石也往往用金线、金点加以装饰。藏族画师非常善于用金,他们经常用赤金铺底,尔后再用黄金描绘花纹,借以增加金色的层闪。藏族画师对金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所用金粉都是纯金,并且要亲自加工研磨。先干磨,再逐渐加入胶水进行水磨。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还要用一种叫做“猫眼石”的石头在施金的部位反复磨擦。由于采用分色勾线和分色描金,色线加强了上色晕染后的形体轮廓,金线、金点则光彩夺目,造成整轴画面非常富丽和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风格。

一个熟练的画工完成一幅唐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唐卡都要经喇嘛加持,因此,每一幅唐卡都凝结了血汗与众神的庇护。

五、唐卡的绘画流派

不同风格的唐卡代表了藏族不同的画派,唐卡的绘画流派主要可以分为:

1、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是藏区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画派因其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出生于山南洛扎地区的勉唐地方而得名。他不化绘画技艺高超精湛,而且在艺术理论方面亦卓有建树,所撰写的《造像量度如意宝》一书对藏族美术发民影响深远。色调变化丰富,活泼鲜亮。特点:此派以绘画寂静像著称,主尊像形态优美、纤细而柔软,女神的身段不丰满,可姿势优美,脸形呈蛋形。主尊像上部菩萨绘在浮云之上,左右画像多绘在山间和草坪之中,下部多为护法神像。

2、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庆莫,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该画派擅长于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开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色彩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还善于绘制怒神和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3、噶赤画派

噶赤画派,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以后走向繁荣,以昌都为中心,主要流行于康区一带。创始人南喀扎西,吸收了勉唐画派的传统技法,人物造像优美自然;在背景描绘、色彩运用等方面则吸收汉族地区明代工

笔画的表现手法,创立了噶赤画派噶赤派的人物造像大胆随意,富于夸张,艺术表现上强调个性,线条刚劲流畅,讲究功力,设色偏重青绿,雅逸清丽,画面风景吸取工笔重彩画山石瀑布、花鸟树木的表现方法,把观众引入美妙神奇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远景宽广而深远的感觉。

六、唐卡的色彩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此外,白色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奇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七、唐卡艺术的文化价值

唐卡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供奉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一)供奉价值。早在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人们为了便于供奉和膜拜,自《水生释迦》和《光生佛像》为始,人们纷纷效仿绘制,进行供奉。唐卡通常供奉在寺院和信教群众家的佛龛。供奉前,由唐卡艺人绘制并缝裱竣工之后,有一上师或德道高僧经过开光,方才有效,否则,仅仅出自艺人之手的唐卡,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收藏,而不能作为佛像进行供奉。

由上师或德道高僧开过光的佛像,具有真佛现身的特别功效,长期供奉,或保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或被超度到极乐世界。特别虔诚的信徒还能看到佛像开口说话,从而证得无上正果。

(二)艺术价值。唐卡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其蕴含的宗教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艺术门类所无法替代的,也没有尺度和标准的可比性,这在所有的绘画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唐卡的题材

(三)经济价值。唐卡除了它本身的颜料名贵以外,还有一条是它的绘制工期长,据说,绘制一幅唐卡所花时间有长达十二年的。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进入WTO的步伐日愈加剧,唐卡艺术被国内外世人所熟知。尤其是西方国家,对藏传佛教艺术唐卡艺术品显得情有独钟。为此,以山南,热贡等为代表的唐卡产地清楚地意识到唐卡艺术品广阔的市场前景,纷纷广招学徒,扩建场地,改善唐卡艺术的创作环境。目前,西藏山南,拉萨,青海热贡,四川甘孜等地具有村级以上规模的唐卡艺术培训。这些村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传授技艺,提供就业岗位,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中国藏学研究的发展,藏传佛教艺术唐卡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各族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作者:杨惠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唐卡是藏传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工艺、构图、材料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卡的画布制作,构图,起源,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唐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唐卡;材料;构图;起源;类别;艺术价值;祭拜意图 一 唐卡,英译Thang-ga,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也称布画,本意为写在布上的文告。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个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和所使用的材料上都有很大的讲究。其颜料全部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以保证唐卡色泽的鲜艳,使其甚至在百年后也有同样的颜色;其画布全部使用织工精密的府绸或者棉布,否则太厚太硬的布料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皺裂。而唐卡的制作过程从绘前仪式到缝裱开光也是十分繁复,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要十余年。从题材上讲,唐卡包罗万象,多以宗教类为主题,内容神圣,表现手法也极为尊敬;同时也包含了不少非宗教类的作品。唐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是由于唐卡的宗教内容和美学价值。 二 唐卡艺术既可说它好传承,因为在全国各地都不乏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唐卡艺术中心;也可说它不好传承,因为它工艺复杂,讲究又颇多,大多学习绘画唐卡的画师都是从小学起,要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才学成。那么,唐卡究竟难在哪里?香格里拉唐卡艺术中心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巴丹老师说:“耐心”。 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一幅唐卡要从制作画布开始。在一块大的布料上量好尺寸,裁下来一块画面所需材料的大小,洗净。再把画布边缘折起一厘米左右的宽度,用针线缝好,要牢固整齐。然后拿比画布大的钉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多为木头钉成)做外框,把画布再用绳子固定到框架上。把画布放进框内,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再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这个过程要保持画布平坦紧绷,并富有弹性,否则绘画时画布会越来越松,从而导致画面不精细准确。接下来要把画布用牛皮胶泡好的水在正反两面刷,再在白颜料中加入水和牛皮胶,调制好,再刷在画布正反两面,不宜过厚或过薄。把刷好颜料的画布放在太阳下晒,等晒干后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或倒扣的杯子、碗等平整的一面进行打磨。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就完成了画布的制

蒙古唐卡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年第1期介绍几幅蒙古族唐卡 邹海鹰王磊义 (包头博物馆)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留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原以藏族画工为主体的绘画艺术,在明代之后伴随着藏传佛教传人,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起,为蒙古族接受和学习,同时也更加丰富了唐卡艺术的内涵。蒙古语称唐卡为“布斯吉如格”。当时蒙古族画工或僧人也为寺院绘制壁画、唐卡,但这些绘画由于没有题记和不署作者之名,所以很难区分是哪个民族所绘。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各殿堂现存唐卡466幅。时代多为清代,也有部分为民国时期所绘。这些唐卡有西藏高僧赠送本召活佛的精美之作,有青海热贡地区藏族画工所绘,也有当地蒙古喇嘛绘制,可以说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在这些唐卡中有许多精美之作。同时也发现两幅有蒙文题签的普通唐卡较为少见。多年来笔者曾接触和重点研究了寺内所珍藏的大量唐卡,发现一些蒙古族喇嘛或画工绘制的唐卡和壁画。现分别介绍如下(唐卡名称为笔者自定)。 战神图(图一,1)长55厘米,宽32厘米。画面正中为一骑白马的武士,头戴战盔,身穿铠甲,腰挂箭囊、弓、宝刀。左手牵马缰,右手高举马鞭,全副武装,装束打扮完全是古代武士模样,藏传佛教称此尊为战神。画 一100一面上部左右绘两尊佛,佛下为金刚护法神。战神四角分别绘黄、红、蓝、绿手舞足蹈的四尊护卫。战神的周围有对称的八个红色圆圈,内用金粉书写的蒙文,经通晓蒙文的专家辩识,个别蒙文读不通或字迹漫患不清。只读懂其中几条:“有如天将一般的勇猛”、“力量无比而战无不胜”、“勇敢无畏全无敌”等,文字内容都是赞颂这位战神的勇敢无畏。 在藏传佛教尊像中,这种骑马全副武装的武士也很多,只是手拿武器不同而名称也有别,他们都是为护卫佛教的,与护法神中多头多臂狰狞可怖所不同,这类护法更接近人们心中目的英雄形象。如蒙藏人民心中的格萨尔、江格尔,有人甚至认为这类画就是格萨尔。笔者根据国内外所藏格萨尔唐卡分析,粗看从外表装束等极为相似,但格萨尔坐骑为棕红色,左手牵缰拿摩尼宝珠,挟长茅旗帜,右手举刀或拿马鞭,身旁有飞翔的黑色小鸟。战神则骑白马,不带长矛。在头部同样有飞翔的黑色小鸟,也有称其为白马天神,这位战神极受蒙藏民族崇拜,颇具游牧民族武士特征,有的地方甚至有专门的殿堂供奉此尊,如包头市美岱召就曾有白马天神殿,为草原牧民供奉。据称此神可保护草原牲畜不被禽兽侵害。藏传佛教是多神崇拜,

“四臂观音”唐卡浅析

“四臂观音”唐卡浅析 摘要: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崇奉的重要神祗,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其殊胜的崇高地位。在藏族传统绘画中,四臂观音是广为采用的神佛题材。本文尝试着从雪域藏地的观音崇拜着手,结合具体的四臂观音唐卡作品,分析了四臂观音唐卡的造像特征及其宗教象征意义,进而对四臂观音唐卡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四臂观音唐卡这一类具体作品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四臂观音;造像特征;象征意义;美学价值 收稿日期:2012-03-15 作者简介:才让卓玛(1984-),女(土族),青海黄南人,2009级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观音菩萨是藏传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具有殊胜的崇高地位。唐卡作为藏传佛教艺术,观音菩萨及其化身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在唐卡中,四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和白度母、绿度母等观音菩萨的化身都是极为常见的题材。此前关于唐卡艺术的研究多关注的是唐卡的制作工艺、供奉仪式和传承方式等内容,对某一幅唐卡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尝试着从藏族地区的观音菩萨崇拜着手,总结和归纳四臂观音唐卡作品的造像特征及宗教象征意义,进而探讨其深蕴的美学价值。 一、藏地的观音崇拜 观音菩萨是藏民族普遍信奉的菩萨,与度母、莲花生大师构成“世间三殊胜之神”,受到了藏民族的普遍崇拜。他以一个誓愿拔除一切有情众生苦难、大慈大悲的形象存在于世,不仅是藏民族的保护神,还是雪域藏地的怙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基本精神。他与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显菩萨并称,具有最广大的智慧和慈悲。具体而言,“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和观音菩萨的自修之法有关,一种和观音菩萨的度人之法有关。一般人由于耳根向外,就会为外界所动,会生贪、嗔、痴、爱、恶等恶念,促成杀、盗、淫、忘的恶业,受到转轮生死的苦报。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深信,雪域之地之所以能够得到教化,逐步开创文明,全然和观音菩萨的化现、亲自飞临有着脱不开的干系。此外,在很多有关藏民族起源的传说中,其中最为通行的一种也和观音菩萨直接相关。藏族人民相信,藏族远祖是由观音点化的神猴与罗刹女相结合而生出的猴子、猴孙繁衍而来的。故此,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藏族人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成了唐卡这一宗教艺术中最普遍的题材。 二、四臂观音的造像特征 在藏传佛教的唐卡、壁画和雕塑中,雪域怙主四臂观音的典型造像通常有为静相。静相四臂观音的造像十分曼妙优美,祥和端庄。观音一面四臂,头戴五佛冠,双足结金刚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身发极大五彩光,明朗照耀。在唐卡中,静相的四臂观音一般都全身洁白如皓月,黑发结髻于顶,头顶上以至尊无上的导师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为顶严。观音身上的佩饰繁多,有耳环、项饰、胸饰、手镯、脚钏等到珠宝八饰。第一双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拈一茎八瓣莲花与耳际平齐。第二双手当胸合掌,捧摩尼宝珠。观音双目微闭,小口紧抿,寂静含笑,以菩萨慧眼凝视着有情众生,透着一股慈悲之气。 1、以线造型,构图饱满 以线描为造型骨架是藏族传统绘画的基本手段和一脉相承的优秀审美表现技法特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形成了藏族独特的审美观和审美样式。时至今日,人们仍把张弛有序、流畅刚健、柔美舒展、力能透纸的线描功力作为衡量画师水平高低的尺度和评价作品价值的一

浅谈唐卡色彩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 年论文 题目:浅谈唐卡绘画中的色彩审美 姓名:王璞 班级:国画班 学号:14121123980 指导老师:王永成

摘要: 绘画唐卡是藏族重要的宗教祭拜工具,具有神秘深厚的教理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其绘画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内容。文章研究绘画唐卡的色彩组合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审美观念和用色习俗,从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两方面分析宗教精神的博大和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加深对藏族唐卡中色彩创造的认知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唐卡绘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组合丰富,符合审美规律。为了达到富贵豪华的效果和表现敬仰的态度,画面常用昂贵的“金”、“银”来作颜料绘制,常用浓重的底色衬出表达的主体内容。绘画唐卡从底色上分有“黑唐”、“红唐”、“绿唐”“蓝唐”、“铅唐”等,名称来自唐卡画面背景的色彩倾向。多用于描绘护法、降魔镇妖题材的称作“黑唐”。黑唐以纯金作为颜料,用白描形式绘制在漆黑的底色上,画面气氛庄重,颜色显得厚重而神秘。以红色为底色绘制的 称为“红唐”,适于表现高贵与富丽的内容。以蓝为背景描绘的画面称为“蓝唐”,蓝唐色调明朗、喜庆欢乐。背景以金色做底描绘的称为“金唐”,金唐画面用黑线绘制,画面金碧辉煌显得神圣而富贵。用铅作为底色,黑线描绘的画面称作“铅唐”,铅唐色彩单纯朴实,画面视觉感受典雅而高贵。唐卡的矿物颜料色泽稳定,具有耐磨艳丽的特征,在描绘时加入动物胶和牛胆汁,有利于保持颜料的持久与鲜活。 关键词:绘画唐卡;色彩审美; 一、绘画唐卡的色彩特征与组合规律 唐卡绘画艺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派系,但大多都有统一的色彩运用规律与色彩表达寓意。从勉唐、钦则、噶赤、岐乌曰等不同绘画流派、不同风格的唐卡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唐卡绘画的普遍用色特征与审美规律。唐卡绘制颜料大部分都是由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颜料经过一遍遍的研磨、过滤、分层形成不同的色相和色阶,使用过程中配色调胶,平涂点染,画化,这样的色彩关系容易让画面协调统一。 1.色彩运用的韵律与节奏

唐卡 初步认识

四川新闻网2015年6月28日阿坝讯(旦真杨佳陈勇强)阿坝县阿坝画派唐卡绘画起源于公元300多年前,由县洛尔达乡洛尔达村卓格寺(觉囊派)僧人古.班智达.秋央多吉创建。而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是由阿坝画派第七代传承人特戈于2013年,在阿坝镇成立。 几年来,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共招收藏、汉等学徒70名。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画师有4名,现有绘画学员39名。近年来,在特戈主持、编撰下,已经出版了内部绘画教材《西藏龙绘画》、《阿坝唐卡画作品集》,完成整理了教学版《阿坝唐卡绘画》等书。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其它就业渠道,为普通群众拓宽了收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阿坝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唐卡 艺术亮相 2015年04月30日 15:27:11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编辑:陈浩 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在精彩纷呈的诸多论题中,29日的分论坛:“中道圆融,凝聚善愿的力量”,旨在从多元文化对话和沟通的角度,发掘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从而真正迈向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觉囊唐卡艺术展(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和唐卡传习基地师生们的作品),完美地诠释和践行了:“宗教在坚持自身价值观的同时,还负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唐卡”(Thangka)是我国藏地独特的绘画艺术,在其上千年的传承历史中,吸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发展成为极具雪域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唐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多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觉囊画派”(JonangSchool)是传承千年的唐卡绘画流派,起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觉囊派僧侣的清净修行和信众对诸佛的虔诚供养。“觉囊唐卡”是在修行中绘画,在绘画中修行;僧绘唐卡,出自清净梵行,秉持菩提悲心。唐卡中既有殊胜法喜,也有庄严艺术。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又以线条绘制和色彩点染等特殊技法而取胜,是高雅审美艺趣和高超绘画技艺的圆满交融,其古朴隽永的艺术特色,被专家、学者援引孔子对《易经》的品评来概括,即“洁静精微”。 觉囊唐卡艺术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色彩的淡雅、构图的从容、线条的飘逸–都在讲述对心灵、对生命、对时空万象那份真诚地探寻,是借助画笔、色彩进行的修持,是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相续。觉囊唐卡不仅是人类文化艺术殿堂里的一幅至精至美的画卷,它的背后更蕴藏着一座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无上宝库。 为了传承觉囊唐卡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派当代传承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在阿坝州和壤塘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创办了觉囊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将寺院的千年传承免费开放给当地的贫困青少年。在这里,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是善的相续,是美的品味,是真的探究,依真善美利己利他。如健阳乐住仁波切所说:“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你越了解生命的本质,那么你就越有品味,越有审美的能力。” “从根本上来讲,唐卡并不是在表达宗教的什么内容,他所表达的是我们生命本具的,善的本能或心性的庄严,它是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健阳乐住(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阿坝州文广新局)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整理大学期间课程资料,自己的作业及作品。归纳一下自己的所长和偏好。考虑一下自己希望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整理好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相关案例、论文。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唐卡艺术 调研途径:在青海吾屯考察以及通过网络与相关书籍搜索。 三、调研理由 之所以选择唐卡作为我的调研方向首先源于我对这门艺术的喜爱,唐卡自身的视觉魅力是吸引我的一大理由,加上它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独特地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会对我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其次,将传统艺术视觉元素与商业插画相结合探索传统艺术的流行性拓展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唐卡以其独特的色彩及丰富多变的制作形式不在局限在宗教绘画门类中,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捧者的出现,唐卡与流行的结合,与商业的结合也渐渐有了现实意义。

再者,这门课题同时也是出于商业插画前景与吸引力的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作品的品味,体现中国商插设计的原创与特色,需要好好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调研成果 具体内容: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唐卡讲解词

唐卡讲解词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观唐卡展。 “唐卡”为藏语音译,意为绘制在布面上的卷轴画。它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唐卡是藏传佛教传播教义的重要工具,多在寺院殿堂张挂和信徒供奉。其绘画内容也多以反映佛教内容的尊像和教义为主。唐卡的绘制有着严格的规定,画工必须按照佛教经典中的仪轨绘制,古代唐卡绘制所用的颜料均为矿物及植物颜料,并在颜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古代唐卡虽经数百年,画面依然色泽鲜艳、光彩照人。 本次展出的唐卡,是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的部分清代作品,依据绘画内容分为佛像、菩萨、金刚、护法神、曼陀罗与佛塔等。 佛传图:“佛”汉意为“觉悟的人”。佛祖释迦牟尼生于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佛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对他的尊称。这幅唐卡是清代早期作品,描绘了释迦牟尼作为太子出生的故事。大意为:释迦牟尼的母亲怀孕时已经45岁,按照古印度习俗,妇女应回娘家分娩,在回娘家的途中,从右肋生下太子悉达多。这天是阴历四月初八,后来就将四月初八作为佛的诞生日。释迦牟尼降生时,天佑瑞相,例如坠地就能行走,且步步生莲花;降生不久,即高举右手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然,这些都是流传于佛教界的美丽传说。 白度母:度母,又称“救度母”,是藏传佛教一种女神的名称,

传说为观音化身的救苦救难菩萨,是观音眼中的泪水化成,以不同颜色区分有白度母,绿度母,棕度母,红度母等。其中又以白度母,绿度母最为常见。围绕主像是一千零一尊小白度母,绘制十分精细,因此又称为度母千尊图。相传松赞干布的一位妃子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就是白度母的化身。 宗喀巴:宗喀巴法名洛桑扎巴,生于青海。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五岁出家,14岁时,系统学习佛法理论。16岁到前藏,遍求名师,从而形成了他的佛学思想。他提倡严格戒律,规定学经次数,讲述经法,著书立说,建立了自己的佛学系统。至今格鲁教派依然是西藏地区影响最大的藏传教派。 绿度母:相传松赞干布另一位妃子唐朝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因其将佛教传到西藏,她就被后来的喇嘛教尊为度母。据传说,供奉绿度母可以摆脱八种恐惧。因此绿度母又称救八难度母。 十一面观音:十一面观音又称千手观音,左右各有20只手,手中各有一眼,40手40眼,配以25种变化的乘积而成千手千眼。千手观音曾发愿要为一切众生而谋利,于是长出千手千眼,表示要普渡一切众生。 无量寿佛:无量寿佛也称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无量寿佛是内蒙古黄教信奉的最主要的神,各大寺院的大雄宝殿中,大都供奉有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又称长寿佛,围绕主尊周围的是499尊小无量寿佛。 刚才为大家介绍的是本次展览的几件代表作品,接下来大家可

唐卡英文介绍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angka Thangka is a Tibetan silk painting with embroidery, usually depicting a Buddhist deity, scene, or mandala of some sort. The origin of Thangka can be traced back to 7th century. Thangkas can be grouped by two types based on technique and material. One is painted and the other is made of silk. The paints of Thangka are made from natural stuff such as rare mineral and organic pigments tempered with a herb and glue solution. Generally, thangkas last a very long time and retain much of their luster. Because of their delicate nature, they have to be kept in dry places where moisture won'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silk. It is sometimes called a scroll-painting. Thangkas served as important teaching tools depicting the life of the Buddha, various influential lamas and other deities and bodhisattvas. To Buddhists these Tibetan religious paintings offer a beautiful manifestation of the divine, being both visually and mentally stimulating. Because the art is explicitly religious, all symbols and allusions must be in accordance with strict guidelines laid out in Buddhist scripture. The artist must be properly trained and have sufficient religious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and background to create an accurate and appropriate thangka. Here are some Thangka displayed in the Shing Good Museum:

唐卡的中英文介绍

Tangka is a kind of scroll painting mounted on silk. It has distinctive ethnic features and a strong religious flavor.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is highly prized by the Tibetan people. Most tangkas are painted on cloth, silk or paper, but there are also tangkas of embroidery, brocade and applique. Embroidery tangka is done with silk thread of different colors, depicting landscapes, figures, flowers, feathers, pavilions and towers. Brocade tangkas are woven on jacquard looms, with warp-and-weft patterns. Applique tangkas are made by pasting figures and patterns of colored silk on a background material; and kesi tangkas are like relief sculptur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something like a special handicraft combining the art of painting with silk weaving. These fabric tangkas have compact compositions, fine patterns and bright colors. They are of close texture and very decorative. Some tangkas are inlaid with pearls and precious stones. At first, most fabrics used for making tangkas were made in the interior. Later, Tibet developed embroidery and applique tangkas. There are also tangkas made from woodblock prints, the working procedures including painting the original design, engraving the block, printing, color application and mounting. Tangkas depict a wide range of themes taken from Tibetan history, social life, folk customs, astronomy, the calendar and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Using paintings to reflect history is a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of tangkas. Tangkas depicting the general history of Tibet are composed of scenes of important events at various stages of Tibetan history, together with captions. Tangkas depicting dynastic history portray scenes of historical periods, reflecting relevant historical events. There is another kind of tangkas portraying the life stories of certain personages (including religious figures). Potala Palace houses a tangka of an atlas of celestial bodies. Each planet is in the form of an animal, symbolizing one of the 12 heavenly bodies moving in its own orbit. I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astronomy and the Tibetan calendar. Norbu Lingka houses a complete set of medical tangkas, totaling 62 paintings and showing medical princip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 acupoints on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of the body, medical apparatus and pharmaceuticals. The main theme of tangka is religion, such as portraits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scenes of saints expounding the sutras, temples, religious personages, and religious stories. Such pictures make up more than 80 percent.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整理大学期间课程资料,自己的作业及作品。归纳一下自己的所长和偏好。考虑一下自己希望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整理好思路, 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相关案例、论文。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唐卡艺术 调研途径:在青海吾屯考察以及通过网络与相关书籍搜索。 三、调研理由 之所以选择唐卡作为我的调研方向首先源于我对这门艺术的喜爱,唐卡自身的视觉魅力是吸引我的一大理由,加上它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独特地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会对我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其次,将传统艺术视觉元素与商业插画相结合探索传统艺术的流行性拓展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唐卡以其独特的色彩及丰富多变的制作形式不在局限在宗教绘画门类中,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捧者的出现,唐卡与流行的结合,与商业的结合也渐渐有了现实意义。 再者,这门课题同时也是出于商业插画前景与吸引力的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作品的品味,体现中国商插设计的原创与特色,需要好好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调研成果 具体内容: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 1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二、唐卡的分类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一、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二、“止唐”(绘画唐卡) 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5)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最大的“止唐”长3 2

唐卡宣传推广方案1.0

唐卡宣传推广方案1.0

唐卡宣传推广方案 (一)宣传周期:(2013-04——2013-05) 阶段划分: 1、预热期:唐卡收藏及文化价值渲染 2、升温期:唐卡藏品市场解析 3、爆发期:唐卡拍卖会信息发布 (二)宣传渠道:

中央新闻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华网、中青网、中国日 报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中工网 有知名度、关注 群体多为教师、 文人、政客 综合门户网站TOM、雅虎、凤凰网、东方网、和讯网、金融界、 中国金融网、财界网、猫扑、南方网、新民网、北方 网、中国财经网、慧聪网、金融之星、第一财经、东 方财富网、中国证劵时报、中财网、中国证劵网、中 国经济网、黄金网、金融界、汇金网、中金期货、好 买理财、同花顺理财、中国黄金投资网、外汇网、现 代消费网、中原经济网等 价位优势、种类 多、关注群体多 为商人 行业类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每日艺术网、中国书画网、中国书画研 究院、国家艺术网、博宝艺术网、新华网收藏品、中 关注群体多为 收藏界人士

国名家字画网、华夏收藏网 建议投放网站新浪财经/新浪收藏、腾讯财经/腾讯收藏、凤凰财经 /凤凰收藏、网易财经/网易艺术、搜狐财经、中国民 族宗教网、21CN网、雅昌艺术网、国家艺术网、博 宝艺术网、北方网、每日艺术网、新华网收藏品、中 华网、华夏收藏网。 综合性较强、关 注度高、体现行 业价值。 (三)宣传标签:☆基本信息 ☆经典汇聚 ☆传世之作 ☆专家点评 ☆藏品市场

☆收藏价值 ☆收藏潜力 (四)宣传内容简要: 1、少数民族艺术品收藏热悄然兴起 2、西藏唐卡少数民族艺术品收藏 3、藏文化下的圣画 4、唐卡藏传佛教的艺术上圣品 5、14世纪唐卡藏品惊现***拍卖会 6、百幅唐卡入京传播藏文化 (五)宣传阶段细分 推广阶推广推广方向与备选主题网络投放(建软文篇

唐卡的种类及发展

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2) 二、唐卡的分类 (4) 三、唐卡的绘制与工艺技巧 (7) 四、唐卡的题材 (11) 五、唐卡的分期 (12) 六、唐卡的鉴别与发展 (13) 关键字:唐卡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

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在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件珍贵文物。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两幅是在内地订做的绎丝唐卡。帕玛顿月珠巴像的下方有藏文题款,意

唐卡艺术之乡

唐卡艺术之乡——青海热贡之旅 说到唐卡,到过西藏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藏族绘画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但对热贡这个地方,熟悉的人不是很多了,这里就是唐卡艺术很发达的“唐卡艺术之乡”了。热贡艺术始于元代,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堆绣、建筑彩画、图案与酥油花等多种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而得名。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最为世界所关注。 这次应热贡旅游局和博物馆之邀,以设计师身份前往热贡,筛选热贡唐卡西安巡展的唐卡作品。此行可以说是大开眼界,见到不少文物级别的唐卡,以及大师级作品,但很快这些作品就会来到西安和大家见面了。 唐卡的起源与印度及汉地都有关联。首先唐卡与汉地历史久远的幡画有密切关系。我们很容易想起,晚周西汉时代的遗址,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唐卡的发展基本上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发展进程相适应,它是在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形成的。起源于汉地的根据主要不是从唐卡画面的内容,而是从形制上,即从汉族古代绘画的装裱方式上找到了确切的联系,从而解释了唐卡装裱形制的起源。另一方面印度早已有可携带的布画神像的传统。前文谈到了阿底侠大师到卫藏后有感于卫藏佛教绘画失于正统规范而请印度画师绘典范之作带入西藏的史实。汉地幡画与印度布画的联姻产生了“唐卡”,至此唐卡便风行不止,唐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唐卡在高原的诞生。唐卡绘画风格的变化总是和壁画的风格变化同步一致,壁画、唐卡所指就是两种不同的绘画载体。成熟的唐卡形制产生在后宏期早期,并一直被广泛地沿用到今天。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更被广泛用于佛事活动、百姓的婚丧嫁娶。唐卡上所绘神像可以是某人的护佑神,携带身边保佑吉祥;

西藏唐卡艺术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基本品种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

唐卡线条学

《唐卡绘画》课程教学标准 编写:龙措吉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唐卡绘画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唐卡线条学和色彩学教学,了解唐卡教学中材料的制作和色彩基础的训练,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唐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作、色彩的调配规律和表现技法。提高对唐卡的修养和鉴赏能力及审美水平。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唐卡绘画的概述,使学生尽快掌握绘制唐卡线条学、唐卡色彩的规律和法则,让学生能够掌握表现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唐卡线条和色彩原理,使学生在今后的唐卡绘画中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唐卡造型中的形态和表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唐卡基础理论与线描、唐卡度量经的画法、唐卡毛笔勾线和上色四个模块部分构成: 1. 唐卡基础理论和线描是本专业学生的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教学时数为216学时。 2. 唐卡度量经的画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时216学时。

3. 唐卡毛笔勾线在唐卡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唐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16学时。 4. 唐卡上色是一幅画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必修内容,216学时。 5. 学习唐卡两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在校半年的拓展学习,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唐卡绘画技巧,静心毕业创作,21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唐卡的基本概念、表现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 (2)熟悉唐卡画法的一般规律。 (3)理解唐卡造型语言的运用。 (4)了解和掌握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具有一定的对唐卡作品的鉴赏能力。 2.技能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以度量经表现唐卡造型的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度量经绘制唐卡佛像。 (3)掌握作品中勾勒线条的技能。 (4)具备对佛像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5)具有一定的对唐卡作品的鉴赏能力。

漆画唐卡艺术创新的文化价值.docx

漆画唐卡艺术创新的文化价值 一、漆画艺术对唐卡艺术文化语言的吸收 七千多年来,漆艺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艺术语言记录着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形态和美学意识,记录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所以传统漆艺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研究价值。漆画的脱胎之变无异于摆脱了传统漆艺对于器皿功能性胎体的依赖,进入平面的独立视觉绘画语言的创作空间,在当代漆画在成长过程之中,传统漆画的辉煌不可能在新的艺术创新环境下只继续享用老本,顺应自然地进入了以精神传达为主题、材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理性时代。唐卡艺术,源于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唐卡的起源和发展与藏传佛教是息息相关的。唐卡这种主要以卷轴画形式出现的艺术,满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画在唐卡上的佛、菩萨,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他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唐卡艺术因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人又针对唐卡便于携带的特点,把它称之为“流动的壁画”或“流动的庙宇”。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正通过对精神内涵的追求,构架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守望地,提升其人文价值与精神内涵。现代漆画艺术发展与创新应当从我国优秀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吸收养分,展现漆画艺术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唐卡绘画艺术与漆画艺术的结合,力求推陈出新,践行具有地域特色少数民族韵味的漆画艺术风格,拓展材料与技法可延伸性的同时,发掘漆画艺术本源审美内涵的多元性,让漆画艺术继承发扬少数民族优秀艺术的文化内涵,再通过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促

进漆画艺术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好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提高漆画的文化价值,让其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如范迪安所说:“一定要发挥漆画语言的长处,不仅要发挥长处,而且要把这种语言推向更为深刻的探索……不仅从语言的角度,还应该上升到文化的层面,精神的层面”。 二、漆画形式对于唐卡艺术形式的保护创新 1)漆画艺术材料对于唐卡艺术表现形式的保护。 传统唐卡艺术创作大多还在用矿物质颜料,从保留下来的唐卡可以看出都已经出现氧化变色、破损的现象了,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传统唐卡艺术制成材料的主要成份是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所以材料脆弱、易损、不宜长久保存。一是唐卡制作材料自身由于时代性,使其内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材料本身老化;二是由于环境如温度与湿度、光照、供奉等原因,造成唐卡霉菌繁殖、灰尘附着、收藏环境是否适合都将影响到唐卡艺术的保护。而漆画的主要材料是天然大漆,这种材料有其独特的耐久性,耐磨、耐水、耐酸性,使得漆画可以长久保存也有助于体现漆画形式自身价值。 2)漆画艺术独特的工艺和材质对于唐卡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漆画材料由肌理、材质、构成等多因素组成其表现多元化。大漆具有沉着丰润的色调和优美含蓄的色泽,使漆画具有不可替代的材质美感。漆液粘稠,可吸附各种质材使不同材料都有了入漆的可能,无限拓展了漆画材料的丰富性、未知性。另一方面漆画脱胎于被世人誉为中国传统艺术“活化石“的漆艺,承载蕴涵了中华文化丰厚的历史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