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骨肌系统根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X 线表现。

〔二〕熟悉:

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拟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

1、骨骼和关节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容

〔一〕重点讲解容:

1、骨骼系统根本病变的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

〔1〕骨折:1〕长骨骨折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 线平片、CT、MRI。

〔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2〕、CT、MRI。

〔5〕关节软骨损伤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

〔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X 线平片、CT 表现。

6、代性疾病:维生素D 缺乏佝偻病X 线表现。

〔二〕详细讲解容:

1、骨、关节正常X 线表现:

〔1〕长骨的发育〔2〕正常脊椎骨X 线解剖〔3〕小儿、成人长骨

的不同点〔4〕关节正常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平片1〕四肢关节2〕、脊椎

5、肿瘤影像学诊断的要求和X 线鉴别要求。

〔三〕一般介绍容:

1、骨骼与关节检查技术:

〔1〕骨骼系统检查技术

1〕X 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

2〕CT:平扫、增强扫描。

3〕MRI:平扫、增强扫描。

〔2〕关节检查技术。

2、骨折愈合及并发症。

3、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类风湿关节炎。

4、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第一节骨与软组织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普通X线检查是该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2、CT检查:分辩力高,无影像重叠,对骨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检查为佳。

对骨骼解剖构造较复杂的部位,如骨盆、脊柱检查,可首选CT。

3、MIR检查:三维成像,对软组织和骨髓病变的分辨力比X线和CT更优。如膝关节半

月板、韧带损伤。但对钙化和细小骨化显示不如X线与CT。

二、正常影像表现

1、长骨:

1)小儿长骨:掌握小儿长骨特点,包括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及骨龄的概念、应用

2)成人长骨:骺与干骺端已愈合,骺线消失

2、脊柱:由脊椎和椎间盘组成,脊椎分椎体和椎弓〔C1除外〕。椎弓由椎弓根、椎弓板、

棘突、横突、关节突组成。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组成。

3、软组织:以CT跟MRI观察为主

三、根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单位体积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比例正常。X线表现:A.骨密度减低B.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 C.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CT表现与X线根本一样。MRI:松质骨在T1WI、T2WI上信号增高。

2、骨质软化:

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与疏松区别〕。X线表现:A.骨密度减低 B.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C.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

局限性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X线表现: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CT表现与X线根本一样。MRI表现:低信号的骨质被不同信号强度的病理组织取代,松质骨的高信号骨髓为较低信号或混在、杂信号影取代。4、骨质增生硬化:

一定单位体积骨量增多。〔与骨质疏松相反〕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可导致骨髓腔变窄消失。CT表现与X线根本一样。MRI增生硬化的骨质均呈低信号,松质骨信号也减低。

5、骨膜增生:

骨膜受刺激,骨膜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致密影。有线状〔骨折〕、花边状〔慢性骨髓炎〕、放射状〔骨肉瘤〕、层状〔骨肉瘤〕。MRI可发现早期骨膜异常。

6、骨与软骨钙化:

X线表现:颗粒状或小环状无构造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

骨组织局部代停顿,坏死的骨质为死骨。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绝对密度增高及相对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织病变:

CT、MRI显示较佳

四、疾病诊断

〔一〕骨与软组织的损伤

检查目的:A、有无骨折B、骨折错位情况C、透视下复位D、复查复位情况E、定期复查。

检查方法:常用X线检查;CT主要用于颜面部骨折、骨盆、髋、肩、膝、脊柱骨折;MRI用于软组织损伤。

1、骨折

1〕骨折定义:骨的连续性中断。

2〕X线表现:骨折线,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看不到骨折线。

3〕骨折类型:按程度分:完全性、不完全性;按骨碎片分:撕脱性、粉碎性、嵌入性;按骨折线分:横行、斜行,螺旋形等。

4〕移位和成角:即对位对线情况

对位:断端的外、前后、上下移位

对线:成角移位,角顶方向为成角方向,以近断端为准,描述远端移位情况

复位后临床要求对位2/3以上,对线正常

5〕儿童骨折的特点:骺离骨折、青枝骨折

6〕骨折愈合:血肿形成——血肿机化——纤维骨痂形成——骨样骨痂〔X线不显示,仅表现为骨折线模糊〕——骨性骨痂〔骨折后2~3周,X线可显示〕。

7〕骨折的并发症

8〕常见部位骨折“

A〕Colles 〔柯氏〕骨折:a.桡骨远端距远端关节面2.5cm以的骨折b.骨折线呈横行或粉碎性c.远断端向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呈银叉样畸形 d.易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

B〕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端多向背侧移位。

C〕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分为头下型(少见)、经颈型(嵌顿)、粗隆间型(最常见),易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

2、骨挫伤:仅MRI能发现,T1WI表现为模糊不清的低信号区,T2WI表现为高信号。

3、脊柱骨折:多见于C5~6、T11~12、L1~2。

1〕、X线表现:椎体压缩呈楔形,其上下椎间隙正常,可并发棘突、横突撕脱性骨折。

2〕、CT表现:可充分显示脊椎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椎管骨碎片或椎管血肿等。

3〕MRI表现:可用以观察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还可以观察脊髓挫裂伤和受压情况

脊柱骨折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的鉴别〔三者均可引起椎体压缩呈楔形〕

1.脊柱骨折:椎间隙正常,附件亦可有骨折,有外伤史。

2.脊柱结核:累及相邻两个椎体,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附件较少累及,椎旁可见脓肿,

可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3.脊柱转移:椎间隙正常,附件亦可有破坏,椎旁可有软组织肿块。一般有原发肿瘤

病史。

4、椎间盘突出

常发生于下腰椎段,也有颈、胸椎。多有外伤和反复损伤史。多向后〔侧后〕突出

病症:脊柱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神经根受压病症〔手足麻木、足底皮厚感〕

X线表现: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赘、Schmorl结节。诊断价值不大。

CT表现:〔最常用检查方法〕

根据程度分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水分减少及胶原纤维增多,CT表现为椎间盘变扁。

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椎间盘后缘与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形态一致。硬膜囊无明显受压。

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的弧行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MRI表现:最正确,CT所能显示的MRI均能良好显示,能很好地显示椎间盘脱水、变性等。能直接显示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消失以及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鞘受压等情况。

5、肌腱与韧带损伤:应用CT、MRI检查,特别是MRI能更好的显示病变。

〔二〕骨与软组织的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由金葡菌感染引起,好发于少儿,男性多见,以血行感染多见。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A〕临床病症典型: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病症;患肢活动障碍;局部红肿热痛。

B〕X线表现:

两周为软组织改变,诊断需结合临床或MRI。

两周后骨骼改变:1、骨质疏松2、骨质破坏。3、骨膜增生。4、骨质坏死,死骨形成。

C〕CT表现:能更好的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是小骨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D) MRI表现:确定髓腔侵犯及软组织感染的围,MRI优于CT。

E)诊断:主要表现为不同围的骨质破坏,不同程度骨膜新生骨形成和死骨,以骨破坏为主。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及时或充分治疗得结果。

X线表现: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呈花边型,骨干轮廓不整,骨髓腔闭塞,骨质破坏和死骨。

CT表现:与X线一样,并易于发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骨破坏和死骨。

MRI表现: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新生骨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

肉芽组织和脓液在T1WI上为低或稍高信号而在T2WI上呈高信号。

3)慢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

A〕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

临床表现: 轻,无全身中毒病症,仅局部软组织肿胀,夜间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为其特征。

X线表现:1.骨质增生硬化,骨髓腔变窄或闭塞。2.硬化区一般无或有极轻的不规那么斑点状骨质破坏。3.无死骨形成。

B) 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

1.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破坏。

2.骨质破坏呈圆形,卵圆形透光区,周围有反响性骨硬

化区环绕。3.骨脓肿骨的边缘部,可见局部性皮质增厚,骨质增生。4.骨外形略增

粗。5.骨膜炎与死骨均少见。

2、骨结核

儿童和青年多见,系继发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

1)、长骨结核:好发于骨骺和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得骨质破坏区,有“泥沙〞状死骨。

2)、脊椎结核:

腰椎多见。累及相邻椎体及软骨板,两个椎体互相嵌入融合,密度下降,附件较少累及。

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椎间隙消失。冷性脓肿。〔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咽

后壁脓肿〕

〔三〕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骨肿瘤诊断要求:1〕是否肿瘤。2〕良恶性,原发或转移。3〕类型。4〕围。

观察图象要注意:1〕部位2〕数目3〕骨质改变4〕骨膜增生5〕周围软组织变化

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以下临床资料:1〕发病率2〕年龄3〕病症4〕体征5〕实验室检查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从生长情况,局部骨变化、骨膜新生骨、周围软组织变化等四方面来鉴别。

1、骨软骨瘤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易诊断——生长于长骨干骺端,背向骨骺生长,含骨松质或骨密质,顶部有软骨。

肿瘤的骨皮质与母骨骨皮质相连,骨小梁相沟通。

2、骨巨细胞瘤

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挠骨下端的骨端。〔干骺愈合后的骨骺〕

X线表现:

〔1〕骨质破坏——干骺端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囊状破坏区,膨胀性生长。

〔2〕皂泡状阴影。

〔3〕可见骨性包壳。

CT表现: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根本完整,见骨脊,破坏区见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或骨化,偶有液平。增强扫描肿瘤组织强化。

MRI表现:肿瘤在T1WI多呈低或中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高信号。

3、骨囊肿

非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原发于股骨和肱骨干骺端,向中部开展。易骨折。

X线表现:卵圆形透明区,非偏心;无骨隔,可有横行骨脊。

CT表现: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缺损区,边界清楚,骨皮质轻度膨胀变薄,囊是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增强后无强化。

MRI表现:囊容物与水的信号一致。

骨巨细胞瘤与骨囊肿的鉴别:

骨巨细胞瘤:干骺愈合后的骨骺,20-40岁,膨胀明显,常有骨嵴。增强后肿瘤强化。

骨囊肿:干骺愈合前的骨骺,青少年,沿长轴开展,膨胀不明显没有分房,无强化。

4、骨肉瘤

〔1〕临床:最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年,愈后差。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病症明显——肿、痛、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2〕X线:分三型: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1〕溶骨型骨肉瘤:

A〕骨质破坏为主——不规那么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

B〕骨膜三角——增生骨膜大局部被破坏。

C〕软组织肿块,无瘤骨。

2〕成骨型骨肉瘤:

A〕以瘤骨形成为主。肿瘤骨的特点:云絮状、针状、斑块状致密影。

B〕骨膜增生较明显。

C〕软组织肿块。也可有肿瘤骨存在。

3〕混合型骨肉瘤

溶骨和成骨程度大致一样

〔3〕CT表现:松质骨的斑片状缺损,骨皮质侵蚀,骨皮质增生,软组织偏一侧生长或围绕病骨生长,常见坏死囊变区。CT能较好的显示肿瘤在髓腔的蔓延围,增强后实行局部可有较明显强化。

〔4〕MRI表现:大多数骨肉瘤在T1WI 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而骨质破坏、骨膜增生、肿瘤骨在T2WI上呈低信号。MRI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关系。

骨肉瘤与化脓性骨髓瘤的鉴别:

骨肉瘤:无急性发病,病变围相对局限,病变区看见肿瘤骨,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

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发病,围广泛,无肿瘤骨,局部亦无软组织肿块。

5、转移性骨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原发肿瘤多为乳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多见于胸腰椎、肋骨和股骨上段,其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膝关节、肘关节以下少见〕

临床表现为进展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瘫。

X线表现:分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特点为少见骨膜增生。

CT表现:松质骨或骨皮质的破坏缺损,常伴有不太大的软组织肿块,少见骨膜反响。

MRI表现:大多数骨转移瘤T1WI低信号,T2WI呈程度不同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

列更清晰。

〔四〕代性骨病

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引起。

X线表现:

1、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消失

2、干骺端凹陷变形,呈杯口状、毛刷状。

3、骨骺出现延迟——骨龄延迟。

4、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宽。

5、串珠肋、“X〞或“O〞形腿。

第二节关节

一、检查技术

X线:首选

CT检查

MRI检查

二、正常影像表现:关节间隙对称、关节对合良好、软组织无肿胀。

三、根本病变表现:

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四、疾病诊断:

〔一〕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急性发病,局部病症明显〔红肿热痛〕、

X线:急性期为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肿胀——半脱位。

中后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承重的局部出现早且明显〕。严重致关节强直〔骨性强直〕。

〔二〕、关节结核:

继发于肺结核,

X线分骨型和滑膜型。

1、骨型:骺、干骺端结核征象根底上+软组织的肿胀、关节间隙的狭窄、关节面骨质

破坏。

2、滑膜型: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肿胀,边缘局部关节面虫蚀样骨质破坏,关节

软骨破坏较迟。

〔三〕、退行性骨关节病

常见于40岁以后,部位为髋、脊柱、膝等承重关节,亦可继发于外伤。

病变主要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面暴露——骨质硬化——骨赘形成。

四肢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平、边缘锐利、骨赘突出。

脊柱表现为脊柱小关节、椎间盘退变。

医 学 影 像 学 教 学 大 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33学时) 前言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X线、CT、MRI、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等。本教研组主要讲授前四项内容,后两项内容分别由超声教研组与核医学教研组讲授。 本大纲以X线和CT诊断为主,对象是本科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材为吴恩惠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内容分总论、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颈部、介入放射学六大部分。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采用多媒体上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图像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结合临床独立思考,提高其分析与综合能力。对于介入放射学主要了解其基本技术懂得合理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为36,课堂教学33学时,参观设备与观察操作为3学时。 课堂教学时数分配(33学时) 总论 3学时 骨骼和肌肉系统 6学时 胸部 8学时 腹部与盆部 8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颈部 6学时 介入放射学 2学时学生进入临床后,应组织读片会及专题讲座,进一步充实影像诊断知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发展史,掌握学习医学影像学应当注意的五 大要点 2、X线成像设备和X线的产生;掌握 X线特性、成像基本原理和X线图 像特点;掌握X线检查技术、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以及X线检查中的防护 3、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和设备,熟悉CT检查,掌握CT图像特点和CT诊断 的临床应用 4、简要了解DSA成像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5、简要了解USG检查的优势、局限和临床应用; 6、简要了解MRI成像基本原理、设备、MRI图像特点和检查技术,掌握MRI 检查应注意的问题和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7、系统掌握在疾病诊断中正确选用成像技术的知识; 8、简要了解通过CR、DDR来实现传统X线成像的数字化,从而使信息放射学 成为可能。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放射诊断学产生,医学影像学形成,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学习医学影像学注意要点。 (二)X线成像 1、X线的产生和特性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3、X线成像设备 4、X线图像特点 5、X线检查技术 6、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掌握造影检查前准备和碘过敏的防治。 7、X线分析与诊断 X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依据是图像。观察X线图像时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在照片质量合格时,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观察,区分正常与异常,发现病变应进行系统分析,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后提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1.X线: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 称为自然对比。依靠自然对比所获的X线图像,称为平片。 3.人工对比: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 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这种引入的物质称为造影剂。 4.造影检查:用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称为造影检查。 5.CT:用X线摄影,对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 该层面的重建图像,是数字化成像。 6.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 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 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7.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 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 骨龄。 2.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 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3.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4.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5.骨质增生硬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增多。 6.骨膜异常:包括骨膜反应和骨膜新生骨,是由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 细胞活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新生骨,常提示病变存在。 7.Codman三角:即骨膜三角,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 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8.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9.关节肿胀:常由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10.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11.关节退行变:早期始于软骨,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逐渐为纤维组织或 纤维软骨所代替。 12.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 端而引起骨骺分离。 13.青枝骨折:在儿童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 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4.Colles骨折:即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骨 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5.骨肉瘤:是起源于成骨性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

(完整)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骨、关节系统 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gou与干gou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月和年)来表示即是骨龄。 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其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可见到各种变形,及假骨折线等征象。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早期在哈氏管周围,X线表现破坏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 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可见1~2mm宽的透亮间隙。以后可随增生骨小梁排列形式不同而表现各异。 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这是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致。X线表现是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的中断。组织学上是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死骨的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骨膜三角:如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骨折:是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gou分离也属骨折。 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或隆突。 呼吸系统 支气管气象(空气支气管征):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象或空气支气管征. 空洞: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 反“S”征:右上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其凹面向下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凹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横向的“S”征,称为反“S”征. 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为0.5-4cm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形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 循环系统 心肺比率:为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率小于等于0.5。 肺门截断现象: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区动脉大分支扩张而外周分支变细,两者间有一忽然分界,即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样表现。 肺门舞蹈:在肺充血时,常见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清楚,称为肺门舞蹈。 Kerley B线:间质性肺水肿时出现的间隔线,以B线最常见,为肋膈角区长2—3cm,宽为1—3mm的水平线。双心房影:当左心房增大,心底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常略偏右,与右心房重叠,在正位片上显示呈双心房影。 消化系统 充盈缺损: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常见于肿瘤. 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性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憩室:表现为食管壁向外囊袋状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半月征:溃疡型胃癌典型X线征,由三点构成:1、龛影大而浅呈半月形2、龛周有透亮环堤3、切线位龛影位于胃轮廓线内。 跳跃征:由于钡剂对病变段肠管管壁的刺激,引起该段肠管痉挛,收缩,很少钡剂或全无造影充盈,两端正常肠管充盈如常。宛如钡剂跳跃了病变段肠管,故称跳跃征。是溃疡型肠结核或肠炎的X线征。

医学影像学

一、总论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指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的信息及施以影响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X线的成像原理:穿透性、荧光反应、感光反应、电离反应 人体密度分为三大类:高(骨)、中(软骨)、低(脂肪) 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声波 超声特性:指向性、反射折射性、衰减与吸收性、多普勒效应 超声类型:无回声(液体)、低回声(心等实质器官)、高回声(纤维组织)、强回声(钙化) 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与核素显象超声成像/γ闪烁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 1895年11月8日,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骨骼与肌肉系统 骨细胞包括(成骨/骨/破骨细胞) 骨化分为两种:膜骨化、软骨内骨化 小儿长骨特点: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骺板。 骨龄:骨的骨化年龄,即骨的原始骨化年龄和继发骨化中心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愈合时间的规律性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二者比例仍正常。X线:骨密度↓,骨小粱变细,间隙变宽。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内钙盐含量降低。X线:骨密度↓,骨小梁、骨皮质模糊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骨小粱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虫蚀状)。 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X 线:骨骼密度↑,骨骼↑,骨皮质、小梁增厚 Codman三角:骨膜反应后新生骨被逐渐吸收,破坏两区域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形成的三角 骨折:因外伤或者病理因素导致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疾病 骨折分类:程度分完全/不完全性;骨折线形状走行分横型/斜型/螺旋型;骨折线分Y/T型;骨碎片分撕脱/嵌入/粉碎型。 骨折后在断端之间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为日后形成骨痂修复骨折的基础。 儿童骨折的特点A骺离骨折B青枝骨折 骨折并发症A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骨折畸形愈合;C外伤后骨质疏松;D骨关节感染;E骨缺血性坏死;F 关节强直;G关节退行性病变;H骨化性肌炎。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策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 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 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三、学习重点 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颅内肿瘤:(1)神经上皮瘤;(2)脑膜瘤;(3)垂体腺瘤;(4)颅咽管瘤;(5)松果体瘤;(6)听神经瘤;(7)脑转移瘤。 6.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2)弥漫性脑损伤;(3)颅内血肿;(4)硬膜下积液;(5)脑外伤后遗症。 7.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2)颅内出血;(3)脑血管畸形;(4)颅内动脉瘤。 8.颅内感染性疾病:(1)颅内化脓性感染;(2)颅内结核;(3)颅内寄生虫病。 9.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1)头颅先天性畸形;(2)脑先天性发育障碍;(3)神经皮肤综合征。 10.新生儿脑疾病。 11.脑变性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12.脱髓鞘疾病:(1)先天性髓鞘形成缺陷;(2)获得性髓鞘脱失。 1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1)椎管内肿瘤;(2)脊髓外伤;(3)椎管内血管畸形。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外伤、血肿、胶质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梗塞、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膜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和脱髓鞘等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第三章头颈部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头颈部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CT、MRI 表现,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颅底:(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颅底先天发育畸形;(6)颅神经病变;(7)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8)颅底骨折。 2.眼和眼眶:(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眼部炎性病变;(6)视网膜母细胞瘤;(7)泪腺肿瘤;(8)脉管性病变;(9)神经眼科病变;(10)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11)眼部异物;(12)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3.鼻和鼻窦:(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后鼻孔闭锁;(6)鼻窦炎性病变;(7)鼻和鼻窦肿瘤;(8)鼻和鼻窦骨折。 4.耳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

医学影像考试重点---复习1

《医学影像学》 第一章骨关节与软组织 内容 一、概述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1、X线片;2、血管造影(二)CT检查:1、平扫;2、增强 (三)MR检查:1、平扫;2、增强(四)超声检查:对软组织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骨病变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三、影像观察分析 四、正常影像解剖 五、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六、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诊断:外伤、炎症、肿瘤、退行性变 (一)X线检查 X线片检查是骨骼肌肉系统的首选检查 理由: 良好自然对比,方便,价格低 良好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病理 缺点: 1)重叠,早期病变不易检出 2)软组织缺乏对比 3)组织分辨力较CT、MRI低 (二)CT检查 1、CT适用于临床与X线诊断骨骼疾病有疑难时 2、CT适用于骨骼解剖复杂的部位 3、CT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 平扫:了解结构复杂部位病变情况 增强:用于显示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发现病变有无坏死等,便于定性诊断 (三)MRI检查 1、MRI适应症: 1)X线、CT后的进一步检查 2)MRI对早期骨质破坏、隐匿性骨折优于CT 3)脊椎、椎管和椎间盘、关节及软组织结构显示优于CT 4)对骨质增生、骨化、钙化显示不如CT 2、检查方法: 平扫:(1) T1WI、T2WI为基本扫描序列;(2) 脂肪抑制序列 增强:动态增强扫描可了解血液灌注,了解病变性质 (四)超声检查 优势:多切面成像,实时、无创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血流成像 不足:穿透不足,空间分辨率低,骨骼对超声全反射 临床应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周围神经及血管成像影像观察分析 影像学分析内容: 解剖结构:正常或异常 病理基础: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或信号改变,边缘,数目与分布,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影像诊断四确定:定有无病变 病变定位 病变定量(大小、范围、累及结构) 病变定性 骨、关节与软组织正常影像解剖 软骨未钙化时X片上不显影 骨的结构:密质骨、松质骨、骨髓腔 骨的发育:骨化(膜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生长 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X线软骨不显影,分四部分: 骨干、干骺端、骺板(骺线)、骺 骨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骨骼的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即骺线消失的年龄 意义:通过正常标准比较可提示骨的发育过早或过晚 成人长骨特点骨发育完全,骺线消失;分两部分:骨干、骨端 关节影像解剖 ①直接连接②间接连接 1)关节骨端 骨性关节面:线样密质骨 关节软骨:X线和CT不能区分,MRI呈等T1等T2信号,压脂呈较高信号 2)关节间隙 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间的透亮间隙,关节间隙与解剖关节间隙不同,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及其真正关节腔和少量滑液 CT表现为关节骨端间的低密度间隙 MRI表现可区分软骨和滑液 脊柱由脊椎和其间的椎间盘所组成:颈7胸12腰5骶5尾4共33节,上小下大,四个弯曲

【医学影像学专题】骨及软组织钙化

软组织血管瘤的钙化 女,19岁,2岁时右大腿软组织肿块进行性增大。 软组织血管瘤的钙化: 右侧大腿中下段软组织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多个类似钮扣样圆形钙化影,大小不一。

冈上肌腱钙化 男,61岁,左肩部酸痛1个月 考虑冈上肌腱钙化。是肩周炎的一种表现。 影像所见:冈上肌健插入肱骨大结节附近的钙化,即钙化性肌腱炎。呈不规则颗粒状或密度均匀的条状或略呈弓状,位于肱骨头的外上部,并可伸入肩峰下,可合并肩峰下滑囊炎。

多发软组织内囊虫病钙化 多发软组织内囊虫病钙化。 影像表现:颈、胸、腹部及双下肢软组织内见多怪对称性在小不等的钙化灶。钙化呈斑点、细条、梭形、椭圆形、类圆,以梭形为多。部分钙化影内胡亮区,一端尖锐,一端圆钝,呈葵花样。肌肉部分长轴与肌纤维方向走行一致。 诊断:人吞食绦虫虫卵后,卵在肠内孵化,经肠壁随血运播散到全身,沉积于组织中发育囊虫。囊虫可寄生于体内任何组织,但以脑部、肌肉和皮下最为多见。感染多数来源于吞食虫卵污染的瓜果或蔬菜,且本病多见于男性成人患者。囊虫钙化前x线无阳性改变,囊虫死后才发生钙化。一般钙化沉着3年以上才能在x线上显示。病灶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且对称性,大小不一,呈梭形、卵圆形、类圆形,密度不均,位于肌肉者与肌纤维方向走行一致,表现较为典型。

截瘫后软组织钙化 男性,35岁。颈椎外伤截瘫半年,无明确家族病史。无其他特殊。 考虑截瘫后软组织钙化。 脊髓的横贯损伤通常在脊髓损伤后半年内出现钙化,多发生于脊髓损伤阶段平面以下,发展快。影像表现:于骨盆、股骨和膝关节周围,钙化可单发、多发,于髋部者呈絮状或团块状,包绕髋关节周围。大腿部的钙化分布骨干周围的肌腱与结缔组织内,可伴骨膜增生。截瘫平面以下的关节有时可形成夏科氏关节或关节软骨变性坏死而出现关节间隙狭窄。结合病史及影像学特征,考虑截瘫后软组织钙化。

骨与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 骨骼与肌肉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与关节外伤典型X线及CT表现; 2、骨髓炎X线与CT表现; 3、骨结核典型X线及CT表现; 4、良恶性骨肿瘤典型X线及CT表现与鉴别诊断; 5、掌握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二)熟悉: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三)了解: 骨与关节的X线与CT检查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骨与关节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常见部位骨折的X线表现; 3、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的X线表现; 4、骨与关节结核及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 难点: 1、骨与关节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化脓性关节炎与滑膜型关节结核的影像鉴别诊断; 疑点: 化脓性关节炎与滑膜型关节结核的影像相似点与不同点。 三、教具或教学手段 采用的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 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 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骨与软组织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骨骼含有大量钙盐,密度高,同其周围的软组织有鲜明的对比。而在骨骼本身的结构中,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腔也有鲜明的对比。因此,X线平片可使骨关节清楚显影,而骨关节病变也易于在X线片上显示。 X线平片摄影时要注意皮下几点:①任何部位,包括四肢长骨、关节和脊柱都要摄正侧位像,某此部位还要加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②应当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四肢长骨摄片应至少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在行脊柱摄影时要包括相邻部位,例如摄腰椎应包括下部胸椎,以便计数;③两侧对称的骨关节,一侧有症状与体征,但X线片上改变不够明显时,应在同一投照条件和体位下摄照对侧,以便对照。 二、正常影像表现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骨的结构人体骨骼因形状不同而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小儿骨长骨一般有3个以上的骨化中心,一个在骨干,另外的在两端。前者为原始骨化中心或一次骨化中心,后者为继发骨化中心或二次骨化中心。出生时,长骨骨干已大部骨化,两端仍为软骨,即骺软骨(epiphyseal cartilage)。因此,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可分为骨干(diaphysis)、干骺端(metaphysis)和骺( epiphysis)等部分(图2-1)。 (1)骨干:管状骨骨皮质,含钙多,X线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外缘清楚,在骨干中部最厚,越近两端越薄。骨干中央为骨髓腔,含造血组织和脂肪组织,X线表现为由骨干皮质包绕的无结构的半透明区。骨皮质外面和里面(除关节囊内部分的骨表面以外)均覆有骨膜,前者为骨外膜,后者为骨内膜。骨膜为软组织,X线上有能显影。 (2)干骺端:为骨干两端向骺移行的较粗大部分,周边为薄层骨皮质,内由松质骨构成,骨小梁彼此交叉呈海绵状。顶端在X线上为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为干骺端的临时钙化带。此临时钙化带随着软骨内成骨而不断向骺侧移动,骨即不断增长。骨干与干骺端间无清楚分界线。 (3)骺:为未完成发育的长骨未端。在胎儿及幼儿时期为软骨,即骺软骨,X线片上不能显示。骺软骨有骨化功能。在骨化初期于骺软骨中出现一个或几个二次骨化中心,X线片上表现为小点状骨性致密影。骺软骨不断增大,其中的二次骨化中心也不断由于骨化而增大,形成松质骨,边缘由不规则变为光滑整齐。 (4)骺板:当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二者间的软骨逐渐变薄而呈板状时,则称为骺板(epiphyseal plate)。因为骺板是软骨,X线片上呈横行半透明带状影,居二次骨化中心与干骺端之间。骺板进一步变薄,形成线状半透明影,称之为骺线(epiphyseal line)。骺软骨不断变薄,最后消失,即骺与骨干结合,完成骨的发育,X线表现为骺线消失。原骺线所在部位可见不规则线样致密影为骨骺瘢痕。 2.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

骨关节疾病影像学表现

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 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组织学: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临床特点:常见于:老年妇女和关节活动障碍病人易发生病理骨折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或密度减低呈分层状改变。椎体鱼脊样变形或楔形变,骨小梁稀疏纵行排列。 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含量减少。组织学:骨样组织钙化不足。病因:Vit D缺乏,钙磷排泄过多,肠道吸收功能减退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减少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骼常变形:如O型腿、X 型腿,骨盆三叶变形。常见假骨折线:假骨折线1-2mm宽透明线,对称出现,好发于耻骨、坐骨、肱骨、股骨上段和胫骨 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组织消失,骨皮质、骨松质均可发生 病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呈筛孔状或虫蚀状或中断消失或呈膨胀性改变 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病因:慢性炎症,外伤,原发性骨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甲旁低,氟中毒。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多、增粗,骨皮质增厚致密,骨髓腔变窄。 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组织学:骨细胞死亡、消失和骨髓液化、萎缩。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骨折后。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死骨外表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 骨膜反应: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组织学: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的骨小梁。病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转归:与骨皮质融合、新生骨吸收、肿瘤侵蚀破坏。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的密影,可呈线状、层状、花边状 骨/软骨内钙化:病因:软骨类肿瘤出现软骨内钙化,骨梗死所致骨质坏死可出现骨髓内钙化。 X线表现: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 矿物质沉积:部位:成年:骨内。生长期:干骺端 X线表现:多条横行的致密带,厚薄不一,氟骨症:骨小梁粗糙、紊乱,骨密度增高。 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积液、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炎症所致 X线表现: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关节囊膨隆、密度增高,邻近脂肪垫受压移位,深部肌肉肿胀,如闭孔内肌,常见病:关节炎症、外伤及出血性疾病 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和其下的骨性关节面骨质被病理组织所侵犯、取代 X线表现: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狭窄,累及骨关节面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严重时出现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变形。 关节退行性变:缓慢发生的软骨变形、坏死、溶解,关节间隙变窄,继而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并于骨缘形成骨赘 X线表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 老年人常见,慢性创伤和长期承重也可导致。 关节强直:骨性强直,关节骨端由骨组织取代,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纤维性强直,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前言 《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新版教材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编写,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内,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要求 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应适当删减。CT诊断日益普及,应加大教学的比重。MRI发展很快,可作必要介绍。USG我校单独开课,可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中进行简要比较评价。 二、教学内容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由于成像技术的发展,总论的大课时数作相应增加。各论重点介绍骨骼系统与关节、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食道与胃肠道、肝胆胰脾、中枢神经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各论中急腹症、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头颅部等内容作为自学内容。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应作为专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影像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课堂讲授应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模型等;积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

填空 骨骼的基本病变中,密度增高的有矿物质沉积、骨内软骨内钙化、骨质增生钙化、骨膜增生、矿物盐沉积。密度减低的有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结核病分型: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普通CT检查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方法:时间飞跃法、相位对比法、对比增强MRA。 胃及十二指肠基本病变中,黏膜及黏膜皱襞的改变包括:粘膜破坏、粘膜皱襞纠集、粘膜皱襞平坦、粘膜皱襞增宽和迂回;功能性改变包括:张力的改变、蠕动的改变、运动的改变、分泌功能的改变。 X线特性: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关节脱位根据程度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 骨巨细胞瘤好发:四肢长骨骨端。骨肉瘤的好发:长骨干骺端。 支气管阻塞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X线分为三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 对比剂引入方法:直接引入、间接引入。 支气管扩张按扩张形态分:囊状、柱状、曲长型。 纵膈肿瘤中,好发于前纵膈: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瘤。 脑梗死分为: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小儿发育期长骨分为:骨干、干骺端、骨骺、骺线。 胸膜基本病变:胸腔积液、气胸和液气胸、胸膜肥厚和钙化及黏连、胸膜结节和肿块。 关节基本病变:关节肿胀、关节积液、关节破坏、关节脱位、关节强直 总论 对比剂的分类,代表药物,用途:㈠低密度对比剂:气体。用于关节造影,灌肠造影㈡①钡剂:硫酸钙。用于食管和胃肠道的造影②碘剂:无机碘、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非离子型:欧乃派克。碘剂用于血管脊髓造影。 X线成像原理: (1)天然对比成像 X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的组织密度和厚度存在差别,对X线吸收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胶片的X线量亦出现差异,从而形成黑白对比度不同的形像。这种差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影像学各系统重要名词解释总结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在医学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它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帮助医生观察病变、诊断疾病。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中各系统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放射学 1. 放射线:指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用于医学影像学成像。 2. X射线:一种特殊的电磁辐射,具有较高能量,能够穿透人体组织,用于诊断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疾病。 3.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多个X射线通过不同角度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 4.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能够观察软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消化系统 1. 食管: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主要负责将食物从口腔传送至胃。 2. 胃:位于腹腔上部,用于储存和分解食物。 3. 肝:位于右上腹部,是最大的内脏器官,主要分泌胆汁,参与消化过程。

4. 胰腺:腹腔内的大腺体,分泌胰液,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三、循环系统 1. 心脏:位于胸腔中心,泵血器官,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 2. 动脉:将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3.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 4.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微血管,构成循环系统的血管系统。 四、呼吸系统 1. 肺:位于胸腔内,主要负责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二氧化碳。 2. 气管:连接喉部和支气管,将空气传送至肺。 3. 支气管:将气管分支成更小的气道,并将空气输送到肺的不同部分。 五、泌尿系统 1. 肾:人体排泄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2. 膀胱:位于盆腔,负责储存尿液。 3. 尿道:连接膀胱和体外,将尿液排出体外。

骨骼和肌肉系统题库

骨骼和肌肉题库 自测题库: 1、骨与关节系统最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是:A A. X线平片 B. CT 检查 C. MRI 检查 D. 超声成像检查 二、关于X线平片摄片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正确的选项是:B A.任何部位,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还要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 B.任何部位,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 C.四肢长骨摄片都要包括临近的一个关节,但可不包括周围的软组织。 D.双侧对称的骨关节,均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摄照对侧,以便对照。 3、小儿长骨的要紧特点是:D A. 骨干(diaphysis) B. 干骺端(metaphysis) C. 骺板(epiphyseal plate) D. 骺软骨(epiphyseal cartilage)。 4、关于骨龄(bonr age)的概念,正确的选项是:D A.每一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显现时的年龄 B.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 C.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 D.每一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显现时的年龄和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 五、关于脊柱的组成,正确的选项是:B A.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3个。 B.由脊椎(vertebra)和其间的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所组成。

C.每一个脊椎分椎体及椎弓两部份。 D.脊椎由椎弓根、椎弓板、棘突、横突和关节突组成。 六、关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 A.是指必然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B.骨组织的有机成份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份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C.组织学转变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D.X线表现主若是骨密度减低。但疏松的骨骼不易发生骨折。 7、关于骨质软化(osteomalacia),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是指必然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份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B.骨质软化的X线表现主若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发的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 显。 C.骨质软化的X线表现主若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发的骨密度减低,以四肢骨骼为明 显。 D.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八、关于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不正确的选项是:C A.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B.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C.其中全无骨质结构,故不能呈筛孔状或虫蚀状 D.骨质破坏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 九、以下属于骨密度降低的大体病变是:D A.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膜反映 B.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质坏死、死骨 C.骨质破坏、骨质疏松、、死骨

影像医学专业考研科目

影像医学专业考研科目 影像医学是一门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等,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影像医学专业考研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科目知识,以提高其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 一、解剖学 解剖学是影像医学的基础,它研究人体内部的组织、器官和结构。在解剖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功能,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影像学图像的解读和分析至关重要。 二、病理学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的学科。在影像医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以便在影像学图像中识别和评估疾病的表现。病理学课程将涉及不同系统的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三、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研究应用于医学诊断的成像技术的学科。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操作和应用。这些技术包括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来诊断不同

疾病。 四、放射学 放射学是应用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在放射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解读和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放射学检查的操作和风险,以及如何遵循辐射安全指南。 五、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影像学图像与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相结合,以确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六、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数据分析和研究设计的学科。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医学数据,以评估影像学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学生还需要了解常用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 影像医学专业考研科目涵盖了解剖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放射学、临床医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学习这些科目,学生将获得对人体结构和疾病的深入了解,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见习指导

医学影像学见习指导 骨骼与肌肉系统 见习 1: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骨骼结构及正常 X 线表现;掌握骨骼及关节常见基本病变概念及 X 线表现; 掌握常见部位骨折、脊柱骨折的 X 线表现及儿童骨折的特点,椎间盘 病变的 CT 、 MRI 表现。 2、熟悉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一般了解 X 线、 CT 、MRI 检查技术对检查该系统的优缺点;骨骼、肌 肉的 MRI 表现,骨折的愈合、并发症;半月板损伤的 MRI 表现。 二、 见习方式 1、简单介绍本实习课的内容和要求 5 分钟; 2、教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及阅片要点 60 分钟; 3、学生分散阅片,教师疑难解答 40 分钟; 教师总结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代表 性疑点,作重点分析 15 分钟。 重要知识点 肌系统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临床技能要点 1、理解正常骨骼结构对应的影像学表现。 2、理解常见基本病变的病理基础。 3、能够诊断常见骨折及典型椎间盘膨、突出症。 五、 讨论议题 1、小儿正常长骨 X 线表现。 2、骨质疏松的概念、 X 线表现及病因。 见习 2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掌握骨肉瘤、转移性骨肿瘤的 X 线表 4、 1、 四、

现;掌握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掌握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2、熟悉长短骨及关节结核的X 线表现;熟悉化脓性关节炎的X 线表现;熟悉骨巨细胞瘤的X 线表现;熟悉佝偻病的X 线表现。 3、一般了解CT 、MRI 在骨肌系统病变的应用;一般了解骨囊肿与骨巨细胞瘤X 线表现的不同点;一般了解其他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一般了解化脓性关节炎与滑膜型关节结核X 线表现的不同点;一般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二、见习方式 1、简单介绍本实习课的内容和要求5 分钟; 2、教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及阅片要点60 分钟; 3、学生分散阅片,教师疑难解答40 分钟; 4、教师总结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代表性疑点,作重点分析15 分钟。 三、重要知识点 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不同点。 2、骨肉瘤及骨转移瘤典型X 线表现。 3、脊椎结核的典型X 线表现。 四、临床技能要点 1、学会区分肿瘤与非肿瘤、结核与炎症。 2、掌握良恶性骨肿瘤的不同影像学表现。 五、讨论议题 1、化脓性骨髓炎的演变。 2、椎体骨折、椎体结核、椎体转移瘤的鉴别。 呼吸系统 见习1 一、目的与要求 1、握肺部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特点。 2、熟悉肺纹理的构成、肺野的划分及纵隔的分区方法; 3、熟悉肺与纵隔的正常的影像学表现。 4、一般了解MRI 对肺、纵隔诊断价值及意义。 二、见习方式 1、简单介绍本实习课的内容和要求5 分钟; 2、教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及阅片要点60 分钟; 3、学生分散阅片,教师疑难解答40 分钟;

医学影像学重点精讲

第一章影像学诊断(不会有大题) 1、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是进行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注意防护的原因。 2、数字X线成像DR、计算机X成像CR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4、X线造影检查中钡剂主要用于食管及胃肠造影。 5、CT图像中规定水的CT值为0HU;骨皮质CT为+1000HU;软组织CT值为+20-50HU;脂肪CT值为-90—-70HU;空气CT值为-1000HU。 6、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20000次以上,其单位为赫兹。 7、超声的物理性质有:①指向性,②反射、折射、散射,③吸收与衰减,④多普勒效应 8、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成无信号的黑影,即流空效应。【名解】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1、小儿骨分为骨干、干骺端和骺等部分。 2、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骨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名解】 3、骨的基本病变有①骨质疏松、②骨质软化、③骨质破坏、④骨质增生硬化,⑤骨膜异常、⑥骨内与软骨内钙化、⑦骨质坏死、⑧矿物质沉积。 4、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弗管和骨小梁减少。【名解】 5、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组织学显示骨样组织钙化不全,常见骨小梁中央钙化,而外面为以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名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