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见习课1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后来发展的B超、CT、ECT、DSA、MRI、热像图及PET等成像技术。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将临床治疗引入影像诊断中,即形成了介入放射学,更拓宽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本课程重点介绍各个系统的X线、CT诊断,以及MRI、介入放射学的应用。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利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课程特点,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大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大量的设备图、影像图及模拟图形象而直观的显示各种影像检查的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各论部分以各系统为基础,分别介绍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表现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像表现,达到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效果。同时以相同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影像病例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影像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授

课见习及实习,使学生掌握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常见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常见病的CT及MRI的表现。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总论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

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及结核影像诊断肺肿瘤、纵隔肿瘤影像诊断心脏及大血管影像学

胃肠道检查方法及比较、急腹症、溃疡病、胃肠道肿瘤

肝胆胰脾检查方法及比较、肝胆疾病影像诊断胰腺、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3 3

理论授课内容 3 3 3 3 3 3

理论学时

胸部检查方法及比较、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3 第十二章合计头颈部影像学 35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特性、X线分析与诊断。

二、掌握CT、MRI、DSA基本概念,MRI图像特点。

三、熟悉X的产生、X线各种检查方法的合理应用。

四、熟悉CT、MRI、DSA的成像原理,CT、MRI、DSA的临床应用,CT、MRI、DSA的分析与诊断。

五、了解CT、MRI、DSA机基本装置。

六、了解信息放射学的一般概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信息放射学的一般概念。二、一般介绍CT、MRI、DSA机基本装置。

三、详细介绍X线的产生,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四、CT、MRI、DSA的成像原理,CT、MRI、DSA的临床应用,CT、MRI、DSA的分析与诊断。

五、重点介绍CT、MRI、DSA基本概念,MRI图像特点。

六、重点介绍X线基本特性,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分析与诊断。

第二章骨骼和关节系统

骨与肌肉检查方法、正常X现表现、骨骼基本病变的X现表现

【目的要求】

一、了解骨与肌肉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熟悉长骨、脊柱、软组织的正常X线表现。

三、掌握骨骼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长骨、脊柱、软组织的正常X线表现。二、一般介绍骨与肌肉的影像检查方法。

三、重点讲解骨骼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第三章骨骼和关节系统

(一)骨骼基本病变的X现表现、关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X线表现、关节基本病变的X现表现、骨与关节的CT及MRI的应用价值

【目的要求】

一、了解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了解骨与关节的CT及MRI的应用价值。

三、熟悉关节正常的X线表现。

四、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关节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骨与关节的CT及MRI的应用价值。

三、详细讲解关节正常的X线表现。

四、重点讲解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骨骼和关节系统

(二)骨外伤、椎间盘突出、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

【目的要求】

一、了解骨折、椎间盘突出及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临床与病理。

二、掌握骨折的分型、骨折的对位对线及愈合改变。

三、掌握骨髓炎、关节炎的典型X线表现。

四、掌握椎间盘突出的X线、CT及MRI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骨折、椎间盘突出及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临床与病理。

二、详细讲授骨折的分型、骨折的对位对线及愈合改变。

三、重点讲解骨髓炎、关节炎的典型X线表现。

骨骼和关节系统

(三)骨和关节结核、骨肿瘤

【目的要求】

一、了解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二、熟悉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三、掌握关节结核、脊椎结核的X线表现。

四、掌握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及转移性肿瘤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骨与关节结核、骨肿瘤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二、一般讲解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三、重点讲解关节结核、脊椎结核的X线表现。

四、重点讲解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及转移性肿瘤的X线表现。

五、详细讲解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第四章呼吸系统

(一)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影像学表现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熟悉胸部正常X线表现。

三、熟悉正常胸部CT表现。

四、掌握肺野及肺叶的划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讲解呼吸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详细讲解胸部正常X线及CT表现。

三、重点讲解肺野的概念,肺野、肺叶的划分、肺门的结构和特点、肺纹理X线表现特点。

呼吸系统

(二)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胸部(肺部及胸膜)异常的CT表现。

二、熟悉胸膜病变的X线表现。

三、掌握肺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讲解胸部异常的CT表现。

二、详细讲解胸膜病变的X线表现。

三、重点讲解肺部基本病变X线表现。

第五章呼吸系统

胸部常见病(肺炎、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肺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肺炎、肺结核的病理过程及分期。

三、掌握肺炎、肺结核的X线、CT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讲解肺炎、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二、详细讲解肺炎、肺结核的病理过程及分期。

三、重点讲解肺炎、肺结核的X线、CT表现。

第六章呼吸系统

胸部常见病(肺肿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肺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肺肿瘤的病理过程及分型。

三、掌握肺肿瘤X线、CT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讲解肺肿瘤的临床表现。

二、详细讲解肺肿瘤的病理过程及分型。

三、重点讲解肺肿瘤X线、CT表现。

第七章心脏大血管

(一)循环系统检查方法、正常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要求】

一、了解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熟悉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三、掌握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心脏大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重点是普通检查。

二、详细介绍正常心脏大血管影像学表现:重点为普通X现表现。

三、一般介绍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CT及MRI表现。

四、重点讲述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表现。

心脏大血管

(二)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房缺、法鲁氏四联症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要求】

一、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法鲁氏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

二、了解风心房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的CT及MRI表现。

三、掌握风心二尖瓣病变的X线表现。

四、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的X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

绍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法鲁氏四联症的临床表现。

二、详细介绍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法鲁氏四联症的病理改变。三、一般介绍心房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的CT及MRI表现。

四、重点讲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及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的X线表现。

第八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准备、正常影像表现(钡剂造影检查)常见疾病: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胃肠道(食管、胃、结肠)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影像表现【目的要求】

一、掌握消化道急腹症(机械性肠梗阻和气腹)的典型X线表现。

二、掌握胃肠道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影像表现。

三、熟悉消化道的正常、异常X线表现。

四、了解消化道的常用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准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消化道的常用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准备。

二、详细讲解消化道的正常、异常X线表现。

三、重点介绍急腹症(机械性肠梗阻和消化道穿孔)的典型X线表现及胃肠道(食管、胃、结肠)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影像表现。

第九章消化系统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以及胆道结石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肝脏和胆道的影像解剖结构。

三、了解肝胆的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和肝癌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扫描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肝胆的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和肝癌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扫描方法。

二、详细讲解肝脏和胆道的影像解剖结构。

三、重点介绍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以及胆道结石的影

像学表现。

第十章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常见疾病

(泌尿系结石肾囊肿、肾癌)影像学表现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熟悉泌尿系统正常X线、CT表现。

三、掌握泌尿系统结石、肾囊肿、肾癌的X线、CT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实习1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重点是X线检查。

二、详细介绍泌尿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重点为X现表现。

三、重点讲述泌尿系统结石、肾囊肿及肾癌的X线、CT表现。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中枢神经检查方法。

二、掌握表现

三、掌握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二、一般介绍

三、详细介绍

四、重点讲述

五、重点讲述

第十二章颅脑影像学

颅脑检查方法、正常CT表现、常见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CT 表现

【目的要求】

一、了解颅脑影像检查方法。

二、掌握颅脑正常CT表现及基本病变的CT表现

三、掌握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典型CT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大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颅脑影像

检查方法,重点颅脑CT。二、一般介绍正常颅脑CT表现:颅骨、脑实质、脑室系统,讲述CT横断面常用8个标准层面图像表现,重点是丘脑层面。

三、详细介绍颅脑基本病变的CT表现:密度异常、增强扫描特征、脑结构及颅骨改变。

四、重点讲述颅脑外伤的CT表现: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五、重点讲述脑出血、脑梗死的CT表现。

实习课程的安排

【实习内容】阅读骨关节结核、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片、CT片、MRI片。【教学方法】

1、带教老师先示教本节课教学片;

2、学生分组阅读教学片,如有疑问可请教带教老师;

3、带教老师总结、提问。

【教学时数】12学时

第二篇: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实习纲要

按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教学计划规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39周。实习内容包括,《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放射治疗技术》、《介入放射技术》。

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加强动手能力,掌握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系统化、操作正规化、技能熟练化的目的,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标准。

二、学分与学时安排

学分:23分,学时:780学时。其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460学时,医学影像诊断学180学时,医学影像设备学80学时。放射治疗技术40学时,介入放射技术20学时。

三、实习内容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具体内容和要求:

1.平片检查(包括普通X线平片和CR、DR检查)

(1)掌握摄影原则及摄影标志方法。

(2)掌握常用摄影体位不少于90个,能独立操作。摄片总量不低于1000人次,其中优级片不低于60%,废片率不超过5%。

(3)掌握CR、DR操作技术及后处理技术。

2.透视检查

(1)掌握透视方法和点片方法。

(2)熟练进行胸部、腹部透视并能初步做出诊断。能独立操作,透视总量不低于800人次。

3.造影检查

(1)熟悉对比剂的分类及常用对比剂的种类与应用。

(2)了解药敏试验及发生意外的急救措施。

(3)掌握临床常用造影的适应症、禁忌症、对比剂、造影前准备、造影方法、摄片及点片,造影不少于10例。

4.照片冲洗技术

(1)熟悉暗室基本技能。

(2)掌握自动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技术的操作。

(3)能独立配制X线照片冲洗套药。

5.CT检查技术

(1)了解CT的性能。

(2)掌握CT的各种扫描技术。

(3)会分析CT影像出现的伪影原因。

6.MRI检查技术

(1)了解MRI的性能。

(2)熟悉MRI的操作技术。

(二)医学影像诊断

具体内容和要求:

1.X线诊断

(1)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正常X线表现。

(2)熟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表现。

(3)能独立完成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

2.CT诊断

(1)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正常CT表现。

(2)熟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CT表现。

(3)能独立完成CT诊断报告的书写。

3.MRI诊断

(1)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正常MRI表现。

(2)熟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MRI表现。

4.以上诊断报告总计书写不得低于200份。

(三)医学影像设备

具体内容和要求:

1.X线机

(1)熟悉X线机的结构。

(2)掌握以下X线机维修技术及测试方法

①高压电缆插头灌注

②X线管管套注油

③透视时不出X线的检查方法

④摄影时不出X的检查方法

⑤电源电路常见故障检修

⑥摄影与透视高压初级电路常见故障检修

⑦X电源电阻测量

⑧X线机接地测试

⑨光野与照射野测试⑩限时时间测试

2.其它影像设备

(1)熟悉CR、DR、CT、MRI及超声设备的结构、组成。

(2)掌握上述设备的日常维护。

(四)放射治疗技术

根据实习医院的具体情况和设备结合所学的知识,掌握2~3例放射治疗方法。

(五)介入放射学

根据实习医院的具体情况和设备结合所学的知识,掌握2~3例介入放射方法。

(六)理论学习

根据所在医院的具体情况,由影像带实习老师争取每二周安排一次专业理论讨论或经验介绍。要求实习学生积极参加当地的学术活动。第三篇:四川大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大纲版)

1.contrast medium: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和器官,可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人为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

2.partial volume effect: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所测得的CT 值是它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 值。

3.CT value:体素的相对X 线衰减度,即该体素组织对X 线的吸收系数,单位为亨氏单位(HU)。

4.artifact:伪影是指在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并不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主要包括运动伪影、高密度伪影和机器故障。

5.molecular imaging:分子影像学是在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应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

6.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贮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具有查找快速准确、图像质量无失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特点。

7.RIS:放射信息系统

8.Chiari malformation: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 畸形,为先天性后脑畸形,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及下蚓部疝入椎管内,脑桥与延髓扭曲延长,部分延髓下移。

9.hydrocephalus: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的过量积聚,引起脑室系统部分或全部扩大,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发一系列临床症

状。

https://www.sodocs.net/doc/0019490170.html,cunar infarction:腔隙性脑梗死,脑深部小的穿动脉供血区域的小缺血性梗死灶,可能为小穿动脉本身疾病或栓塞等其他原因所致,以其本身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动脉阻塞最常见。

11.dural tail sign:脑膜尾征是指增强扫描中,肿块邻近的增厚硬脑膜成窄带状强化,随着远离肿瘤而逐渐变细。

12.lung fields:肺野是后前位胸像上自纵膈肺门向外的透光区域。

13.lung markings:肺纹理是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周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立位时下肺野纹理较粗。

14.hila:肺门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组织构成,主要成分为动脉和静脉。

15.secondary pulmonary lobule:次级肺小叶是肺组织的微小解剖结构单位,切面呈圆锥形,尖端向肺门,底向胸膜。

16.interlobular septum:小叶间隔是包绕肺小叶的纤维结缔组织,内有肺静脉和淋巴管分支。

17.lobular parenchyma:小叶实质是位于小叶核与小叶间隔之间,包括由小气管、肺动静脉分支供应的肺泡和相关的毛细血管床,是功能性肺实质。

18.consolidation:实变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和细胞、组织所替代后形成。

19.lobulation:分叶征,X 线与CT 显示结节边缘呈细小深分叶或锯齿状,状如桑葚。

20.spiculation:毛刺征,X 线与CT 显示结节边缘呈浓密的细短毛刺,僵硬,状如绒球。

21.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肺内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张,如肺大疱、含气的支气管囊肿、囊状支气管扩张等。

22.cavity:空洞,病变内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可有虫蚀样空洞、薄壁空洞和厚壁空洞。

23.subpleural lines:胸膜下线位于胸膜下1cm 以内,长约2‐5cm,与胸膜平行的弧形细线。由相邻增厚的小叶间隔相连而成。常见于石棉肺、硬皮病等。

24.ground‐glass opacity:磨玻璃样改变是肺内密度增高的模糊影,肺纹理可见。反映微小间质增厚或气腔病变。

25.tuberculoma:结核球,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密度较高,内常有钙化、裂隙样或新月样空洞,周围可见结核灶。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包绕的局限性干酪样坏死。

26.inverted S curve sign:反“S”征为X 线胸片上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

27.pulmonary venous stasis:肺淤血

28.Kerley A line:不同部位的小叶间隔水肿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位于肺野中带,自肺野外围斜行引向肺门,长约4cm,与肺纹理走形不一致,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

29.Kerley B line:不同部位的小叶间隔水肿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位于肋膈角区,垂直于胸膜,水平横行,长约2cm,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及慢性左心衰竭。

30.Kerley C line:不同部位的小叶间隔水肿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位于肺下叶,呈网格状,常见于肺静脉高压明显加重者。

31.tetralogy of Fallot:心脏有四种畸形,即: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

32.MRCP:MR 胰胆管成像是MR 水成像的一种。采用长TR,很长TE 的重T2 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使实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呈低信号的技术。是显示胰管的最佳检查方法。

33.peripheral nodular enhancement:边缘结节样强化是肝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出现的病灶周围的强化,其强化程度相当显著,与血管密度相同。

34.centripetal enhancement pattern:向心性强化是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样强化随时间推移向病灶中央扩展,并在

数分钟后肿瘤与周围肝组织成相同密度/信号,整个过程呈现“快进慢出”向心性强化的特点。

35.faint rim‐like enhancement:淡薄的环状强化是大多数肝癌为少血供肿瘤,病灶中心区强化不明显或稍有强化,密度/信号低于正常肝组织,而病灶周围呈现淡薄的环状强化。

36.tumor stain:肿瘤染色是指与周围正常肝区相比,肿瘤内血液循环缓慢,对比剂廓清延迟,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实质期结节样密度增高影。

37.retroperitoneal space:腹膜后间隙是指位于腹膜壁层后部分与腹后壁腹横筋膜之间的、上达横隔、下至盆腔的一个立体间隙。

38.niche:龛影是钡剂造影中,当粘膜面形成的凹陷或溃疡达到一定深度时被钡剂填充,在切线位照射时形成突出于腔外的钡斑影像。

39.barium spot:龛影是钡剂造影中,当粘膜面形成的凹陷或溃疡达到一定深度时被钡剂填充,在正面投影时形成的类圆形钡斑影像。

40.filling defect:充盈缺损是隆起致使消化道局部不能充盈钡剂,这是由钡剂勾画出的消化道轮廓形成局限性的内凹改变。

41.tertiary contraction:第三收缩多见于老年人或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为食管环状肌出现不规则收缩,表现为食管下段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

42.collar sign:项圈征为龛影口部宽约0.5‐1.0cm 透明带。

43.Hampton line:粘膜线为龛影口部宽约1‐2mm 光滑透明线。

44.converging folds:黏膜纠集是黏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车辐状或放射状。常因慢性溃疡产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45.incisura:痉挛切迹为小弯溃疡在大弯壁上相对应处出现一个光滑凹陷。

46.penetrating ulcer:穿透性溃疡,龛影深而大,深度多超过1cm 以上,口部有较宽大透亮带。

47.perforating ulcer:穿孔性溃疡,龛影大,如囊袋状,可见气钡二层或气液钡三层现象。

48.callous ulcer:胼胝性溃疡,龛影大,但直径不超过2cm 而深

度不超过1cm,有较宽透明带伴黏膜纠集。

49.free pneumoperitoneum:游离气腹是各种原因导致腹腔内积气且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50.stepladderlike air fluid level:阶梯状气液平是单纯性小肠梗阻的X 线特征。在立位腹部平片上表现为梗阻金册的肠区胀气扩张,呈弓形或拱门状或倒U 形,弓形肠区两端的液面可处于不同高度,多个弓形肠区液面在腹部自左向右下平行排列成阶梯状。

回复收起回复 10楼2012-12-30 03:21举报 |个人企业维权垃圾信息举报我也说一句

51.IVP: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几乎全部由肾小球滤出并排入肾盏、肾盂,然后至输尿管、膀胱。因此不仅能显示尿路形态,还能大致了解双肾的排泄功能。

52.MRU:磁共振尿路造影是MR 水成像的一种。采用长TR,很长TE 的重T2 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使实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呈低信号的技术。主要用于显示尿路梗阻性病变。

53.extra‐renal pelvis:肾外肾盂,是指肾盂位置有较大变异,完全位于肾门之外。

54.vesicoureteral reflux:膀胱输尿管返流,仅在逆行膀胱造影时显示,表现为对比剂由膀胱返流至输尿管内,可为先天性异常、尿道梗阻、感染等多种病因所致。

55.Gerota’s fascia:肾筋膜是腹膜后间隙划分中的解剖标志,以其为中心,腹膜后间隙可以分成5 个部分: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中线大血管区域、盆腹膜外间隙。

56.renal duplication:肾重复畸形又称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因中肾管出现2 个输尿管芽同时进入后肾胚基引起,单侧多见,多上下排列。两个肾脏完全分离的少见,外表常为单个肾脏,但肾盂与肾门血管各自分离,两条输尿管可完全分离,分别进入膀胱,也可在不同水平汇合成单一输尿管。常发生积水,多发生于头侧半肾。

57.fused kidney:肾融合畸形是可能来自两侧输尿管芽发生的方

向朝向内侧,诱导形成的后肾组织在中线相互融合,形成单个肾块。两肾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中线融合,但以双侧肾下极融合最常见,称“马蹄肾”,为最常见的肾融合畸形。

58.osteoporosis: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骨组织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同时按比例减少,骨微细结构变脆弱,骨折危险性增加。

59.osteomalacia: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不足,骨的有机成分正常,无机成分减少,钙盐含量降低,导致骨质变软。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重。

60.destruction of bone:骨质破坏是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骨组织的缺失。

61.periosteal reaction:骨膜反应又称骨膜增生,指在病理情况下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一般意味着骨质有破坏或者损伤。

62.intra‐articular loose body:关节内游离体又称关节鼠,是由骨端撕脱的骨碎片、滑膜面脱离的滑膜性骨软骨瘤、半月板撕裂等进入关节内所形成。游离体可为骨性、软骨性、纤维性或混合性。

63.osteonecrosis:骨质坏死是指骨组织的局部代谢停止,细胞成分死亡,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64.greenstick fracture:青枝骨折指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长骨骨干的不完全性骨折。X 线平片上表现部分骨皮质横行断裂,或表现为一侧的骨皮质局部发生皱褶隆起,长骨轻微变形。

65.epiphyseal fracture:骺离骨折是指骨折线通过骺线(板)的骨折、常引起部分或全骨骺甚至部分干骺端的移位,发生于骨干、骨骺愈合前,多见于4‐8 岁儿童。常见于肱骨远端骨折,以外侧髁最为多见。

66.bamboo spine:“竹节状”脊柱是由于炎症引起纤维环及前纵韧带骨化,出现平性脊椎的韧带骨赘导致。

67.IVR: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

得组织学、组织学、细菌学、生理生化资料以及

明确病变性质的学科,属于微创医学,与内外科并列为三大治疗学。

68.TAI:经导管动脉灌注术,是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主要用于动脉系统。

69.TAE: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是指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栓塞剂使靶血管暂时性或永久性闭塞,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

70.TIPS:经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项介入性治疗技术,集穿刺、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等多项介入技术为一体。

71.PTA: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第四篇:超声诊断学大纲-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Ultrasound diagnosis(供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诊断技术,它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既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身体各部位不同切面包含哪些脏器及相互关系,各脏器切面正常声像图,各种疾病声像图变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联系实际,不仅应学好基础理论,还要努力学习检查方法。达到尽早明确诊断。

本大纲与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钱蕴秋主编的《超声诊断学》(第二版)配套使用,适用于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教学。本课程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声像图表现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以动静态图像图文并茂的讲授方法,结合临床见习,使学生学的进、记得住。划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了解内容。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课约80学时、实习课约20学时。

本课程为校考,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占60%,平时考核占40%。

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超声总论肝脏胆管系统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膜后、肾上腺

妇科产科心脏

主动脉疾病颈部血管疾病腹部大血管疾病四肢血管疾病

合计

总计 100

理论学时数 9 6 3 3 3 6 6 28 3 3 3 80 见习学时数 3 3 5

超声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超声成像的主要特点、优点和局限性;超声检查前的准备;各类回声强弱的命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意义;频谱多普勒分析方法和参数。

2、熟悉:超声探头的选择;超声探头的选择;超声图像的实时调节;声像图的方位及基本断面;超声扫查技术;各类回声分布及形态的描述;超声测量;常见超声伪像的识别与分析。彩色多普勒分析的指标与意义;超声诊断的误区和局限性。

3、了解:仪器设备的保养及调试;超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及传播特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图像保存;新技术的应用;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教学内容

1、超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及传播特性。

2、超声成像的特点。

3、仪器设备的保养及调试

4、超声检查前的准备。

5、超声探头的选择。

6、超声图像的实时调节。

7、声像图的方位及基本断面。

8、超声扫查技术。

9、二维超声图像的分析方法:回声的描述与命名;灰阶的定义;各类回声强弱的命名;人体不同组织回声强度顺序;回声分布的描述;回声形态的命名;某些特殊征象的描述;超声显像的基本表现;二维超声图像分析的内容与诊断。

10、超声测量:原理;基本原则;超声测量的种类和方法;特殊测量;通用测量。

11、超声伪像的识别与分析:定义;形成原因;常见的超声伪像的表现;

1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的成像原理及特点;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意义。

13、彩色多普勒分析的指标与意义:彩色多普勒的定性分析;彩色多普勒定量分析。

14、频谱多普勒分析方法和参数。

15、超声诊断的误区和局限性

16、图像保存。

17、新技术的应用:组织谐波;组织多普勒;三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声学造影。

18、超声诊断的安全性。

介入性超声(自学)

目的要求

1、了解:超声引导穿刺途径的选择。影响穿刺准确性的因素、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术,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活检、超声引导下自动组织活检术、腹部脓肿的穿刺抽吸和置管引流。教学内容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1、介入性超声发展简史。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医学影像学大纲(5篇)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48(理论课36学时,见习课1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X线检查外,还包括后来发展的B超、CT、ECT、DSA、MRI、热像图及PET等成像技术。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将临床治疗引入影像诊断中,即形成了介入放射学,更拓宽了医学影像学的应用范围,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本课程重点介绍各个系统的X线、CT诊断,以及MRI、介入放射学的应用。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的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利于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课程特点,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大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大量的设备图、影像图及模拟图形象而直观的显示各种影像检查的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范围。各论部分以各系统为基础,分别介绍组织、器官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各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采用多媒体大课讲授形式,图文并茂,充分表现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像表现,达到通俗易懂、显而易见的效果。同时以相同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影像病例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影像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通过授

医 学 影 像 学 教 学 大 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33学时) 前言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X线、CT、MRI、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等。本教研组主要讲授前四项内容,后两项内容分别由超声教研组与核医学教研组讲授。 本大纲以X线和CT诊断为主,对象是本科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材为吴恩惠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内容分总论、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颈部、介入放射学六大部分。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采用多媒体上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图像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结合临床独立思考,提高其分析与综合能力。对于介入放射学主要了解其基本技术懂得合理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为36,课堂教学33学时,参观设备与观察操作为3学时。 课堂教学时数分配(33学时) 总论 3学时 骨骼和肌肉系统 6学时 胸部 8学时 腹部与盆部 8学时 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颈部 6学时 介入放射学 2学时学生进入临床后,应组织读片会及专题讲座,进一步充实影像诊断知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发展史,掌握学习医学影像学应当注意的五 大要点 2、X线成像设备和X线的产生;掌握 X线特性、成像基本原理和X线图 像特点;掌握X线检查技术、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以及X线检查中的防护 3、了解CT成像基本原理和设备,熟悉CT检查,掌握CT图像特点和CT诊断 的临床应用 4、简要了解DSA成像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5、简要了解USG检查的优势、局限和临床应用; 6、简要了解MRI成像基本原理、设备、MRI图像特点和检查技术,掌握MRI 检查应注意的问题和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7、系统掌握在疾病诊断中正确选用成像技术的知识; 8、简要了解通过CR、DDR来实现传统X线成像的数字化,从而使信息放射学 成为可能。 二、计划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放射诊断学产生,医学影像学形成,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学习医学影像学注意要点。 (二)X线成像 1、X线的产生和特性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3、X线成像设备 4、X线图像特点 5、X线检查技术 6、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掌握造影检查前准备和碘过敏的防治。 7、X线分析与诊断 X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诊断依据是图像。观察X线图像时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在照片质量合格时,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观察,区分正常与异常,发现病变应进行系统分析,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后提

影像学大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放射医学教研室 2008年1月 前言 医学影像学由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信息放射学等组成。医学影像检查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成像技术获得人体结构和器官的解剖、功能、代谢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病理生理功能和代谢改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疾病从发现到定位诊断、定量诊断、定性诊断都依靠医学影像学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和疗效评价等也离不开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知识已经成为医学生和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心备的知识之一。 医学影像学作为临床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为临床课学习打下基础,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打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应达到两个目的:1、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各种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在

疾病诊治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能够根据卫生经济学原则,科学合理地为病人确定检查方法和检查程序。2、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从而具备临床工作所必须的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各种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治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2.学会观察各种影像,熟悉观察内容与分析步骤,了解医学影像学诊断方法和诊断原则。 3、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4、掌握肌肉骨关节系统、呼吸系统、心脏大血管、胃肠道常见病的典型X线、CT表现。 教学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爱国主义和医德的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方法。医学影像学是以影像为主要诊断依据的学科,必须重视影像的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并把影像与解剖、病理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影像认识和理解,重视见习教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学时分配 总学时、学分:896学时,75.5学分。其中理论授课312学时,实践课56周,56学时。集中实践(56周):见习2周,实习54周。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同济医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三、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医学影像学的范畴包括放射学、超声学与核医学三大学科的诊断及治疗,统称医学影像学。其中放射学又分为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学分为超声诊断学与介入超声学;核医学分为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由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故教学大纲得分为三大部分编排。编写的内容分别由三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主讲教师撰写。 放射诊断学:按人体解剖部位分成六大系统,即:骨与关节、胸部、心脏大血管、消化、泌尿生殖、中枢五官等器官疾病的诊断。 放射技术学:按仪器结构分为三大部分:X线、CT、MR。 介入放射学:按解剖部位分为二大部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 超声学:按人体解剖位分五个部分:腹部、胸部心血管、介入超声、妇产科、小器官等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核医学:按实验诊断方法分为二个部分:实验核医学与临床核医学,对人体器官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二)基本技能:学习各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检查方法。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 学、断面解剖学、人体图像学、电子学。临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 六、教材、参考书、文献及网站 1、教材 放射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吴恩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供医学影像学专用,2002年7月第一版。 超声学: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学卷,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新房、张青萍。北京2000年。 核医学: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张永学,全国高等医药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2005年8月第1版。 2、参考书 放射学: 曹来宾著《实用骨关节影像学》、王云钊著《骨关节影像学》、李景学著《骨关节X线诊断学》、《心血管病CT诊断学》戴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胸部X线、CT、MRI诊断学》周燕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刘玉清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放射诊断临床指南漆剑频王承缘主编科学出版社、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郭俊渊主编科学出版社 超声学: 张青萍、王新房: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2 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核医学: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imaging) 课程编号:111046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 总学分: 3 理论课:2.5 实验:0.5 总学时:72 理论课:42 实验:30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和特点: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CT、MRI、DSA等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本学科的内容更趋丰富。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今后其它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临床实习、研究工作中,对本专业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2.课程的基本要求: 课程以讲授X线、CT及超声诊断为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模式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教学内容上特别在本学科与临床和病理知识的结合点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基本技能、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2)掌握对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3)了解CT、MRI 及介入放射学的价值和限度,以便正确应用。重点学习各系统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介绍一般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课程教材选用《医学影像学》(全国高校医学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8 孟悛非主编。 3.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与其他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具有密切而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上的基础知识。 II 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总论(5学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放射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2)了解放射诊断学的价值、限度和地位。 (3)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4)了解放射诊断学的方法和原则。 (5)了解CT、DSA、USG、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和限度。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设备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I序言《医学影像诊断学》,包括老式X线、数字化X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等,介入放射学和超声诊断为独立教学课程。本课程就是运用上述多种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旳一门临床学科。老式旳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学旳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旳重要内容,CT诊断在国内已经较为普及,且

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旳比重。对目前应用日趋广泛旳MRI也将部分章节简介。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多种成像技术旳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措施及应用价值与程度。各论部分讲课次序均按照统一旳方式进行,即各个系统旳检查措施、正常体现、基本病变、疾病诊断。重点讲授正常、基本病变及疾病诊断。各系统讲授重点根据最常用旳检查手段有所不一样,如呼吸系统以X 线及CT为主,骨关节系统以一般X线为主,中

枢神经系统以CT、MRI为主。通过教学内容旳实行,使学生能初步独立分析重要影像学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腹部能初步独立分析CT及MRI征象。教学措施上,常规使用多媒体教学,配讲议。要重点突出旳课堂讲解。除此,每次理论课后均有对应课时旳试验课直观教学,充足运用视、听教材如X线片、CT片、MRI片、录象、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合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旳有关问题阐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

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旳、教学规定和教学内容三部分构成。教学目旳注明教学目旳,教学规定分掌握、熟悉和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规定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关键内容即知识点如下划实线,重点内容如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关键内容旳前提下,可根据不一样专业规定和不一样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简介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照课时数为240课时,理论与试验比值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中,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发挥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影像学通过运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对人体内 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检查和观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 的信息。对于医学学生而言,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 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影像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一、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医学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熟悉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 超声波、CT、MRI等,并了解它们的原理和适应症。此外,学生还需 要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术语,并能够正确解读影像学报告。 二、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观察和分析疾病影像学表现的学科。在医学影像 学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解释各类影像学图像,掌握不同疾病 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从而提高对常见疾病的初步诊断能力。例如,在学习胸部影像时,学生需要了解肺部炎症、结节、肿瘤等各种病变 的影像学表现。 三、培养影像学思维方式 影像学是一门推理学科,学习医学影像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 观察和推理方式。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学图像,辨认

出其中的异常表现,并与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合理的联系和推测。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鉴别诊断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差异,确定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了解影像学的局限性和风险 医学影像学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并了解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使用影像学技术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五、加强实践和案例分析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病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需要实际操作不同影像学技术的设备,掌握影像采集和处理的方法。此外,通过分析不同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学生还可以加深对不同疾病的理解,以及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六、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密切合作,例如临床医生、放射科医师等。学习医学影像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影像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学会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影像学策略,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断效果。 总之,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需求,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践操作和

(完整)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72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见习学时:30学时 学分:5 适用对象:临床、麻醉、视光、法医 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 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CT、 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胃肠与肝胆胰脾、中枢神经系统和介入放射学等几个系统。应用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以X线为基础,适当讲授CT、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doc

《医学影像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教学目标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在医疗本科的教学计划中,处于临床基础课程的位置,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过渡到临床课程的导向学科之一,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学习和逐步加强临床思维的锻炼,即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引出结论,为进入临床课程作好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了解X线及CT成像原理,理解和熟悉x线影像的密度概念及其组织学基础,掌握人 体各器官在荧屏或x线照片上的密度表现。 2.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解剖的x线及CT表现。 3.掌握人体个系统器官病变的基本x线及CT表现。 4.熟悉人体各系统常见病的x线及CT特征,包括肺炎、肺结核、肺和纵隔肿瘤、胸膜 病变(增厚、积液、气胸、钙化);风湿性心脏病(包括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患、心包积液、先天性空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结肠癌、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胆石和肝癌(影像学表现):各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和关节脱位、化脓性骨、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要点、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尿路结石、肾和膀胱肿瘤、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 (二)能力的培养 (1)阅片能力:通过阅片实习,培养锻炼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要求做到识别正常和异常,不遗漏任何阳性征象。 (2)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熟悉阅片时观察正常,联系大体解剖,发现病征联系病理学基础,从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入手,对不同病因作系统的分析、比较,最后引导出结论的临床思维方法。 (3)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通过阅片实习时的观察分析,平时及阶段的考核,锻炼举生阅读、理解X线及CT诊断报告的能力,并初步掌握正规的X线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三)参考学时:医举影像举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及阅片实习两部分,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讲授和实习的时数比例为1: K 二、教学大纲 、八、. 冃U B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近年来由于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己经逐步形成了包括X线、CT、MRL核素成像技术、超声等在内的《医学影像学》学科, 放射诊断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讲授放射诊断学为主,同时要适当介绍医学影像学的新进展。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完病理学和部分诊断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联系和印证解剖、生理和病理学等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适当联系临床,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总学时:88 讲授学时:56 见习学时:32 学分:4.5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同时开设诊断学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开课单位:临床学院 一、课程简介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并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应用介入器械达到治疗目的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系统正常结构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理解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及部分疾病介入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了解影像学各种检查方法、成像原理、诊断依据与价值等。通过大量反复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应用医学影像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达到良好记忆与灵活运用影像学知识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篇影像诊断学 第一部分放射诊断 第一章放射诊断总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X线成像 2.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3.磁共振成像(MRI)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 5.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6.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7.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8.分子影像学 教学要求: 1.理解:X线、CT、MRI成像性能、图像特点、图像观察和分析及影像诊断原则。 2.了解:X线、CT、MRI成像基本原理、设备、检查方法、检查安全性、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影像检查的申请、影像报告的应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3.了解:分子影像学概念、成像原理、设备技术、应用与前景。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4学时) 教学内容: 1.脑 2.脊髓 教学要求: 1.掌握:脑与脊髓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2.掌握: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理解:脑肿瘤、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脊髓损伤等的影像学表现及椎管肿瘤的定位诊断。 4.了解:脑与脊髓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自学 第三章头颈部(4学时)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 学大纲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逐 渐凸显。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影像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 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课程目标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2.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设备的选择与操作、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等; 3. 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影像学的技能,能够运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 行临床诊断; 4.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能够准确 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5.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不断 追求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 二、课程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进程; 2.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介绍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包括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和磁共振等不同的影像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影像设备的选择与操作: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让学 生了解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 4. 影像质量评价:介绍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 判断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能力; 5. 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影 像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影像学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6. 影像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不同影像学方法在临床诊断 中的应用,包括正常解剖学变异、异常影像表现和疾病诊断等; 7.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 检查结果的能力,了解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 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 建立起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和理解;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临床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掌握医学影像学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具备使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进行初步诊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 1.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a.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作用 b.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a.放射学原理

b.超声学原理 c.磁共振原理 d.核医学原理 3.放射学技术与应用 a.X线摄影技术 i.X线腹部平片的拍摄和诊断 ii.X线胸部片的拍摄和诊断 iii.X线骨窗图的拍摄和诊断 b.计算机断层摄影(CT)技术 i.CT扫描技术原理 ii.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应用 iii.CT骨窗图的拍摄和诊断 c.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i.MRI技术原理 ii.MRI脑部扫描的应用 iii.MRI全身扫描的应用 4.超声学技术与应用

a.超声成像的原理与技术 b.常见脏器的超声检查方法与诊断 c.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 5.核医学技术与应用 a.核素选择和标记方法 b.常见核医学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 c.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原理与方法 6.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操作和影像学报告的撰写 a.常见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操作技术 b.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格式 7.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a.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决策的关系 b.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筛查和监测中的应用 c.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 近年来,医学影像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医学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培养专业的医学影像人才,各国纷纷制定了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本文将以中国的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为例,探讨其内容和重要性。 一、考试大纲的背景和意义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是为了规范医学影像专业培训和评估而制定的文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培养和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影像人才就显得异常重要。考试大纲作为评估医学影像人才能力的依据,对于保障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大纲的内容 医学影像专业考试大纲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医学知识: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只有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影像技术。 2. 影像学相关知识: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和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如X线、CT、MRI、超声等。同时,还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以及如何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

3.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和 法律的相关知识,掌握医学影像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这是 保证医学影像工作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4. 临床实践技能: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际临床实践来掌 握影像学检查的技能。他们需要学会操作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熟悉临 床工作流程,并能够准确解读和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三、考试大纲的重要性 考试大纲作为医学影像专业培养和评估的依据,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 1. 规范培养内容和要求:考试大纲的发布可以明确医学影像专业的 培养内容和要求。学生和教师可以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教学, 从而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2. 保证考试公平性和公正性:考试大纲的制定可以确保考试的公平 性和公正性。所有的考生都会接受相同的考试内容和标准,避免了主 观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 3. 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考试大纲的内容涵盖了医学影像专业所需 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 业素质。 4. 促进学科发展和创新:考试大纲的制定可以反映医学影像领域的 最新发展和技术进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考试大纲也将随之更新,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从传统的X光照射到如今的高级组织成像,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 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医生提供了与传统检查和诊断相结 合的细致观察手段,从而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为了培 养医学学生和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理解,需要一个 全面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医学影像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如何产生图像,并理 解这些图像的解读和诊断。此外,文献综述和最新研究对学生了解医 学影像学的最新发展非常重要。 二、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节应覆盖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例如X光放射学、MRI、CT和超声成像。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物理原理、适应症、优缺点以及常见的临床应用。同时,他们应该学会解读和分析这些图像,以及与临床数据和病史结合进行诊断。 三、各系统的解剖和病理学 在这个部分,学生应了解不同系统的解剖和病理学,这对于正确解 读医学影像图像和诊断疾病至关重要。每个系统应包括正常解剖、常 见疾病和病变的典型表现,以及影像学所显示的相应特征。通过详细

讲解不同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疾病,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介入和功能影像学 本节应包括介入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入影像学针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导管、导向技术或放射治疗进行操作。功能影像学则涉及脑功能、心血管和肿瘤的功能评估。学生们应了解这些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以及它们在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中的作用。 五、伦理和安全问题 在接触患者隐私和使用放射性药物等敏感材料时,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和安全准则。大纲中应包括这些问题的介绍和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在医学影像学实践中的责任意识。 六、相关临床领域 学生应了解医学影像学与其他临床领域的关联。这包括与放射肿瘤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治疗等领域的联系。通过了解其他临床领域的要求和应用,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综合医疗中的作用。 结论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为培养医学学生和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通过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临床应用,学生将能够准确解读和分析医学影像图像,并将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

医学影像学 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等,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诊断。医学影像学不仅可以帮 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还可以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专业人才, 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础知识篇 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 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2. 影像学的物理基础:讲解各种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物理知识,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3. 影像学的解剖学基础:重点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后续的影像学 诊断提供基础。 4. 影像学的病理学基础: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在影像上的表现, 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二、技术应用篇 1. X射线影像学:详细介绍X射线的产生原理、设备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疾病在 X射线上的表现。 2. CT影像学:深入讲解CT的原理、操作技巧和不同扫描模式的应用,重点介 绍CT在脑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诊断应用。 3. MRI影像学:介绍MRI的原理、操作技巧和不同序列的应用,重点讲解MRI

在骨骼、关节、脑部等部位的诊断应用。 4. 超声影像学:详细介绍超声的原理、设备使用方法和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培养学生对超声的应用能力。 三、临床应用篇 1. 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讲解各种常见疾病在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培养学 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影像学辅助治疗:介绍影像学在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 生对影像学辅助治疗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 影像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影像学在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研究与进展篇 1. 影像学研究方法:介绍影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 影像学技术进展:讲解影像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 了解和应用能力。 3. 影像学伦理和安全:强调医学影像学在患者隐私保护和辐射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安全意识。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全面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 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医学影像学领域的 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

《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课程代码:22170300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总学时: 36(讲课:36) 总学分:2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一、课程简介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他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医学影像学的主要检查方法有:X线、CT、磁共振、超声和介入放射。其中X线、CT和磁共振检查方法主要用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主体部分。医学影像学,主要讲述了正常人体和人体常见疾病的X线、CT、磁共振的影像表现和影像诊断。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观察和分析医学影像学图像的基本的技能,从而了解病情,对常见疾病作出影像诊断。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X线成像 教学内容 第一节X线的产生与性质 1.X线的产生 2.X线的性质 第二节X线成像原理 1.X线的穿透能力和被照射物对X线的衰减作用是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X线成像设备及检查技术

1.X线发生装置 2.X线接收装置及检查技术 第四节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 1.与其他电离辐射一样,X线也具有生物学效应,可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中 有的损伤与剂量有关。 2.X线监察室要有足够大的面积,其墙壁要有足够的厚度或覆重晶沙等防护材料。 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学生熟知并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熟悉X线的性、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知识 重点:掌握X线的成像原理。熟悉X线的性、X线检查的安全性和防护知识 难点:了解常用的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CT) 教学内容: 第一节CT的基本知识 1.CT的基本结构由扫描机架、扫描床、计算机及显示器。存储器和照相机(打印机)几 个部分组成。 2.适当的窗宽,窗位是显示CT图像的必要条件。 3.CT的成像原理与X线的成像基础相似。 第二节CT的分类 1.常规CT 2.螺旋CT 第三节CT的检查方法 1.平扫 2.常规增强扫描增强扫描 3.分期、动态或灌注扫描 4.延时扫描 5.照影CT扫描 6特殊扫描方式 第四节图像后处理技术 1.多平面容积重组 2.三维立体图像 3.容积再现及分割显示 第五节阅读CT的一般顺序和注意事项 1.核对一般资料 2.核对成像技术参数 3.检查扫描范围是否包括病变上下缘。 学生预期学习成果:学生熟知并掌握正确的阅读CT图像的方法。了解CT设备的种类、常用的CT检查方法和图像后 重点:熟悉CT的成像系统 难点:掌握正确的阅读CT图像的方法。了解CT设备的种类、常用的CT检查方法和图像后处理的方法。 第三章磁共振成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MRI的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专业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2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与开发,新的检查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当中,这些技术与康复专业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普通放射线、CT、MRI、超声等,在诊断方面包括形态与功能诊断。这使得医学影像学成为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并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是临床疾病诊断的基础,学科与该专业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系统、儿科等疾病的检杳与诊断。由于卫生部规划教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着重于影像检杳技术与各种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在影像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影像诊断的训练与培养,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学好影像学的诊断技能与临床应用,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应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功能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基础医学是所有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对解释和认识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如解剖学是区别正常与异常影像的基础,异常影像是病理变化的反映,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学、神经内科、内科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相关。骨关节与软组织影像表现与诊断学、外科学相关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相关。儿科影像诊断学与儿科学相应疾病的病因、流行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相关。同时,医学影像学为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专业后续开设的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学、慢性疾病临床康复治疗学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影像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检特别是影像表现与诊断要点。 2 .熟悉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表现等。 3 . 了解疾病的检查技术与方法。 4 . r解影像学各种检查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 难点:空气支气管征定义,空洞与空腔定义及X线、CT表现,结节与肿块的X线及CT 表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