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讲述讲解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约高三倍左右,可以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损伤。

其它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肾功能的损害、以及服用影响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药物,都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尤其是肾功的损害,会严重影响那些含硫氨基酸的排出,因为肾小

管内皮细胞的胱硫醚-β-合成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转化作用,被认为血液中的非蛋白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很重要的代谢途径。

3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

目前,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理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虽然过量胆固醇沉积是造成动脉壁损伤的直接原因,但是临床上胆固醇的水平并不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指标,这是因为胆固醇在动脉壁的堆积与多种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研究,如果当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浓度升高,就会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复合体,随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堆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泡沫细胞。而且,同型半胱氨酸还可自发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这些产物会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可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续性的收缩,引起缺氧,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不仅如此,同型半胱氨酸自发形成的巯基内酯化合物,可以和反式视黄酸共同引起血小板的凝集,与此同时,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还可引起血栓素(TXB2)以及PGF1αR的形成。这样就会促进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引起临应酬上常见的梗塞性疾病。这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

当然,同型半胱氨酸还可通过其它一些途径诱发心血管疾病。它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新的mRNA的形成,使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并造成动脉内皮细胞的脱落,加速粥样硬化的过程。另外,由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是依赖S腺苷蛋氨酸的甲基化反应潜在的抑制物,所以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4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

目前,同型半胱氨酸最主要的两种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HPLC)方法以及荧光偏振免疫检测(FPLA)方法。但已经有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报道。

4.1 HPLC法 HPLC方法多采用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技术。由于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以多种形式存在,所以标本的收集和处理就比较重要。所采集的抗凝血液应立即分离出血浆。Pastore等提出的衍生化方法较为简单,该法的衍生化过程全部在高效液相自动加样器内进行。首先将含有硼氢化钠、二甲基亚砜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含有EDTA和二巯基苏糖醇的溶液,以及1-辛醇,盐酸溶液共同加入标本中,室温下混匀1分钟后,加入含有衍生化试剂bromobimane 的缓冲液,混匀1分钟后进样。色谱柱采用150mm×4.6mm的反相C18柱,进样前用pH3.6的硝酸铵和甲酸铵缓冲液平衡,然后用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半胱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保留时间分

别为3.76和4.14分钟。此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可达50nmol/L,在其线性范围内相关系统γ>0.99; 批内不精密度为3.3%,批间不精密度为4.9%(n=10); 分离效果好,不仅能分析血液中的多种含硫氨基酸,还能对尿液标本进行测定。

但是,由于bromobimane衍生化的产物较多,会产生较多的杂峰。故目前也有不少研究人员使用特异性高的SBD-F作为衍生化试剂,但这种试剂以光不稳定,应避光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不过,也有研究人员使用其它试剂进行柱后衍生化,紫外检测方法,但其操作较为复杂。

4.2 荧光偏振免疫检测(FPIA)法 FPIA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但价格昂贵,故短时间期内不易普及。进行该检测时。首先也要用二巯基苏糖醇将结合型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出来,然后通过物异性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同型半胱氨酸转变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类似物,对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引起示踪物偏光性的改变,从而检测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这种方法检测速度每小时可达20个标本。

4.3 酶转换免疫测定法这种方法也需要将同型半胱氨酸先转化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然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并在450nm 处检测。加入蛋氨酸与半胱氨酸对检测结果均无影响,无交叉反应。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的检测结果比较,相关系数为0.986;经过Bland-Altman Plot方法比较的差异值小于±2s。

5 同型半胱氨酸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根据国外的报道,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浓度男性约为8.5µmol/L,参考范围

(4.5-13.9µmol/L)。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作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它的浓度升高程度与疾病的危险性成正比。另外,根据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特点,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症以及遗传性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缺陷也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密切关系,但这些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自:《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第18卷第1期

同型半胱氨酸你知道吗?

2009-05-11 09:21:00来源: 天津网-天津日报(天津)跟贴3 条手机看新闻

记者任勇

专家指出: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标直接损伤神经血管,引发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某些癌症、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们至少应像对待血压、血脂、血糖一样重视它

提起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血压、血脂、血糖。然而,“奇怪”的是,临床上有些心脑血管病患者并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情况;还有些中风患者,虽然较好地控制了血压、血脂、血糖,但仍会复发,这又是为什么?难道除了血压、血脂、血糖外,另有“凶手”?

近10余年来,医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一个始终躲在公众视线之外,默默影响着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逐渐浮出水面。它,就是“同型半胱氨酸”!

长期从事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研究的天津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市第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哲成和天津中医二附院营养科主任张秋莲两位专家,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致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是一个近年新发现的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十分重要的指标,对预测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危险具有重要意义,人们至少应像对待血压、血脂、血糖一样重视它!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正常不超过15μmol/L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对于大众的陌生,张哲成解释说,这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多种生物酶和维生素的协同作用下,它会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经尿液排出体外或再次合成蛋氨酸,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持在相对恒定水平。正常情况下,它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不超过15μmol/L。若超过这一数值,就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多种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受两方面因素影响最大。一是与先天遗传有关的某些生物酶的缺乏,另一个就是体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的缺乏。这两种缺乏都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其他物质,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一般,年龄越大其水平越高,女性低于男性,绝经前女性低于绝经后女性,这可能与雌激素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调节有关。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牛皮癣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代谢。还有研究显示,大量吸烟、酗酒、过多喝咖啡及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会干扰机体整体代谢,间接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会直接损伤神经血管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哪些危害呢?为搞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张哲成率领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近日,其两项子课题通过市科委专家鉴定,分别达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他们调查发现,临床上近40%的脑梗死病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一步对150余位脑梗死患者进行5年随访研究发现,在同样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情况下,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有44.26%复发,是正常组的3.62倍。他们又通过动物实验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确实可直接损伤血管和神经。从而有力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国际营养学权威专家、英国帕特里克·霍尔福德教授,在其撰写的《营养圣经》中提出: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病显著相关,心血管病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往往超过1 5μmol/L,将其从16μmol/L降到最理想的6μmol/L,可把心血管病危险降低75%。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过正常值后,每增加5μmol/L,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就会上升1.59倍;若在原水平降低3μmol/L,则脑卒中危险会降低24%。乳腺癌、结肠癌、白血病等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很明显,降低其水平可把患癌危险降低约30%。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过15μmol/L的老人,患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成倍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之一,延长寿命的一个最佳方法,就是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过多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积蓄,会产生兴奋性毒性和神经毒性,直接损伤神经元,同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导致诸多疾病的原因。”张哲成表示。

预防应多吃果蔬均衡膳食

同型半胱氨酸每年都要查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如何预防,又如何早发现呢?张秋莲表示,预防上最重要的就是均衡膳食,避免蛋氨酸过量摄入,同时保证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

她说,蛋氨酸在红肉、白肉、豆类、海产品中含量较多,叶酸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坚果、蛋、豆类、酵母及动物肝脏、肾脏中,维生素B6主要来源于瘦肉、花生、糙米、绿叶蔬菜、香蕉等食物,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蛋及贝类食品。可见,红肉、白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而富含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绿叶蔬菜、水果、动物肝脏和肾脏等摄入不足,是导致现代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原因。

因而,人们应适当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保证摄入500克蔬菜、200克水果,尤其绿叶蔬菜要多吃;不吃肥肉,瘦肉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00克;豆类可适当多吃,每周5次,每次在50克左右;动物肝脏、肾脏每周应吃1至两次,每次约25至50克;适当多吃糙米、

全麦食物等粗粮。此外,戒烟限酒、少吃盐(每日不超6克)、少喝咖啡等,也对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益。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现已能临床检测,这一检查真应该纳入健康体检常规项目。”张哲成、张秋莲两位专家提醒说,人们应像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一样,每年定期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在专家指导下调整饮食,或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制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百科名片

甲硫氨酸代谢障碍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甲硫氨酸代谢障碍的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遗传因素引起三种关键酶即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胱硫醚缩合酶(C BS)、甲硫氨酸合成酶(MS)缺乏或活性降低。先天性胱硫醚缩合酶缺陷症或胱氨酸尿症纯合子表现为CBS酶严重缺乏,患者常早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波及全身大、中、小动脉,病变弥漫且严重,多较早死亡。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介

六十年代末,Mc Cully从病理上发现高胱氨酸尿症和胱硫醚尿症患者早期即可发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七十年代初他又通过动物模型证实同型半胱氨酸血中蓄积可导致类似血管损害,八十年代人们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编辑本段]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及测定

1. 代谢过程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由甲硫氨酸转甲基后生成,有两种去路,一是Hcy可在胱硫醚缩合酶(CB S)和胱硫醚酶的催化下生成半胱氨酸,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或经巯基氧化结合生成高胱氨酸,另外Hcy还可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辅助作用下再甲基化重新合成甲硫氨酸,此过程需甲硫氨酸合成酶(MS)的催化,并且必须有N5-甲基四氢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后者是四氢叶酸经5,10-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催化而产生。

2.存在形式及测定

高半胱氨酸在体内主要以还原型、胱氨酸(氧化型)、高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高半胱氨酸-胱氨酸二硫化物混合氧化型等形式存在,在血浆中有游离和蛋白结合体两种,前者占20%,后者与清蛋白结合,占70%~80%,所有统称为总Hcy。有人发现不同情况下游离形式和蛋白结合体可重新分布,较高的温度或储存时间较长,则高半胱氨酸迅速与蛋白结合,而游离体含量很少。血液离体后红细胞仍可不断地释放H cy到细胞外液中,因此一般研究均以测定血浆标本为主,并且采血后应及时分离测定或冰冻。Hcy测定过去曾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比较复杂且不稳定,八十年代开始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质控稳定,应用广泛。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

3.影响因素

(1)性别和年龄:血浆总高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调节H cy的代谢有关,研究发现女性的水平低于男性。Jacobsen等人应用HPLC检测健康男性血浆总Hcy水平为9.26±1.88μmol/L,女性水平为7.85±2.29μmol/L。绝经前女性水平(8.9±1.0μmol/L)低于绝经后女性水平(10.2±2.5μmol/L),因此有人认为绝经前女性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因素之一。年龄越大其高半胱氨酸水平越高。

(2)饮食和药物:高动物蛋白饮食中甲硫氨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易引起Hcy水平升高,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和维生素B含量高,往往有助于降低Hcy水平。药物中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易致维生素B6缺乏,氨甲喋呤、三乙酸氮尿苷等抗肿瘤药物由于抑制叶酸代谢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青霉胺可降低血浆Hcy水平。

(3)某些疾病状态: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并且与血清肌酐值呈正相关。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测定Hcy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牛皮癣等患者均可有轻中度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编辑本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原因

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现编码MTHFR、CBS、MS酶的基因发生碱基突变或插入、缺失,引起相应的酶缺陷或活性下降。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6、B12水平下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冠心病的关系

1970年McCully利用高同型半胱氨酸饮食制作动物模型,结果小鼠发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大、中、小动脉,引起各脏器如心、脑、肺、脾、肾等组织梗塞。临床上发现高胱氨酸尿症患者早年多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死于脑梗塞和心肌梗塞,与其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关。

近年来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不存在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其中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占一定比例,尤其较年轻发病者,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近十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显示,10%的冠心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轻、中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6倍,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μ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相对危险性男性为1.6,女性为1.8,相当于总胆固醇每升高20mg/dL的危险性,因此成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Stampfer等人对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肌梗塞危险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1±4.0mmol/ml和10.5±2.8mmol/ml,P=0.03),位于最高5%区间与90%以下区间的人群相对危险性为3.1(95%可信区间1. 3~6.9)。Arnesen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 2.7±4.7μmol/L和11.3±3.7μmol/L,P=0.002),血清Hcy水平每升高4μmol/L则冠心病相对危险性为1.4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有一定关系,有人研究结果表明,单支、双支、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Hcy水平呈逐级上升趋势。并且与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99%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狭窄<75%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生存率、病死率有关。

发病机制

高胱氨酸尿症患者尸检病理可见动脉内膜纤维性斑块,弹力层破坏,疏松结缔组织增生,间质细胞部分溶解,线粒体破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

1.内皮毒性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机制可能是:(1)自身氧化作用,产生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氧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酶、受体功能障碍,以及诱导产生应激蛋白,清除氧自由基的酶活性降低。(2)一氧化氮合成酶受到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产生减少,生物活性下降,使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作用严重受损。(3)内皮细胞表型发生

改变,干扰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合位点。(4)改变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同型半胱氨酸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fos基因、ras基因、促有丝分裂原、促丝裂素激酶等均有关。并通过信号传导方式,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

3.致血栓作用

Hcy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

动脉内皮损伤,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Hcy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治疗

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针对其发病原因,一方面补充叶酸和维生素,有人研究发现即使叶酸水平未降低的患者,补充叶酸和维生素也可促进Hcy代谢,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而且二者应联合补充效果更好,每天口服200μg叶酸可使高半胱氨酸水平降低4μmol/L。另一方面限制甲硫氨酸的摄入,饮食中减少动物蛋白摄入量。

对于相关酶基因突变的基因治疗尚未研究。目前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因果关系尚存在分歧,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尚缺乏大型临床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范文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存在,微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大部分通过二硫键与白蛋白结合而存在。 大量对Hcy的研究表明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Boushey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umol/L,相当于胆固醇升高500umol/L。伴有血浆Hcy升高(>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 二、影响血液Hcy水平的因素 1、遗传因素: C667T点突变可引起Hcy升高。CBS基因多态性。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 2、性别与年龄: 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Hcy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男性>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的水平较低,绝经后显著升高,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3、营养因素: ①VitB6、VitB12、叶酸等Hcy代谢辅酶摄入不足时,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 1、内皮毒性作用。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C蛋白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意义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发布时间02年09月11日09时20分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肖飞郭健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

最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疗专家共识(全文版)

最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疗专家共识(全文版) 1 概述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简称血同,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脱甲基后的产物,这是Hcy的唯一来源。多种因素可导致血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 tHcy)水平的蓄积,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简称高血同。高血同可反映机体甲基化状态和转硫化的异常状态,损伤细胞、组织、器官,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或重要危险因素,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样,是判定健康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受Hcy相关代谢基因突变率较高以及烹饪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群的血同水平较高,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因此,专家组认为有必要形成具有我国人群特点的专家共识,以利于临床推动对高血同的认知和诊疗,为防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2 Hcy的代谢通路 Hcy在人体内是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两个通路完成代谢过程【1】,见图1。

2.1 通过叶酸途径和甜菜碱途径完成Hcy再甲基化代谢,两种途径相互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①叶酸途径:叶酸吸收后还原生成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THF),THF结合甲基池(由二甲基甘氨酸、肌氨酸、丝氨酸等组成)中的甲基生成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在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的催化下不可逆地生成5-甲基四氢叶酸。后者以维生素B12为转运载体在甲硫氨酸合酶(methionine synthetase, MS)催化下,将甲基供给Hcy生成甲硫氨酸。该过程发生在全身各处细胞内。②甜菜碱途径:甜菜碱又名三甲基甘氨酸,直接供给Hcy甲基生成甲硫氨酸。甜菜碱脱甲基生成的二甲基甘氨酸进入甲基池。

同型半胱氨酸 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意义 摘要: 1.同型半胱氨酸的基本概念 2.同型半胱氨酸与健康关系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害 4.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维生素B族的关系 5.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 6.同型半胱氨酸在临床上的应用 正文: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排泄将血同型半胱氨酸维持在极少剂量范围内。然而,当排泄受阻,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蓄积增多,就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它会对全身血管产生损害,尤其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破坏。这会导致有害成分,如血脂,透过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壁,从而引起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还可能引发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甚至导致脑功能代谢障碍,出现痴呆、认知障碍等症状。此外,它对心脏也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 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需要B族维生素参与,如叶酸、维生素B1、B6、甲钴胺等。这些维生素可以促进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排泄。肉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会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而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

素,有助于促进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或补充B族维生素,以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保护血管健康。 同型半胱氨酸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主要用于检测动脉硬化,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每升高5个单位,女性心血管疾病和周围动脉硬化症风险增加80%,而男性则增加60%。此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可以预测抑郁症、出生缺陷等疾病。 总之,了解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通过合理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检测中,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的指标意义与治疗

同型半胱氨酸的指标意义与治疗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是人体内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 临床上通常检测的是总Hcy。血清中Hcy的正常参考范围为5~15μmol/L。《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人体空腹血浆Hcy>15μmol/L,则可诊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根据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不同,可分为轻度(15~30μmol/L)、中度(30~100μmol/L)和重度(>100μmol/L)。 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Hcy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再甲基化途径与转硫化途径两条途径。两条途径互相补充,当一个途径活性下降时,另一条途径可以部分代偿Hcy的代谢,从而维持Hcy的稳态。 这两条途径各自依赖不同的辅酶和酶类参与催化反应,所以两者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如果一条途径发生严重阻滞,仅依靠另一途径很难完全满足Hcy的代谢需求。只有两条途径保持协调平衡,才能保证体内Hcy浓度在正常范围。 二、Hcy异常有何临床意义 血液中积累的Hcy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诱发疾病,Hcy积累会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破坏血管壁的弹力层和胶原纤维。Hcy还可诱导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加速粥样硬化。

Hcy升高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粘附性与聚集性增高,破坏正常凝血机制,从而促进血栓形成。Hcy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此外,体内Hcy可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造成氧化损伤等。 (1)心脑血管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子有关,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无冠心病患者。 Hcy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如对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2)脑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随着梗死体积的增加Hcy也相应升高,表明Hcy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等均推荐普通人群以及高血压病伴有HHcy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以减少卒中发生风险。 (3)阿尔茨海默症 相关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阿尔茨海默症(AD)

同型半胱氨酸的解读

解读同型半胱氨酸 一说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大多数临床医生可能最直接是想到这是一个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指标,其实HCY的检测意义远远不止如此,今天就从HCY的发展趋势、生化特性、影响因素、致病机制、相关的疾病四个方面来全方位了解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重要意义。 发展趋势 未来HCY检测将更加普及! 1998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进行HCY检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为预防出生缺陷和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应对所有育龄妇女及40岁以上人群进行HCY检测。2004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宣布补充叶酸,每年可挽救4。8万人的生命(减少中风死亡3。1万人,心脏病死亡1.7万人.2005年,美国有将近70%的内科医生将HCY检测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同时在英国,每年HCY在孕妇中的检测次数达100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随着同型半胱氨酸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深入,HCY的检测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医院的住院必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常规项目,并且很多医院的产科也在开展HCY 筛查。但相比国外的应用情况,我国对HCY检测的认识与重视仍旧需要进一步地普及。 生化特性 到底同型半胱氨酸是什么? HCY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加蛋白质的合成。在体内,约1/2 的HCY

通过叶酸的循环重新合成蛋氨酸,另一半的HCY则通过转硫基途径,即HCY与丝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作用下形成胱硫醚,最后生成丙酮酸、硫酸和水。如以下示意图可知:HCY在体内的代谢依赖于几种B族维生素(VB6,VB12,叶酸),因此B族维生素的缺乏容易诱发HCY升高. 致病机制 HCY对机体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HCY最直接的危害是损伤血管,大量的文献指出HCY可能通过如下途径对人体造成损伤,包括: 1、通过氧化和亚硝化反应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 2、刺激血管以及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讲解学习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的渐进性致病因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又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cy的正常参考值随测定方法和种族人群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u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2%;Hcy每降低5umol/L 脑卒中风险降低2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6%.Hcy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和环境营养两种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一种命名为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环境营养因素指代谢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反应中为必需因子,均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吃煮熟的食物(叶酸主要存在于蔬菜、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在煮熟的过程中90%以上的叶酸被破坏,导致中国人普遍的叶酸缺乏,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6、B12水平下降 治疗:补充叶酸、B6、B12治疗高Hcy血症非常简便,只需在日常膳食中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通常能降低Hcy水平。对于高Hcy的人群建议少吃动物蛋白多吃植物蛋白。鉴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高Hcy血症的特点,其正常血浆水平的叶酸、B12对Hcy代谢是不够的,增加了患者心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服用大剂量叶酸、VitB6、VitB12可降低血Hcy浓度;尤以大剂量叶酸(>15mg/d)治疗才能有效降低Hcy水平,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也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高Hcy血症,但均不能使其降至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高血压指南》中提出H型高血压(高血压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概念,高血压如果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因,H型高血压治疗也应当双管齐下—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 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定期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于高Hcy人群还要注意一定的饮食结构。 检验科生化室新增项目-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同型半胱氨酸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关注的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强危险因子的新的检测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测定在冠心 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C)是血液中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蛋白胆固醇,其分子大小较小、密度较低,与传统的LDL-C相比,具有更高的致病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人体内一种氨基酸代谢产物,高水平的Hcy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而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体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血液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探讨这些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 意义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sdL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相较 于传统的LDL-C,sdLDL-C具有更高的渗透性和亲和力,更容易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动脉壁内,导致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研究表明,sdLDL-C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 程度及病变数量呈正相关,是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检 测sdLDL-C水平对于冠心病的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高水平的Hcy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血管壁增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发现,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水平的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 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一种体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受血液凝固系统的影响。在冠心病 患者中,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测定D—二聚体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小而密LDL-C、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的测定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风险,指导临 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监测。小而密LDL-C、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的测定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将会越来越趋 向于个性化和精准化。小而密LDL-C、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的测定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些指标的广 泛应用,为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我 们也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为这些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 据和临床指导,让其真正成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意义 一、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 二、哪些人需要做Hcy检查 三、Hcy参考值 四、Hcy临床意义 H型高血压相信大家不陌生,它是一种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的原发性高血压(>10umol/L)。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许多学者认为血液Hcy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能够让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数倍。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医院的住院必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常规项目。导致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包括:遗传缺陷、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生活方式等原因。 一、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 Hcy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它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二者导致的损伤阻塞血流通路;Hcy还破坏正常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引起心脏病发作及中风风险。 1、通过氧化和亚硝化反应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 2、刺激血管以及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 3、促使心肌细胞钙超载,易引发心肌缺血、梗死等病理变化; 4、酰化反应参与致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5、干扰谷胱甘肽合成; 6、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进而影响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二、哪些人需要做Hcy检查 ①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③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④有黄瘤或黄疣者; 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⑥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 三、Hcy参考值 空腹血浆总Hcy水平正常值为5~15umol/L 理想值<10umol/L 高于15umol/L被认为是高Hcy血症 将高Hcy分为轻、中、重度,其空腹血浆浓度分别为15~30、31~100及大于100umol/L 四、Hcy临床意义 1、HCY与心血管病 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注射Hcy后引起高Hcy血症,2—3个月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认为高Hcy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轻度、中度Hcy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又称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Vgneaud发现,其结构式为 HSCH2(NH2)CO2H。血浆中存在氧化型和还原型HCY 两种形式,氧化型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还原型含硫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正常机体存在少量同型半胱氨酸,还原型仅占 2%。 Hcy 在细胞内代谢途径有三条:(1)Hcy在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synthase,MS)及辅酶维生素B12参与下,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而5-甲基四氢叶酸是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 MTHFR)催化下还原而来;(2)Hcy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及辅酶维生素B6参与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胱硫醚进一步断裂成胱氨酸和α-酮丁酸; (3)Hcy 在细胞内形成后排出至血浆参加循环。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缺乏、MTHFR、甲硫 氨酸合成酶(MS)、CBS的缺陷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由于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叶酸是体内甲基的供体,当两者缺乏时可导致MTHFR及CBS活性的降低,阻碍蛋氨酸的再生成,从而造成了Hcy在体内的蓄积。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

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越低,血浆Hcy水平越高。Hcy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的酶系统缺陷、营养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都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除营养、遗传因素外,年龄、种族、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咖啡、高蛋氨酸饮食等)、地区、药物(氨甲喋呤、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均会影响血浆Hcy的水平。故当前认为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形成机制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是营养因素,即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的缺乏; 另一个是遗传因素,如MTHFR、CBS的基因突变使酶活性降低等,均可导致Hcy在体内蓄积。就与脑卒中的关系而言,前一因素在目前可能更为直接、更为重要。血浆H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45岁以上者升高的尤为明显。绝经前女性的Hcy浓度通常比男性低20%,绝经后则升至同龄男性的水平。但也有调查发现,血浆Hcy水平与性别并无明显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应用 心脑血管疾病 Welch等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反应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破碎”沉积于血管壁,通过一系列反应并有副产物氧化放出,损伤血管壁后,平滑肌细胞分裂修补造成“疤痕”。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龄因素等有关,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有关的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也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全自动的荧光偏振免疫测定(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PIA)、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LC最常用,而高效毛细血管电泳最有发展前途。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均认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遂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1.1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脱甲基后的产物,蛋氨酸是重要的“一碳单位”供体,蛋氨酸在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崔化下与ATP结合生成S-腺苷蛋酸(SAM),SAM在供出甲基后,水解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腺苷。相反,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维生素B12为辅助因子,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携带的甲基,再形成蛋氨酸。此反应必须有N5-甲基叶酸作为甲基的供体,N5-甲基四氨叶酸是四氢叶酸经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催化而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另一代谢途径是在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beta-synthase cBS)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因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MTHFR和CBS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2 人MTHFR基因定位在lp36.3上,cDNA全长约 2.2kb,大鼠的MTHFR基因的cDNA 与人MTHFR基因有85%同源性。人MTHFR基因有多个等位基因,经流行病学分析,纯合子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呈现很强相关性。Frosst等应用PCR-SSCP分析证明MTHFR 基因在667位发生的突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由于T代替了C,编码的氨基酸已由缬氨酸代替了丙氨酸,而缬氨酸可能与MTHFR活性中心密切相关,MTHFR酶活性大大降低。 1.3 CBS是一个63kD均一四聚体蛋白,定位于染色体21q2 2.3,可编码551个氨基酸,目前已鉴定出33个突变位点,与心血管疾病可能有关的是位于287密码子T283c,由编码的异亮氨酸代替了苏氨酸。另一个突变位点为307密码子上的G919A,由编码的甘氨酸取代丝氨酸。CBS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均可使CBS酶活性降低,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 2.1 由于氨基酸分析仪器的灵敏度限制,过去一般认为血液中不存在同型半胱氨酸。Wicken等首先报道,男性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化物总量为 3.3±0.8μmol/L,女性为2.4±0.7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他们使用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质,层析用离子交换柱,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还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雌激素水平、高脂饮食、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2 wu等发现正常人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大部分是与蛋白质结合,可达70%,血浆中与同型半胱氨酸结合的蛋白是白蛋白。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表明,半胱氨酸不能取代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可能原因是同型半胱氨酸有更大的亲和力。同型半氨酸在血液中的存在方式是,部分以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临床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物质是闭塞性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对其代谢、测定、诊断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氨基酸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属于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有关其代谢紊乱的报道最早来源于先天性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导致出现同型半胱氨酸尿患者的观察。此后,又相继发现其他几种参与HCY代谢的酶或辅酶改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近几年来,随着测定技术方法的改进,已经能够对正常人血浆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HCY进行测定,并且发现在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牛皮癣、维生素B12[1,3]缺乏等疾病的患者中存在HCY的代谢紊乱。本文就HCY的代谢、致病作用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时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4]同型半胱氨酸的生化特征与代谢 HCY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是蛋氨酸循环中S-腺苷HCY水解反应后的产物,同时,又是胱硫醚β合成酶合成胱硫醚的底物。血液中的总HCY包括HCY、HCY二硫化物和胱氨酸-HCY,3种形式,它们大部分以蛋白结合方式存在,小部分处于游离状态。 HCY代谢途径有3条:?HCY被重新甲基化为蛋氨酸:又称为再甲基化途径,再甲基化反应需要蛋氨酸合成酶参与,同时需要维生素B作为辅酶,在此条件12 下,HCY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肝脏中存在着另一条再甲基化途径,该途径以甜菜碱为甲基供体,在甜菜碱HCY甲基转移酶催化下合成蛋氨酸和二甲基甘氨酸。?HCY与丝氨酸缩合为胱硫醚的反应:又称为转硫化途径,反应由胱硫醚合成酶催化,维生素B为辅酶,缩合成胱硫醚及水。这一反应在生6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1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对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约高三倍左右,可以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