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00隔代教育的现状

300隔代教育的现状

300隔代教育的现状
300隔代教育的现状

隔代教育的现状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不过,气归气,我还得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万一烫着了怎么办?”

和宋奶奶一样“怄气”的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也一个样,力没少出,却往往不落好。”说到隔代教育,几位等着接孙子、孙女放学的爷爷、奶奶一起围了过来。

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经慢慢超过亲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却往往费力不讨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费力而又讨好呢?

调查显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不容回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门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老年人。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一询问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之所以这么普遍,既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历史原因,也有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现实必然,还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城市和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在为尽可能赚更多的钱而奋力打拼。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再一方面,祖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和对孙辈的喜爱,也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对本刊记者说,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时间充裕、生活规律、耐心十足,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的缘故,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不像父母对孩子那样“急功近利”,有利于为孩子提供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多,费力不讨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讨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孙辈的教育效果“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对儿女“不讨好”,祖父母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儿女的“有苦难言”,甚至“口不择言”。

南京鼓楼区某幼儿园门口。冯奶奶:我们家孙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她年纪太小,早晨自己吃饭太慢,就喂给她吃,这样省时

间,不然就要迟到了。现在倒好,这个冤家不喂不吃饭。为这个,她妈妈也怪我们,说“就是你们惯坏的!”唉,我们不也是为了孩子嘛!

南京鼓楼区某小学门口。秦奶奶:“我孙子上二年级。儿子、媳妇忙,把带孙子的事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也尽力了,但孙子的成绩一般,儿子、媳妇不高兴。有次考试语文考了92,没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妈妈就教训他,当着我们的面拿教科书往小孩头上打哎!我们就跟她吵起来了。小孩的头能打吗?打伤了怎么办?”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幸福家庭更新:2007-1-28 阅读: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现了诸于“丁克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而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隔代教育

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忙于赚更多的钱,疲于奔命时,照顾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自然形成。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客忽视而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类型 有专家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时,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中国的家长对教育子女自认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个孩子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另一方面问题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隔代教育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如孩子由于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隔代家长们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而另一方面却用脚跺起起地面来,说是地不平才让小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头磕到墙,责任归究于墙,而非孩子的不小心或大意鲁莽,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教育的好时

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 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现了诸于“丁克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而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隔代教育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忙于赚更多的钱,疲于奔命时,照顾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自然形成。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客忽视而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类型 有专家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时,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中国的家长对教育子女自认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个孩子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另一方面问题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隔代教育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如孩子由于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隔代家长们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而另一方面却用脚跺起起地面来,说是地不平才让小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头磕到墙,责任归究于墙,而非孩子的不小心或大意鲁莽,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教育的好时机。 第二,过分监督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孩子什么事都要在爷爷的提醒下才能做好,有一天外面下雨爷爷提醒他带伞,把伞放在门口没有亲眼看到他拿伞,放学后,他浑身淋湿,爷爷发现伞却仍在门口,这时爷爷却说:“都是爷爷不好没有监督你把伞拿走……如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去做,使孩子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严厉惩罚型。冬冬的爷爷是教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一天按时吃饱三餐,一顿水果,不再吃零食,还让冬冬学擦桌子、扫地,一有错误就对冬冬进行批评和责罚,冬冬很少说话

隔代教育论文-精选模板

隔代教育论文 隔代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变革,隔代教育存在的利弊,必将给学生的教育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和危害。作为教育孩子的学校,就一定要从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扬弃隔代教育的利弊;探究隔代教育的模式及家校教育的合力。苦练教育者的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紧紧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个中心,以强烈的责任感,无限的爱心,高尚的师德,一流的师能,全力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关键词:隔代 教育 思路 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还有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中国社会形态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原始社会开始,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源远流长的沿续到今日。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举足轻重,而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品质。隔代教育的优劣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显著增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广泛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并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审时夺势,准确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学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动对接,不断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径;适应社会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现状;狠练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路,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一、审时度势,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这样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老年人大多经受生活的磨炼,人生观稳定且鲜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较好的传承给孙辈,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能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二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相关知

幼儿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幼儿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摘要】我国家庭教育一般有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一种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努力克服各类负面影响,使孩子在现实教育中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字】隔代教育利弊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现状 隔代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的父母由于工作等情况无法照顾孩子,将自己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而从广义上讲,隔代教育不单指祖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年纪较大的祖辈老人来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承担教育责任,这种做法也可称之为隔代教育。[1] 在国内,0—6岁儿童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占据重要地位。《新闻周刊》2004年报道,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对0—3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2]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很多的家庭教育特色。 据中国老龄化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分别达%和%。[4] 、 农村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比城镇所占的比例要大,据2009年文章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 [1]王兰枝,王现军,幼儿家庭教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236). [2]李虹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11). [3]李石华,隔代教育,备受宠溺的孩子怎样教[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4]竺波,刘越,薛云,祖辈心理健康教育观与教育方式的实证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03) [5]牟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J],农民文摘,2009(9)

隔代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一、题目背景: 1、课题题目: 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 2、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样的确让年轻一代的父母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忙工作,但是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父辈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别是由于隔代亲,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溺爱现象,也容易出现由于代沟、沟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现只养不教的现象,对于成长中特别是年幼的儿童而言,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不利于亲子之间亲密情感关系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的研究,引起研究对象(家长)对此现状的思考。重点在于探讨出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儿童的影响,针对现状,使家长在懂得其利弊的同时能更好的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同时我们坚信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 2、内容: “隔代教育”形成的背景 什么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内涵以及利弊。 “隔代教育”对家长的要求。 “隔代教育”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研究此课题的重要意义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通过对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真实案例,使祖辈家长和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深入理解隔代教育的内涵及影响,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谈话,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隔代教育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法:主要是通过图书、网络等,深入了解隔代教育的内涵。 2、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从各方面深入研究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其利弊。 3、谈话法:通过与学前儿童家长、同学、老师一对一谈话,了解他们对隔教育的看法及意见。 4、讨论法: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讨论当前隔代教育的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利弊及其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本课题参考文献: 《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黄祥祥《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04期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李洪曾《山东教育》2002年33期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黄珊、陈小萍《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五、意义: 理论意义: 1、通过对隔代教育现状的探讨和解析,说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的影响 2、通过分析隔代教育利与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3、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怎样更好的进行隔代教

隔代教育论文

精心整理 隔代教育论文 隔代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变革,隔代教育存在的利弊,必将给学生的教育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和危害。紧紧在一定增加。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审时夺势,准确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学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动对接,不断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径;适应社会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现状;狠练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路,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一、审时度势,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这样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老年人大多经受生活的磨炼,人生观稳定且鲜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较好的传承给孙辈,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能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二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相关知识,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们能自 帮 从 加因此, 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让其满足。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二是保姆式呵护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怕孩子被开水烫着,孩子喝水由爷爷倒。出门怕不安全,爷爷总是拉着孙子的手等等。三是祖辈在几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势,其思维不能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及时更新观念,观念相对滞后。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

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解决策略

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解决策略 【内容摘要】当前越来越多年轻夫妇积极投身于社会,认为创业赚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孩子,这就导致隔代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常见,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我国有一半多的家庭采取了隔代教育的方式。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研究隔代教育利的方面与弊的方面,探索出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隔代教育利弊策略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年轻的父母们在选择职业方面有很大空间,职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他们常常在外地工作,并全力以赴投入到职场,因而缺少足够的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往往由祖辈养育。当今中国,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 隔代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 甚至成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新特点,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地要遇上这个新课题。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隔代教育也不例外,它有利也有弊。 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1、祖辈家长在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要比年轻父母丰富。他们很了解对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问题,当孩子的健康和生活出现问题时,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区处理。而且, 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足够的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 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不足。 2、祖辈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 他们普遍能够为孩子营造宽松、欢乐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智力。 3、祖辈们能够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进行无微不至的照料,即使发生意外也能够进行有效救治, 这就使年轻父母能专心致力于职场拼搏而无后顾之忧。 隔代教育的不足及其引发的问题 1、忽视亲子教育,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祖辈慈爱多余严厉, 加上孩子同谁接触多就亲谁的心理特点,对爷爷奶奶等长期带他的祖辈依赖性越强,对“冷落”他们的父母就越发冷淡, 亲情“缩水”减弱了亲子教育的功能。 2、“隔代惯”现象, 不利于孩子形成的健全人格。祖辈往往特别疼爱孩子,回想起他们自己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当时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很好地照顾,这就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愧疚心理,把许多无原则的爱补偿到孙辈的身上,对孩子过分溺爱,处处迁就,从而严重影响孩子各种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相对落后的育儿观念, 不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形成。祖辈们由于受到年

什么是隔代教育

什么是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专题:隔代教育,如何趋利避害>>专家访谈:老人带孩子如何扬长避短?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1、祖辈家长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3、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祖辈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关阅读:隔代教育产生的四大原因>>相关阅读:别让隔代教育毁了您的孩子 隔代教育的类型

隔代教育开题报告

隔代教育开题报告 导语: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下面是为你准备的隔代教育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题目背景: 1、课题题目: 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 2、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样的确让年轻一代的父母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忙工作,但是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父辈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别是由于隔代亲,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溺爱现象,也容易出现由于代沟、沟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现只养不教的现象,对于成长中特别是年幼的儿童而言,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不利于亲子之间亲密情感关系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的研究,引起研究对象(家长)对此现状的思考。重点在于探讨出隔代教育的利弊及

对儿童的影响,针对现状,使家长在懂得其利弊的同时能更好的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同时我们坚信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 2、内容: “隔代教育”形成的背景 什么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内涵以及利弊。 “隔代教育”对家长的要求。 “隔代教育”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研究此课题的重要意义 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通过对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真实案例,使祖辈家长和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深入理解隔代教育的内涵及影响,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谈话,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隔代教育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法:主要是通过图书、网络等,深入了解隔代教育的内涵。 2、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从各方面深入研究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其利弊。 3、谈话法:通过与学前儿童家长、同学、老师一对一谈话,了解他们对隔教育的看法及意见。

隔代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变革,隔代教育存在的利弊,必将给学生的教育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和危害。作为教育孩子的学校,就一定要从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扬弃隔代教育的利弊;探究隔代教育的模式及家校教育的合力。苦练教育者的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紧紧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个中心,以强烈的责任感,无限的爱心,高尚的师德,一流的师能,全力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关键词:隔代教育思路 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还有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中国社会形态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原始社会开始,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源远流长的沿续到今日。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举足轻重,而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品质。隔代教育的优劣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显著增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广泛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并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审时夺势,准确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学探究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动对接,不断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径;适应社会和家庭教育变化的现状;狠练内功,夯实素质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思路,架起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金桥。 一、审时度势,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这样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老年人大多经受生活的磨炼,人生观稳定且鲜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较好的传承给孙辈,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能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二是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生活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相关知识,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从中获益。三是老人教育孩子的时间充裕,有足够的耐心。祖辈充分的怜爱、责任,在管教孩子时通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够细致周到的照顾孩子,帮孩子答疑解惑,不太会对孩子发脾气。四是物质生活条件较好。老人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和积累,从物质条件来看,一般比较优越,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加之隔代的爱很浓,老人舍得为孩子成长投资,一般来说对孩子成长在物质方面是能满足的。五是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以及普遍存在的隔代疼的心理,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使得隔代育儿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加之多数老人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祖辈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是教育孩子的有利方面,然而,由祖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的老人特性不可逾越,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由于第三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老人们生怕孙辈出差错,生怕儿女责怪,于是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对孩子的错误也不能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让其满足。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二是保姆式呵护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怕孩子被开水烫着,孩子喝水由爷爷倒。出门怕不安全,爷爷总是拉着孙子的手等等。三是祖辈在几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势,其思维不能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及时更新观念,观念相对滞后。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感悟领会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感悟领会 人们习惯把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称为“隔代亲”。 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将就。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人们认为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很可怜,舍不得教育,同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替代孩子穿衣,替代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替代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忧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 老人的种种爱的行为,常常会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开展迟缓,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到后来就是管不住。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不能与其他小孩子和睦相处。 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气氛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 扬长避短是良方,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习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没必要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 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构造、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少儿的个性开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首先是不要过度溺爱,对孩子也要讲原则,不能事事都依着孩子,另一方面是管理孩子的规范要一致,不要一个在教育一个在护短,否则会导致孩子难管,甚至不服管教。再者就是照顾孩子生活只是爱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生活、

家长学校——隔代教育

浅水湾民主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 ——隔代教育 一、什么是隔代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 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 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1、祖辈家长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3、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祖辈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 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隔代教育的类型 类型一:过分关注型 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己 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 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 类型二:过分监督型

幼儿园隔代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37446455.html, 幼儿园隔代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作者:陈婷婷 来源:《新一代》2010年第04期 摘要:“隔代教育”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本文以我园隔代教育现状为例进行了详尽分析,以期以幼儿发展为本,尽力减少隔代教育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因素,张扬隔代教育中的典型事例,共创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隔代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87-01 一、隔代教育的定义及现状分析 “隔代教育”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顾名思义,在我国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养活动。近几年,在幼儿抚养上面临着这样一种状况: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使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任务落到了祖辈家长的身上。在我园接送幼儿的大部分是祖辈家长,一老一少已成 为近几年我园典型的人文风景。 祖辈虽然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抚养和教育幼儿的经验,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 够的耐心。但由于祖辈受知识、情感、世界观以及年龄特点等局限,在教育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延缓幼儿心智成长。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老人的思想意识相对陈旧固执,对幼儿接受新的知识经验还会起负性效应,在与孙辈的亲密接触中,他们的世界观无意中会隔代传播,以至增加幼儿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再说,老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带幼儿只能圈在家庭的范围里,带出的幼儿容易老 成有余,活泼不足,有碍幼儿心智发展。 (二)阻碍幼儿能力培养。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幼 儿正常心理发育。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幼儿万事不能动手,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究其原因就在于“隔代亲”的“亲”字泛滥,演化成为溺爱与娇惯,幼儿的一切都包办代替,所以说,“隔代亲”势必加重幼儿的“童稚”心理,延缓幼儿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发展。 (三)损害幼儿个性发展。祖辈爱孙与父母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似是彼此 都爱幼儿,不同点是祖爱孙偏于“宽”、“容”,而父母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 李赐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摘要:当前,家庭中的隔代教育再度勃兴,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隔代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从而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但是,隔代教育也可能阻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激化家庭教育冲突、降低家庭教育质量、加重祖辈多方负担、助长年轻父母的依赖心理。为此,注重协调祖辈和父辈的位置和职责,有机结合祖辈的实践经验和父辈的理论知识,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就成为隔代教育兴利除弊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家庭教育;隔代教育;亲子教育 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更加快速深刻地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其中,隔代教育的再度兴盛,不仅深刻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而且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一、我国隔代教育现状(一)隔代教育的内涵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教育形态,其一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其二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相对于亲子教育而存在,二者共同构成家庭教育的主体。L!M正缘于此,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当代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谓盛况空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E&#N,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E(-N和#"E&-N。L$M有关部门对"%个省市的"%*%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N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L"M 上海市一项对%—"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N,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E)N。L!M (二)隔代教育再度兴盛的原因其实,隔代教育古已有之,在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更是司空见惯。但在以核心家庭为主流的当代社会里,隔代教育却再度勃兴,这绝非偶然,应该说,它既是世纪交替期间社会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各种复杂思想观念冲突激荡的当然产物。 其一,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奠定了隔代教育的历史渊源。长期的宗法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亲属抚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使祖辈们自然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一、隔代教育的有利的方面: 1、教育孩子的时间充裕,有足够的耐心。大凡老人家里有了第三代,老人就会把其他社会工作、社会活动推掉或者减少到最低程度,全身心地培养第三代。能把孩子的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这对孩子的成才也是个有利的条件。祖辈出于怜爱、出于责任,管教孩子通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够细致周到的照顾孩子,帮孩子答疑解惑,不太会对孩子发脾气。因为老人有一种期盼就是:老有所为。因而比较有耐心去接纳照顾孩子。比如我的孩子小时候由奶奶带,当孩子说话不礼貌或者浪费水电的时候,奶奶会不厌其烦地说着过日子的经验:什么“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并经常给孩子讲过去不爱惜粮食遭到报应的民间小故事,启发培养孩子形成好的个性品质。 2、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来说隔代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如果生活条件太差,孩子的父母是不会把孩子送给老人的(极特殊的情况除外)。因此从物质条件来看,一般比较优越,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加之隔代的爱很浓,老人舍得为孩子成长投资,一般来说对孩子的成长在物质方面是能满足的。 3、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老人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这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这是有利的方面,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隔代教育的不利的方面:

你对隔代教育有什么想法

你对隔代教育有什么想法? “隔代教育”想必都知道,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 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治疗的完善,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祖辈越来越多;二是计划生育使得城市、乡村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三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辈只能为子女今后读书、房子、车子、婚嫁等而在外忙碌挣钱,使父辈很难有精力和时间来带养、教育子女。 基于上述因素,许多老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承担起对孙辈的带养和教育;这些老人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孙辈身上,对孙辈过于溺爱,为孙辈"全方位服务”,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予以满足,容易使孙辈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日后难以与人相处。 隔代教育的老人一般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容易固守尘封,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过于传统,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的性格。往往缺乏沟通,其实可以把孩子放出去,到公共场所去,与邻居的孩子去沟通,有条件到一些训练班去沟通,切莫把孩子当做笼中鸟! 隔代教育也有其优点。一是对子辈有利,子辈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去教养,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于事业。二是对祖辈有利,不仅可以解除孤寂,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为老有所为,给发挥余热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

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裨益,此外祖辈在做好隔代教育过程中,促使祖辈再学习,勤思考,多锻炼,对身心健康有益。 隔代教育祖辈在与孙辈相处时间长,往往造成年轻父母的责任缺失,使亲子间关系淡漠,并演变为"亲子隔阂”,要不断地向孩子与孩子父母输灌亲子关系,提高父母的教育责任感,随时向孩子的父母反映孩子的概况,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使孩子与父母住在一起,因为隔代教育是无法代替亲子教育,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本人只想对那些在正在从事隔代教育的爷爷、奶奶树立信心,只想为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找到教养。 因为现在的老人,和我们这一代的教育不一样,而且在他们那个年代和我们这个年代所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如果在非必要的条件下,还是自己来教育孩子比较好,因为孩子从小接受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就会为以后做事情的态度打下基础的。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隔代教育有日渐增长的趋势。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正面影响。首先祖辈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能有效地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其次,祖辈有较多的时间和耐心,为教育孙辈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二是负面影响。它助长了孙辈的依赖性、放任性,影响孙辈的社会认知,容易导致儿童依赖性、孤僻型人格的产生等。从短期上看,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利大于弊,但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要进一步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除了从祖辈方面入手外,还应该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工作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关键词:隔代教育留守儿童影响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994年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呼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据教育部专家座谈会会议新闻稿测算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近1000万;李庆丰和孙宏艳等提出6-14岁的留守儿童有6755万或6-18岁的留守儿童有7918万;段成荣和周福林(2005)认为0-14周岁的留守儿童有1981.24万,项继权提出18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有1500万,3000万甚至5500万。刘志军(2008)测算2005末的全国留守儿童数目在1441万~1853万,取其约数为1450万~1850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在1247万~1663万之间,取其约数为1450

万~1600万。隔代教育在中国是普遍现象,这种教育模式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将关系着未来中国的人口质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数量多,规模大,研究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隔代教育古以有之,在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更是司空见惯。而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祖辈教养。因此日益壮大的农村留守部落,对隔代教育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隔代教育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数量大,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二)文献综述 张晓玲、杜学元(2005)在《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中,综合分析了外出打工人员子女所存在的家庭问题。主要包括隔代教育问题、父爱失衡问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重利主义倾向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他们分析了隔代教育的不足,认为祖辈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思想封闭,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成长规律及科学的教育方法;物质和个人感情的投入多于精神和品质教育方面教育,精力体力有限。总之,祖辈无法胜任对孙辈的教育任务。但作者忽视了祖辈教育孙辈的有利条件,如祖辈有充分的育儿经验。作者主张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子女自身方面着手,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多渠道的教育体制,但忽视了农村没有条件开设青少年庇护所的可能性。另外,他们没有提及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