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银行业现状

美国银行业现状

美国银行业现状
美国银行业现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史(1990年代)

内容目录 1995-1998 年美国银行股超额收益明显 (4) 1980-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兼并收购潮 (5) 危机处理阶段(1980-1994 年) (5) 提升竞争力阶段(1994-2000 年) (8) 199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11) 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进入高盈利稳定发展阶段 (13)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进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13) 资产质量大幅改善 (15) 综合化经营能力增强 (15) 资产稳步扩张 (16) 净息差收窄,但高于危机前水平 (17) 总结 (18)

图表目录 图1:1995-1998 年中旬美国银行业超额收益明显 (4) 图2:美国标普500 银行指数PB 值由1.2x 提升至3.5x (4) 图3:1995-1998 年中旬美国个股银行股价大幅上涨 (5) 图4:1980-1990 年代初期美国大量银行倒闭和救援 (6) 图5:1980-1994 年美国倒闭和救援银行总资产规模 (6) 图6:1980 年代美国银行业不良率持续在高位 (6) 图7:1970-1980 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滞涨 (7) 图8: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数量 (9) 图9:美国所有受FDIC 担保的银行业机构数量 (10) 图10:不同类型银行总资产分布情况 (11) 图11:1992 年开始美国经济稳定高增长 (12) 图12:1992 年开始美国呈现“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态势 (12) 图13:1990 年代美国新房销售持续增长 (13) 图14:1990 年代美国住房市场指数呈上升态势 (13) 图15:1990 年代住宅抵押贷款ABS 快速增长 (13) 图16:1990 年代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额变动 (13) 图17:1993 年开始美国银行业净利润稳定增长 (14) 图18:1990 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盈利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14) 图19:美国银行业不良率自1992 年3 季度持续快速下行 (15) 图20:1990 年代美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上行 (15) 图21: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 (16) 图22: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资产进入稳定扩张期 (16) 图23:不动产抵押贷款占比提升 (17) 图24: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净息差收窄 (17) 图25: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处于加息环境中 (18) 图26:1990 年代存款占负债总额比重下降 (18) 表1:1980-1994 年美国倒闭和救援银行资产分布情况 (7) 表2:1980-1994 年美国各州关闭或接受了FDIC 援助的美国商业银行数量 (8) 表3:1980-1994 年破产和救援银行总资产超过100 亿美元的银行名单 (8) 表4:1992 年世界十大银行 (9) 表5:1995-2000 年美国银行业并购典型事件 (10) 表6:2000 年世界十大银行(按资本总额排名) (11) 表7:杜邦分析 (14) 表8:估值表 (20)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浅析银行业营销现状与客户服务

浅析银行业营销现状与客户服务 银行业是一个从来都不缺乏竞争的战场,银行界的精英们为了在有限的“市场蛋糕”中争取最大的份额,无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同时银行界又是一个“英雄缺失”的舞台,充分的竞争却鲜有异军突起的亢奋!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为增强竞争力,各银行纷纷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开发各自的核心产品、特色产品,说到底只是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换上了不同的包装,产品大同小异,并无多少创新可言,如何抢得更多的“蛋糕”,让更多的客户认可自家的产品,只能且看各家银行打营销战的同时如何牢牢抓住消费者。 表面上,营销与服务,似乎是不属于同一范畴,相互不搭界的事,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营销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是对于营销的巨大支持。很多人一谈到营销,就简单的认为是“卖东西”或“推销商品”,这只是对营销很片面的理解,其实人生无处不在营销,因为营销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需求、判断需求、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良好的服务穿插其中,与营销密不可分。在实际中很多人的营销并不是很成功,追其原因,其实就是分析、判断、解决需求有了偏差,对方的

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的目标就很难达成。银行收费、银行代理保险频频被媒体曝光,客户对银行金融产品逐渐持怀疑态度……问题出在客户一方吗?答案是否定的,源头出在我们自身,为了营销输了服务失了民心并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局面,就银行营销现状与服务品质改善,个人在这里谈几点意见: 一、学会转换角度,尊重客户的想法 客户选择哪家银行办理业务,不是看谁家营业网点装修的更富丽堂皇,客户需要什么?简单说就是两个字:用心。只有真正把客户当成自家人,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真诚地为客户着想,理解和接纳客户的抱怨,才能使客户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理所当然地把银行当作另一个家,愿意到银行来,愿意把自己的需要告诉银行,更愿意把他所受到的礼遇告诉更多的朋友。不用心服务或者没有让客户感知到你的用心,客户就会在新鲜感消失后,把银行的服务看作是伪善的技巧,是以掏空他的钱包里为目的的,甚至认为银行是“黄鼠狼给鸡派年”。所以,银行所有的服务改善措施都必须从服务的内涵出发,以真诚为支撑,真正树立“客户是衣食父母,为客户服务就是为家人服务”的观念。不要担心客户的感知能力,你对他好,他一定会知道的。有时候一个设身处地的建议、一个会心的微笑胜过一大堆服务技巧。 我们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不要站在银行角度。从客户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一)银行发展的总体概括 1、近年来银行发展状况: 我国银行的分配状况: 3 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 行; 4 家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是:交行、中信、华夏、招商、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渤海、广发、兴业,以及110 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由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其他类金融机构组成。 表 1 为截止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我国银行业各类金融机构境内外资产和负债总额情况: 表 1 各银行资产负债情况 资产总额占比 %负债总额占比%大型商业银行60.444.9356.0944.89股份制商业银行23.5317.6122.2117.78城市商业银行12.359.2411.549.24其他类金融机构37.7128.2235.1128.1总计 133.62 100 124.95 100 解析: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大型商业银行依旧占据了主要 地位。但近几年来,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所占市场份额有所提高。 2、银行行业前景分析: 图 1 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

图2 银行行业信心指数与景气指数 结果分析: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 图1 中,企业景气指数都大于临界值100,说明当前企业景气状态处于温和回升状态; 图2 中,银行业景气指数小于临界值 100,因此可以反应出银行业在近一年多内的景气状态不佳;银行家信心指数偏低,说明近年来处于金融行业银行业的发展并不顺利。 3、银行行业一般特征分析: 银行行业经济结构银行行业的经济周期垄断竞争型周期型行业银行行业生命周期 成长阶段 行业类型 金融服务行业 分析(略) 4、行业板块的变动趋势: 表2、 3 为 2012 年 16 家上市银行的收入情况: 表2 营业总收入增长率股东净利润增长率利息净收益增长率25570.5415.210269.2817.520367.4316.6 手续费净收入增长率拨备支出增长率其他项目收益增长率4642.1112.62295.188.5561.01-8.4 结果分析: 平均成本收入比中,其中五大行提升 0.03 个百分点至 31.76%,城商行下降了 1.35 个百分点至 29.9%,农行、中行、中信、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提升。 表 3 业务和管理费用增长率 %12 平均成本收入比%11 平均成本收入比% 8158.614.332.1831.9 12 净息差 %11 净息差%12 非息收入比例%11 非息收入比例% 2.64 2.6620.3521.33 结果分析: 净息差中,股份制银行下降最多,达到9 个基点,其中平安和民生银行下降最多,分别为 38 个基点和36 个基点,兴业银行反弹18 个基点;同时,由于银监会对行业收费的管理导 致五大行手续费收入增幅减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非息收入占比分别为17.75%和 12.10%,同比提高 1.89 和 1.02 个百分点。 图 3 为 2012 年主要财务指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金融市场高度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作用,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既受到空前的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放松银行业管制是一个既促进银行业竞争又为银行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放松管制举措主要有:1.《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对存款机构资产与负债业务放松管制,放弃对不同类型存款机构的差别待遇,标志着美国银行业的管理目标从以往的注重安全性和稳健性,转向注重竞争性和公平性。2.《1994年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案》,废除了银行跨州扩张的壁垒,允许银行控股公司收购任何一个州的银行,使商业银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和设立分支行。3.《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在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经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业务,从立法上为商业银行扩展金融服务范围、实现综合化经营提供了保证。 其次,金融市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构成空前的挑战。1985年到2005年期间,美国股市市值相当于与GDP的比率由54%猛增到146%;债务证券余额相当于GDP的比率由102%提高到183%。!"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长足发展。美国金融业的深刻变革,使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资产业务方面,由于企业的融资来源日益广泛,银行贷款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在非金融企业负债中的比例由22%下降到14%;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个人家户存款的能力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存款性资产在美国个人金融资产持有中的比例由34%下降到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王志军 内容提要:美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困难时期后,从90年代初至今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性,是历史上盈利性最好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银行业的变革进入高潮再逐步稳定的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考察美国商业银行整体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十几年来的盈利性发展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类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性美国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志军,金融学博士,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作者根据美联储FlowofFundsAccountsoftheUnitedStates:AnnualFlowsandOutstandings,1985 ̄1994,1995 ̄2005的数据计算而得。另,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除另有标注外,均来自“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数据来源同!"。 23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要点: 1.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2.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3.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 4.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开放动态。 5.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 6.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 7.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主要有以下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并且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政策性银行,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职能。 目前的形式下,由于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我过的银行发展形式已经十分严峻。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多年以来积累的各种金融问题,让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影响。不过,现阶段下,我国的资本储备充足,尚有结余,并且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影响银行和金融也发展的因素也就多数来源于国内。所以,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上,才是解决整个行业问题的根本。 1、从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来看。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接近600家。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其业务占总市场的2%,其余的份额由国内银行占据。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额占到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60%。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不算缩水,许多银行都背起了沉重的包袱。 2、从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情况来看。中国的许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受到种种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压力。信用贷款的决策并不完全决定在资信因素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扶持地方经济,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上来看。我国银行的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资本的约束力普遍较低,而且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在市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地监管和判断。另外,国家执行加入WTO以后的有管银行也开放的承诺,虽然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却也暴漏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众多管理漏洞。这一点,后面会详述。 所以,银行业的稳定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短期内中国银行的市场分额和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国有银行在近几年依然着力于消化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银行业稳定发展了,也就为金融行业总体才能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9%,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5%。正是在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准备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期,众多银行相继破产,将近4000个金融机构于1933年倒闭。自那时以来,联邦和州政府就担任起保护人的角色,开始控制商业银行的各种活动,而这种监控的结果造就了美国金融服务体系框架的最终形成。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银行业才开始实现全面自由化。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只要银行能够操作充足的资本,就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和拓宽业务领域。 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保护性压抑阶段(20世纪30-40年代):由于紧随大萧条期而来的众多银行的倒闭,政府管制主要集中在存款保险,以及紧锣密鼓的检查与监督上,以此来避免更多的倒闭现象发生,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控制中求发展阶段(20世纪50-70年代):银行发展日趋稳定并且积累到相当的数量和规模之后,政府将重点转移到规范银行的扩张上面,包括对区域和产品扩张进行限制。政策明确限定了银行可以在哪里设立办事处、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以及可以按何种利率收取或支付。直到19世纪80年代早期,商业银行的操作性定义一直保持得非常简单———“商业银行就是接受活期存款和提供商业贷款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为规避这些限制而成立提供特定服务的银行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觉醒和自由化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伴随经济发展的加速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银行面临着产品多样化和渠道多面化的巨大压力。受市场需求的驱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立法开始放松,对银行在产品和定价上的管制逐渐解除。 业界整合和问题遏制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受到第二轮倒闭的严重冲击。这一次,部分原因是经济不景气,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草率的发展而引起的不良贷款问题,存贷业务都受到了严重打击。银行倒闭再次发生以及并购和重组也随之火热起来。到了90年代,很多全国性商业银行继续遭受着资产质量低下和倒闭的冲击。立法者继而重新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管制以减少损失。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管制的要点主要仍围绕着解决储贷危机以来的遗留问题以及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管制解除的全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立法者关注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长达10年之久,9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才又重新将目光聚焦在金融服务业的自由化上。此时,美国金融业开始面临全球的竞争压力,而美国股市的回暖则提升了公众投资非银行金融工具的意识,因此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项法案规定,只要银行能够操作充足的资本,就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和拓宽业务领域。从此美国银行业终于实现了全面自由化。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美国基金业发展史

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史 发布者: 杨洋(yangyang2.zh) 发布时间:2009-04-02 访问次数: 1、开始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国民收入急剧增长,国内外投资活动异常活跃,同时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投资信托制度便引入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1889年成立恶毒纽约股票信托、1893年成立的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以及1904年成立的铁路和电灯证券公司。而诸如此类各种投资信托所代表的美国人的投资比例是微小 的,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 重远不到1%。 2、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地位战争摧毁了欧洲大部分工业基础,并为美国工业奇迹般地扩展进入这一新市场提供了契机。在20年代,美国人的收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而且更有富余的部分用于投资。对基金业同样重要的是,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向国人出售自由债券,且其中一些面额小到50美元,这使得2000万美国人学会了投资。20年代的牛市吸引很多的美国人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但投资信托的优越性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 信托投资的具体组织类型随信托类型而变化。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最流行的是类似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或我们目前所称的封闭式基金。1921年4月,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投资基金组织美国国际证券信托,该基金的运作与此前的英国基金基本雷同,亦为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发行在外的受益凭证数量固定不变,投资人只能在市场上进行受益凭证的交易,其价格由供求关系调节。从1924年开始至1929年的5年中,建立了56个封闭式投资信托。在大危机发生时,89个公开发售封闭式投资信托向公众披露其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额约为30亿美元。 另一类20年代首次出现的主要的投资公司类型是开放式基金。有时也被称为波士顿型投资信托。虽然在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及金融业改革,而金融业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不良资产问题成为银行业的焦点。随着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各银行为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运行机制,参与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有序竞争,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通过法律途径减少不良资产的力度。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业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理不好,不仅可能导致国内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会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者吞没掉。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存量已直接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尽管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生不良资产的社会条件还没有根本上消失,进一步加剧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为此,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资产,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一方面,不良资产存量数额巨大,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增量不断累加。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干预,银行对陷入困难的企业不能见死不救,“安定团结”之类贷款的发放,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累积。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工商企业,其份额占全部不良贷款的70%以上,而且随着我国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所以,潜在的金融资产风险还净不断释放。其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贷款周转速度缓慢。近年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逾期贷款)增幅较大。表面上直接反映企业与银行的问题。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5%,贷款周转率十分低下,流动资金贷款周转率为0.8次/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为0.2次/年,分别是正常周转速度的50%和60%,不良贷款大量沉淀了银行资金,使银行信贷资金缺乏了流动性,削弱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和把握贷款投向、支持重点企业的经营能力。

中美银行业比较

中美银行业比较--老文一篇,供大家讨论银行时参考@影子@caton 比较中美银行业ROE的构成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行业拥有更强大的收入获取能力,长期中的收入与总资产之比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300个基点;尽管美国银行业的所得税率更高,但营业税的免缴使其实际税率较中国内地银行低6个百分点;但更高的信用成本、人力成本侵蚀了部分收入;结果,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10年平均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剔除无形资产后的ROA)较国内上市银行高出15个基点,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中美银行业的ROA水平相当。 美国银行业频繁的并购使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净资产的增厚导致美国银行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下降到金融危机前的11倍,危机后进一步降低到9倍,即使是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银行,混业以来的总资本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显著低于国内上市银行18倍的平均杠杆率。但在核心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方面,中美大型银行一致。 剔除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溢价后,金融危机前10年,美国大型银行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23%左右,行业平均为17.6%,与国内上市银行2010年的均值水平相当; 考虑金融危机冲击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降至14. 2%,大型银行的平均回报率降至15%-20%的水平,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 所以,当前中国上市银行的回报率与美国大型银行的长期回报率相近。 未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接轨,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15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上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用成本上升63%,才会使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低于2010年水平;而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0%,则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行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3.8%。 因此,从长期看,中国上市银行的平均ROE在14%-17%之间,略低于当前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但仍维持在15%左右。 盈利能力的较量ROE:中美银行业打成平手 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的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为17.1%,剔除无形资产后,有形净资产的平均回报率为17.3%,高于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相当。高ROE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长期中,随着信用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ROE的水平能否维持? ROE是由总资产回报率与杠杆率的乘积决定的,总资产回报率又可以分解为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其中,收入因素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用成本、业务管理成本和税率成本(图1)。 分解后的逐项比较显示,美国银行业的收入能力更强,并拥有税率优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成本优势显著,结果中美大型银行在有形净资产回报率上打了个平手。 非利息收益贡献:美国银行业高25个百分点 对比各时期美国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一直在75%-82%之间波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净利息收益占比从75%下降到60%,同期非利息收益快速发展,占比提升到40%,较国内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高25个基点,而如花旗银行这类全能银行的非利息收益占比更高,达到50%以上。更高的非利息收益贡献提升了美国银行业整体的收入获取能力。 净利差、净息差比较:美国银行业胜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均值为1.3%,利率市场化期间(1970年-1986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5.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6.8%,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近80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案一览

近80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案一览 翻译并整理/董登新 截止2008年6月30日,美国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投保的存款银行共有8451家,其中,商业银行为7203家,储蓄机构为1248家。2008年前9个月,美国共有12家银行倒闭。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并购经历了前半个世纪的沉寂后,近30年银行并购大潮风起云涌、涛声不断。在2008年次贷危机升级后,不知还有多少银行需要倒闭或重组。我们将拭目以待。 (一)20世纪30——70年代银行并购案(6宗) 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强力推进金融立法与法制化进程,大力强化金融监管。在这一时期,截止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类监管,金融业发展基本上处于抑制阶段,银行业的并购案例也很少发生。 在近半年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美国银行业并购案仅发生了6宗。它们分别是:(1)1930年大通国民银行并购公平信托,两者合并后的名称为大通国民银行。 (2)1954年化学银行信托并购谷物交易所银行信托,两者合并后更名为化学谷物交易所银行信托。 (3)1955年三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并购纽约第一国民银行,两者合并后更名为第一国民城市银行;曼哈顿银行并购大通国民银行,二者合并后更名为大通曼哈顿银行;银行家信托并购公立国民银行信托,二者合并后的名称为银行家信托。 (4)1961年制造业者信托并购Hanover银行,二者合并后更名为制造业者Hanover银行。 (二)20世纪80年代银行并购案(24宗) (1)1983年美洲银行并购Seafirst银行。 (2)1984年大通曼哈顿并购林肯第一银行。 (3)1985年三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波士顿银行先后分别并购殖民银行、罗得岛医院信托国民银行;新英格兰银行并购康涅狄格银行信托。 (4)1986年三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君主金融公司并购郊区银行;太平洋证券并购亚利桑那银行;韦尔斯法戈公司并购Crocker国民银行。 (5)1987年七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纽约化学公司并购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合并后更名为化学银行,并购金额为12亿美元;共和银行并购Interfirst 公司,合并后更名为第一共和银行;太平洋证券并购Rainier国民银行;君主金融公司并购商业协会银行;美国Bancorp并购华盛顿人民国民银行;Fleet 金融集团并购Norstar银行,合并后名称为Fleet/Norstar金融集团;第一联盟公司并购佛罗里达大西洋国民银行。 (6)1988年八宗银行并购案,它们分别是:纽约银行并购欧文银行;Shawmut 公司先后分别并购哈特福德国民公司、阿林顿信托,合并后的名称为Shawmut 国民公司;第一银行系统并购丹佛中央银行,合并后名称为第一银行系统;韦尔斯法戈并购加州巴克莱银行;太平洋证券并购爱尔兰银行;瑞士信托并购第一波士顿公司,合并后更名为瑞士信托第一波士顿;北卡罗莱纳州国民银行并购第一共和银行。 (7)1989年太平洋证券并购内华达州国民银行。 (三)20世纪90年代银行并购案(51宗)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23T14:38:17.23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豪杰[导读]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 李豪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 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严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一、资产规模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增长18.9% ;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万亿元,增长18.6% ;所有者权益7.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增长23.6%。 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7.3%、16.2%和15.2%。 二、存贷款规模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单位存款余额4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短期贷款余额2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中长期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同比增长2.1%。 三、资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24%,同比上升 0.16个百分点。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四、资产质量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4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比年初减少57亿元,不良贷款率0.9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五、风险抵补能力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1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61亿元;拨备覆盖率278.1%,同比提高60.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61.4%,同比提高54.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50.3%,同比提高72.7个百分点。 六、盈利水平 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 ;资本利润率19.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资本利润率20.4%,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8%,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从利润来源看,银行业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以信贷为主的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银行经营效率提高(成本收入比下降),信用风险控制较好(不良水平较低),另外,利差基本稳定也是利润增长的因素之一。 七、流动性水平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流动性比例44.7%,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72.7%,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3.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在今后几年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将会继续逐步减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份额会逐步增加,但是在短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结构和市场份额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后几年中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进一步消化不良资产、裁减人员和网点,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经过业务和公司结构重组,在资本充足率方面达到一定要求以后,上市融资。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只靠其自身的盈利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不良资产,所以国家的支持必不可少。国有商业银行近期的这些迫切任务给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一些优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望利用这个时机和银行业务高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在部分业务上达到与四大国有银行相匹敌的实力。但是,这个时间上的窗口不会持续很长,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缓解其历史问题,加上市场开放后外资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且,利率一旦放开,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以及隐含的政府担保将使它们在资金成本上有很大优势。届时,现在这样有十几家全国性银行的状况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合并、购并在所难免,许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股份制银行要为那一天做准备,就必须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窗口,在品牌、规模和网络上打基础,发展个人业务尤其是按揭和信用卡业务,建设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健全各项风险控制体系,并提高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各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同各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美国几百年经济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美国投资银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目前公认的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826年由撒尼尔?普莱姆创立的普莱姆?伍德?金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业相比,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短、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相当迅速,可以说后来居上。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 在初期的发展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从汇票承兑、贸易融资发展到政府债券、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的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等。到1992年危机前,投资银行的控制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如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几家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等,控制着240亿美元的资产。20世纪20年代持续的经济繁荣使华尔街成了狂热投机的集中地,成为经济危机地始作俑者。 (2)金融管制下的投资银行 对投资银行的法律管制是从1929年大危机后开始的。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爆发,美国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管制。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暴利。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资本市场蒸蒸日上,美国的基金业务开始时兴,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基金业务,纷纷成为基金的发起人。但美国的联邦法银行制度和州法银行制度却没有有关公司的法律。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到1932年股市市值仅剩下危机前的10%。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和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这些法律将证券业务置于联邦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使原来法制法规一片空白的证券领域突然之间成为立法最为严厉的领域。 在这一系列立法中,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最大的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一法律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其中包括:《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券意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开来。 (3)放宽限制下的投资银行 1975年,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放弃了对股票交易手续费的限制,实行手续费的完全自由化,此举改革成为美国证券市场自由化的象征,对后来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交易手续费的自由化使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由化以前,股票交易手续费收入占美国投资银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十年后的1985年,手续费收入不及总收入的20%。佣金收入的减少促使美国投资银行不得不寻求新利润来源而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由此便产生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注重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围绕投资理财、投资咨询展开业务,美林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类,以二级市场自营业务和兼并收购中介业务为主,偏向高风险与高收益业务,雷曼兄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专业于经纪业务,利用信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以提供廉价交易服务为主,查尔斯?韦伯属于这一类“折价经纪商”的典型代表。折价经纪商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