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方法

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方法

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方法
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方法

依安县第三中学

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方案

依安县第三中学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充分发挥我校现代化教学装备的效能,切实提高我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水

1.利用每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固定时间,在三楼多媒体教室现场培训。

2.摸清每个老师现有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以年级为单位,培训骨干,利用骨干教师在年级展开培训。

五、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六、培训与考核内容

课程一:教室电子白板操作应用

课程三:“教育教学信息化”经验交流与课例展示内容:每教研组教师经验交流与课例展示

目标:展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模式,分享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意识与素养。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 势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正被重新发现。 今天我们论及教师发展就是要进一步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认识教师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主体之间关系确立的意义。当然,主体性与责任感有密切联系。缺乏责任意识,主体必然表现出任性与盲目,因此只有树立起责任意识,才能使教师的主体性真正得以完善,为自身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事物之间发展的关联性,人的发展应被放在社会发展中去理解。在教育实践里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理想的教育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通过主体间的理解和主体的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的进步,也是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正是这一特征在当代教育中的表现。教师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值得重视的动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重要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深化都要求把教师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为此,需要加强我国自己的有关教师发展的理论建设,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教师发展与实践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 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你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资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一名教师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 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联系实际谈谈在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么的职业 素质?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苍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较换,教师必须按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鳖;由"知识的掇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情感人格特点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越大。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现实绩效。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正由支配作用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方向转变,师生关系成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关系。 (2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乃至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教育和课程改革成败。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3)教师的能力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不但要求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呼唤教师的新能力,如: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培养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养课程整合能力;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4)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对确保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迫切需要做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 为了贯彻落实《襄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xx-2019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襄阳市电化教育馆安排,20xx年5月4—5日,我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这次培训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吴砥等专家教授的讲课,让我收获颇多。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的同仁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规划的解读,知晓了新的形势 吴砥教授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规划和思考》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出台,把教育风格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表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 明确了教育信息化近期的工作重点:建成“三通两平台”和加强教师培训。“三通”为: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两平台”为: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

务平台”。按照对设施设备建、管、用的要求,为了用好“三通两平台”,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让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面对全球化,面对复杂的社会,人脑思维是远远不够,一定要人机思维,不断充电,才能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信息化,校长要提高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对于教育信息化有怎样的认识,就会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上采取怎样的决策和行动。教育信息化需要校长的认识和行动、眼界与境界、带头和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校长要有洞察力、管理力、指导力。 因此,校长首先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要有信息化理念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校长要决策好学校信息应用的愿景,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全体老师都明晰这一愿景。校长要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要引领教育信息化常态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为,搭建支持教师信息化成长平台;校长要创新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要合理配置学校的信息资源;要反思实施信息化的得失,校长作为领导者,既要决策、抓落实、抓效果,同时还要能够停下来,进行回头看,既要进行横向的对比,还要有纵向的比较,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继续发扬的,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或者有哪些是不切合实际要坚决摒弃的等等,要进行认真地反思,确保信息化健康发展。 三、明确了目标,理清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基本思路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转眼之间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工具),包括量规、学习契约、X例展示、电子学档、概念图、评估表等。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的实践运用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量规(rubric)工具展现出诸多优势。 量规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认为,量规是一个评分工具,能够明确描述每个准则的水平。[1]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主要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既可作为教师评价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工具。[2]焦建利教授认为,具有一系列评价标准、设置了质量优弱序列的量规可准确描述学生作业或学习表现的优劣程度。量规不同于标准化测试,其评分的标准公开化,较容易实现开放和共享功能,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心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自我控制者,使他们具备批判的、联系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前提下成长为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以强调学习者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特色的建构主义评价强调目标比较自由的评价,主X将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并根据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和目标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工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加涅是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一定的教学条件支持下,学习者逐步进入某种持久的学习状态,形成一定的能力和倾向,这种能力或倾向要从外在的行为表现中进行观测。[3] 根据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评价模式,可以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定量手段获取教学评估事实材料。运用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表现性评价。影响教学绩效的因素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支撑的定性评价,这两种课堂绩效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发挥评价量规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以及鉴定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规的指标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量规的特点 1.普适性 量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主观性的判断,更注重对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适用于信息收集与整理、探究性学习、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科学实验与试验、小组学习活动、课后复习与巩固等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2.系统性

师范院校缘何要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2013年6月第6卷第2期 当代教师教育 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Jun.,2013 Vol.6No.2 师范院校缘何要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侯小兵,张继华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教师教育大学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教师教育大学化是逐步实现按照现代大学逻辑来培养教师,确立教师教育在现代大学中专业教育地位的过程。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直接影响是师范院校的综合化,师范院校综合化改革使原先以教师教育为唯一使命的学校职能日益多元化,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在不同程度上被非师范教育专业建设所挤占。为促进教师教育科学发展,需要在师范院校中设立专门机构来全面负责教师培养工作。教育学院致力于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并不具有独立承担教师教育职能的主客观条件。从近些年师范院校的探索实践来看,建立教师教育专门学院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87(2013)02-0022-06 收稿日期:2013-03-13 基金项目: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CJF011066);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研究中心资助项目(TER2012-004) 作者简介:侯小兵,男,四川苍溪人,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教育经济研究;张继华,男,四川广安人,绵阳师范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自21世纪伊始,中国传统师范教育制度不断被解构,在一个多元培养培训体系和话语体系并存的“后师范教育时代”,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正在逐步得到重构和确立。[1]在师范教育体系中,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各自独立。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师范本科院校培养高中教师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市教育学院、省教育学院所构成的“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稳定运行,各教师教育机构的职责范围泾渭分明。但是,“师范教育时代”的稳定性在“后师范教育时代”被彻底打乱,中等师范学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师范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都为向大学升格而殚精竭虑,以教育学院为主体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瓦解……在哪里培养教师?这个一度非常清楚的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许,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在大学培养教师。这样的回答显然是正确的,但是,仅此便足够了吗?是否还需要继续追问呢?在综合性的大学制度环境中,谁来具体负责教师教育呢?本研究的起点和指向正在于此。 一、教师教育大学化:教师教育是 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 教师教育大学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在大学中办教师教育。在人类社会早期,并没有专门的教师从业者,而是由长者、官员兼任,也就不存在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从业者。这推动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也就对教师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专门的教师培养机构应运而生。但是,在相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有感 读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的第87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文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心得和亲身经历,归纳了有关教师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教育素养的深刻理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位大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通过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所告诫我们的是更贴近实际教学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和鼓舞。更让我了解作为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素养以及如何才能具备这些教育素养的方法。 文章提出“教育素养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说明教师的文化根底不仅要“渊”要“深”,更应强调“博”和“广”,要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使之面对学生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而授与学生的东西,也是教师自己人文思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教师除了要广收博采,更要“整合”,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信念。可见,教师只有拥有了深刻的知识,讲课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之,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种教育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你达到教育技巧的巅峰,到达通往师生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正如培训中我们学到的读书使人明智。因此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教育素养。 其次,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包括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有观察构成的”,因此要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那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把那些枯燥无味的科学真正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近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第三,教师还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教师独特而鲜明,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是沟通师生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苏霍姆林基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也应当是艺术化的,是表意准确而且形象鲜明的,是善于运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架好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浙江XX技师学院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微课程应用与开发 杭州XX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一月

目录 一、总纲 (3) 二、培训对象 (3) 三、培训目标 (4) 四、培训时间、地点与场地安排 (4) 五、培训证书 (4) 六、教学计划 (4) 七、培训形式 (7) 八、拟培训师资 (7) 九、培训组织管理 (7) 十、培训单位介绍 (7) 十一、培训费用 (8) 十二、联系方式 (8)

浙江XX技师学院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微课程应用与开发 一、总纲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引起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组合、存储和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其迅猛。这就使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事业的教育的负担加重,要求学生在更少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面对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教育的改革不可避免,而且改革的必然结果就是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 浙江XX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目前,随着示范校建设的推进,需要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方面进行进一步提升,以达到建设现代化示范校的国家战略目标。 杭州XX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浙江XX技师学院的需求,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政策要求,打造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以信息技术辅助专业建设能力,促进全国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特为德清职业中专量身定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微课制作”。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一线教师、骨干教师

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培训流程

综合教育技术主讲教师培训内容 *参训教师需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和课标准备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备培训时训练修改 1、建立学习小组(4-6人,不同学科、新老搭配) 2、建立个人学习作品文件夹 学校名称+XX 我的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实施 我的练习作品 我的学习记录 我的教学资源(视频、图片、文本、音频) 3、体验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专题九) ⑴主讲教师申请一个163信箱,作业培训中的公用 ⑵学员申请163信箱,向公用中发一封,介绍你的选题 ⑶安装网易泡泡练习即时讨论(演示发送消息和文件),163电子的用户名和密码同时也是网易泡泡的用户名和密码 根据经验与体验填写“信息交流技术评价表”(配套光盘专题9),将此表填写后保存到“我的学习记录”文件夹中。 4、登录XX教师教育网综合教育技术在线管理系统; ⑴将班级ID号告诉学员; ⑵学员真实填写信息(尤其是XX和XX号),牢记用户名和密码,不要重复注册; ⑶练习使用培训系统中的博客(专题十二) 了解博客的功能 设置模板 添加日志分类 发表日志 添加友情 每位学员将博客地址回复到教师博客的指定日志中。 5、组内选题讨论: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选题意向,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对自己选题的建议。 四、主要模块任务分析及设计 1、初识教育技术(专题一) ⑴引导学员研习案例《走进三峡》(配套光盘专题6),让学员感受运用教育技术与不运用对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产生的不同。 ⑵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 A、教育技术的领域 B、内涵: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C、应用教育技术的目的 ⑶结合教学实践理解教学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的概念(从分类和功能两方面解释),能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⑷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师的基本素养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1世纪,根据教师角色特征和职业特点以及教师的劳动特点,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21世纪,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为人师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知识修养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

07 曾若琳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1308200007 曾若琳教技131 一、培训背景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全球信息化宏观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挑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被视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成为各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对策之一。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口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来系统规范“国培计划”中课程的制定与实施。以上由国家主持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表明了其对教师培训的重视,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师培训来促进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培训目标 从信息化社会需求、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理念。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科学的、基于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改革传统课堂的意识。 (2)基本知识。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教育技术工具知识的掌握水平,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3)应用能力。使每位教师获得实践层面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形成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能力。 三、培训模块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应由五大模块组成: 1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课程整合模块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的整合;。 2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开发模块 常规媒体专指计算机及其网络以外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录音、幻灯、投影、VCD、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及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等教育技术应用系统的性能、运用,常规电子教材的编制等 3.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模块 各种教学媒体的教学适应性、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知识、教学模式的应用与评价、教学媒体的优化与选择、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最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利中去 4多媒体计算机使用及课件编制模块: (1)计算机应用: Word, Excel, PowerPoint (2)课件开发设计理论、课件评价理论 (3)课件制作工具软件及开发平台:一类是可视化编程语言,如VB,JAVA一类是非编程式的编著工具软件,如, Flash,ToolBook, , Hypereara, IconAuthor、方正奥思、洪图

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11(已经整理出答案)-内部资料-核心资料-非常重要

1、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D)。 A.法治化;B.终身化; C.国际化;D.民主化 3、我国汉唐盛世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府被认为属于(D )。 A.真正的大学;B.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 C.单一的教学机构;D.杰出的古代学术中心和教育机构 4、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A.追求同质化;B.避免过度综合化; 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 5、“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C )。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 6、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B)。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B.扩大; C.保持;D.减少 7、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C )。 A.间接调控;B.宏观调控; 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D.直接调控 8、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 A.科研;B.社会服务; C.教学;D.知识创新 9、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10、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引领社会

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

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91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左东岭 主题词:教师,教学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大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契机。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作为高校中的师范大学,我认为可以在教师教育上做许多事情,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深厚、人格境界高尚的教师队伍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目前的分科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与教师队伍,但在人文素养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高尚的人生境界与高雅的人格修养。在中学教师中存在着追求现实功利、盲目追逐时髦和行为举止庸俗的行为,从而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很难达到为人师表的教师标准。二是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目前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传统文化学习的倾向,从而造成了知识结构残缺的现象。三是普遍存在着汉语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缺陷。在20世纪前半期的教师队伍中,不仅文史类教师具有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即使在理工类的教师中,能够吟诗填词、写出漂亮文章与拥有一手好的书法,也是颇为常见的。如今的教师队伍中,能够达到文从字顺已经是很难得一见了。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存在着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许多人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外语学习。可是对于本民族丰富的语言与文化,则往往遭致不应有的轻视与忽略。 当然,在近20年的高等教育中,教育部与多数高校也为弥补此种缺失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在中学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语法与作文教学外,再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普遍开设《大学语文》的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等等。尽管这其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还需要继续加以改进,但毕竟是一个的良好的开端。但是在教师教育的研究生培养中,却造成了不应有的课程结构的缺陷。比如教育硕士中只重视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培养,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基本没有(或者在中国教育史中略有涉及)。在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培养中,只重视语言教学实践的训练而缺乏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以至有许多人谈到中国文化时,只能说一些中医、饮食、太极拳等表层的东西,而对思想意蕴深厚的儒释道学说、审美品位极高的唐诗宋词以及各个领域中丰富的历史经验却知之甚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中国下一代的知识阶层,从而难以完成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不利于中外交流,从而实现宣传中国文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文化战略目标。

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三、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五、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挑战。如何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真诚而不是虚伪,自然而不是做作地来尊重自己,树立起新时期的“师道尊严”,可能需要比我们的前辈付出得更多,要靠自己的爱心和真本事“挣”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四多与四少”。 一、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声的师爱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与学生产生感情,学生也才会将这种爱反馈回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教师的爱源于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才能使我们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日常行为时刻传递着和表达着爱意。总之,尊重是师生互敬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是培育学生人格的良方。 师爱不但要起于心,更在重于行。爱心要渗透到我们教书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管他的家庭地位高低,不管他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都要平等对待。其次,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育人讲细节,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第三,要有爱的修养。认真备课是爱,关心学生生活是爱,有时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甚至严厉的批评同样是爱。这些关爱学生的表达方式可能不一样,甚至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但学生却能真切感受得到。因此,踏实地工作,和对学生的真诚挚爱之心,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成就事业的基石。 二、多一些反思、少一些牢骚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牢骚满腹,“怨气”太重:学生成绩下滑,埋怨学生基础差,智商低;学生不遵守纪律,埋怨社会风气不好,家长不配合;工作不顺时埋怨他人的多,埋怨自己的少;分析原因时讲客观多,检查自己主观原因少。人们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换句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急躁,不发牢骚,要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好的经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吸取。古人尚且知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现代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不懂得反思,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级)试卷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 (试卷科目:中学地理)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 第1题 (单选题)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2.5分) A.讲授形式的设计 B.学生的"学" C."学教并重" D.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2题 (单选题)关于讨论法的教学应用,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2.5分) A.成人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讨论法。 B.讨论法特别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 C.讨论法特别适合于成人学生 D.讨论法特别适合于低年级的小学生 第3题 (单选题)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你不同意的说法是()。 (2.5分) A.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B.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体现在它更多地注重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服务 C.现代教育技术应当着眼于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对有关资源和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 D.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既包括现代教育思想,又包括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方法、教学技能与技巧、现代教学设计等诸方面的内容 第4题 (单选题)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情形)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2.5分)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协作学习 D.掌握学习 第5题 (单选题)若教学目标是旨在使学生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2.5分) A.示范-模仿方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讨论法 第6题 (单选题)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5分) A.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态度量表 B.总结性测验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C.结构化观察不是教学评价中使用的方法 D.形成性练习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第7题 (单选题)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2.5分) A.它是一种相对评价 B.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C.它是一种绝对评价 D.它是总结性评价 第8题 (单选题)关于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其能力结构而言,所强调的是()。 (2.5分) A.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同样重要 B.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比信息能力更重要 C.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都不重要 D.信息能力比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更重要 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人教课标版初中二年级的内容,教材内容与所学过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并列,是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课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作知识上的铺垫。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察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域差异,总结、归纳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案设计(本部分共6个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进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份教案,请结合教案回答其中相应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