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综合素质甘利婷第一章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甘利婷第一章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甘利婷第一章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甘利婷第一章职业理念

前言

第1章:职业理念。

第2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3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三个方面是关于教育方面的素养。以下两个内容是一般素养,亦即通识教育。

第4章:文化素养。

第5章:教育能力。

三、考试题型与分析

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大体如下:

考试题型分三大类,即单项选择、材料分析及写作题。这些题型对考生记忆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复习时不要求大家对教材原文死记硬背(大纲上明确规定的除外),而是要求能够理解,融会贯通,在掌握的基础上记住各内容的要点、关键词,也就是理解记忆。所以,听课时重在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内容。同时,听完课之后要求认真看书,反复领会,理解之后再记忆相应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对练习题的态度要端正,一定要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

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学习学生观的主要内容是指如何正确看待与对待学生。包括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教师观要求: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总结:

这一章的学习目标大多是理解、掌握、运用,对内容的学习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各位在理解基础上记住相应的要点。考题表现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

基本内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1、什么是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即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教育观对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

2、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观应该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全面发展教育与实施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即促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即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全体性2、全面性3、主动性4、和谐性5、充分性6、可持续性。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各有特定的内涵、任务和作用。

只有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例: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答:C 体育。

(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打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

●认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

(1)使基础教育变成纯粹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

实际需求;

(2)关注少数学生;

(3)单纯抓智育忽视其它各育,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

(4)加重学生负担,封闭学生生活,剥夺学生快乐。

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其中关系,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一是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

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五)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包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通过课外活动实施。

第三,通过学生集体组织活动实施。

三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二、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二者是一致的。

(一)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历史沿革: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

本质特征:是一致的,都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教育目的具有定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素质教育的提出,发挥了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全面发展——针对片面发展提出;

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提出。

三、素质教育与实施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一步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

它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应试教育”——偏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智育(过于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这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教育价值观念。具体体现:

教育对象方面——抓少数学生,以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和企业家作为人才标准作为学校培养目标;

促进发展方面——只重视个别学生的个别方面,“重知不重能,重理不重文,重智不重德,重才不重人”课程方面——偏重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

教学组织形式——“满堂灌”;死记硬背;

师生关系方面——非对等的“主客”关系;

教育价值观念——以分数论英雄。

结果: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造成莫大伤害,严重影响基础教育质量,影响培养人的目标实现。

例1、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

A、应试教育

B、基础教育

C、启蒙教育

D、升学教育答:A、应试教育。例:2、素质教育的提出,发挥了教育目的的()。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答:C、调控功能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共同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要做到:

(1)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教育公平,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2)要求全体适龄儿童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等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

(3)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和现代公民。

(4)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各方面与潜能的自由、充分地发展;既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也包括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个性发展: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了差别性,造成“一刀切”。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应试教育”按考试要求片面强调知识传授,采用“填鸭式”教学,扼杀天性,忽视创新。

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素质,从而内在地要求教育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对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学习的教育。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忽视学科课的改革,盲目增加活动课;刻意追求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发展教育。

误区二:认为搞一些文体活动就是素质教育——甚至有时发生文体活动冲击正常“智育”活动的情况,喧宾夺主。

误区三:认为素质教育就可以不考试。

误区四:认为素质教育应突出实践能力,可以削弱理论知识的学习。

误区五: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负担——追求学习的简单化和玩玩乐乐,追求机械式地不留作业。

误区六:认为反传统、藐视纪律就是素质教育倡导的个性

例1、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个人素质

B、提高国民素质

C、培养精英

D、培养有特长的人答:B、提高国民素质

例:2、着眼于当今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答:B、素质教育(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2)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基本方法

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转变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重点转向教育学生做人、做文明人。

2、加强教育改革

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3、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改革: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整合性的课程结构;由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转向人文、自然科学并重;由学科课程为主转向学科、活动、综合等课程相结合。

4、改革考试制度,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一是全面评价;二是使用多方面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法。

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例: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

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学生观

1、什么是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2、应树立什么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他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他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是现实社会有成员之一

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认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2、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学生需要尊重

3、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身心发展最迅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1)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

(2)要允许学生有错误;

(3)要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并促进其实现。

2、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学生是完整的人——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

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四)学生是责权主体(略)

简言之,对待学生我们要做到正确的学生观,即:

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差异观——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整体观——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公平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应该是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做到教育公正。在兼顾全体的基础上给个别学生个别的关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尊重热爱学生

1、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即理解学生

2、关心学生、信任学生

3、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寓“以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例: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问:“老师,诗人说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知道,那他夜里怎么会听见风雨声呢?”老师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来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然后嘲笑着对全班同学说:“是他对还是教师对?”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觉得很尴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以后就很少提问了。

材料二:在上阅读课《灰姑娘》时,乙老师提了很多问题让大家独立思考回答。最后的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纷纷认真读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去没有变。”“太棒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激情高涨,非常兴奋。

请从学生观角度,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行为。

答:乙老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而甲老师没有。正确的学生观认为

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移植。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教师只要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开拓进取,有所贡献。

2、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学生需要尊重。

3、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5、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乙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甲老师却压制学生主动性、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学生,极大伤害学生自尊心,阻碍学生正常发展。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教师的地位》:教师是具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

1999年《中华人国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

例:在我国,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2、教师职业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首先,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其次,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再次,规定了教师人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例:我国教师的身份是()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一般工作人员答:B、专业人员(二)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与价值)

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教师职业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教师职业的价值体现在这一职业可以满足作为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其二,教师职业的价值体现在这一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的作用与意义上。教师职业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主要方面,居于首要地位。

传统的对教师角色的看法: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授业解惑者)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者)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三)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是引导者(人类智慧的开启者)

2、教师是课程开发者

3、教师是心理医生

例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答:A、多样化例:2、新课程重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体现了教师是()角色。

A、引导者

B、课程开发者

C、心理医生

D、传道授业解惑者答:B、课程开发者补充:教师劳动的特点:

1、特殊的复杂性。

(1)劳动对象的主体性;

(2)影响的复杂性。

2、独特的创造性。

3、鲜明的示范性。

4、显效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话有关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

B、间接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答:C、示范性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的过程。

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新的教育观

●新的学生观

●新的教育活动观

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交往能力

●应用媒体的能力。

●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教师的人格特征

●积极乐观的情绪

●豁达开朗的心胸

●坚忍不拔的毅力

●坚强的自我控制

●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略)

例: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

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答:A、研究能力例:2、教师要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这是对教师()

A、学科知识素养的要求

B、文化素养的要求

C、身体素养的要求

D、教育专业素养的要求答:D、教育专业素养的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2、拓展专业知识

3、提高专业能力

(三)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科学规划,确立发展思路

2、制度激励,强化发展动力

3、评价导向,促进自主发展

4、终身学习,建立发展基石

教师始终要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的紧迫感,面对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因此.教师要走终身学习之路.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教师终身学习,累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一是学会学习。二是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三是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四是学习信息技术。

●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

终身学习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

●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一是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二是参加校本学习。三是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四是借助媒体学习。

具体专业发展策略

1、教研结合

2、协同合作

3、反思经验

例:1、()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A、师范教育学习

B、终身学习

C、教育研究

D、反思答:B、终身学习例:2、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一的传与受的关系,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儿童中心主义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请从学生观和教师观的角度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两种观点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前一种观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忽视了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学生需要尊重;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而后一种观点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性质,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没有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管理者、引导者、研究者等角色特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章本章小结

本章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涵义;正确把握了学生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理念

教师的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育观角度答题包括:素质教育内涵,素质教育实现方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素质教育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五、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实现方法(师生一起评价活动) 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 提高学生积极性 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4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教学四转变)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内涵,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教师行为的转变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三、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四、教师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现代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工作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请运用教育观的知识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模板:(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X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课堂味中心”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了教师的主动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的X教师采用了Y方法关注了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素养,人格养成。。 3.教师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材料中,X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了探究学习。表现在:……。智育体育美育的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头:X老师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观。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自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3篇

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3篇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职业化养成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对《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的学习,使我对职业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了对职业化的理解。对我对职业化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感觉对实际工作指导帮助很大。以下是我在这次职业化学习的一点心得: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使广大员工在思维观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道得品质、言谈举止、礼仪形象等各个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行为养成习惯,实际上是从行为上要求我们做到职业。最终达到从内到外彻底地提升员工职业化素养的目的。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具体包括: 第一堂课职业化的工作技能

简单通俗的说,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指看起来像个做事的样子。产品都是大同小异,就像我们酒店行业,硬件设施都无多大差别,关键是我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及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技巧,而这些我认为都可以称作为职业技能。其实真正的差异化是人,这也正是差异化的价值所在。我们只有塑造、提升达到真正的自身的职业化的工作技能,才更能让顾客感受超出期望值,才能让顾客惊喜,从而达到我们服务的目的----创造忠诚的客户!特别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员工不知道的我们要知道,员工知道的,我们要比他们更准确。 第二堂课职业化形象。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个人的形象代表着单位的形象,职业形象决定职业命运。塑造职业形象的关键是得体合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职场礼仪,微笑是展现职业形象的最佳名片。本人一直要求自己要有卓越的形象价值,也遵循人际交往中的魔鬼数字“73855”,即人的印象形成=55%外表+自我表现38%+7%语言。经过这次的培训才知道,自己离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扬长补短,再接再厉。 第三模块:职业化的态度。这个板块中,印象最深刻,以后也会指导自己工作的一句话是:要努力工作更要用心工作,认真工作是把事情做完,用心工作是把事情做好,要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得无可挑剔!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5篇

职业化培训心得体会5篇 学习《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心得体会 通过对《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的学习,使我对职业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深了对职业化的理解。对我对职业化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感觉对实际工作指导帮助很大。以下是我在这次职业化学习的一点心得: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使广大员工在思维观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道得品质、言谈举止、礼仪形象等各个方面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行为养成习惯,实际上是从行为上要求我们做到职业。最终达到从内到外 __地提升员工职业化素养的目的。 职业化的养成与塑造具体包括: 第一堂课职业化的工作技能 简单通俗的说,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就是指看起来像个做事的样子。产品都是大同小异,就像我们酒店行业,硬件设施都无多大差别,关键是我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及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技巧,而这些我认为都可以称作为职业技能。其实真正的差异化是人,这也正是差

异化的价值所在。我们只有塑造、提升达到真正的自身的职业化的工作技能,才更能让顾客感受超出期望值,才能让顾客惊喜,从而达到我们服务的目的----创造忠诚的客户!特别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员工不知道的我们要知道,员工知道的,我们要比他们更准确。 第二堂课职业化形象。 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就是看起来像那一行的人。个人的形象代表着单位的形象,职业形象决定职业命运。塑造职业形象的关键是得体合度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职场礼仪,微笑是展现职业形象的最佳名片。本人一直要求自己要有卓越的形象价值,也遵循人际交往中的魔鬼数字“73855”,即人的印象形成=55%外表+自我表现38%+7%语言。经过这次的培训才知道,自己离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扬长补短,再接再厉。 第三模块:职业化的态度。这个板块中,印象最深刻,以后也会指导自己工作的一句话是:要努力工作更要用心工作,认真工作是把事情做完,用心工作是把事情做好,要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得无可挑剔! 积极的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岗位可以平凡,态度不能平庸,态度是最有效的竟争力,把工作当作一种爱好去完成,三心二意会失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 B.教师 C.校长 D.教务主任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专门化职业 D.专门化职业 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 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 B.培根 C.卢梭 D.拉萨儿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 B.合理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 B.教师自身的条件 C.学习的内容 D.学生的能动性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 B.心理医生 C.管理者 D.传道者 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职业理念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本题答案] B试题解析:贯彻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专业发展得基石就是()。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协调合作 D.反思经验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教师专业发展得基石就是终身学习,教师学习就是生存与发展得重要手段,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就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与适应职业得必由之路。 3现代学生观坚持()。 A.以人为本 B.以教材为本 C.以课堂教学为本 D.以教师为本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 现代得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得教育理论思想。 4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得巨大动力就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得专业理想就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得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得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得目标,就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得巨大动力。 5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得标志就是教师得()。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本题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得专业情操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得价值评价

得情感体验,它就是构成教师价值观得基础,就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得重要因素,也就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得标志。 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得(),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民族差异 本题答案] C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得核心理念就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得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得目标。 7活动课得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 A.抽象知识 B.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 [本题答案] C试题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得实际操作,即从“做中学”,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生动得直接经验。 8“行教”就是指用教师得()教育影响学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养 C.思想观念 D.实际行动 [本题答案] D试题解析:“行教”突出得就是教师得实际行动在学生中得示范性影响。 9以下叙述错误得就是()。 A.考试与素质得关系就是对立得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得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得课本内容与各种升学资料得死记硬背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考试与素质得关系并非就是对立得,考试就是帮助评价素质教育质量得手段之一,但不就是唯一得评价手段。 10人获得全面发展得根本保证就是()。 A.先进得社会制度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脑体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本题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人获得全面发展得根本保证。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教师的职业理念

教师的职业理念 教育观 基本要求 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他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 3、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在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2、优化教育方法,贯彻启发式 3、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4、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论述题)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3、尊重热爱学生 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责任(任务)与价值 责任: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任务: 1、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 2、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3、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价值: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 2、教师是人来灵魂的工程师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合计78分;《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推理、信息处理、阅读理解、写作者四个部分,合计72分,满 分150分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而综合素质的题型和题量都相对固定,所以每一年的难度都比较一致。 综合素质上职业理念的知识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子模块。 1.教育观 首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观。教学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倡导发展性评价;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 2.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正处于发展 过程之中。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责权的主体。 3.教师观 首先是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其次是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 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要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这一部分知识点会考察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所以要牢记。 【考题再现】 1.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解析】A。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指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 得敷衍塞责,故答案为A。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教师职业理念

材料分析1: 小学新教材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代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富有爱心是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有了爱就有教育。(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爱和严格要求并不矛盾;教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等于简单要求;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材料分析2: 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问题:

中学 《综合素质》最新版本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1.此文档只是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提要,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大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必背)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以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是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公正: 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 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教资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本身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的看法和态度。教育观的精神实质: 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全面发展教育 特性: 1.全体性 2.全面性 3.主动性 4.和谐型 5.充分性 6.可持续性 德国—席勒—《美学书简》首次提出美育 中国—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 体(基础) 智(根本)——-德(灵魂,统帅)——劳(途径) 美(动力) 途径: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主渠道) (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三)学生集体 (四)上述三大途径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 目标 实施策略 a)正确处理诸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b)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c)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潜能。 d)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e)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 本质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主体性 (4)发展性(5)开放性(6)基础性(7)能动性 内涵: 1.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两全两发展,创新与实践。)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什么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得发展与社会发展得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得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得,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得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得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得教育。 (二)素质教育得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就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就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得大门。 2.基础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得就是“基本素质”而不就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就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得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就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得需要,而不就是眼前得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就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得指导、 7.终身性 由于素质得形成与发展贯穿人得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三)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得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得人才观 (3)树立全面得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得课程体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得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得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她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得过程评价。 5.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促进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 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与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 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得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与作用上得瞧法。

什么是职业化行为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什么是职业化行为规范 篇一:什么是职业化 什么是职业化 “职业化”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对于我们研究这个领域的来说是机会,对于想要这方面有所学习的人则可能造成很大的困扰,比较有代表性概念或定义的包括: *职业化的传统概念:按时上班,听老板的话,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新时代的职业化概念有三个核心:客户、职业化和职业生涯。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讲包括: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职业化,老板用打工的心态决策,老板不要做员工的事情。员工用老板的心态打工,员工不要想老板的事情。” *“我认为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分三

个部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三者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在职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是职业化意识,对自己在企业里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责非常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其次是职业品格,即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把事情做好的毅力和决心;第三是职业能力,即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好的能力。这些概念大部分是曾经抽出过时间研究过“职业化”,或者通过很多年工作经历得出的“体会”,很有代表性但不足以成为定义。我们对“职业化”是什么的看法是: 职业化,就是要具备成熟的职业理念和心态,掌握并熟练应用高效的职业化方法和技能以及职业化工具和资源,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礼仪,以提升执业能力,提高工作效能。 理念和心态,包括积极主动、永不放弃、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规范意识、服务意识 方法和技能,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科学工作、有效沟通、关系管理、压力管理、会议管理、商务演讲、商务写作, 形象和礼仪:包括各种商务场合应该表现出来的专业形象和礼仪 整个职业化的体系呈现成为一种“树形”结构,最重要的“根部”就是职业化的理念和心态,“干部”是职业化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考点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省心缺憾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目的。(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馆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