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选择题题库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选择题题库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选择题题库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职业理念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协调合作

D.反思经验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终身学习,教师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3现代学生观坚持()。

A.以人为本

B.以教材为本

C.以课堂教学为本

D.以教师为本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现代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思想。

4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5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的()。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

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

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民族差异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7活动课的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

A.抽象知识

B.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即从“做中学”,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生动的直接经验。

8 “行教”是指用教师的()教育影响学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养

C.思想观念

D.实际行动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行教”突出的是教师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的示范性影响。

9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考试与素质的关系是对立的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考试与素质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考试是帮助评价素质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

10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脑体结合

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11在五育中起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德育。

12在学校工作中,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最主要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D.学生集体组织

[本题答案]A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教学是时间最长、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最主要途径。

1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素质教育运动。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体现。

14素质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中()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教育目的的调节性的

特点。

A.片面发展

B.应试教育

C.高分低能

D.重智轻德

[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应试教育。

15培养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我国关于素质教育或教育改革的若干文件中都规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6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 ?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素质教育。

17针对传统教育的“一刀切”,素质教育应该立足于()

A ?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全体学生发展

D.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个性发展。

18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自主发展。

19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培养创新精神。

20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B.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C.素质教育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D.素质教育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素质教育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2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

A.以学生为本

B.以教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课程为本[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师的具备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学生科学教育的引导者,促进者,启蒙者,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观察了解学生,收集各种信息。

22最早提出教师要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是前苏联的()。

A.加里宁

B.列宁

C.凯洛夫

D.赞可夫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最早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的这句话使教师这一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无与伦比的崇高。

23可用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规范、价值观的教育定义属于()。

A.约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纲领性定义

D.操作性定义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

的方法。教育研究中,下操作性定义可以用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行动规范、价值观的教育定义。

24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A.效标关联效度

B.预测效度

C.构想效度

D.内容效度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心理学上,效度可分为效标关联效度、预测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等。其中,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内容效度。

25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美育就是“育美”

B.美育又叫美学教育或审美教育

C.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D.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升华,为全面发展提供审美保证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

26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本题答案]B全体学生。

27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个性发展。

2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A.专门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独立的社会职业

D.非专门职业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专门职业。

2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意思是教师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这说明

教师必须扮演()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示范者角色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传道者角色。

30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服务者角色。

31下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B.改革课程结构体系,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为综合的课程结构

C.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D.降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本题答案]D试题解析:降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作用。

32在当代,我们要树立()的学生观

A.以人为本

B.以学生为主

C.全面发展

D.完整

[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以人为本。

3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本题答案]B试题解析:社会。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具有社会人的共同特点。

34 “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A.可塑性

B.发展性

C.能动性

D.向师性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能动性。

35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可塑性。

36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专门职业。

37教师劳动中“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本题答案]A试题解析:示范性。

38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平等关系

[本题答案]C试题解析:专业素养。专业素质即职业素养或专业要求,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素质、教育专业素养、人格素养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职业理念之三观

职业理念之三观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重点第一章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教育观,以人为本学生观,终身学习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考察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 一(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美国哈弗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尤其应该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能仅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二( 素质教育观的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三( 中学素质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包括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的关键阶段,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进到学校来,进到班级中来。 2. 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存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改革课程知识拓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河北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教师观 第三章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 (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讲课讲稿

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又受人们对教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观: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 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核心部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发展、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成为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 时代特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纵向——幼儿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横向——普通、职业教育 《决定》的产生标志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1999.6.29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化;造就平等公民;培养个体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和态度 (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②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③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中 ④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⑤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教育目的、对象、方法、学生评价、教学内容、能力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途径 第二节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 概念: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道德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在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②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者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成长。 (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根本属性:以人为本。 (五)中学生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自控能力较差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 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 B.教师 C.校长 D.教务主任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专门化职业 D.专门化职业 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 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 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 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 B.培根 C.卢梭 D.拉萨儿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 B.合理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 B.教师自身的条件 C.学习的内容 D.学生的能动性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 B.心理医生 C.管理者 D.传道者 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上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合计78分;《综合素质》下包括逻辑推理、信息处理、阅读理解、写作者四个部分,合计72分,满 分150分报告分数120分,折合分70分及格(卷面分数要确保达到96分以上考试就没问题)。而综合素质的题型和题量都相对固定,所以每一年的难度都比较一致。 综合素质上职业理念的知识包含,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子模块。 1.教育观 首先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观。教学应该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倡导发展性评价;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情 感体验。 2.学生观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正处于发展 过程之中。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与成人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责权的主体。 3.教师观 首先是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其次是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 调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在对待自我上,强调教师要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这一部分知识点会考察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所以要牢记。 【考题再现】 1.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解析】A。教师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指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 得敷衍塞责,故答案为A。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中学 《综合素质》最新版本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1.此文档只是材料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提要,至于其他章节知识点请看书,并理解。 2.《综合素质》大题主旨:往好的方面答就对了。 3.表格中加粗字体为复习重点和主要题型。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必背)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以充分满足。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客观要求是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教育公正: 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 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考点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省心缺憾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目的。(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馆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什么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得发展与社会发展得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得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得,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得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得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得教育。 (二)素质教育得特征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上,就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狭义上,就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得大门。 2.基础性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得就是“基本素质”而不就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就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得知识与能力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素质教育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就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得需要,而不就是眼前得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6、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就是素质教育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得指导、 7.终身性 由于素质得形成与发展贯穿人得一生,因而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特征。(三)实施素质教育得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条件 (1)树立系统得教育观 (2)树立多元化得人才观 (3)树立全面得教育质量观 (4)树立学生主体观 2.建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得课程体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环节 (1)要有多样性。 (2)要有时代性。 (3)要有实用性。 (4)要有个性。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得思想性。 (2)多角度贯彻启发性原则。 (3)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素质教育评价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得重要保障 (1)建立科学、全面、系统得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改进评价技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评与她评相结合。 (3)加强课堂教学得过程评价。 5.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促进素质教育得重要手段 (1) 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3)加强建设课余文化,丰富学校校园生活。 (4)创造与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 二、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得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位置与作用上得瞧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中学综合素质大题必背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 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

1.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題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李甚 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蚂蚱也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2013年下)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值得学习的,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材料中教师在一个同学发现蚂蚱并通过自己判断是公蚂蚱的时候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对他一笑置之,而是表示赞赏,践行了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的理念。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在上科学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在一个同学踩死蚂蚱大家都在声讨他的时候没有过分严格批评学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蚂蚱,通过实际行为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给大家上科学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 2.在一节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都觉得这个问題太简单,哄堂大笑,刘明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題。胡老师见状,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同学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2.素质教育贯穿于()。 A.中小学教育 B.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C.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 D.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3.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 A.素质教育观 B.教育目的观 C.教育方法观 D.教学组织形式观 4.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D.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有()。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A.??? B.??? C.??? D.???? 6.()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B.全面发展 C.面向全体学生 D.个性的发展 7.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 A.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B.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 C.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D.促进心理成熟化 8.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的培养。A.创新精神 B.创新能力 C.应变能力

D.实践能力 9.素质教育的外延是()。 A.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B.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终身教育 10.()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A.1997 B.1998 C.1999 D.2000 11.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C.《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2.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是()。 A.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B.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C.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D.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