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Zhanna Zayonchkovskaya )是俄罗斯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移民人口分析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她还担任独联体被迫移民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独联体和波罗

的海国家移民研究委员会主席。

她已出版数种关于前苏联、俄罗

斯和独联体移民的著作。Email :frncenter @mail.ecfor.

rssi.ru 导 言

现在距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已过去了

10年,苏联解体也已8年。这期间诞生了

15个新的独立国家,其中的12个组成了

独立国家联合体(CIS )。昔日的政权和社

会制度已经土崩瓦解,设定的新目标是市

场经济、言论自由、迁徙自

由、保障人权等等。社会局势的动荡导致了民族主

义、种族冲突和内战,并且

产生了大量难民和流民。所有这些势头的发展,在

整个前苏联境内引起了移

民模式的变化。前苏维埃共和国大多转变成为民族国家。这些国家里的人很快分裂成

“我们”和“他们”———“国

家以之命名的”人口和国

家不以之命名的人口。种

族因素被看得极重,前移民及其后代回归

故土,成为主要的移民潮。

生活在由苏联分化成的其他国家的那

些俄罗斯人,担心他们的就业权利、公民身

份、养老金和继承权等等没有保障。前苏

维埃共和国在宣布独立后,大多要求使用

国名民族的语言,那些俄罗斯人因之被边

缘化。这些重要因素驱赶着他们回归故

土,通常是与边境那一边的亲戚团聚。早期变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急剧膨胀,生活费用提高,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工业生产值下降了一半,投资额缩减了2/3。已登记的失业人数达到350万,人们的实际收入一落千丈。独联体的每一个国家都各自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政权建设,选择建立自己的政体。但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了民主化和自由化,扩大个人权利、

个人自由(包括迁徙自由)和广义私人财产权。所有独联体国家都已签署或准备签署关于移民和人权问题的

国际公约及协议。独联体人民获得了这些自由,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批人口失业时,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新机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新环境里活了下来。出国旅行、往返贸易、劳务移民和自由市场使人们能够自由外迁,从而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生活水平。私营企业和私有土地的迅速发展,商业和私人金融交易,极大地改变了劳动市场,新增了不少工作机会,包括出国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其变得更有活力更多样化。

本文将考察独联体各种移民流动———诸如被迫移民、非常规移民、劳工移民,以及各类族群包括以前被逐民族的回归等等———的规模、构成和主要流向。移民现象反映了独联体发生的种种急剧变化,它是前苏联社会目前境况的一个晴雨表。

移民流动

苏联解体之后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和大量滋生的社会矛盾,致使移民的数量大为减少。俄罗斯的移民总数(即入境人口和出境人口的合计)大约减少了一半:从1989年的1280万减至1998年的590万。发生武装冲突的地区,移民人口更急剧下降,如亚美尼亚的移民减少了90%(IOM, 1997)。最近几年,前苏联境内各地的移民人数都减少了。

1980年代,也就是苏联存在的最后10年间,奔向俄罗斯是移民的主潮,几乎占了净迁入人数的3/4。其他有吸引力的国家是乌克兰(占15%)和波罗的海各国(占10%)。大多数移民出自中亚地区(占净迁出人数的40%)、哈萨克斯坦(占约30%)和外高加索地区(占约30%)。一般而言,移民趋势随地区劳工和人口状况的差异而变化,总趋势是从人口增长率高的欠发达农业国家,迁往人口增长较慢、经济发展和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1990年代,也就是苏维埃制度逐渐解体的那些年,过去对迁移影响最大的那些因素———都市化、劳动市场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已失去了一些作用。最近10年的独联体移民带上了被迫的性质,流动方向却和以前大致相同。俄罗斯仍是独联体大多数移民的目标,吸引力甚至比从前更大了。独联体各国的出境移民有2/3—3/4去了俄罗斯,只有白俄罗斯是个例外①。俄罗斯人首当其冲,其次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他们积极参与了几个世纪前俄罗斯帝国和后来苏维埃时期的扩张,现在要返归故土了。独联体内非斯拉夫国家向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移民量,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里的经济形势,以及这几个国家是否愿意接收大量移民。

90年代中期,俄罗斯接收移民的数量显著增加,成为独联体中惟一的移民接收国,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入境移民则锐减。乌克兰在90年代早期对移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原来住在俄罗斯的乌克兰人担心失去乌克兰的公民身份,有将近一半返回了乌克兰,在俄罗斯北部尤为突出(见表1)。

苏联垮台之后,从独联体各国迁入俄罗斯的移民量一直保持原有水平,只在90年代末稍有减少。而同期从俄罗斯迁往独联体其他各国的移民,则比1989年(入境移民开始减少的那一年)少415倍。在苏联解体之后,1992—1998年间,俄罗斯的净移民量达到350万,而1976—1990年间则是240万。

从斯拉夫国家向中亚、外高加索和波罗的海国家的移民潮曾经非常规律,现在却变得星散零落。俄罗斯与独联体非斯拉夫国家及波罗的海国家的移民交换已经成为一边倒(见表2)。乌克兰与这些国家也有少量移民交换。1997年,白俄罗斯是惟一从所有的独联体国家和波罗的海各国接收移民的国家,人数却非常少。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其他国家都是外迁大国,相互之间也仅有少数移民流动(表2)。这种移民交换不对称到了反常的地步,说明独联体内部关系依然紧张,经济危机愈发严重。 

俄罗斯与斯拉夫各国之间的移民交换则较为平衡。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之

29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表111992—1998年独联体各国的净移民量(千人)

国 家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2—1997/1998

俄罗斯1764308105023443532852900 

独联体西部

白俄罗斯5432-3-91520127 

摩尔多瓦a-37-15-15-17-16-10a--110 

乌克兰28849-143-95-131-82-77-191 

外高加索地区

亚美尼亚28-12-14-11-9-9-7-36 

阿塞拜疆-61-58-49-45-40-28--281 

格鲁吉亚-45-30-32--12-0.5--119.5

中亚地区

吉尔吉斯斯坦-77-120-51-19-11-7-5-290 

塔吉克斯坦-142-2-41-32-14-16--247 

土库曼斯坦-148-9--17-17--49 

乌兹别克斯坦-75-54-139-89-50-48--455 

哈萨克斯坦-179-203-409-243-208-291-203-1736 

资料来源:1992—1994年:《独联体经济》,CIS Statkomitet,莫斯科,1995年,第66页。1995—1996年:《独联体人口与生活状况》,CIS Statkomitet,莫斯科,1998年,第31—88页。1997、1998年:独联体各国官方数据。

1998年:初步统计数据。

a未包括列沃别列日内运河(西岸)地区的数据。

间频繁的迁移在90年代从未中断过。斯拉夫各国联系紧密,政治矛盾、经济隔阂或行政限制都未能分隔它们。这种纽带可能成为保障独联体今后稳固的最可靠因素。

表211997年独联体各国之间的移民(千人)

国 家入境移民出境移民净移民量俄罗斯582.8149.5433.3独联体西部

白俄罗斯28.49.419.0摩尔多瓦a 6.19.5-3.4乌克兰101.6138.5-36.9外高加索地区

亚美尼亚 2.28.1-5.9阿塞拜疆 6.517.5-11.0格鲁吉亚 4.527.7-23.2中亚地区

吉尔吉斯斯坦12.715.5-2.8塔吉克斯坦 3.227.4-24.2土库曼斯坦 4.020.0-16.0乌兹别克斯坦 4.242.0-37.8哈萨克斯坦35.5239.3-203.8

资料来源:格鲁吉亚和塔吉克斯坦的移民数是作者

根据相关独联体国家的统计资料估算

的。其他国家的移民数根据各国的国家

统计资料。

a未包括列沃别列日内运河(西岸)地区的数据。

独联体的移民结构极不稳定,常随后苏联空间的“热点”转移。90年代初,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外迁移民最多,90年代中期是外高加索各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最近又是哈萨克斯坦,都产生了大量的移民(表1)。1994年,人们看好俄罗斯迅速发展的市场结构,大批移民涌向俄罗斯。然而,被迫迁移仍是俄罗斯入境移民的主流。这一移民潮很快就减弱了势头,到1995年已经很低落了。车臣战争对此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原因则是俄罗斯长期拖欠工资和退休金,致使生活困苦。

1997年6月,塔吉克斯坦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签署民族和解协议,结束了内战。其他冲突地区也签署了和平协议。这一年俄罗斯也相对稳定,没有武装冲突,生产下滑趋缓,国家的大部分债务———如拖欠的工资和退休金———得以偿还,通货膨胀率下降。1997年从其他独联体国家进入俄罗斯的移民中,只有13%将种族冲突列为迁移的主要原因。总体形势不错,但独联

39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体国家之间的移民交流仍在减少。1997年登记的独联体国家间移民只有795500人,是1989年的1/4(CIS Research Centre on Forced Migration,1999,15)。

移民人数持续下滑,最好的解释就是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变化。改革初期劳动市场出现许多新机会,曾经强烈刺激了向俄罗斯的迁移,然而这些机会很快被大批入境移民用尽。移民劳工主要从事私人贸易和小买卖,这些领域现已达到顶峰,有限的市场已经饱和。由于国民经济的投资低靡和生产萎缩,劳动市场没有创造出新职位。1998年8月,卢布贬值3/4,标志着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开始,俄罗斯失去了过去在独联体中的领先地位。此前俄罗斯的平均工资高于其他独联体国家,现在却远远低于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几乎与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相等(CIS Research Centre on Forced Migra2 tion,1999,204—208)。1998年9—12月间,从其他独联体国家迁往俄罗斯的移民减少了30%。俄罗斯政治紧张加剧,达戈斯坦地区发生武装冲突,1999年9月几个城市发生爆炸事件,现行行政管理也障碍重重,如公民身份难以取得,居留和购买财产的登记手续繁复,入境移民无疑要受到这些困扰(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2 thropology,1998)。

苏联垮台之前,俄罗斯吸引着各共和国所有当地民族向那里迁移。这种移民模式一进入90年代就被打破了。除亚美尼亚人之外,其他外族人纷纷逃离俄罗斯。原因之一是前苏联各共和国之间武装力量的分割。然而1993年出现逆转,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各族移民又涌向俄罗斯。1997—1998年间,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移民再次迁出俄罗斯;最近又加上了白俄罗斯的俄族移民。从1993—1998年,从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进入俄罗斯的各族移民达7214万,其中有2619万乌克兰人,215万白俄罗斯人,2217万亚美尼亚人,715万阿塞拜疆人,415万格鲁吉亚人,418万中亚地区人,119万哈萨克人,112万摩尔多瓦人,313万波罗的海各族人。

进入俄罗斯的移民人数回升,尽管远远少于80年代,但毕竟说明外族人对俄罗斯的信心正在逐渐恢复。来自外高加索地区的移民大多是非斯拉夫族和当地“国名”民族。1997年从亚美尼亚进入俄罗斯的移民中,亚美尼亚人占85%,而俄族人只占6%。来自阿塞拜疆的移民中,4615%是阿塞拜疆人,10%是亚美尼亚人,20%是俄罗斯人。来自格鲁吉亚的移民也比例相近:23%是格鲁吉亚人,33%是外高加索地区其他民族的人,俄罗斯人仅占26%。

移民的年龄结构也在变化之列。年轻移民的数量减少了。进入俄罗斯的独联体移民,超过30岁的约占一半,而过去只占30%。迁移的“老龄化”是近期经济形势剧变的结果。一般而言,年轻人最好动,是移民的主体。但眼下时世艰难,较大年龄、拖家带口的人受民族冲突的影响,倒更愿意迁到另一个国家,以让家人有一个较可靠的环境。打算离开中亚或哈萨克斯坦的俄族人,有1/4说他们的子女在现居住地没有前途(Vitkovskaya,1999,163)。这种极端艰难的环境迫使人们迁往其他国家,因此我们认为独联体内部这类迁徙大多可视为被迫移民。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行也极大地推动了独联体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移民。官方统计数字说明,前苏联并没有像一些观察者所担心的那样,向西方国家大规模移民。从独联体国家离境的移民并不多,甚至有减少的趋势。自1990年以来,共有76万人获官方批准,永久离开俄罗斯,其中1990—

49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1995年大约每年10万人,1998年仅有612万人。1991—1995年间,独联体国家外流移民的总数是每年30万人,1996年25万人,1997年大约22万人。从俄罗斯出境的移民以德裔和犹太裔为主,他们大多流向德国(1997年占55%)、以色列(占119%)和美国(占12%)。德裔移民是从独联体国家出走的最大族群(占35%),其次是俄罗斯人(占26%),再次是犹太人(占14%)和乌克兰人(占11%)。然而移民的实际数字要远远高于官方的报道。许多非常规移民从独联体国家得到留学、旅游或访问的签证,隐藏了他们要留在国外的真实打算。然而,尽管缺少可靠的数据,我们仍可以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外迁的情况。

从独联体境外迁入独联体各国的移民,得到合法永久居留权的不多。独联体各国政府一向对外来移民持消极态度,很少给他们永久居留的身份。到1998年初,仅有15642名外国公民获得在俄罗斯永久居住的许可,而独联体外来移民的实际数字要比已注册的高出几倍。据俄罗斯内务部的记录,1992—1997年,11117万外国人从独联体之外进入俄罗斯,停留了1年或1年以上。

回 归

独联体内最强大、最主要的移民潮是说俄语人口②向俄罗斯的回归。这种回归大多是被迫的,迫于战争、种族冲突、侵犯人权等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首次外迁是在几个世纪之前,作为俄罗斯帝国殖民扩张政策的参与者。然而,俄罗斯移民进入非斯拉夫族共和国的最大浪潮则是在1960年代,其原因是迅速的都市化。大多数移民迁往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外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坦和摩尔多瓦尤其是这种情况。而俄罗斯人大量迁入波罗的海各国,以及所谓的“俄罗斯化”政策,并不是由于当地人对城市和工业生活准备不足,而是由于那里工业高度发展但人口增长率低,以及苏联的军事政策。俄罗斯农村生活水平不高,也加剧了俄罗斯人向非俄罗斯地区的迁移。移民大多来自乡村地区。

后来,苏联各共和国的非俄族本地人能力见长,心理上也做好了准备,足以从事主要由俄罗斯人把持着的各种工作。他们站在民族立场上,自觉、自信地要求成为当地劳动市场的主角。于是工业人口中非俄族所占的比率增加了。俄罗斯的就业结构还受人口因素的影响。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人口爆炸和本地劳动力的激增,导致了城市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

俄罗斯白领工人和专业人员首当其冲,被当地人取代。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各行业每1万名就业者中吉尔吉斯人与俄罗斯人的比例如下:学者和大学教师,197∶105;艺术家和作家,129∶67;医务工作者,205∶98;律师,38∶16。然而建筑工程和蓝领工作岗位上,仍以俄罗斯人为多(G inzburg et al., 1993)。俄族人返归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有另一个原因,即这两个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条件对说俄语的人有利。

俄族人复归故土的过程,事实上始于更早的时期,不过因苏联的解体而加速了(Zayonchkovskaya,1995)。60年代初就开始有许多俄族移民从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回到俄罗斯,这种回归持续到70年代,并且扩大到中亚地区。到80年代,独联体内只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各国还允许俄族移民进入。1989年有2530万俄族人(占俄族人口的1815%)居住在俄罗斯以外苏联各地,其中50%在乌克兰,25%在哈萨克斯坦,13%在中亚地

59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来自阿布哈兹的格鲁吉亚难民。Bernard Bisson摄影/Sygma供稿。

区,618%在波罗的海各国,311%在外高加索地区,212%在摩尔多瓦。

新政治现实的发展和旧常规体制的崩溃,暴露了主要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俄族人在其他独联体国家生活惨淡。这一族群与俄国长期以来的帝国政策相联系,独联体各国的民族精英最先要废除的就是这种政策。由于近期俄族人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受到侵犯,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俄语的使用受到限制,他们被解除了行政管理和白领职位,在私营部门的活动也受到限制,许多人纷纷回归。

独联体多数国家不承认双重国籍,俄罗斯境外的俄族人便很难选择了。他们如果持俄罗斯国籍而留在现居住国,则权利受到多方限制,两国政府都认为他们不忠诚。如果他们决定成为某一独联体国家的公民,则会与俄罗斯疏远。俄罗斯有关公民身份的严苛法律,也使问题难上加难。非俄罗斯公民很难得到居留许可或难民身份。苏联国家体系崩溃之后,俄罗斯境外的俄族人失去了原来国家部门的依靠和苏联军队的承诺,其身份危机愈加严重了(Olimova,1999)。

俄族人的回归很受俄罗斯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1996年车臣战争之后,回流的俄族人减少了1/3,而进入俄罗斯的其他民族移民只减少了16%。1990—1998年间,散居在前苏联其他地方的俄罗斯人,因大量回归而减少了280万。

69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离开非斯拉夫国家的俄族人总数要更多,因其中有些去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发生武装冲突的国家,俄族人大量减少:塔吉克斯坦和亚美尼亚一半以上的俄族人离境(表3)。从摩尔多瓦迁出的俄族移民较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俄族居民分别减少了1/4。波罗的海各国约有10%—13%的俄族人离境。

哈萨克斯坦也有较大比例的俄族人迁出。1994年,1/5的俄族居民打算离开哈萨克斯坦(Gudkov,1995),1997年是1/3。回归俄罗斯祖国的还有一些非俄族人,如鞑靼人、巴什基尔人、达戈斯坦人和奥塞梯人等,约占入境移民的10%。

中亚地区和外高加索地区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俄罗斯人和其他外族人在这些国家已无空位可就。然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经济上与俄罗斯休戚相关,那里的俄族人不会大批迁离。1990—1998年间,乌克兰的俄族人只减少了218%,白俄罗斯则不到2%(表3)。一些政治家担心俄罗斯境外2500万俄族人全数返回,而事实证明,实际返回的人数要少得多。返回俄罗斯的说俄语移民总共约500万人。

在说俄语人口从独联体其他国家回流的同时,其他族群也在纷纷还乡。90年代初外高加索地区族群间的领土争端,造成了大量移民。那里的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和格鲁吉亚人相继返回故土,也有不少人迁移到俄罗斯或其他国家。然而这类迁移在摩尔多瓦并不突出(Moshnyaga, 1999)。在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发生武装冲突的地区,一部分移民返回了他们在中亚的故乡。土库曼斯坦近期就接纳了许多来自阿富汗的土库曼人。哈萨克斯坦的国家政策是欢迎从独联体国家、蒙古和其他国家迁来的哈萨克人。1991—1997年间,哈萨克斯坦接收了1614万哈萨克族回归者,其中913万来自独联体国家,6125万来自蒙古(Sadovskaya,1999,124)。1997年,独联体回归移民的总数约有50万,其中3/4是俄罗斯人,10%是乌克兰人,3%是白俄罗斯人,1%是哈萨克人。

可惜回归不一定解决回归者的认同危机。移民迁到新地方,又有了新问题。他们大多已数代居住在迁出国,或是在那里生活多年,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返回历史上的故园,发现理想与现实间存在着差距。回归者遭遇许多法律上的障碍,而祖国给他们的帮助微乎其微。俄罗斯回归者是这样,而处境最艰难的也许是数年前从阿塞拜疆迁回亚美尼亚的亚美尼亚人。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会说亚美尼亚语,而且不得不面对当地贫穷的生活条件。

被迫移民

独联体各国移民的很大一部分是武装冲突和种族歧视的受害者。1997年底,靠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UN HCR)救济的难民达340万人,其中差不多一半住在俄罗斯,1/4住在阿塞拜疆,12176万人是无国籍者,2218万人是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场大灾难中逃离的生态难民(UN HCR, 1998,20—21)。

以难民或被迫移民的身份从独联体一国到另一国的人,总共有150多万③。这些人中的2/3集中在俄联邦。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各收容了15%。流民的人数要更多,独联体内估计有180万人,其中39%是塔吉克斯坦内战的牺牲品,35%是亚美尼亚人与阿塞拜疆人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武装冲突的牺牲品,11%是从奥塞梯人与印古什人冲突地区和车臣逃出来的,15%是从格鲁吉亚奥塞梯人与阿布

79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表31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俄族人

国 家

俄族人口1990—1998年向俄罗斯的净迁移

千人占人口的百分比%千人百分比白俄罗斯134213.224 1.8

摩尔多瓦56213 519.1

乌克兰1135622.1306 2.7

外高加索地区

亚美尼亚51 1.62956.9

阿塞拜疆392 5.617845.4

格鲁吉亚341 6.314843.4

中亚地区

吉尔吉斯斯坦91721.521123 塔吉克斯坦3887.621455.2

土库曼斯坦3349.58224.6

乌兹别克斯坦16538.340724.6

哈萨克斯坦622837.8100616.2

资料来源:1989年苏联人口调查,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

哈兹人冲突地区逃出来的。1/10的塔吉克斯坦居民、1/7的阿塞拜疆居民被迫逃离家园。

塔吉克斯坦的绝大多数国内流民已返回原居住地。其他国家则进展缓慢。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流民只回去了10%。这类移民的回归有时因局势不明———处于“非战非和”的状态———而受阻,有时是因为冲突地区严重的种族歧视。还有些难民在家乡发生武装冲突时期流落到了其他地方。移民从俄罗斯返回的情况却很少。有些移民投入了同胞的怀抱,通常都融入当地社会,而不再返回祖国了。

移民大多生活窘迫,因为独联体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无法承担危机带来的重负,也不能提供所需要的援助。阿塞拜疆的流民,12万人住在28个难民营里,6万人住在山洞里,1万人住在旧火车的车厢里(Yunusov,1999,82)。被迫迁移者在申请补发丢失的证件,或申请国籍、居留证,申请补偿他们损失的财产,或请求正式承认他们的工作时,他们的权利经常受到侵犯。有些地方法规对移民极不公平,也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例如一些地方当局禁止移民住在大城市,而这与俄联邦法律是相抵触的。

独联体的外国难民和寻求避难者超过10万,其中绝大多数(9.46万)是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和阿富汗人。他们集中在与阿富汗接壤或邻近的独联体国家中,有一半人住在塔吉克斯坦。俄罗斯收容了3.3万难民(70%来自阿富汗、非洲和伊朗)。大多数独联体国家已经加入了关于难民地位的1951年联合国公约和1967年议定书。然而,独联体国家倾向于优先接收本民族的难民。独联体各国政府只在特殊情况下才给难民以援助。例如, 1999年初,只有352名非独联体难民得到俄罗斯的正式难民身份,哈萨克斯坦有440人,乌克兰最多,有3356人(IOM, UN HCR,1999)。

鉴于独联体国家被迫移民问题的严重性,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IOM)、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下属的民主制度与人

89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权办公室(OSCE-ODIHR)于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地方会议,探讨独联体难民和其他非志愿移居者的问题。这次会议制定了一个项目,打算在2000年以前搞一系列活动。该项目的后继活动包括对冲突地区给予人道主义援助、遣返和整合难民与流民。他们还资助了数项研究,并组织了一些咨询和研讨会,旨在制定各国移民法,并将之纳入国际体系。

非常规移民

独联体各国实行了自治,但前苏联时期的邻居还是那些。进入独联体比较容易,在独联体境内旅行可以畅通无阻,这些对非常规移民,尤其是瞄准西方的过境移民,很有吸引力。过境的路线,一般是经中亚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或摩尔多瓦,然后去东欧或西欧。

非常规移民大多是难民或前苏联大学的学生,也有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合同工,签证已经过期,却又不愿回国。跳蚤市场和街头的小贩(大多是中国人或越南人)也可归入这一行列。从阿富汗进入独联体的非常规移民数量最多。独联体境内非常规移民的总数约在100—150万人上下,其中70—100万人住在俄罗斯(Regent,1999,18)。

在俄罗斯进行的几项研究表明,进入俄罗斯的非常规移民中约有3/4是过境移民。其中约2/3是经其他独联体国家进入俄罗斯的。大多数过境移民以合法方式进入俄罗斯,如旅游、私人或公务访问以及留学,而隐藏了真实意图。1/3的入境移民得靠行贿才拿得到签证。入境移民中约有一半人希望留在俄罗斯,1/5打算继续西行(IOM,1994;Ivanova,1997,47—54)。

独联体的人见惯了大举外迁,大批移民流入却还是件新鲜事,目前尚无法律机制规范非常规入境移民。一些移民没有得到居住和工作许可,却在独联体生活多年。一部分人———包括地方行政官员———感到移民简直成了外国入侵者。这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遗传,反映了苏联的封闭。例如,人们纷纷传说俄罗斯远东地区有200万中国移民,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俄罗斯与中国接壤的整个地区,中国人不过30万上下(Zayonchkovskaya,1999)。中国的官方统计数字更低:所有独联体国家中的中国人不超过30万(Tyan Chjohn, 1994)。俄罗斯官员正在协调正规入境程序(凭签证入境),这定然减少进入俄罗斯的非常规中国移民。

从独联体国家出境的非常规移民同犯罪行为有密切联系。独联体国家是从阿富汗经塔吉克斯坦毒品交易的中转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伊斯兰堡和卡拉奇空运到塔吉克斯坦,以私人或公务邀请为掩护,然后运到莫斯科或白俄罗斯,再运到西方。另一条路线是经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地区,使用伪造的难民身份证书。贩运毒品的是参与毒品交易的有组织犯罪网络———每个月有200多阿富汗人穿越塔吉克斯坦(CIS Research Centre on Forced Migration,1999,232)。与移民相关的另一种严重犯罪是从独联体国家拐卖妇女,从事色情交易。

被逐民族的回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大战期间,作为苏联国家政策的一部分,曾发生大规模驱逐整个族群的情况。外高加索、克里米亚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20多个民族被强迫离开家园,移居到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地区,其中有18世纪卡瑟林二世请来的伏尔加日耳曼人,也有居住在俄罗斯

99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远东地区的朝鲜人。被逐族群大多在50年代被恢复名誉,得以返回故土。

80年代后期,日耳曼人获准迁居德国。那时苏联境内的日耳曼人在200万上下,集中住在哈萨克斯坦(9517万人)和俄罗斯(8412万人)。1989—1998年间,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日耳曼人迁走了2/3,俄罗斯境内迁走了约40%。

对一些族群来说,50年前的驱逐至今仍是个大问题。例如克里米亚鞑靼族,他们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才获得回归的权利,至今处境困难。鞑靼族被驱逐以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已在克里米亚半岛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社群。鞑靼人的重新融合于是痛苦而缓慢(Pribytkova and Zholdasev,1998)。尽管如此,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近期已有25万多人(几乎一半)返回家园,乌克兰也开始授予他们国籍。

梅斯赫特土耳其人回归格鲁吉亚的梅斯赫特故乡,也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1989年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发生冲突,梅斯赫特大部分土耳其人迁移到俄罗斯和乌克兰,看人脸色过日子(K lynchenko et al.,1999;Mukomel and Pain,1997)。眼下欧洲议会正在讨论有关他们的回归问题。

劳工移民

经济不景气和广泛失业引发的劳工移民,是独联体内增长最快的移民潮之一。劳工移民常能缓解通货膨胀和收入下降,帮助人们免于贫困。它造就了一种新的非正式就业体系。大多数劳工移民是短期的非常规移民,从事商贸、建筑、维修、运输和其他服务行业。许多劳工移民一边在私人或国家部门有长期稳定的职业,一边在其他城市或国家找短期工作。在东道国挣的钱是许多难民和流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研究资料显示了当前劳工移民的规模。亚美尼亚自1992年以来有1/4的工作年龄段公民参与了劳工移民。家庭成员在国外挣的钱占家庭总收入的15%—22%。这些钱帮助许多亚美尼亚家庭渡过难关。在阿塞拜疆,家庭成员从国外寄回的劳动收入是全部外国投资的两倍。塔吉克斯坦有25万劳工移民在其他独联体国家工作④(CIS Research Centre on Forced Migration,1999,72,86,231)。乌克兰的基辅有27%、切尔诺夫斯基市有38%的家庭成员去了国外,其中90%具有短期劳工的性质(Pirozhkov et al.,1997)。

除俄罗斯外,独联体各国都是劳工输出大国。俄罗斯联邦是独联体境内劳工移民的主要接收国。许多俄罗斯企业乐于雇佣廉价劳动力,这给了它们在危机时期维持生存的机会。尽管俄罗斯失业率高,本地人口却拒绝低收入的工作。而劳工移民连最低贱的工作也干,于是成为俄罗斯劳动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独联体的劳工移民主要去了东欧、德国、希腊、土耳其和中国。独联体跳蚤市场的商贩们几乎走遍了所有国家,采购廉价商品,带回去贩卖。中国的商贩也川流不息,把中国商品带入独联体。

独联体移民中除了非常规劳工移民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合同工,总数在30万上下,大部分集中在俄罗斯。1998年俄罗斯的外来劳工移民约有25万人,来自119个国家,以乌克兰、中国和土耳其为主。土耳其劳工主要受雇于公共运输行业和承包全套建筑工程的土耳其公司。

高技能专业人员的迁移

独联体的出境迁移带有“人才流失”的

001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性质:出境移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要比独联体居民中相关的平均数高出一倍半。这种形势引起独联体各国政府的担忧。但有关研究显示,独联体各国之间的“人才流失”要严重得多(Tikhonov, 1996)。

近期的移民过程已经造成了前苏联人口构成与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独联体各国最活跃、质量最高的城市劳动力———高技能专家和商务人员———正在流失,这将导致国家生产潜力的枯竭。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等国的“人才流失”已成为民族灾难。亚美尼亚社会学家阿廖琼扬认为,亚美尼亚已经流失了整整一代能够振兴国家、改革经济的人才(Arutyunyan,1999, 72)。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外迁,也造成了劳动技术和生产因素的流失。俄罗斯的人才流向西方,又多少从其他独联体国家得到了补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流入,无疑将对俄罗斯进一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俄罗斯处于经济复苏和开始增长的阶段时尤其如此。

结束语

我们对移民过程的分析,已经揭示了苏联解体之后社会经济制度转型期间所发生的变化。新的移民模式已在整个后苏维埃的空间里形成。它们形式不一,历时各异,反映了多重决定因素的错综复杂。移民模式中既有大规模的移民回归,特别是俄语人口的回归,也有难民和国内流民的迁移。一些与前苏联时期不同的移民形式,是把移民作为后苏维埃时期经济危机中谋生的手段,如短期劳工移民和“往返移民”等等,它们显示了移民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李存山译〕

注 释

11本文大部分数据出自官方统计,但仅为推测。

独联体关于人员流动的官方记录不完整。前苏联实行的全民出生地户口登记制度(即所谓“propiska”),已在多数独联体国家废弃或松动,却还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新制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等国对入境的难民根本没有记录。摩尔多瓦的官方记录则不包括列沃别列日内运河(西岸)地区。

21俄语人口指以俄语为母语或主要语言的人口,除俄罗斯人外,还包括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和独联体其他民族的人。

31被迫移民指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各国因民族关系恶化,不堪忍受当地民族成员的侮辱、恐吓或其他歧视而被迫迁往他国的人。

41亚美尼亚的数据得自亚美尼亚统计委员会的官方出版物;阿塞拜疆的来自新闻报道;塔吉克斯坦的得自塔吉克斯坦劳动与就业部的官方出版物。

101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201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三种巨大的、出乎意料的移民运动出现在该地区:第一种,在该地区内部前所未有的跨国人口流动;第二种,地区外人员入境;第三种,过境前往西方的过境移民。这三种现象对正经历移民潮的这些国家有着直接的、有时是重大的影响,激发了它们政治上的特殊反应。

〔祝东力译〕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本文根据官方统计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考察了前苏联在90年代初解体之后独联体(CIS)移民模式的变化,并且分析了造成这些变化的种种因素。本文内容不仅包括独联体各国之间的迁移,而且包括它们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迁移。本文特别关注俄罗斯族和其他族群的回归、难民和流民的被迫迁移、劳工移民流、非常规移民,以及被逐民族的回归等等。

〔李存山译〕

从土耳其的过境移民

 看国际移民体制的政治学

 阿赫梅特?伊斯杜伊古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移民一直是西欧国家与土耳其的关系的显著问题。80年代和90年代,过境移民和难民庇护成为主要的迁移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土耳其境内的过境移民和难民群进行了考察,对土耳其与欧洲之间形成迁移、庇护和难民体制的更广阔的背景进行了评价,并将过境移民问题同正在发展的全球化联系在一起。本文还对过境移民与国际移民政治的联系进行了探讨,为此而认真考察了国际移民体制的政治方面。“体制”一词可宽泛地解释为一定利益运作并能够分配权力和利弊的一种规范系统。文章认为,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已经对国际移民活动在一种国际规范系统内的扩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张大川译〕

亚太地区跨国移民之动向

 罗纳德?斯凯尔顿

本文在叙述了古代亚太地区的人口流动现象后,主要关注近半个世纪的移民状况。移民的原因被归结为四种:目标国的移民入境政策;外部强权的干预;中东的发展;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自身的经济开发。从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讨论了最近以来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当前,亚洲移民的问题主要是全球化时代的主权受到挑战以及跨国社群的出现,还有非法移民也是亚洲政府特别关心的问题。情况表明,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经济衰退对该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甚微,跨国移民将继续成为亚太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之一。

〔祝东力译〕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际移民问题

 及最新趋势

 阿得兰提?阿得泊鞠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迁移具有多种形态,最常见的是地区内迁移,这些移民包括移民工人、非法移民、游牧民、边境工人、难民和高技能专业人员。由于该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的恶化,迁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非正常迁移增加、迁移路线多样化,移民中出现贩卖人口的现象。男性的迁移有选择且得到资助,女性自主迁

5

内容提要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论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一)

论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一) 摘要:国际移民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和社会现象,与全球经济形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国际人口迁徙数量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国际移民对接受国和原籍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在调整其移民政策的同时,趋向进一步放宽对技术移民的准入,政策趋于务实;为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协调,尽量减少或消除国际移民的消极作用,推动全球化朝有利于共同发展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对加强移民问题国际对话与合作持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国际移民;经济发展 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受关注程度已不亚于防止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2005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一份会议宣言——《2005年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该文件被认为是一份21世纪指导联合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该文件中,各国领导人首次共同确认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应对其对来源国、目的国和过境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承认移民为全球社会既带来好处,也带来挑战,呼吁各国探讨国际移民与发展的多方面问题,最大限度地扩大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减少负面影响。上述宣言从政府和最高决策层面强调了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2.2005年10月,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倡议成立一个的专门研究移民问题的独立专家机制——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GlobalCommissiononInternationalMigration,GCIM)向联合国提交了《互相关联的世界中的移民:新的行动方向》的报告,对世界移民现状及各国移民政策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移民浪潮过程中的得失,提出了一个由6项行动原则和33条相关建议组成的全球行动框架。报告特别指出,全球化未能缩小各国贫富差距,没能为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劳动力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民主政治程度存在差异,移民的规模和范围将不断扩大。移民通过将工资等劳动收入汇回原籍国或利用在目的国获得的资金、技术回到来源国进行投资,为来源国(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作出了贡献。移民能够促进来源国和目的国的经济发展,反过来,来源国经济的发展也能减少移民的数量2]. 3.在世界银行2005年11月发布的《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的报告中,它以国际汇款、移民与相关经济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加强国际汇款和移民在减少贫困方面的作用为报告的主题。这是世界银行首次将国际移民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其年度报告的主题。报告称,国际移民可以给移民自身、他们的家庭和涉及的国家(来源国和目的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收益。对于移民家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移民寄给家里的钱(汇款)是一项重要的额外收入来源:总量上,汇款是国际援助资金两倍多。但即便如此,移民仍不应该被看作为移民来源国经济发展的替代品——发展最终取决于完善的国内经济政策3]. 4.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部、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移民总人数接近2亿人(仅指在国外居住时间在1年以上人员,包括920万难民),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西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目前,全世界每35个人中就有1个移民。与此同时,国际移民总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1970年,国际移民人数为8200万,2000年为1.75亿,截至2005年底已接近2亿。其中,50%以上的移民在经济上十分活跃。 2004年,移民劳工通过正常渠道向原籍国的汇款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当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总额的3倍,仅次于发展中国家当年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通过非正常渠道向原籍国提供的汇款约为3000亿美元2]. 长期以来,国际移民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同时又有一定关联的问题。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 利” 中新网3月21日电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下称《报告》)19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向欧洲发达国家移民的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移民为当地带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突出贡献.《报告》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欧洲的中国移民将在未来为当地带来更多“移民红利”. 中国持续第二年成为英国第一大移民来源国 《报告》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称,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其中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在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对此,《报告》认为,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经济状况较好,是其吸引较多外来移民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自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等国家,成为英国的最大移民来源国,2013年中国再次成为英国外来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共有4.6万人,占外来移民总数的9%.《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在英国的中国移民总数为41至43万人,2010至2013年,新入籍英国的中国移民维持在7000人左右. 王辉耀指出,多种原因促使中国移民英国数量增大.他指出,在英留学的中国学生较多,投资移民继续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中国出境游人数增长,中国经济形势向好,都促使中国移民英国的数量增加. “除英国之外,欧洲经济形势较好的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吸 引中国移民都保持稳定水平.”王辉耀还指出,中国有些地区有前往欧洲移民的传统,以法国、西班牙为例,来自温州的中国移民数量就比较多.

论国际移民的趋势及对策 (2)

论国际移民的趋势与对策 据总部设在美国的移民政策研究协会根据联合国、美国等多个机构的数据对全球移民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公布世界最大的10个移民国家移民人口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移民总人口逾2.1亿,美国、德国、俄罗斯联邦是三大移民国,全球最大的10个移民国的移民人口占全球移民的52%,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移民人口总数近4300万,远远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俄罗斯联邦和德国移民人口均超过1000万。国际移民问题已成为21 世纪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本文从国际移民的历史,当前特点及趋势,来分析目前移民新形势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国际移民的历史回顾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因自然环境变化、人口增长、生产发展、战乱和国家建立等原因而不断地流动和迁移。现代国际移民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一)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移民(1500 - 1800)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下, 西班牙殖民者首先在“地理大发现”后,征服了美洲大陆大片土地, 建立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殖民大帝国。随后葡萄牙占领巴西全境。荷兰、法国也都先后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新法兰西殖民地。 (二) 欧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1800 - 1914) 这一时期是世界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工业化的进程从欧洲迅速扩展到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地; 资本主义完成了从手工业阶段向大工业的过渡后, 紧接着在19 世纪末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际移民呈现出历史上空前的盛况。(三) 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移民(1914 - 1960) 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 发生了1914 -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0 世纪30 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1937 - 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一战中断了欧洲向外移民的高潮。战后移民虽一度有所回升, 但其规模只及战前的三分之一。1937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使得国际间的移民几乎无法进行了。当然, 这里主要指的是正常的经济移民停止了, 而政治性移民则空前增加。 (四) 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1960 - 200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尤其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国际移民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移民再也不像工业化时期那样由少数欧洲国家流向少数欧洲人建立的定居地, 而是真正具有全球的规模。移民输出国和移民输入国的数量和种类也增多了, 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二、21 世纪国际移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国际人口的流动是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产物,它的流动也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 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国际移民体系”。 (一) 五大国际移民体系的形成 美国社会学家Massey 认为, 到21 世纪初, 国际人口迁移已明显形成五大体系, 即北美体系、欧洲体系、波斯湾体系、亚太体系和美洲南角体系。 1. 北美移民体系这是最古老的也是至今仍大量吸收移民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美国吸收的外来人口数量为加拿大的5 - 6 倍。 2. 欧洲移民体系欧洲移民体系的形成是国际移民史上的新现象, 即首次大规模移民从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向人口稠密地区迁移, 而这种迁移还出自欧洲主动招募“客工”。欧洲人原本希望“客工”完成任务后, 依约返回原籍, 但事与愿违, 移民反客为主, 遂使人口稠密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上海市的会展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阶段,为上海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上海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会展经济经济增长作为全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会展业历经20 多年强劲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其成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尤其2001 年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赢得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雅号,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会带给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发展,巨大的产出带动系数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其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更新换代也会给上海会展业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一、会展经济概述在新世纪,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无烟产业。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 Industry ” ,由会议(Meetings) 、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s) 、大型会议(Conventions) 和展览会(Exhibitions)这4 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

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会议 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会展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9:1(上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为1:8.8),即在创造每一元直接收入(如展费、门票)的同时,能够在其他行业上引发9 倍的关联需求,并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社会效益是指会展双方以及会展所在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如我们熟悉的博鳌,从一个海南省的小渔村发展成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着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其品牌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会展多方面诱发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上海市会展行业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尤其是近十多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90 年代以来,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现 在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 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回顾上海会展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3 个阶段。 1 20 世纪80 年代是起步阶段,1984 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新鲜出炉无论是为了投资置业还是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踏上世界舞台。历经十几年的积淀和浮沉,中国移民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市场口碑佳、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机构。中国移民行业协会最新发布了“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通过权威评测系统综合全国各大合法中介公司平台,详细可对比信息的网站,包括移民资质、联系方式、网址、所办项目、持牌律师、员工人数、注册时间、公司介绍等等,同时参考移民客户的评论、口碑,横向对比。最终产生中国十大移民服务计划机构最新排名,可以说上榜的这些机构都是中国目前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移民机构,可谓实至名归。 NO.1侨外移民 外集团是经国家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具有《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许可证》资格一家专事“出国移民定居”业务的机构,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首都北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侨外集团已经帮助成千上万个家庭及个人完成移民海外、出国留学的梦想,成为享誉国内出国移民行业的知名品牌。侨外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公民出国定居、投资移民、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其中移民、定居、留学服务涵盖了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英国、马耳他、香港、澳门等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NO.2善浦移民 善浦始创立于2007年,以“让移民创造更大价值”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国

公民提供以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移民留学、安家置业、海外投资及高端商旅等服务为核心业务,是全球诚信移民服务领军品牌和中国投资理财诚信示范十强企业。善浦拥有成都、北京、新西兰、瓦努阿图4家全资子公司。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善浦已成功帮助上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移民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成功率高达99%。善浦以专业诚信,客户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立足之道,迅速成为全球移民服务行业中的翘楚!经过十年的专业沉淀和积累,善浦深深扎根于瓦努阿图、新西兰、美国等国,成为当地移民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企业,善浦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雄厚实力为每一位移民客户打造最完美的移民方案和海外投资计划,并提供丰富的后续服务和保障,确保让每一个移民客户都能实现出国无忧的梦想。 NO.3环球移民 环球移民专业品牌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2年获得了公安部较早颁发的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移民经过20多年的专业积淀,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是稳居中国移民行业前列的尊贵品牌。 环球移民是全球护照项目、海外购房移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的行业开拓者和领跑者,成功帮助超过358231个客户拿到各国签证、绿卡及全球护照,成功率在99%!各项目平均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独联体近期移民趋势 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詹娜?扎扬柯夫斯卡娅 (Zhanna Zayonchkovskaya )是俄罗斯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移民人口分析与预测研究室主任。她还担任独联体被迫移民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独联体和波罗 的海国家移民研究委员会主席。 她已出版数种关于前苏联、俄罗 斯和独联体移民的著作。Email :frncenter @mail.ecfor. rssi.ru 导 言 现在距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已过去了 10年,苏联解体也已8年。这期间诞生了 15个新的独立国家,其中的12个组成了 独立国家联合体(CIS )。昔日的政权和社 会制度已经土崩瓦解,设定的新目标是市 场经济、言论自由、迁徙自 由、保障人权等等。社会局势的动荡导致了民族主 义、种族冲突和内战,并且 产生了大量难民和流民。所有这些势头的发展,在 整个前苏联境内引起了移 民模式的变化。前苏维埃共和国大多转变成为民族国家。这些国家里的人很快分裂成 “我们”和“他们”———“国 家以之命名的”人口和国 家不以之命名的人口。种 族因素被看得极重,前移民及其后代回归 故土,成为主要的移民潮。 生活在由苏联分化成的其他国家的那 些俄罗斯人,担心他们的就业权利、公民身 份、养老金和继承权等等没有保障。前苏 维埃共和国在宣布独立后,大多要求使用 国名民族的语言,那些俄罗斯人因之被边 缘化。这些重要因素驱赶着他们回归故 土,通常是与边境那一边的亲戚团聚。早期变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急剧膨胀,生活费用提高,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工业生产值下降了一半,投资额缩减了2/3。已登记的失业人数达到350万,人们的实际收入一落千丈。独联体的每一个国家都各自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政权建设,选择建立自己的政体。但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了民主化和自由化,扩大个人权利、 个人自由(包括迁徙自由)和广义私人财产权。所有独联体国家都已签署或准备签署关于移民和人权问题的 国际公约及协议。独联体人民获得了这些自由,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批人口失业时,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新机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新环境里活了下来。出国旅行、往返贸易、劳务移民和自由市场使人们能够自由外迁,从而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生活水平。私营企业和私有土地的迅速发展,商业和私人金融交易,极大地改变了劳动市场,新增了不少工作机会,包括出国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其变得更有活力更多样化。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班级:A14旅游2 学号:140807113 姓名:郑小丽 [摘要]现阶段我国会展产业呈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推动会展行业走向成熟。 关键字: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会展业的概念: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Exhibition,Trade Show,Exposition,Trade Fair 或Trade Events等)、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销活动、大中小型会议、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特定主题的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集合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各类产业/行业相关展览的统称。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会展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展览面积迅速增大、会展组织能力大大增强、场馆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会展公司数量在增加、实力在加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和成功申办会展的城市越来越多。会展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提升公众生活质量、改善公民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这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混乱无序、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综合竞争力薄弱,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会展场馆规模偏小、配套服务水平偏低、品牌展会偏少、专业人才素质偏低。未来几年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把握机遇,尽快找出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因素: (一)会展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1、行业协会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行业协会是市场机制的主要载体,好的行业协会能够规范市场机制,对本行业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

法国移民问题分析

法国移民问题分析 移民问题不但是政治现实中的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一个对社会关系、 民族同化和公民权实行质询的机会。移民的动机法国是一块传统的 移民土地:一个半世纪以来,当其他欧洲国家把高生育和移民相结合 的时候,法国为了避免人口下降,大量吸收外国移民。今天,情况依 然大同小异。移民经常被看做是一剂解决民族老化问题的良药。作为 人权国家,法国愿意成为接纳政治避难者的土地。本世纪初以来,法 国接纳了意大利人、波兰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亚美尼亚人、 西班牙共和党人、智利人、亚洲人等。1952年,法国在1951年的日内瓦公约上签了字。这项公约规定了当前政治避难的具体实施办法。法 国成立了保护避难者和无国籍人事办事处。在实行工业化的国家里,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引发了20世纪两次大移民潮:20年代(1920-1930),是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重建,60年代(1956-1973),也是出于同一原因。1946年成立的国家移民局,是为了组织招聘发展 工业所需的外国劳工。移民的最后一个重要动机:家庭团聚。最初, 外国劳工是不能在法国定居的,这些单身汉被安置在一些宿舍里。随 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经常地和家属一同前来,或者逐渐把家属接 过来。这样一来,他们就要住在其他形式的住房里,但是有些房子 (暂住中心)实在破烂不堪。 1974年7月,在经济增长减缓面前,法国政府宣布:除政治避难和家 庭团聚者外,移民正式停止。从那时起,家庭团聚成了移民的主要来源。当前,在国家移民局的统计数字中,这个项占压倒地位。1987年,国家移民局更名为国际移民局。外国人和移民的数量首先,应该把 外国人和移民区分开。外国人是没有法国国籍的人,而移民则是在外 国出生,在法国生活的人。所以,一个外国人可能不是移民,而一个 移民在取得法国国籍之后,也就不再是外国人了。今天,三分之一以 上的移民(36%)持有法国国籍。根据1999年的人口普查,从1990 年起,外国人的人数减少了9%,其中有两个原因:入籍和死亡。1999 年3月,在法国本土居住的外国人有3260 000人(占法国总人口的

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会展行业是中国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现在也面临这许多的问题,刚刚起步一定要看准他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观念,也逐步影响到各行各业,会展行业也不例外,对于一个刚在中国兴起的朝阳产业,我们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去认识会展行业的可持续的问题,以及采用如何的方式,使中国的会展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字:会展业环保品牌发展 一、会展的定义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展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统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二、我国会展业的现状 (一)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会展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 (二)场馆:场馆数量增长较快,场馆面积也逐步增大,2008年度情况中国国内具有一定规模(2000平米以上)的会展项目数为4300个,其中3 万(含3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以上展会256个(3-5万平米105个, 5-10万平米115个,10万平米及以上36个),以博览会为名称的展会 数量超过800个,出国会展项目申请数超过1800个(实际出展数约 1000个);全国展馆内面积突破440万平米;2008年度全国展览业直 接收入总额为145.03亿元,同比2007年的131.99亿元增长了9.88%。 会展企业数达到6500家,多个大型合资会展公司成立。 (三)全国的分布:从区域方面来看,北京、山东、辽宁、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市会展业十分活跃,并依次行程了华南-珠 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中部、西部六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其中 会展经济优势较为突出的为三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珠三角会展经 济产业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 会展经济产业带。 (四)存在的问题:“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即当一个展览会达到 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 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

国际移民问题

国际移民与国家安全及其有组织犯罪浅析 国际移民问题业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研究机构的定义,移民是指在其出生国或国籍所在国以外超过12个月的人。目前全球移民数量约为1.75亿,比90年代初期增长了46%。这些移民包括难民和申请庇护者、外国留学生、各种长期访客、非法留居者、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批准获得国籍的外国出生国民。 一、中国的状况 当前国际移民所包括的三种主要矛盾在中国均有反映,并且是某些矛盾的主要集中地。据统计,最近20年以来,中国公费派出留学人员共有三十二万人,其中仅十一万人学成归国,自费留学的人员回国率与此相比更低。“智力外流”问题我们并不陌生,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贯穿了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历史。不同的是,似乎八十年代的讨论侧重于留学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等涉及国家政治和个人情感的问题,而九十年代更多聚焦于经济维度:留学被看作一`项可以用金钱量化的人力资本投资,较少赋予政治含义。 需要注意的新现象是,中国已经迎来了海外留学生的回潮时期,这表现在“海龟派”的涌现和不绝于耳的相关讨论。2001年5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安娜教授在对2000名硅谷移民的调查中发现,来自大中华区的华人占到硅谷外来技术移民的46%,其中43%愿意在未来适当时机回国工作,77%在硅谷的华人称自己已有一个以上的朋

友或同事回国。在此之前台湾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现象,两者背后都隐藏着大中华地区高速增长的经济诱因。 回国率的上升意味着中国本土和海外移民的经济联系更为深刻和广泛,也更有可能通过政府保障海外贸易和提供投资便利等政策措施,使华人移民更容易接受本国政府针对他们的税收计划。在散居模式中,税收之外的项目也应在列入规划。聚集大量高级知识分子的发达国家应当促进这些人员同其祖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比如安排外籍学者回国短期授课,以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这对中国等人口密集的国家尤其适用。只要具有足够的胆魄和远见,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散居模式的发展中国家。在此之前,首先需要重新考虑承认双重国籍的立法,政府也应着手讨论和安排相应的散居模式项目。 中国大陆的非法移民主要集中在东南省份的贫困地区。为控制非法移民,政府不仅应该打击蛇头等人口走私犯,更应当设法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内部的移民“推”力自然会变小。同时我国也应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商议,要求向这些非法移民的主要迁出区提供贷款或援助,建立有效的宣传和教育项目,减少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非法移民的盲目性。如此移民的外部“拉”力也会受到削弱。至于应用散居模式来管理非法移民还是更长远的设想,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非法移民在相当长时间内会一直存在下去。 比起战乱频仍的国家,难民问题在中国并不算十分严重,但因为涉及在印度的流亡藏人和在东北的朝鲜难民而成为棘手的政治问题。前者约有十余万,后者的规模也在二十万左右。未来妥善安置这两部

当代国际劳工迁移的六大新趋势

当代国际劳工迁移的六大新趋势* 张仁开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国际劳工迁移是指人们为工作需要由出生所在国或居住国迁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活动,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普遍高速发展,一些国家因劳动力出现短缺而大量寻求国外劳动力,从而促使了国际劳工迁移的迅猛发展。从整体上看,当代国际劳工迁移表现出六大新特点:迁移规模大型化、迁移方式多样化、迁移主体知识化、迁移方向多元化、迁移影响广泛化、迁移政策严格化。 一、迁移规模大型化 20世纪30年代,国际劳工首先在法国和瑞典出现,不过当时国际劳工迁移的规模小、范围窄,并未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二战”后,国际劳工迁移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1997年全球的国际劳工数量达4700万,比1945年增加了将近3000万,目前已超过7000万。促成当前国际劳工迁移规模大型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加剧国际间资本和商品频繁流动的同时,也加速了国际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使得高级技术人才和经理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日益频繁;而区域经济集团化又使得普通劳动力在国际区域中的迁移成为可能。大部分国际劳工迁移发生在世界各个区域内部。这些区域往往在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习俗上具有相近或相似的特点。区域内部各个国家经济上的差异常常是导致国际劳工迁移的重要原因。第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劳工迁移变得越来越容易。二战后,汽车、大型轮船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飞机的民用化趋势,更是大大缩短了世界不同区域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迁移的成本和时间,使较长距离的国际迁移活动变得愈来愈容易,从而加剧了战后国际劳工迁移的迅速发展。第三,不同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是“二战”后国际劳工迁移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日趋扩大,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大多受人口增长过快、失业率较高、经济发展迟缓等问题的困扰,这样,发达国家与发 *作者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联系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11楼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邮编200235。

2019年中国十大移民公司

2019年中国十大移民公司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730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尤其是近几年,移民浪潮正盛,越来越多的中产人群加入移民大军,移民市场缺口大导致很多移民机构涌入,移民机构实力良莠不齐,有安全可靠的实力品牌,也有浑水摸鱼的皮包公司。在中国,有哪些实力强口碑好的移民机构?移民时应该怎么选择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2019年中国值得信赖的十大移民机构。 第一名:联鸿海外(广州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市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公安部(粤公境准字【2012】029号)和广州市公安局(注册号440106000498586)北京公安局、上海公安局、深圳公安局、成都公安局和工商部门核准的专业从事公民因私出入境的中介服务机构。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由知名投资移民专业人士早期海归MBA邹丽娟女士主创。主要从事美国、香港、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地的投资移民、留学、签证、亲属移民、商务文化交流等业务。 联鸿团队从2004年从事移民留学行业至今,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及过硬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从业十几年以上在美加等国有相当高知名度的律师团队、大法官、前任移民官、海归精英人士和国内外业界知名的金融专家、会计师和投资专家。公司获得美、加、澳、新等各国政府移民机构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和美国权威的林肯律师所建立了良好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联鸿移民本着诚信、专业、和高效的服务精神及务实的作风,深受广大客户的赞誉和信赖。 第二名:环球移民(北京环球中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环球移民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最早一批获公安部颁发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的机构,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经营业务包括欧亚美等20多个国家移民办理、留学教育和投资置业等,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环球已成一门市场的顶尖品牌,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 环球服务未曾止步于国内,6家海外接待中心不仅为客户提供涵盖落地安家、子女教育、海外税务规划等定居服务,还组建海外俱乐部,定期举办同城会,为客户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第三名:侨外移民(北京侨外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侨外始终坚持“只做真正安全的投资移民”,创立6大项目审核标准,甄选安全且投资价值

国际技术移民背景下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战略_刘帆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3.03.026 国际技术移民背景下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战略 刘 帆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介绍了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策略和人才战略,以及对我国人才培养和开发所带来的启示,以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模 式为重点,从三个方面详述了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提高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水平。 [关键词]技术移民;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 (2013)03-0077-03 Strategy for Cultivating Chinese Logistics Talents in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Skilled Workers Liu Fa n (S cho o l o f Ma na g e m e nt,S o uthwe s t Na tio na lity Unive rs ity,Che ng du 610041,China ) Abstract : In this pa pe r,we intro duce d the im m ig ra tio n po licy o f the a dva nce d co untrie s with re g a rd to s kille d wo rke rs a nd ta le nts a nd the e nlig hte nm e nt it g a ve fo r the cultiva tio n a nd de ve lo pm e nt o f ta le nts in China .The n fo cus ing o n the m o de o f ta le nt tra ining o f China ,we dis cus s e d the s tra te g y fo r the cultiva tio n o f lo g is tics ta le nts in China o n thre e a s pe cts . Keywords : s kille dm ig ra nt;lo g is ticsta le nt;tra iningm o de [收稿日期]2012-11-28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09S LX04)[作者简介]刘帆(1978-),男,四川广汉人,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引言 在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了国际竞 争的主题。英、法、德、美、澳等国为了吸引世界范围内的技术人才,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移民政策。大量拥有的高技术人才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家 的竞争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各产业的人才竞争尚处于被动局面。其中,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产业,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物流产业极其缺乏 适应经济全球化、 具有国际化视野、业务能力强的物流专业人才。所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和人才战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和实现经济现代化意义重大。 2发达国家技术移民策略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吸引人才,实现强国之路,纷纷制定了以技术移民政策为例的人才战略。如以法国的“居留证”、英国的技术移民、德国的绿卡为代表的技术移民政策,吸 引了大量的世界技术人才,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成为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创新力的重要政策。 2.1放宽移民政策 长期以来,英、美、德、日等国始终将科技移民政策当作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上述各国政府不但对移民法进行实时修正,而且还实施灵活多样的移民法规和政策,打破常规,对高科技人才入籍问题放宽限制。 2.2吸引留学生 发达国家吸引人才的手段之一是吸引外国学生到本国留学。很多发达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一方面对留学生签证采取了适当的放宽,同时给予教育资助和奖学金制度;另一方面对外国留学生的短期居住和滞留,不少发达国家推行了更为宽容和灵活的措施。例如通过鼓励外国留学生延期居留、定居或是加入该国国籍等方式,将所需人才纳入到该国的人才库之中。 2.3缩短技术移民居留审批时限 很多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技术移民手续的办理效率,纷纷 简化了居留审批程序,缩减了居留审批期限,这些举措对于加快引进国外技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刘帆:国际技术移民背景下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战略研究与探讨 77- -

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 尽管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与自身的大国地位和资源条件极不相称,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会展业将赢得更多发展的契机。概括而言,中国会展业在未来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八大趋势: 一、产业化趋势 全面对接,产业互动 会展经济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会展经济所具备的产业化特征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会展经济的产业内涵不断延伸、会展经济产业效益快速增长和会展经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外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会展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致为0.2%,而目前我国该比重仅为0.004%。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0.1%,届时我国会展经济将发展到相当规模。 二、国际化趋势 宏观调控,扩展竞争 对于众多国外展览公司来说,我国会展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服务贸易准入壁垒的取消,使他们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渠道更加畅通,并使国内会展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发展。另外,入世能给国内会展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展技术。面临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会展界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对内抓紧制定行业法规,对外尽快熟悉国际规则。 三、法制化趋势 健全法规,规范市场 与国际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会展业的法制进程却十分缓慢,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会展的现行立法,包括关于会展审批管理的规定、关于举办者主体资格的规定、关于展品进出关、运输等的规定及地方政府规定。随着会展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会展业的法制化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会展法制体系会逐渐健全;中国会展界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对内抓紧制定行业法规,对外尽快熟悉国际规则;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创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集团化趋势 渠道多样,优势互补 中国推进会展业集团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会展企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全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会展行业的集团化可以分三步走: 一是采取横向联合、纵向联合、跨行业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组建会展集团; 二是开展品牌竞争; 三是实行海外扩张。 五、品牌化趋势 规模导向,品牌支撑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中国会展业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增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品牌化是必由之路。 国内已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如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然而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或展览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晓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会展业的品牌化应主

近年国际移民流动规模与趋向分析

近年中国国际移民流动规模与趋向分析 罗秋盈 3150100190 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 根据报告分析得出,全球移民人数增量飞速提高。由1990年的1.55亿增长到2013年的2.32亿人,20年间增长了150%,且超过半数移民选择居住在发达国家。在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国家,分别为:美国、俄罗斯、德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年~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2010年~2013年间全球移民年均增量较过去十年平均增量有大幅提高,这一数据表明全球移民流动正在提速,目前中国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四位。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不稳定,造成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重组,未来移民市场需求量必将加大。 移民投资主要障碍

在申请移民的过程中等待时间太长普遍被认为是最大的障碍,四分之一以上的移民者都有同感。语言障碍和不易融入主流社会也是移民需要面对的主要困难。决定移民可能是由于教育、环境和食品等因素,但决定移民到某一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容易拿到绿卡和程序简单。 结论 2010年~2013年世界移民增量大幅提升,未来移民市场存在更多需求及发展空间。 2015中国移民现状大数据解析截止至2013年,中国累计移民930万人。2014年底,中国移民人数超过520万人,成为全球排名第四位的移民输出国。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欧洲移民市场逐渐火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