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1】(1)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2)(提升)下列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碱性氧化物的是,两性氧化物的是,不属于上述三种类型的氧化物是。

A.Cu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B.Al2O3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C.P2O5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

D.CO、NO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E.Na2O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

【例2】(1)什么是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和多元酸?

(2)(提升)下列属于含氧酸的是,属于无氧酸的是,属于一元酸的是,属于二元酸的是,既属于含氧酸又属于二元酸的

是。

A.H2SO4

B.H2S

C.HCl

D.H2CO3

E.HNO3

F.H3PO4

【例3】(1)盐类的分类方法很多。从组成上分,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什么是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酸根离子分,可分为无氧酸盐和含氧酸盐;从酸和碱的强弱分,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等。……

(2)(提升)下列既属于正盐又属于含氧酸盐的是,属于含氧酸的酸式盐的是,属于强酸强碱盐的是,属于弱酸的酸式盐的是,属于复盐的是。

A.Na2SO4

B.NaHCO3

C.NaHSO4

D.KAl(SO4)2

E.CaCO3

F.NaCl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4】对于如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1)从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此反应属于其中哪个吗?

(2)从初中得氧与失氧分析,Fe 2O 3→Fe 属于 反应,CO →CO 2属于 反

应,整个反应Fe 2O 3+3CO 2Fe+3CO 2属于 反应。

【例5】(提升)从上述反应:Fe 2O 3+3CO

2Fe+3CO 2。 (1)从Fe 2O 3→Fe 变化来看,Fe 元素化合价从 价降低到 价,发生 反

应,从CO →CO 2变化来看,C 元素化合价从 价升高到 价,发生 反应,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 反应。

(2)从电子得失来看,0

323Fe O Fe ?→?+,化合价降低, (得到、失去)电子,

在反应中 电子的反应,叫 反应;,222O C O C ++?→?,化合价升高, (得

到、失去)电子,在反应中 电子的反应,叫 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

得失的反应属于 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有机地贯通,对氧化还原反应加深理解,还必

须归纳如下:(专题6氧化还原反应,将在暑假培优班系统学习)

从上面例题分析过程与归纳方法,可以告诉我们,这就是一种探究方法,也

是一种学习方法。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6】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你认为下列化学反应规律成立吗?

正确的在( )内打“√”,错误的打“×”。

①微溶于水的盐可制取难溶于水的盐;如Ag 2SO 4+2NaCl=2AgCl+Na 2SO 4 ( )

②难挥发的强酸可制取易挥发的酸;如2NaCl+H 2SO 4(浓)Na 2SO 4+2HCl ↑( )

③强酸可制取弱酸;如HCl+CH 3COONa=NaCl+CH 3COOH ( )

④强碱可制取弱碱;如NaOH+NH 4Cl=NaCl+NH 3·H 2O ( )

【例7】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前的活泼金属(除K 、Ca 、Na 外)可以从含后面不活泼

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即“金属性强的金属可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这是众所周知的化学反应规律。

那么,已知几种非金属的活动顺序为:Cl2>Br2>I2>S,现有下列反应:

①Cl2+2NaBr=2NaCl+Br2②I2+2NaBr=2NaI+Br2

③Br2+Na2S=2NaBr+S ④Cl2+2NaI=2NaCl+I2

(1)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8】已知原子的基本结构如图,质子是正电荷的基本单位,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单

位。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H+就是质子?

(2)为什么在原子中存在下列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数?

(3)一个质子的质量近似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都是一个电子质

量的1836倍。请你理解回答:

①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在化学计算中不必考虑原子的相对质量变化?例如我们认为钠原子(Na)与钠离子(Na+)的相对质量都为23。

(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那么一个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又称质量数(A)。即: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质量数(A)与质子数(Z)和中子数(N)存在什么关系?

(5)为了用一种符号表示某元素的某一种原子,通常的做法是:

①用元素符号代表此元素;

②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标出质子数;

③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标出质量数。

某一个钠原子中含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请你写出这个钠原子的原子符

号 。

【例9】我们熟悉的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它们分别是H H H 312111,,,这是因为这

三种氢原子中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不同引起的。这种同一种元素有多种

不同的原子的现象,叫做同位素现象。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H

H H 312111,,就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互为同位素的两种原子中:质子数 (相同、不同),中子数 (相同、不同)。

(2)(2009年广东高考卷1题)我国富有大量稀土元素.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

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

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相同 C. 144

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 与150

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五)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10】(2008·湖北宜昌中考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

【例11】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与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制取O 2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气体验满 D .液体过滤

火柴熄灭

右图所示。若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的。问:

(1)能否用右图装置制取氨气呢? (填“能”、“不能”)。

(2)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极容易溶于水,则应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例12】(2009〃上海高考10)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

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

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B )

A .硝酸铵

B .生石灰

C .氯化镁

D .食盐

(六)化学计算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12】某种含有MgBr 2和MgO 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 )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 原子数×Mg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 原子数×Br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 原子数×O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 元素的质量为a 克,则

2164.381001802244.38?--+?=?a a 40=a (克)

故Br%=40%。

【例13】 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解析: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氧化物的质量小于生成氯化物的质量。设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O ,式量为m ,

则RO → RCl 2 质量增加

m 55

4.0克 (9.5-4.0)克

m=40。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于镁元素。

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

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课题。我在这里将如何学好高中化学的几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加以介绍,但愿你能从中得到点滴启迪。

1.预习法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受新知。从“构建理论”和“前发展区”理论来看,预习和不预习在接受新知时所得到的学习感受差异很大。

从表二同一个学生课前预习比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感受的比较

因此,预习是学习高中化学的重要环节。

2.类比法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是非常有限的。而在高中阶段随着知识面的扩大,我们会遇到很多结构相似和性质相似的新物质,因此学习这些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时,可以寻找一定的内在变化规律,可以采用“类比法”来学习的。

【例14】在初中我们知道:Na2O+CO2=Na2CO3是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若“Na2S”

与“Na2O”、“CO2”与“CS2”结构和性质分别相似。请

写出下列反应:Na2S+CS2=

3.归纳法

学习高中化学要善于利用“归纳法”使所学知识规律化和系统化。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知识紊乱,也会使高中化学知识有序地储存在大脑中。

某些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过,但是在高中化学中还要进一步学习。甚至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将在高中不同阶段多次学习,这样分散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例15】“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在初中、高一、高二、高三不同阶段多次出现。因此在学完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后,我们有必要进行归纳,使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规律化和系统化。

从巧妙联系一分析得出的结论:

根据上述两个巧妙联系,就能很容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4.实验法

化学实验探究可以达到使学生获得的化学感性知识达到去伪存真、对正确的化学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因此要求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要重视实验。要灵活运用实验法学习高中化学知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获得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纠正知识错误;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加强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5.温习法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温习法是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法宝。温习既可以克服遗忘,又可以使所学知识清晰化、系统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根据遗

忘规律曲线图: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温习既是必要的,也是学好化学的利剑。

6.典型习题法

“典型习题法”不是“题海战术法”,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典型习题法”是指对高中化学主干知识进行连贯,对学生基本思维方法进行综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解题方法的化学习题进行训练的方法。“典型习题法”是具有触类旁通和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

【例16】(2006·株洲中考)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②。

(2)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药品的化学式是,棉花的作用是,当观察到C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3)可以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有、等。

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制取该气体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a”或“b”)管通入。

7.探究活动法

积极参加课内外化学学习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加强学习和锻炼。

湖南省长株潭·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2009年6月于株洲刘福初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过程 (1)气体制备实验装置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气体制备的一般实验操作步骤 ①组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④排尽装置内的空气;⑤验纯;⑥反应;⑦拆除装置。 2.气体发生装置 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 (1)固体+固体――→△ 气体 发生装置: 制备气体:O 2、NH 3、CH 4等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气体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 气体 发生装置: (a) (b) (c) 制备气体:Cl 2、C 2H 4等 注意事项: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再缓缓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应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对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⑤液体+液体――→△ 气体时要加沸石,防止暴沸,如用(b)装置制取乙烯时需加碎瓷片。 ⑥(c)装置中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 发生装置: 制备气体:H 2、CO 2、NO 2、SO 2、NO 等 注意事项:①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②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 ③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大小要适宜。 ④加入液体的量要适当。 ⑤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 ⑥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例1】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 ①该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应事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②若用该装置制取O 2,反应物除了可选择二氧化锰和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还能选择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和水。 ③利用该装置还可制取__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序号)等气体。 a .H 2 b .CO 2 c .NH 3 d .SO 2 (2)此装置中加入漂白粉和浓盐酸也可以制取Cl 2。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若使用在空气中放置的漂白粉和浓盐酸发生反应,则制取的Cl 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 解析 (1)制备气体的装置在加入反应物之前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装置所制气体应满足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制备气体。符合此条件的制备氧气的反应可为H 2O 2在MnO 2作催化剂时分解,或Na 2O 2与H 2O 反应。该装置可制备的气体有H 2、CO 2、O 2、NH 3等。(2)ClO - 、Cl -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 2。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会部分变为CaCO 3,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因而制取的Cl 2中常含有HCl 、CO 2和H 2O 。 答案 (1)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双氧水(或过氧化氢) Na 2O 2 ③abcd (2)①ClO - +Cl - +2H + ===Cl 2+H 2O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讲课稿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俗名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

高中化学 专题讲座(二)有机物分子中共线、共面的判断方法 鲁科版选修5

专题讲座(二) 有机物分子中共线、共面的判断方法 分子中的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其实就是分子的构型问题。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构型很复杂,但总与下列简单分子的构型有关。 (1)甲烷型:正四面体形,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空间结构是四面体,5个原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2)乙烯型:平面形结构,双键上的碳原子及与之相连的原子共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3)乙炔型:直线形结构,三键上的碳原子及与之相连的原子共4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4)苯型:平面结构,位于苯环上的12个原子共平面。 (5)在共价型分子里,形成的共价单键可以绕键轴旋转,形成的双键、三键及其他复杂键一般不能绕键轴旋转。 应用上述知识对组成与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很容易解决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共线、共面问题。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可能有( ) A.12个B.14个C.18个D.20个 解析:根据四种基本模型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苯环上的原子及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与碳碳三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共直线,由于碳碳单键能旋转,故甲基上的1个氢原子能转到苯环所在的平面上,则共平面的原子如图所示: 答案:D 2.下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2-丁烯B.甲苯 C.1-丁烯D. 解析:与双键相连的6个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苯环上的12个原子是共面的;与三键相连的

2个碳原子及每个碳原子所连的1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C 3.2-丁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2-丁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2)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A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__,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A加氢后不生成正丁烷,可判断其碳链有支链,结构只有一种,4个碳原子均在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上。 催化剂 答案:(1)CH3CH===CHCH3+H2――→ CH3CH2CH2CH3加成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座(一)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 比较 一、应用盖斯定律求焓变 利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的方法: (1)确定待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是同侧还是异侧)。 (3)利用同侧相加、异侧相减进行处理。 (4)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通过乘除来调整已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并消去中间产物。 (5)实施叠加并确定反应热的变化。 二、反应热的比较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是带“+”“-”比较,还是不带“+”和“-”比较。 (2)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不同。如: H2(g)+1 2O2(g)===H2O(l)ΔH1=-a kJ·mol -1,2H2(g)+ O2(g)===2H2O(l)ΔH2=-b kJ·mol-1,ΔH1>ΔH2,a<b。 (3)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 ①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ΔH1<0, A(g)+B(g)===C(l)ΔH2<0, C(g)===C(l)ΔH3<0, 因为ΔH3=ΔH2-ΔH1,所以ΔH2<ΔH1。

②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2(g)===SO2(g)ΔH1<0, S(s)+O2(g)===SO2(g)ΔH2<0, S(g)===S(s)ΔH3<0, ΔH2+ΔH3=ΔH1, 所以ΔH1<ΔH2。 (4)中和热为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但当酸为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溶解放热,此时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大于57.3 kJ。若是NH3·H2O等弱碱,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5)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N2(g)2NH3(g)ΔH=-92.2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92.2 kJ的热量,而不是3 mol H2(g)和1 mol N2(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就可放出92.2 kJ的热量,实际3 mol H2(g)和1 mol N2(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2 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工业上制二甲醚(CH3OCH3)是在一定温度(230~280 ℃)、压强(2.0~10.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反应器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1① 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1② CO(g)+H2O(g)CO2(g)+H2(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化学知识储备匮乏是高中新生的最大特点,有效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助于高一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点,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关键词】化学适应衔接 初中科学是兼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学生对化学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很匮乏的初中生刚进入高中的化学课堂时,显得很无力。其大多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好像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出现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内容初中已经学过,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和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问题。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的时间,并往往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问题。初中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心理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这需要老师耐心教导,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顺利完成过渡。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1.专研初、高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知识,并做到查漏补缺。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学案鲁科版必修2

专题讲座(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 1.依据水溶性不同鉴别。 2 ?依据密度不同鉴别。 3?依据燃烧现象不同鉴别。 注意:(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2)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一般都有相似的性质,鉴别和检验有机物时要先分析有机物的官能团,判断可能具有的性质,再 据此选择方法和试剂。 [练习] 1?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 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 U(0H)2悬浊液 B.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 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鉴别苯乙烯(CHCH)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解析:蔗糖的水解用稀硫酸做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 U(0H)2悬浊液,C U(0H)2 悬浊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无法鉴定。 答案:A 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苯、己烷、四氯化碳 B. 苯、酒精、四氯化碳 C. 硝基苯、酒精、四氯化碳 D. 硝基苯、酒精、醋酸 解析:A项,苯、己烷都不溶于水且比水轻,在水的上层,无法用水鉴别。B项,苯不 溶于水,比水轻,在水的上层,酒精溶于水,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比水的密度大,在水的下层,三者可以用水鉴别。C项,硝基苯、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不溶于水,都在水的下层,不能用水鉴别。D项,酒精、醋酸都易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 答案:B 3?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 A. 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B.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 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 碘水,变蓝色;新制C U(0H)2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解析:鉴别物质时须用其特征反应,观察到特征现象。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蛋白质遇浓 硝酸发生显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葡萄糖与新制C U(0H)2悬浊液混合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 色沉淀。 答案:A 4.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液,可能是①乙醇②乙酸③苯 ④乙酸乙酯⑤油脂⑥葡萄糖溶液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 高中化学 易忽略知识点整理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配套学案第十一章专题讲座七

专题讲座七有机综合推断题突破策略 1.根据转化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类别 有机综合推断题常以框图或变相框图的形式呈现一系列物质的衍变关系,经常是在一系列衍变关系中有部分产物已知或衍变条件已知,因而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烃及各种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转化条件。 醇、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是有机结构推断的重要突破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上图中,A能连续氧化生成C,且A、C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生成D,则: ①A为醇,B为醛,C为羧酸,D为酯。 ②A、B、C三种物质中碳原子数相同,碳骨架结构相同。 ③A分子中含—CH2OH结构。 2.根据试剂或特征现象推知官能团的种类 熟记下列特征现象与官能团的关系 (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或“—C≡C—”等结构。 (2)使KMnO4(H+)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C≡C—”或“—CHO”等结构或为苯的同系物。 (3)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饱和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 (4)遇浓硝酸变黄,则表明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5)遇I2变蓝则该物质为淀粉。 (6)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银镜生成,表示含有—CHO。 (7)加入Na放出H2,表示含有—OH或—COOH。 (8)加入NaHCO3溶液产生气体,表示含有—COOH。 3.根据有机反应中定量关系推断官能团的数目 (1)烃和卤素单质的取代:取代1 mol 氢原子,消耗1 mol 卤素单质(X2)。

(2)的加成:与H 2、Br 2、HCl 、H 2O 等加成时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加成。 (3)含—OH 的有机物与Na 反应时:2 mol —OH 生成1 mol H 2。 (4)1 mol —CHO 对应2 mol Ag ;或1 mol —CHO 对应1 mol Cu 2O(注意:HCHO 中相当于有2个—CHO)。 (5)物质转化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①RCH 2OH ―→RCHO ―→RCOOH M M -2 M +14 ②RCH 2OH ―――――→CH 3COOH 浓H 2SO 4△ CH 3COOCH 2R M M +42 ③RCOOH ―――――→CH 3CH 2OH 浓H 2SO 4△ RCOOCH 2CH 3 M M +28 (关系式中M 代表第一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1] 有机物X 是苯环上的邻位二取代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70,经测定氧的质量分数为29.6%,既能和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和NaHCO 3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1 mol 有机物X 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9H 6O 3 【解析】 X 既能和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和NaHCO 3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则X 中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至少含有3个氧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至少为3×1629.6%≈162,依据相对分子 质量不超过170,则M (X)=162,再根据1 mol X 燃烧产生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知n (C)∶n (H)=3∶2,设其化学式为C 3n H 2n O 3,12×3n +2n +16×3=162,n =3,即X 的化学式为C 9H 6O 3。 M (X)-M (C 6H 4)—M (—COOH)—M (—OH)为剩余基团的相对分子质量。162-76-45-17=24,即X 中除含有苯环、一个—COOH 、一个—OH 外还含有两个碳原子,两个碳原子之间必然 存在碳碳三键,可知X 结构简式为:。 4.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 (1)在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也可能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2)在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在浓H 2SO 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或成醚反应等。 (4)能与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第三章专题讲座(七)羟基的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三章专题讲座(七)羟基的性质(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修5 羟基与不同的烃基相连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1.与脂肪烃基相连为醇。 (1)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反应可实现—OH转化为—X(X=卤素原子)、生成酯基或醚键。 (2)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则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3)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则可发生消去反应。 2.与苯环相连为酚。 (1)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果要引入其他的官能团,可考虑先使苯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再考虑消去反应,生成双键后引入其他官能团。 (2)—OH的酸性明显增强。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表示4-溴-1-环己醇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是( ) 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2.按以下步骤可从合成 (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B、D的结构简式:B.________,D.___________。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填反应代号)。 (3)如果不考虑⑥、⑦反应,对于反应⑤,得到E的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④步C→D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反应试剂的改变。和H2反应,只能是加成反应,所以A为;而B是由A与浓硫酸加热得到,且能与Br2反应,B为;C为,而D能与Br2反应生成E,E与H2可再反应,所以D中应有不饱和键,综合得出D为,E为,F为。 答案: (1) (2)②④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的“红三角”牌纯碱获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7)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8)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9)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10)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俄国); (12)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二、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2.AgBr——照相感光剂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4.铷、铯——光电效应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9.明矾——净水剂 10.重晶石——“钡餐”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24.维生素C、E等——抗氧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