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是我们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方法。而在科学学习中,单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今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被划分为三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氧、碳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规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和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例如密度、硬度、颜色等。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

三、常见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在六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有几个化学反应是必须掌握的。

1. 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燃木材产生的火焰就是一种燃烧反应。

2.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泡蘑菇时加

入碱水便可以使其变色,就是一种酸碱反应。

3. 钙化反应

钙化反应是指钙离子在空气中接触到二氧化碳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建筑物表面出现的白色物质就是由钙离子和二氧化碳

形成的。

四、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出来的过程。在六

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种物质分离方法。

1. 筛分

筛分是指利用筛子的筛孔大小将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分离出来,例如糟糠、沙子等。

2. 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中的某些物质沉淀出来,例如制盐时将海水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沉淀物。

3. 蒸发法

蒸发法是指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加热将水蒸发掉,从而得

到物质的分离。例如盐水的制作。

综上所述,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主要涉及物质的分类、物质的

性质、常见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离。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这一基本的概念,并深入掌握其

分类和特征,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起来。运动着的物体,像滚动的保龄球、移动的推土 机、转动的风车等,都具有能量。这种形式的能量属于机械能。 2、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形式的能量是机械能。 3、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物体因为运动具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动能。物体因为 处于某一位置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被储存起来,以供将来使用,它给物体提供了做工的潜在能力。 4、将左侧第一个小球拉开,然后松手,让其自由运动。左侧第一个小球具有机械能, 当碰撞到其他小球时,会把能量传递给其他小球,从而使右侧第一个小球运动起来。小球能多次往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机械能,尽管我们没有给小球施加压力。 5、能量无处不在。与机械运动一样,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物体在移动、发热、冷却、发声等时,以及生物在生长、繁殖时,能量都在起作用。 6、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声、光、电、热、磁机械运动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 式。 7、电动机转动需要电能,水温升高需要热能。植物生长需要太阳能,水温升高需要 热能,自行车行驶需要机械能,磁铁利用磁能把铁钉吸上来,人们从食物中获取化学能。 8、除了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风能、水能、机械能外,还有核能、潮汐 能、地热能等。核能是原子核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被用来加热水,使水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膨胀会驱动涡轮机。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下水被熔岩加热变成水蒸气,这种蒸汽可以用来驱动涡轮机。潮汐能是由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这种能量同样可用来驱动涡轮。 9、游乐场里有很多游乐设施,不同形式的能量让各种设施运作起来。机械能使秋千 往返摆动,电能和机械能能驱动着碰碰车来回碰撞……热气球具有热能和机械能,旋转木马、过山车和碰碰车具有机械能和电能,激流冲浪利用水能推动小船前进,秋千具有机械能。 10、水吸收了热能,温度会上升。 11、凸透镜或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太阳光会聚后可以产生高温。 12、太阳能是一种常被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13、太阳是光能的主要来源。 14、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地球上的大多数能量都来自太阳。 15、阳光下的柏油马路、铁栏杆、铁水管,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变热,甚至发烫,这说明物体吸收太阳的热能使自身的温度上升。 16、把装有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测量水的初始温度。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水温是否发生变化。(水吸收了太阳光的热能后水温会上升。) 17、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人们常常利用太阳的热能烧水、煮饭。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的热能将水加热的一种装置。 18、地球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仅占太阳总辐射量的二十亿分之一。要想更好地利用太阳的能量,可以将太阳光会聚起来,使它产生更高的温度。 19、借助透镜或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放大镜就是一种凸透镜。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单元能量 一、电和磁 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 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 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 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 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正负极接法和线 圈缠绕方向有关。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 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 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2.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我们 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 线圈 20 圈,2 线圈 40 圈,3 线圈 60 圈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 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电池节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电池 1 节 2.电池 2 节 3.电池 3 节 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线圈圈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 大小等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电池 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2.在进行科学探究中,探究的顺序:1.提出问题2.建立假 设 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与证据5.检验假设 6.交流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 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 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 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3.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六、电能和能量 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 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 质中,叫化学能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 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输入的能量形式用电器输出的能量形式电能电饭锅热能 电风扇动能 电视机光能和声能 电灯光能 电炉热能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 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 电能储存起来) 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3.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电能的来源转化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 光电池光能 水电站动能 热电厂热能 核电站核能 八、能量和太阳 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在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 片的森林,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区,植物生生死死,大量 堆积,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泥土沙石 堆积、植物被埋得越来越深,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压力、 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植物慢慢变成了煤。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 3.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 能 5.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4、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qing) 能、 核能、沼气 5、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 能 6、我们可以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废电池还有没有电。

2023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重要知识点 1.月球是地球旳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P46 2.1969年7月,美国旳“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第一种足迹旳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P46-47 3.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P47 4.月球直径大概是地球旳 1/4,月球质量大概是地球旳1/80,月球体积大概是地球旳 1/49,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旳1/6。P47 5.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月球旳地形重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6.自己能发光旳星叫恒星,例如太阳。自己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动旳星叫做行星,例如地球。自己不能发光,围绕行星运动旳星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旳卫星。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旳多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种不发光、不透明旳球体,我们看到旳月光是它反射太阳旳光。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旳月球被太阳照亮旳部分。由于观测旳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旳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样。 4.模拟月相试验旳环节是:○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旳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几种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旳观测者;一名同学举一种二分之一被涂亮旳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达月球绕地球运动一种月。○2让“月球”亮面一直朝着“太阳”,表达月球只能有二分之一被太阳照亮。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一样旳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测到旳“月相”。 5.月相在一种月旳变化是有规律性旳。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变化周期为农历一种月。 6.月相旳变化经历新月(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八)——满月(望)(十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 极。 4、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改变的。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 大。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电动机工作的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有机械能。燃料、食物、化学物质中储存的是化学能。 10、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能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11、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12、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13、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的;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4、水能、风能、化学能大多数能源最终都来源于太阳。 15、新能源有地热、风能、水能、原子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沼气能源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1、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在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3、不开花的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4、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例如: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例如: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 5、像蚂蚁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6、动物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达100多万种。 7、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8、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9、从38亿年前,地球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 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 一个个成员。 11、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1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圈 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13、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生物的生存权利就 是生物对维持其生命及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 14、《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 际生物多样性日。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整理

一、太阳系 1.太阳系的概念:太阳系是指太阳及其保持引力关系的大量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组成的集合体。 2.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水金火木土金天玄),以及行星的卫星等。 3.太阳的特点: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恒星,由氢气和氦气等组成,可以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光线。 4.行星的特点: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分为内行星(水金)和外行星(火木土金天玄)。 5.行星的运动: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同时也自转。行星之间有不同的距离和运动速度。 6.行星的卫星:行星的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的月亮。 二、月球 1.月球的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只有自己不发光的天体,只能反射太阳的光。有月壳、月海、月山等地貌。 2.月相变化:月球绕地球运动,观察到的月亮形状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月相变化。常见的月相有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 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从宇宙是平面到宇宙是球体,以及宇宙是无限的空间的认识演变过程。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手段:人类通过航天器、卫星和望远镜等工具,对宇宙进行了长期观测和探索。 3.太空探索的重要成就: -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首次在月球上安全着陆。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立的大型空间科学实验室,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建设和研究。 四、星座和星图 1.星座的定义:星座是人类根据星星的分布和形状,将星星分成不同的组合,并以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等命名的区域。 2.星座的特点:星座有12个,代表了不同的星星组合和方位,在夜空中形成美丽的星座图案。 3.星图的使用:星图是将星座的分布和位置绘制在纸上的图表,有助于人们在观测夜空时识别不同的星座。 五、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 1.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公转是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 2.天体运动的结果: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等现象的发生。 3.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受到太阳光照的角度和强度变化,导致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三单元《浩瀚的宇宙》 知识点: 1.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 2.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3.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动的天体,还有一些星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被称为恒星。恒星可以自身发光。太阳也是一颗恒星。 4.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具有一定质量,并且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 5.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太阳系。 6.人类很早就发现在天空北部有一颗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所以人们常靠它来辨别方向,这就是北极星。 7.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辨认标志,北极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颗星,北极星经常被用来辨别方向。

8. 春季,在北方天空可以看到七颗排成像勺子形状的亮星,这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与附近诸星并称为大熊星座。 9.天鹅座是夏季可以看到的著名星座之一。它的主星排列得很像一个大“十”字,长长的一竖就像天鹅长长的脖子,一横就像天鹅展开的双翼。 10.仙后座在秋天的夜晚特别闪耀,其中的五颗星构成一个明显的英文大写字母“W”的形状,这是识别仙后座最主要的标志。 11.冬季,可以找到有“夜空王者”之称的猎户星座,他右手挥着棍棒,左手执着兽皮,是一位雄壮威武的猎人。有三颗亮星排成一条直线,间距基本相等,亮度也差不多,合称为“猎户的腰带”。 12.借助星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方法一,先找到北斗七星,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颗星连线。再向勺口方向延 伸约5倍距离,就能找到北极星;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宇宙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备

第三单元宇宙 一、知识点总结 1、太阳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2、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3、有些天体当他们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后燃烧发光,这些天体是流星。 4、八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因为木星相当巨大且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他们,看起来像小圆盘。另外,你还有可能看到他的四颗最亮的卫星。 6、制作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模型时,由于8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的,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纸带来做。 7、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月球阴影中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形成了日食。 8、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9、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月亮在围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10、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那么图像不同。 11、光年是长度单位,一般用于衡量天体间的距离,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所经过的距离。 12、大熊座是北方天空最明亮最重要的星座之一,北斗七星是这个星座的明显标

志,从地球上看,连起来的图像就像一把勺子。 13、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一条闪亮的光带,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14、通过制作活动观星盘,我们发现天上的星座位置是固定的,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变 化的;可以利用星座图寻找到各个环节,各个季节不同日期的星座和一些特定的星座。 15、夏季是观察星空的好季节,其中有三颗亮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分别是天津四、牛郎星和织女星。 16、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到 4,000亿颗恒星组成。 17、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18、建立银河系模型时,用米粒粘在纸片上模拟银河系的“恒星”。 19、天文台是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登封观星台。 20、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舟五号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还将进行登月考察。 21、为了更好的观测宇宙,人类利用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到太空,人类还将在太空建设空间站。 22、太阳有黑子、耀斑、太阳风等活动。 23、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4、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体积最小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5、月球距离地球近可以观察到日全食,月球距离地球远可以观察到日环食。 26、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 星系。它们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千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这些星系都在高速运动着。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与折射 光的传播与折射是六年级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光的传播和折 射涉及到光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实际应 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光 的行为特点以及光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主要传播介质是真空、空气和透明介质等。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即光在均匀 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介质边界时,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光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是指光通过不同介质边界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根据 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正弦 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二、光的行为特点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遵循直线传播 的法则,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远处物体的原因。 2.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 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并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 者在同一平面内。 3. 光的折射:光在遇到两个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 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 光的吸收与透射:光在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吸收部分或全部,造成光的能量损失。而透射则是指光通过透明介质时的现象。 5.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介质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 会使光发生色散现象,即折射角度随波长不同而改变。 三、光的应用

1. 光的反射应用:反光镜、平面镜等设备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制作,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2. 光的折射应用:光学透镜和光纤等设备利用光的折射性质进 行设计和制造,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通信等领域。 3. 光的吸收与透射应用:太阳能、光电池等利用光的吸收和透 射特性将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 4. 光的色散应用:利用光的色散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彩虹、用 分光镜对物质进行光谱分析等。 总结: 通过对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本原理、光的行为特点以及光的应 用的介绍,我们对光的性质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光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光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光的认知的深入,光学将继续为人类带 来更多的惊喜和改变。让我们更加珍惜光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 光学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自己总结)

第三单元宇宙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它的直径大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美国的(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就是他说的。 3、月球地貌的主要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的特点是分布杂乱、数量不等、大小不同、深浅不一。 4、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而大于直径1km的环形山就有(3万多)个。 5、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6、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制作环形山的方法有(喷塑法)和(撞击法)两种。 7、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8、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9、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10、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公转时间大约需要(29.5)天。 11、月相变化是随(月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日期的推移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1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上半月: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回复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回复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内容。以下是该单元的一些重点知识: 1. 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生物对于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环境要素,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 2. 生物的适应性:了解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能分析适应性与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 生物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包括捕食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4.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5.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等。 6. 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等。 7.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物种迁移和生物栖息地的改变等。 8. 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种灭绝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影响,并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9.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等,并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 10. 生物的适应性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不同生物在不

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思维方式。 11. 环境教育与行动: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以上是关于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进一步知识点。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环保意识,以及探索如何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课电和磁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第二课电磁铁 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极性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流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实验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转。 2.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 4.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5.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6.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它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下: 8.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9.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 1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1.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主要知识点 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运动。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月球围绕地球朝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运行。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表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地形主要有月海和环形山。 第2课《月相变化》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月相在一个月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变化周期为农历一个月。模拟月相

实验的步骤是: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画上两个圆圈。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一个月。当“月球”分别运行到不同的位置时,画下我们 所观察到的“月相”。 第3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人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一些行星、卫星及小行星的表面都有这种类似环形 山的“陨击坑”。 5.自人类登上月球以来,就在月面安装了“月震仪”,但 在过去的46亿年间,月球从未经历过频繁而激烈的火山活动。 第4课《日食和月食》 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它们正好处于 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部分或全部太阳被遮挡,这就是日食。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复习讲义)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冀人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九课各种各样的能源 1.飞机在天上飞,汽车、火车在地上跑,动植物的繁衍生息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量。 2.像太阳这样在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常见的能源,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为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矿物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 4.太阳灶与煤火灶或燃气灶相比有哪些优点? ①热量高。 ②节约能源。 ③环保。 ④操作方便。 5.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暖、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灯。 第十课煤炭、石油、天然气 6.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 7.煤炭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长期被用于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还是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8.石油是各类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和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能源,被誉为当今世界的第一能源。

9.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成为火力发电厂的首选燃料、优质的汽车燃料。 10.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由几千万年甚至数亿年前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 11.煤炭、石油、天然气中的能量都来自于储存在远古动植物、微生物中的太阳能。 12.平均每开采1万吨煤炭会造成农田塌陷0.2公顷,平均每开采1吨原煤要排放2吨污水,给水源和江河造成严重污染。 13.开发利用煤炭和石油会造成田地塌陷、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第十一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14.夏季使用空调时,合理温度一般为26℃,而不是越低越好。这是因为26℃既能保证人体舒适,还能有效的节约能源。 15.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 16.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近海海域。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分布与能源消费的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17.生活中的能源浪费现象有:白天一些商场内的灯具也是全部打开、堵车时,汽车引擎空转、自动扶梯在无人使用时,空转浪费电能等。 18.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

空中海洋—制作,欢迎使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 第一节蜡烛的变化 1、★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 实验探究: 我的结论: (1)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2)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两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中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以及性质的改变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3、★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把带壳的生鸡蛋放到白醋中、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铁钉生锈了、馒头发霉。 第二节铁钉生锈了 ★1、铁钉生锈的实验 A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B假设:如果把铁钉放在水里,则铁钉就会生锈。 C实验器材:三支试管、三根未生锈的铁钉、一些蒸馏水、少许植物油、一支滴管、软木塞 D 实验步骤:⑴往三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三根未生锈的铁钉,并把三支试管编号;⑵往①号试管里

加入蒸馏水,但不要没过铁钉;⑶往②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直至没过铁钉,并滴入几滴植物油。(目的:把蒸馏水及空气隔开);⑷把③号试管用软木塞塞住(把试管内的干燥空气及外界隔开);⑸一周后观察它们。 E实验现象:①试管内的铁钉生锈了,②③试管内的铁钉没有生锈。 F实验结论:铁钉在有氧气、有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2、铁钉生锈给人类造成很多的危害,你知道生活中如何防锈的吗? 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第三节变色花 1 2 3、★如何制作紫甘蓝试剂? ⑴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⑵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⑶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⑷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4、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宝贵的能源复习题

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复习题 一、填空 1.飞机在天上飞,汽车、火车在地上跑,动植物的繁衍生息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量)。 2. (生物能源)是储存在植物体中的可再生能源。例如,燃烧木柴时会产生热能。 3.(核能源)又称原子能,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4.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5.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6.海洋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多种形式。 7.(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能源。 8.(煤炭)是最早被大规模开采的能源,长期被用于为各种机器提供动力,还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9.煤炭在开采时会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 10.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能源)。 11.石油是各类(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和军事装备不可缺少的能源。 12.夏季使用空调时设置的合理温度一般是(26℃),因为这个温度既能保证人体(舒适),还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13.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14.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 15.(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等。 二、判断题 1.石油、煤、天然气、风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x) 2.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生物能源取暖、做饭。(√) 3.使玩具小汽车跑起来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4.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 5.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6.人们利用太阳灶烧水、做饭,说明太阳光具有能量。(√) 7.氢能源是通过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产生的能量。(x) 8.海洋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x) 9.天然气是火力发电厂的首选燃料、优质的汽车燃料。(√) 10.家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11.目前人们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是风能。(x) 12.煤炭只能用来烧火,没有别的用处。(x)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篇: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的的运动关系是: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出现四季变化 月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也总在围绕地球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大约是30天。 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地形还有一个特点是分布着月海。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7月21日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杨利伟,他在太空大概飞行了21小时 月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相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是因为月球被太阳照亮一半对着对于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