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破坏性地震则100多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 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的生命,瞬间将人类的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是群灾之首,在过去的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很多地震灾害的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意识的群众,在地震中的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效果;而没有地震知识和无防震意识的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

地壳内。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一般来说,地壳内部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时释放的能量也就越大,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造成地面的破坏程度也就越严重。

几个概念:地震三要素:震级、震中、震源深度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地区。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一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及地震。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矩震级9.5级),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总结(联想水波):

只感觉上下抖动 -----处在震中区

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

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

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

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

地震的类型

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它是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并且也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地震。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它是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

3.塌陷地震:它是由地下岩洞、矿井塌陷而引起。

4.诱发地震:它是由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引发产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

目前记录到的最深的地震大约为720千米。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

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至10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也有人把

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震。

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

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

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

亡边界上。)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

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

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

二是欧亚地震带,(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

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

及其沿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

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

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

﹪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我国地震灾害状况: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及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接处,地震频繁,灾害严重。我国大陆的地震具有频度高、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和成灾率高的特点。因此,我国的震灾形势十分严峻。

云南的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但释放的地震能量却占全国的20%,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现代地壳运动强烈,地震灾害十分频繁,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一般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等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动物习性发生异常: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多震区人们把典型宏观现象形象地总结成下面民谣:

地下水典型宏观异常: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

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动物异常的反应主要表现在: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例如天气变化、生活环境改变、喂养不当、受到惊吓,生病等等,动物也会有异常反应。地下水位变化确实可能预示着地震,但降雨、流域汛期和灌溉,或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干旱也可能使水位上升或下降,井水受到污染可能是水变颜色、变味道,切莫也把这些反常当异常,因此,不管是观测到动物异常,还是地下水异常,都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主管部门报告,由地震部门的专家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确定是否是地震前兆。

地震宏观异常的预报效能已经得到了验证

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就是对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也就是对地震三要素的预报。

中国第一次对破坏性地震进行成功预报并取得防灾实效的是在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

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认。

我国目前地震预报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对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不仅我国是这样,全世界都这样。

地震预报的发布

地震预报是人民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如果处置不当,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损失。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由政府统一发布地震消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地震专家在内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但是有时我们会听到一些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因此还要会判断是不是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传闻;

(2)传说地震是外国人预报的地震传闻;

(3)传说的地震震级很大或震级、发震时间、地点都很精确的地震传闻;

(4)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机构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由小道传播的地震传闻等。

听到各种有关地震的消息时,要冷静并认真分析,不可轻信和

再传播。要听信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的直接声音,打击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维护社会安定。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此特别强调,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单位、台站、科学家和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如果我们听到某人说将要发生地震,并且把震级、时间、地点都说得很具体,那肯定是谣言。因为,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还不可能给出如此具体的预报结论。

三、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说到地震有些人就非常害怕,这就是“恐震心理”,“恐震心理”引发不少“恐震事件”,酿成无端的伤害和损失。1974年江苏溧阳5.5级地震时,出现“溧阳要下沉”的流言,造成群众纷纷外逃,或杀猪宰羊、砍伐树木,加剧了地震灾害,影响生活、生产。震时慌乱、盲目避震最明显的表现是越窗跳楼和慌乱逃避。1984年5月黄海南部发生6.2级地震时,震级不大,也未造成明显破坏,但远离震中的扬州、南京、和上海等城市中有近百名学生盲目跳楼,造成摔伤或死亡。所以有一种说法,地震时从三楼以上高度往下跳,相当于自杀。

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连城发生4.7级地震中,有290多人受伤,是由于缺乏防震知识,避震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平时多一些防震避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那么地震时我们怎么办呢?

避险知识

1、在学校的学生如何避震?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慌忙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在大地还在摇晃的时候慌忙逃跑,极容易被掉下的东西砸死、砸伤、摔倒,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所以,如果在在砖混结构教室,大震时,先躲避到课桌底下或课桌旁边及讲台旁边,用手或课本保护住头部,注意不要站在大梁下面。(消防逃生)地震过后,为防余震造成再一次破坏,老师要指挥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不要让学生到处乱跑或蜂拥挤向楼梯,切忌跳楼,以免造成非地震伤亡。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2、在公共场合的如何避震?

(1)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2)选择结实的设备(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

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要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3、在户外如何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大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4、在野外如何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总的来说,平时要熟悉居住和工作的环境(门的开向、通道方向、台阶高低、紧急出口、空旷场地方位等),灵活掌握震时自救方法,充分利用大震的预警时间和震后下一次余震到来的时间差迅速撤离。根据地震专家和经历大震的生存者——“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的衷告和经验,应就时、就地、就物的自防、自救与互救

救生知识

如果被埋怎么办?

主震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因为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物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静卧,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还有这次尼泊尔大地震,一个星期后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获救,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必须的。

在座的同学们没有经历过96年的丽江2.3大地震,记忆中没

有地震的印象,但地震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破坏性地震,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平时要看一些有关地震的书籍和宣传品,同时以严肃的态度做好学校组织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地震真正来临时做到不慌不乱,保证安全。

谢谢大家!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度设防。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充电以后劲更足 ----参加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心得 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单位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促进****的宣传工作,11月15日,****举办了新闻写作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了****新闻中心的主任与主要编辑人员授课,他们授课幽默风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向我们讲解了新闻写作基础及新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并把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和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让我们对新闻写作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 这次培训主要对新闻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公文写作与处理,最重要的是对写作的创新。宣传教育培训讲座通过三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而且由此在****各片区及单位还设立了专职记者与通讯员。本次培训班的创办对宣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本次培训讲座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要有新闻敏感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新闻写作培训讲座,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地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二、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的东西有特色。如果想作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问,多学,善于去发现新闻点。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四、注重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从中得到灵感,创新新闻。 写作,需要持之以恒。文字工作靠日积月累,干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学习先进人物以增长自己的才干,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去发现问题和契机,并一直坚持下去。写新闻稿件是“苦差事”,但热爱与追求,是搞好通讯报道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为爱可以创造一切。因为有热爱,可以变枯燥为有趣,便无聊为鲜活,当你热爱职业并发现从事这样工作的时候充满活力、生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从事所从事的工作是件趣味无穷的事情,这样的时候,就能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时间紧,可以挤; 水平低,勤学习,持之以恒,从爱好到入门,从入门到精深,持之以恒。其次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无论文章立意如何好,没有与之匹配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都将会功亏一篑,所以,重视并切实将文字驾驭能力的提升锻炼当是新闻通讯员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新闻写作技巧的理解,更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是一个展示英雄风采的好平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的动人事迹,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更需要我们去发现、写作、报道。篇二: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12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新闻通讯员培训 班,这次培训的课程安排的即全面又丰富,是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 在几天紧张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铜煤矿工画刊执行主编王莉、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破坏性地震则100多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 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的生命,瞬间将人类的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是群灾之首,在过去的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很多地震灾害的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意识的群众,在地震中的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效果;而没有地震知识和无防震意识的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

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

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 安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时刻牢记安全在心中。下面由小编向你推荐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希望你满意。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篇【1】同学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高兴之余不忘安全。每年暑假前后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尤其是溺水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其中,溺水死亡主要由于孩子私自下河游泳、到河边玩水、钓鱼或捉龙虾等引起,交通死亡主要由于学生违章骑车、闯红灯、不走斑马线和不及时躲避危险等引起。这些事件严重影响家庭、学校正常生活和

学习。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学生过一个安全、文明、有意义的暑假,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安全”这个主题,提醒同学们注意几方面的安全问题。 1、要注意防汛、防雷电的安全。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梅雨季节,梅雨期表现为多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雷电发生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不要把铁器扛在肩上高于身体;要远离铁栏铁桥等金属物体及电线杆;不要呆在山顶、楼顶等制高点上;躲避雷雨不要选择大树下及高楼旁,一般可适当选择一处建筑物或者就近到洞穴、沟渠等处暂时栖身。 2、要注意防溺水安全。禁止到江湖、河塘、窑塘等地玩耍,以及私自或结伴下河游泳、玩水或捕鱼、捉虾,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3、要注意交通安全。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法规:不在公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不乘坐无牌、无证等不合格车辆,发现危险来临必须及时躲

避;满12周岁的学生要文明骑车,不能骑电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骑车行路切不可擅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不逆向行车;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能骑车上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4、要强化自我管理。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网络安全,在网上,不要轻意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5、要遵纪守法。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赌博,不参加迷信邪教活动等。要爱护公物,小区里游乐场所的健身设备、小区的绿化等公共设施要爱护,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6、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防止盗窃偷抢,防止出现拐骗事件。同学们外出时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 篇一: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复习题科学技术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复习题(科学技术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科学的目的是世界,技术的目的世界。 A、改造认识 B、认识改造 C、征服创造 D、创造征服 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A、现代科学技术 B、科学方法 C、科学理论 D、科学论证 3、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最科学的方法。 A、科学思想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辩证法 4、是全部技术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 A、人才 B、市场 C、经济 D、技术 5、是科学进步的物质基础。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经济政策 D、社会制度 6、邓小平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三个著名论断。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教兴国战略 D、经济与生产的关系 7、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他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提出实施战备。

A、科教兴国 B、改革开放 C、科技强国 D、可持续发展 8、“可持续发展”就社会发展观而言,主张分配。 A、按需B、按劳C、公平D、合理9、,是年5月6日颁布的。 A、1992 B、1995 C、1997 D、1999 10、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年12月5日下发的,从13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科普工作的意义及措施。 A、1990 B、1992 C、1994 D、1996 11、于年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A、1978 B、1982 C、1993 D、1995 12、近代科学技术时期是从16世纪到世纪。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现代科学技术诞生于。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1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特征是。 A、真实性 B、客观性 C、实用性 D、可靠性 15、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的是。 A、维萨里 B、哥白尼 C、塞尔维特 D、哈维 16、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A、199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17、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我国第一艘实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 A、20世纪80年代 1998年11月20日 B、1970年4月24日 1998

新闻写作知识讲座

新闻写作知识讲座 (一)新闻的概念: 广义新闻: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狭义新闻: 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2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一、我们的地球 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二、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从而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在震源处岩层发生快速破裂产生弹性波,并向四处传播,这种弹性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可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在地震时,我们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或者是左右晃动,这都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在一般情况下,距离震中越远,震动就越弱,但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震中所在地,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的一些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都是用来说明地震强弱程度的,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震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大小,它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弱震是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震带: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校园安全知识讲座1

校园安全知识讲座PPT设计 一、出示本讲座的主题:“安全警钟长鸣” 二、出示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②“110”报警电话。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④“120”急救电话。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三、出示搜集的图片及实例学习道路交通安全: (一)遵守交通规则: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5、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走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人行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 6、乘坐汽车、火车时要坐好扶好,身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高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非载人营运车辆。

(二)骑自行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 2、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3、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和人小骑大型车。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4、不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6、经常性检查车铃、车闸能否正常使用。 7、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四、利用漫画图出示来学习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一)防止触电: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5、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变电器

新闻写作培训知识讲座

新闻写作培训班 第一讲新闻的基本定义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②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过时的事情就不是新闻;③新闻是客观事物经过人的大脑思维分析改造过的东西;同时,标志着时代的发展方向的新鲜事物我们都可以说成为新闻。 (由于受阶级性的制约,在国外给新闻下定义的可分为两大派美国和德国。他们主张光怪陆离、偏重于新奇、刺激。如:人咬狗、狗咬人等……) 二、新闻的五要素:1851年,美国新闻理论家戴纳把新闻的要素系统地归纳成5个“W”和 1个“H”,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而1个H 就是何果。“W”、“H”是英语的缩写。 三、新闻的主题:是贯穿一篇新闻作品的中心观点和主导思想,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同时,是决定新闻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主要依据。 (一)提炼主题的准则——1.要紧扣已选定的题材;2.要注意挖掘事实的本质;3.要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4.提炼出的主 题要集中鲜明。

(二)怎样选好新闻题材——1.材料的归纳分类(分为纵向分类和横向分类)(点画分类和正反分类)。2.材料的鉴别 3. 材料的选择 4. 四、用新闻事实说话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用大段议论代替具体事实。 2.防止用突然转折代替具体事实。 3.防止以假乱真。 4.选择事实要防止副作用。⑴政策宣传上的副作用;⑵人物形象上的副作用。⑶人与人之间、单 位与单位之间的副作用。 第二讲新闻的内部结构 一、新闻的内部结构——占有了材料,提炼了主题,还要用比较恰当的表现方式写出来。新闻的“结构”,就是这种方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结构”又称“布局”,“谋篇”就是新闻的确内部组织和构造。 消息的结构就是最典型的确新闻体裁或者说文体的结构。消息的内部结构包括⑴导语⑵背景⑶展开部分⑷结尾。但并非每一篇消息都有几个部分组成,而要看具体内容而定。 (一)什么是导语 1.导语——新闻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开头部分。概括新闻内容或提炼新闻精华并揭示新闻主题的头一句话或头一段话。它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或采取其它生动形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复合导语——凡是又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的导语。

最新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夏琼华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片资料)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图片资料:用原图P2) 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有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图片资料) 6.地震的分类 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1、对餐饮用具进行消毒,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CD)。 A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B煮沸、蒸汽消毒保持85℃,5分钟以上 C使用消毒柜的红外线消毒时一般温度控制在120℃以上,保持15~20分钟 D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在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2、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 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的代谢物、分解物和杂质等。去除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方法有(AD) A浸泡洗涤 B整洗 C切碎后冲洗 D去皮 3、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性、集体性爆发,多数表 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时以下急救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BC )。 A催吐 B洗胃 C及时就医 D禁止再食用可疑有毒食物 4、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其主要作用有(ACD ) A防止变质 B保持营养价值 C改善感官 D满足特殊需求 5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ABCD )。

A、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 安全管理责任 B、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C、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行为时,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承担连带责任 6、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向(ABCD )部门投诉。 A、生产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 B、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投诉 C、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D、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7、下列对感染疾病死亡的家禽或家畜的处理,正确的是(ABCD)。A不准食用 B不准运输C不准销售 D不准随意乱丢弃 8、以下人员中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是(ABCD ) A患有痢疾的人员 B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员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员D患有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 9、从事下列活动,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是(ABC)。 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经典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讲座

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讲座 各位尊敬的老师: 近年来,我学校园内外师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更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宗旨,务请我们老师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维护学生利益,保障学生安全已刻不容缓,那么学生安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就十一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遵守交通规则。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5、上学放学应尽量结伴而行,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走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人行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 6、乘坐汽车、火车时要坐好扶好,身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高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非载人营运车辆。 (二)骑自行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和人小骑大型车。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2、不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3、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4、经常性检查车铃、车闸能否正常使用。 5、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6、年满12周岁的学生确需骑自行车,须经家长同意,并不准骑车搭人和在快车道上行驶。 7、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三)水上交通安全

l、不乘坐无牌无证船舶。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冒险航行的船舶。不得打闹、走动,要服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 二、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一)防止触电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5、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变电器平台,不要攀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6、打雷下雨时不在易导电的物体下躲避。雷雨时尽量避免或减少野外活动,路遇雷雨不要往高处走,迅速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或低洼处躲避;不要携带雨伞等金属物,应双脚并拢抱头蹲下,以防止跨步电压的伤害和有效减少被闪电击的概率。 (二)防止落物伤害 1、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2、起重装卸、吊运用设备的下面严禁站立、通行和玩耍。 (三)楼道安全 1、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不在走廊上“齐步走”造成共振,以免损坏楼板。 2、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要听从值班教师的指挥,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3、学生集合、集会、课间操等集体活动时,所有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备课讲稿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

云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每题只有1项正确的答案,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概念是( 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A)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鲶鱼翻身 4、震级(B)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5、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6、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7、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9、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地震发生到地震波到达,一般有( 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10、一次较大的地震,会有( B)烈度区。 A、唯一的一个 B、随震中距不同的多个 C、随震源深度不同多个 D、随破坏程度不同的多个

大学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大学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在这里与你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安全问题。今天我讲的主要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防盗知识 ?二、防火知识 ?三、防抢劫、抢夺知识 ?四、防骗知识 ?五、节假日安全知识 ?六、交通安全知识 前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 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必要性 1、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以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等法规中,既明确了学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职责,也规定了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特别是保卫部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体系。 2、大学生安全教育于管理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一生当中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D)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情况 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答: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影响范围较小发生较少,约占全球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4.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构造地震。地壳与地幔的最上层共同形成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直到地表,引起地表震动,造成地震。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感觉不到。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 5.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 “第三期青马工程”为加强校园新闻的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同学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助于校园文化发展,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培养良好的新闻意识,使青马学员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功底。为此特邀请了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盛晓明老师为我们青马学员讲座,盛老师的讲座很精彩,授课方式也很生动幽默,让我们听讲津津有味,授课内容丰富,让我们学生骨干了解了新闻写作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其实自从他上过我的毛概课后,我就很喜欢盛老师的授课风格了,很喜欢。校青马举行的这次新闻写作讲座,为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同学创造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从中我初步学习和掌握了许多关于学新闻写作的知识与技巧,以及外宣的写作方法。 这次讲座中,我首先感受到一个新闻工作者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无论你是专业或是业余,凡是写新闻,写事件必须真实。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一个实地发生的事情才是一则新闻开端和基础,你可以在写作手法小细节上虚构,但绝不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更不能弄虚作假。因为你是一个学院新闻写作者,你必须传递可靠正确信息给学校师生以及对社会上的人群,服务学校是你的职责所在。 其次,此次学习让我意识到校园新闻工作必备的素质条件,不仅需要一个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而且更加强调对教育政策理论和校园生活的关注,所写的稿子需要具有事实行,实施性,即时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所以只有熟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方针政策,才能选择较好的新闻角度来诠释校园生活。因而我们必须要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新闻文体写法并具备敏锐新闻嗅觉,要多写、多看、勤于积累。 最后,是对常用新闻消息写作手法、重点、难点剖析和讲解。我觉得写好消息确实要要求字数尽可能少,语言尽可能简短扼要,准确无误,朴实无华。可说着容易做着难啊!我们必须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 总之,这次讲座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可它却如指路明灯一样,为我照亮了方向。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对新闻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新闻写作的兴趣。“以贡献求支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盛老师的这些话让我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很有道理,我们要向这些话内容靠齐。能够收受到提升和感悟,我得感谢老师,感谢校青马,真希望学校能多开办几次这样的讲座,我相信我们的整体新闻写作水平都将会有所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