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巧家县地震局一、我们的地球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

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二、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从而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在震源处岩层发生快速破裂产生弹性波,并向四处传播,这种弹性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可在地球内部和表面

1 / 12

传播。

在地震时,我们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或者是左右晃动,这都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在一般情况下,距离震中越远,震动就越弱,但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震中所在地,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的一些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都是用来说明地震强弱程度的,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地震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大小,它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是震级小于 3 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 3 级、小于或等于 4. 5 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是震级大于 4. 5 级、小于 6 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

---------------------------------------------------------------最新资料推荐------------------------------------------------------ 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 6 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 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影响程度)。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

烈度与震级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

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

3 / 12

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

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 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把世界地震分布与全球板块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非常吻合。

据统计,全球有 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

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叫板缘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叫板内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我国)的地震多属此类。

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

---------------------------------------------------------------最新资料推荐------------------------------------------------------ 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三、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

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

自 1900 年至 20 世纪末,我国已发生 4 级以上地震 3800余次;其中, 6~ 6. 9 级地震 460 余次, 7~ 7. 9 级地震 99 次,8级以上地震 9 次。

地震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大地震的数目少,小地震的数目多。

它们之间遵从一定的指数关系。

目前,用地震仪可以测出的地震,估计每年约 500 万次,其中 5 万次为有感地震,成灾的约 1000次。

大地震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

一个 8. 5 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一个 100 万千瓦发电厂 10 年间发电量的总和。

如 2004年 12 月 26 日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的 8. 7 级地

5 / 12

震,相当于 3000颗核弹力量。

四、云南地震活动特点云南有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是 1833 年的嵩明 8 级地震。

5级以上地震记录较为完整的是 20 世纪以来。

1900 年以来云南共发生 5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404 次,其中 6 级以上 83 次, 7 级以上大震 17 次。

5 级以上地震每年平均发生 3 次,

6 级以上地震平均两年发生

1 次, 7 级以上地震平均每 10 年发生 1 次。

五、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发生的瞬间,也就是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有十几秒钟的求生时间,在这生与死的瞬间,要冷静应震,千万不要慌乱,来不及到室外的人,可以因地制宜,就地避震。

地震时,房屋摇晃,会造成人们情绪紧张和恐惧。

近距离的大震,我们感到地面是剧烈地上下振动及左右晃动,人们不能走动,甚至不能站稳;近距离的小震,地面振动及左右晃动的程度较轻;远距离的大震时,先感觉地面上下振动,过了几秒才感到左右晃动;远距离的小震,只感到地面轻微地左右晃动。

地震发生时,如果只感觉到房屋摇动几下,表明是远震或小震,不必惊慌失措;而感觉房屋晃动剧烈,摇摇欲坠,则表明是大地震,应迅速到就近坚实的家具下,或跨度较小的地方暂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的地方。

---------------------------------------------------------------最新资料推荐------------------------------------------------------ 避震要点有五点:

1、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2、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4、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5、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专家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在家里如何避震: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它包括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在野外如何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7 / 12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等其它地方如何避震: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汽车内如何避震: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注意防止行李从行李架上掉下伤人;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正在行驶的火车、汽车要紧急减速停车,如果车正在桥上,应尽快离开;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

---------------------------------------------------------------最新资料推荐------------------------------------------------------ 御姿势;室内避震要注意: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上去!千万不要跳楼!在学校怎样避震: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六、地震前兆微观前兆是指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

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是人们的感觉能直接观察到一些自然现象在震前短暂时间内出现的变化情况,如地下水变化、动物行为反常及气象、地光、地声、地气味、地气雾、地温异常等。

地震宏观前兆主要内容有:

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变色、变味、突涨、陡落、升温等;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惊恐不安、狂叫乱跑、不饮不食、突然改变原来生活习惯;天气骤冷骤热、出现怪风、暴雨或大雪等急剧变化;地下发出奇异的响声;天空出现特别的亮光等。

一旦发现宏观异常现象,请及时向地震局报告。

9 / 12

七、如何正确识别地震谣言判断和识别地震谣言对于防止地震谣言和平息地震谣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震谣言指无来源根据,无中生有,并通过非地震部门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以至迅速蔓延扩散的将要发生地震啦的消息。

由于地震预报尚未过关,人们也无能力阻止地震的发生,所以人们一般都有恐震思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特别在农村,地震谣言夹杂着迷信思想传播,影响更甚。

于是就发生停工停产、商家停业、人员外流、运输紧张、社会犯罪增加,引发意外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唐山地震后,群众恐震心理剧增,谣传四起。

导致地震棚失火、失盗、流氓犯罪、仓皇躲震跳楼伤亡等事件屡见不鲜,由此造成极大的损失。

只有省级政府才能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凡是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都说得非常精确,那绝对是谣言。

因为现在的预报水平达不到如此精度。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消息时,可向政府和地震局核实,宏观联络员应及时与上级地震部门取得联系,了解震情情况,及时向群众解释或辟谣。

八、地震应急救护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惨烈后果是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尤其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时,除了造成建筑

---------------------------------------------------------------最新资料推荐------------------------------------------------------ 物、设施的破坏和倒塌,以及引发火灾、毒气和煤气等爆炸和污染外,特别是给人民生命造成的威胁和伤害尤为严重和无法弥补。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

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

先救容易救的人。

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先救青壮年。

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先救生,后救人。

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地震后抢救人的生命是紧迫的,时间就是生命。

据统计,唐山地震时,市区约有 80%的人多被埋压在废墟中,其中大部分是通过自救互救而脱险的; 1983 年山东荷泽地震,20190 多人被埋压,通过自救和互救,结果不到两小时将 94%以上被埋压人员抢救出来,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 99. 2%。

震后 20 分钟内可以救出 37. 55%的压埋人员,救活率可达98. 3%以上;一小时内可救出85. 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 63.

11 / 12

7%以下;若两小时内还救不出被埋压人员,许多人可能因窒息等原因而死亡。

九、房屋的抗震设防管理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对重大建设工程或者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场地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

老师们、同学们,防震减灾知识就为大家讲到到这里,谢谢大家!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度设防。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讲稿子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讲座,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帮助大家了解地震的一般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及地震避险自救知识。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洪水、火山喷发、海啸、霜冻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500多万次,破坏性地震则100多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 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7.6级地震,74698人遇难,超过10万人受伤。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截至当年9月25日,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约30万人遇难,30多万人受伤。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881人遇难,2668人失踪。并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还有前几天发生的尼泊尔8.1级地震,截至5月10日,至少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伤。没有哪一种自然灾害能像地震一样,瞬间夺走数万人、数十万人的生命,瞬间将人类的城市移为平地,因此地震又被称作是群灾之首,在过去的500年里,全世界有800多万人死于地震,还有数千万人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和地方经济被摧毁。 当今世界上,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对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在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科学难题的今天,如何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把地震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和了解地震基本知识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很多地震灾害的实践表明,具有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意识的群众,在地震中的行为选择,大多具有理智性和科学性,往往能获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效果;而没有地震知识和无防震意识的民众,行为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或惊慌失措,导致不应有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平时就学一些地震科普知识,就可以避免地震时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球内部的构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

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

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 安全,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时刻牢记安全在心中。下面由小编向你推荐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希望你满意。校园安全事故预防讲座稿篇【1】同学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高兴之余不忘安全。每年暑假前后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尤其是溺水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其中,溺水死亡主要由于孩子私自下河游泳、到河边玩水、钓鱼或捉龙虾等引起,交通死亡主要由于学生违章骑车、闯红灯、不走斑马线和不及时躲避危险等引起。这些事件严重影响家庭、学校正常生活和

学习。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学生过一个安全、文明、有意义的暑假,今天我们在这里围绕“安全”这个主题,提醒同学们注意几方面的安全问题。 1、要注意防汛、防雷电的安全。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梅雨季节,梅雨期表现为多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雷电发生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不要把铁器扛在肩上高于身体;要远离铁栏铁桥等金属物体及电线杆;不要呆在山顶、楼顶等制高点上;躲避雷雨不要选择大树下及高楼旁,一般可适当选择一处建筑物或者就近到洞穴、沟渠等处暂时栖身。 2、要注意防溺水安全。禁止到江湖、河塘、窑塘等地玩耍,以及私自或结伴下河游泳、玩水或捕鱼、捉虾,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3、要注意交通安全。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法规:不在公路上玩耍或追逐打闹,不乘坐无牌、无证等不合格车辆,发现危险来临必须及时躲

避;满12周岁的学生要文明骑车,不能骑电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骑车行路切不可擅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不逆向行车;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能骑车上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4、要强化自我管理。不看不健康的电影、录像、书刊;不进游戏室、网吧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在家上网时,也要注意网络安全,在网上,不要轻意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5、要遵纪守法。不打架斗殴,不偷窃,不赌博,不参加迷信邪教活动等。要爱护公物,小区里游乐场所的健身设备、小区的绿化等公共设施要爱护,共同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和良好秩序,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6、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防止盗窃偷抢,防止出现拐骗事件。同学们外出时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 篇一: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复习题科学技术 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复习题(科学技术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科学的目的是世界,技术的目的世界。 A、改造认识 B、认识改造 C、征服创造 D、创造征服 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A、现代科学技术 B、科学方法 C、科学理论 D、科学论证 3、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最科学的方法。 A、科学思想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辩证法 4、是全部技术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 A、人才 B、市场 C、经济 D、技术 5、是科学进步的物质基础。 A、经济发展 B、社会发展 C、经济政策 D、社会制度 6、邓小平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这三个著名论断。 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科教兴国战略 D、经济与生产的关系 7、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他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提出实施战备。

A、科教兴国 B、改革开放 C、科技强国 D、可持续发展 8、“可持续发展”就社会发展观而言,主张分配。 A、按需B、按劳C、公平D、合理9、,是年5月6日颁布的。 A、1992 B、1995 C、1997 D、1999 10、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年12月5日下发的,从13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科普工作的意义及措施。 A、1990 B、1992 C、1994 D、1996 11、于年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A、1978 B、1982 C、1993 D、1995 12、近代科学技术时期是从16世纪到世纪。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3、现代科学技术诞生于。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1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特征是。 A、真实性 B、客观性 C、实用性 D、可靠性 15、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的是。 A、维萨里 B、哥白尼 C、塞尔维特 D、哈维 16、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A、199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17、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我国第一艘实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在。 A、20世纪80年代 1998年11月20日 B、1970年4月24日 1998

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课教案

青少年地震科普教育课教案 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一、课题《地震来了怎么办?》 二、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本课(活动),让学生简单了解地震和地震灾害,培养学生防震意识。 2.让学生学会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应如何避震。 三、教学(活动)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重点:避震的原则,动作要领,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2.难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防震避震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地震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四、教具:课件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作自我介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和防震避震的知识,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短片。(播放地震发生时短片)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了解地震灾害 师问:短片看万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了解的地震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理自己所了解的地震,说的都很好。地震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里有几组图片让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屏幕显示几种灾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师问:地震能带来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不禁要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 师说:大家说了自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现在还是通过短片来了解一下。(播放地震成因短片) 师说:原来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巨大能量,通过断层运动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发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就跟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一样。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左右,而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1%左右。 2.让学生了解地震离我们并不远 通过前面看的短片和图片,我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一级造成的灾害。 师问: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图片都是外国的地震记录,谁知道我们中国过哪些地震呢?(学生答) 师说:同学们都知道唐山大地震,我在这里有一组设计,一起来了解一下。(屏幕显示发生在中国的地震记录及唐山大地震前后对比的图片) 通过这些统计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是个多震的国家,我们家乡青岛就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范围内(屏幕显示环太平洋地震带) 2003年崂山区仰口就发生了一次有感地震,当时我在值班,就觉着这座房子也抖了几抖。看一下地震造成的危害。(屏幕显示崂山区地震图片) 可见地震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离我们很遥远,不可能发生。虽然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灾害,但是只要防震避震措施得力地震就并不可怕。在这方面有些国家做的比较好,比如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在95年大阪大地震中虽然城市、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人员的伤亡却很少,可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2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一、我们的地球 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外面一层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 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地下深处由植物生成的煤海,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 然而,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二、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从而发生地震。 地震发生时,在震源处岩层发生快速破裂产生弹性波,并向四处传播,这种弹性波就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可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在地震时,我们感觉到地面上下震动或者是左右晃动,这都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的结果,就像在水中投入石子,水波会向四周扩散一样。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附近震动最大,一般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在一般情况下,距离震中越远,震动就越弱,但地面破坏最强烈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震中所在地,而是在稍微离开震中的一些地方,这里常称为宏观震中。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都是用来说明地震强弱程度的,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震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大小,它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弱震是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是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是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一次地震在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简称烈度。烈度与震级不同。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打个比方,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世界上三个主要地震带: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校园安全知识讲座1

校园安全知识讲座PPT设计 一、出示本讲座的主题:“安全警钟长鸣” 二、出示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②“110”报警电话。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④“120”急救电话。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三、出示搜集的图片及实例学习道路交通安全: (一)遵守交通规则: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5、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走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人行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 6、乘坐汽车、火车时要坐好扶好,身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高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非载人营运车辆。

(二)骑自行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 2、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3、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和人小骑大型车。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4、不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6、经常性检查车铃、车闸能否正常使用。 7、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四、利用漫画图出示来学习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一)防止触电: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5、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变电器

最新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夏琼华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片资料)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图片资料:用原图P2) 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有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图片资料) 6.地震的分类 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0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1、对餐饮用具进行消毒,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CD)。 A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B煮沸、蒸汽消毒保持85℃,5分钟以上 C使用消毒柜的红外线消毒时一般温度控制在120℃以上,保持15~20分钟 D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在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2、农药残留是指农药施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 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的代谢物、分解物和杂质等。去除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方法有(AD) A浸泡洗涤 B整洗 C切碎后冲洗 D去皮 3、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性、集体性爆发,多数表 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时以下急救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BC )。 A催吐 B洗胃 C及时就医 D禁止再食用可疑有毒食物 4、食品添加剂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其主要作用有(ACD ) A防止变质 B保持营养价值 C改善感官 D满足特殊需求 5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ABCD )。

A、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 安全管理责任 B、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C、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行为时,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承担连带责任 6、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向(ABCD )部门投诉。 A、生产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 B、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投诉 C、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D、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7、下列对感染疾病死亡的家禽或家畜的处理,正确的是(ABCD)。A不准食用 B不准运输C不准销售 D不准随意乱丢弃 8、以下人员中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是(ABCD ) A患有痢疾的人员 B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员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员D患有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 9、从事下列活动,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的是(ABC)。 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 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

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 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 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 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 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 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

经典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讲座

学校安全知识教育讲座 各位尊敬的老师: 近年来,我学校园内外师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更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宗旨,务请我们老师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维护学生利益,保障学生安全已刻不容缓,那么学生安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就十一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遵守交通规则。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5、上学放学应尽量结伴而行,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走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人行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 6、乘坐汽车、火车时要坐好扶好,身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高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非载人营运车辆。 (二)骑自行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和人小骑大型车。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2、不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3、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4、经常性检查车铃、车闸能否正常使用。 5、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6、年满12周岁的学生确需骑自行车,须经家长同意,并不准骑车搭人和在快车道上行驶。 7、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三)水上交通安全

l、不乘坐无牌无证船舶。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冒险航行的船舶。不得打闹、走动,要服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 二、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一)防止触电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5、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变电器平台,不要攀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6、打雷下雨时不在易导电的物体下躲避。雷雨时尽量避免或减少野外活动,路遇雷雨不要往高处走,迅速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或低洼处躲避;不要携带雨伞等金属物,应双脚并拢抱头蹲下,以防止跨步电压的伤害和有效减少被闪电击的概率。 (二)防止落物伤害 1、不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2、起重装卸、吊运用设备的下面严禁站立、通行和玩耍。 (三)楼道安全 1、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不在走廊上“齐步走”造成共振,以免损坏楼板。 2、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要听从值班教师的指挥,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3、学生集合、集会、课间操等集体活动时,所有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楼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备课讲稿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

云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每题只有1项正确的答案,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概念是( 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A)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鲶鱼翻身 4、震级(B)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5、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6、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7、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9、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地震发生到地震波到达,一般有( 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10、一次较大的地震,会有( B)烈度区。 A、唯一的一个 B、随震中距不同的多个 C、随震源深度不同多个 D、随破坏程度不同的多个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汇报 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全校师生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实现有效减灾、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我校师生员工现实需求和期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障到位,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我校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曲靖市市地震局、教育局联合所发文件(曲教联【2011】1号文件),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老师落实的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建工作,首先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

传。即:宣传橱窗、黑板报、周末放假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防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师生员工手中,做到家喻户晓。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五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月1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体育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电教室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

大学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大学校园安全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在这里与你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安全问题。今天我讲的主要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一、防盗知识 ?二、防火知识 ?三、防抢劫、抢夺知识 ?四、防骗知识 ?五、节假日安全知识 ?六、交通安全知识 前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 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必要性 1、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以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等法规中,既明确了学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职责,也规定了大学生在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把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特别是保卫部门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各高校已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体系。 2、大学生安全教育于管理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一生当中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D)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 (1)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情况 1.你了解我们的家园-----地球吗? 答:从太空望去,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形象地讲,地球的内部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地壳好比是薄薄的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最里边的蛋黄。地球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盘山公路边陡峻山崖上显示的地层弯曲与变形……无不书写着亿万年来大地沧海桑田的变迁。地壳的运动与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时也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骤然爆发,常常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灾难,其中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 2.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影响范围较小发生较少,约占全球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4.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构造地震。地壳与地幔的最上层共同形成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直到地表,引起地表震动,造成地震。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感觉不到。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 5.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地震科 深入持久地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对于提高 全校师生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素质、实现有效减灾、保护师 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我校师生员工现实需求和期盼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统一、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 障到位,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我校重要议事日 程。结合曲靖市市地震局、教育局联合所发文件(曲教联 2011】1 号文件),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 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 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牵头,组织实施,班主任老 师落实的机制, 制定了方案, 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 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 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创建 工作,首先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 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 师宗县龙庆民族中学 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汇 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 ,即行

传。即:宣传橱窗、黑板报、周末放假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宣传。比如:今年 3 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 5 月份在“ 5.12 ”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覆盖工程,组织发放防震减灾 科普知识声像资料。将《云南防震应急自救互救手册》 震避震常识》、《防震避震常识挂图》、《地震科普知识和地震 紧急避险常识》等声像资料及时师生员工手中,做到家喻户 晓。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 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 灾科普教育” ,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五种”课堂,是专 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月 1 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 雨天体育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电教室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