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暴发调查步骤及名解

暴发调查步骤及名解

爆发调查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爆发有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的爆发有集中、同时的爆发,也有连续、蔓延的爆发。前者如呼吸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爆发;后者如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爆发等。爆发也有非传染病的。如“麻痹症”爆发,“抽搐症”爆发,出血性疾患爆发,急性皮炎爆发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非传染病爆发调查的思路、方法及步骤与对传染病的大同小异。

(一)爆发类型、流行曲线及暴露时间

1.爆发类型爆发可根据暴露于病原体的性质和时间长短,蔓延和传播的方式以及爆发和流行的间期而分类。

(1)同源爆发(common source outbreak):指某易感人群中的成员同时暴露于某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例如,一次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但是也可能是由于某媒介物受到污染,例如包装的食品、罐装的饮料或药物等。此时由于暴露(即消费)的地点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引起爆发。

(2)连续传播性流行(propagated epidemic):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受感者转到另一个受感者。转移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经中介的人、动物、节肢动物或媒介物而实现;还可以通过行为传播,如静脉内使用毒品者和同性恋者中的乙型肝炎和艾滋病(AIDS)的传播。

(3)混合型(mixed epidemic):以上两型结合。通常是先发生一次同源爆发,而后通过人与人的传播继续流行。例如经食物传播的伤寒、甲型肝炎等。

2.爆发终止具有下列条件之一项或多项时,爆发或流行通常终止。

(1)污染源或致病源消除或改变。

(2)传递环节中断或消除。

(3)暴露者或易感者明显减少或已没有。这种情况可通过离开传染源、发生该疾病、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用药等而发生。

3.流行曲线(epidemic curves)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坐标为病例数,把各单位时间内(小时、日、周、月或年)发生的病例数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构成直方图或线图,称流行曲线。流行曲线因病原体、传递方式、每传递一代的时间、暴露的类型和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同时还取决于潜伏期长短和暴露的易感者人数。图3-2为几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图中I表示一次简单的同源暴露引起的爆发,如某次会餐后的食物中毒爆发,所有病例都集中在A-B这段时间内,这段时间即为有关疾病的常见潜伏期范围。

图3-2 几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

有一类传染病例如伤寒,同源暴露感染的病例通常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蔓延,因此可有一定数量的二代病例出现,因而流行曲线可持续一段时间(图Ⅱ中B-C)。

图中Ⅲ的流行持续时间更长,并且终止时的疾病发生率与流行发生前的水平相似或更高。如系同源暴露,可能因人与人间的传播未能得到控制,或者同源暴露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如某水井被附近厕所不断污染造成持续性同源爆发。

图中Ⅳ表示一次非同源暴露,其病例出现缓慢,逐渐积累增多,在爆发过程的早期,有时可能看到波浪形的曲线,“波”代表连续传播的“代”,两个波峰之间的间隔为平均潜伏期。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及人作为宿主的虫媒传播疾病中可见到这种流行曲线。

还有一种传播形式,即通过行为或文化教养特点的传播。如图3-3示英格兰58名年轻人滥用海洛因者的传播。

图3-3 英格兰Crawley58名年轻人嗜用海洛因成瘾

的连续传播流行曲线(Abarcon.1969)

转引自Barker.1990

4.暴露时间的推算暴露时间的确定关系到调查范围和可疑病原的追查,所以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潜伏期可以推算暴露时间。如果病原已知,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推算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或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图3-4示一次同源暴露的伤寒流行曲线。83例病例的第42例为中位病例,于3月29日发病,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14天,3月15日便是共同暴露的近似日期。另一种方法是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最短潜伏期7天,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21天,这两个时点之间,即3月14日至17日之间的某个时间可能是同源暴露的时间。

图3-4 在一次伤寒同源爆发中估计可能的暴露日期

(二)调查方法

1.确定问题,核实诊断确定流行或爆发是否存在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为此目的,早期发现致病源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是为了识别爆发或流行的疾病,而且还可能明确传播机制和控制手段。为了诊断病例,首先要有疾病的工作定义(working definition),以便识别和报告病例。当对传播的来源、方式或病原体了解更多以后,有时有必要修改病例的诊断标准。

2.评价现有的资料,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应尽可能地早确定爆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不同人群、时间和地点的发病资料、临床特点及环境的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爆发的范围。

(2)如果可能,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因学诊断。

(3)识别所有的处于危险的人。

(4)识别主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的年龄、性别、种族情况,发生的日期,以及有关的血液学指标。

(5)获得水、食物、空气等可能与病原传播来源有关的环境中样本的基础资料。(6)获取有暴露危险的人的名单、食堂苹果、家庭或旅馆的位置等资料。(7)组织调查队伍,包括流行病学家、临床医师、实验室工作者和其他卫生人员。

(8)与当地行政部门联系以取得支持。

3.可能的传播方式当暴露于一个共同来源(如空气、水、牛奶、某种食品、受感染的人、动物、寄生虫等)的某些人比其他罹患率高得多时,或能找到有关的致病源时,则传播方式可能查明。

4.注意特殊情况爆发的调查主要是寻找与该病最高发病率有关的暴露。与此同时,调查者应特别注意,为什么某些人有暴露却未发病,而某些人无暴露却发病了。这些情况常可提供关于爆发来源及传播方式的线索。例如,1994年夏季在北戴河开会的天津某学术团体发生了食物中毒。一名临时到会的干部吃了某晚餐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而该团体中吃了某晚餐但未吃扒海参这道菜者均未发病。这些证据强烈地提示该晚餐的扒海参是疾病的来源。

5.形成假设并检验假设流行病学工作者将可利用的资料集合起来后,对爆发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提出假设,就像临床医生检查病人后做出临床诊断一样。然后,对假设是否正确进行检验,包括进一步分析,实验室检查,或者针对可疑来源或可疑传播方式的某种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应当能证明:①所有病例、实验室资料和流行病学证据与初步假设是一致的。②没有其他假设与该资料相符。③暴露程度越大(或假设的致病原的剂量越高)疾病的发生率越高。

6.爆发调查中应边调查、边分析、边采取控制爆发与流行的综合措施,以免延误时机。

7.总结报告包括爆发的经过,调查过程与主要表现,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经验教训与结论等。尽量用数字、表格、统计图来说明。报告既可供行政当局决策时参考,还可能有医疗和法律上的用途。

由以上所述,可见爆发调查中大量的工作属于描述性研究。但是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常需对可疑的爆发原因进行假设检验,这必须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技术来完成。将患病的与未患病的两组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的比例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显著差异;或者比较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两组罹患率有无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差别。从而使判断爆发的原因更可靠更有说服力。近些年来,爆发调查时,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因此,爆发调查中既有描述性研究,又常包含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一、报告流程 1. 发现感染暴发事件:医院各科室、护理部、感染控制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及时发现感染暴发事件。 2. 确认感染暴发事件:一旦发现可疑感染暴发事件,相关部门应立即进行初步调查,确认事件是否属于感染暴发,并评估其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3. 报告感染暴发事件:一旦确认感染暴发事件,相关部门应立即向医院管理层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发生地点、时间和范围; - 可疑感染病例的基本信息; - 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 4. 卫生主管部门的反馈:卫生主管部门收到医院的感染暴发报告后,将进行评估和调查,并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二、处置预案 1. 隔离措施: - 病区隔离:对已确诊感染病例进行单间或集中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 医护人员隔离: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病例的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感染控制措施: - 感染源控制: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如对感染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等措施。 -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 镜等。 - 感染监测:加强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 染源。 3. 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 对感染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以确定感染源 和传播途径。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病例的传播链,查找潜在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4. 信息发布和沟通: - 及时向医院内部和外部发布感染暴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疫情通报、防 控指南等。 - 加强与卫生主管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感染 暴发事件。 5. 教育培训: - 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感染防控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6. 评估和改进: - 对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改进防控措施。

暴发调查步骤及名解

爆发调查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爆发有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的爆发有集中、同时的爆发,也有连续、蔓延的爆发。前者如呼吸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爆发;后者如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爆发等。爆发也有非传染病的。如“麻痹症”爆发,“抽搐症”爆发,出血性疾患爆发,急性皮炎爆发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非传染病爆发调查的思路、方法及步骤与对传染病的大同小异。 (一)爆发类型、流行曲线及暴露时间 1.爆发类型爆发可根据暴露于病原体的性质和时间长短,蔓延和传播的方式以及爆发和流行的间期而分类。 (1)同源爆发(common source outbreak):指某易感人群中的成员同时暴露于某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例如,一次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但是也可能是由于某媒介物受到污染,例如包装的食品、罐装的饮料或药物等。此时由于暴露(即消费)的地点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引起爆发。 (2)连续传播性流行(propagated epidemic):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受感者转到另一个受感者。转移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经中介的人、动物、节肢动物或媒介物而实现;还可以通过行为传播,如静脉内使用毒品者和同性恋者中的乙型肝炎和艾滋病(AIDS)的传播。 (3)混合型(mixed epidemic):以上两型结合。通常是先发生一次同源爆发,而后通过人与人的传播继续流行。例如经食物传播的伤寒、甲型肝炎等。 2.爆发终止具有下列条件之一项或多项时,爆发或流行通常终止。

(1)污染源或致病源消除或改变。 (2)传递环节中断或消除。 (3)暴露者或易感者明显减少或已没有。这种情况可通过离开传染源、发生该疾病、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用药等而发生。 3.流行曲线(epidemic curves)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坐标为病例数,把各单位时间内(小时、日、周、月或年)发生的病例数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构成直方图或线图,称流行曲线。流行曲线因病原体、传递方式、每传递一代的时间、暴露的类型和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同时还取决于潜伏期长短和暴露的易感者人数。图3-2为几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图中I表示一次简单的同源暴露引起的爆发,如某次会餐后的食物中毒爆发,所有病例都集中在A-B这段时间内,这段时间即为有关疾病的常见潜伏期范围。 图3-2 几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 有一类传染病例如伤寒,同源暴露感染的病例通常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蔓延,因此可有一定数量的二代病例出现,因而流行曲线可持续一段时间(图Ⅱ中B-C)。 图中Ⅲ的流行持续时间更长,并且终止时的疾病发生率与流行发生前的水平相似或更高。如系同源暴露,可能因人与人间的传播未能得到控制,或者同源暴露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如某水井被附近厕所不断污染造成持续性同源爆发。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流行病学 第十二节 暴发调查

第十二节暴发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以疾病暴发或聚集性疫情的形式出现。暴发不仅见于传染病,也常见于非传染性疾病。 疾病暴发是指在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增多的性质相同的病例。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规范地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有效采取处置措施,防止疾病流行与危害扩大。 一般先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掌握疾病的三间分布、确定髙危人群和提供病因线索以建立病因假设,再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验和验证病因假设,研究疾病自然史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有时需要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来验证病因假设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暴发调査的实施步骤 1.准备和组织区域的确定和划分、人员选择、技术支持、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实验室支持等。准备工作一旦完成,调查队员应立即奔赴现场。 2.核实诊断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对流行过程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3.确定暴发的存在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疾病监测点、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 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夸大和缩小的可能性。 4.病例定义目的是确定发现病例的统一标准,使发现的病例具有可比性,并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要求。 病例定义一般可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可能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信息;临床信息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体格检査、临床检查和治疗效果等信息;实验室检查包括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病原分离培养,以及化学毒物等其他致病因子的检测结果等。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且客观的方法。 5.病例发现与核实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容易识别的高危人群,需利用多种途径发现病例,如询问医师、査阅门诊日志和住院病历、电话调查、走访村民、人户调查、血清学调查等。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疾病监测系统搜索病例,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发现病例后要开展对病例的个案调查,了解病例是怎样被传染的,是否为输入性病例;调查病人的活动、饮水、饮食、动物接触和各种危险因素暴露,有利于发现可疑线索;个案调査时还要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6.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在暴发调查中,通过描述疾病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重点,为疾病防制提供依据;还能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7.建立假设及验证假设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产生假设。建立假设后,需要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来检验和验证假设,干预效果评价也是验证假设的手段。 8.完善现场调査为使现场调査更加完善,需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査,用多种方法调查高危人群,以期发现更多的病例,并力求发现准确、真实的受累人群。对于新发或不明原因疾病,要进一步了解其自然史、病原学、来源和传播模式;对于已知疾病要掌握其更多特征,如分析危险因素、评价诊断方法和测量控制措施的效果等。 9.实施控制措施现场调查最终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实施控制措施与现场调查应同步进行,如有些疾病病人一旦被发现就须隔离治疗。 在现场调查中一定要提出可操作的、可行的、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排除暴露源,减少人群暴露机会或防止进一步暴露,及时保护高危人群,同时要考虑怎样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总结报告调查过程中和调查结束后,调査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 公共卫生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 (一)疾病暴发调查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信息。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暴发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一般程序如下: 1.确定暴发的存在 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流行病学监测点、防疫机构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防疫工作者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此时可从3个方面入手: (1)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 (2)及时向发病单位的领导、医生和卫生员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3)派遣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暴发信息确凿性。 如果经确认暴发信息不真实,应立即向公众澄清事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旦认定暴发属实,接下来就要初步分析暴发的总体形势,分析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分析暴发影响的范围、发病人数、受暴发威胁的人数。根据对形势的初步推断,紧急做好暴发控制准备和组织工作。 2.准备和组织 虽然暴发发展迅速、涉及人数多、时间紧迫,但周密的准备和组织将使现场工作事半功倍,组织现场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区域的确定和划分首先是明确调查的范围,将调查范围划分成多个区域,并确定重点调查区,每区安排一个合适的调查队。 (2)人员的选择现场调查需要哪些专家和人员取决于资深防疫工作者对暴发做出的最为可靠的初步假设。调查队成员一般包括:临床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等。 (3)统一领导指令虽然各调查队工作分开,但整个调查队工作是一盘棋。调查时必须成立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明确上下级关系,各调查队应在统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控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报告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内感科; 1感控科调查后,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内感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四、应急处置 1、隔离诊治病人 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3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一、定义 (一)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报告原则 (一)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首先医护人员报科主任和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再上报分管院长。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二)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三、处置原则 (一)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院感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应于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协调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及救治工作。 (三)经调查证实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浦东新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 (四)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确定传播途径,制定、组织、落实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写出调查报告。 (七)调查报告及时报主管院长,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 (八)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

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 引言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疫情爆发或食品中毒事件,进行暴发调查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疾病暴发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本文将介绍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帮助相关人员掌握暴发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步骤一:确定调查目标和假设 在进行暴发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假设。目标是明确我们希望通 过调查获得的信息,假设则是我们对暴发原因和传播途径的初步猜测。 在确定调查目标和假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根据暴发的病例特点, 确定病因的可能性; - 考虑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 考虑人群的行为特 征和生活习惯。 步骤二:设计调查方案 在确定调查目标和假设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 需要包括以下要素: - 调查的人群和样本选择方法; - 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 调查 的方法和工具; -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流程。 调查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信度。 步骤三:数据收集 在进行暴发调查时,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数据收集的方法可 以包括: -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采访受访者来收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暴 露情况; - 病例调查:对疫情爆发的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 就医情况等; - 环境调查:对疫情暴发地点进行环境调查,包括水源、食品供应链、工作场所等。 数据收集时需要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步骤四:数据分析 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找出病因和传播途径。数据分析的 方法可以包括: - 描述性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计算各项指标的 频数、比例等; - 假设检验: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如病例的性别、年龄、 生活习惯等; - 聚类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寻找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一、背景介绍 暴发疫情是指在特定地区或特定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超 过正常范围的情况。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暴发疫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调查处理流程。本文将详细介绍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 1. 初步调查 (1) 收集信息:收集与疫情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病例报告、医院就诊记录、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等。 (2) 病例确认: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初步确认,判断是否属于暴发疫情范畴。 (3) 疫情报告: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提供初步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调查 (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疫情特点和资源情况,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标、方法和时间节点。 (2) 人员组织:组织专业人员参与调查工作,包括流行病学家、医生、护士等。 (3)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病情、接触史、病因等。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疫情的规律和特点。 (5) 结果报告:编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向上级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汇报调查结果和建议。 3. 疫情控制

(1) 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2) 接触者追踪:追踪已确诊病例的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或采取其他措施。 (3) 传染源控制:确定疫情的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消毒、封控等。 (4) 疫苗接种:根据疫情特点和疫苗可行性,推行疫苗接种工作。 (5) 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4. 疫情评估 (1) 疫情监测: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2) 风险评估:对疫情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传播风险、严重程度等。 (3) 战略调整:根据疫情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疫情应对策略和措施。 (4) 效果评估:对疫情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 5. 信息发布 (1) 疫情通报: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通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防控指导。 (2) 媒体沟通:与媒体进行沟通,解答公众关注的问题,防止恐慌和谣言传播。 (3) 社交媒体管理: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三、总结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是指针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所制定的一套标 准格式文本。该流程图包括初步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控制、疫情评估和信息发布等环节。通过严谨的调查和科学的处理,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暴发疫情,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疫情的特点和资源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流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一、引言 暴发疫情是指在特定地区或群体中出现大规模传染病的情况,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暴发疫情,确保公众安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调查处理流程。本文将详细介绍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二、调查准备 1. 组织调查小组: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包括疾病控制专家、流行病学家、医疗卫生人员等。 2.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标、范围和时间,确定调查方法和工作流程。 三、疫情报告 1. 接收报告:当发现疫情暴发的初步线索时,相关部门应及时接收报告,并启动应急机制。 2. 确认疫情:通过初步调查,确认疫情的发生、传播和危害程度。 四、病例调查 1. 确定病例定义:制定明确的病例定义,包括病例的临床特征、传播途径等。 2. 病例识别: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识别疫情中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登记和分类。 3. 病例追踪:对病例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活动轨迹、接触史等,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五、流行病学调查

1. 调查设计:制定调查方案,包括样本选择、问卷设计等。 2. 数据收集:采集病例和非病例的相关数据,包括个人信息、症状、暴露史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疫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 六、实验室检测 1. 样本采集:采集病例和非病例的生物样本,包括血液、咽拭子等。 2. 实验室检测:对样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确定疫情的病原体和变异情况。 3. 结果分析: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相结合,确定 疫情的传播方式和源头。 七、风险评估 1. 确定风险等级:根据疫情的传播范围、传染性和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2. 评估风险因素:分析疫情的风险因素,包括环境、人群密集度、卫生条件等。 3. 制定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消毒、宣传教育等。 八、应急响应 1.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 动相关资源和力量。 2. 组织协调:建立指挥体系,统一指挥、协调和管理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3. 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护和就医。 九、疫情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欧剑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操纵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务必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能够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能够同时进行,也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构成,通常应该包含流行病学、实验室与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与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与物品,通常能够包含:有关调查表(有的时候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与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操纵器材、采样设备与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与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关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熟悉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与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假如疾病是经水或者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假如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者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与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推断。 核实诊断能够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含相应信息的收集,特别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能够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_百度文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欧剑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 一、医院戚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控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泵发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报告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內感科。 (1)感控科调查后,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吋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内感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

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四、应急处置 1、隔离诊治病人 (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3)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査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躱发或流行的存在。 (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査报告。 五、制定控制措施 1、根据初步调査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床位医生及病区感染控制网络成员应该及时査找原因,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者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发生 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者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浮现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者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控科即将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即将报告主管院长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即将报告内感科。 ( 1 )感控科调查后,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者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 2 )经调查证实浮现医院感染爆发时,医院应于 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内感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1、隔离诊治病人 ( 1 )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 2 )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 3 )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 一、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程序、责任部门和报告时限。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应当遵循及时、客观、科学、有效的原则。 二、确定医院感染暴发标准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同一病原菌感染病例数量超过该时期平均水平的现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认定为医院感染暴发: 1、在医院内发生的同一感染部位、同一病原体感染病例数量明显超过平时水平; 2、发生不能通过治疗措施控制的、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死亡病例; 3、发生不能通过治疗措施控制的、与医院感染有关的群发或多发感染;

4、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暴发趋势的事件。 三、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 1、发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当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于医院感染暴发; 3、如果确认属于医院感染暴发,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蔓延; 4、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调查; 5、如果感染病例属于法定传染病,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和处理; 6、在调查处置过程中,应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 (一)监测和发现 1、临床科室应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监测

规范》开展相应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和异常变化。 2、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包括法定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如发生3例以上,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在12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每日深入病房巡视,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和异常变化,应立即指导、协调临床科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扩散;如发生3例以上,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在12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临床科室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为临床科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二)报告 1、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时报告。 2、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如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 一、调查背景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当霍乱暴发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应对是至关重要的。本次任务旨在进行一次针对霍乱暴发疫情的调查,以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霍乱疫情的发展趋势,包括病例数量、地理分布等。 2. 探究霍乱的传播途径,包括水源污染、食物污染等。 3. 分析霍乱暴发的风险因素,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 4. 提出应对霍乱疫情的建议,包括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三、调查方法 1. 病例调查:收集已确诊的霍乱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等。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人群的饮水来源、食物来源等,以确定霍乱的传播途径。 3. 实地调查:前往疫情暴发地点,调查当地环境卫生状况、饮水设施、食品加工场所等。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疫情地图、传播途径图等。 四、调查步骤 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霍乱疫情的历史数据、相关研究报告等。

2.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的和方法,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地点 和调查对象。 3. 进行病例调查:联系相关医疗机构,获取已确诊的霍乱病例信息,包括个人 基本信息、症状、就诊时间等。 4. 设计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包括饮水来源、食物来源、个人 卫生习惯等内容。 5. 实施问卷调查:选择代表性样本,对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确保样本的代表 性和可靠性。 6. 进行实地调查:前往疫情暴发地点,调查当地环境卫生状况、饮水设施、食 品加工场所等,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 7.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病例发病率、传播途径占比 等指标,绘制相应图表。 8.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读疫情的发展趋势、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9. 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等。 五、调查结果 1. 疫情发展趋势:根据病例调查和数据分析,描述霍乱疫情的发展趋势,包括 病例数量、地理分布等。 2. 传播途径: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饮用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等。 3. 风险因素:根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霍乱暴发的风险因素,包括环境 卫生状况、个人卫生习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