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word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完整word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欧剑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

3.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要确定某事件是否已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根据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进行;也可与已有的疾病监测系统进行比较来确定,当病列数显著超过历史水平时,可做出初步判断。但应分析引起病例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和标准是否改变等。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4.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二个方面的信息:即描述流行病学的信息和患者临床表现的信息,前者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的信息,后者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检查和/或非特异性检查).

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容易应用和客观的方法。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可接受。

现场调查早期建议使用较敏感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尽可能多的病例;调查中期建议使用较特异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病因的研究;调查后期或调查结束后,应建立监测用的病例定义,以便进行进一步监测,评估突发事件控制措施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建立一种不确定的、分层次

的病例定义是很有好处的,如: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在无实验室检测方法或实验室检测方法很难、很贵或有一些病例已被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非常有用。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有以下好处:①对不明原因疾病来说,可以避免武断的病例定义;②分析数据时可使用既敏感又特异的病例定义;③给不明原因疾病确定更加精确的临床表现;④可用于评价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下以某学校麻疹暴发为例说明这种分层次的病例定义。

①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并且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的学龄儿童;②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在某学校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③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2000年5月1-30日住某学校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在疾病定义时决定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①临床症状明显和不明显的比例是多少;②是否有些很重要且很明显的或临床上能提示某病的症状或体征存在;③哪种微生物学或化学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方法最简单、实用并可靠;④是否接触过病人或高危人群;初次调查后到以后的随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是否能再次找到病人;⑤如果某病需长时间的随访,除目前调查组人员外,其他人员诊断病例是否简便易行;⑥在初次调查中是否所有的病人必须做出明确诊断,或者只针对住院或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无沦你使用哪种标准,对所有被调查对象必须运用同一种病例诊断标准并保证没有偏倚。

5。搜索病例

发现病例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搜索,如加强已有的被动监测系统,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根据疾病本身特点和发生地区情况,查找病例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变化.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可辨认的高危人群,所以,这些疾病的发现就相对容易。对于那些没有被报告的病例,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如通过与特定医师、医院、实验室、学校、工厂直接接触或者应用一些宣传媒体发现。有时为发现病例还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例如医师询问调查、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病原体分离和培养、血清学调查等。

在开展主动监测搜索病例时,通常可以先用搜索一览表把有关病例进行登记,再根据病例定义进行分类。搜索一览表的项目包括:姓名、姓别、年龄、住址、电话、病例定义中所需的项目、备注等,如表2。

流行病学工作者面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描述资料,这项工作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其目的是阐明哪些疾病正在流行,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后三个方面就是流行病学中通常所说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三间分布)。从这三个方面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它为探索卫生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并确保阐明卫生事件及其基本因素;其次,这一方法用通俗易懂的基本术语提供了有关卫生事件的详细特征;最后,它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它方面可供检验的假设。 6。1时间分布

在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始终考虑到时间要素。暴发或流行的估计要求将特定时间的病例数与同期的预期病例数比较。因此考虑时间的时候,需要明确提出有关的时段或时期,弄清暴露和卫生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做好时间资料的来源及资料的处理.

在进行时间分布的分析时,通常先要列出时间分布的表格,算出各时间单位(小时、天)的发病数,再画出流行曲线(图1).流行曲线可用于描述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流行的大致时间,比简单的病例线图要清楚得多。通常从一个简单的疾病发病时间图表中可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疾病的潜伏期是已知的,就能相对准确地区别点源暴露、人传播人或是两者混合传播.另外,如果流行在继续,你还可以预测可能发生多少病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源传播 人-人传播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连续源传播

间隔源传播

图1 常见的流行病学曲线类型

6。2地点分布

描述流行病学的第二个要素是地区,地区特性可提示卫生事件的地区范围,并有助于建立有关暴露地点的假设。

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居住地(例如通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有关资料。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些地区活动的特殊资料,例如在建筑物内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并需了解有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

有时疾病发生在社区中一个独特的地方,如果能观察到这点,对病原体和暴露特性则可获得大量的线索和证据。供水系统、牛奶供应、垃圾处理排出口、风向、建筑物间的气流以及传播媒介的生态习惯在传播微生物或病原体和确定疾病

的危险人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把病例按地理特征描绘成图,则可能说明其潜在暴露因素的来源和途径,另外,它可以帮助鉴定传播媒介或途径. 6。3人群分布

按人群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描述病例特征,并发现病例与普通人群的不同。这将有助于提出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宿主特征,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以及传染源、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假设。

分析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或其他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如果发现一个特别的特征,通常会对查找危险人群提供一个线索,甚至找出一个特异的暴露因素.有些疾病首先侵犯一定的年龄组或种族;有时患某种疾病的人与职业明显相关.想收集所有与人群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暴露因素是不可能的。不过,对疾病宿主、传播途径、高危人群认识越多,你将获得更特异和准确的信息,以决定如何防治疾病。 7.建立并验证假设

假设是利用上述步骤所获得的信息来说明或推测暴发或流行的来源,假设必须建立在研究设计之前,通常会考虑多种假设。

一个假设中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因素:①危险因素来源;②传播的方式和载体;③引起疾病

的特殊暴露因素;④高危人群。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①合理性;②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点);③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①注意现场的观察;②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③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

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建立假设的难度是很大的,必须仔细审核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特征,假设可能致病的暴露因子。换句话说,必须从病人的既往暴露史找出可能致病的因子。如果病人和非病人既往暴露史无明显差异,则要建立另一种新的假设.这就要求具有想象力、耐力,有时还要反复调查多次后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

8。采取控制措施

应根据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和保护易感/高危人群,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即在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出简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这么做主要有两点原因:①如果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②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

9.完善现场调查

为了完整、准确地评价流行或暴发的流行特征,需要找出更多的病例,更好地确定流行强度或评价一个新的检验方法检出病例的技术,因此可能需要一个更详细的研究。

使现场调查更完善,最重要的是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得到更准确及真实的受累及的人数,即提高有关分子和分母的质量。例如血清学调查和较完整的临床资料结合在-起,通常能提高病例数的准确度以及较准确的高危人群。另外,对确诊病例的再次面谈可能获得有关接触暴露因子的程度或剂量反应等粗略的量化数据,这是认识某种疾病病原学有用的信息。

10.书面报告

通常调查组的最后一项任务是撰写一份书面报告,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现场调查工作的书面总结一般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步报告是第一次现场调查后的报告,它应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初步的病因假设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疫情发展的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这需要及时书写进程报告.

在调查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及时写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暴发或流行的总体情

况描述,引起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完整word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欧剑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原则及其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原则及其程序 1.严格依法办事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应强调应急任务 而违规操作。同时,要运用法律武器,对任何干扰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 人及时进行处罚,以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减少盲目性,防止各行其是和蛮干, 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应急处理队伍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要通过平时检查和演练,熟悉和掌握相关法规及其技术方案、操作规程,为现场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应急处理通常事件紧,要求高,需要投入多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各 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反应 迅速、决策快捷、指挥有效。 3.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因此必须明 确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急救和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现场的治安保卫,封锁疫区,疏散人员,对拒绝隔离治疗的患者和中毒患 者采取必要的措施;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组织药品器械的生产和供应:供水部门负责落实消除 水污染的应急措施;环卫部门负责及时清运疫区的垃圾、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保 护部门负责对被污染的环境和水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4.熟悉掌握现场检测检验技术应急处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测试技术和采样技术,应急队伍应配 备快速检测食物中毒、饮水污染及常见化学毒物的仪器,并保证检测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前期准备 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理,重要前提是要有所准备,从而为快速、准确、有 序处理各类事件打下基础。现场前期准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制度预案的准备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有关处理规程、部门分工、操作程序。使 处理时职责明确,有章可循。 2.人力的准备主要是知识储备,如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有关防护手册,了解并掌握一些重大 传染病、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特别应当了解本地疾病监测的有关资料、本地既 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材料。还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增强认识,逐步积累经验。 3.物力的准备一般器材的准备,如交通工具、专业人员自身防护器材、通讯联络工具、消杀 药品与器械等;专用仪器设备的准备,如现场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样工具等;专用药品试剂的准备,如消毒药品、治疗药品、诊断药品和试剂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1.及时报告发生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的单位以及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及时报告上 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指导机构。接报单位要详细询问疫情和事故发生情况,并做好接 报纪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2.现场急救应及时将传染病患者和中毒患者送往有关医疗单位就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抢救、治疗;或进行医学观察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向有关医疗单位 提出抢救治疗的意见和建议。 3.现场保护和控制发生疫情和中毒事故的单位及调查人员有责任对现场采取保护和控制措施。如停止饮用受污染的水并保存水样;封存患者食用过的剩余食品等。注意保存相关的现场物证,如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食物等。同时进行现场采样并有效保存,以备复查、复检。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疫情也愈加频繁地出现。面对突发疫情,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内容。 一、定义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事件的发生、传播范围、人群感染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查分析,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二、目的 做好“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 1. 获取疫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2. 迅速了解暴发病情的传播力度和范围,及时制订控制措施; 3. 为制定疾病防治方案,提供客观真实的流行病学数据; 4. 发现疾病暴发的规律和病原学特点。 三、步骤 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有: 1.了解疫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疫情,收集全面准确的信息。

2.确定病例诊断:确定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包括病原体鉴定、病原体 分类和病原体来源等。 3.分类病例:对病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病例的共同特征,将其分为 不同的类别,为病因研究提供依据。 4.发现暴露源:发现不同类别病例的暴露源,接触史以及传染途径。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补充疫苗、 隔离患者等。 四、技术手段 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有: 1.方法论: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设计与分析等方法。 2.统计学:了解科学评估的标准、区间估计、联合分布推断等知识点。 3.大数据分析:借助电子病历、医药分销数据等分析数据量较大的信息。 四、总结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防控疫情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更快、更准确 地掌握疫情的信息,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因此,在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必不可少。同时,我们也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识,防止类似的疫情发生。

(完整版)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与原则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与原则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 研究人群中疾病暴发和传播情况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 步骤与原则。 一、确定目标及问题定义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研究 者需要明确所要研究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并将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变量。例如,研究者要调查某地区的疟疾发病情况,可以将目标定义为“研究该地区疟疾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 二、设计研究方案 在明确目标和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包括 研究的类型、调查方法、抽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例如,对于 目标是调查某地区疟疾发病情况的研究,可以选择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然后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三、选择受试者和抽样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并进行抽样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受试者的选择要准确代表流行病学调查对象的人群。抽样方法可 以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整群抽样等。在确定了适当的受试者和抽 样方法后,可以着手进行实地调查。

四、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核心环节。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 者需要制定明确的调查表格、问卷或观察指南,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数据收集过程进行监控和质量控制,以确 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解读 数据收集完成后,便可进入数据分析与解读阶段。数据分析的方法 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进 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结合流行病学的 概念和原则进行合理的解读。 六、结果报告和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出结论,并将结果应用于公共卫 生实践中。因此,在完成数据分析和解读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结果报 告并将其与相关人员和组织分享。报告应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建议,并以清晰和简明的方式呈现。 七、质量控制与伦理 在整个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伦理问题都是需要重视的。研究者需要保证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并遵守相关的伦理原则。研究过程中应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获得相关伦理审批。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目标及问题定义、设计研 究方案、选择受试者和抽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解读、结果报告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流行病学 第十二节 暴发调查

第十二节暴发调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以疾病暴发或聚集性疫情的形式出现。暴发不仅见于传染病,也常见于非传染性疾病。 疾病暴发是指在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增多的性质相同的病例。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规范地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有效采取处置措施,防止疾病流行与危害扩大。 一般先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掌握疾病的三间分布、确定髙危人群和提供病因线索以建立病因假设,再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验和验证病因假设,研究疾病自然史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有时需要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来验证病因假设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暴发调査的实施步骤 1.准备和组织区域的确定和划分、人员选择、技术支持、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实验室支持等。准备工作一旦完成,调查队员应立即奔赴现场。 2.核实诊断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对流行过程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3.确定暴发的存在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疾病监测点、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 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夸大和缩小的可能性。 4.病例定义目的是确定发现病例的统一标准,使发现的病例具有可比性,并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要求。 病例定义一般可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可能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信息;临床信息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体格检査、临床检查和治疗效果等信息;实验室检查包括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病原分离培养,以及化学毒物等其他致病因子的检测结果等。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且客观的方法。 5.病例发现与核实大多数暴发或流行均有一些容易识别的高危人群,需利用多种途径发现病例,如询问医师、査阅门诊日志和住院病历、电话调查、走访村民、人户调查、血清学调查等。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疾病监测系统搜索病例,或者建立主动监测系统,提高发现病例的能力。 发现病例后要开展对病例的个案调查,了解病例是怎样被传染的,是否为输入性病例;调查病人的活动、饮水、饮食、动物接触和各种危险因素暴露,有利于发现可疑线索;个案调査时还要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以便明确诊断。 6.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在暴发调查中,通过描述疾病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重点,为疾病防制提供依据;还能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7.建立假设及验证假设根据调查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产生假设。建立假设后,需要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来检验和验证假设,干预效果评价也是验证假设的手段。 8.完善现场调査为使现场调査更加完善,需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査,用多种方法调查高危人群,以期发现更多的病例,并力求发现准确、真实的受累人群。对于新发或不明原因疾病,要进一步了解其自然史、病原学、来源和传播模式;对于已知疾病要掌握其更多特征,如分析危险因素、评价诊断方法和测量控制措施的效果等。 9.实施控制措施现场调查最终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实施控制措施与现场调查应同步进行,如有些疾病病人一旦被发现就须隔离治疗。 在现场调查中一定要提出可操作的、可行的、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排除暴露源,减少人群暴露机会或防止进一步暴露,及时保护高危人群,同时要考虑怎样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总结报告调查过程中和调查结束后,调査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

讲解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讲解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 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引言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这些事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讲解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探讨其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指通过系统收集、分析与解释大量信息以确定防治某种特定疾 病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方法。它主要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等。 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通过描述暴露情况、患者特点、时间和空间分布等指标进 行表述,从而初步了解该疾病的基本情况和规律; 分析性流行病学则通过比较组间差异或评估风险因素与结果之间关系,进一步 探索潜在风险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 实验性流行病学是通过实验进行疾病的控制和干预,常使用随机对照试验和社 区干预等方法。 二、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 1. 确定传播途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涉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或传染源未知,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确定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评估风险级别: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某个地区或人群面临的风险进行 快速准确的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提供干预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能帮助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追踪 其效果,从而有效遏制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蔓延。 4. 支持政策决策:无论是在紧急情况下还是在后续恢复过程中,流行病学调查 都能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使相关政策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三、流行病学调查的操作步骤及应用案例 1. 确定调查对象和样本: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确定需要调查的人群 或地区,并制定合理的抽样策略。 案例:2019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式对武汉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该疫情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情况。 2. 收集数据:采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医学记录等。 案例:在中国非洲猪瘟爆发时,通过对养殖场主、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交易市 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检查,收集有关非洲猪瘟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的相关数据。 3. 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利用EpiInfo、SPSS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梳理和处理。 案例:福岛核灾后,日本政府委托当地大学对福岛县居民及周边地区进行流行 病学调查并分析核辐射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核灾后抗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结果解释与传播:根据分析结果编制报告,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决策者、媒体 和公众传达。 案例:在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及时公布并广泛传播,提醒民众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XX县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由XX县疾控中心组织开展。 一、调查目的 掌握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与就诊经过、暴露危险因素、与其他病例或者聚集性疫情的关联等情况,查明其感染来源,追踪、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进一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评估风险人群和地域范围,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以及家庭成员和接诊医生等知情者。如被调查人员不配合调查,应协调政府、社区和公安部门协助调查。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疑暴露史、密切接触者信息和行动轨迹等。重点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病或采样阳性前14天内的暴露史进行调查,包括发热人员、疑似病例、境外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史,医疗机构就诊史,农贸市场暴露史、进口冷冻食品接触史等。调查应于接

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 四、调查准备和启动 (一)前期准备。成立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对成立的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局部地区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流程和内容。 (二)启动调查 1.启动调查。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报告、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及个人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信息后,XX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启动现场调查工作。 2.获取支持信息。向相关部门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微信)、关键时间(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前14天至隔离时间,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采样阳性前14天至隔离时间前)等信息,尽快获得病例的行动轨迹、可能接触人员的名单和线索,帮助明确疫情波及的风险地区和人群。 五、调查步骤和方法 (一)调查和应急处置。采用面对面访谈方法,特殊情况可采取电话方式,对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根据访谈提纲开展调查。结合相关部门信息和流调结果,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并对病例及密接人员进行集中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发生时,如何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迅速掌握疫情的传播情况,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一、现场勘察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现场勘察。这项工作需要现 场人员尽可能深入地了解病例的分类、来源、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等 信息,以便快速判断疫情的性质和蔓延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二、开展病例调查 对于疫情爆发的现场,一般都需要开展病例调查。这项工作需要病例 调查员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活动轨迹和接触过的人员等信息,并及 时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查找病例之间的关联性,并准确判断病情蔓 延的规律。 三、采样和检测 针对疑似病例及其周围人员,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需要进行样 本采集和检测。样本制备和检测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避免因操 作不当而导致样本污染或检测数据失真。 四、分析和评估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通过各种统计手段和病毒学方法,计算疫情的传播速率、感染人数和致死率等指标,分析疫情的蔓延趋势和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五、公众宣传和教育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完成后,也要及时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这项工作需要向公众普及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并介绍应急措施,加强公众意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防范能力,减少疫情的损害。 综上所述,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现场人员优先考虑公众健康和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便捷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障社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 为规范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本指南旨在指导各地疾控机构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传播。 一、调查目的 本指南的调查目的主要包括:调查病例的传染源,追踪和判定密切接触者;调查病例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等;调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 二、调查对象 本指南的调查对象包括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 三、调查方法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病例就诊和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县(区)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

计划,确定调查组人员及职责分工。调查组接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四、调查内容 本指南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案调查和感染来源调查。个案调查应尽可能于24小时内完成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等调查。感染来源调查应通过大数据收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确定旅行史、接触史、暴露史等相关信息,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如无法明确感染来源,应对发病前14天内的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学筛查,同时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必要时开展病毒基因测序,尽可能查明其感染来源。 一、追踪密切接触者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需要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进行追踪,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这样可以及时隔离和观察密切接触者,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或其他大规模危机,经常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危害。针对这些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 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对疾病传播的监测和分析,流行病学 调查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用于制定应对策略、防控措施和紧急响应 计划。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并分 析其作用与意义。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及其控制的学科。其 核心原理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来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 因素,从而为制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依赖于调查问卷、统计学分析、环境监测、样本 采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从而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调查问卷常用 于获取个体的基本资料、症状、病史等信息;统计学分析可通过数据 分析和模型建立,发现疾病传播的规律;环境监测则是对疫区或疾病 爆发场所进行采样和检测,以发现潜在的疾病源。 二、1. 快速定位和评估疫情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能够迅速定位疾病传播的来 源和规模。通过对疫情的调查,可以确定病例的分布情况、疾病的暴 发时间和地点,从而帮助相关机构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此外,通过 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对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区域进行评估和划分,以 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控措施。 2. 揭示疾病传播途径 疾病的传播途径对于制定干预策略至关重要。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 病例的追踪和联系人的调查,可以揭示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例如,在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通过分析病例的饮食史和与食物供应 商的联系,可以确定有关食品的污染原因,从而及时召回有风险的产品,并采取相应的食品安全措施。 3. 辅助制定防控策略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辅助制定防控策略。通过对病例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的临床特点、潜 在的风险因素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疫情的演变趋势和危险性,从而 有效地制定隔离、检疫、治疗和预防措施。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可 以评估各种防控策略的效果,并及时修正和优化措施。 4. 监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还能够监测疾病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连续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传播速度、暴发规模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内容概括 正文 1、现场调查的概念 现场调查是指针对疾病爆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现场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事件危害的进一步开展。 2、现场调查的目的 现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目的:①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危害〕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②控制疾病及危害的进一步开展,终止疾病爆发或流行。③预测疾病爆发或流行的开展趋势④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⑤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3、现场调查的考前须知 现场调查首先应考虑其科学性,同时也应考虑现场条件的实际可行性及社会压力、工作责任对调查人员的影响。任何情况下,调查人员须正确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提出科学、合理调查设计,得出调查结论,提出控制和预防的建议。 4、现场调查的步骤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组织准备、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诊断、核病例数、确定爆发或流行的存在、描述性“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十个步骤。 (1)组织准备 进行现场调查前,应先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任务。现场调查工作由相应的专业人员完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员,必要时还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整个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 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必要时需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在现场设计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应的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联系人及联系 )、电脑、照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 〔2〕核实病例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过失。 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来核实诊断,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让公众陷入惶恐和疑惑之中,而流行病学调查正是我们及时控制突发疫情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特点、步骤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和特点 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对人群中出现的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的科学方法。流行病学调查通常以病例为单位,采用循证医学原理,收集和分析大量医学资料和生物统计数据,以确定发病率、死亡率、传染性等指标,从而揭示某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政策。 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主要包括:广泛性、系统性、实证性、强调时空因素、分析因果关系、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等。 二、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设计和方案; 2.确定样本,收集病例和对照; 3.进行病历数据及现场勘查; 4.对收集的医学资料和生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提出结论和制定政策措施。 三、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及时发布信息、确定疫情分布、确定疫情来源、 控制疫情传播等作用,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尤其重要。下面以新冠肺炎为例, 具体阐述其应用。 1.确定疫情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疫情分布的关键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人们往往对疫情信息一无所知,没有清晰的分布图。流行病学调 查通过数据分析、患者排查、现场勘查等方法建立起疾病流行的时空 分布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疫情爆发范围、传染性和危害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和有效的控制措施。 2.确定疫情来源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尽快确定疫情来源以制定针对性的应 对策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明确患者曾经去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食用的食物等,并进行相关病原学实验,快速确定病源,从而将 疫情控制在早期范围之内。 3.判断疫情趋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疫情发展速度快,需要及时判断疫情趋势以 调整应对策略。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传染性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

为指导各地疾控机构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 调查溯源工作,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 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 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指南。 一、调查目的 (一) 调查病例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范围,判定 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和风险区域; (二) 开展疫情形势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防控建议; (三) 开展疾病传播特征、重点场所感染风险点等专题调查,为加深疾病的认识,解决防控中存在问题和调整防控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初筛阳性人员、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三、组织架构与协作机制 (一) 健全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国家、省、地市三级流调溯源工作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地市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所辖县区成立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 ,统筹指挥疫情现场流调溯源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风险

人员和风险区域判定、疫情趋势分析和风险研判、疾病传播特征、重点场所疫情专题调查、疫情溯源等工作。 (二) 建立协作机制。发生本土疫情后,省级流调溯源专班立即派员赶赴疫情发生地,与当地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 合并办公。国家流调溯源专班根据疫情需要和地方需求派出专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国家和省级增援专家根据现场工作需要编入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 相关工作组,指导和协助开展相关工作。省级流调溯源专班要与国家流调溯源专班建立信息报送和会商机制,及时向国家流调溯源专班报告疫情流调最新进展。发生跨省疫情时,国家流调溯源专班要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信息,组织跨省会商研判,各省流调溯源专班间要强化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涉疫信息,强化跨区域联防联控。 (三) 做好流调人员储备。做好三级流调队伍配备,一级流调人员为核心力量,以地市为单位,原则不少于50人;二级流调人员可在24小时内增援,以地市为单位,原则不少于200人;三级流调人员为后续储备力量,以省为单位不少于 1000人。同时,各省份要统筹储备不少于500人的跨区域支援流调队伍。 四、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 职责 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 下设若干工作组,明确各组负责人、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做到分组固定、人员固定,职责明确清晰。建议工作组设置及职责分工如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溯源指南 为指导各地疾控机构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工作,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传播,特制定本指南。 一、调查目的 (一)调查病例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风险范围,判定密 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和风险区域; (二)开展疫情形势分析和风险研判,提出防控建议; (三)开展疾病传播特征、重点场所感染风险点等专题调查,为加深疾病的认识,解决防控中存在问题和调整防控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初筛阳性人员、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三、组织架构与协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国家、省、地市三级流调溯源工作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地市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所辖县区成立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统筹指挥疫情现场流调溯源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风险

人员和风险区域判定、疫情趋势分析和风险研判、疾病传播特征、重点场所疫情专题调查、疫情溯源等工作。 (二)建立协作机制。发生本土疫情后,省级流调溯源专班立即派员赶赴疫情发生地,与当地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合并办公。国家流调溯源专班根据疫情需要和地方需求派出专家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国家和省级增援专家根据现场工作需要编入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相关工作组,指导和协助开展相关工作。省级流调溯源专班要与国家流调溯源专班建立信息报送和会商机制,及时向国家流调溯源专班报告疫情流调最新进展。发生跨省疫情时,国家流调溯源专班要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信息,组织跨省会商研判,各省流调溯源专班间要强化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涉疫信息,强化跨区域联防联控。 (三)做好流调人员储备。做好三级流调队伍配备,一级流调人员为核心力量,以地市为单位,原则不少于50人;二级流调人员可在24小时内增援,以地市为单位,原则不少于200人;三级流调人员为后续储备力量,以省为单位不少于1000人。同时,各省份要统筹储备不少于500人的跨区域支援流调队伍。 四、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职责 现场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组)下设若干工作组,明确各组负责人、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做到分组固定、人员固定,职责明确清晰。建议工作组设置及职责分工如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 公共卫生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 (一)疾病暴发调查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信息。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暴发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一般程序如下: 1.确定暴发的存在 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流行病学监测点、防疫机构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防疫工作者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或缩小。此时可从3个方面入手: (1)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 (2)及时向发病单位的领导、医生和卫生员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3)派遣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暴发信息确凿性。 如果经确认暴发信息不真实,应立即向公众澄清事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一旦认定暴发属实,接下来就要初步分析暴发的总体形势,分析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分析暴发影响的范围、发病人数、受暴发威胁的人数。根据对形势的初步推断,紧急做好暴发控制准备和组织工作。 2.准备和组织 虽然暴发发展迅速、涉及人数多、时间紧迫,但周密的准备和组织将使现场工作事半功倍,组织现场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区域的确定和划分首先是明确调查的范围,将调查范围划分成多个区域,并确定重点调查区,每区安排一个合适的调查队。 (2)人员的选择现场调查需要哪些专家和人员取决于资深防疫工作者对暴发做出的最为可靠的初步假设。调查队成员一般包括:临床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等。 (3)统一领导指令虽然各调查队工作分开,但整个调查队工作是一盘棋。调查时必须成立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明确上下级关系,各调查队应在统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