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

(2)做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实验的目的:理解学习行为对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4)实验材料:小鼠、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小鼠食物,笼子几个。

(5)方法步骤;①从迷宫的入口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放置食品。

②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③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

(6)注意事项. ①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反折。

②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7)试验计划: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8)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学校:花都区三和庄中学

姓名:卢婉仪利静琪

班级:八年级三班

指导老师:黄炽成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观察蚯蚓 ●实验准备 1.阴暗的;潮湿;夜间; ●过程和方法 1.(1)圆筒形;体节;暗红色; (2)厚;环带;环带;环带;朝上;朝下;左边;右边;14~16; (3)有黏液;粗糙;刚毛;腹部; 2.伸张和收缩;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协助运动; ●结果和结论 1.两侧;利于再生修复 2.上皮细胞分泌粘液; 3.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 ●讨论 1.表格 动物的名称蚯蚓 所属的动物类群环节动物 体表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 呼吸方式体壁呼吸 运动方式依靠体节和刚毛运动 2. 蚯蚓的身体是一圈一圈地分节,是环节动物;而线形动物全体是光滑的,没有分节特征。 3.略(自己随便说个现象,然后找答案) 4.略(说一个兴趣的问题,然后探究回答)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1) 家鸽流线直无。 1.(2) 胸部 2. 家鸽家鸽 过程和方法 1.鸟的身体适于飞行吗? 2. 鸟的身体有适于飞行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轻,薄,中空… 3.(1)流线型,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3.(2)爬升时起作用。羽小枝是勾连的。能够在空气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动力。

3.(3) 可以牵动两翼,产生动力,完成飞行 3.(4)鸟发达的胸肌,需要很大的骨面积来附着这些肌肉。因此龙骨突很发达。 结果和结论 鸟的形态结构 特点 与飞行之间的关系 体形 流线型 减少空气阻力 前趾 变成翼 飞行器官 羽毛 体表被覆羽毛 利于飞行 是否有牙齿 没有牙齿 便于快速取食 胸骨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 增大胸肌的固着面 胸肌 胸肌发达 牵动翼飞行 讨论 1. 肺 辅助 肺部 2.没有直接的关系。恒温是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主要是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关。鸟的食量大,消化强,排便快,呼吸效率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活动准备 1.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和学习 少 突出 过程和方法 1. 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 小鼠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越多,获取食物的可能性越大。 学习行为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 3. (1(2) (3) 4.(2)计时,并在出口 等待 (3)出口的 (4)拿食物对小鼠进行适当的引导 (6)1 结果和结论 1. 2. 3.减少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逐渐熟练 讨论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101 92 76 60 50 41 30 0 50100 150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单位/秒

小白鼠走迷宫

《小鼠走迷宫》实验报告 生技基地:孟祥东 0121121202 殷振琦 生物技术:李静新

小白鼠走迷宫 【摘要】本实验通过在人为设置的迷宫里,小白鼠不断感受复杂通道的结构,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条件反射逐渐建立,以至在大脑皮层形成记忆。通过记录动物搜寻食物的时间长短可以对此加以评价。 【关键词】小白鼠迷宫记忆 前言:《实验动物学》最近10年,遗传科学家对两种动物建立了一系列遗传工程的技术,可以改变(去掉或加上)其体内基因的组成,这两种动物是老鼠和果蝇。在哺乳类动物中,老鼠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昆虫类的果蝇行为简单,脑也较小,不如哺乳类的老鼠脑较大。此外,老鼠也更接近人类,通过老鼠的实验可以间接地了解人脑的功能。学习和记忆是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重要机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而获得的行为习惯和经验;获得的行为习惯和经验维持一定时间的能力就是记忆。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其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小白鼠学习和记忆过程,理解大脑在动物行为机制建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了解数据统计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小白鼠、纸板(做迷宫)、食物、秒表 1.2方法 1.2.1 饥饿处理的小白鼠1只,放置在迷宫入口,记录其找到食物所需时间。5分钟后, 重复上述步骤,同样的间隔时间对其进行相同实验,每只小白鼠共计进行6次实 验。 1.2.2 对另一只进行饥饿处理的小鼠进行相同实验,记录每只小白鼠找到食物所需时 间。 1.2.3 绘制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2曲线图

注:纵坐标表示所用时间(单位:秒),横坐标表示实验次数,系列一表示小鼠B,系列二表示小鼠A 2.3分析 2.3.1 随着小白鼠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进行,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 2.3.2 气温对小白鼠的活动能力有较大影响,低温使小白鼠活动能力降低; 3、讨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 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 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 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 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 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1

观察蚯蚓 ●实验准备 1.阴暗的;潮湿;夜间; ●过程和方法 1.(1)圆筒形;体节;暗红色; (2)厚;环带;环带;环带;朝上;朝下;左边;右边;14~16; (3)有黏液;粗糙;刚毛;腹部; 2.伸张和收缩;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协助运动; ●结果和结论 1.两侧;利于再生修复 2.上皮细胞分泌粘液; 3.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 ●讨论 2. 蚯蚓的身体是一圈一圈地分节,是环节动物;而线形动物全体是光滑的,没有分节特征。 3.略(自己随便说个现象,然后找答案) 4.略(说一个兴趣的问题,然后探究回答)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1)家鸽流线直无。 1.(2)胸部 1.鸟的身体适于飞行吗? 2.鸟的身体有适于飞行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轻,薄,中空… 3.(1)流线型,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3.(2)爬升时起作用。羽小枝是勾连的。能够在空气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动力。 3.(3)可以牵动两翼,产生动力,完成飞行 1.肺辅助肺部 2.没有直接的关系。恒温是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主要是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关。鸟的食量大,消化强,排便快,呼吸效率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 活动准备 1.遗传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少突出 ? 过程和方法 1.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小鼠经过的“尝试与错误”越多,获取食物的可能性越大。 学习行为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 3.(1)饿着肚子这样才能寻找食物,完成学习。 (2) (3) 4.(2)计时,并在出口等待(3)出口的 (4)拿食物对小鼠进行适当的引导(6)1 ? 结果和结论 1. 2. 3.减少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逐渐熟练 ? 讨论 1.动物在生存的过程中会学习一些行为。最先是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不断改正后最后会形成一个学习行为。 2.不相同。因为其他同学选择的小鼠和我的小鼠不一样。 3.这样实验的结果为更准确。 4.可能会增加。因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反而,越弱。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101 92 76 60 50 41 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C卷(练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具有“有口有肛门”这一特征的动物是 A.珊瑚虫B.涡虫C.血吸虫D.蛔虫 2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葵,水母是腔肠动物 B.血吸虫,涡虫是扁形动物 C.蚯蚓是节肢动物 D.泥鳅,海马是鱼类 3 . 吃桑葚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的紫色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果实细胞的()A.细胞膜B.线粒体C.液泡D.细胞核 4 . 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 A.无脊椎动物的总数约占动物总数的95% B.无脊椎动物的总数约占动物总数的5% C.无脊椎动物身体里面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D.无脊椎动物身体里面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5 . “狼孩”是被失去幼崽的母狼喂养长大的。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社会行为 6 . 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鲤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B.青蛙和乌龟属于两栖动物 C.家燕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家兔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7 . 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A.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B.用肺呼吸 C.在陆地上产卵;D.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8 . 下列选项中属于鱼类的是() A.墨鱼B.甲鱼C.章鱼D.泥鳅 9 . 蛔虫、蚯蚓、水螅、血吸虫分别属于() A.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B.扁形动物、爬行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D.线性动物、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10 . 在做观察鲫鱼的实验时,往往已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其体表具有粘液的缘故。鱼体表粘液的作用是() A.防止人类捕捉 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鱼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11 .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蟹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蜜蜂、月季、家鸽归为另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12 . 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对于不容易摔碎的坚果,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关于这种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Pclab-300Morris水迷宫分析系统

Morris水迷宫及分析系统参数一 1.工作条件 1.1本本仪器可在下列条件下工作: 电源:220伏(±10%),单相,50赫兹(±1赫) 环境温度:摄氏0度——摄氏40度 技术参数 2.1 技术功能指标 2.1.1 A、B、C、D四个区的运动时间 2.1.2 A、B、C、D四个区的运动距离 2.1.3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的总时间 2.1.4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的总距离 2.1.5 大(小)鼠穿越目标区域的次数 2.1.6 内环、中环、外环的运动时间 2.1.7内环、中环、外环的运动距离 2.1.8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的平均速度 *2.1.9大(小)鼠在各个区域中运动的时效 *2.1.10大(小)鼠在迷宫中运动轨迹的回放 *2.1.11实时生成的数据可以导入Excel 2.2 技术参数指标 *2.2.1 传输方式:USB2.0 2.2.2 采样位数:10bit 2.2.3 动态范围:80dB-100dB 2.2.4 镜头接口:C/CS 2.2.5 供电方式:单独+12V供电 2.2.6 幅面:1280×1024 2.2.7 快门速度:8μs-26μs 2.2.8 快门方式:电子快门 2.2.9 象元尺寸:6.7μm×6.7μm 2.2.10 软件支持:jpg,bmp 2.附件、备件、专用工具或其他消耗品 3.1水迷宫测试软件一套 *3.5微视USB摄像头一个(USB接口可以代替采集卡,传输速度是采集卡的10倍) 3.6万向支架一个 3.7 12V电源一个 3.8 排水机一个 3.9 水温调控装置一个 3.10 配套电缆一套 3.11 说明书一本

参数二 系统功能特点要求: 1.适用于(大小鼠)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老年病学等的研究。 2.采用视频摄像跟踪技术,实现实验过程的自动化,实现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定量化、精确化和客观性; 3.Morris水迷宫的尺寸规格按照Morris本人的设计,采用玻璃钢制作,可长期使用,视频摄像系统固定在特制的支架上,可拆卸,方便实验; 4.能够储存原始的视频图像,视频文件格式支持AVI和MPEG-1压缩格式;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640x480像素(常用320x240像素),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25帧/秒(常用15帧/秒);测量所得的指标结果精度高并供完整的实验数据库功能,作为研究的真实记录和今后进行教学演示的素材; 5.可在星光条件(0.01Lux)下进行视频分析(包括实时分析); 6.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系统可扩展性强,可外接其他的分析模块,轨迹点坐标序列数据和指标结果可导入到Excel,便于用户在Excel、SPSS、SAS等分析统计软件中作进一步分析处理; 8.分析灵活,支持时段分析,支持定时终止和人工终止,并具有丰富的显示方式,能对动物的运动情况采用轨迹图、参数指标、曲线、直方图等多种显示方式,并可生成完整的报告,供打印输出; 水迷宫软件功能: 1.可记录大小鼠游泳路径距离,时间,速度。 2.可进行象限分析,包括各象限的距离,时间等。 3.可测定入水角度. 4.可测定穿越目标区次数。 5.可进行环行分析。 6.可自动记录大小鼠第一次到达目标区的时间、距离。 7.可实时观测和记录大小鼠运动的轨迹。并具备轨迹回放功能 8.全部数据可自动生成EXCEL结果。 9.实时图像在1024*768,16位或32位真彩色状态下观测。画面为 768*576像素,25帧/秒。 10.可以实时录像,以进行图像回放。 11.数据和轨迹可打印,并以数据库方式(名称,组别,动物编号)储存 结果,删除方便。 12.可人工设定采样时间。

仓鼠科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仓鼠科学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小鼠是否能经过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作出假设:仓鼠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制定计划:1.准备硬纸板、剪刀、透明胶、铅笔等工具用来制作迷宫。 2.准备坚果、花生等食物放在迷宫的尽头。 3.准备一只仓鼠从固定地点放好食物,让仓鼠在迷宫中自由活动,必要时可引一下。若仓鼠去到食物存放地点,让其进食一段时间后放回饲养笼中。4、数次训练,直至仓鼠可以进入迷宫就直奔食物存放点为止。 实验过程: 结论:仓鼠在经过训练后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篇二:探究仓鼠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探究仓鼠的学习行为 ——实验课教学设计 实验介绍 本实验课可以在学生学习完济南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 三节《动物的行为》之后安排,以仓鼠为实验动物,鼓励学生小组互助合作,自行选择实验器材,自主拟定实验方案,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多角度探究“仓鼠的学习行为”,共同体验生物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实验目标 1.观察仓鼠的形态特征,了解仓鼠的动物行为及原因。 2.学会对照、测量等研究方法,尝试独立设计探究方案。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认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操作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因此给学生提供在花鸟鱼虫市场上常见的仓鼠作为实验动物,能提高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抓住这些特点,活动始终将“疑”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程,引导学生不断寻求、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 实验的重、难点

人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 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水分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2)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 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这个过程叫做接种。(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设置B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 个坑,淋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④→⑥→③→①→②→⑤(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蚯蚓身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刚毛。蚯蚓的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快,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八上生物实验题专项训练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 注意:请做完后再对答案,用红色笔订正 一、实验题 1.现有小鲤鱼数条、金鱼缸、凉开水(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已经除去)、池塘水等。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提出问题:鱼在水中呼吸时,利用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2)作出假设:___。 (3)设计探究方案: ①取两个___的鱼缸,编号为甲、乙,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___和___。 ②分别取大小相同、健康状态相同的5条小鲤鱼放入甲、乙两金鱼缸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鲤鱼的不同表现。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小鲤鱼___,而乙中的小鲤鱼___。 (5)根据预测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___。 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茌3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观察一段时间后: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水平会明显减弱?,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 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其中________是对照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能够进一步探究对蚯蚓的影响。 3.如图是某学生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甲)和青霉菌(乙)形态结构简图,请你根据所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做“观察酵母菌”实验时,肉眼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呈色.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内部形态结构时,需要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实行染色,实验用的染色剂是,酵母菌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结构和物质分别是[ ] 和[ ] .(2)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橘皮上的青霉菌呈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能够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乙中[ ] 的颜色. (3)甲图所示的酵母菌正在实行繁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实行的.4.某学校两位同学对校内落叶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能够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_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检测卷

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检测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动物的运动方式中,能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是() A.游泳B.爬行C.行走和跳跃D.飞行 2.关节的结构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的是() A.关节囊B.关节窝C.关节软骨D.关节头 3.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 C.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大吊车的活动部分相当于人的关节 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100米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 A.都持续收缩 B.都持续舒张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5.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 A.骨B.骨骼C.骨骼肌D.关节 6.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②覆盖在关节表面,是骨骼肌

B.肌腱可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C.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D.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7.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D.以上三项均可以 8.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能量,下列与能量供应无直接关系的是()A.消化系统B.神经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 9.菜青虫喜欢取食卷心菜或油菜的叶片,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A.先天性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 C.先天和后天的共同行为D.先天学习行为 10.近日,武汉大学“学霸狗”走红,此狗穿梭于武大四个学部,“修”多个专业:经济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热爱运动,积极参加校运动会;还热爱音乐,参加合唱团排练。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社会行为D.不能确定 11.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 12.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1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活动报告册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观察蚯蚓 ●实验准备 1.阴暗的;潮湿;夜间; ●过程和方法 1.(1)圆筒形;体节;暗红色; (2)厚;环带;环带;环带;朝上;朝下;左边;右边;14~16; (3)有黏液;粗糙;刚毛;腹部; 2.伸张和收缩;灵活,自如,转向方便;协助运动; ●结果和结论 1.两侧;利于再生修复 2.上皮细胞分泌粘液; 3.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 ●讨论 1.表格 动物的名称蚯蚓 所属的动物类群环节动物 体表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 呼吸方式体壁呼吸 运动方式依靠体节和刚毛运动 2. 蚯蚓的身体是一圈一圈地分节,是环节动物;而线形动物全体是光滑的,没有分节特征。 3.略(自己随便说个现象,然后找答案) 4.略(说一个兴趣的问题,然后探究回答)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1) 家鸽流线直无。 1.(2) 胸部 2. 家鸽家鸽 过程和方法 1.鸟的身体适于飞行吗? 2. 鸟的身体有适于飞行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骨骼轻,薄,中空… 3.(1)流线型,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阻力。 3.(2)爬升时起作用。羽小枝是勾连的。能够在空气中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动力。 3.(3)可以牵动两翼,产生动力,完成飞行 3.(4)鸟发达的胸肌,需要很大的骨面积来附着这些肌肉。因此龙骨突很发达。

结果和结论 鸟的形态结构 特点 与飞行之间的关系 体形 流线型 减少空气阻力 前趾 变成翼 飞行器官 羽毛 体表被覆羽毛 利于飞行 是否有牙齿 没有牙齿 便于快速取食 胸骨 胸骨发达,有龙骨突 增大胸肌的固着面 胸肌 胸肌发达 牵动翼飞行 讨论 1. 肺 辅助 肺部 2.没有直接的关系。恒温是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主要是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关。鸟的食量大,消化强,排便快,呼吸效率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活动准备 1.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和学习 少 突出 过程和方法 1. 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 小鼠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越多,获取食物的可能性越大。 学习行为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 3. (1)饿着肚子 这样才能寻找食物,完成学习。 (2) (3) 4.(2)计时,并在出口 等待 (3)出口的 (4)拿食物对小鼠进行适当的引导 (6)1 结果和结论 1. 2. 3.减少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逐渐熟练 讨论 1.动物在生存的过程中会学习一些行为。最先是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不断改正后最后会形成一个学习行为。 2.不相同。因为其他同学选择的小鼠和我的小鼠不一样。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次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时间s 101 92 76 60 50 41 30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专题导引: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常见的题型有实验设计、评价改进或针对探究的某个步骤填空。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①理清设计思路:从实验目的找到实验探究假设进而确定实验的变量。②注意原则:对照性原则,即要随机分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单一变量原则,即保持一个实验变量。,最后,预期结果要考虑多种可能。 探究一观察蚯蚓 1.小宝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观察B.实验C.提出问题D.作出假设 2.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Z1-1是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 图Z1-1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请判断图中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哪一端?________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________的感觉,这是摸到了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小明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对家鸽的活体和标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请从图Z1-2提取有效信息,帮他把其中的部分记录完成。 图Z1-2 (一)提出问题: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作出假设: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适于飞行。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生物动物行为的研究测试与解析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生物动物行为的研究测试与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以下动物的行为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 的 B.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C.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 为 D.鸟类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2.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 为 B.社会行 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3.想知道某种动物的一种行为,并分析刺激这种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应该〔〕 A.先用实验法,后用观察 法 B.只用实验法即可 C.只用观察法即 可 D.观察法和实验法有机结合 4.以下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的是〔〕 A.公鸡尝试绕道取 食

B.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C.黑猩猩设法摘取香 蕉 D.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题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A.观察 法 B.实验法 C.刺激法 D.观察法和实验法 6.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以下几组动物中〝尝试与错误〞次数最多的是 A.小鸡、小 鸭 B.大鸡、大 鸭 C.小猫、小 狗 D.大猫、大狗 7.在动物行为的研究中,哪位科学家研究了〝银鸥幼雏求食行为〞〔〕 A.法布 尔 B.廷伯 根 C.弗里 斯 D.劳伦斯 8.以下哪种行为是后天性的〔〕 A.蜘蛛结 网 B.蜜蜂筑巢 C.鸟

类孵卵 D.狗熊骑车 9.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 A.昆虫的取食行为 B.昆虫之间的通讯 C.昆虫的学习行 为 D.昆虫的迁徙行为 10.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A.寻找食 物 B.逃避敌 害 C.找到配 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二】填空题 动物甲乙丙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与错误〞次数 75 158 32 6 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________. 12.动物行为受________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法. 13.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主要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 1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探究活动: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探究活动: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一、活动目的 1.观察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 2.联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3.理解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习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研究的方法指导: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三、活动用品 实验动物:小鼠、仓鼠或是豚鼠。 实验材料:纸板(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剪刀、胶带等),小鼠食物,笼子几个(配饮水装置),一包木屑(垫于笼中,用于小鼠保暖),纸、笔等记录用具,相关视频。 四、活动过程和方法 1.按照计划准备好迷宫、小鼠和食物。 2.从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物。 3.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或者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若小鼠过了很长时间还没到达出口可以适当引导一下。 4.重复上述实验过程5~7次,记录实验数据。 5.统计全班结果。 6.分析实验数据。 五、问题与交流 (一)操作注意事项 1.在观察和测量过程中注意爱护实验动物。 2.观察后进行记录。 3.观察结束后清理实验台,按要求回收实验动物,并洗手。 (二)重难点知识 1.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

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走迷宫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3.动物的年龄越小,越容易表现出学习的过程。 (三)思考讨论 1.“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 2.你的实验数据与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 3.如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4.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八臂迷宫系统实验方法

JK003型八臂辐射迷宫系统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动物适应实验环境1周后,称重,禁食24小时。此后每天训练结束后限制性地给予正常食料(据体重不同,大鼠16-20g,小鼠2-3g),以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进食大鼠的80%~85%。2.第二天,迷宫各臂及中央区分撒着食物颗粒(每只4~5粒,直径约3~4mm)。然后,同时将4只动物置于迷宫中央(通往各臂的门打开)。让其自由摄食、探究10min。 3.第三天,重复第二天的训练。这一过程让动物在没有很强的应激条件下熟悉迷宫环境。4.第四天起,动物单个进行训练:在每个臂靠近外端食盒处各放一颗食粒,让动物自由摄食。食粒吃完或10min后将动物取出。 5.第五天,将食物放在食盒内,重复前一天的训练,一天2次。 6.第六天以后,随机选4个臂,每个臂放一颗食粒;各臂门关闭,将动物放在迷宫中央;30s后,臂门打开,让动物在迷宫中自由活动并摄取食粒,直到动物吃完所有4个臂的食粒。如经10min食粒仍未吃完,则实验终止。每天训练两次,其间间隔1h以上。 记录以下4个指标:1工作记忆错误(working memory errors),即在同一次训练中动物再次进入已经吃过食粒的臂;2参考记忆错误(reference memory errors ),即动物进入不曾放过食粒的臂;3总的入臂次数;4测试时间,即动物吃完所有食粒所花的时间。此外,计算机还可记录动物在放射臂内及中央区的活动情况,包括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等。连续5次训练的工作记忆错误为零、参考记忆错误不超过1次时,可以开始药物测试或脑内核团结构毁损实验。一般先给溶剂(如生理盐水),再给削弱记忆的药物(如东#####(抗胆碱能药)MK-801等),然后加用增强记忆的药物,剂量由低到高。 (三)计算与数据分析 用两个指标评价动物的记忆,即工作记忆错误频率(frequency of working memory errors)和参考记忆错误频率(frequency of reference memory errors),分别等于工作记忆错误或参考记忆错误与总的入臂次数的比率。用这两个指标分别评价工作记忆与参考记忆。同时,计算平均探究时间(average exploration time),即测试时间与总的入臂次数之比,为评价一般运动活性的指标。根据毁损的脑区结构或所给削弱记忆的药物的不同,工作记忆错误频率和/或参考记忆错误频率显著增高,记忆增强药物或治疗可使这种错误频率降低。 注意事项 1.小鼠放射迷宫设备和实验程序与大鼠类似,但迷宫规格应比大鼠迷宫小1/4~1/2,以免增加小鼠行为操作难度。 2.本实验也可只用来测定工作记忆。方法中唯一不同的是,在所有放射臂均放置食粒,而不是只选4个臂放置食粒。 3.慢性应激对动物的迷宫操作可产生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经过慢性应激以后,雄性大鼠记忆力减弱,表现为记忆错误频率增加;雄性大鼠的空间记忆反而增强,表现为错误频率减少。 4.即使在限制进食条件下,也应让大鼠体重每周增加5g,以免动物因营养不良而患病。剔除身体状态不良的动物。 5.迷宫周围的任何一件物品均可被动物用来作为空间定为的标志。去除或移动这些标志可能使动物操作困难并降低迷宫臂选择的准确性。 6.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迷宫放射臂的数目可不同,包括8、16、24、32、40和48臂迷宫。迷宫臂越少要求动物记住探究过的臂也越小,动物的行为操作就越简单。增加臂的数目一方面增加了对动物空间记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引入了更多的、有必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例如过去的迷宫学习对目前所测记忆的影响)。所以,通常使用8臂放射迷宫,既可减少不必要

专题05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02期)-2016年中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专题05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属于 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 【答案】B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传染病,是由感染什么引起的 A炭疽杆菌B噬菌体C、HIV病毒D、H7N9病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3、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3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常见的腔肠动物有A海葵、D海蛰、C水螅、珊瑚虫等,图中的B水蚤属于节肢动物,可见B 符合题意。 考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 B在ABC3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答案】D 参考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错误;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考点: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蚯蚓走迷宫C.海豚表演D.鹦鹉学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蚯蚓走迷宫”、“海豚表演”、“鹦鹉学舌”,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A。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6、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A.骨B.肌肉C.关节D.神经 【答案】D

八年级生物上探究报告册答案

观察蚯蚓 ●实验准备 1. (潮湿、阴暗、富含有机物的);(潮湿、阴暗、富含有机物);(夜间); ●过程和方法 1.(1)(圆筒形);(彼此相似的环形);(暗红色); (2)( 厚)( 环带)( 环带)( 环带)( 颜色深)( 颜色浅)( 前端向前,左边)( 右边)( 13) (3)( 湿润有黏液)( 粗糙)( 刚毛)( 腹部后方); 2.( 长细和短粗)( 更加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辅助运动) ●结果和结论 1.( 两侧;)( 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2.体壁分泌粘液; 3.肌肉的收缩及刚毛的配合 ●讨论 1.表格 2. 蚯蚓的身体是由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组成,线形动物体壁光滑,没有分节。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1) (家鸽)( 流线)( 尖锐呈三角)( 无) 1.(2) (胸部) 2. (家鸽)( 家鸽) 过程和方法 1. 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适于飞行吗? 2. 假设:鸟的体型、羽毛、肌肉、骨骼等方面都适于飞行 依据: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胸肌发达等等。 3.(1)流线型,减少飞行时所遇到的空气阻力。 3.(2)在爬升时起作用。 羽小枝是勾连的。 能够在空气中飞行时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动力。 3.(3) 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可以牵动两翼产生动力,完成飞行 3.(4)鸟发达的胸肌,需要坚硬的很大面积的骨来附着。因此龙骨突很发达坚硬。 结果和结论

讨论 1.( 肺)( 辅助)(肺部) 2.没有直接的关系。鸟的恒温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3.主要是鸟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关。鸟的食量大,消化强,排便快,呼吸效率高。在飞行及时补充所需要的能量,并减轻体重。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1. 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和学习 少 突出 1. 小鼠需要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获取食物? 2. 小鼠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越多,获取食物的可能性越大。 学习行为需要经过“尝试与错误” 3. (1)饿着肚子 这样才能寻找食物,完

2018届中考生物专题1科学探究复习练习

专题1 科学探究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017·临沂)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2.(2017·益阳)使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出现图1和图2两个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如果目镜一样,物镜1比物镜2短 B.如果物镜一样,目镜1比目镜2短 C.图1视野比图2视野亮度大 D.图1视野比图2视野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 3.(2017·庆阳)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实验条件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D ) A.为避免偶然性,种子数量不能太少 B.实验变量是温度和水 C.①组中也有未萌发的种子,原因可能是胚已死亡 D.实验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光照 4.(2016·保定)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的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C ) A.三支试管均变为蓝色 B.三支试管均不变色 C.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变浅蓝色,丙试管不变色 D.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和丙试管不变色 5.(2017·河北)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D ) 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获得明亮视野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 ℃水浴——模拟人体温度 C.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 6.如图所示,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7.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 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8.(2016·威海)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 B.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 D.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9.(7分)(2016·无锡)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米饭在口腔里越来越甜?这是由于口腔中的唾液使米饭中的淀粉开始分解为其他有甜味的糖类,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一个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