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法制史作业

法制史作业

法制史作业一

名词解释

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

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总之,《法经》是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暴力工具。

5.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所以妻妾之分,也就有了嫡子和庶子之分,就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

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答:从词源看,汉字“法”确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

义。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律,均布也”。可见,“法”总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把“法”与“律”连用,就是说“律”是一种包含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直的标准的“律”。“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

法制史作业二

名词解释1.亲亲得相首匿: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首谋隐匿。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2.官当: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唐律规定,五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因私事或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徒二年,“公罪”(因公事而犯的罪)徒三年;九品以上官可抵“私罪”徒一年,“公罪”徒二年等。明、清律无此规定。

3.唐律疏议:《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初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永徽律疏》是唐高祖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4.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增加“折杖法”;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

规范209条附于律文之后;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合计213门。

5.秋审: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秋审开始执行于顺治十五年,首先要求各省的督抚将自己省内所有被判处斩和斩监候(相当于现代的死缓)案件和布政使、按察史会通复审,分别提出四种处理意见: (1)情实。罪情属实,罪名恰当,奏请执行死刑。(2)缓决。案情虽然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减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办。(3)可矜。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死刑,一般减为徒、流。(4)留养承祀。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单丁情形,合乎申请留养者,按留养案奏请皇帝裁决。

四、案例分析1.缇萦上书救父。(1)奴隶制五刑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

(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答: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反映了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但是,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和转折点。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答: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这时,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文景时期尤为显著。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

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

(4)秦汉的徒刑种类。答:秦朝的徒刑:A .城旦、舂。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

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舂,适用于女犯。秦朝根据生理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口粮的劳役。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B.鬼薪、白粲。鬼薪,适用于男犯;白粲,适用于女犯。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以供宗庙祭祀之用。二者刑期皆为三年。C.司寇、作如司寇。司寇,就是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服劳役,主要从事防御外寇入侵,刑期为二年。作如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刑期也为二年。D.罚作、复作。“罚作,适用于男犯,指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复作,适用于女犯。就是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罚作和复作是徒刑中最轻的,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A .髡钳城旦舂(5岁刑)。B. 完为城旦舂(4岁刑)。C. 鬼薪白粲(3岁刑)。D. 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E.男罚作、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F.“女徒顾山”。(指是妇

女犯罪判处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

2.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1)“八议”的内容答: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

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八议”是由《周礼"秋官"桐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指示:“功臣之子,法应人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所谓“八议”,即有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2)“十恶”的内容答: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它是将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条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以强调这十种犯

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与“十恶”的关系。答:“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封建贵族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在名例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质。②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八议”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3.胡蓝之狱(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答:一是确立重典治乱世的立法指

导思想。首先,重典治乱世。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其次,礼刑并用。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再次,加强法制宣传。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二是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子为奴,财产入官。三是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明律对“谋反、大逆”一律采用重罪加重的处罚原则。如凡谋反及大逆者,不仅本人要凌迟处死,其被株连的亲属,包括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异同,亦不论笃疾、废疾,凡年十六岁以上者,一律处以死刑,明律的株连范围比唐律广泛得多。三是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在《大明律》中规定:对于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

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

(2)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答: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为了维持政治、经济不遭受严重的破坏,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并发展到极端化的程序。这一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一是重典治乱世。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二是礼刑并用。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

(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答: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一是制定明《大诰》。是朱元璋洪武18-20年间亲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兼有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是朱元璋重典治乱世,特别是重典治吏的的主张、实践和措施。《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4篇,共236条。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典型案例汇编。二是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大明律》规定: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明《大诰》也侧重打击贪官污吏,且刑罚残酷,如有“剥皮实草”等。

(4)《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的法律规定。答: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

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作业四

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答:清政府立宪举措: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1年,清政府面临列强蚕食中国的局面,于1905年清廷派大臣考察列国宪政,以期仿效谋国家富强,其目的有三:一是皇位永固;二是抵御外侮;三是兼有削藩统权。实施预备立宪是清廷不得巳而为之的结果。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此后,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一是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二是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律有应得的权利义务。清末钦定宪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它一方面激起了人民的激愤,同时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三是《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则是在武昌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为了渡过危机而临时炮制的"宪法”。其采用责任内阁制,在形式上限制了君权,扩大了国会和总理的权力,但用君主立宪的形式保持皇帝的统治地位,对人民民主权利只字未提,暴露了它的欺骗性和反动性。意义:认识晚清预备立宪的保守性和欺骗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看待它的积极意义:一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二是清政府在实行"预备立宪”过程中,相应地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它缩小了皇帝与国会之间的权力比例,调整和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拉开了封建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三是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进行了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民主自治能力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四是《钦定宪法大纲》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宪政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失民主政治的成分,客观上对当时人们思想起到了不小的冲击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五是《钦定宪法大纲》它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毕竟同旧有的传统

法制史作业

法制史作业一 名词解释 1.质剂:买卖双方各执一半。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3.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4.《法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法经》六篇。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从《法经》的内容,可看出其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主专制

外国法制史平时作业14参考答案

外国法制史平时作业1-4参考答案 外国法制史平时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古希腊法律进入成文法阶段的标志是( B )的颁布。 A.《迈锡尼法》 B.《德拉古法》 C.《梭伦立法》 D.克里特文明 2、( A )是印度法制历史上最古老的第一部正规的法律典籍。 A.《摩奴法典》 B.《三藏经》 C.“吠陀” D.婆罗门教法 3、《汉穆拉比法典》规定的同态复仇原则和血亲复仇原则主要适用于( B )。 A.侵犯家庭罪 B.侵犯人身罪 C.侵犯财产罪 D.危害法院罪 4、( D )是奴隶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 A.楔形文字法 B.古埃及法 C.古希腊法 D.罗马法 5、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B )。 A.《汉穆拉比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苏美尔法典》 D.《古兰经》 6、罗马法在《引证法》中规定:当五大法学家未能取得一致性意见时,一律以( A )的著述为准。 A.伯比尼安 B.盖尤斯 C .乌尔比安 D.莫迪斯蒂努斯 7、根据古罗马法的规定,人格权不包括( C )。 A.自由权 B.市民权 C.财产权 D.家族权 8、在古印度种姓制中,被列为第一等级的是( A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9、在罗马法中,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称为( D )。 A.公法 B.私法 C.万民法 D.市民法 10、在古印度种姓制中,被列为第二等级的是( B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古希腊法是奴隶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 2、种姓制度中规定的再生人主要是指吠舍。(×) 3、楔形文字法在结构上比较完整,一般均采用序言、正文、结语。(√) 4、公元16世纪时被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的包括《优士丁尼法典》、《优士丁尼法学总论》、《优士丁尼学说汇编》、《优士丁尼新律》。(×) 5、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诉讼程序先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 6、“贝壳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创设的。(√) 7、古印度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王诏令、教法典籍和佛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内容。根据婆罗门教法的规定,各种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截然不同的。最高种姓为婆罗门,即祭司种姓,掌握宗教祭祀大权;第二种姓为刹帝利,即武士种姓,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种姓为吠舍,从事商业或农业生产,属平民种姓;第四种姓是首陀罗,从事低贱职业,多数为奴隶。婆罗门教法所推崇和维护的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基本制度。 2、《优士丁尼法学总论》: 东罗马帝国时期,皇帝优士丁尼成立了法典编篡委员会,其中的《优士丁尼法学总论》以盖尤斯同名著作为蓝本,参照其他法学家的著作改编而成,它是阐述罗马法原来的法律简明教本,是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具有法律效力,它和其他三部汇编法律统称为《国法大全》。 3、《乌尔纳姆法典》 约在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创制了《乌尔纳姆法典》,除序言外,共29个条文,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的新时代。 4、贝壳放逐法 公元前509年,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后不久,实行了“贝壳放逐法”,先由民众大会通过投票方式,指定应被放逐的危害国家的分子,然后进行表决。表决是公民在贝壳或陶片上写下自己认为应被放逐的人名,票数超过6000者,被放逐国外10年。这是雅典直接由公民维护民主制度的措施。 5、《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为了缓和自由民内部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等,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石柱上,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共282条。它是楔形

网络教育法制史作业

网络教育法制史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首次改法为律的人是()。 A 子产 B邓析 C商鞅 D李悝 2、中国古代将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称为()。 A五刑 B六赃 C七杀 D十恶 3、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A黥刑 B劓刑 C宫刑 D斩右趾 4、法律中最早规定对外国人的风俗习惯予以维护的是()。 A唐朝法律 B宋朝法律 C元朝法律 D清末法律 5、在以"重典治乱国"的思想指导下制定明律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朱元璋 D唐太宗 6、刑法中的“折杖法”规定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下列哪部律曾得到张裵、杜预两位律学家先后作注,而被称为“张杜律”?( )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8、清朝刑法典《大清律例》的基本律文在()皇帝时期最后确定下来,再无大的变化。 A顺治 B康熙C雍正 D乾隆 9、《唐律》规定“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杀人而支解之”的罪名是() A 不义 B不道 C不睦 D悖礼 10、宋朝在审判制度中为不影响农时,规定了()。 A保辜制度 B务限制度 C翻异别勘制度 D登闻鼓制度 二、双项选择题 1、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法律渊源分别形成了礼和刑两种基本的法律形式 B 法律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多是一些服从义务,人们的权利意识则受到了限制 C 公法和私法体系都十分发达 D 宗法伦理关系在国家法制体系中不占有法律地位 2、明朝的三法司是指刑部、(). A 廷尉 B大理寺 C督察院 D御史台 3、中国古代司法机构中的大理寺和刑部职能有所交替,其中大理寺掌中央审判权是在()。 A唐 B 宋 C 明 D 清 4、唐代有关离婚的规定,主要可以分为出妻、()三种。 A 多言 B 和离 C无子 D义绝 5、宋朝提出“义利双行”的重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 叶适 B 陈亮 C朱熹 D王安石 三、名词解释 1、五听 2、春秋决狱 3、准五服以制罪 4、廷杖 四、简答题 1、简述北齐律的立法成就。 2、简述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 试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答案 答一1C 2B 3D 4A 5C 6B 7B 8D 9B 10B 二1AB 2 BC 3AB 4AD 5AB 三 1、“五听”是西周审判制度中运用的一种审判心理观察方法。审判官员通过注意当事人

中国法制史作业

中国法制史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刑名从商 《荀子·正名》说:“刑名从商”。意思是说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均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繁多,而且残酷,主要针对对象是广大的奴隶和平民。 2、九刑 九刑是西周成文的刑书的统称。《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是指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为九篇。只是九篇内容已不可考。 3、质剂 质剂是西周时的买卖契约的称呼。书之于简札,一分为二,长曰质,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短曰剂,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双方各执一份,所谓“同而别之”。 4、田里不鬻 西周时,周王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田里不鬻。 5、六礼 西周时,凡婚姻关系的缔结,要先后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道繁琐的程序,即后世所谓的六礼。 二、问答题 1、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他们在立法过程中,以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法家思想作为立法指导思想。主要有 第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句话是司马迁对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思想的概括。其中心是取消旧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所谓亲疏,是按血缘关系而规定的法律特权;贵贱,是按爵位的有无和高低享有不同的待遇。一断于法,是要求除国君之外,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罚。这样开始打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第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编著之图籍”,就是制定成文法;“布之于百姓”,就是要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从而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第三,行刑,“重其轻者”。重其轻者,是指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罚,通过轻罪重刑的手段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这一立法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1)内容:《法经》是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主要内容有六篇,即《盗》、《贼》、《网》、《捕》、《杂》、《具》。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盗》、《贼》列于律首;盗贼需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他犯罪规定在《杂律》里,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2)历史意义:《法经》在我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汉律》就是在原来六篇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增加了《户》、《兴》、《厩》三篇,谓之《九章律》。汉代以后历代法典又是秦汉旧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而且都吸收了《法经》的基本原则,把镇压农民的反抗活动作为立法的主要任务。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法经》颁布的本身,就是封建制胜利的标志,它是作为封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思考题 1、请分析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

中国法制史作业2

中国法制史作业2 第六章至第十章 一、名词释义1第一隐瞒 这是中国古代法制上的一个原则,一般规定是如有人犯罪,那么百姓不得包庇,窝藏罪犯或掩盖罪行,现行刑法也有相关罪名。但在中国古代法制上,规定如果是亲属犯罪,其他亲属对其包庇、窝藏、掩盖罪行将不会受刑罚或减轻刑罚,而且如果亲属犯罪而其他亲属揭发的,反而可能收到官府追究。2.春秋决狱 春秋狱决定,又称“Jingyi狱决”,是西汉中期儒学的代表董仲舒提出的。它是审判案件的一种推理和判断方式,主要运用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和判定犯罪事实。也就是说,除了使用规律之外,诗、书、礼、彝、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也可以作为判断案件的依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鲁国志。3.官方 官当起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即用夺爵位、除名籍和免官来抵罪。在南朝的陈出现了正式的“官当”名称,所以一般认为这种制度是陈所确立的。4.《开皇律》 这是隋文帝命令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立法经验后修订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律。 5.《唐律疏议》 “唐律疏义”原名吕疏;唐律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代刑法及其注释也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法,共30卷。6.宋刑制度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时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主持立法,是年7月制定完成了《宋建隆重详定邢统》,简称《宋刑统》,由宋太祖诏令颁行全国。7.元典章 《元典》是对治治二年(1322)以前元朝法律文献的分类汇编。它的全名是《元朝正典》。元朝成宗年间,规定地方政府应抄袭统一后的法律法规,“立书立案”,作为官方历史的依据。《元典章》是一种地方小吏法律法规的印刷品。8.秋季回顾 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明朝的朝审制度被清朝继承后,又有了发展变化。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但这两种审判方式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审判的对象有区别。秋审的对象是复审各省上报的被处以死刑的囚犯,而朝审则是复审刑部在押的死刑犯。审判官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中央各部院的长官。朝审和秋审的区别还在于时间上,朝审要晚一些。 二、讨论问题 1.两汉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什么?

外国法制史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 外国法制史 (本科) 学校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考核成绩: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外国法制史作业1(1-4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迄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奴隶制成文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亚述法典》 C《赫梯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 2、奴隶制法最早出现在()。 A 埃及 B 古巴比伦 C 中国 D 希腊 3、在《汉穆拉比法典》中,财产只在家庭范围内继承,并且只有()才享有充分的继承权。 A 女子 B 男子 C 妻子 D 儿女 4、()是印度最古老而神圣的法律渊源。 A 吠陀 B 法典 C 法经 D 佛教经典 5、()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 A 《那罗陀法典》 B 《布里哈斯帕提法典》 C 《摩奴法典》 D 《述祀氏法典》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法中规定的最高种姓为(),掌握宗教祭祀大权。 A 首陀罗 B 吠舍 C 刹帝利 D 婆罗门 7、古希腊刑法中,()被视为最重的犯罪。 A 侵犯财产罪 B 侵犯人身罪 C国事罪 D 破坏家庭罪 8、雅典最早出现的法院是()。 A埃非特 B阿留帕克 C 11人法院 D迪埃德特 9、()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优士丁尼法典》B《法学阶梯》 C 《法学汇编》D《十二表法》 10、“评论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伊尔纳留斯 B 阿佐 C 亚库修斯 D 巴尔多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结构、体系上,楔形文字法律一般分为()。 A介绍 B序言 C法典文本 D结语

中国法制史作业

中国法制史作业 1.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2。试述中国封建社会特权等级体系 3.从法经到大明律,中国封建法典在编纂体制和内容上经历了哪些变化 4.从奴隶制刑罚到封建制刑罚的演变过程 5.新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政权不同时期的宪法性文件制定内容和评价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政权不同时期土地立法的情况内容评价 7。马锡五审判方式 8。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内容及特点 9。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 10。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 11.清末修律指导思想、内容及影响 12.清末的司法改革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运动由董仲舒等人发起,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两汉时期,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春秋决狱"指司法官在遇到律无正文或虽有条文但不符合儒家道德的案子时,据《春秋》经义断案,实际赋予《春秋》经义极高的法律效力.它的触角首先伸向司法领域,后又通过“决事比"方式渗入立法领域。经皇帝认可,《春秋决狱》成为司法实践的依据,起到一种“判例法”的作用,而体现在该书中的儒家道德原则变成了法律原则。春秋决狱成为汉代一种司法制度,实质是用儒家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实际上是汉代儒家依凭皇权力量在法制领域进行的一场扭转乾坤的变革.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律,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和完善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引经注律的高潮。这样的律文与原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向纵深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如伦理纲常入狱,五服制罪、八义入律和官当等. 三是隋唐时期,礼法合一,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至隋唐已基本完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被全面地反映在一部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唐律疏议》中,《唐律》使儒家思想和封建法律融为一体,从而也形成了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在唐朝,立法思想崇尚以礼为纲,进一步完善了封建特权制度,发展了矜老恤幼原则和亲亲的相首匿原则。从两汉至隋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是逐步深入到最后完成的过程. 2 (一)先秦时期刑法上特权的规定。春秋以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集团的思想家开始了“百家争鸣"。关于特权方面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其一,刑罚适用上的优待。一方面明文规定某些刑罚不适用于大夫或“公族". 另一方面对于贵族官僚犯罪的可以用“赎"、“放逐”等方式来代替应受的刑罚.其二,以自杀代替死刑.一般死刑都是公开执行的,但大夫之类的贵族官僚犯死罪可以在家中自杀而死,以示优待。其三,司法审判上的优待。一方面“命夫命归不躬坐狱讼”,另一方面又有“八辟”之法,以视区别对待. (二).秦汉时期刑法上特权的规定。先秦法家针对西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法原则,提出了“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法治主义原则。在贾谊看来,如果官僚、贵族犯了罪,对他们任意横加凌辱的话,封建的等级观念就会发生动摇,贵族的人格、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汉文帝亦受其感悟,于是著令,大臣有罪,令其自杀, 而不再受刑辱。可以说,贾谊此疏是为贵族官僚的特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汉朝随

法制史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七出三不去公罪私罪五听《法经》公室告法律答问比六条问事左官律上请亲亲得相首匿秋冬行刑八议官当准五服制罪 二、简述题 简述西周的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简述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简述春秋决狱的主要内容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变革的过程 简述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三、论述题 论述《法经》的内容、特点与地位 论述汉文帝时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进一步儒家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产生保辜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代法制中是否可以存在该制度?请说明理由? 从《唐律》的篇章结构论述唐律的历史地位 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 商纣在当上太子之前,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微子启、二儿子仲衍、小儿子受德(即纣)。纣的母亲在生前二个儿子时还是妾,等到生纣的时候,已经是王的妻子了。后来纣的父母想立大儿子为太子,太史据法力争:有妻子的孩子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最后只好里纣为太子。 结合以后所学内容,分析本案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商朝哪些法律问题? A、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 B、继承制度 2、楚庄王太子案 《韩非子·外储说上》记载:楚王召集太子,正下着雨,王宫中的院中积水,于是太子驱车直达茆门。楚国法律规定,车不得至于茆门。于是法官判太子有罪,毁坏了太子的车门。 以上案例反映了什么现象?并说明该学派的主要观点。

A、战国时期各国都颁布成文法; B、法家主张的“法不阿贵”精神 3、女子背婚逃亡案 “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由,小未盈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女子甲为人妻,她逃离夫家,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到六尺,是否该论罪?如果甲的婚姻是官方认可的,甲应受处罚;如果甲的婚姻未经官方认可,则甲可以免于处罚。)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本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秦朝哪些法律问题? A、责任年龄是定罪量刑的依据; B、婚姻须经官府登记方可成立 4、救父误伤案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chu chang)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也,不当坐。”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该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朝哪些法律问题? A、引经决狱是当时分析判案的依据; B、子女殴打父母等尊亲属是要处死 4、李陵案 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军征讨匈奴,兵败后投降匈奴。汉武帝大为震怒,于是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认为李陵是被迫投降的,为他进行了辩护,因而触怒了汉武帝,以诬罔罪将司马迁逮捕入狱,定为死罪。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判处死刑的人,可以赎罪,或者去受宫刑,免于一死。司马迁最终决定受宫刑。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了《史记》。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该案比较集中反映了汉朝哪些法律问题? A、投降敌人是要灭族的大罪; B、汉代的赎刑制度; C、汉代在官员中执行肉刑制度 5、妇人再嫁案 甲夫乙将船,会海盛风,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当何论?或曰:“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董仲舒)议曰:“臣愚以为,《春秋》之义,言‘妇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妇人无专

《中国法制史》练习与作业

法制史练习与作业 1、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2 分)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2、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2 分)
A.《武德令》 B.《开皇令》 C.《大明令》 D.《大清令》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3、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2 分)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我的答案:A
得分:2分 4、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2 分)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5、春秋末期,撰写“竹刑”的是(
)(2 分)
A.子产 B.赵鞅 C.邓析 D.范武子

我的答案:D
得分:0分 6、首次规定“刑名”律,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
)(2 分)
A.《法经》 B.《九章律》 C.《新律》 D.《晋律》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7、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2 分)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8、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 )(2 分) A.公室告 B.非公室告 C.州告 D.诣阙告诉
我的答案:A
得分:2分 9、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2 分)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10、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2 分)
A.笞、杖、死刑 B.廷杖、死刑

中国法制史作业

中国法制史作业题 一、中国传统法治指导思想和重要立法活动 中国传统法治指导思想依据不同的时代,历经了屡次变迁、开展和不断的完善、更迭,传统的法治指导思想和对应的主要立法活动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归纳为: 1、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是从原始社会的信仰开展而来的,人类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以后,原始社会的信仰被加上了阶级属性,成为神权法思想。 夏朝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代表上天对人间进展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和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从夏朝开始,奴隶主就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法权思想对奴隶进展欺骗,给他们的统治披上一层神秘的合法的外衣。商朝全部继承了夏朝的神权法思想,并且较夏朝更进一步,开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 夏商时期主要立法活动主要为: 1〕、禹刑。《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它是指夏朝法律的总称,并不是指一部成文法典。 2〕、汤刑。《左传》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它是商代法律的总称,包括不成文的习惯法和国王发布的“誓〞“诰〞“命〞等。誓侧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 主要是发布军事命令或宣布军事纪律,大体相当于后来的军法。诰侧重于国王或 者权臣对大臣、诸侯或者下属官吏发出的命令、指示或训诰。命是君主针对具体 事情发布的命令。三者均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2、西周时期——“明德慎罚〞的神权法思想 西周统治者继承了夏商时期的天命思想和神权思想,继续宣称自己“受天明命〞,并且继续打出“恭行天之罚〞的旗帜。西周统治者将“天命〞与“民意〞、德礼与刑罚严密联系在一起,确立“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明德慎罚〞,“刑兹无赦〞与“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制原那么。 所谓“明德慎罚〞,就是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们头脑中构筑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那么;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西周时期的重要立法活动为:——

中国法制史电大作业

中国法制史电大作业 中国法制史第1次任务 一、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30 分。每空3分) 1. 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 2. 西周初期,土地归王一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3. 商朝已有文字记载,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称之为()。 4. 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5. 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 6. 商朝将人割掉鼻子的刑罚是()。 7. 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8. 西周在中央设(),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是()。 A. 《法经》 B. 《禹刑》 C. 《汤刑》 D. 《九刑》 2.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 。A. 晋国 B. 郑国 C. 楚国 D. 齐国 3.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九刑》 B. 《汤诰》

C. 《汤刑》 D. 《周礼》 满4. “刑名从商”是()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A. 荀子 B. 周公 C. 商鞅 D. 韩非 5. 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公 D. 周康王 6. 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A. 《汤刑》 B. 《汤誓》 C. 《汤诰》 D. 《太甲训》 7. 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 A. 禅让制 B. 父死子继 C. 兄终弟及 D. 嫡长继承制 8.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 A. 昏 B. 墨 C. 贼 D. 杀

中国法制史作业1-4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答:意思是说后世历代的刑名均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繁多,而且残酷,主要是针对学是广大的奴隶和平民。 2、答:《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指分为九篇。 3、答:就是买卖契约,书文以简机,一分为工,双方各执一份,所谓“同而别之”。 4、答:西周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赐之山川,土田附蒲。”使他们“爱民是疆土。”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 5、答:以冠、婚、表、祭、乡、相见。 二简答题 1、答:春秋以来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各派思想宗开展的百家争鸣局面,到战国时期达到了高峰,这时新兴地产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他们在立法过程中,便以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思想作为立法指导思想,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与法“,其中心是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有的特权。 1、(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三)刑罚“重其轻者”是指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罚。 2、答:《法经》是战国初期李俚制订的,著《法经》六篇,《盗》、《贼》、《囚》、《捕》、《杂律》、《具体》,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高的有一部具体系的法典,它是适应日益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出现的。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是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员的 第二:维护君党制制度。 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历史争议:《法经》在饿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诗经》初步确定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其次,《发经》对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思考题 1、答:夏朝;刚刚以原始社会进化而来,仍然以神权作出统治思想,法律多采用认可的形式,法律内容来源于原始社会习惯,祭祀礼仪,军队命令等、方法、执行与司法尚无系统化规范化。 商朝:今部继承了夏朝的神权法思想,并且较夏更进一步,发尺为典型的一种神出鬼没权法思想,商朝统治者将对人民的惩罚说成是上天的意志,就连对人民的宽容也说成是奉天之意。 西周:武王当政与周公辅没期间统治阶级开始改革更以变单纯的“君权神授”说为“天命说”与“为汉”德说的有机融合,创造了“以德酌天”的理论学说。 2、答:成文法的公布,结束了法律只藏开官不使民知的秘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特权,标志着奴隶制法制开始正确,封建制法制开始建立,从而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中法国法制史作业2 一、问答题

外国法制史形考作业

外国法制史形考作业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

外国法制史形考作业3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外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 . A.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对经济发展、政治演变和文化进的作用 B.立法的历史性 C.执法的历史 D.不同类型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 2.楔形文字法 . A.通过波斯帝国的法律和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B.中世纪天主教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渊源于该法 C.对中华法系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D.形成于两河流域 2.古罗马法中的国法大全包括 . A.优士丁尼法典 B.法学阶梯 C.法学 D.新律 4.日耳曼法的基本特点是 . A.团体本位 B.属人主义 C.注重形式 D.宗教法律 5.欧洲中世纪教会法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体现在 . A.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一夫一妻制 B.刑法方面注意灵魂感化和道德矫正 C.诉讼法方面遵循“良心原则” D.国际法方面平等、和平和协商解决争端 6.日本法属于 .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D.两大法系的融合 7.法国民法典由总则和3编组成,第一编是 . A.人B.物C.财产及对所有权的各种 限制D.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8.教会法的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是无论起诉、上诉、证据、判决,均采取 A.双方当事人均亲自到庭B.当面对抗形式 C.书面形式D.口头形式 9.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古印度 D.两河流域 10.衡平法的最早实践者是 . A.罗马人B.希腊人C.英国人D.美国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贝壳放逐法——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每空3分) 1. 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正确答案:1). 媒氏 2. 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正确答案:1). 刑名从商 3. 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正确答案:1). 己恶而掠美 4. 《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正确答案:1). 商 5. 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正确答案:1). 启 6. 《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正确答案:1). 平之如水 7.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正确答案:1). 质剂 正确答案:2). 傅别 8. 礼制的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1). 亲亲 正确答案:2). 尊尊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A. 墨刑 B. 劓刑 C. 刖刑 D. 宫刑 正确答案:D 2.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B. 天命与天法罚 C. 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 D. 法网严密 正确答案:A 3. 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 五百 B. 一千 C. 二千 D. 三千 正确答案:D 4.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 昏 B. 墨 C. 贼

D. 杀 正确答案:D 5. 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 A. 斩 B. 戮 C. 醢 D. 脯 正确答案:C 6. “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 B. 战争动员令 C. 祭祀 D. 礼仪 正确答案:B 7.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 A. 竹简 B. 丝绢 C. 铜鼎 D. 龟骨 正确答案:C 8.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九刑》 B. 《汤诰》 C. 《汤刑》 D. 《周礼》 正确答案:D 9.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A. 孔子 B. 叔向 C. 商鞅 D. 子产 正确答案:D 10. 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 )。 A. 窃盗罪 B. 强盗罪 C. 大逆罪 D. 抢劫罪 正确答案:B 三、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西周礼治的核心是()。 A. 亲亲 B. 尊尊 C. 礼不下庶人 D. 刑不上大夫

中国法制史作业及答案

学生姓名常海兵学号200910640027 一、为什么说《法经》是中国古代法典的鼻祖。 1.《法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 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这段时期,在中国古代法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奠基阶段。 战国时期,以土地私有为主体的封建地主经济已逐步在各大国占据了统治地位,正在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取或已经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经济方面的成果,开始致力于上层建筑方面的变革。他们以法律为武器,继承了春秋末期的公布成文法的传统,主张以公开的、划一的“法”取代奴隶制的“礼”和秘密的“刑”,并提出“法治”的口号以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礼治”,要求建立保护地主阶级利益、打击奴隶主旧势力、维护封建的生产关系并调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 由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组成“法家”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变法”、“以法治国”、“一断于法”。他们在不断认识新的社会关系,总结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完善、充实了自己的法治理论,指导着战国时期的封建立法和执法。 在此大背景下,魏国当时的宰相李悝集诸国成文法之要而作成的中国历史上具备一定规模和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应运而生。 李悝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保护经济、政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维护新兴地主阶级所取得的利益,使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在变法的过程中总结了前人的立法经验,在“撰次诸国法”的基础上制定出《法经》。《法经》既是变法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变法成果的肯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它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以罪统刑,是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建树,对于后世封建法典体例的创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2.《法经》的篇目及其内容。

法制史作业

汉代儒家化在法律中的表现和成因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 汉代的“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由此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可以这么说,“独尊儒术”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开端!要论证这样一个观点,首先,需要认识什么是“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汉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的,是汉武帝实行封建思想统治的主要政策,即使儒学成为汉代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①从儒学独尊的历程来看: 汉初,统治者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而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应当弘扬对汉代统治有利的儒学思想,摈除其余思想学说,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于是儒家学说渐渐成为汉室江山的正统思想。当然也成为汉代封建法制建设的指导理论。 ②“独尊儒术”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方面,武帝即位后,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此时统治的政治需要,黄老思想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逐渐并终于占据了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从春秋战国到秦一统天下再到汉室一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亟需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出现,而结合了诸家之长的新儒家学说的应运而生恰恰适应了此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独尊儒术”的内容是建立在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之上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主张“礼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儒家“人治”论的要旨在于: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儒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强调礼治,在德与法的关系中强调德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中强调人治。到了汉代,董仲舒根据时代需要,运用阴阳、法家、墨家等思想,重新诠释了儒家学说,特别是其中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其内容包括“大一统”系统论、“君权神授”权力论、“三纲五常”关系论、“德主刑辅”手段论、“变而有常”运作论等,在汉代社会政治理论界和意 1《汉书.董仲舒传》

中国法制史作业--删减版

中国法制史作业--删减版LT

《唐律疏议》、宋朝的《宋刑统》都采用了十二篇的体例结构。可见北齐律对后世法典编纂的影响之重要。北齐律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将晋律首创、进而为南北朝各代法典所相继沿用的《刑名》和《法例》两篇合为一篇,并把篇目名称简化为《名例律》,进一步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从而使法典的体例结构及其内容更加规范化。此后的隋唐直至明清各代,其法典的首篇均为《名例律》,可见北齐律对后世立法的深远影响。 4、隋朝《开皇律》十二篇的篇名依次是: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这种体例主要是仿照北齐律,但又对北齐律律作了必要和合理的修改:(1)、修改了北齐律的部分篇名,将“禁卫律”改为“卫禁律”,“婚户律”改为“户婚律”,“违制律”改为“职制律”,“厩牧律”改为“厩库律”,突出了法律调整和保护的对象。(2)、删除“毁损律”,把“捕断律”分为“捕亡”和“断狱”二篇,并置于律典的最后部分,使程序法与实体法有所区别。(3)、按照封建统治的需要,对涉及实体法部分的篇目重新排序。

5、唐朝的《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它的篇目设置、体例安排基本仿照《开皇律》,法类似于现代刑法总则的名例律置于律首,有关具体犯罪及其惩罚的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十一篇类似于现代刑法的分则置于其后。 6、宋朝的《宋刑统》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沿用了唐末《大中刑律统类》和后周《显德刑统》的编纂体例。这是宋开国以来的第一部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朝廷刊版印行、发行全国的封建法典。 7、明朝的《大明律》共有七篇,三十卷,四百六十条。篇目有:名例一卷,内分五刑、十恶、八议;吏律二卷,分职制、公式;户律七卷,分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礼律二卷,分祭祀、仪制;兵律五卷,分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刑律十一卷,分盗贼、人命、斗殴、骂詈、诉讼、受脏、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工律二卷,包括营造、河防。《大明律》突破了隋唐以来律典依十二篇分编的传统,首创按朝廷六部的政务范围分目的新体例。

中国法制史作业1-4

中国法制史作业1 Array(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2.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3.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4.“昏、墨、贼、杀。”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制 度。 5.商朝有一种把犯罪者捣成肉酱的死刑,称作醢。 6.商除,王位继承实行以兄终弟及为主的继承制度。 7.西周时期,婚姻管理机关是媒氏。 8.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9.西周初期,诸侯对土地只有战友、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田里不鬻。 10.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七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我过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帝王是(c启)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三千条) 3.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夏朝) 4.秦穆王曾命(B吕侯)作刑。 5.商朝法律中对有利于周统治者的某些内容在西周被称做(D殷彝)6.西周,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D小司寇) 7.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C剂) 8.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B子产) 9,春秋时期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的反对。 10.秦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及其长官的名称为(D廷尉)。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分20分) 1.夏朝的监狱叫(A寰土B下台C均台) 2.奴隶制肉刑包括(A墨B劓C刖D宫) 3.以下属于商朝死刑的有(A炮烙B脯C劓殄) 4.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先后实行了(C兄终弟及B嫡长继承制D父死子继)5.西周的九刑是五刑加上(A流刑B赎刑C鞭刑D扑刑) 6.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实行的原则有(A父母之命B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 附远厚别 7.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法律有(B《仆区法》C《茆门法》 8.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有(B法令由一统C事皆决于法D以刑杀为威)

华师大 中国法制史作业

华师大中国法制史作业

华师大中国法制史作业 1.第1题 中国近代“检审合署”的做法开创于() A.革命根据地时期 B.清末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北洋政府时期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 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 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 您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盗贼窝主”罪名 D.“谋反”罪名 您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其中称为“法律审”的为() A.第一审 B.第二审 C.第三审 D.第四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革命根据地时期,在《婚姻法》中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原则的是() A.《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 B.《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D.《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A.夏 B.商 C.周 D..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诸种学说中,较为流行的是() A.黄帝说 B.尧舜说 C.夏代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