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又称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传奇诗人,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人物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2]

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2]

2人物生平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没有受到过高深的教育,只在阿默斯特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读过一年书。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

狄金森的青年时代,有两个人对她的生活产生过影响,一个是阿默斯特学校的校长纳德·汉弗莱,另一个是在她的父亲律师事务所任职的青年律师本明杰·牛顿。他们对她的学习

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牛顿经常指导她应该读些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启发她认识和谐和完整的自然界蕴含的美。牛顿还经常为她宣讲加尔文派的宗教思想,使她接受了加尔文派的内视思想以及关于天性美和世界冷酷的观念。这些思想成了她生活的信条并后来形象地反映在她的全部诗作里。[3]

3人物履历

1830年12月10日艾米莉·狄金森出生。

1833年2月28日狄金森的妹妹拉维雅出生。

1835年9月狄金森开始上小学。

1840年4月狄金森全家迁至北喜街。

1840年9月狄金森参与研究院课程。

1847年9月狄金森进入圣约克山女子学院修习。

1850年间狄金森开始写诗生涯。

1852年3月24日律师班哲明·法兰克林·牛顿去世,他是狄金森的文学导师的挚友。

1855年2月、3月狄金森与维妮拜访华盛顿特区、费城等地。

1855年11月狄金森家族重购田产,搬回美因街的家宅。

1858年狄金森开始她最杰出、富有想像力的创作。

1860年春天查尔斯·魏兹华斯到安贺斯特拜访狄金森。

1860年早期狄金森精神激变,原因不详。

1862年4月15日狄金森首次写信给汤玛斯·温沃·希金森。

1864年2月至4月狄金森几首诗刊登在《春田共和国报》。

1864年4月至11月狄金森于剑桥求诊一位波士顿的眼科医师。

1870年8月16日希金森至安贺斯特拜访艾米莉。

1873年12月3日希金森再度拜访艾米莉。

1874年6月16日狄金森之父爱德华·狄金森死于波士顿。

1875年6月15日狄金森之母中风。

1878年11月20日狄金森诗作《成功》刊登。

1878年晚期狄金森与洛德法官坠入情网。

1880年夏天魏兹华斯再度拜访狄金森。

1882年4月1日查尔斯·魏兹华斯斯去逝。

1882年11月14日爱德华·狄金森夫人去逝。

1884年3月13日洛德法官去逝。

1886年5月15日狄金森死于肾脏疾病。

1886年5月19日狄金森的丧礼举行。

1890年11月12日狄金森诗集出版。

1891年11月9日狄金森诗集II出版。

1894年11月21日狄金森的书信出版。

1896年9月1日狄金森诗集III出版。

4创作时期

狄金森的诗作现存1700多首,但很难定出实际数字,因为1860年代起狄金森的书信开始“诗化”,有时候很难界定她写的是散文还是诗(苏珊称为“信诗”(letter poem))。狄金森不是个出版的诗人,因此留下的大部分诗作只能看作诗稿,完篇的很少,有句无篇的占大多数。

狄金森的诗歌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时期为1861年以前,这一时期狄金森的作品风格传统,感情自然流入。在狄金森死后,出版了她的作品的托马斯H·约翰逊,只能给狄金森创作于1858年以前的作品中的五部鉴定年份。

第二时期为1861年~1865年,这是狄金森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她的诗歌在这一时期更具有活力与激情。据约翰逊估计,狄金森在1861年创造了86首诗,1862年366首,1 863年141首,1864年174首。同时,他认为在这一时期,狄金森充分表达了永生和死亡这一主题。

第三时期为1866年之后,据估计,所有的狄金森诗集中有2/3写于该年之前。

5作品风格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例如: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诗的篇幅短小,多数只有两至五节,经常破格,常押所谓“半韵”(half rhyme);放弃传统的标点,多用破折号,名词多用大写(但这个习惯在当时很平常);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分说话。狄金森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狄金森诗作的音乐性和图象性,成了近年批评家关注的题目。其诗用的破折号,时长时短,有时向上翘,有时向下弯,有批评家指这些是音乐记号,代表吟咏或歌唱那首诗时的高低抑扬;其诗的诗行往往不是一写到尾,有时一句诗行会分开两、三行写(即是说每行只有两三个字),有学者认为这是刻意的安排,跟诗意大有关系(另外,狄金森有时会在寄给朋友的诗里会附上“插图”)。因此,有人主张要研究狄金森的诗,必须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影印本)为文本,才不致扭曲诗意。

6相关事件

诗人日记被发现

玛莎·狄金森·比安棋(Martha Dickinson Bianchi)是狄金森的侄女,也是家族最后的幸存者。她继承了这栋房子,并在1915年将它卖给当地的郊区牧师。接下来这一年,这栋房子被重新装修,也拆掉了温室。在拆掉这片斑驳的墙壁时,其中的一位工人发现了一本皮面的书。显然它是被藏在墙壁里或是塞在缝隙间,在这个时候狄金森已经是安贺斯特家喻户晓的名字了。结果这位木匠不但是个爱诗人,还是她的崇拜者之一,他一打开这本书就发现,原来这是狄金森的日记。他告诉自己的孙子,他感到一阵“狂乱的颤抖”。

诗人日记被隐藏

这名工人因为这个发现是如此令人震惊,所以他将这本书藏在他的午餐盒里,并在工作结束后把它带回家。在他仔细阅读每一页之后,他告诉自己,他应该将这本日记送交给能够将之公诸于世的人。但他念了又念,越来越被诗人的魔咒所吸引,竟然开始想象自己是她的密友。于是他说服自己,无需将这本日记送交出去。最后,在良心谴责的问题完全克服之后,他将这本书藏在卧房一个橡木箱子里。接下来的64年之间,他常取出阅读,直到他完全将日记内容熟记为止,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在1980年他以89岁的高龄逝世,在此之前他将这个收藏告诉他的孙子(因为他的独子比他还早离开人世),同时也坦承自己阅读的快感,总是掺杂了无休止的罪恶,他要求孙子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这位孙子也继承了对诗的热情,他的良心也很容易麻木不仁。

诗人日记最终被公布

这名工人的孙子一方面计划将这本日记永远占为己有,另一方面也决定该如何处置它。经过了许多年,这本书的编辑通过了许多渠道,在当事人都匿名的条件之下,获取了这份珍贵的文件。最后,经过将近75年的延宕之后,这本书终于能满足所有狄金森迷的需要。

诗人日记的社会影响

这本日记是一本小小的、深棕色的书,大约是五乘七英寸的大小,里面的空白页被设计为做任何形式的书写。里头的记载每则都有日与月的日期写在抬头处,不过年份的记载只出现过一次。日记是用墨水写的,划掉或修改的字并不多。有可能艾米莉先以铅笔为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日记打草稿,就像她写诗的方式一样,但是其中的几则记载却好像又有别种做法。日记开始于1867年的3月,结束于一年多之后,一共有一百零二则记载,显然其间的间隔从几天到一星期都有。第一则记载说明了,为什么艾米莉·狄金森要写日记,但一八六八年四月突然结束的原因却不太清楚,但最后一则日记的确有结束的感觉。正如狄金森在其它地方所说的,“我的生命太简单艰苦,以致于有人可能为此感到不安”。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它像是一扇通往她灵魂的窗户,为人们展现了某些事件的发生情形。的确,第一则记载说明了她对这一点的坚持。

与日记的出土一样令人兴奋的,是那间杂在日记之间的25首未曾出现的诗,让她的诗作总数达到一千八百首。同样的,这些诗虽然零散地出现,但每一首皆与前后的日记有相当的关系。

正如许多人所预期的,这本日记也接触了许多她的诗与信所提及的主题:包括神与人的关系、信仰的真相、日常生活中死亡与受难的阴影、爱在她生命中的角色、而且特别是诗的力量如何在她身上呈现,让她牺牲一切只为追求诗。这些日记揭露了很多人们以往只能用揣测的,也更正了许多错误的评判,但或许到最后艾米莉·狄金森仍然是一团谜。无疑地,这是她的人格特质之一。现在看来,她公开地躲避大众以及所带来的声名,彰显了她心中对命运的了解,以及对自我艺术成就的终极信念。然而,她要将来的人们通过她的诗来了解她,在那里她用没有人尝试过的方式来“歌颂这个世界”。

7代表作品

《狂野的夜》

《风暴之夜——激情之夜!》

《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

《头脑,比天空辽阔》

《我一直在爱》等[1]

《神奇的书》

8作品出版

作品被发现狄金森的妹妹-拉维妮雅(Lavinia)认得狄金森的字迹,但她却不了解这些文字代表的是狄金森终其一生的热情。当她发现这个藏着一千多首诗的箱子时,她真的十分震惊。

作品被陆续出版

维妮雅坚信这些诗作一定得出版。通过她的大力奔走,再加上玛波·鲁米斯·陶德(Mab el Loomis Todd)编辑的鼎力相助,第一辑的狄金森诗本终于在1890年付梓出版,书里所收录的诗作只是狄金森毕生创作中的一小部分。第一辑总共印刷了115首,而第二辑及第三辑也分别在1891年及1896年顺利问世。

一般大众及多数的评论家都给这些诗作相当高的评价。到了1896年,艾米莉·狄金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诗人。之后更多的作品,包括许多由其它管道收集的诗作,在接下来的50年大量地出现,但直到1995年全三册的定本才由汤玛斯·约翰森(Thomas H.Johnson)审定出版。这本书一共收集了1775首诗以及一些断简残编,并依照时间顺序编辑排足,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的贝尔耐出版部(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9社会评价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她的诗公开出版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她在美国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惠特曼。1984年,美国文学界纪念“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诞生二百周年时,在纽约圣·约翰教堂同时开辟了“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狄金森两人。[3]

艾米丽迪金森诗15首

(美)艾米莉·狄金森的诗15首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美国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莫斯特(Amherst)。据称,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珠辉玉丽般的独特诗句,凝聚着深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智慧。她以此独立于19 世纪美国文学的主流之外。 生活 迪金森几乎一生都是在她的出生地生活。她父亲是热心公众事务的著名律师。他的三个孩子,埃米莉、儿子奥斯汀(Austin)、和另一个女儿拉维尼娅(Lavinia),这样就有机会见到很多来访的著名人士。埃米莉·迪金森前后花了六年就读于阿莫斯特学院,和一年时间读圣尤奇山(Mount Holyoky)神学院,过着平常人的生活,充满友谊,聚会,教堂和家务。 在她不到30岁的时候,她开始退出乡村活动,渐渐开始直到完全停止外出。她与好多朋友通信的同时,却慢慢再也不见面。她经常逃避来访者,直到最终她在她父亲的房子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作为一个成熟女人,她的情感既强烈又敏感,与他人的接触让她感到精疲力尽。 迪金森在退出俗世以前就开始写诗。在1858年至1862年期间,她的创作达到高峰。虽然评论家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从未真正认识到迪金森的天才,还是给了她好多的鼓励,另外还有海伦-亨特-杰克逊(Helen Hunt Jackson)始终认为迪金森是个伟大的诗人,也给予她很多的鼓励,但是迪金森生平只发表了七首诗歌。她的生存方式,虽然有限,却让她非常满意,也必不可少。1886年她死之后,她妹妹拉维尼娅-迪金森在她的写字台里发现了一千多首诗歌。在一段过长时间里,由于埃米莉-迪金森在爱情的失败后放弃了世界,被当作是浪漫式的人物,而不是严肃的艺术家。这个传奇式的人物,被以推测为依据,而受到扭曲和捏造,以致至今仍然让为她的传记作家烦忧。 作品 迪金森的爱情诗里,有强烈表达的眷恋,已经证明不可能知道谁她的感情对象,也不知道她的诗歌想象成分有多少。她作品里的首要紧迫感来源不同,有她无力接受那个时代的正统宗教信仰,还有她对精神安慰的渴望。她把永恒称之为“洪水对象”,她既恭敬又反叛,用带有绝望的不确定性的诗句,来修改信仰的可信陈述。她的诗句,因其格言形式而著称,其机智,其韵律的微妙变化和押韵的无规则,其陈述的直接,和其大胆惊人的想象,赢得了20 世纪诗坛的广泛称赞并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迪金森身后的名声的开始,是从梅布尔-鲁密斯-塔德(Mabel Loomis Todd)和希金生(Higginson)编辑出版两卷诗集(1890 年和1891 年),还有她的一些往来信件(1894 年两卷)起。其他诗歌版本随后,其中很多为笨拙及不必要的编辑而有损。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没有她作品的确定版本。约翰逊(T. H. Johnson)出版她的三卷诗歌(1955年)和两卷书信(1958)后,这才有了认真研究她的作品的可能。由福兰克林(R. W. Franklin)出版的迪金森三卷诗歌的集注版(1998),更加激励了迪金森的研究。 ---老哈译自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第六版,2001年。 一个萼片,一叶花瓣,和一根荆棘[19] 一个萼片,一叶花瓣,和一根荆棘 在一个普通的夏日晨曦— 一瓶露水—一只或两只蜜蜂— 一缕轻风—一株马槟榔长在树林里— 而我,则是一朵玫瑰! 19 A sepal, petal, and a thorn Upon a common summer's morn --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 论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4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 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6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 7 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8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9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 10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11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 12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 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6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 17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8 《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 1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 20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21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22 The Study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ome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s 23 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24 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评析 25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 26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27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28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29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 30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31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主义 32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33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 34 英汉翻译中动物词汇的翻译 35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3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38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39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merican Marital Status on the Christian Views of Marriage 40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41 Colonialist Ideology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扭曲的爱—艾米丽悲剧分析英语

扭曲的爱—艾米丽悲剧分析英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XXX学院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X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论文(设计)题目:扭曲的爱—艾米丽悲剧分析 学院: XXX学院专业:英语教育班级: 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究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艾米里的悲剧原因。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小说中艾米里的悲剧原因,引导读者 更深入理解福克纳的小说中南方情怀,女性意识以及男权影响。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艾米丽所生活的小镇上的居民对她的扭曲的爱,第二章阐述艾米丽的父亲对艾米丽的影响,最后一章讨论了艾米丽与荷默之间的爱。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本论文的基础条件是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福克纳小说以及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研究。 研究路线是对艾米丽的悲剧原因从内外因进行探讨和深入分析,以对福克纳的约翰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进行深入理解。 4、主要参考文献 Xiao, Minghan. Study on William Faulkne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Chang Yaoxin,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三版 [美]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李文俊.《福克纳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

狄金森诗歌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涛巨浪。 我从未与上帝交谈 也不曾拜访过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过检查 一定会到那个地方。 云暗 天低又复云暗, 飞过雪花一片。 穿越车辙马圈, 去留择决艰难。 谁人这样待风, 令其整天抱怨。 自然犹如我等, 时常没戴皇冠。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260)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 那么我们为一对! 别说! 他们会传开去-- 你知道! 多无聊-- 是-- 某某名人! 多招摇-- 象个青蛙— 告诉你的名字-- 漫长的六月—给一片赞赏的沼泽! " 信念" 是个微妙的发明 " 信念" 是个微妙的发明 当绅士们能看见的时候— 但显微镜却是谨慎的在紧急的时候。 逃亡 我一听说“逃亡”这个词 血液就加快奔流, 一个突然的期望, 一个想飞的冲动。 我从未听说敞开的监狱 被战士们攻陷, 但我幼稚的用力拖我的围栏–只不过再失败! 希望(254) " 希望" 是物长着羽毛 寄居在灵魂里, 唱着没有词的曲调, 绝无丝毫停息, 微风吹送最为甘甜 暴雨致痛无疑 能够使得小鸟不安 保有此多暖意。 听它越过奇妙大海 飞遍严寒田地 可它不要我面包屑 哪怕饥饿至极。 荷花花语:出于淤泥而不染 心先要求愉快(536) 心先要求愉快 再要求免除疼痛;

其后,要那些小止痛片 来减轻苦痛; 然后,要求睡觉; 如它法官的愿望 而后应当是 要求去死的自由。 补偿 为每一个狂喜的瞬间 我们必须偿以痛苦至极, 刺痛和震颤 正比于狂喜。 为每一个可爱的时刻 必偿以多年的微薄薪饷, 辛酸争夺来的半分八厘 和浸满泪水的钱箱。 战场 他们雪片般落下,他们流星般落下,象一朵玫瑰花的花瓣纷纷落下, 当风的手指忽然间 穿划过六月初夏。 在眼睛不能发现的地方,-- 他们凋零于不透缝隙的草丛; 但上帝摊开他无赦的名单 依然能传唤每一副面孔。 我没有时间憎恨 我没有时间憎恨,因为 坟墓会将我阻止, 而生命并非如此简单 能使我敌意终止。 我也没时间去爱, 仅因为必须有点勤奋,我以为爱的那少许辛苦对我已是足够莫大难忍。 我的河儿流向你 我的河儿流向你— 蓝色的海! 会否欢迎我? 我的河儿待回响— 大海啊—样子亲切慈祥—我将给你请来小溪 从弄污的角落里— 说呀—海—接纳我!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肯定是只鸟—因为它飞翔! 我的朋友肯定是个人, 因它会死亡! 它有倒刺,象蜜蜂一样! 哦,古怪的朋友啊! 你使我迷茫! 天堂是个医生吗? 天堂是个医生吗? 他们说他能治病; 但死后的医药 是没有效用的。 天堂是国库吗? 他们谈及我们欠的债;可是那谈判 我没参加。 剧痛在于特征上 剧痛在于特征上 急切在于那迹象 告别的狂喜

论艾米丽的悲剧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中的艾米丽是美国南方没落贵族世家的一个老小姐。她依恋她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她不许人们将他下葬。后来,艾米丽和工头 霍默相恋。一年多之后,艾米丽毒死了她的未婚夫,并把他的尸体放在布置得象新房一样的屋子 里,守了40年之久,直到她去世。从小说叙述的故事表层来看,艾米丽是一个性格古怪的老小姐, 但在艾米丽的一系列怪异行为掩盖下的是一个心灵分裂的女性的悲剧命运。本文试图从艾米丽 的个性心理和美国南方文化的悲剧性两方面出发,来对艾米丽的悲剧情结作一剖析。 艾米丽对她的父亲怀有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感?她为什么毒杀他的情人却又死守着他的 尸体过了40年?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牵涉到对艾米丽本人的个性心理的解释。根据小说中有关艾米丽与其父亲及其情人关系的隐晦描写,有的评论者得出结论说,艾米丽的悲剧源自她 的恋父情结。这让我想起弗洛伊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少女杜拉的故事》,书中少女杜拉患有歇 斯底里症。弗洛伊德通过对杜拉进行精神分析,发现她有严重的心理情结,即恋父情结。杜拉 在家中因为迷恋父亲,曾与母亲作对,形成一种三角关系,又称三角关系情结;杜拉即羡慕又忌 恨父亲的情人K女士,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关系;而杜拉又与K先生接近,与其妻对抗,又形成 另一个三角关系。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中,除了少女和自己爱 恋的父亲外,还有另一个令她忌恨的女人。很显然,不论是在艾米丽与其父亲的关系中,还是 艾米丽与其情人的关系中,福克纳都只字未提另一个女人。因此,是否可以简单套用弗洛伊德 的“恋父情结”理论来解释艾米丽的悲剧情结,还有待商榷。 如果我们把小说中有关艾米丽与其父亲及情人关系的支离破碎的叙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 梳理一下,就可以看出艾米丽对父亲的情感前后是有变化的,而正是这种变化影响着艾米丽对 霍默的态度。小说中写到,艾米丽的父亲在世时,小镇上的人“把这家人看做一幅画中的人物: 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艾米丽,手执 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艾米丽小姐“对什么年轻男子都看不 上眼”,而她的父亲则“赶走了所有的青年男子。”从上述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艾米丽来 说,她的父亲是高大而又强有力的,就象一尊保护神。艾米丽对父亲既顺从又依恋,父亲就是 她情感的唯一支撑。在对父亲的这种情感支撑下,她感到骄傲又满足,以至于对任何年轻男子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译诗20首(中英文)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 美国隐士女诗人,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 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荒原-- 我从未看过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涛巨浪。 我从未与上帝交谈 也不曾拜访过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过检查 一定会到那个地方。 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the Sea-- Yet know I how the Heather looks

And what a Billow be. I never spoke with God Nor visited in Heaven-- Yet certain am I of the spot As if the Checks were given-- 云暗 天低又复云暗, 飞过雪花一片。 穿越车辙马圈, 去留择决艰难。 谁人这样待风, 令其整天抱怨。 自然犹如我等, 时常没戴皇冠。 Beclouded

THE sky is low, the clouds are mean, A travelling flake of snow Across a barn or through a rut Debates if it will go. A narrow wind complains all day How some one treated him; Nature, like us, is sometimes caught Without her diadem.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260)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 那么我们为一对! 别说! 他们会传开去-- 你知道! 多无聊-- 是-- 某某名人! 多招摇-- 象个青蛙— 告诉你的名字-- 漫长的六月— 给一片赞赏的沼泽!

英语论文扭曲的爱—艾米丽悲剧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册 学院 XXX学院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 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号: 论文(设计)题目:扭曲的爱—艾米丽悲剧分析 学院: XXX学院专业:英语教育班级: 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究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艾米里的悲剧原因。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小说中艾米里的悲剧原因,引导读者更深入理解福克纳的小说中南方情怀,女性意识以及男权影响。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艾米丽所生活的小镇上的居民对她的扭曲的爱,第二章阐述艾米丽的父亲对艾米丽的影响,最后一章讨论了艾米丽与荷默之间的爱。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本论文的基础条件是国内外不同学者对福克纳小说以及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研究。 研究路线是对艾米丽的悲剧原因从内外因进行探讨和深入分析,以对福克纳的约翰纳帕塔法世系小说进行深入理解。 4、主要参考文献 Xiao, Minghan. Study on William Faulkne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Chang Yaoxin,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三版 [美]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李文俊.《福克纳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 注:一式三份,学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份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议书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与课本诗作汉译

艾米莉?狄金森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抒情女诗人,也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孤独的女诗人。就是因为她的孤独,才使得她的诗歌纯净无比,并成就了她的伟大。可她生前确是默默无闻,终老独身,除了在同一张报纸上发表过六、七首小诗外,几乎没有给世人留下任何印象,死后的墓碑上只写着“回想”二字。 其实,她一生写了不少不朽的优美诗篇。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她的诗不受传统形式的约束,不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左右,其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想及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对后来不少西方现代派诗人产生过很大影响,是西方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渊源,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美国诗歌之母”,她与惠特曼一道成为现当代美国诗歌的开拓者。 她的诗通常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善用具体而独特的意向,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在平易自然中显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half rhyme),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人物生平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没有受到过高深的教育,只在阿默斯特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读过一年书。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 作品被发现

艾米丽迪金森死亡诗中冷的意象分析

Coldness in Emily Dickinson’s Death Poems Outline Thesis Statement: Emily Dickinson was haunted with death for most of her life. Reading through her death poems, people may find that Emily’s attitude toward death is ambiguous. However, whichever attitude she holds—negative or positive, she affirms that death is cold. In most of her poems, before death arrives, there will be some images of coldness. Coldness is the indication of death’s coming in Dickinson’s mind. I.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Emily Dickinson’s death belief. 1. Emily’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ome misfortunes. 2. Emily’s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toward death. II. The image of coldness in her poems concerning pessimistic attitude toward death 1. Negation of death 2. Image of coldness, indication III. The image of coldness in her poems concerning her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death 1. Affirmation of death 2. Image of cold, symbol

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

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 【摘要】艾米丽?迪金森及其作品是美国诗歌史上颇具争议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关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翻译研究也是历久弥热。文章以时间为脉络,分析了国内外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状况,同时结合译介学知识,就国内研究者有关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研究的观点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 【关键词】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 艾米丽?迪金森是19世纪美国诗坛乃至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女诗人,她也是20世纪英美意向派诗歌的先驱。艾米丽?迪金森一生离群索居,终身未嫁,因此她又被人们称为“艾默斯特修女”。艾米丽?迪金森生前默默无闻,她生前发表的几首公开诗也未受到重视,但是她死后却人们誉为经典诗人,人们对她其人及其诗歌的研究热情是长盛不衰。一个多世纪以来,艾米丽?迪金森研究及其诗歌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人们对她的?歌作品的阐述和翻译研究可谓是非常多样化。 一、国外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综述 国外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1890―1945年前后时期,研究以走向经典为主。1890年,希金森和托德合编的艾米丽?迪金森诗选第一辑出版,其后,关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研究日渐火热。这一时期,人们对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研究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三点,分别是发布各种艾米丽?迪金森诗集、书信集和专辑,再就是各种版本的艾米丽?迪金森诗歌集推陈出新,关于迪金森诗歌的评价或积极或严肃,各种版本的诗集和各种声音成功激起了英美评论界对迪金森的关注和敬意,希金森称迪金森为“风格独到的天才”,康德拉.艾肯则称迪金森的诗歌极具“人格之美”,迪金森诗歌的经典地位也因此而奠定。 2. 195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迪金森诗歌研究日渐学术化,研究态度趋于严肃。1955年是迪金森诗歌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同年,托马斯.H.约翰逊编撰的《艾米丽.迪金森诗集》出版,该诗集以时间顺序,收录了迪金森的1775首诗歌,格式严谨,成为迪金森诗集权威版本。经典一出,迪金森诗集出版日渐降温,迪金森诗歌研究日渐活跃,各种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观点不断出现,人们从心理因素、文化渊源、创作生涯等方面就迪金森诗歌做出了多重审视和研究,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格律、语法、句法和修辞特点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 20世纪80年代后,迪金森诗歌研究全球化、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思想影响下,有关迪金

狄金森诗选

狄金森诗选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 当夏季的日子插翅飞去! 我依旧是你耳边的音乐, 当夜莺和黄鹂精疲力竭。 为你开花,逃出墓地, 让我的花开得成行成列! 请采撷我吧——秋牡丹 你的花—永远是你的! 爱,先于生命 后于,死亡 是创造的起点 世界的原型 为什么,他把我关在天堂门外 为什么,他把我关在天堂门外? 是我唱得,歌声太高? 但是,我也能降低音调 畏怯有如小鸟! 但愿天使们能让我再试一试 仅仅,试这一次 仅仅,看我,是否打搅他们 却不要,把门紧闭! 哦,如果我是那一位 穿“白袍”的绅士 他们,是那敲门的,小手 我是否会禁止? 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 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 我会用掸子把夏季掸掉, 一半轻蔑,一半含笑, 象管家妇把苍蝇赶跑。

如果一年后能够见你, 我将把月份缠绕成团 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抽屉, 免得,混淆了日期 如果只耽搁几个世纪, 我会用我的手算计 把手指逐一屈起,直到 全部倒伏在亡人国里。 如果确知,聚会在生命 你的和我的生命,结束时 我愿意把生命抛弃 如同抛弃一片果皮 但是现在难以确知 相隔还有多长时日 这状况刺痛我有如妖蜂 秘而不宣,是那毒刺。 等待一小时,太久 等待一小时,太久 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 等待一万年,不长 如果,终于有爱作为报偿 受伤的鹿,跳得最高 受伤的鹿,跳得最高 我听猎人说过 那不过是死的极乐 然后,制动器沉默! 被敲击的岩石迸出火花! 被践踏的钢板弹跳! 总是显得更红的脸颊 正由于肺痨在叮咬! 欢乐是痛苦的铠甲 用它严密包裹好, 免得有谁见到了血, 惊叫:“你受伤了!”(1860年)知道怎样忘却

知道怎样忘却! 但是能否教我? 据说是最容易的艺术 只要知道怎样做 在求知的过程中 迟钝的心灵死去 为科学献出牺牲 如今已是寻常之举 我上学校上学 却未见聪明一些 地球仪不能教我 对数不能解决 “怎样才能忘却?” 哪位,哲学家,请说! 啊,掌握这门学问 必须学问渊博! 学识在书本里么? 我就可以买到 是像一颗行星么? 可向望远镜请教 如果是一项发明 必定有了专利。 智慧之书的博士, 你,是否知道?(约1865年)活着,使人感到羞耻 活着,使人感到羞耻 这样勇敢的人已经捐躯 有幸的泥土令人嫉妒 掩埋着这样的头颅 墓碑记述,是为了谁 这位斯巴达勇士战死 为了自由,我们很少具备 他那种高贵的品质 代价高昂,付得庄严 我们是否配有这样一种 必须堆积生命像堆积货币

艾米丽迪金森

生灵的歌唱——读狄金森的《如果我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 如果我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 我就没有白活; 如果我能为一个痛苦的生命带去抚慰, 减轻他的伤痛, 或让一只弱小的知更鸟 回到自己的鸟巢, 我就没有白活。 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If I can ease one life zhe aching, Or cool one pain, Or help one fainting robin Unto his nest again,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nson),生于1830年,卒于1886年,被誉为英美意象派的前驱,但在她生前,其诗作却默默无闻。 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总是充满了信仰、神性、生命以及爱。这一首《如果我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在短短的七行文字中,已经折射出狄金森那博大的慈爱和深刻的同情,这已经不仅仅是西方的基督精神,而是穿透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一种对生命热情洋溢的赞歌和对于生命自由的仰慕。 在诗歌的第一句,狄金森就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If),“如果我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在假设的后面紧随着一个语气非常不确定的词“能”(can);“让一颗心免于破碎”,本来是一种对于苦难的提升和救赎,却因为作者的两个非确定性词语,而使得整句形成了内容上的架空——可能,其实是一种不能;如果,其实是一种否定。狄金森在这里,将语句的重音悄悄地挪移了一下,表面上看是“如果我能”起到了语气的增幅作用,但实际上,作者已经从侧面点出了“一颗心”与“破碎”这两组词所包含的意蕴。 而在第二句,狄金森承接了上一句的“破碎”所隐藏的东西,写下了“我就没有白活”(有翻译成‘我就没有虚度’,个人感觉‘虚度’用在这里是对整个语境的一次不大不小的破坏),关键在于“就”(shall),这一个词和上句的“如果”、“能”一脉相承,同样是以虚架实,令后面的“没有白活”失去了支撑,形成情感依托上的虚幻。 第三、四句,还是前两句情感的延伸。但在其中出现了诸如“痛苦”(aching)“伤痛”(pain)这些情感色彩比较强烈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又被用来修饰“生命”(life),由此可以看出,狄金森已经不仅仅是在这里作为承接,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化。在“生命”前置这种浓厚的沉重的形容词,正是刻意地强化生命的本质。那么,在狄金森的诗歌中,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她的日记里,她自己直接写道“我的生命太简单艰苦”,联想到作者的离群索居的生活状态,可以想见,这里的“生命的本质”,在她的眼中,犹如穿着白裙与世隔绝忍受非凡的孤独与痛苦,而对生命充满永不停息的爱。所以,狄金森借助诗歌,来表达她对于这种本质的态度。 上文提到,作者的“没有白活”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只是一相情愿的虚幻的构想。那么,明明是虚幻的,为什么狄金森还一而再地努力构造这种幻想?在三、四句中,狄金森用了两个充满希望的词汇:“抚慰”(ease)、“减轻/平息”(cool),她还是热忱地展示了对于

艾米丽迪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 艾米莉·狄金森(又称狄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传奇诗人,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人物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1886年5月15日去世。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2] 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狄金森逝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三集。1890年,狄金森的115首诗发表了,后来又出版了两部诗集和两部书信集。1914年,狄金森更多的诗被整理出版问世,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她诗歌的全部版权。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2] 2人物生平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没有受到过高深的教育,只在阿默斯特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读过一年书。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 狄金森的青年时代,有两个人对她的生活产生过影响,一个是阿默斯特学校的校长纳德·汉弗莱,另一个是在她的父亲律师事务所任职的青年律师本明杰·牛顿。他们对她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