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政组织理论自学考试复习整理笔记

行政组织理论自学考试复习整理笔记

行政组织理论自学考试复习整理笔记
行政组织理论自学考试复习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组织是两个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是行政组织的主体、核心,首先要选择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并对选择的程序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经费(是维持行政组织运营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条件(是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目标(从本质上反映了组织的基本功能,分为总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3、行政组织的性质:

(1)一般性质:<1>静态的组织结构;<2>动态的组织过程;<3>生态的组织环境;

<4>心态的组织意识。

(2)特殊性质:行政组织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表现的特性:

<1>阶级性,是行政组织的核心,行政组织建立及运行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

<2>社会性,是行政组织的基础。

<3>权威性,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的具体实行者、体现者,强制服从是行政组织权威的突出特征。

<4>法制性,是行政组织权威性的基础,行政组织的任务、责任、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必须以法律为基本依据。

<5>系统性,行政组织从纵向看,主要以分层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横向看,横向职能部门划分,分工领导和管理各有关的事务。

<6>主动性,是现代行政组织的特征。

4、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主体;

(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具体表现在行政管理中:<1>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载体;<2>行政组织关系到每个行政人员能否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开展工作。<3>行政组织将孤立的个体结合成一个能动的整体,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5、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2>服务内容不同;<3>活动依据不同;<4>活动目的不同。

6、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1>政治功能,最集中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其核心问题是巩固国家政权。

<2>经济功能,组织经济建设成为行政组织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3>文化功能,主要包括进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4>社会功能,主要包括(1)提供社会保障(2)促进公证的收入分配(3)控制人口增长(4)环境保护。

7、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

<1>广泛性与有限性,行政组织的功能涉及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又是有限的,表现在:

(1)行政组织功能发挥的领域和程度要以社会需要为限。(2)私人生活领域,只要不触犯法律,行政组织就不干预。(3)行政组织功能发挥要以法律为依

据。(4)行政组织自身的能力也有限。

<2>稳定性与变异性。

8、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行政组织理论是研究行政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内容包括:(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包括研究行政组织的性质、要素、作用、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混合制、类型。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包括行政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变革。

9、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学是行政组织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行政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又是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

(2)行政组织理论与管理学的关系:<1>管理学研究主要局限于组织自身,管理学研究是全面的。<2>组织学是管理学的分支。

(3)行政组织理论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1>行政管理学先于行政组织理论而产生,行政组织理论是从行政管理学中分离饿独立出来的。<2>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对行政组织理论有着重要的渗透作用。

10、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行政组织是国际政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管理全社会的工具,因此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时必须从各个时期国家的阶级性出发。(2)系统分析的方法。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观察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系统,而且还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把握行政组织的系统性,才能获得对它的完整认识。

(3)理论联系的方法。行政组织理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具有直接的实践性,必须从实践中寻找其自身的规律性。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静态的研究方法是早期西方行政组织理论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对行政组织结构、制度、规章和权力分配的研究,因而又被称为结构的研究方法。动态的研究方法则不拘泥于组织法规、结构、制度的静态考察,而是着眼于组织中的行为主体——人的因素以及组织环境条件对组织发展的影响,进行动态的研究。在行政组织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既要把握作为静态行政组织,又要考察和分析动态行政组织,考虑行政组织环境和人的能动因素。只有这样才会不失于片面。

(5)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法。既要从纵向的历史角度去考察和研究行政组织起源与发展,又要横向地考察和比较各国行政组织的现状及特点,确定各种因素的异同关系,从而将对行政组织发展规律的探索建立在全面、客观和现实的基础上。

11、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

(1)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理论体系。

(2)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它可以为行政组织改

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研究行政组织理论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1、外国奴隶制时期最典型的具有行政组织的国家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三国。

2、古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是最高统治者,拥有无限的权力,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与祭祀大权。

3、古希腊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

(1)雅典的行政组织具有原始的民主行政特征。

(2)强调依法行政。

(3)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

(4)行政职能简单。

4、外国古代行政组织特点:

(1)行政组织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行政职能的内容多限于宫廷内部的管理。(2)古希腊、古罗马的行政组织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开始有了初步的原始分工。(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简单,权责划分既简单又统一。

(4)在共和制时期,行政组织的官员都无报酬,任期短,行政工作未职业化。

5、封建制时期英法行政组织的特点: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对分离,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②中世纪末期,随着专制王权的确立,宫廷的内务组织演变成全国的中央行政组织。

③地方行政组织较之奴隶制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地方行政区划已初具规模,为近代各国地方行政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6、美国现代的独立政府管理机构的特点:

(1)专业性强,管理职能单一。其首长通常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2)具有独立性。由于专业技术较强,其法律、政策不因政府的政策变动而变动,故在法律范围内他们自行决定执行中的政策权利。

(3)行使混合权力。独立行政机构不仅有行政权,而且有准立法权、司法权。(4)办事效率高。由于权力集中,办事程序简化了,再加上管理职能单一,管理者对同类问题具有丰厚经验,因而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5)独立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各种专门委员会,如中央情报局、民权委员会、人事管理局、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储蓄系统等。

7、资本主义时期外国行政组织发展的特点:

(1)行政组织日趋独立且职能不断扩大,行政组织总量不断增加。行政组织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科学化。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组织演变的历史表明,行政组织职能不仅扩大,而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经济和社会职能为主。

(3)行政权力越来越大。虽然资本主义国家都把三权分立作为政府体制运行的基础,但行政权力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却是一个明显的趋势。(4)在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关系上,有地方自治传统的国家在逐步

扩大中央集权(如英国);有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在逐步扩大地方权力(如法国)。

8、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特点:

(1)强化中央集权,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人之手,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发展的主流。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垄断者。

(2)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演变具有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行政组织体制经历了由独相制到三公制;由三省制到一省制;由一省到内阁的演变。

(3)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

(4)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中国古代的行政组织的发展具有由“家”而“国”,由“私”而“公”,由“内”而“外”的特点。

9、国民政府由五院组成,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

10、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

(1)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在其初创期,接受了西方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执掌,设参众两院,建立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行政组织的设置也开始初具现代特征。

(2)孙中山提出的政权和治权相区别,在国民大会下实行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并立的思想,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孙中山逝世以后,这一体制并未得到真正实现,因为实际上国民大会所拥有的权力很小,而总统的权力很大。

(3)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法律规定政府主要长官都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

(4)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国民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军权制主张,而是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割据并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新中国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3)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的。

(4)新中国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分工过细,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由于过分强调对口管理,造成了上下级或中央与地方之间权责不清,从而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第三章外国行政组织理论

1、柏拉图的行政组织思想:《理想国》与《政治家篇》

(1)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等级构成:监国者治理城邦、五十保卫国家、工匠从事物质生产。

(2)“无学识者不能治国”,只有集知识与权力于一身的哲学家才能承担。(3)治国者必须重视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手段。

(4)柏拉图晚年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思想,因为他感到要实现德才兼备的好人治国十分困难。

2、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政治学》

(1)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区别。

(2)设置行政机构的依据在于:城邦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行政机构的设置要

以管理的业务或对象为依据;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行政机构与之相适应。

(3)初步阐述了行政组织职能的思想,如商务管理职能、城邦监护职能、公共财政职能、军事职能等。

(4)提出行政人员的任用的原则是:适用、专任、德才兼备。

(5)提出了要建立行政监督机构,专门对行政人员进行监督,以防止其徇私舞弊。

(6)崇尚法治。

3、汉密尔顿的行政组织思想:联邦党人文集》

(1)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牵制与平衡。

(2)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统一、稳定、充分的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

4、独立的的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

(2)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5、威尔逊是独立的行政科学的创始人。美国工程师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也是行政组织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古立克和厄威克首次提出了“组织理论”这一学科名称。

6、古立克总结出了管理的七要素: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这七项的英文首字母架在拼成:POSDCRB。

7、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梅奥是早期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人际关系学说也是行为科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工业文明里的人的问题》。(1)提出了“社会人”理论,认为人除了要求获得劳动收入以外,还希望获得安定、友谊和归属感;

(2)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说法,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作为价值标准,妥善对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

(3)作为新型的组织领导者,其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来激励人的“士气”,以提高组织效率。

8、西蒙的决策组织理论:西蒙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代表作为《管理行为》。

①组织首先是个决策系统过程,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决策。

②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合理选择的手段。

③他发展了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平衡,一方面,组织要为个人根据其贡献提供一定报酬,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同时又必须对组织做出贡献。

④他提出了组织影响论,即研究组织如何影响个人的决策行为;影响决策行为的因素有:权威、组织认同、信息沟通、培训、效率。

⑤他提出了组织设计论,认为组织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和为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工作;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应当:建立组织的目标体系、进行分工、确立组织的工作中心、进行组织的权力配置。

9、巴纳德的组织要素与平衡理论:

(1)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

(2)提出了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三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议员、信息;

(3)提出了权威来自于下级接受的思想;

(4)提出了组织平衡的思想,他认为组织能否持续村砸,取决于其内外部是否平衡;

(5)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非正式组织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激发和影响组织成员的整体愿望,同时能够避免正式组织的过多、过滥,非正式组织也需要被正确引导。

10、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

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其他立法、司法组织混同,行政组织内部分化也很低;

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既有现代的因素,又有传统的因素;

衍射型——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立法、司法组织分开,行政组织内部分工也很清楚,各司其职。

11、帕金森定律认为官场通病主要有三种:

其一,职工人数与工作量毫不相关,职工人数总是不断膨胀;

其二,现代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

其三,组织的低效源于自发的嫉妒病;

其四,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

12、彼得原理认为,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每个人都想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

13、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

(2)主张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

(3)提出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等四种基本运作过程。

14、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局应当具备十大特征:

(1)掌舵而不是划桨;(2)要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不重投入;(6)树立“顾客意识”。(7)重收益、重集资、重赚钱;(8)重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的补救;(9)重分权模式和合作式组织;(10)重视市场机制调节,并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15、休斯在书中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特征具体概括为以下六点:

(1)该模式意味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重大改变,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注重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个人的责任。

(2)一种脱离官僚制的趋势,目的是使组织、人事、任期等更具灵活性。(3)明确规定组织和人事目标,以便用明确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工作业绩。(4)公共管理人员更具政治包彩,而不是政治中立或无党派立场的。

(5)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受市场检验,应“将掌舵与划桨分开”。

(6)通过民营化或市场检验以及合同外包等方式减少政府职能的趋势。

第四章中国行政组织理论

1、儒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行政组织思想。孟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论断。荀子认为,治国之道。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比较好,“义”是人

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2、法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对早期法家的“法、术、势”的思想兼收并蓄,完善了以法为中心的法家行政组织思想。商鞅主要观点是,以法为本,特别重视法,认为法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准绳;强调组织领导的统一性,认为领导权应该为君主所独揽。

3、道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崇尚“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提出善下的用人思想。

4、墨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尚同的组织原则,主张尚贤用人原则;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必要性;认识到组织中参谋、智囊人员的重要性;提出了“节用”“非乐”的组织经济原则。

5、孙中山的行政组织思想:

主张建立一个高效率的“万能政府”,并具体阐述了五权分立。很推崇中国固有的的考试与监察制度。

6、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原则:

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必须贯彻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

②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7、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比较重要)邓小平的行政组织思想

①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

②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

③要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

④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⑤要进行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8、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邓小平的行政组织思想

①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使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邓小平坚持主张用法规的形式来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③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一是要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二是要善于选用人员,量才授予职责;三是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④强调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第一,建立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第二,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三,加强对干部的任职任期惯例,健全干部的招考、任免等各项制度。第四,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制度,严格监督管理,注重能力。

第五章行政组织目标

1、组织目标的核心内涵:

(1)组织目标对于组织成员的活动具有公共指向性。

(2)组织目标代表着一种未来状态。

(3)实现组织目标需要投人特定资源。

(4)组织目标具有评估组织及其成员绩效的工具作用。

2、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

(1)强制性。强制性是由行政组织的特性所决定的。

(2)服务性。在具有强制性的同时,组织目标也具有服务性,它服务于公民、行政组织及其成员。

(3)和谐性。为了应对不同的组织目标要求,行政组织目标往往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和谐,在维持和谐状态中不断向前发展。

(4)复杂性。行政组织目标的复杂性是由行政组织的职责所决定的,它不仅要满足上级行政组织和权力机关的要求,也要满足组织自身及其内部成员的要求。(5)动态性。行政生态理论认为,行政组织的职能及其行使往往与所处的行政环境相一致,同样,行政组织目标也与行政组织所处的行政环境相适应。

3、行政组织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任何一个行政组织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而建立的,组织目标在无形中扮演组织及成员的努力方向的作用。

(2)激励作用。行政组织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行政组织及其人员面临着一个在组织消费与组织发展之间如何分配组织资源的选择。同时,组织目标一般代表着一种愿景,因此,组织目标往往具有激励作用。

(3)整合作用。组织目标可以促使行政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效整合起来。(4)管理工具作用。围绕组织目标开展管理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行政组织管理水平的工具。

4、行政组织目标的结构:纵向目标、横向目标、外部目标、内部目标、战略目标、战术目标。

5、行政组织目标的类型:消极目标、积极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社会目标。

6、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

7、行政组织的内部目标:管理资源、绩效管理、机关管理、组织发展。

8、目标管理的内涵:行政组织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循环过程。

(1)杜拉克的观点:目标管理是“目标”与“管理”的结合,为了使目标可以被管理或方便被管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尽量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及量化特性。“目标”三个属性:目标是什么、目标如何排序、选择实现目标的策略。“管理”的四个属性:目标认知、责任与权力、资源整合、目标决策。

(2)奥蒂奥纳的观点:对目标管理的理解是程序性的,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性活动,通过组织上、下层级的管理人员一起来确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以对组织成员的期望结果来规划每一位成员的主要责任范围,同时以此指导各部门的活动,并评估每一位成员的贡献。

(3)韦里奇的观点:认为目标管理是“一套广泛的管理系统,以系统的方式整合诸多管理的关键活动,有意识地引导组织与个人目标的有效完成。”

9、目标管理的演进:(1)从企业组织到行政组织的转变。(2)目标管理的工具属性的改进。

10、制定组织目标的原则:民主参与、系统协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现实可行

性。

11、制定组织目标的方法与技术:目标分解法、目标综合法、目标滚动法、环境适应法、资源规划法。

12、目标执行的前提条件:

(1)组织及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强。

(2)组织认同感强。

(3)组织目标得到组织领导的重视。

(4)目标明确。

13、具体开展目标执行:

(1)目标与人力配置。①目标分解;②人力配置。

(2)目标与组织资源配置。①分析目标的资源需求;②配置组织资源。

(3)组织协调与监管。①目标认同冲突;②组织资源紧张。

(4)目标修正。①发现问题;②修正目标。

14、目标评估:

(1)评估标准:①回应性标准;②数量标准;③质量标准;④成本标准;⑤满意度。

(2)评估方法:①数据分析;②现场评估;③自我评估;④内部评估;⑤外部评估。

15、目标反馈:

(1)奖惩责任人员。①奖惩标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差);②奖惩形式(奖:奖金、带薪休假奖励、培训奖励、物品奖励、升职、晋级奖励;罚:罚款、休假取消或缩减、警告、降级与降职、辞退、开除)。

(2)提供目标管理信息。

16、目标管理的优点:

(1)奖励作用明显。由于目标具有较强的时限性与可测量性,因此,可以充分微励组织成员努力以较高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从而获取奖励、避免惩罚,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在(三

(2)管理成本低。目标管理的思路是通过民主参与、自我管理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组织领导干预,倡导结果取向,这样就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减少组织冲突。

(3)资源配置效率高。如果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组织资源配置,组织资源就无法根据效率原则得到合理配置,组织内部会展开激烈的资源争夺。通过将组织目标与组织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可以确保组织资源围绕组织目标得到有效率的配置。

(4)有利于组织发展。通过目标管理,组织可以发现自己拥有了哪些能力,实现了哪些目标,从而有助于组织合理规划可行的未来发展目标,使组织在稳定中实现发展。否则,行政组织无法得知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所处的位置,组织会处于无序状态。

17、目标管理的不足:

(1)容易偏重于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具有明确性,实现短期目标的难度小、周期短而且风险小,成绩比较直现,因此,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成武感,组织尤其是组织领导往往偏重于实现短期目标。为了减少不确定性,甚至会重复实现短期目标。

(2)设置目标存在困难。与企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的目标往往无法准确地量

化,总有些因素导致目标具有模糊性和难以测量。如果强行通过一些替代性方法使目标具有量化特征,可能会因此损害目标的意义,造成人为的意义扭曲。例如,文化部门的目标就无法完全量化,我们不能通过电影或电视剧的发行数量判断公民享受到的精神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因为通过电影或电视剧的发行数景来判断公民精神享受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

(3)管理权变性差。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各个环节之间街接很紧,目标与资源的配置高度相关。很多情况下,政变目标的代价非常高,往往不得不继续实行不合理的目标。

(4)容易导致管理缝隙。行政组织中总有些工作任务无法纳人目标管理中,这样,组织成员会对没有纳人目标管理的工作任务漠不关心。因此,目标管理可能会导致管理缝隙。

18、在行政组织中进行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

(1)适于目标管理的组织与情势。一般而言,目标确定性强、周期性强的行政组织比较适合采用目标管理方法,因为这些组织的目标容易得到准确界定,便于目标评估与奖惩。当行政组织遇到急需实现的目标时,可以通过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来调动人力与其他资源开展集中攻关活动,提高组织效率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热情。

(2)组织的成熟度与组织成员的素质。一般而言,在成熟的组织中推行目标管理比较容易,执行目标管理的成本也比较低,原因是成热组织的文化比较稳定,组织认同感高,组织成员间比较熟悉,容易合理配置目标与人力和其他资源。目标管理的实施需要发挥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高素质的组织成员更容易自觉地执行组织

(3)合理组合组织目标。为了提高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提高组织目标的效率,提高组织士气,应该合理组合组织目标,将战略与战术、内部与外部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推动行政组织和谐发展。

第六章行政组织结构

1、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在行政机构的运行中,良好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完成行政组织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基础。

(1)合理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满足行政组织目标的需要。

(2)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4)合理的组织结构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

(5)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推动行政方式的创新。

2、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

(1)任务与组织平衡。

(2)按比例设置单位和人员。

(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3、行政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战略与结构,规模与结构,技术、任务与结构。

4、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①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管辖地域范围内,能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②行动迅速,能及时地根据本地情况做出决策,就地实施;③能发挥各个层级行政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④各层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

利于培养全面型管理人才;

(2)缺点:①各层行政首长管辖的事务过多,难以事事精通;②容易形成地方政府的条块分割;不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容易犯地方主义的错误,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控制

5、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必要性:

(1)适应行政管理有效性的需要;

(2)适应行政管理专业化的需要;

(3)适应行政管理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需要;

(4)适应行政管理程序化的需要。

6、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种类:

按行政业务性质分工:(如财政、外交)

优点:⑴符合专业分工的原则;⑵有利于政策、法规的统一;⑶事权统一,便于协调

缺点:⑴如业务事权过于集中,易造成条条分割;⑵如分割过细,易造成部门林立;⑶如业务性质不清,易产生组织冲突。

按行政管理程序分工:

优点:⑴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⑵有利于降低物质投入;⑶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整体效能。

缺点:⑴容易产重技术、轻政策,重手段、轻目的的倾向;⑵多数工作程序无法独立出来,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3)容易导致负责各个程序的行政组织忽视相互间的协调。

按行政管理对象分工:(如农业部、铁道部、交通部)

优点:⑴可使行政工作专业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⑵使政民关系简单化,易于沟通民政关系。

缺点:⑴随着管理对象的增加,会导致行政组织部门林立;⑵容易割裂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综合性工作无人负责;⑶容易造成行业的本位主义;⑷容易与按业务性质划分部门发生重复、交叉;(5)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按地区分工:

优点:⑴便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⑵便于一个地区内各项工作的协调、配合;⑶能分担上级政府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上级政府的行政效率。

缺点:⑴划分行政区划的标准难以掌握;⑵容易导致地方主义,妨碍国家、民族整体事业的发展。

7、行政组织横向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①使行政组织成员在专的基础上精通业务;②从上到下形成条条,易于形成统一的方针政策;③各个部门分工负责,使各个层级的行政首长能够集中精力考虑全局的大问题。

(2)缺点:①易于形成各个部门条条分割,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协调;②自上而下的各部门形成的条条伸向各个基层,不利于地方层级的行政组织因地制宜地贯彻上级的政策,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

第七章行政组织体制

1、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1)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看:有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

(2)从决策权归属来看:有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3)从层级与部门关系看:有完整制、分离制。

(4)从新出现的城市行政首长的权力关系看:有名誉市长制、市经理制。

2、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

集权制:

优点:(1)政令统一,防止政出多门;(2)层级节制,指挥灵便,有利于提高效率。(3)集中力量办大事,防止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

缺点:(1)事事听从中央安排,不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2)容易导致中央独裁。(3)层次繁多,不能及时果断地处理政务。(4)下级对上级过分依赖,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责任心。(5)无法有效满足地方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差异性需求。

分权制:

优点:(1)地方政府能够因地制宜、更加灵活机动地处理本地事务。(2)分权分工,可以防止上级专断与个人独裁。(3)分级治事,符合民主原则则,可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激发其责任心,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4)可以有效满足地方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差异性需求。(5)有利于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读地方政府的监督作用,培育公民的参与精神,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

缺点:(1)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地方主义,甚至导致国家分裂。(2)分权过度,必导致全国各地经济的畸形发展,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3)地方权限过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统一的政策、法规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均权制:

优点:既可保证中央的政令统一,又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点:若均权制不当,则会扬集权制和分权制之短,而避二者之长,既不利于中央的统一指挥,也不利于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发挥。

3、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的正确运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关系):(1)制约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分配关系的两个因素:

①社会的需要,特别是经济上的需要。

②国家的结构形式:单一制国家多实行集权制;凡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多实行分权制。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分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

①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

②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③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法制规范下主要负责实施本地区的各种保障职能。

④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即均权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4、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首长制:

优点:①事权集中,办事果断,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②责任明确,权责利统一,可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等弊端的发生;

③易于保密。

缺点:①首长个人独揽全权,易形成个人专制;②若无有效的监督,首长易滥用职权,拉帮结派,营私舞弊;③首长一人智力、精力有限,若不充分发挥民主,易陷于短见,对问题的考虑难以周详。

委员制:

优点:①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多人的智慧,考虑问题比较全

面;②集体承担责任,利于协调一致地推行计划;③互相监督,不徇私舞弊。缺点:①责任分散,且很不明确,对决策后果易出现争功逶过现象;②委员之间地位平等,权责相同,难于彼此协调,人多嘴杂,也难以保守国家秘密。

混合制:

优点:可同时兼顾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优点,而避免二者的弊端,既有利于权责集中统一,又便于集思广益。既可避免个人独裁,又可避免无人负责。

缺点:若运用不当,则会同时兼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之弊,一方面是个人专断,以权谋私,另一方面是权责不清,争功逶过。

5、完整制、分离制:

完整制:

优点:①在同一级政府内权责集中,指挥统一,可令行禁止,防止迟缓推诿;②在同一级政府内权责集中,各部门互相合作,协调配合,可减少单位间的摩擦与冲突,并避免单位间的工作重复。

缺点:①权力过分集中于地方政府,易形成一级行政首长的个人专权;②易形成地方本位主义,不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全国的宏观控制。

分离制:

优点:①领导权力分散,并互相牵制,可防止一级行政首长的独裁专权;②实行二元化领导,既有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也有利于下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

缺点:①权力分散,易导致多头指挥,政令冲突,使得任何一个领导机关均指挥不灵;②政出多门,易导致下级无所适从,或利用矛盾为自己服务。

6、名誉市长制、市经理制:

名誉市长制:

优点:权责集中,机构精简,可有效避免行政与立法机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缺点:①没有一个统一负责的行政首长,各行政部门之间难以协调;②行政、立法职能由同一委员会行使,使行政失去了立法的控制与监督;③议会或与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选举产生,难以保证其能力和专长适宜于其所从事的行政工作。市经理制:

优点:①有一个统一而高度负责的行政首长,便于统一指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②行政首长由市政专家担任,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③市经理对民选的市委员会负责,市委员会对选民负责,使得专家的特长与民选的意志得以较好结合。

缺点:市经理制的弊端是它可能产生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

7、行政组织类型:

以行政职权大小分类:统率机关、被统率机关

以行政业务性质分类:业务机关、辅助机关、综合性管理机关、专门性管理机关以行政活动程序机关:决策机关、执行机关、咨询机关、信息机关(统计局)、监察机关

以其他标准分类:以行政层级分类(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以行政组织设置的时间分类(常设机关、临时机关)、以行政组织的特殊性分类(派出机关、分支机关、合署办公机关)

第八章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

1、行政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

2、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1)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①行政组织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②外部环境的需要不仅决定行政组织的产生,而且制约着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③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都从外部环境输入。

(2)行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

①行政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但它不可能接受外部环境所有的投入,而是应当有所侧重。②行政组织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从而使外部环境得到优化,使其按照行政组织的要球发展。

3、经济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又决定行政组织的阶级性。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行政组织阶级性质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源。

(2)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着行政组织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明显影响)

(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①人口的发展制约着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定与实现;②人口的多少也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人口管理政策及部门设置。③人口的多少还影响着行政组织的编制多少及改革难易。

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性质和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行政组织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变化是由其经济基础的质和变化所决定。(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①自然经济体制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之上,决定了自然经济社会中行政组织政治功能、社会治安功能较为突出,而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较为微弱。②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经济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③计划经济体制中行政组织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4、行政组织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具有特征:①直接而广泛;②命令强制,层级节制;③企业被动适应,完全没有自主权。

5、政治环境对行政组织的重大影响有:

(1)基本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行政组织的基本性质,而且决定着行政组织性质的变化。

(2)政权组织形式决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及在国家政权系统中的地位。(3)政治生活的民主与平等程度制约行政决策与执行的平民化、科学化程度。(4)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组织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5)政治形势的动乱与稳定直接影响行政组织现行的状态与秩序。

(6)法律制度规定和保障着行政组织在整个国家系统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的程度制约着行政组织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6、文化、民族和宗教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行政组织一般行为的期望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①不同国家行使对行政组织的管理范围有着不同期望。②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组织输入、输出的期望是不一致。③人民对行政组织系统的认同感不同,特别是对中央人民政府认同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

(2)行政组织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不同的行政文化,具有不同的行政组织权力观念,而权力观念上的不同,又将直接导致不同行政权力的行为模式,决定人们的行政参与意识与状况。血统论、唯意志论、法治论

(3)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行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具有不同内容。

(4)行政组织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一种是以人为主的人治观念;一种是以法为主的法治观念。

(5)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指导行政组织成员的政治方向;②它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欲望;

③它制约着行政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

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民族环境影响到国家对民族的管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组织的设置;(2)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组织体制,即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3)民族环境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行使;

(4)民族环境关系到行政组织对人民群众是否具有凝聚力;

(5)中国的民族环境对政府行政组织的影响。

宗教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宗教制约着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2)宗教推动或妨碍着行政组织的管理活动

(3)在新的历史时期,宗教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①动员教徒们参加国家建设,有利于行政组织目标的达到;②宗教宣扬惩恶扬善,在客观上起到了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行政组织的稳定。从消极方面看,宗教使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而影响行政组织的效率;同时,宗教活动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特别应当反对,利用宗教活动引起教徒与行政组织对抗的活动。

7、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地球环境影响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制约着各国行政组织的发展模式。

(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

(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行政组织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

(4)地理形状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组织稳定状况。(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性机构。

(3)国际社会中的共同问题,使各国政府都相应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及机构。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

(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所制约。

8、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2)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3)充分调动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①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②合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③建立科学微观控制基础,将个人、企业积极性与提高社会生产率紧密地结合起来;④建立科学宏观调控机制,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1)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2)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4)大力推动法制建设。

创建良好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环境:

(1)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①树立民主意识。②树立法律意识。法律要反映民意,人民要服从法律。③树立双向沟通意识。社会大众、政府了解和支持政府。

④树立政绩意识。以个人成就及政绩作为行政职权分配的标准。⑤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与民主行政相适应的行政道德标准,应该是爱国、民主、服务、创新、廉洁。

(2)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①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乃至风俗习惯。②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③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④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3)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①实行政教分离,因为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没有信仰别的宗教的自由;②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③加强行政组织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取得教徒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④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宗教活动不得妨碍公共秩序和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

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1)培养行政组织成员的国际意识,即人们关于国际问题的知识、观点、立场及理论体系的总和。

(2)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3)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家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九章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

1、行政组织的物质条件:人员、物资设备、图书资料、经费

2、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①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与活动效率。

②物资设备制约行政组织的活动及其效率。

③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全部活动的命脉。

④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素质及行政工作效率。

3、制度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①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制度使行政组织具有统一性。

③制度促进行政组织活动的法制化,有利于克服行政组织中的官僚主义。

④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否,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⑤制度的优劣影响行政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4、人际关系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①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成员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②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③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

5、非正式群团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非正式组织能帮助行政领导全面及时地掌握情报、信息。②非正式群团可以增强行政组织的团结,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③非正式群团可以弥补正式群团的不足,促进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以及整个组织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

(2)消极影响:①当正式群团的任务与目标妨碍正式群团成员的利益与需求时,它们有可能抵制正式群团的目标和政策,妨碍行政组织目标的实现。②反对变革和创新,妨碍行政组织的自我发展与完善。③破坏行政组织内部的团结与纪律。

6、组织摩擦产生的原因:

客观方面有:①组织结构与组织体制的不合理;②角色冲突;③信息沟通的渠道受阻;④分配资源的有限。

主观方面有:①利益、目标上的不同;②价值观念的不同;③性格爱好的不同。

7、组织摩擦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积极影响:

(1)能使行政领导全面听取摩擦双方的意见,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

(2)能促使群团中摩擦双方的有效沟通,统一个群团成员的思想,促进行政组织的协调运转。

(3)能增强各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使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

(4)能使群团成员自由表达各自的情感和心态,保持其心理平衡,从而也有利于行政组织的稳定。

(5)能使行政领导及时、充分地发现组织中的问题,有利于行政组织的自我完善。

消极影响:

(1)造成摩擦双方彼此对峙的局面,妨碍行政组织的团结。

(2)是行政组织成员的心里更加不平衡,并导致工作情绪低落,妨碍行政组织效率的提高。

(3)导致摩擦的双方片面地最求局部利益,妨害行政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8、创建良好的物质条件:

(1)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合理调配人员。

(2)按需适时购置、统一分配使用、及时维修和更新物质设备。

(3)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行政经费。

(4)大力节约行政开支。

9、创建良好的制度条件:

(1)填补空白,使行政组织制度配套化,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网络。

(2)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反映行政组织运行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制度。

10、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1)平等民主的原则与方法。①坚持平等的原则。平等的实质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上的机会均等,人格平等。只有坚持平等原则,才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②坚持民主的原则。它要求行政组织成员作为行政组织的平等主体,都应该享有管理行政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2)利益共享的原则和方法。

(3)意见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4)激励强化的原则和方法。

11、创建良好的群团关系:

(1)使群团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当两者目标一致时,群团将成为行政组织的动力与助力;反之,就会成为障碍与阻力。为了达成两者目标的一致,最重要的是要使决策民主化,坚持决策中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2)增强群团的内聚力。群团的内聚力,是促使群团的成员在群团内部积极活动,并拒绝离开团体的一种力量。要增强群团的内聚力,行政组织需要设法引导群团做到:①维持群团的适度规模;②尽可能满足群团成员的合理需要;③加强群团成员之间的意见沟通,平衡群团成员的价值观,以形成正确的共识;④促使群团实现其预期的正确目标。

12、正确处理组织摩擦:

(1)订立平衡目标。订立一个能尽量满足各群团合理需要的平衡目标和方法,使摩擦双方利益的合理部分都能得到满足。

(2)增加沟通机会。消除误解和分歧,解决一些摩擦。

(3)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以把摩擦双方的注意力和竞争的矛头转向共同的竞争目标,将彼此阻碍对方的言行除掉,从而使双方的行动成为并行不悖的竞赛。

(4)强调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引导群团顾全大局,讲求团结,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

第十章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自身管理

1、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指导思想:(1)主观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2)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3)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对立统一。

2、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组织目标原则。任何行政组织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并围绕目标来设计结构,配置成员。

(2)指挥统一原则。一个下级一般只有一个上级。

(3)层级节制与幅度适中原则。

(4)权责相称原则。组织成员所享有的职权与职责保持一致,法定事权与实际

事权应保持一致。

(5)授权原则。行政领导要把某些事情的执行权与补充决策权下放给下级。(6)专业分工的原则。

(7)精简节约原则。

3、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2)人与组织平行原则。(3)参与、沟通、激励原则。(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的原则。

4、系统权变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

(1)系统原则。行政组织是一个由各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处于环境的包围中,受环境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2)整体原则。行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合理,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反之,则小于部分之和。

(3)开放原则。行政组织系统要存在与发展,必须与环境实现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否则便会走向分化、瓦解和灭亡。

(4)封闭回路原则。行政组织系统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与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回路,各环节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5)权变原则。当行政组织系统的外部或内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其组织原则与管理方法必须随之调整,一个有生命力的行政组织系统必定是一个善于适应性调节的系统。

5、行政组织设置原则的作用:

(1)有助于设计与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2)有助于指导与规范行政组织的日常管理。行政组织建立之后,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就是日常管理。

(3)有助于改革与完善行政组织。一方面,行政组织原则可以指导行政组织机构的再设计;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管理中,行政组织原则根据内外部的变化对行政组织进行微小调整。

6、中国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服务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宗旨,一切行政组织的设置都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组织建立和组织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职能原则组织职能是行政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职能原则有如下含义:①要根据组织职能设立相应的机构。②要围绕组织职能安排组织结构,形成用总职能指导分职能,用分职能支持总职能的良性循环,达到以职能为中心的既分工又合作的优良组织结构。③根据职能的发展、变化或消亡我国行政机构的设置也应相应的增加、调查或撤销。

(3)法治原则其含义是:主要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机构的设置与变更要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4)统一原则在目标法制统一的基础上,我国行政组织建立的统一原则的含义是:①领导指挥要统一。一个下级组织或人员只应听命于一个上级组织或领导,一个上级组织或领导也应只指挥命令它的下一个层次的组织人员。②机构设置要统一。这有助于国家政令的统一而迅速地实施。③职责与职权要统一。每一个职位所应享受的行政权力与所应承担的行政及法律责任应保持一致,职权与职责应有法律明确的说明。

(5)系统原则首先保持整体功能。其次要坚持开放,还要坚持平衡,

(6)效能原则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②层次于幅度要适中;③

进行专业化分工;④简化办事程序。

7、如何看待组织中的人,中西方思想家提出的有关认识有:

(1)认为人性本恶。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X”理论)荀子(2)认为人性本善。人具有生理、心里、社会及自我实现的多方面需求,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工作。(“Y”理论)孟子

(3)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亦善亦恶。即作为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人,其人性有善有恶;就是同一个人往往既有好逸恶劳的一面,也有奋发工作的一面。(“Z”理论)战国时代学者世硕

8、行政组织自身管理方法的意义:

①它是行政领导控制与管理行政组织的工具。

②做好行政组织的自身管理是行政组织有效实施对社会事务管理的前提。

9、规制型管理:规制,即规章制度。规制型管理,是一种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行政组织成员的行为,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10、规制型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组织标准化。为了完成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规制型管理在组织中推行标转化方法,以此提高工作绩效。它包括三各方面:①分工专业化。②工作指标化。

③人员统一化。

(2)工作秩序化。秩序是一切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规制型管理方法强调在行政组织内部的各要素、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相关组织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工作流。

(3)管理规范化。规制型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坚决抵制人情关系的干扰。它包括:①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②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具有平等感和公平感;③明确规定每一职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

④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为依据公正地进行奖惩。

11、规制型管理的缺陷:

①缺少灵活性;

②标准化的管理忽视人的差异性;

③成员容易墨守成规,不负责任;

④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12、情感管理的基本方法:

(1)激励。就是对人进行某种刺激,以诱发其高亢情绪的过程。通过这种刺激,行政组织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需求是激励中的主要因素。

(2)沟通。情感型管理方法认为人与人之间由于出身、教育、地位、个性等因素的差异,对组织目标等问题的认识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与隔阂。为了消除这种差距与隔阂,就需要经常地进行纵向与横向、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从而产生强大的内聚力].

(3)参与。参与管理的方法充分肯定人性的积极方面,认为只要让组织成员参与行政组织的管理,他们是乐于工作并寻求全面发展的。

(4)协调。协调是指消除行政组织内、外部的矛盾,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功能损耗,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组织的整体功能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13、市场化管理的具体内容是:

(1)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市场化。即在行政组织内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划分责任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自治性单位。其特点是:①权责明确,避免了

国际商法考试复习知识点

国际商法复习提纲 以下内容为国际商法教学大纲中需理解掌握的内容。第一章绪论 国际商法 国际商事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简称国际商法,它是指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渊源 国际(商务)条约 国际惯例国内法 (国际商事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都是调整跨国之间商事活动(包括商事组织本身)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不同点: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更加广泛) 大陆法系概念、特点 大陆法系(continental family),又称民法法系(civil lawfamily) 一般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法国法系 大陆法系1 -德国法系大陆法系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主的,还包括了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还有日本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法律。 大陆法系的特点 强调成文法的作用 区分公法和私法 进行大规模的法典编纂工作 英美法系概念、特点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common law),是指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指以普通法为基础的、与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法律制度英美法系的特征 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官对法律的发展所起 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归纳为主要推理方法不严格划 分公法和私法 两大法系比较第二章代理法无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大陆法的规定: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英美法的规定:违反有代理权的默示担保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为人既没有本人的实际授权,也没有足以使第三人善意误信其有代理权的外观,但行为人与第三人所为 行为之利益牵连与本人的法律关系。 表见代理: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第三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后果直接由本人承担的无权代理。 因表示行为而产生授权表象的表见代理 因越权行为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因行为延续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代理权消灭的原因 根据本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协议终止代理权 授权代理的事务完成 本人撤销代理权或者代理人放弃代理权 根据代理协议适用的法律规定而终止 两大法系关于本人及代理人同第三人的关系的规定 大陆法系所采取的标准 在确定第三人究竟是同代理人还是同本人订立了合同的问 题时,大陆法所采取的标准是看代理人是以代表的身份同 第三人订立合同,还是以他自己个人的身份同第三人订立 合同。 英美法系所采用的标准 代理人在同第三人订约时具体指出本人的姓名 代理人表示岀自己的代理身份,但不指岀本人的姓名代理 人事实上有代理权,但他在订约时不披露代理关系的存在 第三章票据法 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概念及其区别 汇票是岀票人签发的,委托他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 件付款的一种票据 汇票属于票据的一种;汇票是委托他人付款的票据;汇票 要求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一 定的金额;汇票关系中有岀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个基 本当事人 本票是岀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 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是岀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 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一定金额的票据 支票的两个基本特点:付款人有资格限制;见票即付本票 与汇票的主要区别 本票由岀票人承担付款责任,汇票由岀票人委托第三人支 付票款 汇票经过承兑之后,才能确定付款人到期付款的责任, 主 债务人是承兑人;本票无须承兑,岀票人始终处于主债务 人的地位,对持票人负有绝对清偿义务支票与汇票的区别 支票的付款人限于银行,汇票的付款人不以银行为限支票 是见票即付,汇票不限于见票即付 支票无须承兑,承兑是汇票特有制度 支票的付款人可以引用资金关系对抗出票人,汇票的付款 人原则上不能以资金关系的理由对抗持票人 票据的法律特征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 票据是设权证券,票据权利产生于票据做成之时 票据是要式证券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重点

【行政组织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中中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体系);③人际关系 三、行政组织的性质: 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仅有) 四、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五、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六、行政组织的功能: 1、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内容: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③文化功能;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3、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 七、本书的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一般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目标、②结构、③体制)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外部环境;②内部条件) 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于管理;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 八、本学科性质:阶级性、社会性 九、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 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系统分析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1、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2、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一、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初步的原始分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民必须服从行政组织一切合法的规定和命令,不得与行政组织相抗衡,否则将受到强制性制裁,这主要体现了行政组织的(B)1-6 A.阶级性?B.权威性C.法治性D.主动性 2.促进收入的公正分配、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属于行政组织的?(D)1-12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拥有最高军事权和行政权的是?(D)2-26 A.营造官B.检察宫C.保民官D.执政官 4.中国古代最早开始设置“行省”的是?(B)2-41 A.唐朝?B.元朝C.汉朝D.明朝 5.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C)2-43 A.国民参政会B.立法院C.行政院D.国民党中政会 6.梅奥认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更应该依靠?(C)3-65 A.增加工作时间B.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C.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 D.扩大组织规模 7.雷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模式是(D)3-73 A.棱柱型模式B.过渡型模式C.融合型模式D.衍射型模式 8.孟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B)4-89 A.礼?B.仁政?C.无为而治D.法治 9.墨子主张的组织原则是?(A)4-92

最新国际商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国际商法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法律最重要的渊源是() A.制定法 B.立法解释 C.判例 D.司法解释 2、下列国家中,属于普通法体系的有( )。 A.新西兰B.比利时C.荷兰 D.瑞士 3、英国的普通法来源于( )。 A.成文法B.判例法C.衡平法 D.普通法 4、大陆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法典化B.受罗马法影响小C.先例约束力原则 D.民商合一 5、判例在法律上和理论上不被认为是法律的渊源的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德国D、香港 6、大陆法各国都把全部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这种分类法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法国法学家B.罗马法学家C.德国法学家D、美国法学家 7、英国法的主要渊源是() A、学理 B、判例法 C、成文法 D、习惯 8、英国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法典化 B、条理化 C、逻辑性 D、二元性 9、普通法来源于( ) A、成文法 B、习惯法 C、衡平法 D、判例法 10、中国法律最重要的渊源是( ) A、判例法 B、成文法 C、宪法 D、习惯法 11、大陆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A、成文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国际法 12、大陆法的结构特点之一是把全部法律分为( ) A、普通法与平衡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公法与私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商法主要包括( )。 A.公司法B.票据法C.海商法D.保险法E.产品责任法 2、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 A.法国B.加拿大C.美国 D.英国 E.意大利 3、大陆法中的公法包括( )。 A.民法B.宪法C.行政法D.刑法E.诉讼法 4、大陆法的渊源主要有( )。 A.法律B.法理C.习惯D.判例E.法典 5、普通法与衡平法的主要区别有() A.救济方法不同B.诉讼程序不同C、法院的组织系统不同D.法律术语不同E.管辖权不同 6、在国际上从事国际商事交易的主体基本上是( ) A、国家 B、企业 C、公司 D、国际机构 E、国际组织

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行政组织理论概论 一、组织的地位和产生 二、组织的含义: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 殊的人群体系。 三、关于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概述 定义 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依法建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构成 物质要素:人员(是主体、核心)、经费、物质条件; 意识要素:目标(是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是组织存在的灵魂和前进方向)、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性质 特征 一般 1.静态的组织结构;2.动态的组织过程;3.生态的组织环境;4.心态的组织意识。 特殊 1.权威性;2.阶级性;3.社会性;4.法制性;5.系统性;6.主动性。 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P9 五大组织系统:国家组织、事业组织、企业组织、群团组织、政党组织 从以下方面论述:1.管理对象;2.服务内容;3.活动依据;4.活动目的。

四、何谓权责结构 五、行政组织的各功能的关系:1.立法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司法则是运用国家法律审判具体的诉讼案件。2.行政组织功能的行使以立法机关的法律为出发点并受其指导和制约;以司法机关的强制力为后盾,并受其监督;反过来,行政组织功能的发挥制约和影响着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功能的实施程度。 六、行政组织和立法组织、司法组织的关系。 七、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八、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广泛性与有限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九、行政组织功能有限性的表现:1.功能发挥的领域和程度以社会需要为限。2.私人领域不违法则不应干预。3.功能发挥以法律为依据。4.行政组织自身能力有限,应量力而行。 十、关于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学概述 定义 行政组织理论是研究行政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性质 作为一门学科,行政组织学既有特殊的阶级性,又有各个不同国家共有的社会性。 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2.系统分析;3.理论联系实际;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5.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学习意义 1、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 展; 2、为当前的行政组织改革提高理论上的指导; 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4、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圣才出品】

第10章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10.1复习笔记 一、组织的本质 1.组织的定义 巴纳德不是仅仅从物质或人的方面看待组织,而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他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2.组织的基本特点 (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糅合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巴纳德认为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0-1所示?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5)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二、组织三要素 1.协作的意愿 (1)含义:协作的意愿是所有的各种组织不可缺少的第一项基本要素,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对于个人来说,协作意愿就是参加这一系统的“个人愿意和个人不愿意”的综合结果;对于组织来说,是它“提供的客观诱因和所加的负担”的综合结果。 (2)组织必须在物质方面和社会方面提供适当的诱因来弥补个人的这种参加该系统而不参加其他系统的牺牲,即: ①提供客观的刺激; ②通过说服来改变个人的主观态度。 2.共同的目标 (1)含义: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

标的程度。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两种,前者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了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后者则是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2)巴纳德特别指出: ①要让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组织目标; ②要设法消除对目标的不一致; ③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动机的必然差异。 (3)管理人员的职能 管理人员的职能之一是向组织成员灌输共同目标的确存在的信念,进行鼓舞士气的教育工作,并力争使组织成员感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他们可以获得个人的满足。 3.信息交流 (1)含义:信息交流指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法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2)信息交流的几条原则 ①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组织成员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使信息交流的渠道成为惯例,即尽可能使之固定化。 ②要求每一个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明确、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即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有一个上级并向其汇报工作,每一个人必须同组织有明确的正式关系。 ③建立的正式信息交流的线路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和短捷、减少层次,以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并减少由于多渠道传递而造成的失误。

国际商法 期末复习

国际商法复习要点 说明:前面带有“!”考的可能性很大,带有“无,不用背”的可以略过。 第一章导论 1.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 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商事可分为三类: (1)货物贸易;(2)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许可贸易;(3)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商法的主体:(1)参加国际商事活动的国际组织;(2)不同国家的公司、企业和个人 国际商法的客体: (1)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 (2)营业地跨越国界的公司、企业、个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商事关系; (3)各国在管理对外商事活动过程中同公司、企业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商事关系。 国际商法的内容: (1)有关调整国际货物买卖方面的法规; (2)有关管理国际商事活动方面的法规; (3)有关处理国际商事争议方面的法规。 2.国际商法的主要法律渊源 主要有三个:即国际商事条约、国际商事惯例和各国有关商事的国内立法。 所谓国际条约,是指国家间所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则的国际书面协定。 所谓国际商事惯例,是指在国际商事的交往中,由于长期地反复的国际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并受到较普遍遵守的一些商事原则和规则。 !4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区别:非常重要,肯定考这个题 (1)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金钱赔偿、返还财产;衡平法:金钱赔偿、返还财产、依约履行) (2)根据普通法,即使对于有发生不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之虞的情况,法院原则上也不能发出禁令预先采取防止措施;但根据衡平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则不设陪审团,法院可以发出禁令,预先防止不法行为或违约行

为的发生。 (3)根据普通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须设陪审团,采取口头询问和口头答辩的方式;而根据衡平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则不设陪审团,但需采取书面诉讼程序。 (4)原则上讲,普通法包括刑法、合同法和民事责任法等;而衡平法包括不动产、公司法、信托法、破产法和继承法等。普通法归法院王座法庭管辖,衡平法归法院的枢密大臣法庭管辖。 (5)法律术语不同 第二章第二章合同法(重点) 1.要约的概念及有效要件 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内容十分确定,且要约人表明愿意承受要约约束的意思表示。 一项有效的要约须具备下述条件: (6)要约人必须清楚表明愿意按照要约的内容订立合同的意思。 (7)要约必须是由要约人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 (8)要约的内容需十分确定。 (9)要约只有传达到受要约人处方为有效。 3.要约的约束力(撤回与撤销) 要约的约束力,是指要约一旦生效后,对双方当事人的强制力。 (1)要约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一般来讲,要约对受要约人是没有约束力的。(德国和日本) (2)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 ①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而在要约尚未生效前,要约人将要约取消,阻止其生效。 各国法律的规定与《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基本一致,即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但撤回要约的通知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②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将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丧失。 对撤销要约的有关规定,两大法系存在较大的差别。 英美法系: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没有约束力。 大陆法系:原则上认为要约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 《销售合同公约》:原则上可撤销,但是,有两种情况要约人则不得撤销要约。即: 如果要约中明确地写明了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受要约人对要约有理由信赖其不可撤销,并已按要约作出了某些行为时。(案例题) 4.要约消灭的原因 要约的失效主要有下列情形: (1)要约因过期而失效。如果要约中规定了有效期,则该期限终了时,要约自行失效;如果要约中未规定有效期,则在合理期限内未被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也归于失效。 (2)要约因被要约人的有效撤回或依法撤销而失效。 (3)要约因被受要约人拒绝或更改实质性条件而失效。 (4)要约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归于终止。 5.承诺的概念及有效要件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声明或以其他行为对一项要约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31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公民必须服从行政组织一切合法的规定和命令,不得与行政组织相抗衡,否则将受到强 制性制裁,这主要体现了行政组织的 A.阶级性 B. 权威性 C.法

治性 D. 主动性 2.促进收入的公正分配、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属于行政组织的 A. 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拥有最高军事权和行政权的是 A. 营造官 B.检察宫 C.保民官 D.执政官 4.中国古代最早开始设置“行省”的是 A.唐朝 B.元朝 C.汉朝 D.明朝 5.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国民参政会 B. 立法院 C.行政院 D. 国民党中政会 6.梅奥认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更应该依靠A.增加工作时间 B.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C.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 D.扩大组织规模 7.雷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模式是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1.1复习笔记 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首先要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 (2)再次就是要研究政府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任务,这些构成了行政学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 (3)威尔逊特别强调,作为一门科学,行政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而应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使行政学的理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形成“行政管理比较高深的理论”。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 威尔逊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 (1)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

国际商法~复习重点

国际商法 有限合伙P58 定义:指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企业,前者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后者则只负有限责任,即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 ①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不执行合伙业务; ②不列入商号名称(匿名合伙人); ③其死亡、破产不影响企业的存续,也无权解散合伙企业; ④有权审查企业的账目; ⑤其股份经过普通合伙人同意后,可以转让给别人。 子公司P75 定义:一个独立的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体表现在其具有独立的名称和公司章程,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务,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独立行使诉权。 授权资本制(VS法定资本制)P92 授权资本制:公司设立时,须在章程中确定资本总额,但全部资本可以分期发行,发起人或股东只需认足章程中所规定的最低限额资本,公司即可成立的资本形成制度。未发行的资本,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营业需要随时发行或募集。授权资本并不代表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而只是公司有权通过发行股份而募集资本的最高限额,是一种“名义资本”。(英美法:英国、美国、荷兰等) 法定资本制:公司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对公司的资本总额做出明确规定,并须一次发行,由股东全部认足或募足,否则公司不得成立的资本形成制度。公司如增加资本必须修改章程。(大陆法:德国、法国、日本、中国等) 商业判断原则P124 定义:董事会根据合理信息和合乎理性的判断做出的商业决策,即使造成公司的重大损失,也不应让董事承担责任。英美法原则,特别强调董事会的决议是在“诚实”(in good faith)情况下做出的。 不可抗力P297 定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注:只是造成困难,增加履约成本的则不构成不可抗力) 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区别 大陆法系: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而形成的法律体系。(法典法系、民法法系)代表国家:法国、德国、日本、中国、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

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复习资料

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复习资料 湖南省自考网:https://www.sodocs.net/doc/e97957726.html,/整理 (1)中华民国的行政组织在其初创期,接受了西方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执掌,设参众两院,建立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行政组织的设置也开始初具现代特征。(2)孙中山提出的政权和治权相区别,在国民大会下实行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并立的思想,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孙中山逝世以后,这一体制并未得到真正实现,因为实际上国民大会所拥有的权力很小,而总统的权力很大。(3)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法律规定政府主要长官都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4)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国民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军权制主张,而是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割据并存。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新中国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3)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的。(4)新中国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分工过细,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由于过分强调对口管理,造成了上下级或中央与地方之间权责不清,从而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虽然过去已经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但往往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高度集权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方式是导致这两个怪圈的根本原因。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在进行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就认识到,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组织改革前提和基础。 23、马基雅维利的行政组织思想。 主要体现在他的《君主论》与《讲话集》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论述过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人。这些原则主要有四项:群众支持原则;组织内聚力原则;领导者必须具有超出常人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应变能力)的原则;存在下去的原则。 24、简述外国早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有哪些? 答:外国早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有:(1)组织分工思想: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组织分工的思想;(2)层级节制的思想:柏拉图依据其分工的思想进一步论证了等级划分的原则,《圣经》中也提出了层级节制思想。(3)授权思想与例外原则:古巴比伦人可能是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人,《圣经》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4)组织内聚力的思想: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君主论》。(5)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思想:代表人物是洛克和孟德斯鸠。 25、独立的、系统的行政组织理论(传统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2)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为行政组织学的独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②西方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基础,致使

管理学原理笔记 2018 年7月

1 基础理论(一) 本篇知识结构 考试重点 ●领会:(参照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管理有效性的衡量,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霍桑试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培育管理者道德的途径。 ●应用:(参照题型:案例分析题) ?联系实际说明管理的必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般环境分析(PEST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1 基础理论(二) 考试重点分析 一、简答管理的产生p35 1.管理产生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所拥有的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和有限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协调。通过管理使用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更高的目标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 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有群体活动,就必须协调群体的活动,以便实现群体的共同目标,进而实现每个人的目标。此时,协调人类群体活动的管理就产生了。 【单选题】()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A.改革 B.重组 C.激励 D.管理 【答案】D 【答案】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总体协调手段的宏观机制。 【知识点】“管理”的概念 二、简述管理的必要性。P36-37 有人类群体活动或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群体活动和群体组织如影相随。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考虑,管理都有其作用。所以,管理成为社会基本、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主要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三、简述管理有效性的衡量 P41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1.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比如,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率以及单位生产

国际商法(双语)复习资料

1、Functions of law: ①Keep the peace ②Enforcing standards of conduct and maintain order ③Facilitating planning ④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2、Definition of contract( in China ): A contract shall be an agreement whereby the parties establish, change or terminate their civil relationship. 3、Offer: Definition: offer is a proposal by a person to another indicating an intention to enter into a contract under specific terms. Requirements for an offer:①Intention:订立合同的意愿the offer’s words must give the offeree assurance that a binding agreement is intended. ②Definiteness: 明确具体indicates or describes the goods or services, expressly or implicitly specifies the quantity and the price for the goods. ③Communication: 传到到受要约人an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when it reaches the offeree. 4、Superior force: 不可抗力 Is a clause in contracts which essentially frees both parties from liability or obligation when an extraordinary event or circumstance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 parties prevents one or both parties from fulfilling their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Elements: externality, unpredictability, irresistibility. 5、Damages: Compensatory damages provide a plaintiff with the monetary amount necessary to replace what was lost and nothing more. To place the claimant in the position in which he would have been had the contract not been breached. Direct losses, consequential losses, pain and suffering, liquidated damages(约定损害赔偿). 6、Fundamental breach: 根本违约 A breach of contract committed by one of the parties is fundamental if it results in such detriment to the other party as substantially to deprive him of what he is entitled to expect under the contract. 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 7、Remedies for the buyers Buyer’s right to compel performance:要求实际履行the buyer may require performance by the seller of his obligations. If the goods do not conform with the contract, the buyer may require delivery of substitute goods only if the lack of conformity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 If the goods do not conform with the contract, the buyer may require the seller to remedy the lack of conformity by repair.

行政组织学复习题

行政组织学复习题 行政组织学复习题 1961年,(里格斯)出版了《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系统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公平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组织成员会个人计算个人和他人的投入和收益。 (沙因)对组织文化及其重要性的阐述是从组织中领导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来进行的。 (路易斯)认为组织文化与个人的内心变化是相关的,并把这一方面称为组织文化的心理内容或心理学渊源。 (适才适用原则)是指必须善于任用各种各样的人才,尽可能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行政组织)学习是行政组织发展的首要需求和关键途径。 (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不仅要区分开,而且也可以实现和谐。 20世纪初期的美国行政改革,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人事机关是“(吏治委员会)”。 1982年,撒切尔首相发动财务管理改革(FMI),旨在将(责、

权、利)结合起来,对英国近年行政改革起到奠基作用。 ( 公共行政组织 ) 发展是行政发展的核心部分。 1968年,英国(富尔顿)改革侧重管理方法,强调专家治国。 A 按照行政组织环境与行政组织的关系密切程度来划分,可把行政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社会环境、具体工作环境 ) 按照行政组织法律规范,物质性的激励主要是(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榜样激励)阿吉里斯把学习的方式分为(单环学习、双环学习)。 B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法约尔 ) 巴纳德将组织激励的诱因分为两大种类,一种是物质的刺激,一种是改变组织成员的动机,也就说服的方法。巴纳德指出说服的方法有哪些形式(A压力说服、宣传说服、灌输动机)巴纳德指出组织是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 (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交流) C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谁发明的? (泰勒) 从过程看,政策执行的动员模式特点包括( ABCDE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发展)是公共行政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 从狭义上说,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主体文化,它是由(观念要素、实践要素、角色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D 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和要求、树立典型、培训教育等具体做法属于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强化认同)途径。 第二财政的主要支出项目可包括( ABCDE ) F 法约尔认为,管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1)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关注微信公众号“自考路上”免费获取更多真题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行政组织的功能中,最集中地体现了国家阶级性质的是( A )1-11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行政组织所管辖的对象都必须服从行政组织的指挥、领导和管理,这体现了行政组织的( C )1-6 A.社会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法治性 3.古埃及行政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D )2-24 A.分工明确 B.权责明确 C.层次清晰 D.高度混同 4.我国奴隶制时期行政组织实行的组织原则主要是( A )2-39 A.亲贵合一 B.政教合一 C.原始民主 D.贵族合议 5.主张“无学识者不能治国”的是( A )3-54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维利 D.法约尔 6.孙中山认为,三权分立理论之所以在实际中会暴露出种种弊端,关键是没有独立出( A )4-95 A.考试权和监察权 B.普选权和知情权 C.立法权和普选权 D.普选权和监督权 7.主张“尚同”的组织原则,认为政令必须统一的古代思想家是( D )4-92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8.国家工商总局为了防止劣质产品危害消费者利益而制定强制性的行政规章并设定执法检查目标,这属于行政组织 的( A )5-122 A.消极目标 B.积极目标 C.文化目标 D.经济目标 9.在行政组织中,人、目标和权责这三者的最初结合,就是( B )6-146 A.职责 B.职位 C.职能 D.职权 10.从行政组织体质类型看,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D )7-175

国际商法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 1.指出国际商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异同点。 ? 2.论述国际商事惯例的法律效力。 ? 3.大陆法系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 ? 4.大陆法系是如何解释公法和私法之间关系的? ? 5.指出英美法系的分布范围。 ? 6.英美国家的法律渊源与法院组织有哪些异同点? ?7.你认为我国的法律制度受哪个法系影响更大些?为什么? 第二章合同法 ? 1.如何理解合同法在国际商法中的重要作用? ? 2.在世界范围内,从19世纪到20世纪,合同法经历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 3.如何理解合同的概念? ? 1.要约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是什么? ? 2.涉及要约的撤销,两大法系的制度有何差异?《国际商事通则》是如何调和其分歧 的? ? 3.在法律上确定要约的有效期间有什么意义?在涉及这一问题时,各国法上的一般制 度是什么? ?4.承诺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是什么? ?5.涉及承诺生效的时间,英美法与德国法的分歧何在?国际上的一般倾向是什么? 中 国法是否遵循了这种倾向? ? 1.关于未成年人缔约的后果,英美法上的制度与德国法上的制度有何不同? ? 2.依英美法和法国法,合同被撤销的后果是什么? ? 3.涉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国法主要受到哪国法律的影响? ? 4.关于精神有缺陷的人的能力和他们签约的后果,各国法律作了什么规定? ? 5.公司超越其章程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范围进行经营,会导致什么后果 ? 6.依英国和美国的法律,哪些合同必须以书面的方式订立?合同未依法以书面方式订 立的后果是什么? ?7.法国法和德国法关于合同的形式要件的规定各具什么特色? ?8.涉及有关国际商事交易的合同的形式,国际上的一般倾向是什么? ?9.英美法处理合同违法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法院对于这种原则是如何进行变通的? ?10.对于违法合同,法国法在处理其后果时奉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法院在实践中发展 了哪些例外? ?11.依据英美法,错误和误解有什么区别?其法律后果如何? ?12.依据大陆法,错误和误解有什么区别?其法律后果如何? ?13.关于错误和误解,《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5条分别采纳了英、美、法、德等 国的什么制度? ?14.简述德国法有关欺诈的法律规定。 ?15.什么叫经济胁迫?其法律后果如何? ?16.从过错、行为、因果关系和救济各方面比较英、美、法、德各国关于欺诈的制 度的共同点和差异,思考其中哪些制度是较好的制度。 ?17.从动机、行为、因果关系和救济各方面对英、美、法、德和《国际商事合同通 则》关于胁迫的制度进行比较,试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归纳出一套你认为理想的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