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 范成大田园诗中的佛道生命观和儒家生命观-精品

最新 范成大田园诗中的佛道生命观和儒家生命观-精品

儒道两家都认为天地、自然、人类主观精神齐同等一,至此形成了我国古代生命观最高境界是通天人之际,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范成大田园诗中的佛道生命观和儒家生命观探究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前言

“生命”是什么?这个亘古不变的命题,不仅是个学术难题,更是一个命题。《说文解字》“生”,进也,像草木出土上。

“命”,使也。据《说文》之意“生”“命”皆做动词用。“生”有生长发展变化之意,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它能够发展变化。死后生命停滞不前不再发生变化,生与死对立,体现了一种深刻而质朴的哲学思想。《周易》通过阴阳两爻的组合变化来揭示天地万物生命的规律。先秦时期,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则知天矣。”

儒道两家都认为天地、自然、人类主观精神齐同等一,至此形成了我国古代生命观最高境界是通天人之际。只是生命观包含生命本体观和生命价值观,儒家偏重人的生命价值观,而道家则偏重生命本体观,二者相辅相成,奠定了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观。

宋室南渡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之后,出现了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同时田园诗也由南宋初表现战争苦难的爱国主题转向农村风土人情的主题,这一时期也进入了宋代田园诗的繁盛时期。诗坛涌现了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诗人,他们的田园诗在宋代乃至我国古代田园诗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范成大的田园诗更具代表性。

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号石湖居士。他一生著述甚多,但真正奠定其地位的是田园诗。南宋末年他的诗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元末明初,他的《田园四时杂兴》已经公认为经典作品”[2](P311),甚至到清初影响也很大,有“家剑南(指陆游)而户石湖”的说法。

《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最传诵、最有影响力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2](P311)共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都由十二首七言绝句构成,是中国诗歌史上规模最宏伟、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田园组诗。

一、清新自然——体现佛道两家生命观的特质

范成大早年便习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淡泊清静之学,遵循老庄自然生命哲学观,回归自然,讲求达生、达命。所以他学习静商余山、耕钓溪的生活方式,隐居荐严寺十年不出。同时也写过一些风格淡泊、语意清雅的田园小诗,如《寒食郊行书事》之二,《初夏》等等,表现出早期田园诗闲淡旁观的审美态度,也表现出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功力。在隐居期间范成大曾借读荐严寺与僧侣讨论佛

学,养成了喜佛老的思想。在后来归居生活时期也写过“合成四大散成空,草木经春便有冬。生灭去来相对代,为君题作有常钟。”(《戏题无常钟二绝》其二)[1](P26038)这样的诗。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生命,均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而非实有。范成大认为人的死亡,就如同草木凋谢一样,是一种必然,是一种“常”,即死亡是人人必经的。这种看淡世事和生命的态度和道家达生、达命的追求相辅相成。

受这两种思想影响会更多得表现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因此范成大后来虽入仕做官,但他的隐退之意丝毫没有减弱。在任徽州司户时曾写过“明日又驱官里去,从教白鹭侣红鸾”(《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1](P25789)和“我乃畸於人,胡为乎来哉?”(《长安闸》)[1](P25751)这样的诗句。以“白鹭”和“畸於人”自喻(“畸於人”语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即乖异人伦,不耦于俗,阙于礼教,被当时社会视为怪物的人。)表现诗人不习惯与达官贵人为伍和追求自由的心性。

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让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这种哲学式的生命观。以隐逸的方式来有效规避现实中伤生害命的做法体现了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也符合是道家养生所追求的自然哲学生命观。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来摆脱俗世烦恼,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达到清静境地。“清”和“静”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生命境界。在道家看来此乃是摒除了杂念,将天地精神融合为一的存在。佛学则直接将其作为修炼的最高境界,人生最后的归宿。

他归隐石湖后的诗有很多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描写,风格清新自然,恬淡闲静。如“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1](P26002)描写“土膏欲动”春回大地,再加上“雨频催”,春风春雨之中“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意盎然,画面生动形象,读来让人觉得身心舒畅。

这正是因为他从主观上能够以一种达观、知命的理性精神来满足自己心灵的追求。不在陷入对功名利禄和生命激情的狂热之中,让自己进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和谐的生命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完成的田园诗自然是传世经典之作。

二、爱民情怀——儒家传统生命观的精髓

如果因此仅仅看到范成大对生命本体的关注那是不全面的。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的文人士大夫形象,他更受到了儒家生命观的影响。儒家传统生命价值观,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重视社会伦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判断,努力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伦理架构之中,承担社会责任,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叔孙豹更是把“立德、立言、立功”作为人们生命价值的评判标准。知识分子这种心怀天下的“淑世精神”在文人的宋代表现的尤为突出。“富有淑世精神的文人士大夫不肯轻言隐逸,即便退居亦非独善其身,而是表现出兼济天下的政治热情。”[3](P38)范成大更是如此,晚年他虽隐居石湖,但仍旧不忘追求自我价值。田园诗依旧秉承着儒家诗学批判现实、言志载道的

精神,传承白居易、王建、张籍新乐府现实主义的风格,在田园诗里埋下了深刻的爱民思想。如“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1](p26004)农民因“无力买田”,而被迫“废犁锄”,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不过盘剥之苦。表现种菱农民深受剥削的痛苦。钱钟书先生也曾说过“他不论是做官或退隐时的诗,都一贯表现出对老百姓痛苦的体会,对官吏横暴的愤慨。”

中国古代文人受儒家生命观的影响很深,但田园诗在范成大以前,无论是以追求淡泊闲适表现士大夫情趣为主的创作,还是以强调社会批判主旨的悯农诗、田家词,都是以知识分子的立场来看待农民、农村,如陶渊明虽然也有“聊为陇亩民”负耒躬耕,但诗中的品位却纯是士阶层的。王维、孟浩然虽也写了“鸡犬、桑梓、豆麦”之类,但文人以及官坤气还是很浓。只有范成大能够真正的站在人民的角度去体味他们的付出表现他们的疾苦,在这方面向前跨进了很大一步。

范成大曾出使金国,途中所见所闻都是金人铁蹄之下的残破景象,他的诗作《栾城》写到“颓垣破屋古城边,客传萧寒爨不烟。明府牙绯危受杖,栾城风物一凄然!”[1](P25853)长期的战乱使得栾城困顿不堪,县令都因无法准备精美的饭菜招待客人而差点受杖刑,何况平民乎?国破家亡千万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个体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之下无法保全自我的羸弱无力,到处充满着死亡的危险。这种状态之下更能激起人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因此在他的田园诗中深藏爱民思想。这是从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和生存体验出发,体现的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真正把歌咏人民的生活和反映人民生活疾苦当做自己最主要职责的原因之一。

范成大长期隐居石湖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亲切的感受,因此在展示农村生活和农民情感时,能够较好地泯除为官者的居高临下和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以一个平等人的平常心去审视农村和农民,这中心态下的诗表达的情感也才真挚和亲切。程千帆先生曾对此评价说:“这样,他便与后来诗人之写农民,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或嗟叹农民的艰辛生活,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3](P348)“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覆饱儿郎。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1](P26005)前一句诗人用农民的叹息口吻,写官府剥削的刻毒和农民生活的惨苦。后一句写朝延下诏免除租赋,而但衙役却来勒索,充分反映了农民所受之苦。

范成大不仅把田园牧歌和悯农惜农这两种题材合起来,而且把自己的审美视角也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不但表现农民的生活习惯、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也揭露农民受到统治阶级残酷压迫的可怜生活。这样,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还蕴含更深刻的文化意味。如果说陶渊明等人是用田园来展示文人的趣味和情怀的话,那么范成大则是用田园来表现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这是其他田园诗所无法企及的。

范成大能够把自己所接受到的文化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广阔的农村田园诗史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刘蔚.宋代士风与田园诗的淑世精神[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6).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结构 专题线索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过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儒家思想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这一思想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线索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科技成就辉煌,农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突出,四大发明更是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的成功转型。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线索三 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融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源远流长,学校、书籍、图书馆等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间、中外之间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圈形成和扩大。 考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 时期 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学,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西汉时期(改造和正统)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 流意识形态 魏晋隋唐时期(挑战与危机) 佛、道、儒三教并存,玄学盛行,儒学危机,儒家学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 高考歌鉴赏考情分析: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1.取材多样化。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2.题材丰富多彩。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3.考查方式多样。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 4.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5.考查综合程度高。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高考诗歌鉴赏学情分析: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 (1)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3)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 (4)从诗歌艺术手法看,艺术手法最难把握,容易乱扣术语。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明确方法对解题的重要性; 2 总结并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 3 学会通过各种方法给所给诗歌进行鉴赏。 学习重难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其观点与态度不容易把握,只能从诗作本身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过程和方法:1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2 反复练习强化方法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练习 基础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一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一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所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

中国文人的出世与入世

中国文人的出世与入世 中国文人的出世和入世观念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哲学思潮所决定的。这些观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中国文人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观念: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入世观,以玄学为主的出世观,以XXX或XXX为主的宗 教出世观,以及混杂着儒家、XXX、XXX和西方学说的复杂 观念。这些观念的出现和变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中国文人的出世和入世观念受到时代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儒学制度化的两汉时期,儒士以“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然而,XXX的哀叹表明儒 家的本质仍然是“内圣外王”,以“仁义”和“忠恕”为核心,但其 目的仍然是出世而平天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之长; XXX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提倡存天理、灭人欲;XXX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通过反省内心、致良知把握“理”,提倡知行合一。

中国文人的出世和入世观念的变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变革。这些观念的出现和变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不同流派的儒士有着不同的入世方式,而这种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和最终结局。其中一种入世方式是以求闻达天下、造福于万民为目的,但仕途迭宕、身世沉浮,不得不出世。这类儒士以XXX和XXX为代表。 XXX是一个以傲视权贵、奔放不羁而闻名的XXX,但他 的一生都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流连于红尘之中。尽管曾被赐予殊荣,但他从未明白自己对于帝王只是可有可无的玩物。即使他有入山当道士之意,但在安史之乱时仍汲汲求营,至身陷囹圄,长流夜郎,侥幸遇赦后仍不敢弃干谒求进,至死不悟。 除了“干谒”以外,还有一种不通过科举而直接入仕的途径,那就是“养望”。这些人都是隐于山林之中,待价而沽的读书人。他们以退为进,以隐居山野表现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性,并通过诗文作品、行为言论传播自己的形象,从而达到闻名天下、君王青睐的目的。最出色的养望者便是XXX、XXX等。

中国文人的出世与入世-最新文档

中国文人的出世与入世 一、引言 遍观中国历史,总有那么一些人存在着,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沉浮中一直书写自己的书卷。他们或躬耕布衣,寒窗十载只求一朝入仕,衣锦还乡;或衣冠博带,意气风发,慷慨陈词于朝堂之上,只求天下河清海晏;或辗转半生,于蛮荒之地远眺北辰之星,唯于山水之中作乐,修身而立命;或深知明智保身之道,庸庸碌碌稳扎稳打于朝堂,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或颠沛流离于乡绅小农之间,知政事者在朝野,胸怀天下而无伯乐知,唯有北门之叹,矫情之作;或横刀立马于沙场之上,指点江山于帅帐之间,但保国家安宁,建功立业;或目不窥园,醉心于文字哲理之中,著书立说,开院立派,求桃李三千;或躬耕山野,隐于山水之间,修身立命,超出红尘;或弃世而伴青灯古佛,于梵音经文中求般若大道;或仰望终南山,以退为进求入仕盛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文人。 思想决定行动,哲学推进历史,在农耕经济主体下的多元经济的社会经济形态与伦理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基础上,中国文人的出世和入世观随历史思潮、哲学思想亦或政治形势而变换。 二、以儒为主的入世观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轴心时代,进入儒学制度化的两汉时期,儒士以“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人生理想。不过,从孔子“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的哀叹中可

以看出,儒的本质仍为“内圣外王”,它以“仁义”“忠恕”为核心,但目的仍为出世而平天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正统的孔孟基础上,儒家出现了各个不同的流派:一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由西汉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二是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程 朱理学;三是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通过反省内心、致良知把握“理”,提倡知行合一的陆王心学…… 不同流派的儒士,有着不同的入世方式。不同的入世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生存方式与最终结局。 (一)北门之叹,命运多舛 苏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任平生”;祝允明“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浮生只说潜局易,隐此求名事更艰”;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们的共同点是愿意入世以求闻达天下,造福于万民,只是仕途迭宕,身世沉浮而不得不出世,正所谓“得意时信孔孟,失意时信老庄”。这类儒士以柳永和李白为代表。 诗仙李白,以傲视权贵、奔放不羁而闻名于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的自我写照。其实,李白的一生都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流连于红尘之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像“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与韩荆州书》)的献媚诗文和“干谒”一辈子的行动。李白曾被放在翰林院“待诏”三年,有贵妃赐酒、力士脱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重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卷子(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工程中 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 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是(B) A. 王国维 B. 胡适 C. 王梦阮 D. 蔡元培 2. 奠定洪的文学大家地位的作品是( A ) A.《长生殿》 B.《四婵娟》 C. 诗歌 D. 散文 3. 王安石的文论主张是( C ) A. 强调艺术功能 B. 强调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 C. 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与社会效果 D. 强调艺术想象 4.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风格是( C ) A. 高古 B. 婉秀 C. 清隽 D. 雄奇 5. 王沂孙词的风格特点是( B ) A. 清新拔俗 B. 骚雅冲淡 C. 清空骚雅 D. 沈博艳丽 6. 以下作家属于明代“前七子〞的是( B ) A. 唐寅 B. 王廷相 C. 李X D. 文徵明 7. 清代《水浒传》续书中写宋江、卢俊义等梁山英雄是天上星宿,下界转生为杨么、王摩等洞庭英雄故事的是( C ) A.《水浒传》 B.《水浒后传》 C.《后水浒传》 D.《荡寇志》

8. 李渔是清初戏剧( C )的代表作家。 A. X派 B. 文人派 C. 形式派 D. 传奇派 9. 苏轼《X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词的风格是( D ) A. 婉约蕴藉 B. 清秀淡逸 C. 古雅峭拔 D. 豪爽旷放 10.《张生煮海》的作者是( C ) A. 高文秀 B. 纪君祥 C. 李好古 D. 尚仲贤 11.以下作家中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绩并代表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是( D ) A. 吴伟业 B. 李玉 C. 李渔 D. 洪 12.王安石的文论主张是( C ) A. 强调艺术功能 B. 强调社会功能与艺术功能的统一 C. 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与社会效果 D. 强调艺术想象 13. 宋初继柳开之后专力做古文的作家是( C ) A. 柳开 B. 田锡 C. 穆修 D. 王禹 14.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15. 以下作品属于韩小窗子弟书作品的是( A ) A.《得钞傲妻》 B.《秦王演义》 C.《呼家将》 D.《三国志》 16. 山谷词的两种风格之一是(B) A. 清丽圆转 B. 婉媚豪放 C. 古雅峭拔 D. 清秀淡逸 17. 以下诗人是X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一的是( B )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杜甫 D. 欧阳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