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德堡半球实验背景资料

马德堡半球实验背景资料

马德堡半球实验背景资料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马格德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真空的存在. 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 原由 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里克.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军人,从小就喜欢听听伽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既能在军旅中过活;又能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年入伍,在军队中担任军械工程师,工作很出色.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 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事儿,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说双方争论得很激烈,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因此,格里克虽在远离意大利的德国,但很抱不平,义愤填膺.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即30多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 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实验目的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器材 马德堡半球模型。 实验原理 当马德堡半球中空气抽出后,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球很难被拉开。 实验作用 1.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拓展 1.大气压强很大,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2.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

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eμgh/RT p=p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2)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 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⑴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先出示一空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会。(教师演示:纸掉下来) 师:(再出示一装满水的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不会。它被水吸住了。(师操作,纸没有掉下来) 师:为什么两次的现象不一样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 师:(出示一吸盘)这是什么玩过吗

生:是吸盘,玩过。 师:怎么玩? 生:可以把它吸在玻璃上。 师:还能吸在哪里?试一试。 (生活动后汇报) 生1:可以吸在书上。 生2:可以吸在手上,不过一会儿就掉下来。 生3:可以吸在文具盒上。(有金属的,有塑料的) 生4:可以吸在墙上。 …… 师: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做什么用 生1:我在厨房里见过,吸盘吸在墙上,用来挂一些锅勺什么的。 生2:我在卫生间里看过,吸在瓷砖上,用来挂一些布,一些卫生间里的用品。 生3:我的房间里有。吸在墙上,用来挂装饰品。 生4:有的司机把吸盘吸在玻璃窗上挂一个中国结。 ……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吸盘,来挂一些物件。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的吸在一些物体上的它的密秘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一会儿,学生举手) 生1:我发现吸盘只是放在玻璃上是吸不住的,必须把吸盘里的空气挤走,它才能吸上去。

神奇的大气压力实验-202101163216

神奇的大气压力实验 萧山大同小学俞泽斌指导老师俞华忠魔力洒水瓶 请看我的表演:这个塑料瓶,下面有一排小孔,我给它灌上水,盖上盖子。拿出水面成了洒水壶,水不停地从小洞中奔涌而出。咦,水怎么不流了?是不是流完了呢?看,水还有很多很多,怎么会不肯出来?啊,水又四泄而出!怎么,水又不出来了。这洒水瓶听我的话,我要它洒就洒,要它停就停。 小伙伴们,你们猜一猜奥秘在哪里呢?瓶盖上有一个小孔,它就是这个魔力洒水瓶的开关,手指按住小孔,水就停,松开小孔,水就流。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是大气压力在帮忙。在我们的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它可有很大的力量,保卫着我们的安全。大气的压力是向四周的,我们人的上下左右都受到了大气压力,刚好相互抵消,所以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力量。同样道理,当洒水瓶的上面一个孔松开时,瓶里的水上下都受到大气压力,相互抵消,水靠自身的重力向下流;当上面的孔盖住时,水只受到了一个向上托的大气压力,这个力大于水的重力,就把水给顶住了,流不出来了。 洒停 吹不大的气球 再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瓶放一个气球,气球的口子包住瓶口外延,可用橡皮筋绑住气球口和瓶口。向瓶子里的气球吹气,可教你们班肺活量最大的同学吹气,不管

他腮帮子鼓得多足,气球就是吹不大。你说这是为什么呢?然后,你可以去充当英雄大力士,只要怎么着气球就吹大呢?对了,在塑料瓶壁钻一个小洞,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吹鼓气球,根据上一个实验,说说其中的秘密吧! 吹鼓了 吹不大 历史故事屋 说到神奇的大气压力,可不能忘记大名鼎鼎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回到1654年,来到德国的马德堡市。看,他们在干什么啊?市长葛利克拿出两个小小的空心半铜球,合上,抽干里面的空气,然后叫人在每个半球上拴上8匹大马。一声令下,赶马的人用鞭子使劲抽打着马,16匹大马向两边吃力地拉,怎么这么难拉开!拉啊拉,拉了好久,轰隆一声巨响,小小的铜球终于拉开了。你说,大气的压力该有多大啊!

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目的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器材 马德堡半球模型。 实验原理 当马德堡半球中空气抽出后,在外部大气压强作用下,球很难被拉开。 实验作用 1.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2.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拓展 1.大气压强很大,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2.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

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p=p0eμgh/RT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2)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3)大气压的日变化

大气压强经典错题

1、(2012?菏泽)如图所示,关于“自来水笔写字,墨水沿笔尖缓缓流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小红认为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可小明认为是因为“墨水重力“的作用.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写出你的做法、依据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1)验证“墨水缓缓流出来与大气压是否有关”. (2)验证“墨水缓缓流出来与墨水的重力是否有关”. 答案:(1 )(用手)堵住笔芯的开口处(或密封),写一会字如果笔迹变淡,直至不再显示笔迹,则与大气压有关,否则,与大气压无关. (2 ).将笔尖向上写一会字如果笔迹变淡, 直至不再显示笔迹, 则与重力有关;否则,与重力无关 3、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 的铜制空心半球全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 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 ,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

(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两个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2是同学们在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____________. 答案:(1)大气产生的压力为:F=pS=105Pa×3.14×(0.2m)2 = 1.26×104N(或12560N)一对马产生的拉力为:F拉==1600N(或1570N) (2)半球半径小(或表面积或体积较小),产生的大气压力小. (3)在高压锅里放少量水加热至沸腾赶走里面的空气,然后盖严锅盖,让其冷却. 4、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0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 图10 (3)如图11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 截面积______________.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_______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6.00 (4)0.9×105 (5)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注射器筒壁与活塞之间有摩擦(每条1分)

马德堡半球实验flv小学科学实验视频课件

马德堡半球实验flv小学科学实验视频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 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 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 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

4个马夫,16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 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 喊,挥鞭催马…… 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 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 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 “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 害!这么惊人!……”

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能在军旅中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很出色.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 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儿,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说双方离意大利的德国,但很抱不平,义愤填膺. 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 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大叫: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 1654 年5 月8 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德国马德堡广场上人山人海,连皇帝、贵族和许多大官也都早早赶到现场。这里正在进行一次“半球”实验。 此次实验,因科学界围绕空气有否压力的问题争论而举行的。原因是科学家葛利克告诉人们:我们平时生活在空气中,每个人身上要受到20 多吨重的大气压。这一论点使人惊讶,连许多科学家也不相信。为了证实这一点,葛利克公开在此进行表演。 时值上午9 点,只见广场的中心停着16 匹彪悍精壮的骏马,表演的指挥者葛利克把马分成两群,每8 匹一边,中间是一只铜做的大圆球,由两个半球合成。只要哨声一响,便让马像拔河一样,从相反的方向使劲拉着那合二为一的铜球。 一切准备就绪。葛利克向皇帝请示后,一声令下,赶马人使劲地抽着鞭子,烈马引颈长嘶。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奇怪的是16 匹烈马如此大力却分不开两只半球合在一起的铜球,两边的马拼命喘着粗气,僵持着,突然“砰”地一声巨响,铜球被分成两半。在场观看的人们,个个瞪大眼睛,感到十分惊奇。 葛利克表演成功了。这项“半球”试验充分向人们证明大气不仅有压力,而且它的力量大得惊人!葛利克表演时所用的那两个半球做得很精致,合起来不会漏气,表演前他先在球中装水,然后把球中的水全部抽出来,再把口密封住,这样铜球内几乎变成了真空。由于大气中存在着惊人的压力,真空铜球受到大气压力后,以至要用几十匹马力才能把它们分开。 也许人们要问:既然大气压力这么大,那我们平时怎么很轻松,丝毫没有任何感觉呢?原来,空气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一件东西的,它的压力也是均匀地从四面八方压向同一物体,我们人的身体几乎是和外界相通的,身体内部也有空气,也有压力,这个由里向外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平衡,互相抵消了,所以我们身体就不再觉得受到压力了。

(完整版)大气压强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瓶内装了适量的水,用一个两端开口 的玻璃管穿过瓶塞子插入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入少量的气 体,管中水面如图。如果该同学记录了在紫金山脚玻璃管中水面的位置,把这个装置移到山顶玻璃管中水面的位置和在山脚的高度相比较 ( ) A、偏高 B、相等 C、偏低 D、无法判断 2、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3、下列事件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嘴 里 B. 打针时,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C.瘪进去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 D.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4、下列几幅图对应的与气体压强有关的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 5、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B.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D.用吸管吸饮料 6、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 7、一部彩色电视机显像管屏幕的面积约为0.25m2,屏幕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数据 A.2.5×106N B.2.5×104N C.2.5×102N D.2.5N

格里克与马德堡半球实验

格里克与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里克.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军人,从小就喜爱听听伽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专门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能在军旅中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年入伍,在军队中担任军械工程师,工作专门杰出.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不管在军旅中,依旧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究. 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儿,又听讲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讲双方争辩得专门猛烈,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因此,格里克虽在远离意大利的德国,但专门抱不平,义愤填膺. 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那个实验,确信那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 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即30多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 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漂亮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喧闹.有的讲如此,有的讲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期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辩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大叫: 〝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 格里克和助手当众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仿佛在〝拔河〞似的. 〝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 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然而,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 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预备着第二次表现. 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喧闹专门.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 实验的上的人群,更是伸长颈项,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先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伙儿高声宣告: 〝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 〝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如此厉害!这么惊人!……〞实验终止后,仍有些人不明白得这两个半球什么缘故拉不开,七嘴八舌地咨询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讲明:〝平常,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稳了.仿佛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大气有压力;大气压专门惊人,然而,为了这次实验,格里克市长竟花费了4千英镑.

马德堡半球实验flv-小学科学实验视频课件

[标签:标题] 篇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 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 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 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 4个马夫,16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 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 喊,挥鞭催马…… 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 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 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 “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 篇二: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能在军旅中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很出色.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 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儿,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说双方离意大利的德国,但很抱不平,义愤填膺. 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 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大叫: “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 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大气压力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⑴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师:(先出示一空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会。(教师演示:纸掉下来) 师:(再出示一装满水的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不会。它被水吸住了。(师操作,纸没有掉下来) 师:为什么两次的现象不一样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 师:(出示一吸盘)这是什么?玩过吗? 生:是吸盘,玩过。 师:怎么玩? 生:可以把它吸在玻璃上。 师:还能吸在哪里?试一试。 (生活动后汇报) 生1:可以吸在书上。 生2:可以吸在手上,不过一会儿就掉下来。 生3:可以吸在文具盒上。(有金属的,有塑料的) 生4:可以吸在墙上。 …… 师: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做什么用? 生1:我在厨房里见过,吸盘吸在墙上,用来挂一些锅勺什么的。 生2:我在卫生间里看过,吸在瓷砖上,用来挂一些布,一些卫生间里的用品。 生3:我的房间里有。吸在墙上,用来挂装饰品。 生4:有的司机把吸盘吸在玻璃窗上挂一个中国结。 ……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吸盘,来挂一些物件。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的吸在一些物体上的?它的密秘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一会儿,学生举手) 生1:我发现吸盘只是放在玻璃上是吸不住的,必须把吸盘里的空气挤走,它才能吸上去。

【宝宝爱科学 少儿智慧启迪】第五课 马德堡半球

第二课马德堡半球 一、教学分析: 大气压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亲身体会一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马德堡半球的由来 2.明白大气压强的影响 3.掌握大气压强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大气压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明白大气压强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PPT、水杯、蜡烛、白纸一张、平底碟、材料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上次课内容与提问: 火山石如何喷发的? 2、导入与感知 以古代经典故事导入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德国物理学家、时任马德堡市长的奥托·冯·居里克在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进行了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这项实验中,实验者先将两个完全密合的半球中的空气抽掉,然后驱马从两侧向外拉,以展示大气压力的作用。 1

这年的5月8日,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约37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实验引来了一大批人的围观,熙熙嚷嚷十分热闹。 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 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 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强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人惊人……” 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 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很惊人!3、引导质疑: 为什么要那么多马拉这个球呢? 2

大气压力教案1

大气压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前准备: 教师:矿泉水瓶、玻璃瓶、鸡蛋、投影仪、课件。 学生:玻璃杯、水槽、注射器、纸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气压力。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呢!老师先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鸡蛋靠大气压力进入玻璃瓶) 演示:先往玻璃瓶里放进去一张烧着的纸张,然后将比瓶口略大的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就自动被吸进瓶子里了。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矿泉水瓶),矿泉水瓶里装满水,如果此时用针扎矿泉水瓶,瓶里的水会流出来吗? 2、谈话: 解决问题:如何使瓶里的水流出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挤压瓶子 打开瓶盖 在相应的位置用针扎孔 3、演示:

(1)将针扎向矿泉水瓶的底部; (2)将针扎向矿泉水瓶的测面; (3)将针扎向矿泉水瓶有空气的部位。 4、讲述: 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层。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要受到空气分子撞击产生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 (三)巩固新知: 1、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力 (1)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 (2)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 ·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大气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 2、大气压力被认识的过程。 (1)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 (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 (6)同学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大气压力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

大三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大气压力》

大三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大气压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气压力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意义。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透明玻璃器皿,矿泉水瓶,塑料吸盘挂钩,气球,杯子; 2幼儿操材料瓶子人手一份,每桌放一小盆水,记录表,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小朋友,我们每天都要会呼吸空气,同时我们周围也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层,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会和空气宝宝撞击产生的压力,这个压力我们就称为大气压力; 2大气压力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玩几个有关大气压力的小实验吧; (二)引出实验1,介绍实验工具及玩法 1介绍实验1所要用到的材料,装有水的水槽及旷泉水瓶; 2 教师先假设实验情景,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扣在水槽里,瓶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幼儿猜测; 3出示记录表,先讲解记录表的操作方法,再让幼儿把猜测结果记录下来。 4请幼儿操作实验,两人一组,完成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5请幼儿说说实验的结果和猜测的结果一不一样。 6教师小结:这其实是大气压力的作用,瓶子里装满水则瓶子内部的大气压为零,此时小于外部气压,瓶内的水不会流出。 (三)引出实验二,杯吸气球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杯子,气球,热水和冷水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1)将热水倒入杯中,过一会儿,将水倒出(2)将气球放在杯上,按住,放入冷水中,让杯子冷却。(3)将吸住球的杯子倒置,测试吸住没有。3教师请幼儿上来操作实验 4教师小结;这其实也跟大气压力有关系,杯子倒入热水,再倒出来,等杯子里的空气冷

却下来的时候,杯子里的气压减少,气球内的气压和杯子外的气压大于杯中的气压,所以杯子就把气球吸住了。 (四)出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让幼儿了解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力是非常大的; 1幼儿欣赏视频,认识到大气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2教师利用两个吸盘挂钩相吸的作用力,向幼儿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实验原理。空气中有压力,并且非常的大。 3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大气压力那么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 4教师小结:大气压力那么大,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这些压力和大气压力碰在一起,就相互抵消了。 (五)讲解大气压力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欣赏PPT课件,大气压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简单讲解;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实验和观看视频,了解了神奇的大气压力,在你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的道理是一样的呢?请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找出来,再和小朋友分享,好吗? 四活动结束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教具:水杯、塑料纸片、马德堡半球、抽气机、橡皮碗、注射器、烧瓶等教学过程: 引入:魔术:不会掉下的纸片。一个水杯、一张塑料纸片,空杯时不能吸起塑料纸片,装满水后用纸片盖住,倒置,纸片不会掉落,是什么力量托住了纸片呢?(大气压力) 活动一:玩橡皮碗 参照课本66页内容: 1、用力将橡皮碗按压在桌面上,结果会怎样?大气压力朝那个方向压住了橡皮碗?如果将橡皮碗按压在竖直的平面上呢?大气压力的方向如何? 2、将橡皮碗轻轻的放在玻璃桌面上,能吸住吗?为什么会这样?(分析橡 皮碗吸住玻璃的原理) 橡皮碗内有空气,也会产生向 外的压力,内外压力互相抵消。 橡皮碗内空气被挤出,内部压 力减小,外部压力压住橡皮碗。

3、用橡皮碗在比较粗糙的墙面或地面上做这个实验,能吸住吗?效果如何?(找学生分析原因) 活动二: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力非常大,科学家们经过实验测量出,在一般情况下,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就达到10牛顿,大约1盒勾码产生的压力。橡皮碗的面积约5平方厘米,大气在这个橡皮碗上产生的压力约为50牛顿。物体表面积越大,收到的大气压力就越大。 马德堡半球介绍,在这么大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力有多大呢?稍后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抽气前,老师演示,轻松拉开两个半球,抽气(约1分钟),抽气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内容。 抽气完毕,选两个女生在前面试着拉开半球,若不能完成,选两个男生、若再不行,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若还不行,则多人共同拉(实验中强调注意安全),直到将半球拉开! 活动三:大气压的应用 1、演示针管吸药水 引申:吸饮料、钢笔吸墨水 其它:抽水机、拔火罐 板书设计:大气压力 方向:四面八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