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秋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的起源和传说

本文是中秋的起源和传说,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你知道哪些呢?为您整理了“中秋的起源和传说”,欢迎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

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四——玉兔捣药

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玉兔”.据说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长生不老。

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

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节在神州大地,五湖四海,影子遍地开花,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也有众多不同的习俗,下面就着重介绍两个习俗,赏月,吃月饼。

中秋赏月

我们家那里的传统是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最亮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放上一盘月饼,一盘葡萄,还有其他一些水果点心,点上三炉香,那种明月与月饼相互应找的场景,那种月下院子里弥散的焚香的味道,那种八月十五月圆夜院子里的清凉以及一家人共同品尝月饼的说说笑笑,深深的刻在记忆里,是在外的游子,永远不会忘却的。

吃月饼

月饼,有团圆之意,早在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与家人在团圆之夜,一起品尝可口的月饼,是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心灵最好的抚慰。月饼也是一种思念的寄托,中秋之时向亲人馈赠月饼,也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

明清之前月饼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小作坊,专门制作月饼,随着文人们不断对月饼赋予更深刻的含义,月饼的形状也越来月圆,形状外观越来越考究,取吉祥、团圆之意,并且也出现了将一些富有寓意的图案印刻在月饼上的做法。

月饼的品类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糖面组合,逐渐增添门类,可谓万紫千红。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提到:“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品类众多了。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1、中秋佳节月儿圆,圆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飘祥瑞,嫦娥送福美万年;愿你福圆满家园;花好月圆人团圆;事业顺利步步高,阖家幸福永平安。祝你中秋节快乐!

2、清风送去了我的祝福,明月带来了我的问候,流星记载了往日的故事,

玉兔留下了永恒的吉祥。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3、八月中秋月儿圆,对着嫦娥表思念,心中的人啊你可看见,嫦娥也在默默祝愿,愿你生活比蜜甜!

4、今年中秋节不送礼,发条祝福语你,健康快乐唱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钞票珠宝都给你,幸福人生属于你!中秋假日快乐!

5、月儿圆圆挂天边,荷叶圆圆水中间。梦想圆圆都实现,成功圆圆舞翩跹。快乐圆圆永不变,祝福圆圆情无限:中秋花好月又圆,幸福与你两团圆。

6、又是一年落叶黄,一层秋雨一层凉。整日工作挺辛苦,天凉别忘加衣裳。保重身体多餐饭,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长言未尽,唯愿朋友多安康。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7、圆圆的月儿天上挂,圆圆的月饼香天涯,圆圆的快乐美如花,圆圆的祝福到你家:美满日子玉润珠圆,幸福生活花好月圆,合家吉祥永团圆。

8、以真诚为半径,用尊重为圆心,送您一个中秋圆圆的祝福!祝愿:爱您的人更爱您,您爱的人更懂您!好事圆圆!好梦连连!祝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

9、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和我,让明月传达我的心愿与祝福。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10、草儿箐箐,花儿幽幽,月儿圆圆,梦儿绵绵,心儿甜甜——此刻情飞千里——明月寄相思——中秋节!

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下面,本人为大家分享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的六大经典传说故事

小编整理: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月饼。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下流传最广的中秋节六大神话传说故事,配以当代知名画家王家训老师的传神画作,添点节日的气氛,祝大家中秋国庆双节愉快!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5篇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5篇 画意的节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的来历的作文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

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_经典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一):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 大家明白,咱们中国有两大团圆的日子,一个是春节,另一个就是中秋节了。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想必大家也有听说过,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吃了不死药飞上了月亮,她的丈夫后裔为了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吉祥平安。由此,中秋节的习俗就延续下来啦!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中秋节也是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毕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不管多远,如果有时间都会尽量赶回去跟家人一齐过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那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 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之后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简单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此刻,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节的起源_资料阅读

《中秋节的起源》 阅读精选(1): 中秋节的由来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齐,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明白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但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汇总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汇总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 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 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 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 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 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 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 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

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 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 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 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 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 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 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 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 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 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 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 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 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

中秋节来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秋节来源 篇一:中秋节由来的教案 中秋节的由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知道他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2、通过故事和图片欣赏等途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3、知道中秋节是亲人相聚、团圆的日子。 教学准备: 故事课件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故事和图片欣赏等途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他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出示故事课件,引起学生兴趣。

1、图片上有什么?这个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 是哪天的月亮么? 2、教师小结:每个月的农历十五这一天都是月圆的日子,而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五是全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一天,这天叫做中秋节。 三、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1、你知道中秋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吗? 2、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3、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哪一天?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什 么样子的?中秋节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1 4、嫦娥是谁?后羿又是谁?嫦娥为什么会吃下神仙药?吞下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后羿怎么样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成语是什么?(嫦娥奔月) 5、请学生自由说一说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四、讨论: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 1、从这个传说故事中,你感觉中秋节应该是一个怎样 的节日? 2、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亲人相聚、团圆的日子。 2 篇二:简述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简述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秋高气爽,历来都有吃月饼与赏月的习俗,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许多诗人也有留下了许多的名篇,一至到宋朝,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及谚语、对联等,供大家欣赏。 篇三: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导读: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

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

关于中秋节来源的资料

关于中秋节来源的资料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 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 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 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 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 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

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1、了解别人的品位。要知道送礼不是使自己高兴,而是要让别人开心。任何实验别人口味的物品都不可作为送礼之选。 2、不可包含动机。应当尽量避免一些有影射性和含义的礼物。中秋送礼更多的是为了关系的维护,而不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会造成收礼人的尴尬。 3、禁忌还是不要选购二手的礼品外送,尽管礼物可能很高档或者稀有,二手给人的感觉终究不太好。 4、精心挑选包装。礼品不同于自用,好的内容重要,好的形式更添彩。送礼原则是尽可能地选漂亮包装。 猜你喜欢:

中秋节的典故

一、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节很美,中秋节的传说亦美。但最美的还是源自中秋节,四个优美典故的传说,全世界地球人都应该知道的,下面老朽就一一道来。 中秋典故之一——嫦娥奔月,中秋节日由来 说起中秋佳节,在中国,人们便会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流传几个年了,至今仍为地球人所喜闻乐道,成为中秋由来起源的典故。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集”,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人类难以生存。 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其力无比,身怀绝技,人称“神箭手”。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为救人于水火,便登上世界顶峰喜玛拉雅山,支脉的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用箭射落九个多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按时起落,在天空运行,为民造福。 因此,后羿之名扬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爱戴。有一个能歌善舞、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嫦娥,慕名嫁给了后羿。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后羿除给年轻人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嫦娥在一起,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做为后羿的妻子,嫦娥的心地非常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穷苦的乡亲们,乡亲们都夸后羿娶了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好妻子。 周边国家与地区的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徙弟多了,人员也就复杂了。有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名叫蓬蒙的也乘机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道教祖师爷爷太上天君,天君刚刚用八卦芦练成一种长生不老之药,天地间不少神灵与人吃了他的药后,一个个都修成超凡的仙人,得了正果,上了三十三洞天。太上天君是下凡私访寻找与仙有缘之人,祖师爷爷十分佩服后羿的神力,敬重后羿为民造福的功德,便赐给后羿一包长生不死之药。 据说,不管是人还是其他生物,只要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上天。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心爱的妻子嫦娥与乡亲们,更不愿意一个人升天。便回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窃听和看见了。

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传说 中秋节快到了,孩子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很是好奇,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关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八月十五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为秋季的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当天夜晚,浩大的圆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而一定要研究中秋节的来源,想必一定是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

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三大传说故事

---------------------------------------------------------------范文最新推荐------------------------------------------------------ 中秋节三大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 1 / 8

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起源时间

中秋节起源时间 中秋节起源时间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习俗一赏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 二荡秋千,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

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喝酒在月下吟诗 三赏桂: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中秋节别称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

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篇一:六个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小故事】 六个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小故事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 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 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 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 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 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 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 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 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 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 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 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 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 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 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 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 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 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中秋节的传说(The legen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精选】

中秋节的传说(The legen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的传说(The legen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此文由收集整理 中秋节的传说(the legen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mooncakes are to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mince pies are to christmas. the seasonal round cakes traditionally have a sweet filling of lotus seed paste or red bean paste and often have one or more salted duck eggs in the center to represent the moon. and the moon is what this celebration is all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month, it is the time when the moon is said to be at its brightest and fullest. this year the festival falls on october 1. there are two legends which claim to explain the tradition of eating mooncakes. one tang dynasty myth holds that the earth once had 10 suns circling it. one day all 10 suns appeared at once, scorching the planet with their heat. it was thanks to a skillful archer named hou yi that the earth was saved. he shot down all but one of the suns. as his reward, the heavenly queen mother gave hou yi the elixir of immortality, but she warned him that he must use it wisely. hou yi ignored her advice and, corrupted by fame and fortune, became a tyrannical leader. chang-er, his beautiful wife, could no longer stand by and watch him abuse his power so she stole his elixir and fled to the moon to escape his angry wrath. and thus began the legend of the beautiful woman in the moon, the moon fairy. the second legend has it that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an underground group led by zhu yuan zang was determined to rid the country of mongolian dominance. the moon cake was created to carry a secret message. when the cake was opened and the message read, an uprising was unleashed which successfully routed the mongolians. it happened at the time of the full moon, which, some say, explains why mooncakes are eaten at this time. mooncakes are usually stamp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indicating the name of the bakery and the type of filling used. some bakeries will even stamp them with your family name so that you can give personalised ones to friends and family. they are usually presented in boxes of four which indicate the four phases of the moon. traditional mooncakes are made with

相关主题